[综]太子养歪攻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狐丘
刘彻看到桌上摊着的书本,险些没绷住脸上的表情,圆瞪着眼不解问道:“姐,这是你自己看的?”
谨欢嫌弃地瞥了刘彻一眼,“我看这玩意儿干啥啊!”
平时娱乐就是看韩非手撕各家的是嬴政,又不是她。她要是想拿韩非找乐子,直接上去摸两把小脸就好了嘛,还能顺带着看敢怒不敢言,气得团团转的李斯呢。
“那这是给据儿看得?”刘彻觉得他要疯。
第179章大汉长青
自从元光元年,刘彻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献上《天人三策》,刘彻随后采纳了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被进一步强化,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女性的权利进一步的被弱化和缩小。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陛下,这到底是为了这大汉江山好呢,还是为了儒家好呢,又或者说,这是为了他董仲舒好?”谨欢嘴角含笑,轻飘飘问道。
刘彻心下一凛,扯了扯嘴角道:“阿姐既然问出这话,心中应该也明白才是。”
是,这个办法,固然使得董仲舒扬名天下,受尽了儒生爱戴,但是最终的受益者,仍旧是皇帝,仍旧是汉室。
经历了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仲舒提出的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君权,既顺应了政治思想的发展形势,又固化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是绝对的利大于弊的。
当然了,明面上采用了董仲舒的提案,并不代表刘彻本人会尊崇儒家。
一本《韩非子》流传千古,直到清朝,依旧是皇子们的重要启蒙书。由此就可以知道,对于皇族来说,儒家只是他们披着的一层外衣,而内里,他们遵循的依旧是法家。刘彻也是如此。
就像现在,谨欢拿《韩非子》给刘据启蒙,刘彻完全不觉得有问题,他疯狂的点只是在于,这么大点的豆丁,他听得懂《韩非子》吗?阿姐,揠苗助长也不是这么拔的呀,他连字都尚且还不识得,又怎么能解其中真味呢。
谨欢点头:“诚然,如陛下所言,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儒家的确是上上之选,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百年之后呢,千载之后呢?若是大汉得天之幸,远超周朝,得以绵延千年,到那时,这儒家,还适用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然还是适用的。但是这样的适用,却是以扼杀了其他思想的可能性为代价,以扼杀了其他人的自由为代价。这些人,死守着三纲五常,死咬着三从四德,努力排除异己,直到百家消亡凋敝,唯剩儒家独尊。
“自高祖册封孔腾为奉祀君,如今陛下又独尊儒术,我在赶路的时候听闻,孔家,已然成了天下间文人的圣地,若是长此以往,则朝廷皆是孔圣弟子,何来天子门生?”不管是大清还是大秦,儒家的影响都没那么大,尤其是在大秦的时候,百家争鸣,便是儒家势大,政事之上亦有法家抗衡,再有兵家掌兵事,墨家司百工,农事知农事等等等等,各得其所,相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制衡。这在谨欢看来,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各家争鸣,则权集于君,与这独尊儒术相比,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要谨欢自己说,她其实没那么明白,只是一直以来嬴政都是这么做的罢了。她司空见惯,此时自然张口就来。
刘彻被她这番话所震,但是真正关键的四个字,却还是“天子门生”。
“阿姐,你说天子门生,为何意?”
当皇帝的,一般都对这些词比较敏感,哪怕谨欢就是一带而过,刘彻依然抓取到了他所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谨欢默默笑了笑,“自然就是陛下的门生啦。”她嘴上说得轻巧,心里实则已经哀嚎起来了。
要是皇帝真的信了她的邪,跳过九品中正直接玩科举,那,那那也不是不可以嘛,就是现在还没啥实行的条件罢了。
要说现在的选官制度吧,仨字,“察举制”。啥意思呢,就是地方上推荐人才,然后这人才到中央来考个试,觉得你可以了,那就行,给你个官儿当去吧。但是这个制度之下,考试什么的,只是个辅助功能,真正重要的,还是这个“举”,说白了,就是得刷到好名声,找到人推荐你,有人推荐了,那基本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只是这样的制度要是真格儿论起来,其实是很荒谬的。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品行好,孝顺父母,就能断定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官吧,要真是这样,那这世界上的好官儿可真不少。品行和能力,这根本就是两码子的事儿。
然而现在的大背景就是这样,要不然当初刘彻干嘛对着天下人下诏求贤问策,尽管谨欢认为这么招回来的董仲舒就是个麻烦,但是不可否认,这厮还是有本事的。
只可惜,公主殿下不喜欢啊!
甭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姑奶奶就是看你不顺眼,爱咋咋地吧!
“我前些年因缘际会倒是搜罗了不少好东西,前两天刚刚整理好,若是陛下有兴趣,不妨看看?”谨欢刻意岔开了话题。
科举制是一件长时间的拉锯战,甚至于当年隋朝的灭亡,跟这个也不无关系。大兴科举,影响到的必然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原本他们碗里的肉被皇帝分给寒门子弟了,他们能忍,那肯定得翻桌子啊。
虽说现在没啥能够抗衡的大士族,毕竟南北世家,五姓七望什么的,那都是以后的事,可是现行的条件依旧还不是那么足够,还是要慢慢来的。
刘彻见谨欢刻意岔开话题,也就不再追问,反正到了合适的时候,阿姐总是会告诉他的。既然阿姐说了好东西要给他看,那他就去看看吧。
“在隔壁书房,白露,去替陛下准备一二。”白露屈膝行礼,领着刘彻过去了。
谨欢轻轻呼出一口气,拍了拍胸口,自我反省到:“步子不能跨太快,会扯着蛋的。”
“蛋,蛋,蛋!”炕上被忽视的小半天的刘据听到了“蛋”这个字,顿时就重复了起来。
谨欢把明显圆
[综]太子养歪攻略 分卷阅读246
润了许多的小家伙抱进怀里,顺便还颠了两下,“哟,听到蛋激动啦?”
“唔嗯,蛋蛋,好吃。”刘据宝宝点了点小脑袋,嘴角已经有了可疑的水迹。
“小贪吃鬼,吃完了就睡,你是小猪嘛?”谨欢点了点刘据的圆鼻头,朝外吩咐道:“寒露,让厨房做一道芙蓉蒸蛋呈上来,也快到了据儿吃辅食的时间了,哦,还有陛下那里,也呈一些小点心过去。”
寒露笑道:“主子您就放心吧,陛下那儿有白露看着呢,至于小殿下的芙蓉蛋,厨房里早就准备着了,等会就送来。”
“一个个鬼灵怪的啊!”
“小殿下最近每日都要吃呢。”寒露解释道。
“鸡蛋又嫩,还有肉,再点上秋油,那么鲜,这小子能不喜欢吗?”
刘据好像知道姑姑在说他一样,仰起小脸,朝谨欢露出一个有齿的微笑。小东西现在嘴里也就四颗小米牙,上下各两颗,这么张嘴一笑,倒是让谨欢看到了旁边牙床上微微露出的小痕迹来。许是这些时日营养补得好,钙类食物补得多,旁边的第三颗牙也有了冒头的迹象了。
“来,乖乖,啊,张嘴,让姑姑看看。”谨欢诱哄道。
“啊……”刘据乖乖张嘴,谨欢细细看了看,这才确定道:“呀,真得又要长牙了啊,好,对了,这些日子注意些,甜东西可别让他吃多了啊,回头仔细闹了牙疼。”
“主子您就放心吧,咱们再怎么马虎,也不能犯下这样的错误啊。”主仆二人说话间,芙蓉蒸蛋已经做好端上来了。
朝阳宫里有小厨房,说是小厨房,实则地儿也小不到哪里去就是了。毕竟谨欢也不在意别的,在她看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就是这么一口吃的么。又有个每天来“蹭饭”的皇帝,朝阳宫的配置那是想低也低不了啊。
蛋刚出锅就送来了,这会儿还热气腾腾的,一掀开盖子,香气登时就蹿了出来,逸散得满屋都是。原本还乖乖坐着的刘据登时坐不住了,自己扶着小炕桌站了起来,只是蒸蛋摆在大桌上,跟他之间还隔着一道“天堑”呢。
“姑姑,姑姑……”刘据果断转换目标,将目标换成了谨欢。小家伙心里可清楚了,只要姑姑一抱自己,自己就能吃到好吃的蛋蛋了。
谨欢用手点住了刘据的脑门儿,“不行,还烫着呢,要等一会儿。”
“多久?”刘据有些委屈地撅起了小嘴巴。
这要搁在椒房殿,小家伙早就不管不顾地哭闹起来了,他知道,只要自己闹腾了,母后什么都会答应自己的。
原本来了朝阳宫之后,刘据也跟谨欢闹过两回,可是哪怕他倒下来撒泼打滚,谨欢依旧一点反应都没有。小孩子看似懵懂,实则心里也有一杆秤。他知道撒泼无用之后,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了。
“唔嗯……”谨欢故意沉吟了一会儿,“这样吧,据儿从一数到五十,就可以吃了。”
“真哒?”刘据瞪大了眼睛惊喜道。
谨欢冲他摆了摆食指,“不可以耍赖皮哦,要乖乖地从一数到五十。”
“好吧。”刘据宝宝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但是很快又神了起来,乖乖地按照谨欢的话,开始数了起来,“一,二,三……四十九,五十!姑姑,我数到五十啦,可以吃啦!”
“是是是,殿下可以吃了。”寒露早就准备着了,一听刘据数完,当即就将凉得恰到好处的蒸蛋放到了小炕桌上。
“姑姑喂。”
谨欢举起勺子,将小东西抱在怀里,动作熟练地喂了他一勺子,“据儿,姑姑可跟你说清楚啊,现在喂,可以,但是等到过完了年,据儿可要学着自己使勺子了,好不好?”谨欢循循善诱说道。
她早就吩咐匠人打造适合孩子用的筷子勺子了,老这么让人喂,不好。就是最得她偏心的胤,手能抓稳当勺子之后也开始自己吃饭了。撒了没关系,关键还是要教孩子,要独立。
“过年?”小孩子心里压根就没有时间概念。
“大概还有个百来天左右吧。”谨欢想了想之后回道。
“好。”刘据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啊,一百啊,那还有好远好远呢,到那时候,据儿都已经是大宝宝了,当然要自己吃饭啦!
第180章大汉长青
还没长成大宝宝的刘据在这儿享受姑姑的爱心投喂,另一边的书房,他亲爹刘彻却是彻底地投入进了面前的书海,至于旁边呈上来的点心,则被完完全全地抛在了脑后。
谨欢放在书房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都是当年学宫里搜罗而来的手稿的复制品。当然了,虽说是复制品,但是系统出品,质量保证,而且谨欢为了保险起见,这些原本署了名的手稿,现在是没有名字的。
甚至于除开学宫众人的手稿,甘罗的,李斯的,王翦的,李牧的,以至于嬴政自己的,这里面也都有,这些可以说是集结了秦朝一代人的智慧结晶。这样的珠玉当前,刘彻哪里还有工夫去在意别的身外之物。
直到谨欢出声提醒,刘彻才终于“清醒过来”。一看到谨欢站在自己面前,刘彻神情激动问道:“阿姐,这些都是从何而来?”烛火闪烁,刘彻的眼睛却亮的惊人,看他的架势,颇有不眠不休也要看完的冲动。
“原先也与陛下提了,因缘际会而来,匈奴人压根就不在意这些东西,无意之中得到之后,原本是要付之一炬的,我恰好碰上,就偷偷使了银子将这些东西给换了回来,如今到了陛下手里,不使明珠蒙尘,才是最好。”
谨欢先前也猜到了,刘彻看到这些东西会很激动,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这么激动。直白一点说吧,简直都要跟“走火入魔”差不多了。
“阿姐,可……”刘彻用期盼的眼神看向谨欢,被谨欢伸手打断。
“这些东西搜罗回来本就是给陛下的,只愿陛下不嫌弃我献上的太迟才好。”谨欢笑道。
开什么玩笑,这些东西留给她,才是真正的明珠暗投啊,浪的不要不要的。
“只是手稿品类繁杂,昔年我整理之时才发觉竟是包罗百家,均为大才之作,陛下可莫要浪才是。”谨欢又着重提醒了一句。
这里头还被谨欢掺杂了一些墨家和农家甚至于阴阳家的手稿,但是只有手稿,原本该有的方子,却是一张皆无。谨欢相信,只要刘彻看了这些,肯定会动心想要将里面的东西制作出来,而朝廷本有的工匠不足,到时候定要再行广发诏令取贤纳才,到那时,她手下那帮人,自然而然就能脱颖而出,发光发热。
谨欢在宫里尽心尽力地谋算,宫外,白露的生意却是一天好过一天。
要说原本白露开业的时候吧,没少被人说这家店疯了。人家卖胭
[综]太子养歪攻略 分卷阅读247
脂水粉,你们也卖胭脂水粉,顶多就是多一些东西罢了,怎么价格是人家十倍还不止呢?
只是旁人议论纷纷归议论纷纷,识货的终究也还是识货,不到一月,白露的生意就彻底地红火起来。而且谨欢这种贼拉坏的人,当年的白露就经常搞“供不应求”的把戏来抬高自己的格调,现在的白露也依然如此。哪怕产量跟得上,也不愿意,每天就这么多,多了没有,要是想要啊,那边排队您请。
生意红火成这样,想动手的,想挖墙角的,也多的很,尤其平阳,她甚至都想直接罗几个工匠进自己的府邸了。
只可惜,这些想干坏事的人手还没伸出来呢,就被皇帝陛下给斩断了。
呵呵哒,你们胆子不小啊,这家店可是朕的阿姐开的,居然也敢肖想?呸,也不看看你们配不配!
一听说这家店的靠山是定国长公主,原本摩拳擦掌等着赚大钱的,全都偃旗息鼓了,就是平阳,也不得不暗恨咬牙,着人去老老实实地排队。他倒是想鼓起勇气嫌弃一番谨欢的东西不用呢,可是用了一月之后,用起别的东西来怎么都不对劲,为了自己这张脸,她也只能忍了。
白露的靠山是谨欢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仅想要来闹事儿的没了,生意反倒越发得好了起来。
不少人,尤其是那些高门大族的,都瞧见过谨欢的模样,别的不说,光是那欺霜赛雪的皮肤,就足够她们眼红的了。这要说是在大漠吹风晒太阳呆了十来年的,谁信呢?看来肯定是这些好东西的作用了。
白露的管事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刻意推波助澜了一下,这么一搞,生意想不好都难。坊间甚至私下里都有传闻,想要长公主殿下那样的玉颜吗?快去用白露家的脂粉啊。
等到谨欢知道这事儿的时候,这“广告语”都传遍全长安了。
刘彻这些时日一直在未央宫埋头研究那些个手稿,后宫更是一步未迈。只不过这原也是寻常事,众人也不放在心上,倒是王太后不知为何又派人叫了刘彻几回,至于说这娘儿俩又交流些啥,谨欢毫不在意。
开玩笑呢,刘据宝宝已经能利索说话了。这但凡开始利索说话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可说是充满了好奇心,要不是经验丰富,谨欢早就被这个“为什么宝宝”给累死了。
刘彻心知谨欢交托给他的这些东西干系重大,是以并未假以他人手,除开内殿的侍者,无一人知道他从谨欢那里得了些什么东西。不过其中有部分关于兵家事的手稿,他还是给了卫青。
这老话说得好,宝剑赠英雄嘛。要说国策农事这一类的,于他是大大有用,可是这些东西搁他手上能干嘛呢,难不成还真能让他御驾亲征去?再说,就算群臣同意了,他还担心那些不死心的藩王们呢。所以这些东西最好的去处自然就是卫青那里。
卫青此人,别的先不说,却是个最知恩图报的。
之前一战,他自觉深受谨欢之恩,故而从皇帝手里拿到这些东西,回去研究了一番之后,就又回了宫,将东西呈了上来。
“陛下,长公主殿下亦善于战事,微臣不及她远矣,故而这些东西,只怕更适合殿下才是。”卫青心中坦荡,谈起事来,自然无所畏惧。于他看来,殿下那样光风霁月之人,若是以常理推测,岂不是羞辱了她嘛?
刚好,刘彻这厮跟卫青一个想法。
在刘彻这个“姐控”看来,他阿姐心怀坦荡,纵然磋磨于大漠多年,也未见一丝颓丧,依旧疏疏朗朗,如林下风,胸有丘壑,远飞常人可比拟。
“哈哈哈哈,仲卿却是有所不知,此物正是从阿姐处得来啊!”刘彻大笑道。
卫青闻言一愣,而后自嘲道:“倒是微臣多此一举了。”
“无妨无妨,不过你说这些东西更适合阿姐,朕当时倒是不曾细看,可有什么说道没有?”谨欢给的手稿太多,哪怕已经给分门别类地准装好了,但是内容总得刘彻自己个儿慢慢看吧。他毕竟是一个人,又不是一个神,许多暂时用不到的东西,自然就是一带而过了。就像给卫青的那些手稿一样,他只大略看了个开头,确认言之有物之后,就没有再继续看下去。
卫青细细想了一番,将其中一卷手稿摊开后,指着其中几列回道:“还请陛下细观这里,虽说手稿未有署名,但是细细琢磨,倒像是昔年武安君长平一战的始末,尤其其中内情详细,原本不该为外人所知,却是不知道这位是从何而知。”
从何而知?废话,白婉儿不知道,那她白姓白了。
虽说白婉儿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然自尽,但是祖父生前诸多事情,白仲这个当儿子的,还都是记得的。白婉儿生来好兵事,打小就绕着她爹变着法儿的询问当年的诸多事情。后来更是嫁进王家,王翦这个公公,原本也在她祖父帐下历练过,对于许多战事,记得比她亲爹还清楚。
白婉儿细细梳理之后,就将其中许多事情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尤其长平之战,其中缘由良多,人人都说她祖父是杀神,却未曾看到祖父的不得已,白婉儿写下这些,原本也是想为了祖父正名来着。
不过后来谨欢倒是直接替她干了这事,旁的不说,她顶着个武安的封号,谁还敢对当年的武安君多加置喙呢。
刘彻原本也是个文治武功俱都出色的人,此时听到卫青提起长平之战,心中立刻就想起了当年读到的一些资料,再对照起手稿上的叙述,当真是严丝合缝,毫无错漏。
“观其语气,当是武安君后人。”刘彻沉吟半晌之后说道。
卫青亦是叹了一口气,“只可惜未能一睹武安君风采,只能从只言片语之中窥视当年。”
要是谨欢在这儿,非得跟卫青握个手,来阐述一番“心有灵犀”不可。
而且她可比卫青怄气多了好嘛!
卫青和白起,那是隔了一百来年呢,怎么着也只能想想了。可是她当年呢?就隔了十来年,偏生她曾祖父下手贼拉快,她的大好机会就那么的没了。
君臣二人在这儿感慨了一番“当年”,这才又想起眼前的事情来。
“仲卿,之前阿姐跟我提了一回去病之事,我观阿姐心思,似乎有意将他接近宫来抚养。”刘彻换了个话题说道。
“阿嚏!”正在陪玩的谨欢突然打了个喷嚏,连忙叫白露先把刘据抱走。
小家伙不依不饶,“姑姑,姑姑,故事还没讲完呢!”
谨欢揉了揉鼻子,看了一眼自己的资料卡,没错啊,都是满的,绝对不会生病的呀。
“行行行,咱们继续讲钢牙小白兔的故事啊!”
第181章大汉长青
先前卫青带着霍去病在坊市上遇到了谨欢,谨欢不仅夸了霍去病“此子不凡”,甚至还送
[综]太子养歪攻略 分卷阅读248
了他欧冶子所锻造的匕首。甥舅二人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试了一下谨欢给的匕首,削金断玉,吹毛断发,真真是半字不差。
因此,若是说霍去病在谨欢面前挂上号,卫青自然是相信的,可是接进宫来抚养在身边?
殿下身边不是已经有了小皇子了嘛?
先不说身份问题,就是接进宫来当做小皇子的伴读来培养,年龄察觉也有些大啊。刘据才将将自己走路,霍去病再过个几年都能上战场了,这里头的差别也太大了。
卫青表示十分感动,但是坚持推拒。
自家孩子自己知道,去病这孩子不是个能受得住拘束的人,让他呆在宫里,那可真是要憋死了他。
刘彻对上卫青半信半疑地眼神,讪讪地摸了摸鼻子,“那什么,也就是这么一说,不行就算了,对了,这些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吧,阿姐那儿也用不到。”
卫青迟疑了一下,还是坚持说道:“原本带这个进宫,也有微臣的一点私心在里面,陛下可还记得之前微臣上表的时候提过殿下于军事之道上堪称天才一事?”
就是现在的御林军,也用起了谨欢教的训练方法,成效很是斐然。
刘彻顿了一下点了点头,“阿姐自幼好兵书武功,太皇太后当年倒也不是没惋惜过,直言阿姐若是男儿身,怕是能领军踏平大漠。”可那又如何呢,纵使皇祖母看出了阿姐的本事,可是到了和亲的时候,父皇一道旨意,太皇太后也没有拦着啊。
“教学相长,可否让微臣和殿下讨教一二?”卫青看到这些手稿,心中顿生如虎添翼之感,只是他再如何天纵奇才,秉性也还是谦虚得很。再加上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能够跟一个旗鼓相当,甚至远超自己的对手来讨论,自然是真正的快事。
要不是刘彻早就打听明白谨欢的想法,这个时候看到卫青这般积极的样子,小心眼如他,心里肯定就先得犯嘀咕。不过谨欢无意二嫁之事早就跟刘彻说得明明白白,再者说了,要是真有私情,何必还要在他面前过明路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