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灭国铁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子能

    波涛汹涌的黄河到了大梁的地段,也变得绵绵无力,如同大梁城里的人工河鸿沟一样。鸿沟两岸遍地可见醉倒的酒鬼,浓厚的酒气在空气中弥漫,熏得人们昏昏欲睡,人们就等着梁邑迎来和安邑一样的下场了。

    侯胜的远房族亲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里的那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个史上最富盛名的抱关者,侯嬴!

    他在看门小吏的岗位上干到七十多岁,才迎来了生命中的贵人,才等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是他给信陵君出了窃符的主意和方案,是他给信陵君推荐了刺客朱亥和必要时杀掉晋鄙夺取军权的谋略,是他自杀于信陵君车前,以魂送公子。

    一个年过古稀之年的小吏成就了信陵君的一段大业。于是,侯胜时常安慰自己,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可以慢慢等待。

    谁说魏国就这样完蛋了,说不定有新的英雄人物出现呢坊间不是有一个传闻吗

    传闻信陵君死后,他一个小妾带着他的儿子去了楚地改嫁他人。虽然信陵君留在魏国的子嗣都没啥出息,但算卦大师们推断了那个小妾带走的儿子的命运,惊人的达成了一致意见,那是一个预言:“生于魏、长于楚、王于秦!”

    侯胜对这个预言半信半疑,但他周遭的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人们怀念信陵君,他活着的时候是魏国的柱石,是山东六国的守护神,他死了之后,是人们的信仰所在。

    不论魏国还是赵国都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神庙,人们祭祀他、供奉他,盼他在天上继续守护三晋,守护六国。

    他的事迹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神,安釐王早死了,但他的后代也要永远活在信陵君的阴影里,人们对德不配位的王室早就不满了,安釐王如果有自知之明早点让位给信陵君的话,魏国何至于有今天。

    侯胜住的小房子位于大梁的东城




第五十九章 验关
    汤他们四人乔装打扮的商队等候在大梁西门外,排队等待验关的时候,才发现今日的大梁气氛不大一样了。

    城门外除了正常的看守处成员之外,还有好多士兵列队等在那里,几名将官模样的人骑着高头大马,满脸严肃和紧张的扫视着排队的人群。

    看到这个阵势,汤不免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难道敖堡的事情已经传到大梁,大梁早已步下天罗地网,就等他们来投了吗

    他们是两日前离开敖堡的,本来策马奔腾只需要半天的路程,因为伪装身份的需要和诸多货物的拖累,活生生的走了两天两夜。

    假如堡主已死和副堡主被拿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大梁,以右相石鹫为首的对敖堡强硬派会不会对他们下手呢

    丁悄悄的问到:“怎么办”

    汤已经从小小的吃惊中恢复过来,坦然说到:“既来之则安之,未必与我等有关,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辛嘀咕道:“魏国人太客气了,派出了这么大阵仗的欢迎队伍。不过好像于礼不合啊,首先没有出城迎接,其次仪仗队何在,鼓乐何在”

    嘴上这么说,他却双手交叉,一会掌心向内,一会又转动手腕掌心翻向外,如此反复,好像乐此不疲。

    卜奇怪的盯着辛看了一会,说:“干嘛呢我算过了,上上签。”

    辛揽着卜的肩膀说:“不早说!”,然后模仿卜的语气念道:“癸已卜,卜,贞,大梁。帝令入。”

    然后又说:“第一个卜表示商天子命人来占卜,第二个卜表示贞人的名字,你这名字在这里太拗口了,要不你改个名吧这样一来卜辞就通顺了。”

    卜蔑视的看了辛一眼,也不言语。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今天的检查格外的严格,看守处的人仔细的验看关文,士兵们则负责搜身和检查随行车辆马匹里是否有违禁物品。一会功夫,有好几个人不知道被搜出了什么物件,然后被士兵带走了。

    “我们身上见不得光的物件颇多啊。”丁低声的说到。

    “现在撤退也太扎眼了,见机行事吧。”汤同样低声的答道。

    “这里不是敖堡啊,再玩敖堡那一出恐怕行不通啊。”丁又说。

    汤不再言语,默默盘算着什么。

    排队的良民们开始怨声载道起来,一会埋怨有问题的人连累自己,一会又抱怨时局,一会又和前后的人因为磕磕碰碰吵闹起来。

    一名将官骑马过来,扬起皮鞭抽了叫声颇大的几人,很快人群就安静下来。

    大半个时辰之后,四人终于站到了审查官面前。审查官是一个中年男子,中等个头,面容消瘦,长着一副谁都欠他几万金的样子。

    他先问了四人的籍贯,到大梁来干什么,准备待多久,何时离开,然后又问四人带了什么货物,有没有违禁物品。

    汤按照早就准备好的措辞一一问答,说他们是敖山人,带着山货来出售给老客户,大概待十来天就离开。说到没有违禁物品的时候,汤小心翼翼的说到其实他也不太清楚什么样的物品算是违禁物品。

    审查官没有问答这个问题,只是淡淡的说到“别被我们查出来”,看起来他们也没有一份清单。

    审查官又问他们可携带了刀剑,汤说带了,是路上用来防范土匪盗贼的,审查官说每人只能携带一把长剑一把短剑,超过数量的要没收,并且离开的时候要再次



第六十章 敖堡联络处
    大梁城地处丰腴的平原,东西约十二里,南北约十里,一共有十二座城门,最出名的便是坐落在夷山之上的东门,亦称夷门。

    大梁是一个水陆大都会,北临黄河,南依汴水,再向南是逢泽,鸿沟从西面圃田泽引了过来,从大梁城北部沿东西向穿城而过,手工业作坊区便分布在鸿沟两岸。

    王公亲贵们居住在东南角的宫城里,宫城占地约为整个大梁城的三分之一。巨贾富豪们住在西城,小官小吏们则住东城,平民们要么居住在城北,要么居住在城南。

    城中工商云集,商铺林立,酒肆饭铺前幌旗舒展,到了夜里更是灯笼高挑,灯火招摇,吸引着列国名士纷纷前来定居开馆,文风昌盛,私学大起。

    按照训练营的行动指南,为了便于开展行动,必须得给一座城市所有的大街小巷命名或者编号。在仔细阅读过大梁的地图之后,丁半真半假的给出了大梁几条大路的代号。

    先从横方向来说,从西门直通夷门的东西向大道称为大梁路,大梁路北面鸿沟两岸的两条大道分别称为鸿沟北路和鸿沟南路,大梁路南面宫城区北面的大道称为宫城北路,再往南,宫城区左面的一条横路称为汴水路。

    再说纵的方向,宫城区西门出来的南北向大道称为安邑路,东门出来的南北向大道称为夷门路,而大梁最西边的一条南北向大道则命名为晋安路。

    四人乘坐的是一辆马拉大篷车,辛负责驭马驾车,汤坐在他身后负责警戒前方,丁和卜坐在车尾负责观察有无可疑人员跟踪。

    敖堡的联络处在城南,他们先沿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梁路往东走了许久,当路过大梁路和南北向的安邑路交汇口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直接转进那条南北向大道,而是继续往东走了一阵。确保没有被尾随之后,他们才调头往回走。

    再次回到交汇路口的时候,辛说到:“这是大梁最繁忙的一个路口,未来几日,我们说不定要来来回回经过它很多次。”

    汤嗯了一声,却没有接话。

    他们拐进了安邑路向南边继续前行,走了一阵之后离开了大路,开始在一些小路上穿行,他们有时故意兜了一个圈,有时又假装认错了路沿路返回。按在培训营时所学,这是一些基本的反跟踪技巧。直到确认了好几遍无人跟踪,他们才缓缓的向敖堡联络处驶去。

    “第一次来大梁,我这驾车水平不用装,看起来也像是常来的样子吧”辛稍微有点放松下来。

    “嗯,看了几遍地图就能有这水平,算不错了。”汤点点头。

    车尾的丁指着远方说到:“这南城是平民区,房子都矮小破败,为何那个地方看起来有一片深宅大院似的而且地图上不曾有标注的。”

    汤极目望了过去,只见平地里突兀的起了数栋高楼,太远了看不真切,但却可以感受到其威严的气势,斑斓的色彩,仿佛和西南面的王宫区遥相呼应一样。

    “好去处啊,不知道是哪位显贵的府邸为何不建在宫城区,而是跑到平民区显摆来了”

    联络处所在的小街上有一些店铺,大多数都关了门,开门营业的寥寥无几,街上也没什么行人,偶尔有一两位老人和小孩出没。

    丁奇道:“这是怎么回事啊,不是说这条街挺繁华的吗不会出了什么事了吧”

    汤想了一下,说:“你们不要停车,在这附近兜圈,我进去看看。”

    联络处有三个铺面,左边一个是铁匠铺,居中的是一个药店,右边是一个杂货铺,这一天只有杂货铺是开着门的。

    汤走进了进去,迅速扫描着这个杂货铺,宽十来尺,深二十来尺,高一丈,店铺不大,居中靠边各摆放这几个货架,两个伙计百无聊赖的坐在门口,见了来客也不起身招呼,往里看去,似乎有一个柜台,黑洞洞的看不清楚。

    汤又看了看货品,都是一些山里常见城里却不常见的,比如笋干蘑菇野菜,还有很多腌肉制品,比如野猪麋鹿,一个高一点的货架上还摆放这些野味的附



第六十一章 左相与右相
    “如今有何不同呢”汤问到。

    “你今日入城可有什么发现”掌柜反问到。

    “是感觉有一些不一般,小的虽然没有来过大梁,但传闻中大梁可是中原最繁华的都市,车水如龙人流如织,今天这路上行人也太少了点。哦,还有,城门处为何有士兵参与搜查是在缉拿什么要犯吗”

    “是左相魏衍和右相石鹫之间的不合闹得越来越凶,其下属和门客经常在公开场合大打出手,死伤不少,太子假大怒,派出守城卫队抓了双方的一些人,这才稍微平息下来,据说还在追捕一些人。”

    “这也太夸张了吧,当年赵国的丞相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就算不合,也没闹到杀人的地步啊。”

    “嘿,那你得知道,蔺相如一直谦让着廉颇,最后才有了双方的和解。两强相争,必须要有一方作出妥协和退让;如果麦尖对针芒,最后只有玉石俱焚咯。”

    老头看起来竟然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这件事情吧,也算是太子假自己整出来的。本来嘛,东方六国很多时候都喜欢任命王室子弟或者大贵族来当任丞相,魏国的好几任丞相都是王室公子,齐国的孟尝君也做过丞相,楚国的丞相则都是几个世家大族的子弟轮流来做的。”

    “这么多年,一直好好地,哪知太子假却搞了一个新办法,他说服魏王把丞相职位一分为二,地位更高但没有实权的左相给了王室子弟,拥有实权的右相一职给了一个平民子弟。”

    “左相和右相,也不是什么新发明。春秋时的齐景公,战国时的秦武王,都曾经设置过左相、右相。”汤暗地里想,但这话不能说出来,毕竟如今作为一个山民的角色,如何能够知道这些典故呢。

    只听见掌柜继续说着:“可能是太子不想看着魏国继续沉沦下去,想搞些变化吧。魏国上下可是对右相寄予了厚望的,说是以国相托都不为过了。”

    “那这右相有何来历呢太子对他如此信任,还不惜得罪来自王族的左丞相。”

    “右相的来历是一个谜,不知走了什么门路认识了太子,又不知太子如何就信任了他,把他举荐给了大王。大王一开始只是封他做了客卿,这本是一个闲职,他却帮着太子办成了几件漂亮的事情。后来太子就说服大王搞了左右相,说不定这个主意就是右相自己想出来的。”

    “那看来是有真才实学了,右相的治国主张是什么呢”

    “这个我哪里知道啊,再说了我一个山里人管他什么主张呢。对了,据说右相大人虽然无门无派,但通读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无一不晓,他的门客曾在外面跟人夸口,右相大人可以根据不同事情,用不同门派的学说和方法来解决,是一个融会贯通了诸子百家的天才。”

    “如此说来,右相是一位大贤了”汤听得不知道说啥好了。

    “反正太子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太子的本意是让左相团结王族和贵族势力,让右相团结军中和平民势力,把魏国朝野的势力都整合起来。”

    “这想得倒是挺好的,但事与愿违啊。左相不高兴了,这不可只是分了一半丞相的名分出去,而是要分走左相的大部分权力。左相明面上不说,暗地里搞起了抵制,朝里很多官员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加上贵族们都不满意右相将要实行的一些变法措施。”

    “现在只是门客打打架死几个人而已,再闹下去搞成当年楚国贵族起事谋杀吴起的事情出来,那才真是…”老头自己都不敢说下去了。

    老头不敢说的那件事情是这样的,吴起曾经先后辅佐过魏文侯和魏武侯在魏国搞变



第六十二章 前任管家
    掌柜说:“左相闭门谢客之后,他手下稍有名气的管事和门客都不许出门,只有膳房的几个人可以外出买菜。这几个人恐怕没法传达一个求见的信息给左相。但是有一个不住在左相府,却可以进出左相府的人,这个人也许可以把消息传递给左相。”

    掌柜说的这个人是左相发迹之前的一任管家。那个时候左相只是一名普通的王族成员,而且是和魏王血缘有点疏远的那种;在家族里不是嫡子,也就没有封地。

    那个时候,左相住在东城,府邸很小,只有几间房,俸禄待遇也就比普通小官好一点点;那个管家加上一男一女两个仆人也就三个人,跟现在左相府几百奴仆加几百门客的规模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那个管家还染上了赌博的毛病,输光了自己的钱不说,有时还克扣甚至盗窃另外两个仆人的工钱,左相很生气把他赶出了家门。

    后来,左相发迹了,留下的那男仆和女仆都成了左相府相当有话语权的人物,虽然他们没有成为总管,但也是手下几十号人的主管。

    有一天左相忆苦思甜的时候,问那个前任管家如今何在,有左右说前任管家在一个赌档当个小混混,左相念及旧情,把他招了回去,但怕他旧习难改,没把他放在左相府,把他发配回去看守旧宅,也算不旺相识一场。

    后来有人看到他时常在左相府出没,可能慢慢的赢回了一些信任吧。

    汤听完之后,心想左相府的人不可能全都躲起来了,除了那几个厨子之外也总会有人外出活动的,如果时间充足人手充足,只要监视几天左相府就可以了,现在也只有先见见掌柜说的这个人再说。于是和掌柜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之后,就准备离开了。

    掌柜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说:“等一下,刚才有件事还没说完呢,太子派抓捕了双方闹事的人之后,又说服魏王三日之后在宫里召见他们,要给他们作调解。”

    汤奇道:“都闹出人命了,为何不马上调解,为何还要等到三日后呢”

    “其实魏王和太子已经调解过好几次了,左右相每次都是口头应付,回头也没有约束下人。所以这一次的三日等待,是为了让双方自己想清楚,魏王肯定是要坚持左右相的,双方必须各退一步,寻找魏王和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界限,是左右相必须遵守的一条红线,以后如果谁再越线,恐怕要承受魏王和太子的雷霆之怒了。”

    “那这和我们有何关系呢”
1...1516171819...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