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这种文化人的交流活动,李星洲自然敬而远之,要是阿娇在还好,阿娇不在他拿头做,就是抄也一下想不了这么多,皇帝的题变得很快。
皇帝不似以往严肃,他似乎很高兴与后辈交流,之前是很少有的事,因为他总是冷着一张脸。
皇帝是真老了。
人到暮年,反而会更加珍视爱惜,重视亲情。
皇后拉着诗语的手,时不时问一些问题,她应答得体,女人家的事,他没去掺和。
皇帝在校考之余,也问了李星洲一些问题,比如辽国之事如何处理。
事到如今,李星洲又能有何高见呢。
辽金之战几乎已成定局,上京丢了,就没了两面夹击的资格,西京又难守,明年春天回暖,兵强马壮的金国发起总攻,辽国肯定是支撑不住道。
“事到如今,多想也没用,但南京一定要拿在手中。”李星洲斩钉截铁的说,辽国南京,也就是后世北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辽国南京无论如何都不能放。
“为何。”皇帝边走边问,御花园中五光十色,与之无关,他更专注于眼下谈话。
“南京三面有山,易守难攻,是防御北方外族的重镇,最重要的在于它是大江中下游平原,华东平原,东北平原的中心,是战略要地。”李星洲道,他作为后世人,最明白北京的重要性。
不只是抵御北方的前哨,最重要的,以北京为中心,连着渤海,只要海军足够强大,最容易将影响力辐射到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甚至日本。
当初苏烈灭百济就是从渤海只杀百济,水陆并进,干净利落扫平朝鲜半岛的敌对势力。
“东北平原华东平原”皇帝不解。
李星洲这才反应过来,现在可不是这么叫“就是辽东平原,还有京北平原。”
皇上这才点头“你倒是想得长远,京北平原只有一半在我景国手中,辽东平原更是,以前是辽人之土,现在易手金人。”
“就算不能得,有南京也可以抵御北方外族。”
皇上点头,“那你觉得出兵多少合适。”
“朝廷能出多少”李星洲问。
“有你那百万两银子,兵出十万,不成问题。”他说得很自信。
皇帝是个靠谱的人,既然他这么说,李星洲也相信。
但他心里有个顾虑,那就是耶律大石。
他不知道耶律大石有没有在南京,要知道历史上耶律大石可是仅靠着自己收拢的溃兵就击败二十万北宋大军的猛人。
就算之后因为天祚帝不听他的话,他西逃天山以西,依旧靠着数百骑兵起家,接连吞并众多部族,国家,建立强大的西辽帝国,击败中亚霸主塞尔柱国,花剌子模等国家,一举成为中亚第一大国。
其人文韬武略,勇冠三军,可以说与完颜阿骨打平分秋色,可惜他虽有辽太祖血脉,终究只是旁系,继承辽国大统的是天祚帝,天祚帝死了也轮不到他。
不然辽金之战,说不定就能打得有来有回了。
“我还有一点担忧。”李星洲道。
“有何忧虑”
“辽将之中,有个叫耶律大石的,非常难打,军机谋略样样精通,弓马娴熟悍勇难当,是个难对付的人。”李星洲道,他只想给皇帝提个醒。
“辽军中尚有这样人物你如何知道。”皇上好奇的问。
“魏雨白告诉的的。”李星洲只能随便编个理由,总不能说他是读历史书知道的吧。
“魏雨白”
“关北节度使魏朝仁的女儿,今日代我献俘的人。”李星洲解释。
皇上点头“魏朝仁当初与潇王交情很好,你年幼时还在关北待过一段时间,说来这魏雨白还是你青梅竹马吧。不过此事还要交给挂帅之人裁决,到时朕会提醒他的。”
说着他问“以你看来,谁能挂帅”
说到挂帅,李星洲一下想起冢道虞,他只怕是景国挂帅出征最多的人,可他已因病痛不理朝政快半年了。
“殿前指挥使杨洪昭。”李星洲道,他一下想到还在苏泸一带安定局势的杨洪昭,虽将略或许不如冢道虞,但贵在有老成谨慎,还有经验。
“除此之外呢”
“魏朝仁,或者杨文广。”李星洲说“他们两常年在边关,多与外族交战,经验老道,不过”
“不过什么”皇帝问。
“皇上信任不信任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外将为帅,不管哪个皇帝都会有些担忧。
“如果你为帅呢”皇帝突然说。
李星洲一愣,随即笑起来“要是我为帅,战都不用打了。”
皇帝也难得一笑“这就是你比太子厉害的地方,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头脑清醒,胜而不骄。”
李星洲当然有自知之明,让他调度新军,他调度得过来,但是指挥十几万人的大规模军团作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需要在战场上出经验。
皇帝慢慢又问了一些,他问李星洲就说,总的来说他其实有很多想法,但都没有跟皇帝说。
最后,皇帝又提醒他离陈钰远些,多亲近孟知叶还有程禁之类的人物,能受益良多。
李星洲表面点头答应,但并不放在心里。
陈钰和孟知叶两人的分歧他心中有底,李星洲明白皇帝为什么选择孟知也而讨厌陈钰,因为陈钰这人看似老说圣贤话的书呆子,但确实真正代表那帮硬骨头的文人。
他们的世界,路都是直着走的,不能绕道,不容妥协。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四百四十四、景国隐忧(内有较多科普,请选择观看)
午夜,隔江钟声传来,千家万户放起爆竹焰火,皇宫中也是如此。
守年之后,李星洲便拜辞皇帝和皇后,家中还有人等着他呢。
路上李星洲想了很多,心中不由得忧虑,一旦站的位置不同,思想上有了转变,想的事情就更多了。
“在想什么。”
“天下大事。”两人一边往午门走,一边胡扯。
“噗嗤”诗语一下笑出来。
“有什么好笑的这次我是认真的,想天下大事。”李星洲道。
诗语点头“我相信,你一天也有那么一两个时辰不在想下半身的事。”
“损我,小丫头。”李星洲戳了一下她。
诗语躲开了“你才小丫头,我年纪比你大。”
“我说真的,你说如果景国到我这样的人手中,会是什么样子”
诗语见他认真,也没损他,“不知道大概,完全不一样吧。”
李星洲说不出话,完全不一样吗
他确实想改变,说到底,目前的景国政治已经开始动摇,他从很多细枝末节看出来,最具代表的莫属连年叛乱。
从十年前吴王举兵开始,剑南路一次,地方联合白夷;南方叛乱两次,前年一次,去年一次,去年那次他平的;玉面狐也可以算一次,平均下来每三年左右就会有叛乱,这是国家动荡的前兆。
综观历史,每次有这样高频率叛乱的时候,都说明王朝需要反思或者改变了。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历史时期,一个是大禹继位,意味着部落时代的结束,君主制的建立。
二是秦朝一统,意味着分封时代结束,进入帝国时代。
所谓封建,并不是很多人想的“封建”,封建为封土、建国两个意思。
天子封土地给诸侯,诸侯在土地上建国,世代承袭,国中公卿也是世袭,类似欧洲中世纪,下层是几乎没有任何上升机会的。
其实秦始皇开始,封建制度在中国基本消亡了。但帝国时代进入得并不彻底,秦朝走得太快,扯了胯。
刘邦接了秦始皇的班,努力一生,终于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基本建立起帝国制,但彻底帝国化是在汉武帝时期。
第三就是隋唐科举制的建立,意味着门阀大族逐渐消亡,帝国完全稳固,底层寒门有了上升的渠道,自此,完整的帝国制度才基本形成。
最后一次则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每一次变革,最大的区别就是,下层上升的机会越来越大,在春秋战国,贵族世袭,出生既决定命运。
到汉魏,察举和九品中正制,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基本也是出生既决定命运。
隋到唐初,虽有科举,寒门有了上升的阶梯,但依旧受制世家大族。
唐朝取士平均每年只要三十人左右,要知道唐朝疆域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万左右,需要官吏众多,那天下大多数官员怎么来
靠人脉,人脉基本都由门阀世家,各个大族把控。
转折在唐高宗李治。
高宗李治开始对世家大族出手。
然后他老婆武则天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对世家大族下手,在武则天周朝时期,才基本肃清世家大族势力,让寒门子弟有更多机会。
李治为什么会被老婆篡位
和他与世家大族斗争有很大关系。
世家大族把控朝局,把控上升通道,他和世家大族斗,满朝文武又很多都是世家大族的人,那怎么办
只能相信和依靠自己身边能干又不是世家大族出生的老婆。
很多后来人把李治写成懦弱无能之人,但这绝不可能的。
因为在李治在任期间,对外靠着任用苏烈灭西突厥吞其土,败吐蕃,击败葱岭诸国联盟使诸国臣服,灭百济,灭高句丽,唐朝版图达到巅峰。
对内,他力抗世家大族,不断削弱打压世家,身边能信的人少之又少,聪明伶俐的老婆武则天是他少有的助手。
像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和演义戏剧中根本不同。
程咬金就是典型的世家大族子弟,妻子也是清河大族之后,自己是开国元老。
国公加大族,妻子也是另一家大族,这样的集团把持朝政的结果就是政令不得通达,寒门上升道路被堵死,只能靠靠讨好巴结他们上位,下层怨声载道,朝廷承诺百姓的社会公平无法保证。
果然,程咬金被李治找个借口撸了,不过好过另一大族代表长孙无忌的流放身死。
而历史上,我们会发现李治被黑成软蛋。
征东突厥,灭西突厥,灭高句丽,灭百济,败吐蕃,平葱岭诸国的苏烈、苏定方,却被黑成反派,在许多戏剧中传唱。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高宗李治,悍将苏定方都动了世家大族的蛋糕
高宗直接操刀,和他老婆一起对世家大族下手,而苏定方则让李治没有后顾之忧。
因为以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为首的世家大族想要的是让皇帝明白没有我们,你没法打天下。
结果这时不是世家出身的苏烈站出来告诉世家大族,不用你们,劳资一个就顶你们十个,拳打突厥,脚踢吐蕃,什么葱岭诸国,百济,高句丽,分分钟给收拾干净。
一下子,世家大族政治上彻底没了要挟国家的资本,被削也没办法奋起反抗,只能乖乖待宰。
而现在,这个时空因没有唐朝,也没有李治和武则天夫妇,景国现在也存在这样的大问题,并且日益明显,李星洲也开始意识到,他上位很有可能会面对这样的局势。
不说把持京西的田家,把持蜀中的皇后娘家吴家。
就近的说德公的王家,德公对他有恩,所以以前李星洲以前也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可如今心态变了,他不得不考虑。
王家光一个梅园,就占一整座山,园林建筑加起来,几乎如同一个小皇宫,这还只是一处城外房产。
德公长子王通,不识政务,不通治理,年纪轻轻却能轻易上位宁江上府的知府
要知道景国大府,十个手指都数得过来,上府知府,等同于封疆大吏。
可一个上府,就轻易交给这样一个人,上次江州之乱,如果没有他,整个宁江府,景国税收前五的大府,说不定就因为王通的无能玩完,上百万百姓遭殃。
事后皇上连问都没问责,皇帝大概明白,因为问也没用,王家势大。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四百四十五、长远之计
王家如同京西田家,蜀中吴家等。
这些大族都不是一代人起来的,而是历经数百年、上千年,几十代上百代人累积以致今日体量。
王家还好,权势来源官场,德公一退,权势逐渐消散。
可像蜀中吴家,蜀中天府之国,几乎景国每年四分之一的赋税来源。
皇后的吴家大族基本把持川蜀,皇帝敢动吗不敢。
基本川蜀官员任命,都要看吴家推荐,这其中是有那么少数寒门士子,可大多数都是吴家子弟。
景国每年科举取士二十人左右,因景国疆域人口远远不及大唐,唐朝每年取五十左右,景国每年二十,这样一比,看似很多。
但如果想想,国家每年只给考二十个公务员,其他人全靠大族关系内定,那是一种什么状态
且每年科举取士二十多人,大多都是前往关北、交州、福州等没有世家盘踞的地方任职,少数留在中央。
要知道北宋,人口是唐朝的八分之一,疆域也小太多,可每年也取士四五百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