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美好生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吻江湖
韩忠老爷子都傻眼了!
逐出宗庙,驱出宗族,剥夺一切名誉,成为平民,待到时机成熟,便送与秦国抵债;韩方更是愤怒的红了眼睛!
郑国听了之后直接晕了过去。
还有几个也同样如此。
看着给自己添堵的几个晕的晕,哭的哭,韩王心里舒坦啊!
另外派了自己宠信的大臣,带着上千辆车子的“战争赔偿款”再次出使秦国。
在盛夏时节到来,秦国上下一片欢腾……带了好多金钱财宝啊!
李季阳站在城头上看着他们入城,跟旁边一样跑出来的嬴政道:“估计韩国的国库得空了吧?”
“一半吧!”羸政道:“好歹当年分了晋国国库呢!”
李季阳:“……也是!”
使臣来了,秦国也不虐待,好吃好喝提供商,好地方住着,三曰之后,才安顿妥当,主要是带来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都是贵重物品,光是看管就用了一万禁军。
整座王城才有十万禁军啊!
朝臣们一个个红着眼睛上朝,昨晚都太兴奋了,一夜没睡啊!
韩国带来的光是金钱财宝就有上千车,还不算粮食和布匹!
早朝之上,连平日里不怎么发言的王颌老将军都兴致勃勃!
韩国国主在意料之中向秦国低头了,秦国要求的东西,悉数奉上不说,还真的用人才抵债了!
不过甘磊是讲价高手,再加上吕不韦商人的出身,俩人对韩国使臣连懵带侃,最后把人侃晕了!
韩忠老爷子一家,一共一百九十八口人,只用了五千金就买了下来;郑国一家子一共一百三十二人,也用了一千金就到手。
李季阳看到人员名单,里头有一个人名,让他胆战心惊,那个人,叫张平。
说张平,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他是谁,但是他儿子很有名!
张平,字天,号友
秦朝的美好生活 分卷阅读318
量,乳名张德,为张开地的长子,辅佐过韩王、韩桓惠王,官至相国。
于公元前二五零年(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卒,这是史记的说法。
另一说是,他见秦灭韩,就含恨而终,这是张氏后人的说法。
他的夫人陈氏生有两子,张胜与张良。
《史记》之中的《留侯世家》记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一门三父子,辅佐了五代韩王,号称“五代相国”。
就这样的人,竟然被送来了!
羸政拿着人才名单说要看看,没当廷就给答复,韩国使臣也不在意。
不过大臣们的眼睛更是红了,这么多东西!
尤其是军中的宿老名将们,一个个走路都带风了。
下朝之后,议政殿议政之前,羸政给李季阳看了看名单:“这些人也都要吗?”
“这些人我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张平一家子,必须要!”李季阳激动的揪着羸政的衣柚……个头不够高,揪不了脖领子:“要了他们保证咱们不吃亏!”
“好,要着,要着!”羸政扶着李季阳的小身体:“你别摔着着!”
个头本来就矮,还死抱着自己不放,也不怕抻着。
“跟韩国之主讲价!”李季阳道:“让吕不韦去!”
商人嘛,最适合砍价了!
“他去?”羸政明显不乐意:“还不如让先生去呢!”
“俩人一起去!”李季阳道:“都是能说会道的主儿。”
“好吧!”羸政也明白,吕不韦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不过他没想到李斯也想去!
可惜,李斯资历不够,军中的人也信不过他,就没去成。
这几曰天气太热,众人又开始谈判,一个个鼻子不是鼻子眼儿不是眼的,大殿之上放了好几个冰鉴也没能让他们凉快点。
李季阳看甘磊整日的嘴上起燎泡,就给大殿谈判的人一人一翁用金丝菊泡的水,晚上临走之前还来一瓮绿豆汤,给他们消毒败火。
已经十天没有下雨了,天气倒还好,不凉不热的,只是这么下去,人受到了田地里的庄稼也受不了。
许义就找上门来了:“这么下去不行,秦国本就少雨缺水,地里的庄稼都要旱了。”
李季阳一愣,难道是因为干旱导致的饥荒?
“公子?公子?”许义在李季阳跟前晃了晃爪子。
“哦,许先生啊,那干旱怎么办啊?”李季阳挠头了:“我也不是很懂这个,打井行么?”
“一个庄子上打井倒是可以,可全大秦那么多地方,怎么打井?”许义愁眉不展:“而且也不是什么地点都能打井的……。”
“李家庄缺水吗?”李季阳记得自己家前头是一条小溪,连着一个很大的河流。
而且当年也建立了水渠流淌,很方便的呀!
“李家庄是不缺水了,但是别的地方缺啊!”许义道:“您名下那十万户,王陵那里,都缺。”
尤其是王陵,因为不能选择离水道太近的地方埋葬先王,陵寝是不能渗水的,所以基本上陵寝所在地都不能有水经过。
所以王陵那边平时看着还可以,但是一旦不下雨,立刻就干了。
“行,我想个办法!”李季阳想了想,这是个问题啊!
不下雨就没成,没成吃什么?喝什么?没吃没喝的,军队还打个什么?
许义忧心忡忡的提议:“不如修建水渠?”
李季阳惊讶了,瞪大眼睛看着许义。
许义被吓了一跳,但还是壮着胆子道:“秦地少雨,不能每次干旱都这么挺着啊!”
“不错不错!”李季阳欣慰的拍了拍许义的胳膊……肩膀没够到,发现许义身上肌肉也不少嘛:“这个想法很好,你回去整理一下,看看要怎么挖水渠,我也跟国主提一声的,到时候国主有可能召见你啊!”
“国主?”许义脸通红,兴奋的,搓着手不敢相信:“国主会召见我吗?”
“当然。”李季阳心说你要是真是个人才本公子就不要郑国了,以后郑国渠改名叫许义渠。
许义飘着走了出去,李季阳回头就去找了甘磊,秦地大旱不是什么好兆头。
“你看出来旱了?”甘磊很惊讶,李季阳平日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喜欢享受和发明一些有趣的东西的样子,什么时候关心农事了?
“是许义来找我说的。”李季阳介绍道:“他就是许行的后人,擅长农学。”
“怪不得。”甘磊也犯愁呢:“秦地干旱少雨是出了名的,国主还不知道,我在想怎么跟国主说呢,一旦干旱,恐怕韩国后续的粮食布匹等赔偿就要难了。”
虽然两地相隔很近,但是韩国地方已经有了许多水,干旱是没他们的份儿了,倒是秦国这边恐怕就要不好了。
李季阳也没什么好办法,第二天甘磊在议政殿的时候,就说了,恐怕要旱。
羸政脸色也不好,这边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本国就遇到了旱灾,好说不好听啊!
吕不韦却道:“不是有韩国的补偿吗?将黄金换成粮草。”
“嗯?”羸政眼睛一亮:“说说看。”
“拿出那么多金子,韩王看恐怕也不舍得,但是粮草不同了,今年没有了,明年还能得。”吕不韦摸着胡子道:“韩王老了,除却权利他最爱的也就是金钱财宝了。”
羸政低垂眼目,李季阳扫了一眼吕不韦,心说不愧是商人出身,看看这人心揣摩的多透彻啊!
“那就依相国所言,我秦国也不缺那点金子,还是粮食重要。”羸政难得听了一次吕不韦的意见。
让吕不韦颇为得意。
甘磊什么都没有说。
李斯?
这种大事情轮不到他开口。
不过随后议政殿散了,羸政就坐在那里发呆。
“怎么了?”李季阳过去跟他并肩坐在了台阶上,盛夏的骄阳酷暑让人都能看到远处的热浪了。
正是下午消暑的时候。
“吕不韦很会揣摩人心。”羸政看着远处道:“很厉害,也很可怕。”
“没什么可怕的!”李季阳却满不在乎:“不就是揣摩人心吗?只要会换位思考,我也能揣摩人心。”
“换位思考?”第一次听说这四个字。
李季阳给他解释了一下什么是“换位思考”,说白了就是当自己是另一个人。
羸政听完若有所思,这些东西,甘磊先生没有教导过。
其实不是甘磊不教,而是甘磊觉得还没到时候,国主现在还小,主要是培养国主的心胸和气度,等他过了二十岁,性格定型了,再培养他看人的眼光和御下的手段。
不然早早的教导了如何揣摩人心,容易让国主性
秦朝的美好生活 分卷阅读319
格多疑,或者太过犀利,这样的君主无疑是独裁的,是刚愎自用的,是对臣下严格要求的,很容易成为一代暴君。
但是李季阳不知道甘磊的苦心啊!
还以为古代没人了呢,自己就给羸政上了一堂课,讲课的兴致来了就刹不住,以前也给导师带过课,那个时候是在大学学堂里,考古的学生少,但是带来作为教材的古董是真的,秦汉时期的古董,哪怕是一枚圜钱,那都是国宝啊!
于是每次讲课都有保安哥哥跟随,甚至稍微高大上一点的还有武警随行。
现在他有机会教导秦始皇,一激动,说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意犹未尽。
“要不住在宫里继续聊?”羸政试探性的发出邀请。
“还是算了吧!”李季阳抹了一下嘴巴:“我要是住在宫里,第二天就得多两车的竹简,都是弹劾我的!”
“弹劾?”羸政疑惑。
“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於大夫。意思就是由本国的专门人员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换一个人对这歌词儿可能只是知道却不知道具体的解释,但是李季阳不同。
“弹劾”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晋书》的《阮孚传》:“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
李季阳选择的解释是《旧唐书》中记载的《职官志三》中关于弹劾的记载。
于是,嬴政又学会了一个词汇:弹劾。
第260章人工夜降雨
李季阳到底没在宫里头住,而是回了家,跟小侄子玩了一会儿,最近天热,兰奶母就给他配了小褂子小短裤,塔拉着手工做成的人字拖,整个小人儿看起来特别……现代化!
若不是看他头上的总角,还以为是现代的孩子呢!
一身小奶膘肥肥的,在院子里疯狂跑来颠去,白天天气太热,日头也毒,兰奶母不让他出屋子,屋里头多好,有冰鉴,很凉快。
李季阳也人来疯,跟小侄子玩了一会儿,兰奶母看天色不早了,就上前来请示:“该给小少爷洗澡了。”
夏曰炎热,每日都用大木盆晒一下子的水,等到了晚上,水还是热的,就能直接洗澡了。
“哦,去洗澡!”李季阳摸了小家伙一把,好么,满身的汗渍。
“洗澡,可以玩水!”小李信如今整个是好玩儿的时候,什么都好奇,偏偏身体素质好,锻炼的现在连个头都拔高了许多。
“只能玩一会儿!”李季阳捏了捏他的小鼻子。
“好!”小家伙如今还是很听话的,跟着兰奶母乖乖去洗澡了。
李季阳也有洗澡水,自从入夏以来,他每天都在外面洗个澡,不然多奇怪啊!
大家都在洗澡,就公子不洗,而且公子还不脏臭,会让人起疑的。
洗过澡,吃了点水果,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屋子里的窗户和门都用的轻纱糊着,不进蚊虫,屋里也在窗下燃了熏香,等万籁寂静之后,李季阳才睁开眼睛。
系统每日都有在销售,固定的那两个人,声音还是没出来,等系统里的事情完了,他就去了空间里,跟零零一说了外头的情况。
“人工降雨不行吗?”零零一摸了摸下巴,这样的他越来越人性化了。
“可以吗?”李季阳不确定:“秦国地方可挺大的呢!”
“选在夜里,试一试,总比干旱了要强,而且空间里也有湖泊淡水,抽一点出去人工降雨洒遍全大秦没问题,起码能顶住这一年的旱情。”零零一对此很专业:“我们有专业的人工降雨的机器人团队。”
李季阳想了想,突然有了个主意:“这样,你们先去王陵那边,趁着夜色人工降雨一把!”
“好。”零零一点头。
当天晚上李季阳就放零零一他们出去了,后半夜才回来,因为不能发出声音,他们走和回来都悄无声息。
再说王陵那边,因为已经有了干旱的苗头,大家都有些发愁了,尽管有存粮,可他们还是想要丰的,再说了,这点存粮能坚持多久?
主爵中尉更是晚上睡觉做梦都梦到王陵这边下雨了,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推开门,一股湿润的空气就灌了进来!
“这是、这是、是……。”主爵中尉指着眼前的一片绿油油,手指头都哆嗦了。
这天上朝,韩国的使臣也来了,递呈国书之后,开始跟朝中的大臣们谈判,羸政不必亲自出面,但是甘磊跟吕不韦却每日必到,军中也有王颌老将军每次都去听,一旦韩国使臣想赖账,老爷子就摸着胡子道:“老夫也很久不曾出去走动了啊!”
然后韩国使臣就熄火了,谁不知道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青壮的时候,就是这位给挖的坑啊!
让他去韩国?
他们韩国还能有活人吗?
不过第二天,又有好消息传来,王陵那边,下雨了!
“可是真的?”羸政激动的从王座上站了起来。
“是真的,主爵中尉亲自来的消息!”禁军赶紧奉上了竹简:“那边的秧苗都长得特别好!”
“快呈上来!”
内侍赶紧下去拿了竹简上来,羸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竹简,上头果然说的是王陵那边的事情。
主爵中尉动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激动的在竹简上将下雨归功于先王的恩泽,庇佑大秦风调雨顺!
羸政看的龙心大悦,将竹简第一个交给了李季阳:“你看看!”
李季阳打开看了看,现在他对秦篆已经都认识了,这归功于甘磊那一年多的教育。
这位主爵中尉是个人才,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先王的恩泽夸了又夸,功劳都归到了先王的身上,还说他们能给先王守陵简直是此生无憾了!
李季阳觉得若是这人在后世,肯定是一个写材料的高手。
看完之后,李季阳随手递给了甘磊,他离甘磊最近,吕不韦本来想伸手的,但是晚了一步。
“天佑我大秦!”王颌老将军看完之后热泪盈眶,他跟秦国王室的感情,比任何人都深。
历经三朝四代,他是看着秦国强盛起来的老人。
“天佑我大秦!”众臣都跟着喊口号。
喊完之后,吕不韦才煞风景的来了一句:“就是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怎么样了。”
众人一默,这种事情,谁说的准?
羸政眼神一闪,吕不韦是什么意思?
“天佑我大秦,这旱情很快就会缓解。”李季阳老神在在的道:“有先王庇佑,有国主福泽,大秦今年也是风调雨顺。”
羸政心里舒服了许多,只要小阳信他就好。
吕不韦听了不置可否,等干旱真的到来,才是拾秦安君的时候。
可惜,吕不韦注定要失望了,当天晚上李季阳故技重施,以先王陵寝为中心店,成圆形向外扩
秦朝的美好生活 分卷阅读320
散,夜间人工降雨,白日天气晴朗,第二日依然有好消息传来。
这让朝中的气氛空前的团结,这个时候,他们宁愿相信是先王的庇佑,国主的福泽,让大秦渡过干旱这一难关。
吕不韦惊疑不定的看了看李季阳。
第三天,依然有好消息传来,朝中一片祥和啊!
两宫太王太后甚至带着王太后和小公子,去太庙给祖宗们上了高香,祭了羔羊和肥牛。
七天之后,旱情缓解,十日之后,秦国各地都下了一场夜雨,空气中的干燥也缓解了许多。
待到半个月后,已经有别的地方自动水路循环下雨了。
秦国旱情得到了解决,而那边跟韩国的谈判也到了尾声,只是韩国使臣在一曰晚间前来拜访秦安君。
“拜访我?”李季阳纳闷儿:“我跟他没交情啊!”
“一国使臣前来,公子也见一见。”李福管家很自豪,如今来家里的都是各国使臣了。
楚国使臣都来了两趟了,赵国使臣更是三天两头的来拜访,到最后公子都不愿意见他了,现在韩国使臣又来了。
“那就带去外院客厅。”李季阳道:“我换一身衣服。”
“诺。”
换衣服的时候,李季阳还在想,对方找自己做什么?
韩国使臣是个三十来岁肥头大耳的家伙,一脸献媚的笑容让李季阳很是反感,古代因为食物欠缺,还真没多少胖子,这是李季阳来战国之后看到的最胖的一个人了。
这人说话也有意思,也不知道从哪儿打听了他的习惯,一张口就说了来的目的:“韩国地少位低,人才没多少,但愿秦国之主不嫌弃我韩人愚笨。”
“不会。”李季阳心说就你们给出来的名单,本公子恨不得立刻就将人都弄来秦国帮秦始皇呢。
“那就好,不知道名单上的人,君上是否满意?”对方献媚的很狗腿:“这些人都是有才的,我国主上可是对此很心,都舍不得呢。”
李季阳越听越觉得不对,不过不动声色的道:“既然舍不得,不如给韩王退回去几个?我秦国也是人才济济。”
“别呀!”对方一听就有点慌了,他没想到秦安君还有想退人回去的意思,赶紧摆手道:“千万别推回去!”
李季阳疑惑的看向他:不退回去?
战国时代谁家不重视人才啊!
只不过端看这人才跟本国国主的理念合不合而已。
“那个,来人!”韩国使臣朝外头喊了一嗓子。
进来六个低眉顺眼的秦安君府上的下人,抬着三口大箱子放到了地上,就退了出去韩国使臣亲自打开箱子,第一个箱子里头都是金子,李季阳眉头都没动一下,如今空间里的金子都开采不完,而且比这个纯度高!
韩国使臣看李季阳没什么表现,就知道金子入不了秦安君的眼,于是打开了第二个箱子。
第二个箱子里是一个玉雕鼎。
李季阳扫了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是用一整块南阳独山玉雕琢而成的玉雕鼎!
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北八公里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它与只有一种矿物元素组成的硬玉、软玉不同,是以硅酸钙铝为主的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
南阳独山玉的硬度为六到六点五,比重为三点二九,其硬度几乎可与翡翠媲美,故国外有地质学家称其为“南阳翡翠”。
南阳玉的历史地位过去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其开采时间相当早,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被采用了。
南阳黄山出土的一件南玉铲,经鉴定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
殷墟出土的有刃玉石器中的七件玉器,也全是南阳独山玉雕琢的。
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温润,有绿、蓝、黄、紫、红、白六种色素,七十七个色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华夏四大名玉之一。
南阳独山玉的玉雕历史悠久,根据后世的考古推算,早在五千多多年前先民们就已认识和使用了南阳独山玉。
不过因为经历数千年的开采,遍山洞穴累累。古代采玉坑多为竖井式,一般较为浅显。使用爆破技术及凿岩机、矿车等器械,坑道已深至山中达数百米,密如蛛网的支道纵横交错,十分复杂。
且产量也严格控制,毕竟不是再生矿,后世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大块的南阳独山玉玉雕了。
韩国跟秦国是邻居,韩国有的秦国也差不多都有,唯有这出产南阳独山玉的地方,现在还归韩国所有呢!
“请君山细看!”韩国使臣伸手进了鼎里,掏出了一个和这个鼎外形一样,就是比这个鼎小了一圈的玉鼎出来!
竟然是个玉雕母子鼎。
古代的雕刻都是人工的,没有机器,也就没有所谓的“千篇一律”了,所以能雕刻的一模一样,那需要很湛的手艺。
尤其是工艺并不是很发达的战国时期。
此物不亚于国宝级!
“此乃南阳独山玉雕母子鼎,大的给大人用,小的可以给小孩用。”对方笑的特别卑微:“送给秦安君宜安食物。”
他早就打听好了,秦安君什么好东西没有啊?
要送金子肯定是不行的,但是送点别的新奇的还是可以的,这南阳独山玉雕母子鼎本来是要献给国主的,让他拦下了,想自己留着吧,又不敢拿出来用,要送礼的时候才想起来带着它。
第261章不能的礼
只要能将那些人送走,以后什么好东西弄不到手啊!
李季阳惊讶于对方给的礼物太厚重了,这是有事相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