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也许他会死,但只要小皇帝安然无恙,周国那微妙的权力平衡就能保住,只要周国在,那就有宇文氏的生存空间,也有了宇文温妻儿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他的决断,一如当年在长安,他愿意以自己的命,对掉杨坚的命,换得大周江山稳固,换得家人生路。

    另一个原因是随行的周法明田益龙以及护卫们,还在队伍的中后位置,时间已经不够让他们开溜,只能抱团硬扛了。

    他不能丢下自己人逃命!

    宇文温是宗室,所以能够骑马跟在天子车驾左右,而周法明田益龙只能和其他随行人员一样,排在队伍中间前进,一旦队伍大乱,甚至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周法明田益龙跟着宇文温来邺城,所以宇文温要将他们好好的带回巴州,如果就这么丢下自己人溜了,有何脸面回去。

    这就是一军主帅丢下自己的兵临阵脱逃!

    他很快找到周法明等人,连着张定发和张鱼等护卫都在一起,见着宇文温后都是不约而同的问道:这怎么回事,隋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不管那么多了,现在听我指挥,抄家伙背靠马车结阵,阻塞道路拦截隋军,为陛下殿后!

    马蹄声起,汹涌而来的隋军骑兵已经逼近队伍,人们惊慌失措的到处乱跑,有的听从指挥聚到马车边,而更多的人则是向道路两边的旷野逃去。

    面对着即将杀来的敌军,整支队伍果然瞬间大乱,将领们奋力高喊着,却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阵型,唯有那些禁军和侍卫回过神来,向着马车靠近,试图聚在一起。

    骑兵冲锋其势已成,然而己方阵型散乱如待宰羔羊,唯有以血肉之躯硬扛,希望求得一线生机,宇文温攀上一辆马车,站直身子后拔出佩刀奋力高呼:我乃大周宗室宇文温,诸军与我一起杀敌!!




第一百一十九章 螳臂当车
    行军总管杨素率军冲锋,见着前方官道上那一长条队伍,他的心激动地几乎要跳出来:周国皇帝的车驾,终于被他咬住了!

    昨日奇袭拿下真定城,按照计划应该加固城防布置防务,准备迎接随后而来的周军反扑,可是从俘虏的周国吏员口中,杨素得知周国皇帝就在南边的襄国。

    宇文乾铿,为赵王宇文招幼子,当年宇文招之国,便是在襄国的封地居住,如今小皇帝到襄国来,大约是要在故居住上几日。

    听到了这个让人激动的消息,杨素又找来几名被俘吏员,从不同人口中确定这一消息后,他没再犹豫,立刻决定率领骑兵出击。

    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城防事务交给副将,杨素调集了所有能够调集的骑兵,随便带了些干粮,一人双马立刻上路,向着南边的襄国方向疾驰而去。

    既然来了,那就不用走了,跟着我到长安走一遭,到九泉之下和你那些堂叔伯兄弟作伴去吧!

    周国皇帝在襄国,他要奇袭一击而中,争取时间是首当其冲,可接下来怎么办也很重要,皇帝是在襄国城里,还是在城外?

    如果在城中,那么他们就得夺门而入,在城里狭窄的街道上激战,这样很容易耽误时间,被禁军死死守住要道,无法攻入皇帝行宫。

    如果对方是在城外就好办得多,虽然皇帝出行必有禁军护卫,连带着宫廷侍卫一起,战斗力不容小觑,但这在杨素看来,不过土鸡瓦狗罢了。

    他带着自己的部曲,还有军中精锐,只要能出其不意的发动袭击,那对方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如何选择袭击方式,是最关键的问题。

    周帝的行程,那几个在真定被俘的吏员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杨素有着自己的判断:重阳节快到了,这种重大节日皇帝必然在京师大宴群臣。

    襄国距离邺城大约一百六七十里,按着皇帝车驾那庞大的规模,每日的行进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杨素当年也曾随着皇帝出行,知道队伍里会有大批人是步行的,所以每日的行进速度也就四十里左右。

    若要赶在重阳节之前回到邺城,皇帝须得这两日启程回京,所以杨素判断宇文乾铿的车队极有可能会离开襄国,而他的机会是稍纵即逝。

    真定到襄国大约两百三四十里,策马疾驰要一昼夜,赶到襄国后再往南六十多里是洺州郡治易阳,杨素的机会就在这段路上,若是没咬到,那就空欢喜一场。

    反过来会连累真定的防守,进而影响到主力攻打幽州的布局,连带着波及朝廷的全盘大计,这种责任,可不光夺爵罢官那么简单。

    杨素没有纠结多久,便做出决定:不袭城,直接沿着官道南下索敌,富贵向来险中求,要是前怕狼后怕虎,那还不如做个田舍翁!

    也不进攻襄国,直接绕过城池一路向南,然后冲到易阳附近,如果撞见皇帝车驾就是老天庇佑,合该他杨素发达,如果没撞见就看具体情况。

    要是皇帝在易阳或者以南,那他就打道回府,如果皇帝在襄国,他就领着骑兵在城外袭扰,把水搅浑,也算是为真定布防争取时间,毕竟皇帝的安危可比任何城池都重要。

    这一点对于周国来说尤为特别,在杨素看来,丞相尉迟迥掌握朝廷大权,宇文家的小屁孩当皇帝不过是傀儡,山南的宇文亮和周廷也只是假装和睦。

    周国政局看起来稳定,可其中蕴藏着巨大隐患,尉迟氏和宇文氏之间的关系,如今就靠着小皇帝来撑着,一旦这位有个三长两短,那双方迟早翻脸。

    宇文乾铿死了,就得再立皇帝,周国有宗室,可还能立谁?

    杞国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西阳郡公宇文温?这三个可都是成年人,手上还有兵,又有山南的地盘,会做尉迟氏的傀儡么?

    退一步立那几个小崽子?那其父宇文明或者宇文温是不是要做摄政王?那和他们自己做皇帝有区别么?如此一来还要丞相尉迟迥何用?

    真就新立了皇帝,无论是宇文氏老中小三代中的哪个,新皇帝肯定是留在山南自己的地盘,不会跑到尉迟氏控制的邺城送死,也就是国都会定在山南。

    尉迟氏不会为这种朝廷拼命,所以必然会袖手旁观,坐看山南的宇文氏被隋军猛攻,一如当年萧梁故事,所以只要宇文乾铿一死,周国距离爆发内乱也就不远了。

    即使不说这个,他率军突袭擒获周帝,这可是在敌国国境里,和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没什么区别,如此便可立下大功。

    封王是不敢想了,即便真封他也不敢受,这年头异姓王没有好下场,但封国公是肯定的,可光是国公爵位还不够,这个大功还会让杨素的家人受益,而如今那功劳就在眼前。

    从真定到襄国,一路上都没有烽燧,所以真定失守的消息,未必传到襄国,毕竟谁也没想到隋军会如此迅速进入太行山以东地界,拿下真定城。

    隋军南下,半路遇见的都是游兵散勇,根本不足为惧,清晨来到襄国城外,逼近城门时守门官兵甚至还没回过神,不过杨素只是纠结了数息,决定按计划绕行而不是冲入城中。

    襄国城头根本没什么兵放哨,城外也没什么骑兵警戒,杨素只是凭着直觉判断周国皇帝不在城内,所以他决定继续南下。

    冲到沙河驿,捉了几个口舌一问,果然昨夜皇帝车驾在此休息,杨素和众将问讯大喜,顾不得劳累,换乘备用马继续追击。

    果然追上了周国皇帝的队伍,如今皇帝的玉辇就在队伍中,而他的骑兵已经碾碎了对方的后卫部队,那些护卫队伍的禁军,也别想拦住他们的步伐。

    左右包抄,准备冲击!!

    已经一字排开的隋军骑兵分成左右两翼,如同张开口的猛虎,向着一字长蛇的队伍扑去,此地地势平坦,正好从从侧面冲击,而左右夹击之下,即便是军队也承受不住。

    对面号角声起,是周军骑兵向着他们冲来,只是区区数百骑兵,没办法拦下他们一千五百骑的攻势,杨素已经瞥见面前慌乱的人群,女装男装布衣锦衣,形形色色的人乱作一团。

    血肉之躯,也想螳臂当车!

    隋军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呼啸着向周军骑兵接近,一百步,七十步,五十步,一轮箭射过之后,挺起马槊开始对冲,勇敢的周军骑兵撞入隋军阵中,随即被黄色大潮淹没。

    活捉周帝者,封公!!



第一百二十章 宇文温是吧?
    ??骑兵冲击,势不可挡,手无寸铁的宫女宦官以及杂役,慌乱的离开队伍往旷野里跑,他们想着避开战斗,却呼啸而来的骑兵撞开,随即为铁蹄碾过,化作血色残骸。

    此处不是什么险要之处,官道两边空荡荡都是平地,正是骑兵冲锋的好地段,天子车驾的随行人员虽多,但在对方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

    即便是正规的军队,在没能结阵的情况下,面对全力冲锋的骑兵,也只有死路一条,此时此刻,个人勇武已无意义,面对着成群结队的骑兵,只有被碾压的下场。

    隋军先冲破了少量周军骑兵的拦截,这些勇敢的禁军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无法阻拦对方的冲锋,隋军左翼率先来到周国御驾队伍左翼,然后转向右冲,如同巨浪拍岸般冲入队伍之中。

    惨叫声响起,血腥之气弥漫,那些连武器都没有的人们如草芥般被撞飞,隋军骑兵轻易地冲破队伍,一如汹涌的河水将河堤破口。

    围绕着一辆辆马车,聚集起来的人勉强撑过了第一波冲击,而隋军右翼骑兵接踵而至的冲锋,将那脆弱的防线一举击碎。

    人们疯狂的嚎叫着,披头散发,撞撞的向官道两侧跑去,如果说刚才将领们的召集,让他们有抱团取暖躲过一劫的想法,如今这想法已不复存在。

    逃命,向着人少的地方逃,反正就是不能留在队伍之中,人们刚开始有聚拢迹象,被隋军骑兵这么一冲便如鸟兽散。

    原本长长一列的队伍,如今化作一一节节的段落,那是围拢起来的人们,要对抗敌军骑兵的进攻,只是在如潮的骑兵面前,宛如一座座孤岛。

    宇文温如今就在其中一座‘孤岛’里,看着四周的隋军骑兵,他的心都凉了半截:真是一帮弱鸡,再被冲上几次就要跪了!

    步兵对抗骑兵要结阵,这是常识,所以那些护卫的禁军,以及宫廷侍卫都尽量聚拢在一起,避免落单之后被骑兵轻易收割人头。

    可是那些宫女宦官杂役,还有各色随行人员就做不到了,面对死亡的威胁,身处血淋淋的现场,只是看着骑兵冲锋就吓得双腿迈不开步伐,好容易回过神要聚拢,却轻而易举的被对方冲散。

    这一散就完了,宇文温意识到大事不妙。

    来到这个时代三年,他并没有处于如此境地,打过许多仗,也见过大场面,但都是身处大阵之中,而环绕身边的,是自己辛辛苦苦练起来的长枪兵,信心有保证。

    新兵入营开练,首先接受的就是骑兵冲击训练,所以宇文温的兵不怕面对骑兵冲锋,绝不会出现被吓得双腿发软的情况,结成长枪阵后,就是一只老虎无法下口的刺猬。

    所以这三年来,宇文温根本没有对骑兵冲锋畏惧过,正所谓兵为将胆,他的兵给力,所以他的胆子很大,可如今不同了,崩溃的队伍让他的胆气瞬间减半。

    天子出巡,随行大量非战斗人员,让这些人面对敌军骑兵冲锋,基本上是一触即溃,这点宇文温是考虑过的,他自告奋勇留下来,就是要凝聚人心奋力一搏。

    本以为和禁军将领们高声喊话,不但能收拢禁军和侍卫,还能让这些非战斗人员有主心骨,一起围过来抱团,结果还是自己高估了。

    那些宫女宦官杂役,哭喊着向外边逃散,自寻死路也就罢了,连带着影响军心,果然战斗时带着这些人就是累赘。

    宇文温已经看到周围那些禁军和侍卫的表情,他们之中明显有人开始动摇,也许是想着要混入人群中逃命,反正大家呼啦啦散开,在平原里到处都是人,逃命的机会很大。

    军心涣散,再这样下去真的会完全崩溃的!

    尘土飞扬,隋军骑兵在外围调转马头,准备着下一轮冲锋,如今己方尚且以各辆马车为核心,聚集成一座座孤岛,这样子很容易被逐个击破。

    此情此景,他想起西晋末年的宁平城之战。

    永嘉五年,最后一只精锐晋军抛弃洛阳的皇帝,在太尉王衍的带领下,护送东海王司马灵柩前往东海国,兵力十余万,随行还有众多大臣宗室及百姓,军民累计将近二十万。

    匈奴刘渊的汉军闻讯追击,羯族猛将石勒率领轻骑于宁平城拦下了这只队伍,然后一场大屠杀开始。

    平心而论,晋军的实力不弱,兵力不比汉军少,奈何却是一群心怀鬼胎的绵羊当头,世家出身的王衍是清谈高手根本不会领军,敌军袭来,各部将领想的是如何保命而不是团结御敌。

    汉军在晋军外围射箭袭扰,如果组织得当,晋军完全可以反击,然而十余万晋军无统一号令各自为战,将领和大臣率先逃跑。

    被箭射死的没多少,自相践踏而死的反倒多了许多倍,二十万军民瞬间大乱,被汉军胡骑逐个击破,最后谁也没跑掉。

    此战被胡骑屠杀的晋**民不计其数,白骨露于野,是为苦县大屠杀,洛阳的晋国朝廷随后灭亡,南渡建康的宗室琅邪王司马睿撑起晋国大旗,是为东晋。

    没有组织,即便是一群狮子也要完蛋,而宇文温留下来,可不是为了送死的!

    为了给皇帝南逃争取时间,要尽一切可能阻滞隋军的步伐,此时的宇文温正在皇帝御辇边,他命人吹起号角,自己奋力大喊着让周围人靠过来。

    我乃宗室宇文温,大家向御辇靠拢!保护陛下!

    皇帝已经走了,但知道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根本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宇文温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主心骨还在,他就是要聚拢人心。

    至少还有个姓宇文的没跑,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存亡!!

    皇帝之事他确实是在说谎,但就是要给大家一丝希望,敌军就在外围,唯有向着玉辇靠拢才有可能熬过去,那些宫女宦官等人无所谓,他要聚集的是禁军和侍卫。

    但凡有点脑子的军人,就该知道聚在一起对抗骑兵,像无头苍蝇般在野地里乱跑,只有死路一条,只是这么一喊起来,自己人是注意到了,而隋军也会注意到。

    这就是提着灯笼上厕所——找死,可宇文温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再不采取措施,大家全部都要完蛋!

    。。。。。。

    总管,御辇旁聚拢了许多人,莫非小皇帝就在里面?

    总管,有数百骑往南疾驰,莫非是护送小皇帝难逃了?一名副将指着南面飞扬的尘土说道,杨素看去眉头一皱,到了他做决定的时候了。

    皇帝会在哪边?是在面前的队伍里,还是在南下的数百骑兵里?

    按说很可能小皇帝已经南逃,若是如此那动作还真快得不可思议,但也得提防对方使诈,万一是故意引开他们,这也不是不可能。

    估了估距离,杨素判断己方有希望追到那数百骑兵,立刻对副将说道:你,带领六百骑兵追过去,无论如何一定要追上!

    总管,剩下的骑兵怕是不足

    马上去,本官亲自在此指挥!
1...302303304305306...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