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鄂州情况如何?

    防有余,攻不足。

    粮食库存情况如何?

    要到秋粮入库才敢说自给自足,可即便如此,一旦被敌军围城,若无外援的话,粮草最多只能撑三个月。

    宇文温仔细的翻看报告,时不时问一些关键问题,他很忙,而各位手下一样忙,从虎林军里抽调入官衙任职的骨干,如今虽然已经上手,但还需要磨练,所以宇文温便要不停的磨练。

    你是在南港上岸的?

    在巴口。

    有何感观?

    隐患颇多,若细作纵火,怕是麻烦得紧。

    宇文温闻言叹了口气:奈何良港就这一处,要发展商业就得开放港口,许郡守已经在改建了,这需要时间。

    杨济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巴口港的改造他也参与了规划,所以等改造完后隐患会消减很多,这都是小事,他如今要说的可是大事。

    国公,柜坊要开张了?

    嗯,要把流通券流通起来。

    杨济瞥了宇文温一眼,开口问道:国公,流通券当真要推行么?

    是的,不是早说过了么?

    杨济一直不太赞成宇文温发行纸钞,哪怕换了个名号叫做流通券:什么流通券,不就是大明的宝钞么?迟早要完啊!

    你是不是想说流通券就是大明的宝钞,迟早要完?宇文温一语中的,见着杨济点点头,他开启辩论模式。

    你知道什么叫做通货紧缩么?

    见着杨济被新名词震慑住,宇文温颇为得意,关于如何对付杨济他已经有了心得,那就是用各种名词将对方唬住,然后用丰富的论坛灌水经验打败对方。

    流通的货币,又称通货,当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百姓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即形成通货紧缩。

    杨济完全听不懂,宇文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现代社会那些无良奸商忽悠老人家买各种高科技保健产品,用的就是这一招。

    明太祖仿蒙元故事颁行宝钞,规定大明宝钞一贯等同于白银一两,铜钱一千,还可以则换米一石,本意是好的,然而却没有‘准备金’。

    何谓‘准备金’?简单来说,每发行一贯的宝钞,国库里就得有一两银子或一千文铜钱存着,这就是保证宝钞的信用,确保各种面值的宝钞不会贬值。

    何谓信用?既然朝廷规定一贯宝钞能换一两银子或一千文铜钱,那就要保证持钞人在流通地域能兑换到足额的银子或者铜钱,结果换不到,不但如此还变本加厉。

    大规模超发,完全不讲信用,朝廷把宝钞当纸,那百姓就把宝钞当纸,不到七十年时间,宝钞贬值贬得一贯只能换两文铜钱,是宝钞的错,还是朝廷的错?

    你不要一见纸钞就激动,大明宝钞变废纸,这是信用问题,不是材质问题,懂?

    蒙元发行纸钞,也就在一百到两百万锭之间,明廷倒好,发行宝钞两千多万锭,又没有准备金,导致市面上宝钞极度过量,大规模贬值,自己不讲信用,还怪刁民不体恤朝廷。

    市面上通货过量,导致通货膨胀,相反,市面上通货紧缺,就导致通货紧缩。

    说到这里,杨济才明白通货紧缩大概就是钱荒的意思,宇文温接着指点迷津:流通券一比一兑换同样的布匹,而其准备金就是黄州的精织布。

    黄州会缺精织布么?暂时不会,参加联保的各家布坊纺织出精织布,分一部分存到柜坊里,作为流通券的准备金,随时欢迎客商拿流通券来兑换,无限制足额的兑换,这就是信用。

    有了信用,即便是一根草都能兑换钱帛,这和明太祖乱来有很大区别,流通券你是见过的,防伪措施得当,加上只在西阳城流通,不怕造假。

    至于发行量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流通券的发行由瑞兴号负责,可发行量由柜坊来定,参加联保的东家们都有发言权,重大决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当然原则就是一比一发行,有多少匹布就发行多少面值的流通券,基于冗余的考虑,也得有些许上调,但最多不超过一成。

    柜坊负责统计流通券发行总量和回收量,算出还在市面上流通的面值总额,准备好足量的精织布,随时准备接受兑换。

    见得宇文温说的头头是道,杨济放弃了争辩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争不过,但既然对方心里有数那就行了,只是宇文温反复强调通货紧缩,联想到前段时间查抄私炉,心里琢磨着莫非有事要发生。

    你问的对,私铸铜钱的问题暂时压住了,可私藏铜钱的问题无解,大户们以万贯为单位囤积好钱,这样下去多少铜山都不够用,市面上流通的好钱少了,迟早出现钱荒。

    也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钱贵物贱,物贱伤农。

    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所得作物拿去售卖挣钱养家,所得却越来越少,届时民不聊生,作为地方官怎能坐视不管?

    听到这里杨济悚然动容:事情有这么严重么?

    现在当然没有,但要未雨绸缪。宇文温说道,这就是他的考量。

    你读过史书,应该知道中唐时,长安大户人家私藏铜钱五十万贯以上是常事,唐廷为钱荒的事情伤透脑筋,这年头大户私藏铜钱的也不会少,自古市面上的好钱都不够用,钱荒一旦爆发再想办法就晚了。

    本公派人调查过,西阳商业兴盛,因为是卖布所以不需要布帛做货款,对铜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流通的好钱数量一直上不来,反倒有下跌的趋势。

    宇文温简要的说明了如今面临的情况,打击私铸查抄私炉,又回收市面上流通的劣钱,所以流通的货币数量减少,虽然有大冶监的制钱投放,但总量还是在减少。

    为何减少?很简单,私铸劣币没了,流通的大多是制钱,可有人把流通的制钱藏起来,这些钱退出流通,那市面上的通货自然就少了,所以通货紧缩必然出现。

    私藏铜钱这种事情无解,毕竟人家的钱怎么放你官府管不着,中唐时大户私藏铜钱问题严重,朝廷就下令限制藏钱数额,意图解决钱荒的问题。

    然并卵,权贵们第一个阳奉阴违,其他人有样学样,想用行政手段违抗经济规律,那就是妄想。

    宇文温不是神灵能够改变位面规则,所以只能换个思路,用流通券替代铜钱,保证市面上的通货数量,成与不成,做了再说。

    先前私铸货币的行为,导致劣币大规模涌入市场,导致通货过量也就是通货膨胀,如今宇文温打击私铸,推行成色足的制钱,却因为私藏铜钱的行为,出现通货紧缩(钱荒)。

    按下葫芦浮起瓢,宇文温打击私铸,连带效果是虽然遏制通货膨胀,结果私藏钱币的行为导致通货紧缩开始出现苗头。

    放在别处商业不发达的地方,百姓们用布帛替换铜钱,或者以物易物做买卖也就罢了,关键黄州是一朵奇葩,因为大规模出产布匹的缘故,布匹交易大部分用铜钱。

    西阳城对铜钱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通货紧缩的后果会加倍放大,野路子出身的经济学家宇文温,要用流通券分担大部分流通职能。

    推行流通券需要信用,也需要时间,真等到钱荒出现再想办法,那就晚了。宇文温点出真实的用意,黄州的商业很重要,也很稚嫩,经不起这种风雨。

    听到这里,杨济才明白宇文温的良苦用心,也只有两人的特殊关系,对方才会如此坦白,宇文温解决问题的思路很新颖,这也是杨济佩服的原因。

    不过以他对宇文温的大概了解,他觉得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国公,这柜坊,莫非还要放高利贷?




第四十九章 贵利温
    宇文温闻言盯着杨济,两人就这么无语对视,片刻后宇文温笑道:本公还没落魄到放高利贷吸血的地步。

    国公不想,可防不住合伙人想,不光柜坊,质库之类怕是免不了会出现。杨济说道这里有些痛心疾首,质库的名声太坏了,国公万不可涉足。

    开个柜坊就等于放高利贷?杨司马的逻辑很奇怪嘛!宇文温开启嘴炮模式,高利贷暴利,也不过月息超过三分,有琉璃镜高么?

    下官说的是合伙人偷鸡摸狗,届时国公管还是不管?

    管,新开的柜坊里,哪个合伙人敢搞高利贷,本公让他在黄州无立锥之地!

    宇文温向来讲诚信,说杀谁全家就杀谁全家,前一批私铸铜钱的已经被他合家铲了,既然如今表了态,那杨济也就稍微安心了些。

    国公,下官还有一个担心,黄州商业兴盛,再这样下去大规模放高利贷的情况迟早会出现,届时该如何处理?百姓被祸害得家破人亡,父母官不能不管。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种事光禁是禁不住的,不过僧侣们是莫要想了,谁敢开质库放高利贷本公就铲掉他的丛林!宇文温说道这里杀气腾腾。

    做和尚就好好念经敲木鱼,敢做生意置办田产挡路的就上西天念阿弥陀佛吧!

    高利贷古而有之,而质库,是这个时代当铺的名称,其实就是当铺的前身,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

    南朝已经广泛出现了质库,大多为各地寺庙经营,一般是以善男信女们供奉的香火钱为资本开办质押贷款业务,急需用钱的人把衣物首饰甚至农具等有实用价值又耐存放的物品拿来抵押,到期归还本息。

    说起来好听叫什么济贫,百姓把值钱的东西拿来本店抵押,拿了质款去救急,在期限到来之前拿钱来赎即可,质库救你的急,然后适当收费。

    实际上呢,质库放款时期限很短,利息很高,往往任意压低质物的价格,借款如到期不能偿还,则没收质物,因此经常导致许多人家破产。

    而到了杨济生活的晚明,典当行业已经很兴旺了,朝廷虽然规定典当财物的利息每月不得过三分,但实际上一些当铺肆意勒取,所取利息远远超于此。

    那个时代,杨济可是体验过质库(当铺)的暴利,他看过杂剧《施仁义刘弘嫁婢,其中描写了洛阳城典商刘弘发达的个中缘由,此人以济贫为名开了个解典铺,然后开始发家。

    用焦赤金化为淡金,将好珍珠写成蚌珠,将未上身穿过的新衣写成原展污了的旧衣服,用烂钞支付当款等各种手段获取了万贯不义之财。

    这就是真实典当行业的缩影,从南朝出现的质库演变而来的当铺,说是救人缓急的义举,实际上就是门暴利生意,加上兼职放高利贷,肥了不知多少奸商,却让百姓咬牙切齿。

    质库的出现,自有其原因,典当行业的对对错错也说不清楚,杨济只是不想宇文温走高利贷和典当这条路,因为真是会败坏名声。

    若志向只是当个富贵王公,这种事倒是做得,毕竟名声坏些,坐在御座上的更加放心,可要再进一步,那就

    质库放高利贷是暴利,可本公不要这种暴利,你且放心,‘贵利温’这种名号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新成立的柜坊也不会放高利贷或者兼营质库。

    因为某种原因,宇文温不太在意自己的名声有些许差评,但这不代表着他就真的不看重名声,涉及到原则问题那可不行。

    国公,何为贵利?

    啊,那是岭南那边对高利贷的称呼。

    杨济对宇文温自己拿自己名字开玩笑的做法有些无语,这年头大约也只有这位才如此百无禁忌,也亏得只是私下里说说,要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此,那真是会被人说成是

    望之不似人君。

    南朝的僧人,已经开办了质库,更何况高利贷哪里都有,这种事物无论好坏与否,禁是禁不住的,只能是想办法缓解。

    说到这里,宇文温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新成立的柜坊不光控制流通券,还要负责压制高利贷,当然这是长期规划,不信就拭目以待。

    别人是高利贷,那黄州布商成立的柜坊就放低息贷款,商家做生意有恶意压价,那放贷也能来个恶意压利,看谁耗得过谁。

    杨济闻言颇为意外,看来对方的花花肠子比他想的还多,宇文温又透露了一些打算,

    所谓唯利是图,想根治高利贷很难,所以换个办法压制却不是没办法,别的地方他管不着,但在黄州地界却有些办法,用严令禁止的方式太简单粗暴,宇文温要以毒攻毒。

    柜坊存储客商的大额铜钱,收取存放费,即便是到了明代的钱庄票号也是如此,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本公以为不然。

    柜坊钱庄票号,盈利模式是为客商提供存放铜钱的服务,收取服务费,另一项功能是借贷,然后演变为高利贷,抽骨扒皮吸血,赚得盆满钵满可名声坏得一塌糊涂。

    这是迟早会出现的事物,禁是禁不了,所以要先下手为强,宇文温如今就是要标新立异,所以新成立的柜坊存储钱币时非但不收钱,还要给钱。

    存钱还能有利息!

    杨济听到这里觉得不可思议,自古以来,柜坊钱庄都是存钱要收费,没听说过哪家是付钱让人来存钱,这感觉就是饭馆不但免费,还给顾客发钱。

    不过他转念一想,宇文温也不至于这么蠢,若是存钱有利息,那可以想象商家们会倾向于在这个柜坊存钱,也就是让钱‘生’钱。

    用存钱有利息的方式吸纳资金,凭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避免挤兑的情况发生,而流通券可以减少铜钱的使用量,这样一来,柜坊手上握着的资金就很充足。

    然后大量放贷,当然利率不会高,黄州地界上若是比资金的宽裕程度,那些单打独斗的高利贷能斗得过柜坊?



第五十章 作坊与柜坊
    杨济的脑子有点乱,宇文温描述了一个美妙的前景,看起来确实不错,柜坊既能赚钱又能保住名声,顺便压制那些高利贷,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脑海里回忆起宇文温历次所说的相关内容,杨济终于找到了破绽,他斟酌了一下用词,随后发起反问:国公,看来柜坊的前景不错,肯定会财源广进了。

    哪里哪里,这只是规划,实际效果还未可知。

    反正前景不错的啰?

    宇文温看了看杨济,然后答道:算是吧。

    那既然柜坊这么赚钱,商家何必辛辛苦苦开作坊?开了柜坊等着放贷收利钱不就好了?杨济步步紧逼,布坊纸坊书肆采石场等等,忙碌一年,哪里有开柜坊赚钱那么惬意?

    开作坊不如开柜坊借贷吃利钱,将心比心,东家们会不会起别的心思?国公说要推动产业链养活更多人,要是这些东家都去开柜坊了

    杨济所说很实在,宇文温刚才说得天花乱坠,但始终绕不过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不好,便是弄巧成拙。

1...358359360361362...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