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开云种玉
更重要的是,钱还不少,税后三百万。陶清风一开始听到这片酬都吓了一跳。他以前听说网剧投资挺小的。
丽莎告诉他:这是因为本来预定的男一号演员,接完这部戏后不久,咖位飞升了一波。到了快开机时,就不愿演网剧,宁愿违约也拒演了。剧组还和他打了个官司,把开机延期了几个月。陶清风相当于捡了个漏。剧组有了教训之后,宁愿多付点片酬,找点不作妖的小透明来演男一,丽莎才谈下来这个资源。
陶清风告诉傅音这个情况,并大概介绍了一下这部网剧的取材:
它有一个暂用的奇怪名字,叫《乾侠,东君,丹娘》,是根据同一个作者的三部“武侠小说”改编的,那三部武侠小说是一个系列,分别是站在三个主要角色的视角,去描述同一个背景下的故事,时间线略有错开。
这三部武侠小说分别叫做《天朗玉树乾坤侠》,《瀚海东君录》和《魔女丹心》,三个主角就是“乾坤侠”,“瀚东君”和“赤丹娘”,两男一女。
这部戏的出品方是蓝莓视频网,投资有四千万,找了三个香港导演,与业内流水作业的编剧公司签了合约,其余演员也是各影视公司的十八线。
陶清风把情况告知给傅音后,傅音又问:“哦,那么拍摄周期多久?”
陶清风说:“三个月。”
傅音点头:“好吧,这种剧,我说实话的忠告:忙里偷闲,不要累。注意不要中暑或冻着。导演或编剧让你干嘛你就干嘛。不要较真,较真就输了。如果一天通告场次太多,记得贴眼膜,一定要保证睡眠,要不然第二天会有黑眼圈。后期要是太烂,是不会给你磨皮的。”
陶清风:“……”
陶清风其实还蛮解,他在《归宁皇后》这种影片里的十分钟戏份,都要拍将近四十天。但是接到新工作通知,得知一部五十多集,总长度超过两千分钟的网络剧,居然只拍九十多天。
陶清风就搞不懂这到底该怎么拍,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拍完这么多条。但是今天听到傅音如此这般的忠告,好像稍微懂了一点。
陶清风想:大概很难得再遇到熊子安、孟小丹那样的编剧、导演,很难遇得到有顾问团掌舵的团队了。虽然熊子安一直在卡卡卡,孟小丹改剧本改得疯狂,顾问团指手画脚的……可是,陶清风心想,这无疑是很高端的剧组。更别提这几位令人敬仰的演员前辈了。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样一想,虽然新的网络剧有三百万的税后进项,陶清风莫名的,并不觉得太开心。
“那个违约的前男一号,”傅音说:“盛佳娱乐的小一哥左禹龙,后来又跳槽到乐凯去的,虽然吃了官司,违约拒演在业内风评也不太好。但或许也有不愿再演雷剧的考量。从中传达出的讯息,是这个资源或许的确有很不靠谱的地方,你千万得多个心眼。”傅音又如此叮嘱陶清风。
一个剧会面临的风险,比如撤资,比如导演或编剧质量,比如制片公司疯狂塞关系户,比如违制通不过审核无法播放。这些环节,其实都是演员所无法把控的。有些演员为了不担这种风险而选择违约拒演,虽然会付出高昂代价,或是背负没有契约神的骂名,但往前走总要有所取舍。
陶清风把傅音的告诫记在心里,虽然现在的他,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左禹龙有底气违约,因为人家自己单飞了,还是小一哥。但是陶清风的事业刚步上正轨,这条路上不管有没有坑,都别无选择要走下去。
“孔圣人学《文王操》一曲,锲而不舍,数日反复研。”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95
陶清风慢慢道,“学道贵,我虽然演技很一般,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无论如何,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便罢。”
这背后的典故,是孔圣人跟随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孔圣人一首曲子,孔子练习了数十日,每日弹奏,丝毫不厌倦,手法逐渐熟练。师襄子就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换一首了。孔子却说:虽然他学会了曲谱,弹奏的技巧却并不好。于是孔子又把这首曲子练了很多天。师襄子觉得,孔子的技巧已经比较纯熟,可以学新曲了。但是孔子又说:他虽然掌握了技巧,可是还不懂思想情感。于是又弹了很多天,下一次师襄子来的时候,孔子继续以“虽然懂了思想情感,但我还感觉不出作者是谁”的理由,继续练习。一直到很多天以后,孔子把这首曲子弹得炉火纯青,并体悟出这首作曲的是周文王,他才算学会了这首曲子。
陶清风心想:或许演戏,也是一样的。在《归宁皇后》拍摄这段时间,他懂得了一些演戏的基本常识,分辨得出表演的好坏,掌握了一小点表演的方法……但这只是个开始,就像孔圣人一样,百学不厌,才能真正在道途上有所突破。
陶清风不知不觉间,已经把演戏当做正经职业,来考量未来发展方向了。
傅音笑眯眯道:“你也别总自谦演技不好。御前诉冤那段戏,风豪都告诉我了,你是他很久没有碰到过的,需要他去磨合,而不是你去调整配合他的,第一个那么年轻的演员。他对你赞赏有加。他的眼光,我知道。”
陶清风心下惭愧,他那并不是演出来,而是切身经历的事,自然比现代人占了便宜。但是说到演技上的水平,他当然是不如这些饱经打磨的老戏骨的。
所以陶清风很委婉地说:“就只会那一种类型。如果换成现代剧,估计我就不会演了。”
这是大实话。陶清风心想,哪天丽莎给他接个现代剧,他的辛苦程度,肯定比演这些历史剧多多了。但只要是演员,谁又会一辈子只演一种角色呢?他必须尽早做好准备。
傅音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别担心,其实你还小呢,以后的路还长的很,好好加油吧。”
“谢谢傅老师,今天告诉我这些事。”陶清风朝傅音鞠了个躬,就如同这最后一幕戏中,广积王子对陆熹翁深深一揖,是为名师指点方向。
陶清风杀青《归宁皇后》之后,丽莎那边也联系好了,给他找了一栋新的小公寓入住,也在宁阳市内,等待着新剧组的开机。
庄宇徽也被抓到了。为了不被实名制找到,他是开车跑路的。一开始庄宇徽还很狡猾,没走高速,走县道和各种盘山公路,准备躲到乡下。但他在进县城时,绕错了路,不小心拐上了高速的匝道,过了一个站大数据时代,两个小时之后,他就被抓回宁阳市,以雇佣童工罪名拘留。
警察缴庄宇徽的财产,把其中属于陶清风的银行卡,在做好物证记录后还给了陶清风。虽然正式判决归还要等开庭后,但是银行已经出具了金额证明,能作为起诉材料。后续的使用就不会影响了。
那里面有陶清这七八年来每一笔片酬进项的记录,虽然中间被庄宇徽转进转出的,不知道是拿去炒股还是投资别的东西,但按照记录,最后判决了都会如数还回来。陶清风数了数,总共有八百万不小的数字。
陶清风不由得继续在心里,替身体原主人心酸了一把,感慨地想着,如果当初他能勇敢迈出去那一步……可惜,宁愿在泥沼中跋涉,甚至能寻到毒|药,却不敢跨进阳光。陶清如果当初报了警,硬气地拿回了这些钱,本来可以过上多么不一样的生活……
但那都是假设了,这世上没有如果。陶清风默默闭上眼睛,他心中做了个决定,虽然身体原主人没爹疼没娘爱,但他在辍学跟着庄宇徽混之前,一定有一个来处的寄托,可能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可能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小家,可能是一座闭塞人烟的小村,可能是一所条件并不好的小学……陶清风想要找到那个寄托。那里,或许有身体原主人的遗憾和心愿。他会拿出这笔钱一部分,去替身体原主人实现。
至于这笔钱其他的用途,当然是先存着预备解约……陶清风划了很小一部分作为日常开销,又花了一点点,去买了一堆最基本的,他需要“学而时习之”的经史子集类书籍。
陶清风很高兴地找到了繁体竖版,甚至是影印校刻版这种书虽然成本都挺高,但常年滞销,所以陶清风买多还得了一个很优惠的折扣价。
陶清风买了几十套最基本的经史子集,有几套卷数很多,快递寄到的时候,差点没把快递小哥压趴,刚要对件人抱怨:你买这么多书啊……在看清开门的陶清风的脸时,又闭嘴惊艳,乖乖卸货了。
虽然那个快递小哥,也不认得陶清风:《归宁皇后》还没上映,但长得好看的人,无论男女,生活中总有些特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陶清风把那些书一套套地在书架上整理,虽然装帧、印刷都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每一本都勾起他过去的回忆。他边整理边漫不经心地翻着,忽然翻到一页,入眼诗篇清晰看到一句“桂蠹花不实”,他手一抖,书就落到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那句的意思是桂花被虫蛀,桂花没有果实。
陶清风喜欢桂花,可是桂花只有花,不结果。这背后的隐喻,仿佛意味深长的暗示,愈发让他不安又难过。书本散发的清香味,雨天的闷湿气,还有额头的冷汗……那就像某种命运的味道。
第51章武侠小说
虽然陶清风杀青了,但《归宁皇后》其他演员并没有拍摄完,依然每天奋战在熊子安的咆哮声中。他们偶尔也会在微信上联系陶清风聊两句谢天谢地,陶清风总算稍微会用一点微信了,甚至学会了用气泡表情(多半是默认的第一个微笑,在如今网络时代,已经有了“脸上笑嘻嘻,内心mmp”意味的那个[呵呵]表情)。
这使得和他聊天的其他人,常常被他的“默认笑脸”带入诡异气氛中,一度聊天内容都很非常简明扼要。陶清风却没觉得哪里不对劲,还挺喜欢这种不拖泥带水的风格。
自从会用微信联络之后,陶清风也和严澹互加发消息,取代了过去的短信早中晚的模式。
但是自从宴会那晚的事情之后,他和严澹本来互相往来的日常联络,变成了他单方面心照不宣的冷处理。陶清风已经整整一周没和严澹发消息了,对方亦然。
陶清风并不知道严澹被关起来出研究生试题了,要关一个星期,通讯工具都没。陶清风琢磨着,还当严老师和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96
他自己一样,蛮尴尬,不想说话。
陶清风这段时间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他不能去写君子三德让自己冷静坦荡下来了。他也无法直视圣人教诲。他就像再次在刑场上等待手起刀落的那个无助的书生,但是这回的杀器不再是抹了猪油的快刀,而是棂星门顶上“先王之德”四字匾额……
古来分桃短袖有之,弥瑕之于卫灵公,王孙之于汉武、董贤之于汉哀。大楚也有竹枝馆和兔儿相公……这种事情,早就出现过的。
陶清风捂住太阳穴,存在固然早就存在,但是对于他来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
陶清风是真不敢再去翻经学典籍放松解惑了,每看一眼都觉得心中惭愧。他于是翻开一本《庄子》,老庄是清静自然学说,总不会再刺激到了吧。
结果他一翻就翻到《齐物论》,一眼就看到“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
这句是讲述动物□□的。意思就是,猿猴把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泥鳅则与鱼交尾。※
陶清风又是一阵被刺激到,猛地把书合上了:阴阳化生方是道意。猴子、鹿和鱼,都要雌雄□□,他这违伦念头又算个什么呢?
再抽□□家典籍,翻开是《云海十九》的帝王乙夜览篇(就是道家进献给皇帝的房中术)……陶清风又猛地把书合上了。
陶清风苦笑着想:当年徐棠翁曾有言,他出入释老十数年而返,故不主张门下弟子读佛经。但是陶清风心想,这样下去,儒经不敢读,道籍没脸读,他或许很快就要去读佛经了……
不过这个时候,陶清风猛然想到:自己下一部戏,是根据三部“武侠小说”改编的,为了工作肯定要读。他几乎是如蒙大赦般,赶紧从图书馆借了一整套回来。他生怕自己看得太快,又陷入那种痛苦心境中,干脆把武侠小说整个体系了解一遍后,不局限于那三本书,而是把所有武侠名家作品,都纳入了预备阅读的范围。
大楚是没有武侠小说的。只有游侠传说,曾见载于太史公《史记》。于是陶清风看了第一本武侠小说(并不是要拍的那一本,而是图书馆员推荐的“必须读的入门武侠小说之一”)后,迷茫地觉得,那些有“轻功”“内功”“真气”的高手,有着比荆轲刺秦一类的死士高明得多的本领,根本不是现实中的人。
这种人,大概是根据秦汉开端的方士志怪,后又有葛洪《神仙传》、《抱朴子》之类的,想象过后,加工出来的全新一类人。
古代当然有技击。然而陶清风心想,武侠小说里那种夸张的绝世武技,是不可能存在的。什么“踏雪无痕”“登萍度水”,“大罗金丹”,都是把“神仙”的一些特质弱化,写在了人身上。
但这并不妨碍他觉得这种书,很好看。
大抵书生心中都有投笔从戎情怀。又或是,书生以笔犯禁往往下场很惨,但是侠客们以武犯禁,还能全身而退,隐居逍遥,着实令人羡慕。无外乎文人都有侠客梦。武侠小说的作者,也基本是怀着这样心愿的文人墨客。陶清风读起来,自然觉得十分对胃口。
他不到两小时,就把那本据说是“必须读的入门武侠小说”看完。他大概明白了,到底什么叫武侠小说。然后陶清风便开始看自己即将要拍的网络剧,阅读所依据改编的三本武侠小说原著了。
这一看,就给陶清风看出了,改编网剧会遇到的很多问题。
这三部武侠小说的原作者,叫做木飞客,已经去世了。他的十来部武侠作品,是他死后,由他的家人,替他出版的。
在木飞客活着时,他的武侠小说遭到出版社数次退修退修不是退稿,而是编辑已经同意出版这些小说,但稿件的确存在明显硬伤的地方,让作者回去改了再出版而已。
但是木飞客天生浪子,懒得受那些拘束,索性不改,也不出了。直到他死后,他的家人整理了稿件重新自出版除了校对之外,原稿一字不改。他书中的优缺点,都得以原始面目问世,并在读者之间,引起了大小争议。
木飞客的武侠小说,文笔流畅,故事曲折,线索清晰,叙述方式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硬伤,也是从前出版社要求退修的地方人物单纯为剧情服务,而剧情太过奇诡,造成了人物前后的分感。由此,这批武侠小说只能归于二流作品之列。
这十几年,金古梁温等武侠大家的作品改编过很多影视作品,木飞客的武侠小说却从来没有改编任何一部影视剧,这也是原因之一。
这两三年,ip热兴起,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都在屯版权,最顶尖的大ip被大资方瓜分完毕。二三流的影视公司,也不甘落于人后,就买二三流作品的ip版权屯着。木飞客的武侠作品,也因此被蓝莓视频网站背后的传媒文化公司整批购买,并有了网剧投资计划。
网剧的内容自然是越丰富越好,于是三本同背景的书就被合而为一,进行编剧加工改编。
木飞客武侠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角色分。而改编三部曲动刀最大的地方,也是要把三部本来独立成篇,只是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视角的角色,串在一起简直就像是一个人脸上有道伤疤,然后医生对着那道伤疤割下去。
到底是把那道伤疤小心地分离掉,露出清爽完美的脸蛋,还是把这张脸变得更惨不忍睹,取决于动刀医生的水平。
然而改编木飞客三部曲的编剧公司,是业内有名的流水作业外包泛滥,水平参差不齐的编剧公司。挂名来写的那个编剧倒是在古偶武侠圈中小有名气。可是他把这个活,交给了手下的四个年轻编剧。其中有两个,还是初次执笔。
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当然,现在陶清风没有看到剧本,不知道这些情况。他只是单纯地从木飞客的武侠小说里,看出了角色前后分的问题。
原作第一本叫做《天朗玉树乾坤侠》,主角外号“乾坤侠”,也是陶清风此番要饰演的“男一号”。
这本小说有一百二十五回,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主要描述男主虞山海如何孤身潜伏于敌国王府,伺机为国除獠却赫然发现,要行刺的敌国王爷,竟然是多年前,抛弃他们母子的亲生父亲。在那愕然一线的父子天性驱使的,心软住手的空隙间,虞山海被打落山崖,生死不知,上部就此结束。
下部描述虞山海大难不死,得遇奇人传授绝世武功。他回到本国武林中,发现自己身世传开。不知真相的人,以为他与作恶多端的敌国父帅狼狈为奸,是泄露中原武林情报的幕后黑手,人人得而诛之。虞山海艰难地抽丝剥茧,终于找出了嫁祸自己、欺世盗名、害中原武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97
林损失惨重的真凶,更加崩溃地发现那竟然是从小抚养他长大,被尊为中原武林盟主的舅舅。
原来虞山海只是他舅舅的一枚棋子,培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长大后,去刺杀生父。虞山海没有刺杀成功,他舅舅便以为他背叛,便传开了关于他的恶毒谣言,下令全江湖诛杀。
最后结局是,虞山海为国诛父,为义杀舅,并自刎于两国交界处。
这个故事真的太惨烈,陶清风看完差点没缓过气来。木飞客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听说网剧要对主角们的结局都进行大幅度修改,陶清风真心希望:千万要改好些,不要像原著一样那么惨。
此外,陶清风在看这本书时,越看到后面越有种说不出的憋闷,后来他意识到,是角色前后作风不一致,所带来的纠结感。譬如前期虞山海潜伏卧底,忍辱负重,机智地化解了好几次突如其来的危急,有一次差点被试探出身怀武技,硬生生靠着自伤心脉,呕血装病,打消了王爷的怀疑。按道理来说,这该是个有头脑,有韧性的武林奇男子。
可是到了剧情中段,为了迎合虞山海被打下山崖的剧情,他的心志和头脑都断崖般下降,变成了苦情、敏|感、被刺激到就失控发呆的简单粗暴反应。让他那便宜老爹的贴身侍卫,直接把他打下山崖了。
到了故事后半段,主角更是全然不见了前期沉稳隐忍,而是展露出一股好勇斗狠,桀骜不驯的凶蛮,和中原武林梁子越结越大,最后导致无法场,当着所有人的面,揭露真相,一剑杀了盟主后,血性地饮剑而亡。
陶清风看完之后想了很久,还是无法把这个角色的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人”。陶清风从《归宁皇后》剧组学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角色不管如何富于变化,总要有连贯的,某种必须被强调的禀赋,那也是这个角色的“人设”。
可是看完了原著小说,陶清风无法找到从头到尾贯穿虞山海的东西。他只是记得这个故事的确非常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反转可是,这个角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那样做?
陶清风又看了《瀚海东君录》和《魔女丹心》,发现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剧情都非常,却牺牲了角色,前后不能统一。
比如东君,这个出身在尊贵的王室,却因为从小目睹夫子惨死,而性格变得孤僻的小皇子。他本名骆琅宁,极端厌恶皇权,拜师江湖名宿,对外只呼为“东君”,数年后成为一方名侠,却不得不奉诏,回到故都保护皇兄。东君前期的性格是典型的“天子呼来不上船”,“我乃清都山水郎”式的逍遥范。
但是故事进展后期,一件件血案发生在天子脚下。东君惩恶扬善,缉捕凶手,全然不见了他回故都的压抑而备受折磨的矛盾,办案结束都是喜色洋洋,“痛饮美酒”,最后和表妹喜结连理,避于白芦峰隐居。
陶清风心想:这个故事倒是有个好结局。办案过程也是一环扣一环,非常,可是他看下来照样觉得憋闷,因为觉得主角性格变化得非常奇怪,边看边想依然理不出个头绪。陶清风也只能说出故事,而无法把握,到底东君恨不恨皇室?他到底最后是怎么解开心结的?
至于《魔女丹心》……陶清风看完后最大的感想是:这根本不是魔女,赤丹娘从头到尾都非常大侠范,倒是配得起“丹心”二字。可是前期又说她满手血腥,暴虐冷酷,武林中人呼之为“魔”。然而故事全都是她如何拯救孤弱于水火之中……甚至她的名字,就是很正派的“梅忘雪”,性格也嫉恶如仇、正直善良,称呼魔女真的太奇怪了。
陶清风的头真的剧痛,他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左禹龙违约不演了。这三部原著小说,就非常……有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别担心,我不会让清风第一部男主剧差劲的,为了反转效果。
第52章角色灵魂要完整
若不是原著小说就是二三流的故事,蓝莓传媒又怎么买得起呢?如果想要化腐朽为神奇,就必须先在编剧加工这一块,花足功夫。可是这部网剧的投资和制作,是注定无法请得起,能高明到把这三部有硬伤的原作扬长避短,改成一个兼顾多方的好作品的优秀编剧。大概要和孟小丹那种同级别,才勉强吃得下来。然而孟小丹级别的编剧,根本不会接这种作品。
陶清风很快会意识到,这部充满着未知风险的剧目,将成为他演艺生涯目前遇到最大的一个挑战。
开始得猝不及防。
陶清风在进组前一个星期,就应制作方的要求,去见导演和编剧,说是吃饭熟悉。
约定的饭店是一家川菜馆,陶清风一推开包厢的门,里面坐着七八个人。陶清风还愣了一下,他得到的邀约上说,今天只和导演、编剧私下见面。陶清风还以为“私下”的意思是,不会携带助理等旁人,所以他也没带苏寻和许容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