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开云种玉
天知道快开播前不久到最终成片,开始赶工做宣传时,这些宣传部门的员工看完《锋面丽人》第一集,内心翻滚着多么操|蛋的情绪,都有种“愧对长鲸卫视的乡亲父老”之感。然而播放什么片子是领导决定的,锅也是领导在背。他们不敢多bb。
如今,马后炮的领导内心也翻滚着一群草泥马:当初购买《锋面丽人》,是看了一版特别惊艳的十多分钟长片花,被那富有技巧的片花忽悠住了,如今看来片花是“骗花”……而相反,《乾侠东君魔女》连个正儿八经的导演都没有,当时也没做完后期,自然不存在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片花,送来的都只是半成品片,他只好抽签看了中间几集。
长鲸卫视的负责人内心非常惆怅:虽然深夜档视好了值得高兴,但是视率年冠的主力军还是黄金档啊。如果《锋面丽人》还是这样不争气,长鲸视率平均就会被拉低,年冠宝座就会失之交臂……很愁人,该怎么办?
长鲸卫视负责人心想:要不然,把《乾侠东君魔女》提档到黄金档?这个增加的视率一定比深夜档更有优势……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操作起来将面临一系列不可知的难题和动荡。
长鲸卫视负责人叹了口气,暂时把这个念头压下去,决定再观察几集,希望《锋面丽人》后面的剧情能争气……
而在网路其余平台上,《乾侠东君魔女》的口碑,在持续稳定的发酵着。
任何一部电视剧开播,只要主演在娱乐圈稍微有点存在感,都会引起关注。所以有杜、白依依的《乾侠东君魔女》自然也在悦娱平台、海角论坛,出现了“新出的武侠剧《乾侠东君魔女》,有看过的来聊聊吗?怎么样?”
这个帖子发在娱乐八卦众多的海角论坛,这两天最硝烟弥漫的,是左禹龙的粉黑大战,借着《锋面丽人》的争议吵得非常厉害。黑和不明真相的路人们不时的“难看”“丑拒”“尴尬”“理性讨论寇云红被下了什么降头”等成为热门话题。
《乾侠东君魔女》一开始是被流量小生的黑当成了阵地,捧杀式地搅浑水“这片子好看多了”“连这种剧都比不上”,但渐渐,真的看过剧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们也加入了讨论,开始认真地聊起来这部片子的好看之处,猜测着剧情走势。反而渐渐把别家的粉黑信息给盖过去了。
而在这些声音中,直接讨论陶清风本人的并不多。即便有,也是在惊讶重刷时,为什么导演和编剧那一栏都挂着他的名字,是重名还是陶清风居然能自编自导自演?讨论的最热烈的:是故事本身。
虞山海刺杀他的爹会怎样发展,虞山海和骆琅宁会如何相见。在今晚的两集里是不是就会播到。这专注于内容本身的和谐讨论,让很多本来点进来看粉黑热闹的人,意外发现她们居然这么心平气和地讨论着有意思的地方。这些人怀着各种意图,也陆续点开《乾侠东君魔女》的头两集观看
于是追剧的人又增加了。
陶清风并不知道长鲸卫视的纠结,也不知道在路人眼中的观感,他只能接触到激动的陶瓷在微博下面给他留言打气的声音。他现在看到粉丝们夸赞他,已经不会不好意思了,但也不会因此自满,他养成了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把那些鼓励,当做他继续努力的方向。
其实陶清风也没看过《乾侠东君魔女》完整剧集,如果不是这两天他工作需求,还真想守在电视机前看一看自己演的剧。
这两天,陶清风从经济人那里,听说了新剧《远山深土》的导演,已经去农村住下了。
这部片子的拍摄地点,并不在影视城,而是在真正的农村。预计开机时间是一个月之后。陶清风就请公司方便打听一下,为什么导演要去得那么早,需不需要他配合什么?
不一会儿陶清风发现导演来加他微信了,应该是公司推送的名片。陶清风通过之后,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那位导演就已经客气却直言道:
“如果男主演愿意,也请早点过来体验生活。”
陶清风毫不犹豫地,秒回了一个“好”字。
那边导演反而愣了一会儿,才发过来信息定位,说:是这个村子。
《远山深土》的故事原型,是华国一个名叫塘瀚的贫困村。穷到“生孩子没草纸,孩子生在灰堆里”,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然而两年前的一场大雨加泥石流,将村民为数不多的资产毁得干干净净。穷无再穷、两手空空。
穷到底了、困难到底了、穷则思变。村支书带着村里为数不多的劳动力(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这也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多剩下老人小孩),走全村抱团发展的集体化道路。
仅仅两年时间,就走出了一个在华国土地上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村中集体资金规模达到千万以上,一排排新的水泥房,翻天覆地的新农村生活变化……
陶清风听到介绍之后,十分惊讶。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
这也是他决定听导演的号召,提前一个月住过去感受的原因了。
导演发过来定位的村子,是塘瀚村的邻村雪村,这也是个典型的空壳贫困村。前期在这个村子拍破败贫穷的场景,后期转移到塘瀚村去拍摄新农村变化。现在导演住在雪村里取材。
陶清风带着苏寻和许容容开车过来,离村庄还有两公里时,道路就不能通车了。陶清风就请苏寻把车开回去。他和许容容走路进村里。路上坑坑泥泞,有摩托车的褶痕,走了一公里左右,迎面来了两个挑扁担的农村妇女,一看陶清风的脸都看呆了。
“你找谁?”村里就百号来人,陶清风这俊俏模样,当然也不是那些早年出去的小崽子们,肯定是外面来找人的。
“我是来找康导的。”陶清风还没详细介绍情况,那两个农村妇女露出了憨厚朴实的笑容:“哦,是找那位导演大姐的,怪不得这么洋气,她住在村公所那里。”
陶清风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206
道了谢继续往前走,许容容惊讶问:“这部片子的康导……是女的?”
陶清风只是加了微信,微信头像是棵树。陶清风之前只看了导演履历,还真的没注意到她是女的。娱乐圈里女演员如过江之鲫,但是女导演屈指可数。
陶清风说:“我也是才知道。走吧。”
陶清风顺着指引来到雪的村公所,暂时没看到康导演,据村支书说她去隔壁塘瀚的集体产业园区调研了,要晚上才回来。
陶清风自我介绍后,村支书道:“是明星啊。来这里辛苦了。先吃点东西吧,也没什么好的。”陶清风他们的鞋子裤腿上都是泥巴。村支书招呼妻子做了几个菜招待他们。腊肉香肠,看上去油汪汪的。
陶清风吃得倒是很平静,但许容容不太吃得下肥腻的肉,当着村支书的面又不好意思丢。陶清风察言观色,主动帮她把碗里的肥肉都吃了。然后村支书带他们去公所放行李。
所谓村公所,其实是两栋空巢老人的房子,他们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本来建的两层楼房也没用处,就改成村落招待所。家人住上面,客人住下面。
陶清风和许容容分别住两个房间,放了行李之后休息。陶清风发现这里手机信息也很弱,网络更是趋近于没有。他正琢磨着那位康导的意图,忽然间听到隔壁许容容传来一声尖叫。
陶清风赶紧去敲邻屋的门,许容容尖叫着逃出房间,瑟瑟发抖:“老鼠!”
正说着,一只细长尾巴的耗子,迅速从门缝里遛出,慌不择路蹿过来。陶清风很镇定地伸手护住已经躲到他背后的许容容,面无表情地任由那只耗子从他脚边溜走,滑进田坎里去了。
许容容崩溃问:“为什么小陶哥你一点都不怕的样子。”
陶清风笑笑道:“以前习惯了。”
上辈子陶清风在乡下读书时,经常会见到田鼠,那时候陶清风就一边背《诗经硕鼠》一边驱赶它们,有时候还无奈地说:“鼠兄,已无粮矣,去兮。”所以陶清风并不怕这种动物。
许容容惊慌道:“我不敢睡里面了,我好怕。”
陶清风想了想,道:“容容,要不你回去吧。我打电话叫苏寻开车掉头回来。现在村子情况已经了解,你就替我回去汇报一下就好。”
许容容弱弱道:“可你一个人在这里……”
陶清风笑道:“听村支书介绍,那位康导也没有带助理。而且还没有开机,这不算正式工作,我相当于来这里度假的,你们就不用跟着了。”
许容容本来想说哪有来这种穷山恶水度假的,然而她又被回去的诱|惑折磨着,最终还是同意了。
陶清风重新把许容容送回两公里外的大马路边,车来接时,许容容一边对苏寻说:“……那里真的不是人住的,要不你劝一下小陶哥,我们一起回去吧。何必在这里受罪呢。”
陶清风听到了她的话,摇头道:“行李还放村里呢。你们走吧。我已经决定了。”
许容容只好上车和苏寻一起走了,陶清风回头准备走那条摩托泥泞车道回村里时,就看到不远处,一个手提摄像机的女子,站在泥巴路边若有所思地打量他。
陶清风一看那摄像机,就道:“请问是康导?我以为你晚上才回来。”
康学英今年三十二岁,在导演界算是很年轻的年龄,她出道七年,拍过一部独立小成本电影,一部商业题材的抗战剧,一部报告类型纪录片。小成本电影入围过最佳新人导演奖,但是最后没真正得奖。纪录片倒是得过奖。这是她的第四次独立执导影片。
康学英和陶清风握了一下手:“陶先生。”
陶清风来这里之后,还没被导演叫过“先生”,连忙道:“康导叫我清风就可以了。”
康学英开门见山地对陶清风说:“好吧,那我也不见外,清风,你知道为什么这个片子是你当男主角吗?”
陶清风摇头道:“不知道,我以为是公司谈的。”
“的确也是你公司谈的。但当初找上门的是我。”康学英看着陶清风吃惊的模样,道:“你一定在奇怪,素昧平生不认识,为什么我会找上你。”康学英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你之前在倪廷那里拍《东归西渡》。那个剧组散了之后,倪廷在他朋友圈,狠狠诋毁过你和夏星痕。”
陶清风还不知道竟然有这种事。
康学英露出一抹讥讽笑意:“我已经有经验了,被他那种人诋毁的,多半是好苗子。夏星痕我是合作不起的。但打听了一下你的情况,我就去你们娱乐公司递本子了。”
陶清风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来龙去脉,汗颜道:“那还真是……承蒙您的高看了。”
康学英又问陶清风:“刚才我看到那辆车,你为什么把助理送走呢?”
陶清风道:“小姑娘不太习惯。要是受惊了、累病了,我一个大男人不太方便照顾她。”
康学英眼中暗自滑过一抹赞赏之意,和陶清风沿着泥泞土坎往村里走,边走边说:“那条能开车的路,另一边是通往已经脱贫的塘瀚村,是他们自己修的。塘瀚村里条件好太多了。朝气蓬勃,几百栋色亮丽的房子,现代化产业园区,甚至有露天民族文化广场……但其实两年前,塘瀚村比你现在看到的雪村,还要穷、还要破。我们过段时间再住到那边去。你可以先想一想,这种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
清风成功的标志之一:有靠谱的小姐姐(开玩笑)。
第103章脱贫
陶清风道:“我来之前看过剧本的大纲,塘瀚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脱贫,剧本上面说,是走‘集体化产业分工’的道路。虽然我还没有理解得太透彻。”
丽莎那边给陶清风的剧本是片段稿和大纲,正式剧本还在最后打磨阶段。陶清风从已经看过的剧本里,得知在影片中,塘瀚村脱贫致富的路线是“集体化产业分工”的“联合”路线。他看得似懂非懂,若有所悟。
康学英赞许点头道:“看来做了功课,不过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也不是那么容易想得透。可以看了剧本后再体会一下。毕竟你演的是村支书的儿子,念完大学准备回村建设家园……”
《远山深土》的剧本,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事实上塘瀚村的发展,是村支书从头操心到尾,他也并没有一个念大学回家的儿子。但是文艺创作要有虚构成分,又要结合当下观众的口味,主角就设定为年轻虚构的“农二代”,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希望能引起新一辈人更多共鸣,把这种变化发展的理念传递下去。
陶清风关心问道:“请问剧本什么时候能完成呢?我想早一点看。”
康学英道:“很快了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207
。这几天你先增加些感性认识那儿住得下去吗?”
陶清风笑了笑:“没关系,我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
原身与本身,古代与现代,南山与海箕村,两世都从最贫瘠的地方走出来。这也使得陶清风私心中,对塘瀚村脱贫致富的发展历程更感到好奇了。
除此之外,陶清风还有不少问题。
“请问康导,女主的演员是谁呢?”
《远山深土》的女主角是一个叫古菊的寡妇,二十八岁,丈夫三年前因为疾病死去了,家里留下来四个儿女,最小的才三岁,最大的不到十岁。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还欠了几万块的债。家里只有一亩地无法维生。古菊没有改嫁,种了那亩薄田,去附近建筑地上做小工。
这个女主的人设说有原型也有,说没有也没有。说有是,因为塘瀚村真有这样情况极端困难的寡妇。说没有是因为这并不是个例,带着贫困村的普遍性。
古菊对男主角,年轻的回乡大学生,也就是陶清风饰演男一号赵晖萌发了爱意,然而且不说她是个带着四个拖油瓶的寡妇,还比赵晖大五岁。这在农村都是极为忌讳的事。极端的生活已经压得她不敢奢求任何眷恋,偷偷在夜里掉眼泪,不明白生活已经这样艰难,为何还要让她喜欢不该喜欢的人。
直到“集体化”建设过程中,塘瀚村成立了建筑工程队,古菊能在里面做搅拌水泥的稳定工作,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到处打小工,每年有了稳定的年入。也受到了“准扶贫”的帮扶,建起了一家够四个孩子住的水泥大房子。她才摆脱了赤贫,敢于去追求爱情。最终男主角也爱上了她的勤奋、责任、坚韧和对生活长久的热爱。
陶清风觉得,扮演古菊这个情绪层次复杂、经历丰富、人生境遇变化起落的角色,对演技要求很高。
康学英说:“你可能没听过,并不是正规科班出来的,也没太演过主角,不过……”
陶清风看着对方一脸“快来问我”的表情,接过话头道:“不过,她一定有过人之处,才能被康导挑上。”
“我怎么觉得你也间接在夸你自己?”康学英笑道:“没错,虽然她没怎么在主角栏署名。但她‘演过’的主角可不少。她叫做翟艳,以前是个替身。我考察过,其实她的演技很好。”
陶清风情不自禁笑了起来:“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觉得翟老师不错。”
“你认识她?”康学英挑眉问。
“她给我替过身。”陶清风那时候还问翟艳,既然喜欢琢磨表演,为什么不入行。对方很无奈告诉他,她不算特别漂亮,很难进圈。当时陶清风还为她惋惜过。
幸好这个剧本,古菊的演员就不能找那种太漂亮的。倒是成全了。
陶清风又忍不住道:“康导,您选角的方式……我觉得真特别。”
任用担纲男女主角的方式非常大胆。康学英露出了非常耿直的无奈神色:“这个投资数目……我也请不到更好的了。而且我也不是什么‘大导演’。”说后一句话时,她眼中一闪而过的黯然之色没有被陶清风漏过。
这个剧给陶清风开的片酬是正常价格,六百万。但后来听丽莎说这部电视剧投资只有六千万,比当初拉到了全投资的《乾侠东君魔女》还少一些。虽然现代乡土剧可以省很多后期特效钱,但在实地取景支付给工作人员、设备运输和保管的用,比影视城里更贵且麻烦。所以这个投资数目也是很紧巴巴了。
陶清风安慰道:“名气并不代表一切就拿倪廷来说,虽然他拿过最佳新人导演奖,这次在和他相处过程中,我看到他为了自己的权威而对夏星痕使的小动作,最后也毁了那部剧,也不算什么好东西。”
康学英嘲讽笑了笑:“他是‘导演协会’的少壮新锐,践行协会那些无聊的‘立威三把火’传统,整得跟运动似的。我向来都不喜欢。哪怕我混得没他好,但我在选演员时,可不会把心思花到那些如何让演员乖乖听话上面,什么编辑和导演的拉锯理念……那些都是协会高位,吃饱了撑的闲太君们一天到晚无聊,才琢磨出来的。我们导戏一天都导得累死了,真是受不了他们。”
陶清风很认可她的理念,又问:“翟艳老师也要来村里体验吗?”
“嗯,她也答应过来了,大概过两天会到。”康学英道,“我还给村支书说好,村里有几家寡妇的小崽子。她大概是要切身感受一下照顾熊孩子滋味的。”
陶清风重新回房间休息之后,给严澹发了自己的位置,说了基本情况。严澹伤愈出院不久,本来想找机会多和陶清风待在一起,结果陶清风必须为了工作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严澹就依依不舍,让陶清风到地方后也要天天联络。
真奇怪,以前陶清风和严澹互发消息都是研究学术问题,可是说了心意之后,两人微信每天发几十条,却全都是非常重复琐碎日常的东西,他们却乐此不疲。三餐吃什么一天事无巨细做什么……就好像虽然对方不在身边,也要如见眼前似的。陶清风经常睡前和严澹发一大堆微信,发着发着就秒睡了。
陶清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忽然感觉抱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他迷蒙着双眼,隐约看到严澹在他怀里靠着。陶清风觉得自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朝他笑了笑,低喃着:“你怎么来了?”
“特别想你。”严澹在他怀里黏黏糊糊蹭了一会儿,和陶清风交换了一个悠长的吻,又说:“好了,我该回去了……”
陶清风以为是做梦,也没多想。等他白天醒来时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虽然床上就他自己一个人,但是床头搁着一件严澹的外套。
陶清风吓得马上给严澹打电话,惊骇道:“昨晚你真的来了?你现在哪里?”
“有课,回去了。在路上。”严澹温柔在电话那头说:“我过两天再来。”
陶清风查着那个交通路线,想着严澹大半夜还得走过村口那些泥泞的道路??只是为了半夜来搂着他亲昵温存一会儿,然后天不亮又走了??
陶清风赶紧说:“你别这样,太折腾了。你得换多少交通方式”
“一种啊,家里的直升机。”严澹特别无辜地说。“恰好附近有个特别合适的停处……”
陶清风闭嘴惊艳,当自己什么都没说。
话虽如此,第二天康学英带陶清风出来调研时,皱眉问他:“你脖子上怎么被蚊子叮咬了那么多包?”
陶清风一点都不觉得蚊子包的痒,这里没有穿衣镜,他摸出手机镜面一照,脖子上真的草莓点点。陶清风赶紧把严澹留下来的外套穿上拉好扣子,非常不好意思:“真是好厉害的蚊子……”
回头陶清风给严澹发微信无奈说:“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208
你有时间把我脖子弄成这样子,还不如叫醒我,聊聊天也好啊。”
严澹笑着回说:“好好好,都听你的。”
虽然严澹内心想的是:盖棉被纯聊天这种事,聊起来估计陶清风一来休息不好,二来擦了些别的火出来不住怎么办。他也很无奈,昨晚上搂着陶清风时,差点想不管不顾把他抱上直升机,飞到他家哪个没人的度假小岛上面去,什么人都不打扰,什么正事都不干,就每日教陶清风周公之礼到底是什么。
忍了又忍,才忍住。
不过严澹现在也还没有放弃这个念头,愿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
和康学英这一路调研,陶清风了解到关于剧、关于农村更多的情况:这部片子的原型文本,是纪实文学书目《塘瀚之路》。这本书,是康学英一个在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朋友推荐给她看的,看了之后让她深有感触。这部片子的筹拍,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虽然这种支持更多体现在审核通道上,投资拉得并不是特别多。但也足够康学英筹起基本的班底,满怀动力去做这部剧。
不过这一路上,陶清风也思索着更多的疑惑:“我记得上世纪走市场经济,集体合作社模式是已经被淘汰了的。不吃大锅饭,个体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今非昔比。”康学英淡淡道:“这样子来解释吧,没有人捆住农民的手脚了。农民的很多选择是进城打工,留守老人和小孩在村里。他们的确去拼搏奋斗了,但有没有靠打工富裕起来呢?”
陶清风诚实道:“我并不太清楚这后面的数字。”
康学英反问:“那你清不清楚,为什么农民要选择进城打工?”
陶清风沉吟道:“我想是因为,即便打工很辛苦,但是入还是比种地要高。”
“是。就拿塘瀚村为例,这个村辖十个自然村。登记人口约三千人,土地面积约两千亩。也就是说大约一户人家能分到一两亩地。一亩地能产多少作物呢?如果耕细作,拿辣椒这种作物来说,可以年产三四千斤。折算成市价约三四千元。这就是农民的全部年入了。还是在他们非常勤劳,成也没受到天时影响,老天爷赏饭吃的情况下。几千元维持生活,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基本不可能有什么结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