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开云种玉
严澹的如意算盘是,好好教一下陶清风“周公之礼”。不像现在这样,盖被子纯聊天,都不敢下手,忍得好辛苦。
偏偏陶清风睡意涌上来,迷蒙间不知死活,嘟囔着:“你这样半夜钻我床上,我就想到那本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是吧,那个每晚被抱到虚竹被窝里的西夏公主……”
被比喻成“西夏公主”的严澹又好气又好笑,他扳过陶清风的脸狠狠吻下去,还好他们中间隔着个凉枕,再是吻得气血翻涌也有阻挡擦枪走火的东西。良久分开,陶清风边咳嗽边喘气,眼眶里都蒙了一层水汽,道:“你把我嘴弄成这样,明天我怎么拍戏啊?”
严澹有些心虚,怕陶清风生气,小声道:“那里血液循环快,肿几小时就消了。”
陶清风倒是没生气,反而笑了:“那行吧。”严澹被那笑容弄得呼吸一窒,差点想把凉枕挥开,找些衣服遮得住地方下手,但看着陶清风迷迷糊糊的表情又不忍心,最后只好忍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仅把陶清风搂过来,拍着他的肩让他安然入睡。天亮时,陶清风嘴上的痕迹果然消失得差不多,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严澹居然没走,因为暑假不需要着急赶回去。他就伪托是来“考察”的教授,正儿八经地在村里待着,还受到了村支书的“热烈欢迎”。
严澹自然没有隐瞒和陶清风的“朋友”关系,而且还借此为由,不但慰问剧组所有成员,送了一批凉枕,受到了真诚热切的感激。而且还“假公济私”地给陶清风房间里搬了一台空调,并且理直气壮表示:“我这几天,就蹭这台空调,住清风的房间了。”淳朴的村支书不知所然,给房间里搬了第二张床过来,不知道其实没有派上用场。
剧组成员了严澹的“贿赂”,凉枕、清凉的铺盖,这几天纷纷表示“沾了清风的光”,派上了不少用场,他们终于也可以睡得比较舒服了。导演那边严澹也准备了礼物,一套保养摄像机的工具,还有夏天专门的隔热套,算是感谢她照顾清风。这些虽然微小,却令人受用的好意,使得从上到下都觉得,“清风这个教授朋友,真是特别好啊”。
而且严澹在打听到这部片子获得国家基金扶助时,还沉吟摸着下巴问陶清风:“既然这么有价值,大概也有赚头,不然我再去跟我哥说一下?”
陶清风疑惑:“赚头?”
严澹笑道:“你不知道吗?之前我哥不是说那个业龙空壳子的钱,拿去给你武侠剧组玩玩。没想到视率那么火爆,他赚了更多回来。虽然具体多少我没问,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225
但他托我来给你说,如果下次遇到有赚头的剧,不要忘了通知他。”
陶清风也不懂投资上的事情,道:“可是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有赚头?我听康导说,这部片子倒是可以卖到央视。但总觉得……”央视屈尊买剧,不会花多少钱吧?
严澹噗嗤笑了:“都能卖央视了,还叫没赚头?央视的广告商最赚钱。行了,我告诉我哥,他自己去考虑。你也别管了。”
不过陶清风倒是记起,丽莎告诉他:《乾侠东君魔女》那十个广告商,赚得盆钵满赢,还一致在对长鲸卫视施加压力,希望这部剧能延长播放周期。长鲸那边顶着没答应,因为拖长播放,剧集变长,观众肯定会觉得拖沓,影响看效果。这令广告商们非常痛心。但是侧面也说明了这部剧的火爆效果。
虽然陶清风不太清楚资本操作过程,但是能够不让严家二哥投资亏本,他还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严澹第一次在现场观摩陶清风演戏,之前影视城的门禁措施都做得特别好,屡屡把他拦在外面。这回在村里拍戏,乡亲们想看就看,严澹也围观凑热闹:天气热他就拿着把蒲扇摇着,像极了村中的教书先生。拍摄间隙,陶清风就来和他一起坐在树下纳凉扇风。
有一回,拍到赵辉教村里小孩子读书,剧本上是《三字经》,陶清风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而且由于他的亲和力,那些小孩子果然都很配合,哪怕是摄像机已经搜集够画面,关掉示意结束。那几个小孩子都还簇拥在陶清风身边,扑闪着大眼睛等他念完。文辞虽然他们听得不太明白,却被节奏韵律感吸引,陶清风念的时候又自然有一股温煦,彬彬风雅的气度,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投下了一圈圈涟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在这其中,有些小孩子听完后有值得启发的资质,陶清风看得出来。在下戏后,有些人还意犹未尽。陶清风就把他们带到严澹纳凉的那块树荫下,笑着道:“他也会念,你们问他。”
等严澹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陶清风回去继续拍戏。那些小孩子一窝蜂凑过来围着严澹,这位大哥哥感觉也很有趣,而严澹也并未让他们失望。他不但会念《三字经》,还深入浅出地教他们《笠翁对韵》,那些浅近却优美的文字,就悄然驻扎在他们年少的心间: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第112章檀郎
在后来对陶清风演艺史的分析上,曾经对他的前期积累做出这样的评价:《乾侠东君魔女》大火之时,陶清风却并没有趁机提高曝光率,除了电视台必须录的宣传视频之外,不参加任何综艺、访谈、也没有趁热打铁地接其他路线相似的武侠小生剧。而是关在山里演农民。乍看之下令人啼笑皆非,但更深层次分析:感受得到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乾侠东君魔女》的确优秀,大部分观众看得高兴,进而转为陶清风的剧粉。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会真正转化为“娱乐圈粉丝”,毕竟大部分守在电视机前的阿姨级别观众,根本不会关心娱乐圈之事。哪怕她们喜欢陶清风,也不会去看他的访谈、不会去关注这个人的想法,只会在这个人有作品时去看而已。如果这个时候陶清风频繁跑采访,红利只是小部分粉丝在吃,但曝光率刷高了,在陶清风死忠粉并没有多到吊打所有对家的情况:也会招来许多黑子的攻讦,上升为黑红,进而往流量路线走去事实上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还好刹住车了。
该影视分析进一步指出:流量深度“追星”活动需要粉丝投入大量时间、力和财力:关注爱豆每一场出演、想办法探班送礼、给爱豆维持后援站、每天坚持打榜签到、在粉丝群里通知和动员……就算是选择基数最大的二十岁左右年轻人作样本,参与深度“追星”活动之人也不超过十分之一。剩下的人,都是随波而动的“什么好看就看什么”“紧跟时事热点”“不太有真情实感的明星”“虽然喜欢也只关注消息”的“三次元很忙很累追求爱好无心追星”常态罢了,而随着流量核心粉丝年龄长大、生活中有了别的重心,就会离开一线,曾经“喜欢”的,随着阅历、年龄、审美口味的变化,还会毫不留情地扬弃甚至回踩。这就是许多流量的火热周期不超过三五年的缘故,一旦这批女孩子长大了,又没有新粉丝补充血液,红利总会吃完。
只有不断地推出作品,才能吸纳更多的剧粉,才会给转化成粉丝的土壤,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所以不断创作具有影响力作品的演员,无论年纪多大,都不会过气。
所以陶清风一开始就准确定位:不走流量路线,不制造泡沫,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什么造型都能接受,自然也无从幻灭。这并非是他有意设计,只能说他秉性如此,坚持本心,自然是这样的结果。
演艺史还分析说:陶清风前期积累时期,尝试过不同角色,这对提升他的演技、拓宽他的戏路,甚至是拿奖做了很好铺垫。
事实上,陶清风自己也觉得,比起演《乾侠东君魔女》和《归宁皇后》来说,《远山深土》对他的演技挑战更大。《归宁皇后》,得益于他对历史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优势,塑造一个他已经熟悉的广积王子是容易的事情。而《乾侠东君魔女》里分饰两角,虽然对他“入戏转换”有挑战,但是对于这两个他很容易看懂,也秉持着“武侠”核心内涵的角色人设,也并不难塑造。可是《远山深土》首先是现代剧,其次赵辉这个角色,拥有的现代人烦恼、焦躁、还要反应出现代大学生的气质,以及之后在脱贫致富中扮演“小支书”的蜕变,更复杂也更微了。
陶清风之前采取的方法,一是理解人物,二是共情。但是明显到了这部剧里不够用。康学英屡屡ng陶清风的理由是“假”“太假”“自然一点”“不要端着”。
其实不是陶清风故意端着……他根本就不是个现代人。
有一次康学英终于发飙了,指着剧本那行“赵辉窃喜地红了脸”的“窃喜”二字,对陶清风道:“窃喜不是欣喜,表情不要那么善良!赵辉和古菊马上就要拉灯了!男人怎么窃喜你不知道吗??”
拉灯一幕是不演的,这种戏的暗示就是一张炕,下面放两双鞋子,然后镜头逐渐拉远,拍天上的月亮。
但是在这之前的铺垫,古菊坐在床边绣花,赵辉在灯下给她孩子们改作业。改得头昏眼花的时候,古菊端了碗粥过来,把勺子递到他没写字的那双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226
手中,赵辉下意识抓住她的手,却又烫到似的放开,神情非常心虚。然而古菊重新抓住他的手,在煤油灯下露出了笑容,赵辉看到,就“窃喜地红了脸”。
其实拉灯这场戏不是剧本的重点,重点是之后他们在一起受到的非议,和两人挣扎的矛盾。但就是这幕一笔带过的戏,康学英也要益求:陶清风总是把“窃喜”表情演成“欣喜”,那样就表现不出那一刻“叛逆”“禁|忌”和“悖德”的冲突。“欣喜”是温暖的,珍重爱护的。可是那个时候赵辉思想俨然没有升华到那种爱的高度,而是沉溺于一时的“冲动”,所以剧本上是“窃喜”。这不是明媒正娶、红烛盖头的合卺,是偷|情,是原始冲动,是一个青涩又成熟的男人,对带着孩子的漂亮寡妇产生欲|望。
陶清风一遍遍地试,可是他的表情哪怕红了脸,都实在太纯良了。所以康学英最后才豁出去发火。可是陶清风还正儿八经为难地思考着。康学英目瞪口呆道:“所以你还真不知道?”
翟艳之前和陶清风合作过,笑着对康学英解释道:“清风就是特别正直啊。”
康学英神色复杂,这条戏先搁置,等到下戏之后给陶清风梳理道:“其实像你这种男人在娱乐圈不多了……虽然你很好,但既然你要当一名合格的演员,那遇到什么角色都是可能的。这些角色里或许有你不赞同、不熟悉、不认可的性格习惯。那你也应该负责任把他们演出来,毕竟那是你的本职。”
陶清风点头道:“你说得对,但我之前用的方法现在好像不灵了。”
一是理解,二是共情。这其实往大了说,就是“表演”和“体验”方法|论各自入门的办法,基本上成熟的演员都在混用。
康学英扶额道:“不是你的方法不灵,而是首先第一步理解,你就没有过那种经验。翟艳跟我说,你大概是连小电影都没看过的那种人,是不是真的?”康学英说这些话毫无顾忌,毕竟她也是见过大风浪的,而且导演为了导好戏,很多时候根本不在乎性别。
陶清风问:“小电影是什么?”
康学英:……
这个康学英就真的不能教了,她无奈问陶清风:“你有没有,关系比较好的,男性朋友?”
陶清风心想这段时间严澹和他住在那小空调屋子里,剧组成员都知道他们是朋友,道:“有啊,就严老师。”
康学英总觉得那个大学教授也是一副气度高华不食人烟的外貌,有些拿不准,但还是死马当活马医道:“那你就先……问问他吧。就是看小电影那种表情。”她内心有过一瞬间的愧疚,但很快被为了拍好戏的理由给驱散了。
唉,希望那位严老师,不要以为是这个剧组把他的朋友教坏了。
陶清风当晚上回到屋里,被空调凉风一吹,顿时浑身疲乏一瞬间都散了。严澹正在用笔记本电脑录入什么东西。严澹这两天用私人直升机又运来一些东西:给孩子们的启蒙书、农技指导书籍,分发下去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陶清风凑过来看严澹正在写的某篇论文,问:“这是评职称的?”
“正高,”严澹叹气道:“核心期刊五篇,省级公开期刊十篇,还要有国家级课题……”
严澹已经年纪轻轻地拿到副教授了,但是他并未止步,继续在学术这条路上攀登。但华国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实在太多了,核心期刊又只有那么几十本。很多时候并不是不够资格,而是够资格的太多了,所以要排着队去发表,即便严澹今年能写完论文,大概也要在期刊排队一两年才能发表出来,当然,特权插队例外,但显然严澹并不准备动用……
陶清风给严澹泡了杯清茶,还替他捏了捏肩,问:“你要熬夜?”
严澹可受用了,舒服地靠在椅背上,笑道:“不熬夜,马上就好。哎,这算不算是‘红袖添香夜读书’?”
陶清风现在已经不像一开始容易被对方几句话弄脸红,还能适应反过去调笑几句道:“应是‘檀郎怜取眼前人’。”
严澹把论文修改保存好,转过身一把抄过他的腰,按在榻上笑着打闹起来,边笑道:“檀郎?那你误了我终身,要怎么负责?”
“檀郎”指的是夫婿,有所谓“一见檀郎误终身”之说。
陶清风被他这温柔嬉闹对待弄得心头暖溢,未及开口又被摁在凉席上亲怜密爱地索吻。末了气喘吁吁,陶清风还头昏眼花,被亲得心驰荡漾,魂都不知道飞哪里去了。严澹握着他的手腕,上面印着凉席纹路,啧啧道:“瞧瞧这‘簟文生玉腕’。”
陶清风脸一红,毕竟这句诗下一句就是“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是描写夫妻闺房之乐,这样说他们已然是自比夫妻了。陶清风在这当口忽然想起来白天的事情,鬼使神差问道:“你有没有看过小电影?”
严澹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目瞪口呆地瞪着陶清风,脸可疑地红了,末了心情复杂道:“你为什么问这个?”
其实依照严澹的脾气,他才不想多此一问,如果这是陶清风的意思,他直接办了事算了。但实在是这个和陶清风平时气质……差太远了。
陶清风就把康学英的要求给严澹说了一遍。严澹听完又好气又好笑,还有些不高兴:“你还演偷|情戏?”
陶清风正色道:“剧本需要。而且又没有演出来,只是暗示。”
严澹低下头,一边和他耳鬓厮磨着,道:“这里没网,我电脑里也没有。什么是小电影,没法给你看。不过……”他低笑出来,“你倒是可以先品评一下滋味。”严澹手猝不及防伸到陶清风的衬衣下摆里面。也不管陶清风在床上骤然一僵,继而满脸通红地挣扎,径自不管不顾地揉弄起来,还边调笑问:“是不是很快活?”
初始陶清风还露出羞恼表情挣扎,然而不多久就汗津津躺着不动,熏红着脸闭上眼睛,低声煎熬呻|吟着,睁开时也不见那种嗔怒之色,面色反倒温柔和煦,严澹这才离了手,略有得色道:“我就说,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吧。”
陶清风不说话,笑了笑,勾过严澹的脖子,也照葫芦画瓢把另一只手往对方下面伸过去,低道:“那就礼尚往来咯?”
严澹又是呼吸一窒,频频气喘,趴在陶清风身上声音沙哑道:“你手底留个轻重?”陶清风连忙缓了力度,一面侧过头含着他下唇浅浅吮吻,轻笑道:“手生,担待。”过了好一会儿,空调都吹不干两人脸上冒的热汗,他们终于停止厮闹,才说起正经事。
“小电影你现在懂不懂了?”严澹怀里拥着恋人的瘦削的滚烫身躯,感觉到他一阵阵颤栗着,不禁有些口干舌燥。但想到陶清风第二天很早还要起来拍戏,那样对他,第一次肯定不好受,便也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分卷阅读227
只能靠着体肤相贴解一些渴。
陶清风道:“懂了,终于会演‘窃喜’的表情了。”他还意有所指般往严澹身下一拢。对方呼吸浊重,心腔震动声愈发明显。严澹从背后抱着他侧身压进凉席里,动作竭力保持住斯斯文文的规范,喘着气道:“你别闹了。体谅一下我快成忍者神龟了。”
陶清风听不懂什么叫忍者神龟,但结合上下文还是能猜出,何况严澹身体明显的反应也未作掩饰,小声笑道:“等拍完了戏,就不要你把持了……”
严澹赶紧捂住他的嘴,得再说下去,想把持也把持不住,再是大罗神仙都要破功了。
好在《远山深土》终于在八月初杀青,他们四月种下去的秧苗,都长成了金黄的穗。到了打谷的时节。
剧组成员在他们租借的那户人家的农田里,打完最后一道谷,忠实履行了他们答应照顾好对方农田的职责。然后在乡亲们欢送中,全剧组成员离开了奋战过几个月的黄土地,
陶清风他们吃了好几个月的苞谷饭(虽然粗粮养人,但顿顿吃也够呛),这些剧组成员迫不及待地来到城市中心cbd,享受久违的“不经济不营养”的“垃圾食品”。
“奶茶!”“炸鸡!”“火锅!”“烧烤!”
陶清风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笑声,内心充盈着一腔被升华过的建设新农村情感。他回到大城市里,虽然从来没有对这钢筋水泥铸造的、车水马龙的城市感到习以为常。但是陶清风心中,还是升起了不一样的感情。他想到了村里许多背井离乡的农民,想到了城市发展能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啸聚如此宏大的规模、取得这么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支援;想到了《远山深土》最后揭示的主题是:是时候让那些新鲜血液,回头支援新农村的发展。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在敞开怀抱等待……最后想到的是,这些改革致富的经验,将来可以用到海箕村的建设当中……
第113章见家长
陶清风回到城里后,先回公司一趟,规划自己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也整理迄今为止的获。
《乾侠东君魔女》电视剧热播,积压了许多采访邀约。大部分陶清风都没去,倒也不是他存心怠慢,他也不敢耍大牌,而是那恰好都撞上了他拍乡土剧的档期。这种媒体策划总是趁着剧播最热的那段时间扎堆而来。有采访的、活动的、综艺的;有让他出镜、出声音、出语录等形式;但是陶清风的确有任务在身,很多策划案都只能推掉。大部分媒体虽然遗憾,也表示理解。但是暗地里,有些没完成任务的娱记唾弃他是个傻子,翻着白眼想:一点风向都不会看,也不趁机出来营业一下,乡土剧有什么好拍的,能吸多少粉?这种德性一辈子都火不了。那个乡土剧存货简直等于没有,这陶清风接下来大概是要糊了吧……
他们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脸将会多么肿……
陶清风还是赶上了一个他自己也觉得比较有意义的策划国内音响制片出版有限公司发起的天见可怜,音象出版行业已经是夕阳行业中的夕阳了,现在基本上没什么人买碟。音响出版曾经有两大支柱产业:一是歌星cd;二是影视剧dvd,现在都已经在大众视野里近乎销声匿迹。这些还没有倒闭的音象出版公司,每年的利润缩减,也只能细水长流地做一些经典系列,或者出一点纪念性质光盘,更趋近于古董店的路数:制作的不再是用品,而是藏品,倒也勉强有市场维持下去。
这回是蓝莓制作方决定给《乾侠东君魔女》定制纪念蓝光dvd,只做两千套藏用。虽然比起《乾侠东君魔女》在视频网站上几十亿的播放量来说,简直是个寒酸的数字。但一套纪念dvd码洋要花几百元。音像制品出版公司根据以往经验来估计:看剧的人虽然多,但是愿意出这么多钱买纯剧藏的人……大概也就是这个数目而已。两千套如果能卖完都不错了。毕竟很多人家连dvd机都没有了,网站也有高清资源。
音响出版公司策划在dvd里加了一些花絮:其中一项,是让陶清风边看剧情里片段,一边解说。剧情片段选择了虞山海掉悬崖、兄弟身份揭晓后重见,结局自刎与复活蛋。大屏幕套小屏幕,大屏幕是陶清风观看的样子,小屏幕是正片。
蓝莓制片方还做主增加更多可看性:陶清风观看的终端是蓝莓视频,弹幕是打开的。制作花絮时也把弹幕轨录入,删掉打广告和无意义水的,基本保持原汁原味。所以这现场解说,陶清风一边看影片一边看弹幕,说自己拍摄时印象深刻的心得,还要时不时被弹幕里的骚话弄得愕然愣住。
虞山海和骆琅宁重见,骆琅宁被横抱上马背,还赌气说大英雄你怎么来了的那场戏。陶清风一眼望过去只见各种声嘶力竭的“这不是演习”“请暂停呼吸十秒钟再继续”“前方高能别怪没提醒”“七刷了困在这里出不去”等等预警之声,还有各种“传说高能场面留名”“来晚了刷个檀木护体”“名场面空降党在此”等乱入飘过。
要不是蓝莓导入檀木轨时进行了筛选处理,把重复的、大段复制遮挡画面的、中部与下方弹幕都清理掉,估计陶清风根本看不见画面了。饶是这样,画面上半部分也已经被遮掩得严严实实。
陶清风回忆着当时拍摄情况,解说:“当时我和替身拍这一条的时候,两人力气都很大,不小心把姿势改了。以前是跨坐在马前面,后来就变成横抱。看镜头里觉得效果更好。从我个人理解来看:虞山海是真心想保护弟弟。到处都是箭矢,他这样更好遮挡,这就是做哥哥的心态,哪怕会因此受伤,也要护好弟弟……”
当然他并不知道后来dvd碟发售后,这段花絮被真爱粉们如何痛哭流涕地反复回味。当时陶清风看着画面里,骆琅宁白衣飘飘被抱上马时,弹幕里各种“感天动地兄弟情”“我们表面附和一下这是兄弟情,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情”“九块钱的骨科了解一下”“按头小分队在哪里”等等骚话,把陶清风弄得又无措又疑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