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你不许凶我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绣生
新招了三个伙计来帮忙,傅将事情交还给王管事,自己则抽出空来,跟卫鞅他们商议这些蝗虫要如何处理。
捉来的蝗虫按原本的计划,是要填入深坑之中,加石灰水碾碎后深埋。
但是前几日卫鞅翻看前人治理蝗灾的书籍,却发现有些书中零星提到,蝗虫可入药或食用。
尤其是其中一本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蝗虫的食用方法:蝗虫去翅,以盐水洗净,焯水后加入油、盐、姜以及少量白酒,大火烹炒至枣红色,肉质松软鲜嫩,味美似虾。
卫鞅将疑将信,便与傅又翻阅了许多书籍,发现《本草纲目》中亦有对飞蝗的记载,记录飞蝗能治疗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各种病症。
为谨慎起见,秦吏还将医馆的大夫请来,确认过这些蝗虫确实无毒无害,且可以入药使用后。才决定将这大批的蝗虫暂时留下来,准备想办法将这些蝗虫变成百姓的口粮,
毕竟国库的存粮早就都用作赈灾,所剩无几,现在百姓用蝗虫兑换的米粮都是傅私人出的,但是受蝗灾的郡县除了长流郡还有周边的四五个郡县。
周边郡县在长流郡的方法见效后,一样效仿长流郡开始治理蝗灾,如果单靠傅家米铺囤积的粮食支援各个郡县,很快就会见底,还是要想办法尽快让这些百姓能自给自足。
而蝗虫如果可以食用,倒是确实可以解决粮食紧缺的大问题。
但是怎么让百姓接受就是个大问题。
“如果实在饿得很了。别说蝗虫,就连草根泥土也会吃。”秦吏淡淡开口,他出身寒门,对这些贫苦百姓更加了解,反而不如傅他们担心。
“想个法子,找些人带头,自然会有人效仿。”毕竟米粮还需要银钱去买,田地中的蝗虫却不用钱,吃光了作物后的蝗虫只只养的个大肥嫩,比起清淡的白粥,这好歹也算一道肉菜。
傅跟卫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迅速的找来厨子,让厨子按照古籍上的记载,煎炸烹煮做了几盘蝗虫肉出来。
厨子倒是见过世面的,什么稀奇食材没做过,将大只的蝗虫摘掉翅膀四肢,洗净内脏后从中间切开,再以大火烹炒,辛辣的肉香传出来,倒确实有几分诱人。
为了照顾几位少爷,厨子特意将几盘蝗虫做的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头翅四肢都去掉后,就是一个看不出原样的长条形状,肉呈枣红色,筷子夹上去软嫩有弹性,还能看见其中吸饱的油汁。
厨子手艺很好,几盘蝗虫做的色香味俱全,要是不去想他们原来的样子话,倒确实是一道美食。
但是偏偏就是他们原来的样子叫人无法接受,傅夹着一只大个的蝗虫肉,手动了几次,愣是没能下去嘴。





[重生]你不许凶我 分卷阅读161
卫鞅比他也好不到哪去,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又看向筷子上夹的肉,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反而是一直不声不响的秦吏淡然夹起一只放进口中,咀嚼片刻夸奖道:“书中记载没有夸大,确实肉松鲜嫩,口感似虾肉,不失为一道美味。”
说完又施施然夹了一只入口。
“……”卫鞅一向爱跟他攀比,见他都吃了,自己却不敢下嘴岂不是很没面子,便咬咬牙,一闭眼吃了一只,待入了口,反而没有方才的不适,浓郁的味道在舌尖爆开,他下意识嚼了嚼咽下去,一张脸要皱不皱,“确实……还不错。”
就剩下没吃的傅:“……”
三个人两个都吃了,他也不好意思端着,只能学着卫鞅咬牙闭眼吞下去,结果自然也是神情诧异,他跟卫鞅对视一眼,同时道:“有戏!”
三人慢吞吞的就着酒将几盘蝗虫肉吃干净,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后,蝗虫肉确实十分美味,加上厨子的手艺也好,三人吃的十分满足。
吃饱后便招来王管事,让他去将郡守大人请过来商议。
郡守听闻几位大神有请,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到了却见卫鞅笑眯眯的对他招了招手,“郡守大人赶紧过来看看。”
郡守听他们这么一说反而迟疑了下来,警惕的挪了过去,小心问道:“不知道侯爷跟两位大人召我来是……?”
卫鞅按着他坐下,傅配合的将一盘爆炒蝗虫肉推到他面前,“我们无意发现一道美食,想到郡守大人为百姓操劳,便请你过来尝一尝。”
郡守:“……?”
他满头雾水,总觉得卫鞅的笑不是那么简单,打过几次交道他已经隐约意识到这位卫大人并不如他的长相那般纯良无害。
屁|股挨着板凳边缘坐下,郡守拿起筷子,惊疑的看着盘中的肉。
卫鞅还在劝他,“这可是难得的美食,大人赶紧尝尝。”
郡守被他劝说着,迟疑的下筷夹了一筷子送进口中。
傅靠近看着他,“郡守大人觉得味道如何?”
郡守被他们两人盯得头皮发麻,迟疑的说道:“确实是一道美味,只是……这是何物做成?”
迟疑着将心中的疑惑问出来,他总觉得盘子里的东西看着有些不像平时见过的肉类。
卫鞅跟傅同时微妙的笑了笑。
傅开口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我跟卫大人最近翻找古籍,发现了一个处理蝗虫的好办法。”
郡守顿时抛掉心中的疑惑,来了神,这么多的蝗虫要怎么处理,他也正头痛呢,“哦?是什么方法?”
卫鞅将那段对蝗虫烹饪描写的十分详细的古籍递给他,“古籍记载,蝗虫肉嫩可食,我便让厨子试了试,做出来果然味道不差。”
郡守看看书上文字,再看看面前的泛着诱人色泽的一盘肉,顿时面色发青。
卫鞅好心的给他递了一杯茶水,“我们三人方才也吃了,觉得确实不错,便想和郡守大人商议一下,如何将这道菜推广出去,让百姓接受,若是成了,倒是可以解决不少粮食问题。”
听说他们三人也吃了,郡守强忍着不适给自己做了会儿心理建设,才强颜欢笑道:“这倒是个好法子,如何处理蝗虫的问题也解决了。”
卫鞅赞赏的拍了拍郡守的肩膀,深深觉得这位郡守是个可造之材,十分识时务懂变通。
四人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先从那些大富人家跟大酒楼入手,普通百姓对富人出入的酒楼一向可望而不可即,若是这些大酒楼还有富人都能接受这道新鲜菜,那么普通百姓跟风也不成问题,一旦开了口,后面就都容易了。
第118章
郡守将长流郡数得上名的富人家都叫了过来,而傅则和卫鞅带着厨子挨个去了长流郡的几个大酒楼,几人分工合作,分头说服了自己负责的人,过了几日之后,先由酒楼推出了飞煌宴。
这飞煌宴与“飞蝗”同音,乃是取了“蝗”字的谐音,显得更为文雅。而宴席上的菜品全都由蝗虫作为食材,煎炸烹煮炖,十八般做法样样俱全。
不仅摆盘十分美,就连味道据说也十分美味,让人欲罢不能。
而令众人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一桌宴席的食材,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飞煌宴每日只可定三桌。
推出飞煌宴的酒楼是长流郡最负盛名的酒楼,常有达官显贵出入,而有钱人多了,就难有互相攀比。
这每日仅供应三桌的飞煌宴,自然再次成了富人们攀比的工具。
飞煌宴推出的第一日,三桌宴席就内定了两桌,第一桌是给远道而来的康乐侯以及刑部两位大人接风洗尘,第二桌则是感谢郡守大人为长流郡尽心尽力,而最后的第三桌,才明码标价的放出来让人预订。
有了前两桌的尊贵客人作为噱头,有不少人为了能跟傅他们见一面套个近乎,既然都纷纷出钱抢订这仅剩的一桌飞煌宴。
一时间倒是吸引了不少眼球,最后这一桌飞煌宴则被价高者夺得,如愿以偿的在康乐侯隔壁的包厢吃了这一桌飞煌宴,虽然连康乐侯的衣角都没见过一片,也不妨碍他们与有荣焉的心情。
接连的好戏反而淡化了食材本身,加上厨子心烹饪处理,也不太能看出本来的样子,因此飞煌宴推出不到五日,便很快被接纳,甚至有会吃的老饕大肆夸赞。
一时间长流郡的达官显贵竞相预订这飞煌宴,似乎没吃过飞煌宴就比不上别人似的。眼看着这第一家推出飞煌宴的酒楼赚得钵满盆满,原本还在踌躇观望的商人们也纷纷加入,陆续推出了“品煌宴”“上黄宴”等等。
酒楼的高价,妇人们趋之如骛,一时间长流郡吃蝗虫成了风尚,而平民百姓被勾起了好奇心,竟然也有不少人生出了试一试的心思。毕竟飞煌宴他们虽然吃不起,可这蝗虫却是到处都有。
这些尝试的百姓们没有大厨的厨艺,做出来的卖相跟味道或许差了很远,但是这些飞蝗被作物养大,各个长得肥壮,撇去有些吓人的卖相,里头的肉倒是出人意料的美味。
最先尝试的几家赞不绝口,然后便是周围邻居也开始学着做……一传十十传百的,竟然大部分的百姓都能接受这道新奇的美食了。
就像秦吏所说,贫苦人家,一斛米都要省着吃,何况这些可以做成肉菜的蝗虫,即使长得难看了一些,可也挡不住它们能饱腹充饥。
有人喜爱,自然也有人不能接受,甚至觉得恶心厌恶,人对厌恶之事总是不惮于用最坏的心思去揣测,渐渐的各种流言也都传了出来,从蝗虫有毒再到吃蝗虫有违天理,损阴德的谣言纷纷冒了出来。
原本兴致勃勃吃蝗虫的百姓开始迟疑,傅听着




[重生]你不许凶我 分卷阅读162
管事报上来的谣言皱眉,总觉得这说法有些似曾相识,“你去查查,看是不是从普度寺传出来的?”
先前他们忙于救灾,就忽略了普度寺这帮吸百姓血的假和尚,现在他还没找上门去,没想到这帮假和尚却耐不住寂寞了。
王管事依言去普度寺周边查探,发现谣言果然是从那边传来的,有不少吃过蝗虫的百姓听信了谣言,为了弥补损耗的阴德,捧着近些日子积攒的米粮或银钱前往普度寺请求普度大师帮忙诵经祈福,请求佛祖宽恕。
王管事将探听来的消息回禀,就他观察的那一会儿,就有不少百姓进普度寺,脸上都带着慌张害怕。
傅叹息一声,这些百姓说善良也善良,说愚昧却也愚昧,不过一则谣言,就能将他们恐吓到如此,郡守听闻消息也默然,与他们商议,“这些妖僧不能再留。”
卫鞅也赞同,虽然他们只是图财,可是难保日后发展壮大不会有别的企图,就单说他们现在将这些歪理邪说灌输给百姓,骗取钱财,就已经罪无可恕。
卫鞅道:“长流郡也有正经的寺庙,郡守不如请一位高僧过来坐镇。”
正经寺庙的和尚都有僧牒,且都慈悲为怀,就说长流郡泰安寺中的僧人们,在大灾之后,便主动下山助人,行走乡野之间,或为死者超度,或为生者祈福,有的会医术的,还能帮穷人们看看病,寺庙之中也时常会给百姓施粥。
绝不会像这帮假和尚一样,眼睛只盯着百姓口袋里的银钱。
“不论如何,要当着那些信众的面,揭穿他们的身份。”傅补充道:“否则他们说不定还要反咬一口,说是官府迫害。”
郡守觉得有理,当即动身去泰安寺请寺里的大师下山。
半日后随他一同前来是一位穿着袈裟的僧人,年纪约摸有六十多岁,面目和蔼,但此刻却充满怒气。
傅以目光询问。
郡守解释道:“这位是泰安寺的静尘方丈,听闻有人假冒僧人骗取百姓钱财后十分生气,就亲自随我过来了。”
静尘方丈一脸怒容,稽首朝朝傅一揖,“阿弥陀佛,几位施主放心,如此祸害百姓的败类,老衲必然将他们当众揭穿。”
傅双手合十回了一礼,引着方丈往城东去,一边走一边给他讲普度寺的斑斑劣迹。
傅他们身份尚未暴露,借着普度大师信徒的身份,大摇大摆的进了普度寺,守门的两个假和尚惊疑不定的看着同他们走在一起的静尘方丈。
普度大师正在给信众讲经,从傅一行来后,逐一解决了长流郡的天灾人祸,信奉普度大师的人便少了许多,此时连一个院子都坐不满,满打满算也就四十多个人。
信众盘腿坐在地上,双手合十,闭目虔诚的听他讲经,直到听见身后的动静才好奇的转过身。
卫鞅依旧一副笑模样,不伦不类朝他作了一揖,“普度大师别来无恙,我们在路上偶遇了静尘方丈,向他说了您的事迹,静尘方丈便一定要来见见您。”
普度大师脸上的笑容僵住,冷汗刷的就流了下来,做骗子这一行的,多少都要将“真货”认清楚,得闹笑话,而他自然是认识静尘方丈的,这位方丈佛法高深,泰安寺每年的法会,他必然是头一个讲经的。
也因此这些信众也都认识他,看见静尘方丈后纷纷起身作揖,向他问好。
静尘大师虽然怒气冲冲,但是对这些被蒙蔽的百姓却很和蔼,微笑着颔首后,充满怒意的目光便转向了普度大师。
他微笑着问:“不知道佛友是何方寺庙出来挂单的,可有带着僧牒,如若不嫌弃,可随我去泰安寺挂单。”
普度大师慌乱的咽了咽口水,眼珠子四处乱瞟,良久才抖着声音回道:“多谢方丈好意,贫僧云游惯了,这长流郡的劫难也已经度过,再过几日,贫僧便该继续云游了。”
静尘大师的目光更凌厉一些,了然的目光似乎能将普度看穿,普度大师下意识的退后了一步,又觉得太过丢人,强撑着又站了回来。
“老衲听说普度大师佛法深,原本还想请你去泰安寺小住一阵探讨佛理,既然如此,老衲不便勉强,不如就地讨教几句?”
普度大师的后背全被冷汗浸湿,他哪里敢跟静尘方丈探讨佛法,他会的那些就是在庙里随口听来一些后瞎编的,糊弄糊弄无知的百姓还可以,在懂的人面前一张口就要露馅了。
他频频抬袖擦着额头的汗珠,端着的气势荡然无存,就连一旁的信众也看出了什么,从能见到两位大师论佛的激动中平静下来,犹疑的看向普度大师。
姜不愧是老的辣,静尘大师对他的神情视若无睹,一脸云淡风轻的开始与他论佛,“一切人事无非佛事,一切世法无非佛法。一旦此心豁然,我即是佛。死去活来,大彻大悟,则知众生无所短欠,佛亦无所增加,迷时众生同佛,悟后佛同众生……普度大师以为众生为何?佛亦为何?”
他这一段话说的极为缓慢,透彻的目光似乎将普度大师洞穿。
普度大师嗫嚅着嘴唇说不出话来,脸色一片灰败,却死撑着不肯俯首认罪。
静尘大师长叹一口气,念了一声佛号,厉声道:“佛自在心中,若是众生能超越凡性,便是佛,而佛若是不能摈弃贪嗔痴妄,亦不过是芸芸众生,乃伪佛!”
他年纪虽大,中气却很足,一句伪佛怒斥四方,吓得普度大师当场就腿软的瘫坐在地上,信众看看他的神情,再看看面带怒气的静尘方丈,顿时都明白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得道高僧,不过是民间骗子,现在遇见了真正的高僧就露馅了!
秦吏转身一挥手,在门外待命的官兵便冲进来,将普度大师也押住,而他的几个同伙则早就不声不响的抓住了。
这帮假和尚被带上镣铐,绕着东城转了一圈,才被押回官府听候审判。
而未能亲眼目睹普度大师身份被揭穿的百姓,还有些不敢相信,尤其是曾经受过他恩情的百姓尤其不信,跟旁人争辩,“普度大师给我们施粥,还给我讲经祈福,怎么会是骗子?”
被他辩驳的人便不屑的轻嗤一声,“不信你去官府看看,明日便要审判了,东市还贴了公告,若是有被骗了钱财的,明日可以去当堂指认。”
于是信的不信的百姓,第二日审案时都纷纷聚在了公堂之外。
这帮假和尚的真实身份也被查了出来,原来他们原本是长流郡下面一个小村子里的地痞无赖,因为旱灾逃离村子出来谋生,几人一向好吃懒做,一合计就推选了长得最和善的普度出来冒充高僧,四处骗钱。
哦,普度的本命叫做王大柱,虽然生的一副和善面孔,但是缺德事一样没少做,是这几人的首领。
罪名一一




[重生]你不许凶我 分卷阅读163
列明后,又有被骗了钱财的百姓竞相出来指认,讲述普度哄骗他们捐献钱财的经过。
指认的人太多,听了几个之后郡守便定了几人的罪,剩下未来得及指认的百姓则依次登记姓名以及被骗的钱财,待案子完结,赃物清点完毕后,会一一退还给他们。
案子还在审理,但是普度寺以及这帮假和尚的事迹已经传遍了长流郡,百姓唾弃他们的同时,又将当时出面拆穿他们真面目的静尘大师捧成了活/佛。
傅他们虽然无奈,但是百姓总要有个寄托,就算太过愚昧无知,这样的局面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倒是静尘大师慈悲为怀,主动留在山下开坛讲解佛法,安抚民众。
至此,长流郡的天灾人祸算是化解,连带着周边郡县也都在逐渐好转,而傅他们一转眼已经在长流郡待了快一个月的时间。
傅望着北方,想起边关的某个人,也不知道有没有送信回来,“我们也该回去了。”
三人便拾行装,向郡守辞别后,准备启程回庆阳。
临行前,长流郡的百姓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消息,知道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康乐侯跟都城大官,自发的聚集在马车后送行。
傅掀开车帘,看着身后站满了人的街道,发自内心的笑了笑,朝他们挥了挥手。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送行的百姓们接二连三跪了一地,眼含热泪朝他们磕头……
十一月初三,三人抵达庆阳。
先进宫回禀了长流郡以及周边几个郡县的情况,才各自领了赏赐回去休息。
傅最后一个出去,被楚凤元叫住了,“佑龄,你留下。”
傅诧异的转身,“皇上还有吩咐?”
楚凤元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母后得知你回来,让你留在宫中一同用膳。”
傅点点头,楚向天不在,他代为尽孝也是应该的。
“还有凤璋那边……”楚凤元故意吊起胃口,看见他一瞬间亮起来的眉眼,忽然明白为什么小弟将人当块宝捧着了,于是不再逗他,道:“山豫关前两日传来捷报,凤璋让传信的信使给你带了东西。前两日你不在,便由母后替你存放起来了。”
傅眉眼间是掩藏不住的惊喜,先前装出来的稳重老成统统抛到一边,眼巴巴的看着楚凤元问道:“山豫关大捷?外族退兵了吗?那王爷什么时候回来?”
楚凤元笑笑,他那个小弟从小主意不比他少,兄弟俩都是相互扶持,现在傅才让他有了一丝做兄长的成就感,不由的缓和眉眼给他讲解山豫关的局势,“只是暂时退兵,穆拉乞力被凤璋断了一臂,但是并不妨碍性命,马上要进入严冬,外族缺少过冬的粮草,不会轻易放弃。”
所以楚向天还得镇守山豫关,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
傅晶亮的眼眸一瞬暗淡,随后又想到大捷至少说明楚向天人没事,顿时又高兴起来,转而想着楚向天会让人给他捎什么东西回来。
第119章
两人去长寿宫陪太后用了午膳,吃过饭后楚凤元去御书房处理政事,傅则被太后留下来说话。
从旱灾之后,后宫之中的用度便节俭了许多,太后体恤皇帝,甚至连戏园子也关了,平日里就是赏赏花,或者去寺里礼佛祈福。
现在傅回来了,难得有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说说话,太后自然想趁机留他在宫中小住几日。
傅听说太后连最爱的说书也不听了,便故意挑着在长流郡的趣事讲给她听,长流郡一行总的来说算是十分顺利,傅又故意挑着好的说,没一会儿就将太后逗得喜笑颜开。
留到下午又用过晚膳后,太后才依稀记起来小儿子还捎了东西回来,便让王嬷嬷将包袱拿过来。
她笑着道:“凤璋在边关这么多年,从未见他在战事时往庆阳捎过书信,现在有心上人了,倒是越来越贴心了。”
傅眼睛发亮的接过王嬷嬷递过来的包袱,听着太后的打趣抿抿唇,有点脸红。
太后看看他,笑着转身回寝宫,“你自个儿看吧,哀家先回寝宫休息了。”
傅抱着包裹送她回去,等人走了才将包袱放在桌上,小心解开,里头软绵绵的一团,也不知道装的什么。
包袱布被解开,最上面放着一封信,还郑重其事的用火漆封了口,傅拆开,信纸上只有寥寥两行字,是他熟悉字迹,但比平日规矩许多,“想你了,有没有想我?”
以及一句,“等我回来。”
信纸上的字迹敛许多,对比着以前狂放不羁的草书,不难看出写信之人的认真,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却像一块糖,一直甜到了心里,连嘴角的笑容都压不下来。
傅将信反复看了几遍,然后才仔细的叠好放在一边,随信封一起捎回来的还有一张白色的狼皮,狼皮已经硝制好,白色毛尖泛着隐隐墨色,狼皮不似狐狸皮柔软,但却厚实暖和,手掌抚上去,有种踏实的暖意。
在宫中住了一晚,傅便先回了侯府,太后本想多留他两日,但是想到他家中还有母亲等候,便改口叫他常进宫。
傅抱着暖和的狼皮回了康乐候府。
回来先去见了傅有琴,母子俩吃了饭,又将长流郡的事情讲过一遍,傅才被放回去休息。
而带回来的狼皮则让代福铺在了外间靠窗边的矮榻之上,狼皮不够柔软,不适宜做衣物,但是做褥子倒是很厚实暖和,傅习惯在矮榻上看书,便干脆铺在了矮榻上。
1...4950515253...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