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司泽院蓝
砰砰碰撞声十分清脆,谢镜愚错开眼一扫。“不愧是陛下,又胜了臣。”
朕估计他的意思是朕在面临输棋的可能时故意转到另一件事,而这件事他完全无法拒绝。但天地可鉴,朕说的都是实话,而且伸手时绝对很规矩。“胜了如何,败了又如何?”朕故意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不能说没有挑衅。
谢镜愚果然没能忍住。他本已半起身,干脆下了地,将棋盘连底下矮几一同从榻上搬走,而后转向朕。“不管胜败,”他说,面上神情与寻常无异,脚下却坚定不移地靠近,“陛下都不可能临时反悔了。”
这时候的反悔只能指一件事,但朕怎么听都是他的新花样。“说得和朕什么时候真的反悔过似的。”朕轻哼。
约莫是朕太直接,谢镜愚也没能绷住,笑意克制不住地流泻出来。“陛下这样说,叫臣怎么接?”他打趣地道,多少有点抱怨。
朕不由对面前的人扬起了眉。“朕要你接了么?会做就可以了。”说完,朕拉住了他的衣领。谢镜愚毫不反抗地跟着朕的力道俯身,密集的吻随即落了下来。
如云缱绻,如风缠绵。衣带不一会儿就散开了,高高低低的喘息声径自溢出唇缝。窗外暮春迟迟,也不掩屋内盎然春色。
半个时辰之后,朕懒洋洋地倚在榻上,甚是心满意足。谢镜愚处理掉弄脏的绢帕,复又回到朕身边,半揽着朕的腰。朕顺势往他身上靠了靠,直至察觉到他因呼吸而带起的细微起伏。“现在不气了?”
谢镜愚无声地笑起来,身躯随之震动。“臣不敢。”仿佛觉得这话有歧义,他又紧接着补充:“臣的意思是,臣从没真正生过陛下的气,”他一边说,一边若有似无地抵着朕的鬓侧,“陛下也必定不会故意令臣生气。”
这话有点过分动听,朕假装不满。“人人都说谢相能言善辩,朕觉得他们真是太对了。”
谢镜愚又笑。“人言不可尽信,但”他烙下一个颊边的轻吻,“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朕忍不住转头瞪他。照他这种态度,恐怕再过八百年也不会和朕吵架;倒也不是说朕指望着闹矛盾,可朕总觉得哪里不太适应……嗯,角色是不是反过来了?“你哄朕开心呢?”朕危险地眯眼。
“当然没有,”谢镜愚立即否认,“臣说的都是实话。”
朕还是用之前的目光持续盯着他。谢镜愚初时有点窘迫,但他很快把自己调整好了,不闪不躲地盯了回来。
确实长能耐了,脸都红得少了……朕一边在心里遗憾地嘀咕,一边伸手把他的脑袋按了过来。“那朕就必须提醒你一句。”
谢镜愚顺从地靠近朕。“陛下请说。”
朕刚想开口,心尖就一跳在鼻尖挨着鼻尖的距离里,他的眼睛显得特别幽深,其中满溢的情意仿佛能把人溺毙。“不说不如说,”朕侧过脸,让那些本来就没剩多少的距离消弭,“而说不如做。”
这么明显的暗示,谢镜愚不可能读不懂。他从善如流地吻住了朕,又是好一阵黏黏糊糊。但上下其手是一回事,他显然并没做到底的意思刚刚那次也只是用手。
“怎么,”朕读出了这种克制,“今天是你反悔啦?”
被朕摸着腰腹说话,谢镜愚一脸隐忍。“臣只是……”他吭哧好半天都说不下去,只能求饶:“陛下请先抬手。”
朕勉勉强强地照做了。“到底有何事?”
谢镜愚露出了暗暗松气的表情。“马上就要上巳了,”他解释,“陛下不是要在乐游苑宴请宗亲百官么?”
确有此事。虽然朕让礼部削减了小部分假日,但剩下的朕也不会强占。再者说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劳逸结合才是正道。故而,即便朕不喜宴饮,该请客的时候也不会落下。
“那又如何?”朕下意识地反问,而后才发现谢镜愚在担心什么三月三,拔禊登高,总归要点体力。“朕坐步辇上去就是了。”朕满不在乎,就想继续。
但谢镜愚一把挡住了朕的手腕。“会被发现的。”
嗯?朕皱眉想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谢镜愚这没头没尾的话在暗指谁。“魏王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知道和看到是两回事!”谢镜愚没等朕说完就反驳,在迎上朕似笑非笑的眼神后,才尴尬地补充:“臣……不想要魏王看见那样的陛下。”
真实原因竟然是这个,朕没法不服他瞧他的占有欲!再转念一想,也不是没有其他好处比如说避刺激到某人好容易松下来的神经“魏王最近总算长了点肉,朕也用不着继续担心其他人猜测朕苛待他了。”
“陛下本来就没苛待他。”谢镜愚毫不犹豫地赞同。
这话还是很熨帖的,朕满意了。“那就回来再说。”朕道,毫不掩饰地盯着他身下。
然后……谢镜愚又脸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批发狗粮,两毛一斤!
第90章
顾名思义,乐游苑就在乐游原上。此处为兴京东南至高点,地势平整轩敞,距离曲江池不远。登临其上能够俯望整座京城,因而每逢三月三、九月九,都是帷幄云布、车马填塞的喧哗景象。今年朕还要摆宴,应邀的宗室和官员携妻带子一同登高,更是热闹。
不过朕的心思在别的地方。比如说小小赏赐近日表现良好的官员,再比如说稍稍和几位兄弟联络感情。宴席上的诗令、投壶之类的活动前者是在为难朕,后者是在为难他们朕一律不参加,只宣布胜者前三有赏。
听得有赏,气氛更是热烈。趁一众人等玩兴高涨的时候,朕离开正殿,到后殿去见阿姊。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风平浪静,并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但朕还是很愿意听她说点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
阿姊对此心知肚明,便挑着几件新鲜的和朕说了。末了,她又道:“令闻眼见着就要十四了。”
朕一想也是。“若是朕没记错,明年四月?”
“确实是明年四月。”阿姊点了点头。“阿姊之前只想着到了年岁就让他好生跟着国子监的夫子读书,可如今陛下扩充了弘文馆,各个学士都是饱
万人之上 分卷阅读127
读诗书之辈。陛下,如今是国子监好些,还是弘文馆好些?”
其实答案明摆着。弘文馆只三四十个学生,最低的直学士也有个正五品上。至于国子监,学生数百,里头还分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等七部,最高的国子学博士同样是正五品上。
按照规矩,班令闻和班令扬都会被分到太学。阿姊肯定知道这个,但她这么问,显然有更高的期望。
朕没有立即正面回答。“上次朕指了个博士去阿姊府上,他怎么说令闻令扬?”
“依林博士的意思,令闻令扬脑子好使。若是坐得住,必然有大成就。”阿姊道,有点得意,又有点羞愧。
朕一听就明白了。这显而易见是客气话,毕竟谁也不想得罪长公主。“如此说来,还是让令闻令扬兄弟俩先进太学,再磨磨性子。至于弘文馆,届时只要有哪个学士愿意下令闻,朕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阿姊显然也没抱着儿子立刻就能进弘文馆的心,闻言大喜。“谢过陛下!”
朕摆了摆手。“若令闻令扬能让弘文馆学士青眼有加,那也更靠他们自己。”毕竟每个学士只教两三个学生,都会认真斟酌;而且他们本身官职不算低,又是名士,也就更爱惜羽毛,不会随便砸自己的招牌。
这种情况,阿姊也知道,因为她突然叹了口气。“要是令闻令扬有昶儿一半懂事,阿姊怕是做梦都能笑出来。”
朕不由乐了。雍昶已经是个亲王,长到十四只可能进弘文馆(要不是太过明显,朕能给他把东宫那套等同小朝廷的官员体制都搞起来);就算不提这茬,他的书也确实读得更好。“那阿姊合该与皇嫂讨论一二。”
“陛下以为没有么?”阿姊忍不住叹了第二口气,“这几年,容王府的门槛怕都是要被阿姊踏破了!”
她没说下去,但朕估计她这意思就是效甚微。教导子女超出了朕通的范围,故而朕没继续说下去。
至于阿姊,她叹完气,便不由自主地出了会儿神。等再反应过来,她似乎觉得自己失态,就挑起了另一个话题:“若是陛下有子,必定如同陛下一般。”
啊?朕有子?这是什么八字没一撇的事?
朕一时迷茫了。
阿姊没发现,自顾自地继续:“两位采女已经入了宫。说不定再过几个月,肚子里就有好消息了。”
呃……朕顿时有点尴尬。朕能说她俩进宫以后朕就没想起来过、以至于根本不知道真人长什么样么?
“那就承阿姊吉言了。”朕随口应付,心中忍不住道:还好没挑什么重臣大官的女儿,两位采女之父都只是九品芝麻官;叫她们担些闲碎宫务、借以多领月钱,再隔三差五地往她们家里赐点东西,事情就稳稳当当的了。
幸而阿姊没继续在这事儿上打转。她又说了些别的事,就告退了。之后,朕接着见雍至、雍桓等人,大致嘘寒问暖一番。活儿十分轻松,直至轮到雍蒙,朕才打起了几分小心。
相比去年冬至,雍蒙青白的双颊重新有了血色,在春夏之交里颇为应景。而就如同雍至说的,他谈吐有礼进退得宜,风采翩翩得又像当年名动兴京的四皇子了。
朕不由瞧他顺眼了几分。等他把客套话说完,朕一一应了,而后又道:“魏王近日气色好了不少。”
闻言,雍蒙抬起了眼。“臣谢陛下细心体恤。春暖花开的时节,事事都会好起来的。”
朕听这句也很顺耳。“过来,坐朕边上。”
“……陛下?”雍蒙略微一怔,但并没迟疑,很快就坐在了朕指着的位置上。
朕暗自点头,但面上不显。“虽说今日三月三,本就该玩乐。可朕还是想先问问,礼部试结束了,接下来的吏部试打算如何安排?”
“不论何时,陛下想知道都是理所应当的。”雍蒙立刻接口,而后回答了朕的问题。不得不说,娓娓而谈、有条有理,甩宋远道至少三条坊。
不得不说,朕开口之前就预料到了这种结果。“不错。”朕道,“魏王确实担得起众卿对你的美誉。”
雍蒙一拱手。“陛下过誉了,诸位同僚不过是卖臣一个薄面。”
朕没搭理他的客气话。“再过些时日,朕预备去江南道,宋卿一同随行。待至淮南道,朕即因地下诏,调宋卿到扬府都督任上,总领淮南道运河漕务疏浚。而你,”朕看了看他,“就接替宋卿出任吏部尚书。”
雍蒙这一惊非同小可。“陛下要为运河一事下江南?”
朕微微扬眉。朕说了三件事,他怎么像是就听到这一件?难道不该更关心自己升官么?“运河兹事体大,朕不亲眼瞧瞧,实在不放心。”
雍蒙目光微闪,似乎正飞快地思考。过了一阵,他道:“陛下还未公布将去江南道一事。”
朕颔首。“再过几日。”
“芒种之后?”雍蒙紧接着朕的话头问。
朕不由多看了他一眼。弹指功夫就能想到朕打算在农忙过后动身,确实是他。“届时两边都有空闲,朕认为很合适。”况且,返程时南边正好稻米,朕还能顺道考察一下南库丰廪程度。
“陛下所言极是。”雍蒙又道,“况且,陛下此时前往,定然一路顺遂。”
他没明说,但朕知道他在暗指什么。“实际上,朕打算不日公布康王已死的讯息。”
雍蒙张了张嘴,显然又小小地吃了一惊。“若是前朝还有余孽在逃,听闻此事,定然彻底心灭。”他反应极快地想到了正确方向,而后深深低头:“陛下算无遗策,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朕当时压下这消息就是为了在一个更好的时机公布,但其中还是有意料之外的波折,实在不敢当他所称的算无遗策。“魏王不必给朕戴高帽,”朕实话实说,“你不是也想到了么?”
雍蒙猛地抬头。“臣……”他不确定地望着朕,显然没料到朕突然转成这个话题。
朕不有些好笑,便把前两年雍至夸他的话复述了一遍。
雍蒙先是脸白,后是脸红,最后频频摇头:“二哥总是这样!下次臣得和他说说,不能再把臣拖出来挡在他前头了!”
朕估计他说的是实话,但另一句实话是,朕现在真的不介意。“魏王少有才名,此时再谦虚已然晚了。照朕的意思,魏王有说这几句话的功夫,还不如好好想想吏部尚书怎么当。”
“臣真的……”雍蒙一瞬不瞬地望着朕,突然起身行礼。“陛下仁德宽厚,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你一个一品亲王,朕要你做什么犬马?”朕不由失笑,“还不起来?”
雍蒙就着跪地俯身的姿势抬首。“可臣还有一件不情之请。”
就在这当口?朕忍不住挑眉。“是什么?”
“
万人之上 分卷阅读128
臣恳请随同陛下去江南道。”雍蒙答,又磕了个头。
带不带他对朕而言没太大影响,但朕打算中途给宋远道调职品级上是平调,地理上则是流外,通常这种都被认为是变相贬官作为接替宋远道的人,要是雍蒙跟去了,多少有点尴尬。
“朕还以为,你知道回避会更方便。”朕指出这点,不能说没有玩味。
“臣确实知道,可臣还是想请陛下同意臣随行。”雍蒙依旧保持着地上的姿势,“再者,陛下带上臣,臣也可一路考察沿途州县的吏治,不至浮于其表。”
朕本就隐约觉得他可能不达目的不起身,再这么一听得,怕朕不答应,正事都搬出来啦?“准了。”
雍蒙大喜。他正想再说句什么,忽而窗外风声一厉,有什么东西箭一般地飞了进来。他手一撑就跳起身,想用空着的另一只手去拦但没拦住,那东西太大也太快了
是只矛隼。它嘴里叼着一只已经咽了气的野兔,此时已经拢翅膀,停在朕身侧。虽然野兔血在地上滴成了一条线,颇有凶案现场的味道,但它的模样无辜至极。
“魏王可能还没见过矛隼捕猎,”朕强忍住想笑的冲动,“它们就是这样的。”朕才不会说,它们还往朕的承庆殿里叼过几只血淋淋的田鼠;满殿上下的内侍宫女都以为是打扫不净或者更严重的什么,各个吓到半死。
看雍蒙下意识的反应就知道他也受了惊吓,一脸心有余悸。“它们是怎么找到这……”
他话还没说完,又一道利箭般的影子破空而至。朕定睛一瞧,矛隼又给朕带了一只松鸡。这松鸡还没死透,斑斓尾羽一抖一抖,只是喉咙断了,发不出声音。
见朕一脸司空见惯,雍蒙便垂下视线。从地上的鲜红印迹开始,他的目光从矛隼转到野兔、再从野兔转到松鸡、最后又转回矛隼身上,似乎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
矛隼:兔子和松鸡够陛下吃么?不然再抓点?
魏王:大危机!人不如鹰!
第91章
朕决定要做的事,正常情况下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
自乐游苑回宫后没几天,朕就让严同复上了个折子,说明京兆府近些年对前朝残余的暗中搜捕情况。康王是最后一尾大鱼,剩下的全是小虾米。
虽说是暗中搜捕,但多少有动静,众臣心照不宣。然而,康王死了接近三年都没漏出一丝口风,就不让他们惊诧万分了。擒贼先擒王,之后再用康王的名号钓鱼,想也知道是一网打尽、殊无遗漏的节奏。
此事的风波还没过去,朕瞧着离芒种只剩一月,便宣布了六月中旬下江南的消息。朝堂上又是一波暗流涌动:人人都认为,朕先用康王的事情立了威,再宣称要疏浚运河,如此就没人不敢不认真做
开玩笑,不认真的话,搞不好就会和康王一样,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两件事加起来,朕估计着,朕在诸臣心中城府深沉的评价又能再创新高。如果一定要说还有别的结果,只能是有关谢镜愚
谢镜愚调任中书令是在康王死前,本质上是安抚兼戒备手段;可在康王死后,他不但没有被贬,还被朕任命做尚书丞。瞎子都能看出来其中的因果联系,更不用提谢镜愚必定会平步青云这件事了。
一时间,兴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都说谢镜愚即将成为本朝最年轻的尚书仆射、乃至尚书令。对这种流言,朕不置可否,每日安排并不改变。至于谢镜愚,他惯常就受人瞩目,如今愈发变本加厉;因而,他已经把铺盖打包到了尚书省,一副恨不能日日值宿的模样。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尽量避开大把削尖脑袋套近乎的官员,但也方便了朕召见他。况且,下江南要协调准备的事务不少,朕根本用不着心想借口。
拟定随行官员名单就在头几件要做的事情里。朕只负责点正三品以上及少部分以下的官员,剩余的都由谢镜愚补充完善。但在补充完善之前,谢镜愚先对初步名单提出了异议。“陛下要令吏部两位主官都随行?”
朕就知道他会发现。“芒种过去,已经是四月下旬。彼时今年吏部试已然结束,也没什么大事。”
对朕避重就轻的回答,谢镜愚很不满意。“陛下,您明知道臣说的不是这个。”
朕确实知道他不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朕想带尚书还是侍郎都无所谓,但要留一个在京中统领事务。若是都带走,谁来居中调度?“宋卿要调任扬府,朕正好捎他一程。”
这话并不是表面上的意思,但谢镜愚一下子就明白了。“陛下想让宋尚书去做扬府都督?因着大运河之事?”
确实如此,朕点点头。
“那陛下属意何人接替宋尚书之职?”谢镜愚又飞快地问,但他并没用上疑问语气毕竟这事儿实在太明显了“魏王殿下?”
朕又点头。“魏王说他打算趁此机会考察沿途州府吏治,朕已经准了。毕竟,若吏部是他主事,不一定要在兴京才能做。”
然而,谢镜愚听出了朕没直接说出口的话。“是魏王殿下自己想要随行?”
不管是你还是雍蒙,关注重点都是怎么回事?一个比一个歪?
两相对比,朕实在忍不住腹诽。“上巳时,朕已经让魏王先做好准备。”
闻言,谢镜愚顿时沉默下来。
“怎么?”朕品出了这种姿态里的不欢迎,“既然魏王要去,你这一路就会轻松不少,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王若钧已过花甲之年;叫他拖着一把颤颤巍巍的老骨头,来回奔波四五千里地,实在令人于心不忍。如此一来,运河相关的一应繁琐事务都压在谢镜愚肩头。即便雍蒙只负责吏部的那块儿,也是能少一分则少一分。
听朕如此劝说,谢镜愚脸色阴云转晴。“臣其实无碍,谢陛下体恤。”顿了顿,他又捡起了之前的话题:“陛下还想带上谁?”
虽然谢镜愚没有明说,但朕知道他为什么不欢迎雍蒙一起雍蒙肯定不会和以前那样,然而还是不太方便。用后世的话来说,雍蒙就是个超大功率的电灯泡,谢镜愚不喜实在正常。“朕这次去江南,随行人员不少。到时候再拉开车队的距离,指不定前头到了一个驿站,后头还在另一个驿站呢!”
听朕故意夸大其词,谢镜愚忍不住笑了出来。“陛下又逗臣开心。”他佯怒道,“两个驿站之间有三十余里地,再怎么拉也拉不到如此长。”
必须得说,整条车队还是有希望的;然而,雍蒙既是吏部侍郎、又是一品亲王,确实不可能离朕的御辇太远。“那又如何?”朕挑眉,“即便同个驿站,朕让他住最远的院子,他还
万人之上 分卷阅读129
敢不住不成?”
朕想强词夺理的时候谁都拦不住,谢镜愚早就见识过,不由失笑摇头。“臣只是随便想想。”他复又正色,“臣分得清轻重缓急,陛下就照规矩来罢。”
再一次朕答应雍蒙时就知道,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如今猜想被验证,可朕并没感到应该有的欣喜。相反地,朕还有点黯然不管是为了朕、还是为了他,也不管朕是否真心、他是否真心,私情从始至终都是私情,无法大白于天下。
从心底里,朕知道这是奢望,毕竟从前没有、千余年后也没有可供效仿的成功事例。然而低落下去的情绪却不容易平复,以至于谢镜愚察觉到了。等完成名单初稿,他搁下毛笔,轻声问:“陛下今日心情不高?”
“没有的事。”朕当然不会承认。
谢镜愚目不转睛地凝视了朕一会儿。“……是因为臣刚刚说的话么?”他面上的关切更明显了一些,还有点自责。“是臣不对,陛下不要放在心上。”
朕就见不得他这样,那一小股刚冒头的心烦意乱立时就被朕按了回去。“朕都说了没有,别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朕急着找个新方向,但凌烟阁里都是正经严肃的玩意儿,不适合调节气氛。忽而,朕眼角余光瞥见墙上父皇的墨宝,立即心生一计:“谢相,你临过兰亭序么?”
话题转换生硬得朕自己都忍不住嫌弃,但好在抛出的饵有足够的诱惑力只要识字,谁都抵挡不了一睹书圣真迹的冲动。
“久闻其名,不见其容。”谢镜愚回答,眼睛微微亮了。
“那今日正好让谢相见识一番。”朕笑道,而后命刘瑾去把帖子拿来。
兰亭序是朕最常临摹的真迹之一,东西很快就摆在了桌案上。自卷轴展开起,谢镜愚就一瞬不瞬地盯着看,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待到完全展露时,他几乎被他所看见的镇住,半晌一动不动。
“谢相觉得如何?”朕笑问。
“通篇遒媚飘逸,有如神人相助。”谢镜愚喃喃,眼睛根本舍不得从行书上移开,“王右军为历朝历代名士盛赞,如今有幸亲眼得见,果真名不虚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