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智能制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乌溪小道
许振鸣毫不犹豫的说:“那还要说吗当然要选择三号伺服电机!这台伺服电机的性能比老霉的要好了不少,就选它!”
“可是许总!这台电机的成本也最高啊!”
“许总!我们要不然一次确定两种型号,一种好一点,一种差一点!”
秦金水和郑城苦笑着汇报情况。
而许振鸣听到这种建议之后,表情严肃的摇了摇头:“不行!二代伺服电机一定要选择最好的。这些电机将来要配套用在数控机床上面,不能马虎!而且,我们一代伺服电机,也要渐渐淘汰掉!”关于已经是魔王这件事
“是!许总!”见许振鸣的决心非常大,秦金水和郑城两人不再劝解了。
他们两人立即站起身来,准备收拾一番就离开许振鸣的办公室。
而这时,许振鸣却摆了摆手说:“郑部长!你立即把手里的伺服电机研发工作转交给秦厂长,准备接手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研发工作!”
“啊许总!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研发工作出现瓶颈了”听到这话,郑城诧异的问许振鸣。
而许振鸣却微笑着摇了摇头:“正好相反!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正是因为有成果了,我们才要加快研发速度,把新产品定型下来!”
“好的许总!我听你的安排!”郑城一边整理资料,一边微笑点头。
不久后,他把资料等物交代给秦金水,便和许振鸣一起移步产品研发的试验车间里。
试验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起吊一根200200的矩形钢管,朝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运输辊道上堆放。
这时候,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已经开机运行了,运输辊道在缓慢运转、液压自动冲孔机、数控自动钻床、数控锯床等设备,都在空载运转着,发出阵阵的轰鸣声。
孙超和他的技术团队的成员们,分散在各个设备的节点位置,正在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许总!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好,就等着带负载运行试验了!”看到许振鸣领着郑城走来,孙超憨笑着汇报情况。
在郑城被抽调去开发伺服电机项目以后,他的压力要大了许多。一边要搞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项目,另一边还要攻关服装电脑裁床项目,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许振鸣也知道他的难处,所以才把郑城的技术团队抽调回来攻关这条生产线。“孙助理!开始试验生产把!”他微笑着给孙超发出指令。
听到这话,孙超朝正在负责总控的王志忠挥了挥手:“王工可以开始了!”
“啪”的一声,王志忠敲下回车键。
“呜呜…”运输辊道高速运转起来,带着矩形管朝对中装置这边滚动而来。随后又突然减速停止下来。对中装置开始工作,对齐辊道左右双向滚动起来带着矩形管,朝运输辊道的中间滚动。紧接着,气动执行机构开始工作,左右双臂从运输辊道下面冒出,把矩形管包夹紧送入加工工位的正中央。
这套动作下来,生产线的所有情况都正常。
进入工位的矩形管在运输辊道的推动下,很快就来到包夹机器位置。包夹机器人把矩形管抱紧,等待着数控钻床和数控冲孔机完成冲孔作业。
只见,在矩形管的四个方向,同时有几十个钻头伸出,高速旋转着开始钻孔。钻头无法加工的工位处,数控冲孔机也同时在工作,啪嗒啪嗒的冲孔。
这套动作也正常。
五分过后,包夹机器人把已经完成钻孔作业的矩形管,送入数控锯床的加工工位。数控锯床开始工作,锯断矩形管。
工序进行到这一步,这条生产线的主要功能都已经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这条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原型机已经研发成功。
可是,许振鸣一路看向来,眉头却依旧在紧皱着。
第二百八十二章 国内首创的组合式机床(求订阅)
“整条生产线的作业顺序没问题!但是精度误差太大,设备动作也不统一,这条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原型机,还要动大手术才行!”
见孙超等人都看着自己,许振鸣皱着眉头说道。
旋即,他来到已经完成下料的矩形管跟前,指着已经钻号的孔位说:“你们都来看看,这些孔位是不是整体偏移了”
众人闻言都围过来观看。
“我怎么看不出来有误差”
“我也没看出来了,必须通过量具测量才能知道!”
“按道理是没有误差。钻孔的数控编程是我编制的,理论上没有误差,实际加工误差也不会超过005毫米吧”
孙超等人都一脸茫然。
好在有质检员在附近,他们让质检员立即来检验这根刚刚完成作业的工件。负责质量检验的质检员拿来各种仪器仪表,开始检查起来。
“报告许总、孙助理!工件左右两侧的孔位整体向上偏移了3毫米左右!”
不多久,质检员们纷纷来汇报检验结果。
得到这个信息,孙超等人更惊讶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故障”
而这时,许振鸣又指了指抱夹机器人和工位之间的连接处,“抱夹机器人每次启动后,都要有一个校准基准位的动作才行。否则就会出现刚才的误差!”
“哦…”孙超等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问题好解决,再增加一个基准位校准的装置就行了。只是设备动作不统一的问题有点难办,需要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来调整才能解决问题。而孙超的技术团队还要负责另外一个项目,恐怕分身乏术!
想到这里,孙超苦笑着跟许振鸣请示:“许总!这个项目可不可以暂停一段时间我们项目组的技术团队,正在负责服装电脑裁床的项目,时间太紧张了。”
服装电脑裁床的原型机已经实验过好几次,正在制造一台全新的二号试验样品机器。一旦所有的备件制造完毕,孙超等人要全力以赴去调试那台设备。
按照许振鸣的设想,如果时间来得及,这台服装电脑裁床是要拉到温瑞市10月25日展销会上展示的。
孙超的提议很合理,但许振鸣却不这么想。
他表情严肃的说道:“这条生产线的研发工作不能停下来,还要趁热打铁把生产线调试好。主体设备都已经定型了,为什么还要暂停”
“这…”孙超面有难色。
许振鸣看了他一眼,然后指着身旁的郑城说道:“你把这个项目的情况向郑部长交接好,郑部长的团队准备接手这个项目!”
“是!”孙超点了点头。
旋即,许振鸣对他们两人吩咐道:“把这条生产线立即拆卸打包,运到大型铆焊件制造基地里调试。一旦调试成功,可以直接交付给大型铆焊件制造基地试运行、投入使用!”
这种安排都是一鸣集团公司的规矩:所有新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新生产线,都要自己试用一段时间,用来检验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郑城和孙超接到命令,立即带人开始交接技术资料等手续。许振鸣也跟着一道,顺便把自己发现的一些小毛病都指出来。
过了十几天,许振鸣正在办公室内接待韩大姐。
“许总!我们已经完成了南安经济开发区安置房的工程项目投标书,请你审阅批准!”韩大姐把两本厚厚的投标书递给了许振鸣。
房建项目的投标书非常专业,许振鸣也不可能完全搞清楚。
他只是翻看了一下商务标书中的几点明等条款,见自己要求的内容都在,便在法人授权委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湘南电机厂合资的项目计划书,你准备的怎么样了”一边签字,他一边问韩大姐。
韩大姐闻言笑道:“许总!这个项目的两种方案项目计划书,我们正在胶装。一旦胶装好了,就会呈送到你的办公室!”
“那到没有必要!你可以直接把项目计划书给湘南电机厂邮寄过去。让对方先有个心理准备!”许振鸣思索了片刻,才做出决定。
他认为这个项目不会那么快就能谈好,要和湘南电机厂进行多轮谈判才会有结果的。因此,第一份项目计划书只能算是一种意向罢了。
办好手续,韩大姐准备起身离去。而这时,许振鸣又吩咐了一声,“你和宋朗联系一下,邀请他10月底的时候来我们集团公司,参加第二代伺服电机新闻发布会。”
“是!许总!”韩大姐点了点头才离去。
自从确定好第二代伺服电机的型号,许振鸣已经安排伺服电机实验室的生产线,在全力生产这种产品,目的就是为了10月底的新闻发布会。
因为漆包线生产线和永磁铁的生产线正在做智能化改造,第二代伺服电机的产量提不起来,只好这么做。
在许振鸣有些出神,思考问题的同时,办公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
“报告许总!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已经改造调试完成,今天下午要准备试生产。请问你有空来指导工作么”
电话接通以后,郑城在电话里笑嘻嘻的汇报情况。
这个消息稍稍有些超出许振鸣的意料之外。
他本来以为服装电脑裁床会提前完成调试工作。却没有想到,居然是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提前调试成功了。这条生产线很重要,可以提高一鸣集团公司大部分装备的生产效率。
想到这里,他微笑着说:“我马上就过来!”
不多久,他戴着安全帽,移步大型铆焊件制造基地的大院里,来到一动三层大楼的大门外。
这栋三层大楼就是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试验车间。陈登亮和施凡等人,此时就站在大门外等候着许振鸣的到来。
“怎么样刚才已经投产试验了么”刚刚一下车,许振鸣就笑呵呵的询问陈登亮。
“报告许总!干脆我们已经用100606的矩形钢管试验过,钻孔非常快,下料的速度也非常快!嘿嘿…这条生产线太先进了!”陈登亮还没来得及回答许振鸣的提问,身旁的施凡就憨笑着把试验的结果告诉许振鸣。
许振鸣闻言,微笑着点了点头:“嗯!你们干得不错!”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实现,没想到却来得这么快。随后,他跟在陈登亮和施凡的身后来得车间里。
生产车间里,起重工们在吊装着一根根100606的矩形钢管,把12米长的焊接钢管放到生产线头部的运输辊道上。
为了增加生产线的工作效率,郑城的团队把生产线两头的运输辊道又增厂了30米左右。这样一来,上料操作工和下料操作工就不用等待生产线,可以不停的上下工件了。
郑城把整条生产线的中控室也做了改进,放到车间一楼的楼顶和二楼的通道口附近。中控室是用钢材和玻璃制造的,操作工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整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
这样设计很合理,符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而且,整条生产线,除了上料和下料的吊装操作工,只需要一名主操来控制就行了,人工成本特别低。
看到这一幕,许振鸣微笑着点了点头,侧脸问站在自己身旁的陈登亮。“工件加工的精度怎么样”
“报告许总!我们刚才已经检测过了,电脑绣花机支架立柱的尺寸公差完全在技术要求范围之内!”这时,一名质检员把检验记录递给了许振鸣。
许振鸣没时间关注这些细节问题,而是又问陈登亮:“陈厂长,这个电脑绣花机支架立柱原来需要多少工时现在又需要多少工时你做过比较么”
“报告许总!我已经比较过了。电脑绣花支架立柱原来制作的时候需要经过下料、划线、钻孔等工序,耗时一个小时左右。现在嚒!嘿嘿…只要四分钟就可以了!”陈登亮闻言憨笑了几下。
“功效提高了十五倍,若是再改成双轨道加工,功效又可以提高到三十倍左右。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功能果然很强大!”
“那还用说全自动的生产线就是这么厉害!”
“我们大型铆焊件制造基地只要再上两条这种生产线,钢管下料车间就可以取消了!”
听完陈登亮的介绍,施凡等一帮前来实习的大学生们都异常兴奋的议论着。
这时候,许振鸣朝他们一摆手,“走!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让郑部长把这数控组合机床的原理跟大家介绍一下!”
“是!”众人都含着笑点头。
不久后,他们跟在郑城的身后,沿着长长的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缓缓前行。
“许总、诸位同事,这条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其实就是一台数控组合机床。这台机床集成了数控钻床、数控液压冲床、数控锯床、抱夹机器人、自动对中装置…等等,一系列的智能数控设备。大家都在知道,自动控制单元越多,控制系统的算法就越难…”
郑城一边走路,一边介绍着每一台分体设备的原理和性能。这些设备都是一鸣集团公自己制造的,在工作方式和安装方式做一些调整,和通用设备是有区别的。
他还告诉大家,“这台机床的核心是id自动控制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代码、数据模型和核心算法等,都是许总提供的!”
“哦…”
众人闻言都朝许振鸣看了过来。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国内首创的组合式机床
“整条生产线的作业顺序没问题但是精度误差太大,设备动作也不统一,这条自动钻孔下料生产线的原型机,还要动大手术才行”
见孙超等人都看着自己,许振鸣皱着眉头说道。
旋即,他来到已经完成下料的矩形管跟前,指着已经钻号的孔位说“你们都来看看,这些孔位是不是整体偏移了”
众人闻言都围过来观看。
“我怎么看不出来有误差”
“我也没看出来了,必须通过量具测量才能知道”
“按道理是没有误差。钻孔的数控编程是我编制的,理论上没有误差,实际加工误差也不会超过005毫米吧”
孙超等人都一脸茫然。
好在有质检员在附近,他们让质检员立即来检验这根刚刚完成作业的工件。负责质量检验的质检员拿来各种仪器仪表,开始检查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