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智能制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乌溪小道
“那还等什么我们马上去看看。”听完这番汇报,许振鸣有些迫不及待了。他让二刘开车,把他们立即送到超鸣制造公司的大院里。
来到光纤生产线的厂房内,孙子良、肖国宏、郑城、赖伟和曾孝等人都在。他们看到许振鸣走来,都喜笑颜开的跟许振鸣打招呼。
“许董,这条光纤生产线的设备图纸,我们已经拿出自己的设计。所有的备件都进行国产化的改进。”
“许董,老外这台光纤车床的精度其实也不是很高,我们完全能做出来。”
“这条生产线,除了光纤车床,其他的设备精度都一般般。”
郑城、赖伟和曾孝等人,来到许振鸣的身旁汇报情况。
他们这些人是被借调而来,就是要获得老外生产线的技术资料。既然已经完成逆向测绘和国产化的设计工作,他们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听完他们的汇报,许振鸣当场就拍板:“孙总,你通知秦玥,超鸣制造公司后续的光纤生产线都要从一鸣集团公司订货。我给他们两亿元五千万一条生产线。”
超鸣公司订购这套世界上最先进的光纤生产线,一共花了五千万美刀。许振鸣给超鸣制造公司只要两亿五千万元,杨婷不要赚翻了。
“许董,我们集团公司马上要生产光纤生产线么”听完许振鸣的下达命令,孙子良有些惊讶。
他没有想到,许振鸣的胆子这么大:这边刚刚才拿出图纸,许振鸣就敢开始生产新的生产线了。
许振鸣看了看孙子良,表情坚毅的点点,“制造先进的生产线最赚钱,其次才是智能机床和智能设备。我们集团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做成套设备,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方案。”
说完这些,许振鸣朝肖国宏一挥手,“把这台光纤车床开起来,我要看看效果怎么样。”
光纤车床其实就是光纤拉丝机,可以把光纤预制棒拉伸成一根长长的玻璃纤维丝。其原理和漆包线拉丝机的原理类似,对光纤的直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
这类机床国内企业也能制造,但精度水平就没老外的好。
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内企业若能能做到老外的精度水平,恐怕只有一鸣集团公司一家企业。这不是自夸,一鸣集团公司的制造装备正在又一轮的更新换代,已经远超国内机械厂。
“嗡嗡嗡…”这时候,肖国宏已经让人启动光纤机床。
无色、透明、晶晶发亮的光纤预制棒,被光纤车床导入加热装置。
不一会儿,一根细细的玻璃丝从车床小孔中钻出。这根细丝就是光纤,还要通过回火、冷却、着色…等一系列工序,才能进入下一条生产线。
运转半个多小时以后,许振鸣才让肖国宏停止试生产。
整条生产线还没有调试成功,现在试运转是时间越长,浪费越严重。许振鸣只要得到试验的测试数据就行,不需要那么浪费。
“报告许董,50μ等三种型号的光纤直径尺寸都符合技术标准。”不一会儿,负责检测的检验员拿着检验数据来汇报情况。
50μ的关系用来制作单模光纤。既然这三种型号的光纤都没问题,就已经表明这台光纤车床的精度很稳定。
许振鸣满意的点点头,侧过脸来吩咐道:“黄丽博士,你以后专门负责我们集团公司光纤生产线的研发工作。按照你的估算,我们集团公司什么时间能拿出这条生产线”
既然黄丽的团队已经拿出国产化的图纸,许振鸣还是想早点把合格的生产线做出来。一鸣集团公司正在大力推广小灵通系统,全国很快要进入高速互联网时代,光缆这种产品的市场前景肯定不错。
除了超鸣制造公司,全国很快就会出现许多光缆制造工厂。到时候,一鸣集团公司正好可以给国内企业提供最先进的生产线,既能赚钱又能为国家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嗯…”这时候,黄丽博士却犹豫了。她皱着眉头盘算了好久,才缓缓说道:“许董,按照我的预估,咱们集团公司要拿出成熟的光缆生产线,至少要到1997年的3月份。”
黄丽博士告诉许振鸣,一条成熟光缆生产线,需要通过三四个月的试生产、论证和修改设计的过程。这种事情着急不得,一定要拿出科学的数据才行。
听完这番话,许振鸣并没有着急。他搞过新产品研发,知道确定一种新型号产品需要时间的。“行吧黄丽博士,这事就按照你说了算。”许振鸣朝黄丽笑了笑。
随后,他跟郑城等人交代一番,让郑城把研发团队撤回一鸣集团公司,开始帮助洪爱国的团队搞突击设计。
洪爱国的团队正在负责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和汽车生产线的研发工作,任务比较重,需要郑城等人的协助。
交代完这些事,许振鸣和黄丽、吴天凌等人乘车朝江边驶去。一路上,他们都是在一鸣集团公司的大院里飞驰。
现如今,超鸣制造公司、鸣芯制造公司、一鸣集团公司和硅晶圆产业园等连成一片,向东直接跟长江的江堤连接到一起。
这座巨大的工业园,占地一万多亩,比一般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园区也小不了多少。
不久后,许振鸣等人已经来到长江边上的硅晶圆大院里。
这座大院里有一条光纤预制棒的生产线,目前已经完成调试工作,具备试验生产的状态。但为了节省成本,这条生产线应该跟硅晶圆的生产线同时点火投产才比较合适。
而两条8英寸的硅晶圆生产线,还在紧张的调试阶段,距离点火试生产可能还需要一些日子。
负责硅晶圆生产线的万宁古,早就接到许振鸣的电话通知。他带着安全帽,站在大院里微笑着等待许振鸣的到来。
“许董,呵呵呵…多日不见,你好像廋了不少啊。”万宁古心情很不错,笑呵呵的跟许振鸣打趣。
由此可见,他目前的工作应该很顺利,不然不会如此轻松。
念及此,许振鸣也微笑问:“万总,你碰到了什么好事”
“好事成双呐!哈哈哈哈哈……”
万宁古大笑着告诉许振鸣,他改进一部分生产工艺,直接可以生产单晶硅光伏电池板的原料。
单晶硅光伏电池板,国内都需要进口才能解决。
万宁古利用老外的生产线,一线多用,重复利用资源来生产多中产品。
这还了得
第六百四十九章 联合生产法
“老万,赶紧带我去看看你改造的生产线。速度!”许振鸣迫不及待。
单晶硅光伏电池板的原料生产技术一直都把持在欧洲某些国家,一鸣集团公司若能生产出来,又是填补国内一项空白的好事。
“好吧。呵呵!”万宁古脸上的笑容都没有离开过。他含着笑头前带路,领着许振鸣等人来到8英寸硅晶圆第一条线的厂房内。
这间厂房里的设备已经完成设备就位、安装工序,工人们正在单机调试设备,看到许振鸣走来也没停下的意思。
“小王小宋,你们俩去把装配工具小车倒运来,这台设备要重新拆开调试一下。”李全戴着安全帽,指着手中的图纸给工人们分配任务。
看到许振鸣走来,李全愣了一下,“你什么时间回来的”他露出笑容问许振鸣。他们师徒俩有好长时间没见面,自然要交流一下。
“许董,万总设计的这条分流生产线很先进,能节省20的hcl试剂,成本要降低不少。”李全指着面前的这台化学反应釜,微笑着跟许振鸣介绍。
硅晶圆工厂使用的hcl、hf等试剂,都是纯净级别的化学产品。目前国内的化工企业生产不了,全部从岛国进口。
总部这边的情况和江夏一鸣光谷公司一样,都是被化学原料的问题所困扰。不但如此,鸣芯制造公司的光刻胶,也是从岛国进口而来的。
所有说,岛国人一旦掐住化学试剂这一关,一鸣集团公司的生产线也得停摆。
听完李全的介绍,许振鸣目光凝重的点点头。“集团公司准备启动化学工业园的生产计划,最近应该会有眉目了。”他跟王宁古保证,一定会解决硅晶圆生产线的后顾之忧。
就在刚才,许振鸣偷偷算了一笔账,一鸣集团公司自己生产化学试剂,只要成本不超过岛国产品的20,就可以做下去。因为万宁古这边能节省20的成本,正好可以抵消自己生产化学原料多出来的成本预算。
“许董,这条分流生产线和8英寸硅晶圆生产线对接,把提纯硅晶圆的下脚料用在这条生产线。一来可以生产单晶硅光伏电池板的原料,二来可以给光纤预制棒提供纯净级别的硅原料。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硅晶圆片需要纯净级别的单晶硅,光纤预制棒需要纯净级别的二氧化硅。这两种产品放在一起联合生产,成本自然要简单很多。
听完这番话,许振鸣不禁对万宁古两眼相看,“老万不愧是世界级的材料专家,思路就是好。”
在另一个时空,万宁古以米国人的身份得到米国计算机科学界的大奖,被列入名人堂的存在。他所学的专业就是材料学,主攻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曾经在ti、贝尔实验室等知名公司工作过。
许振鸣感觉让万宁古来担任硅晶圆生产和研发,都有点大材小用了。可是,他现在还找不出来一位可以替代万宁古的专家,只能这么做。
“许董,我们沿着这条管道一直朝前走,就可以看到光纤预制棒的生产线。”这时,黄丽邀请许振鸣去参观光纤预制棒的生产线。
但许振鸣还没跟万宁古落实好硅晶圆生产线的项目进度,怎能随意放过老万。“万总,你这两条线什么时间能开工”他停下脚步问万宁古。
“报告许董,8月30日之前,你肯定能看到,我们把自己生产的硅晶圆棒切成硅晶圆片。”万宁国拍着胸部保证。
听到这话,许振鸣才终于放了心。要知道,制作合格单晶硅圆棒的工艺要求比较高,8英寸的直径是目前生产工艺能做到的极致。
单硅晶圆棒的生产有点像做麦芽糖一样,单晶硅没有结晶的时候,是液体状态。这时候,从提纯炉的顶部剩下一根单晶硅棒在单晶硅的液体里转动。随着这跟单晶硅棒的转动,单晶硅的液体吸附在单晶硅棒上凝固结晶。
单晶硅棒也越来越粗,直径完全可以超过8英寸。因为生产技术和工艺问题,超过8英寸以上的部分,晶体结构不合理,单晶硅棒有弯曲度。
这样粗预制的单晶硅棒还不能用,需要上磨床打磨外径。然后上机床切片,得到合格的8英寸硅晶圆片。
许振鸣虽然不是这发面的专家,但知道硅晶圆的发展趋势。他握住万宁古的右手,表情凝重的嘱咐,“万总,按照我的推测,硅晶圆片越做越大,12英寸,16英寸是未来的主流。我们要努力才行呐。”
“我知道许董。我们团队的计划是今年完成8英寸硅晶圆生产线的研发任务。咱们明年再攻关12英寸硅晶圆的生产技术。”
万宁古收敛笑容,很正式的跟许振鸣保证:他们有信心走在世界技术的前列,会在米国人和岛国人的前面拿出12英寸硅晶圆片。
听到这话,许振鸣微笑着点点头。
他当场拿出手机,拨通了桂长树的电话。“桂总,我们集团公司从9月份开始能给你们供应8英寸的硅晶圆片,你可要照顾我们的生意呀。”电话接通以后,许振鸣立即开始推销产品。
“你放心,钞票都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这时,电话里出来桂长树爽朗的大笑声。
他还跟许振鸣开玩笑,让许振鸣不要按照国际行情价卖8英寸硅晶圆片。
“你放心吧。到时候,国际上的硅晶圆片会跳水。岛国人和米国人肯定会大降价的。我这边的价格不会跟国际价格同步。只要能保证15的毛利润,我们就出货。”
许振鸣就是担心老外会用低价倾销的方法,来挤垮刚刚涉及硅晶圆片生产的一鸣集团公司。他这是提前打预防针,准备跟桂长树和宋时添把硅晶圆片的销路确定好。
“老外就那样。我心里有数,总部的领导心里也有数。另外,我一会儿再给老宋打个电话,帮你把这事敲定。”这时候,桂长树在电话里给许振鸣吃下一个定心丸。
他已经接受了许振鸣的建议,同意长弓集团、花晶芯片公司和一鸣集团公司结盟,共同进退。
得到这个保证,许振鸣才安心的挂上电话,跟万宁古道别。不久后,他跟在黄丽和吴天凌的身后来到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车间。
这条生产线其实也是化工生产线,主要原料是硅晶圆生产线车间的下脚料单晶硅。单晶硅通过熔融、提纯、氧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再次变成纯净级的二氧化硅液体。
用二氧化硅制作光纤预制棒的工艺过程,跟制作单晶硅棒很类似,也是一种逐步结晶的工程。制作好的预制棒是无色、透明的二氧化硅晶体棒。一根预制棒可以拉出几十公里长的光纤。
“黄博士、吴博士,这条生产线咱们公司能不能仿制”听完黄丽博士的介绍,许振鸣兴致勃勃的问两位专家。
按照他的想法,这种光纤预制棒生产线,一鸣集团公司要能自己设计和生产。
一鸣集团公司在全国布置那么多的硅晶圆生产基地,应该都利用起来。再过几年以后,光纤产业红火起来,一鸣集团公司可以给全国的光纤工厂提供廉价光纤预制棒。在这种行业,一鸣集团公司至少能做到独霸国内市场。
“许董,未来的光纤还有一种材料也比较关键。”而这时,吴天凌却提出不同意见。他告诉许振鸣,岛国人正在研究塑料光纤,而且进展不错。
“塑料光纤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成本低,容易拉制成光纤。而且比较柔软、坚固、光纤直径能放大,光信号的持续损耗低。这种产品将来非常有潜力。所以,我们光纤研发中心的方向要偏向塑料光纤。”
吴天凌认为塑料光纤有前途,建议许振鸣调整一鸣实验室的研发战略方向。
但黄丽却持有反对意见,“师弟,我们国家高分子化学的技术不成熟,要做到你说的那一步,还要走很长的路。”她建议许振鸣,以玻璃光纤为主,先把利润挣到手再说话。
这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许振鸣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他只能凭着感觉来做决策,“两位博士,我们有最廉价的光纤预制棒原料,最少能占领国内市场。所以,我认为咱们未来还是以玻璃光纤为主要研究方向,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听到这命令,黄丽和吴天凌不再过多讨论光纤材料种类的问题。老板既然已经做出决策,他们只能按照老板指出的方向来努力。
吴天凌当场接下研发光纤预制棒生产的任务,争取在1997年元月份拿出全套的国产化生产线图纸。
这套图纸和国际上流行的生产线技术工艺不一样,是利用一鸣集团公司硅晶圆生产线来做联合生产的生产工艺。就好比钢铁公司利用尾气来生产硫酸,既环保又能生产高附加值的另外一种产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