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光人有情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瑚
明塘无言以对。
他就是个多少识些字的庄稼汉,有啥事你让他去办可以,但你要是让他总揽全局,那你可就是为难他了。
明月笑眯眯的看着自家三叔,“现在咱家要做的事情多了,我建议以后咱们还是各管一摊儿。比如以后咱家的几个作坊就三叔你来管,田地和鱼塘就我大伯管,铺面、几位兄弟的科举就我爹管,一切新奇的东西则都归我管。至于我爷和我奶,他俩一个掌着大方向,一个专门负责管钱。当然,我这只是根据你们自身的性格和特长提个初步的建议,你们要是想管其他的也没关系,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咱都可以再调整。”
明塘直接被她说晕了,“不是,你这咋又冒出鱼塘来了”
“哦,我打算秋下再买块河滩地,然后挖了池塘明年养鱼种藕。”明月一拍脑袋,这事儿她早就想做了,但却一直没想起来要跟家里人说。
“不是,你这也要做那也要买的,咱家有那么多钱吗”
“有啊,秋下就有了。”明月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来,“奶,以后咱家的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我都帮您记在账本儿上呗。您管钱,我管账,这样我要再做来年的计划就方便多了。”
明老太无所谓,反正她又没有背着儿孙存私房钱,“成啊。”
明月就又将视线投向屋里的其他人,“那你们大家以后要是有啥大笔的开支,记得也要提前跟我说,免得我一不小心就把家里的钱给挪用完了。就以二十两为限吧,超过二十两的开支,最好提前一个月报备给我。”
众人神色各异。
明地、谢氏等人是一脸的无所谓,反正他们基本都不花钱——吃穿家里管着,买田置地明老爷子说了算,搞啥新花样儿那也是明月的事儿,他们只要吃饭干活儿,日子就能过得不错。
身为明月亲娘的陶氏却是接连给明月使眼色,让她不要去碰家里的财政大权。
在她看来,明月一个女娃子,且还是出自二房的,再怎么轮,这家里也轮不到她掌握财政大权。
明月没有遮遮掩掩,她笑眯眯的直接对着陶氏解释起来,“娘,我知道您在担心啥,可这不是我哥他们都要上学吗要是我大哥长期在家,那我肯定就让他管着账本儿了。至于我大伯他们三兄弟,您也听到我说了,以后他们都是要管着自己的那一摊子事儿的,您可别以为他们能清闲下来。”
陶氏一脸尴尬,“我、我也没说你啥啊!”
其实她想说的是,你咋这么虎,当着大伙儿的面你就啥都往外说。
明月蹭过去抱住她胳膊,“我知道您也是为了咱们家好,怕我管着账本儿别人有看法。”
谢氏脑袋摇的都快成拨浪鼓了,“你管,大伯娘没意见。”
周氏笑着拍了一下陶氏的肩,“二嫂你这也太小心了,你也不看看咱家能有今天是谁带来的。”
自打明月帮她解决了王寡妇,周氏看明月那简直是一万个顺眼,平时待明月比待明雪都要上心两分。
隔段时间就给她做衣服、纳鞋底、开小灶不说,家里但凡有个什么事儿,周氏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她,简直就是她的真爱粉。
明月笑眯眯的挽着陶氏胳膊,听着家里的其他人纷纷表示自己没有意见。
陶氏见众人真心实意,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明月却在此时又补了一句,“账本儿我会放在我奶那儿,如果我有事不在家,那就随便哪个会写字的帮我记一下,等我回来我会自己再核一遍的。”
明城等人纷纷点头,陶氏却一把抓住了明月胳膊,“你不在家是要去哪儿”
明月很想抚额,她娘真的太爱操心了,她拍拍陶氏的手,“我只是说以防万一,并不是说我现在就要离家。”
陶氏这才放松下来。她实在是怕了明月了,这丫头如今是越来越野了,上山下河不说,镇上也跑的越来越多了。这可不是姑娘家该有的样子,万一她被嘉言嫌弃了可咋整
操心过度的陶氏丝毫不知,喻嘉言喜欢的就是明月的这份与众不同。本本分分的农家女多了去了,既胆大聪慧又勤快能干的明月却只有一个。自认为捡到宝了的喻嘉言又怎么可能嫌弃明月呢
第76章 小毛驴儿
等到鲜玉米、鲜辣椒、番茄全都卖到只剩最后一批,明家再次迎来秋收时节。
因家里田地实在太多,又有向日葵、玉米、花生等新鲜作物怕被人逮到机会偷了去,明老爷子总算同意了明月雇几个人帮着收秋的提议。
之前卖地给明家的赵老大,听到风声第一个找上了明老爷子自荐。
他家的好田全都被他卖完了,只剩二十多亩种了大半番薯、洋芋,少半高粱、谷子等其他作物的下田,听说明家雇人干活儿,一天就给二十文钱,赵老大立马丢下家里的活计来了明家打短工。
明老爷子心地好,知道他家日子艰难,他才说了个开头儿,明老爷子就忙不迭应了下来。
这还不算,送赵老大离开的时候,他还一脸关切的问起了赵老大独子的身体情况,“你家狗蛋好点儿了没”
赵老大一脸感激,“好多了。您之前介绍给我们的县里的齐老大夫,他把我家孩子送去了他师兄那里,听说他那师兄以前还是个御医哩。这不上次我去县里,发现我家狗蛋还真比之前康健了。”
明老爷子松了口气,“孩子能好比啥都强。”
顿了片刻他又低声询问赵老大,“银子可还够用”
赵老大点点头,“暂时还够用,齐老大夫可怜孩子,给我们家狗蛋用的药,价格都是打了折扣的。”
明老爷子放了心,“那就好。要是不够用了你就来找叔。”
赵老大鼻子一酸差点儿落下泪来。
他重重点了两下头,“谢谢叔,要是不够用了我肯定来找您。”
有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赵老大自打开始给儿子看病,家里的钱财那就跟开了闸的河水没两样,哗啦哗啦就流了个精光。
如今他连家里最值钱的上田都卖了,要是再把下田也卖了,那他家的几口人可就都要喝西北风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把自家的田地托付给几个舅兄,他却巴巴跑来明家打短工。
眼目下,任何一笔收入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毕竟他老娘、儿子可还都在县里齐大夫的医馆住着呢。
人家给免了住宿费,他们总不能还要人家连吃食也一并免费提供,尤其他儿子顿顿都要吃些好的调养身子。
一夜无话。
第二天,明老爷子带着自己的儿孙以及招来的二十个短工下了地。
这一年明家的女人们并没有一起去收割庄稼,明月除了每日往山上跑还兼了采买的差事,明老太则带着家里的其他女眷为家里人和雇工们准备伙食。
主食接连几天都是高粱米饭和杂面馒头,菜式也每顿都是凉拌野菜和一个放了猪肉的炖菜,比如猪肉炖茄子、猪肉炖豆角、猪肉炖白菜、猪肉炖萝卜,汤水明家准备的则是青菜蛋花汤、河鱼豆腐汤、红豆绿豆汤。
虽然每天都只有两菜一汤,但这些给明家帮工的壮劳力却都吃的十分满足。
毕竟他们在自己家里,不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吃的稀粥和野菜团子,而且还极少能见到荤腥,鸡蛋豆腐什么的也都是稀罕物。
而在明家却是一天三顿,顿顿有肉、顿顿管饱,这样的伙食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亚于过年了。
很多人从第二天开始晚饭就直接不吃了,而是拿了自己家的粗瓷盆子把属于自己的那份直接打包带走。
明月对此相当无语,明老太却是默默加大了每天晚饭时的饭菜分量。
明月觉得她这么做会助长这些人的坏毛病,明老太却摸着她的头一脸温柔的感叹,“他们也是心疼一家老小,没事儿,反正原本也是他们该得的。”
明月没再发表不同意见,她觉得自家爷奶的这份善良和淳朴很让人感动。
她一边安慰自己“反正也不值几个钱”,一边却下意识地琢磨起了还能利用什么赚些钱贴补家用。
六月时她已经卖了椒盐玉米粒、酥炸玉米粒、松仁玉米粒、奶香玉米粒、蛋黄焗玉米、玉米鸡蛋羹、鸡茸玉米羹、什锦玉米、玉米甜汤、萝卜莲藕山药玉米排骨汤、猪肉玉米胡萝卜馅儿饺子的食谱给聚福德酒楼,现在老玉米下来了,她又可以去卖各种花样的玉米粥、玉米饼、玉米面条、玉米面馒头、玉米面发糕、玉米面窝窝头、玉米面锅贴饼子了。
其实她还想卖鲜榨玉米汁的食谱呢,可惜古代没有榨汁机,他们平时用来榨汁的器械又实在难用,明月最终只好放弃了让聚福德酒楼推出这道她前世非常喜欢的饮品,不过她倒是弄了个小型榨汁机回家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爷,我黄大叔给咱家送骡子和毛驴来了!”明月正盘算着,就听五岁的小明雪在院子里喊着明老爷子出去看骡子和毛驴。
明月一跃而起,从炕沿上下了地,明老爷子和明老太也紧跟着出了屋子。
此时天色已经擦黑,明家其他人有的在洗洗刷刷,有的则在打谷场和田里看着庄稼。
明老爷子借着灯光和昏暗的天光打量了几眼黄大山带来的骡子和驴子,然后又招呼黄大山进屋里坐。
谢氏已经非常有眼色的给上了茶水,明老太则开了箱笼给黄大山拿银子。
明月在院子里摸着小毛驴的头,这以后就是她的坐骑了,她可要好好亲近一下——虽然人家最主要的作用是拉磨,但是这却并不妨碍明月偶尔“公器私用”。
小毛驴很温顺,虽然有点儿认生,但却并没有朝着明月尥蹶子。
明月将它牵去跨院的牲口棚,让它和家里的大黄牛待在一处。
和小毛驴一起过来的大青骡则由明许牵着,二郎几个全都围着大青骡,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它的毛色、牙口和脾性。
“等攒完山货咱就去县里买宅子、买铺子,最好再买个小庄子。”明月摸着自己的小毛驴,“到时候我把小毛驴也一起带过去。”
喻嘉言嘴角微抽,“你带它干啥逛街么”
明月小白眼儿一翻,“不行么”
喻嘉言一脸无奈的摊摊手,“行,你高兴就行。”
大获全胜的明月哼着小曲儿,喜滋滋的又去稀罕自己的小毛驴儿了——她这也算有了自己的“座驾”了,虽然这座驾不是高头大马,而是一头充满乡土气息的小毛驴儿。
第77章 全都花完了(推荐加更)
收完秋,攒完山货,卖掉大半玉米、花生以及与玉米、花生相关的二十多道食谱,明月和明老爷子、明地、明城一起,带着拿现银从聚福德酒楼换来的几张银票去了县里买房置地。
他们在秋收之前就已经托何牙人帮忙介绍了县里的一位牙人,这位牙人姓孙,孙牙人是何牙人的老熟人,办事老到,为人却十分厚道,再加上有何牙人的情面在,明家用他很是放心。
他给明家寻摸了三处宅子,五个庄子。
宅子全部都是县学附近带了铺面的,只不过有的在繁华地带、有的相对偏僻,有的是三进宅子、有的却只有二进甚至一进。
明老爷子带着儿子和孙女把三处宅子全都看了一遍,最终选定了一处既不十分偏僻却也没有正对闹市的二进宅子。
这宅子带了一个有两间门脸的不大不小的铺面,铺面后头有库房、水井和住人的厢房,绕过库房,后面就有一道通向第二进院子的木门,孙牙人打开门上的锁,明月他们就看到了一个有着三间正房、六间厢房的小院子。
这小院子面积不大,与一进院子共用的那道墙旁边,有四间分别充作灶房、柴房、仓房的倒座房,正房与厢房正对的院子里打了一口井、种了两棵柿子树,绕过正房则能看到一道正对着后面街巷的红漆木门,显然是这宅子的后门。
据孙牙人介绍,从这宅子后面的小巷出去,然后再穿过一条街道、一条小巷,县学的大门就能直入眼帘了。
明月对这一点非常满意,毕竟她买宅子最重要的用途就是方便明许、喻嘉言等人来县学读书。
明老爷子付了宅子原主人要求的一百二十两银子,然后又给了十两作为孙牙人的辛苦费、办红契的税费、衙门小吏和差役的茶水银子。
黄昏时分,这宅子的红契就落到了明家人的口袋里。
事情办的顺利,明老爷子心情舒畅,他大手一挥,直接领着儿子和孙女去了巷子口的面馆儿吃晚饭。
吃过晚饭,几人就在新宅子里住了下来。
下午孙牙人去帮他们办红契,明老爷子就已经带着儿子和孙女把宅子彻彻底底打扫了一遍。
他们从五里屯带了枕头被褥、衣服鞋袜、木盆布巾、扫帚抹布、皂角油灯等可能用到的东西过来,甚至就连火折子明月都顺手揣了一个。
这么做倒不全是为了省钱,主要还是考虑到他们初来乍到,采买也需要一定时间,还不如直接自己带来,反正他们赶了自家的骡车,也不怕放不下这些东西。
一夜无话。
第二天,明老爷子他们又在孙牙人的带领下去了郊外看庄子。
孙牙人一共给明家寻摸到了五个符合他们要求的小庄子,其中一个在城南,两个在城西,两个在城东。
城南的那个有一百一十亩上田和一个二进院子。
城西的两个,一个有一百二十亩中田和一个二进院子,一个有八十亩下田、一座小山包和一个二进院子。
城东的两个,一个有一百亩上田和一个二进院子,一个有五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一个小池塘、一座小山包和一个二进院子。
明老爷子不厌其烦的把五个庄子全都跑了一遍,每到一处,他和明地还会仔仔细细的看土质、水源、宅子,也会跟住在附近的村民和庄子里的长工闲聊。
明月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大人们身后,用心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作为一个立志成为富婆的有志青年,明月表示她很需要明老爷子等老庄稼把式的种田经验。
“我觉得城东那个有一百亩上田的,还有城西那个有一百二十中田的,随便哪个都可以买,城南的那个就太贵了。”晚上,一家人聚在新买的宅子里商量买哪个庄子,明地第一个发言。
有小山包的那两个,明地则是根本没考虑过要买,谁买田还带买个小破山包的啊除了几棵果树啥都长不出来,还不如直接买良田划算。
明老爷子也更倾向于在明地提出的这两个小庄子里头选一个,但他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视线投向了明显有话要说的明月。
“我想买两个,其中一个我想买城东那个带小池塘和小山包的。”明月在看到那片池塘和那座小山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买这个庄子,一来价格便宜,二来正适合她“山林种果树养鸡鸭,池塘种莲藕养鱼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