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坐酌泠泠水
薛姨娘已经三十来岁了,赵元良已很少去她房里。但赵元良觉得她为人不错,又抚养了失去亲娘的赵如蕊,于二房有功。在现在二房无人主事的情况下,让她管家最为合适。
可赵如语没想到,自己不过出去了不到半日,二房就乱成了一锅粥。
薛姨娘见下人根本不听自己的,气得脸都红了,叫人把两人拉开,却听那两人又吵了起来。
“这是做什么?”远处传来了赵元良的声音。
薛姨娘如同见了救星,连忙迎了上去,唤了一声:“老爷。”又把情况说了。
这件事处理起来倒也不难。两个婆子旧怨已深,趁着搬东西的时候你拌我、我推你,把手里捧着的花瓶都摔碎了。不管孰是孰非,两人都有过错,直接发卖了就完事。
反正现在二房分家之后,除了分到的那点田地和一个小铺子、三房补偿给他们四、五百两银子,就再也没有什么财产了。
偏二房正经主子就有五个,还有二老爷的几个姨娘,下人加起来足有六、七十个,每个月发的月例银子和满府人的嚼用都得花许多钱。
再加上二房还得建厨房,采买厨房所用的家什和厨娘,这么算下来,估计四、五百两银子也就只能够二房花二、三个月。
在变卖家产和喝西北风之前,二房肯定得把一部分下人卖出去。
现在这两个下人犯了错,正好发卖出去,一来节省开支,二来也杀鸡儆猴。
可看清楚这两个婆子是谁后,赵元良就犹豫了。
这两人,一个曾在他亲娘郑老姨娘身边侍候过,一个则是他得用的一个常随的妻子。卖前一个,会被人骂不孝;卖后一个,他就要被常随和他儿孙怨恨。
“爷,不如一人打二十个嘴巴子,关进柴房里去,再扣她们两个月的月例银子?”跟着赵元良身边的女人忽然开口道。
这位十八、九岁、容貌漂亮的女人,正是怀了身孕、被魏氏搜查搜到荣禧堂、将老夫人气中风,引发一系列事故的那位王姨娘。
赵元良正没主意呢,一听这话,连声道:“对对对,就这么办。”
见薛姨娘愣着,他眉头一皱:“还不快去?”
“是。”薛姨娘答应一声,连忙让自己身边的嬷嬷给两人掌嘴。
两个婆子之所以不听薛姨娘的,就欺她不受宠没地位、性子也软,平日里还没有她们两人受人尊敬。这会儿赵元良这个正经主子来了,她们倒不敢动,被掴掌后就乖乖去了柴房。
王姨娘扯了扯赵元良的衣袖。
赵元良这才轻咳一声,道:“薛姨娘一个人管家也管不过来,我看,还是由王姨娘跟你一起管吧。”
“多谢爷。”王姨娘赶紧蹲身行礼。
薛姨娘握着帕子的手紧了紧,最后还是行了一礼:“妾身遵命。”
赵如语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那个常随的妻子,可是跟王姨娘对了好几个眼神。显然今天这场闹剧,是王姨娘导演的。导这么一场戏,她要的无非是管家权。
“爹,这不好吧?两个人管家,到底要听谁的?”赵如蕊匆匆赶来,正好听到赵元良那句话。
“况且王姨娘怀着身孕,不宜劳累。我也长大了,可以帮爹爹的忙了,不如让我协助我姨娘管家?”她又道。
她自然希望薛姨娘管家。她虽不是薛姨娘的亲生女儿,却是薛姨娘抚养长大的。薛姨娘管家,她也水涨船高,下人见了她都尊敬许多。
一见女儿来帮忙,薛姨娘连忙道:“是啊,眼看着如蕊大了,要说婆家了,正好趁这机会学学管家。有她帮忙,我一定能把这个家管好的。”
她看到站在一旁的赵如语,又补充道:“还有如语,也跟如蕊一样,跟我学着管家吧。”
“薛姐姐,不是我说你。你看看你管的,这个家简直一团糟。两位姑娘跟你学,还不知学成什么样呢。倒不如跟着我学。”王姨娘用帕子捂嘴笑了一声。
她转向赵元良:“老爷,我虽有孕,却是无碍的。您没听施郎中说吗?要多动动才好呢。而且在管家的过程要动脑子,孩子在肚子里也会更聪明。”
说着,她还扯了扯赵元良的衣袖,盈盈如水的眼眸里波光流转。
赵元良本想答应赵如蕊和薛姨娘的,可看到爱妾这样,他又动摇了。
他挠挠头,叹了一口气:“行了,你们两位姨娘一块儿管吧。如蕊、如语,你们在旁边看一看、学一学。”
说着,不待这些女人再说什么,他逃也似的走了。
回到正院,他把自己叫赵兴的外管事叫来,问他道:“我叫你去打听的消息,如何了?”
“老爷,媒婆手里一时也没合适的人选。她说去请老爷允她些时间,她去好好打听打听,有了消息就来告诉老爷。”
赵兴说完,抬头看了赵元良一眼,吞吞吐吐道:“老爷,原来的二夫人……咳,还没行刑。您要是马上娶妻,怕是要被说闲话。”
赵元良烦躁地指着外面道:“你看看,你看看,这家里没个当家主母,不过一日的功夫就乱成一锅粥。我也没说马上要娶,只是叫媒婆打听着。我跟魏氏夫妻一场,总要收殓了她之后才会娶妻。”
赵兴正要说话,忽听外面禀报:“二老爷,三老爷来了。”
(iishu)是,,,,!
第一百九十四章 谋个官
【】(iishu),
:xqishuta
赵元良一怔,忙起身:“快请。”
来通禀的丫鬟一脸为难:“往哪儿请?”
赵元良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是啊,往哪儿请?
他在内院是没有自己专门的屋子的。以前不想宿在内院,就会呆在外院的书房里。
可现在那个外书院划在了大房范围内,他今天把东西都搬回来了,外书院还没布置起来。他现在呆的地方,属于内院。赵元坤即便是他弟弟,也属于外男,还真不方便到这里来。
他叹了一口气:“就请到这里来吧。”
不一会儿,赵元坤就被丫鬟领了进来。
兄弟俩互相见礼,分主宾坐下。
赵元良苦笑道:“二哥这里乱糟糟的,三弟莫要见怪。”
“我那儿也一样。”赵元坤道。
赵元良笑了笑,没有说话。
那能一样吗?三房至少还有主母在,苏氏表面上看似柔柔弱弱的,似乎什么事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可每回跟魏氏互掐,都不落下风。由此可见也是个内里厉害的。表面柔弱无能,不过是装样子。
再加上他这三弟也是个能人,哼!
赵元良看了赵元坤一眼,问道:“三弟此来,是为何事?”
他们两兄弟虽然同是庶出,但互相之间感情并不好。相比之下,赵元良跟自己大哥赵元勋的感情还好一点。
赵元勋为人宽厚,对两位弟弟也还算照拂。小时候闯祸,都是他把责任担起来的。
要知道他们小时候,三兄弟在府里的位置可不像现在这样。国公爷最宠的不是嫡子,而是庶出的小儿子赵元坤。大哥担了责罚,国公爷可是不会轻饶的。
倒是赵元坤,每次捣蛋都是他出的鬼主意;可惩罚的时候,他比谁都会推卸责任。
这就是个天性凉薄的自私的家伙。
“我是来看一看二哥如何改建院子,小弟我都没什么主意。”赵元坤道。
“不过我看你这乱糟糟也不是个事儿。这家里没个主母,是不行啊。”
赵元良有点不耐烦:“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你看我这忙得很,实在没办法陪你闲聊。”
赵元坤看他一眼,也不恼:“二哥还是这么急性子。我说,咱俩都是庶出,现在被扫地出门,就得这么点家产,吃进去的银子还要吐出来。小弟我被你家连累,我还没说什么,二哥倒是对小弟不假辞色。”
赵元良冷笑:“得了吧。弟妹嫁妆丰厚,我想三弟也不在乎这点家产。倒是分家,是三弟一直以来求而不得的吧?现在能分家,还是托我的福。三弟不说感激,反倒来追究我的不是。要不然我再去求求大哥,叫他别分家了?反正县里的田产还没去衙门登记,分家合家也是一句话的事。”
“你……”赵元坤被他说得有些恼,不过很快就压制住了情绪。
他一摆手:“行了。大哥把咱们踢出门,往后就只有咱们兄弟俩互相扶持了。以前的小恩怨,在兄弟情谊面前,算得了什么?二哥你心里不掂记小弟,小弟心里可掂记着二哥呢。”
他看着赵元良,正色道:“我听说二哥一直想找份差事?”
赵元良狐疑地看着他:“差事?你能替我找到差事?”
赵元坤拿起桌上的点心,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直到赵元良脸上又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他才道:“二哥你可别小看我。我以前是被老夫人和大哥压着,没有出头的机会。可私下里,我也有不少的朋友。”
他拍拍手,喝了一口茶,凑近赵元良,压低声音道:“小弟我不日就要到詹事府右春坊任右清纪郎,虽现在只是从八品的官职,但也只是暂时。只要我好好办几回差,表现好了,马上就能升上去。”
他将身子往椅子上一靠,换了个极放松舒适的姿态,脸上露出从容的微笑:“以前,大哥在五城兵马司是什么职位,你也清楚,我这可不比他那个差,还没那么辛苦。而且,前程可不是他能比的。”
赵元良听到这话,很是心动。
他亲自给赵元坤斟了茶,脸上腆着笑:“三弟是个能耐人。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得了前程,可别忘了二哥。二哥虽没什么大用,但好歹一心一意帮你,可不是外人能比的。”
赵元坤点头:“我就是这么想,所以才来找你。”
赵元良精神大振,坐直身体目光灼灼地看着赵元坤:“什么职位?”
“京卫指挥使司副使。”
赵元良一怔:“不是詹事府的职位吗?”
赵元坤摇摇头:“詹事府没有空缺了。这个京卫指挥吏司的官职,还是我托了不少人情才打听出来的。”
赵元良很失望。
他可知道京卫指挥使司副使,是个不入流的官职。没有品阶,活儿还累。一开始做官,他也知道不可能一上来就六品、七品,像赵元坤那从八品的詹事府右清纪郎,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和银子才得到手的。
既然都不入流,那还不如在赵元坤手底下干活呢。既轻松,责任又不大。而且詹事府看似现在没什么权利,但以后太子登基,首先提拔的绝对是詹事府的自己人。到时候五六品的官职,还不是唾手可得?
他仍不死心,问道:“要不你再帮我问问。我要是进了詹事府,也能帮帮你不是?”
赵元坤摇头:“没有。你也知道,眼睛盯着这块儿的不少,上头给了我一个官职,哪能还给一个?再说……”
他睨了赵元良一眼:“你不会不知道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一家人窝在一个衙门里。”
赵元良表情讪讪。
为防贪污舞弊,朝庭是不会让关系极亲近的人在同一衙门里,这个他是知道的。以前魏氏没少拿这个理由来搪塞他,不让魏丘替他谋官。
见他挑三拣四,赵元坤也不耐烦了,道:“这个位置你去不去?不去我就直接回绝人家了。”
“去去去。”赵元良忙道。
朝堂上京城的官位极为有限,多少豪门世家的子弟都盯着呢。绥平伯府以前没有门路。即便有空缺,他们还没得到消息就已经填满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即便辛苦,赵元良也认了。
现在分家了,他可不能坐吃山空,总要有个进项。
:xqishuta
(iishu)是,,,,!
第一百九十五章 再说个媒
【】(iishu),
“五百两银子。”赵元坤又道。
“啥?”赵元良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赵元坤眉头一皱:“你总不认为这职位是天上掉下来的吧?你不拿钱打点,谁会把这位置给你?我那个还花了一千五百两呢。”
他冷哼一声:“就这,还是我多年经营的人脉才求来的。要不然,京城捧着银子等着这官职的人多的是,怎么可能轮到你?五百两,便是五千两,也多的是人想要。”
这是实话。
京里的豪门贵族不缺钱,他们缺的是权、是空缺,是子弟的前途。
也就是绥平伯府人少。其他人家,哪个不是几十口人?这些子弟呆在家里吃闲饭还要生事,即便花多点钱,长辈也愿意替子弟求个官职。
做得好了,官职可是能往上升的。每月除了俸禄还有各种收入,花出去的钱总能收回来。最重要的是,升了官,整个家族都沾光。一个拉拔一个,家族整体地位就上去了。
以前赵元勋也不是不舍得花钱,可捧着银子都找不到门路。
想到这里,赵元良又有些怀疑。
五百两银子就能谋到这样一个职位?赵元坤不是跟他开玩笑,或骗他手上的钱吧?否则,怎么可能是他手上正好有的钱财数目?
“那就多谢三弟提携为兄了。”他抬起手,朝赵元坤拱了拱,“不过我们二房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手无余财。一家子还没去喝西北风,还多亏了三弟你补偿给我的田地差价。现如今一家子要吃饭,修缮屋子要花钱;魏氏虽不好,却也跟我夫妻一场,我得去收殓她,这都要钱。”
他长叹一声:“这五百两银子,我实在是拿不出来。要不三弟你帮我先垫着。等我走马上任,想办法把魏氏名下的那两个铺子收回,再拿铺子抵你垫的银子?”
听到这话,赵元坤恨不得把桌上的茶泼到赵元良的脸上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