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而时间拖得越长,当地的局面就会越复杂。目前国家情报总局的人已经在当地秘密活动,收买了部分土生白人家族,让他们为东岸服务。这些人别看是白人,但在白人群体里,却地位不高,远不如出生在葡萄牙的白人。曾经就有位大家族的子弟,与来自里斯本的一位小贵族因为争风吃醋而互相殴斗,结果被杀。总督极力偏袒那位出生在葡萄牙本姑的贵族,以至于最后人家仅仅提出了一份道歉声明,同时赔偿了很少的金钱就没事了,免于任何处罚。因此,土生白人及半岛白人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很深的,在东岸人承诺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之后,其实还是有相当部分土生白人心动的——跟谁混不是混啊,别怪我对国王不忠,事实上你们太过歧视我们了,更何况东岸政府也能提供更有力的庇护,荷兰东印度公司绝对不敢公然挑衅。
“今后,第乌守备团仍然驻守在果阿旧城,至于正在改建之中的海防炮台及陆防要塞,我决定让正在筹建中的果阿守备团负责。这支守备团的人员已经到位三分之一,剩下的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会陆续抵达,都是登莱的好小伙,有过战斗经验,不孬!”姚同说道:“果阿、第乌两团,一前一后,一东一西,可以把核心的因哈斯岛地区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因哈斯岛拿下了,巴德兹、塞尔蒙特地区算个球,还不是手到擒来。至于葡萄牙人,让他们滚去科钦或达曼好了,果阿不需要他们了。最多,我们以后给他们一点补偿,几十万法币也差不多了。现在印度局势越来越混乱,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目光局限在西北印度,也要适当扩展新的影响力了。果阿算得上是印度第四大城市了(从经济收入上来讲其实算前三了,但如果算上地域面积和人口,前三则是德里、阿格拉和拉合尔),控制了这里,我们就有了充足的养分来建立新的势力范围。所以,果阿我是要定了,不管葡萄牙人乐意不乐意!”
说到这里,姚同看了看正在修建中的陆防要塞,心中一阵踌躇满志。如今,就看登莱那边能支援自己多少人了,竞争对手可不少啊!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
确实竞争者不少!
你姚同说印度这边需要开拓局面,急需大量人口,咱们别的地方就不需要了么?我马来亚管委会如今坐拥两大岛屿——好吧,也就文莱和帝汶两座港口——周边环境复杂,土人众多,还都不怎么友好,急需来自“家乡”的通知们支援,不然不好打开局面。
我拉包尔管委会这么多年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若不是处在本土通往中国的关键航线上,怕是一根毛都捞不着吧?如今才几个人,几座城,发展艰难,同样急需人口。
还有我大澳洲管委会!好吧,周边局势不太复杂,但真的蛋疼啊,寂寞得蛋疼!早先,移民航线还走澳洲,那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移民航线,一次数万人,澳洲还能借故一些身体不好或不适应航海而截留部分人。但现在移民部的那帮孙子重新规划了航线,一个个都走印度洋了啊,我们还混个毛?偶有一些民间的私人运输船队经过,人也太少,即便伸手,也捞不到什么油水,竟然有渐渐边缘化的趋势,岂不凄凉?所以,别特么来跟我争人口了,老子烦!
其他的如大溪地、满蒙、黑水这些也需要人口的管委会辖区就不提了。总之一句话,僧多粥少,大家都意识到了人口是一切财富的根基,没有人口,万事艰难,所以分外见不得第乌管委会破坏规矩的行为,纷纷暗中使劲,要阻止他们的“阴谋”得逞。
跳得最欢的就是刚刚代理大溪地管委会主任之职的史丹利。此君是元老之后,曾经在农业部、新华夏开拓队等地任过职,政绩还算可以。这次蒙家族余荫,捞到拉包尔管委会主任之职,名副其实地踏入了部级干部之列。
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新修订的海外殖民地官员职衔规定,拉包尔管委会主任是副部级,与之一样的还有大溪地、马来亚、吉布提、第乌四个管委会,新华夏、澳洲、廉梧、宁绍、登莱、黑水、满蒙四地则为高官。划分依据是当地的面积、人口、经济及战略地位,每一项都有评分,评分不够的自然只能降级了。
所以说,史丹利目前其实是副部级官员。但你可别小看这种干部,多少人哭着喊着还抢不到这个职位呢。拉包尔固然遥远、贫穷,环境也很恶劣,但作为一地的主要官员,又能接触多少恶劣环境呢?更何况在这个地方,他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这官做起来不要太爽,更别提还能丰富一下他的履历,为未来更进一步打好基础。
史丹利也是有做出一番事业的雄心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跟第乌管委会的姚同抢人。毕竟,那些山东军户,在大家看来都是最好的移民人选。有纪律,有组织,有战斗力,不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强出许多?海外殖民地不需要老老实实的顺民,他们需要你有一点“冒险精神”,有一点自主能力,最好再有一点战斗力。毕竟这是去当殖民者,不是去游玩。
史丹利如今在着重建设他的首府莫图城。这座城市抵触新几内亚岛南岸,是拉包尔管委会辖区第二大城市。听起来很牛逼是不是?呵呵,事实上这个管委会辖区面积辽阔、海域面积巨大,但其实只有三座城市,其中一座还是新建的。
第一大城市是经营较早的拉包尔县,该县拥有包括东岸人、美拉尼西亚人及双方混血后裔在内的一万三千余人,经济还算不错,有一些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厂,盛产稻米、芋头、香蕉、菠萝、椰子、西米、金枪鱼等商品,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及来往船只的补给维护费用。
第二大城市就是莫图港了,一座当年用一千元从土著莫图人那里买来的城市,现在是拉包尔管委会的首府。该城市一开始穷得很,什么也没有,环境还十分恶劣,因此无法吸引人们前来定居。后来,管委会痛定思痛,花大力气在莫图港建设学校(莫图完全小学)、医院(莫图纪念医院)、莫图港,同时营建了一大批漂亮的公寓和别墅低价出售给定居一定年份的人,这才使得当地经济慢慢活跃了起来。
当然那都是史丹利赴任前的事情了。史某人到任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有了4500多人(几乎都是东岸人),城内有几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但商业并不是很繁荣。随后他又去城外的种植园看了看,发现经营状况也不是很如人意,咖啡、椰子、甘蔗、香蕉、芋头、水稻等主打产品的产量都很一般。究其原因,还是人少了!
当初东岸人在莫图港一带和土人发生过多次严重的冲突,杀戮有些过重,土人数量本就少,被这么连打带吓,大部分人都逃散一空。后来的管委会也派兵抓捕过,但他们兵少、钱少、船少,土著跑得又远,抓也抓不到几个人,搞得种植园的劳动力都很匮乏,实在伤脑筋。
史丹利仔细研究了下各种资料,发现靠剥削莫图人来发展经济这条路怕是走不通了。因此,他决定从远东诸藩引进人口,给他们免费授田——诚然,整个新几内亚岛的平原都很少,且被河流切割得很严重,但耕地就像那啥,挤一挤总是有的——让他们着力种植粮食及经济作物,先扎下根来再说。
没有人,什么都是空的!莫图县花了那么大代价搞基建,可不就是打着筑好巢吸引金凤凰过来的主意么?这座城市,人口必须上一万,这是史丹利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拉包尔管委会辖下第三大城市名叫西椰港,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西椰港位于后世的布干维尔岛(这座岛在东岸人的地图上叫过西米岛、椰子岛,现在正式定名西椰岛......)首府阿拉瓦港附近,因为盛产西米和椰子而得名。最初这里只是东岸人收集西米和椰子的地方,后来一些渔民也来此避风,顺便售卖些海货,慢慢地就发展出了一个集市。
集市也吸引了一些美拉尼西亚人过来交易。他们拿西米、椰子、皮革、羽毛、野味(这......)前来交换东岸商人手里的布匹、金属器具、火柴、镜子等各类商品,有的人甚至就在附近搭草棚住下了,给东岸人充当苦力谋生。
史丹利上任后,得知当地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两千,于是大笔一挥,在这里设立了个西椰县,一下子使得这个略显冷清的小港口成了拉包尔管委会辖区内第三座城市。
之所以有这种略嫌激进的举措,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那就是在西椰岛的南方,来自本土地质部的考察队发现了**露天的铜矿床。经过研究,这些铜的品位不低,至少比北边韩阳矿业公司名下的那些矿要强一些,极具开采价值。
因此,史丹利觉得可以把这当做拉包尔管委会辖区的有一个经济增长点。铜这种东西,多年来价格一直在走高,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只要能有稳定的人手过来开采,基本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西椰岛的矿床大,开采容易,还靠近海边,运输成本又低,简直是天尊送给拉包尔人民的礼物,焉能不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得有人啊!没有人谁来给你采矿?谁来给你冶炼?谁来给你运输?你甚至连给矿区提供食物及生活用品的人都没有。那你还搞毛咧?
所以,死结就在这里,这也是史丹利在一种封疆大吏里跳得最欢,骂得最狠的原因。姚同你个臭不要脸的,坐拥印度那个人口宝库还不知足,居然跟我们苦哈哈的拉包尔抢人,这像话吗?我们辖区三个县加起来不过两万人口(种植园的奴隶不是人......),还没特么的第乌那个弹丸之地的人多,你还好意思跟我们来抢?简直是不要脸!
姚同对史丹利的指责很是无语。他有理由,别人也有理由,他可以不要脸,但别人似乎更不要脸,那这事情就有些难办了。果阿二十万印度人,跑了、死了差不多一半,剩下的几万葡萄牙人、印葡人前阵子也损失颇多,都不足为虑,说起来正是腾笼换鸟的大好时机。结果呢?发现这事也不是很容易啊,盯着那几万名军户子弟的人还真是不少,一个个都跟饿狼似的。
如今看来,这个只能尽力争取,不能再当做唯一指望了。实在不行的话,也只能学新华夏开拓队的王大壮,派人前往远东诸藩,自己花钱招募移民了。这种自己弄到的人,原则上移民部不会伸手要,全归各个地方自己管理、安置,毕竟是人家自己出的钱嘛。
想到这上面,姚同就想起了前阵子刚抵达第乌港的满孝锋。这人和王大壮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背负使命前往远东农人。第乌管委会也必须尽快成立这么一个机构了,不然是无法解决人口“饥渴症”的。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
“莫图城是一座光荣的城市。铜矿的发现,必将有助于城市在未来飞速发展,我对此非常乐观。”在新开设的莫图地质与矿业专门学校(中专)中讲完话后,史丹利史大主任便乘坐马车离开了学校,转而到达了城西的农业区。
拉包尔地区缺铁无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铜矿的发现看起来更像是这个偏远贫瘠地区的救赎。在铜价暴涨的现在,说实话开采铜矿并不比开采银矿利润少太多,毕竟银已经不是东岸的法定货币了,虽然海外殖民地仍然是金银复本位制。
目前已经发现的铜矿有两处。一处是位于西椰岛的露天矿,这已经发现有一年时间了,目前正在着手准备开采。但第二处位于莫图港附近的铜矿则是新发现不久的,说起来让人有些惊讶。地质部的人开玩笑说这属于灯下黑,他们探索了附近很多有火山的岛屿,收集了大量硫磺、铜、金、锰、镍的矿物标本,锁定了一处锰矿、一处铜矿、一处金矿,功劳甚大,但对于莫图城附近的铜矿却差点直接错过。
这个矿规模不如西椰岛上的,而且开采难度也高,但靠近首府城市,各方面都很便利。史丹利已经决定派人对其进行一番摸底调查,看看如果采矿的话需要什么条件,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不过,以拉包尔管委会如今的情况,同时开采两个铜矿,恐怕力有不逮。因此,史丹利已经在认真考虑,是不是把西椰岛上的那个矿,出售给本土的卧龙有色金属公司。如果价格卖得好,倒是可以为拉包尔管委会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对地方发展有好处。更何况,铜矿虽然卖了,但卧龙有色公司必须在当地设分公司采矿,还得有粗通冶炼厂,而为了运输采矿、冶炼设备,他们还要出资修路,这得创造多少工作岗位和经济效益啊。稳定生产后,每年还有一笔税金,多好!怪不得每个封疆大吏都喜欢有投资进来呢,这有了钱,地方上的气象就是不一样啊。
与铜矿相比,金矿的重要性就更高了。拉包尔管委会有黄金,储量很大,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因为他们在太多地方发现了狗头金、沙金了。西椰岛有,拉包尔以西有,新几内亚岛也有,但前两者地处密林之中,开采困难,成本高昂,唯有位于马卡姆河上游布洛洛河谷地的金矿有比较大的开采可行性。
这个金矿同样是由一支联合考察队发现的。他们的本来目的并不是寻找黄金,而是为了勘探地理,寻找马卡姆河的源头。因此在在后世莱城的位置上岸,然后一路上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河床中被冲刷下来的大量沙金,断定上游一定有个金矿区,于是又请求了管委会支援,打算扩大考察队伍,对这条河的干流、支流进行一番彻彻底底的考察。
拉包尔管委会对此自然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第一时间派来了人手,并提供了相当物资。另外,他们还在河口附近建设了一个营地,名字就叫莱城,以方便对考察队进行补给,同时也为了以后深入内陆淘金提供便利。
考察队沿着河流上溯后,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宽阔的河谷地,这让他们十分惊讶。而随行的拉包尔管委会的官员们似乎更为机动,因为他们发现了这片谷地有开辟成良田的潜力。天可怜见,拉包尔管委会面积是够大了,但到处是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只在南岸的沿海地区有少许平地,可以种植粮食。这次发现的莱河谷地——是的,他们已经把当地人叫的马卡姆河改名为莱河——面积够大,土地够平整,只要砍掉上面的森林(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毕竟都是上好的林木,长了数百年了),那么就可以平整出大量土地来,粮食生产将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
只可惜,他们还是没有足够的人手。无论是砍伐森林还是种地,都是需要人的,且以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来看,这种程度的开发势必要死不少人,或许抓捕土人的行动,又要大规模展开了。美拉尼西亚人虽然少,但到处翻翻找找,总能蹦跶出几个吧?
言归正传。考察队沿着莱河水系探查完毕后,又进入到了更上游的腊河(腊莫河)水系,然后进入了一片辽阔的高地区。高地区的环境复杂,森林密布、蛇虫遍地,但就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联合考察队依然发现了一处锰矿。只可惜这个锰矿太偏僻了,在没有高等级公路和铁路通过来的情况下,开采根本不现实,故只能作罢。
但不管怎样,金矿的位置已经确定了,河床上静静躺着千百年冲刷下来的沙金,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史丹利上任后了解了这些情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远东诸藩打广告,吸引志在淘金的人过来定居。本土团结河流域的淘金盛况他非常清楚,因此期待着莱河、腊河水系的金矿能成为第二个淘金圣地,吸引无数人前来,而这对于拉包尔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显然至关重要。
不过金矿什么的都是未来的事情了,即便从现在就开始筹备,怕是没个三五年都不会出什么结果。在黄金大量产出之前,拉包尔管委会最大的出口商品仍然是椰干,这是他们获取出口收入的第一大途径,其次是干果及水果罐头、木材、西米等物资。
因此,史丹利到城西农业区参观的第一站便是国营的椰园。这个种植园有五百多名莫图人劳工在此工作,是本地规模最大的一个。他们从树上采摘椰子,然后进行加工。整个过程中几乎使用不到什么机器,纯手工作业,因此这个种植园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剥削奴隶般的莫图人的基础上的。
椰制品除本地消费外,大部分供出口,主要客户就是远东诸藩的中国人以及日韩等地。但他们近年来面临着极为激烈的竞争,文莱、帝汶甚至是廉梧等地都有大量椰子产出,市场价格一跌再跌。而他们拉包尔又远离市场,若不是他们大量使用奴隶,成本极低的话,几乎很难与别人展开竞争。
史丹利脸色不是很好地参观了整个椰园,然后脚步一拐,直接去了旁边的橡胶种植园。橡胶已经不是什么新事物,但对拉包尔来说是新东西,因为引种时间不长。
这个种植园同样是国营的,不过为了减少投入,当初引进了新华夏岛的新华县农业局作为股东。对方提供树种及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莫图县提供土地、劳动力及部分现金,双方各占一半股份,最终搭起了这个种植园的架子。
史丹利抵达的时候,正值种植园中午列队点名时间。在监工敲完铜锣后,大概三百多名土著在操场上列队,监工们站在前面,劳工站在后面,这表示种植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军事化的。
监工们大多来自本地,一般是美拉尼西亚人与东岸人的混血后裔。他们的收入较高,在园区内有单独的住宅,可以把妻子儿女带来。种植园管理层及保安队伍是东岸人,园主是最高负责人,每天制定工作计划,比如今天修剪完50棵树,明天把100棵树旁边的杂草清理干净等等。
在园主的眼中,他并不把那些土著看做人,而是一个“基本工作单位”,属于消耗品,他甚至连名字都懒得去记。“工作单位”们每天完成工作定额,耗时差不多在12小时上下,每周工作六天半,周日下午可以休息半天,打牌、购物、睡觉、处理内务等等,什么都可以,但不得离开园区,否则保安有权射杀那些人。
毫无疑问,拉包尔种植园的劳工待遇要比新华夏等地差不少,因为他们真的毫无个人权利。监工、保安可以肆意羞辱、殴打他们,甚至有时候借故设计一下,让他们死得不明不白也是有可能的。总之,这是一种非常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以至于合作方新华县农业局的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但或许,这才是拉包尔管委会出口的农产品能够长期保持低价,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秘诀吧。
史丹利在这看了会便走了。这些种植园固然是他们目前的经济支柱,但说一万道一千,拉包尔管委会若想发展,光靠这些低端玩意是肯定不行的。他们的未来,还是在黄金、在铜矿,甚至是那些开采不是很便利的锰矿、镍矿。
总之一句话,靠农业是不行的,只能勉强苟着混日子,真正要想致富,还是得靠工业。这其中涉及到采矿、冶炼(肯定不能直接卖矿石,那也太低端了……),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从其他地方引进人才和技术,搞一些粗加工也是可以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需要人啊!莱河、腊河水系有沙金的消息,似乎可以大张旗鼓地放出去了!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
“你知道吗?现在下南洋的话,一年可以挣几百两银子!吃香的喝辣的,还可以娶两三个婆姨,那可真是神仙般的日子。”1704年9月1日,广西钦州港码头附近的一处宅院外,几名站岗的卫兵正在闲聊。
他们守卫的是一处小仓库,库内的存货基本已被拉干净,仅剩少许雨具、鞋靴、农具及一些杂物,空空荡荡的。不然的话,这几个毛头小子也不会闲成这样,早就如临大敌般地瞪大着双眼了。
没办法,谁让他们义从军穷惯了呢。在他们那里,东西用坏了都舍不得扔,一件单衣穿个十几年都是司空见惯之事。也就这几年投靠了东岸人,日子才好过了那么一些,至少饭能吃饱了,各类物资补给也按人头发放,每个月还能得两块钱的津贴,简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
义从军是在廉梧管委会主任汤承志授意下成立的,其实就是原本南明李嗣兴残部那几万人。在与越南方面达成协议之后,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分四批撤离了越北山区。之所以拖这么久,一大原因就是李嗣兴想把仍在云南、广西境内“敌后抗战”的人撤出来。这些人都是南明残部,不愿归降新朝,很多人落草为寇,面临着大顺官府的围剿,处境艰难。于情于理,李嗣兴也不会坐视不管。更何况,其中不少人还是他派过去的,让他们到敌后发展,毕竟越北山区穷困,很多时候要越境进入滇、桂两省打秋风,有人接应自然方便许多。不过现在得到了东岸人的许诺,大家可以不用再在当地坚持了,因此一股脑儿撤走得了,省得大家最后都没个好下场。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1703年三月最后一批人经海防坐船抵达钦州港时,整个义从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五万人出头的样子,非常惊人。不过这五万人,怎么说呢,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枪,已经不足万杆,炮,不过三十多门,矮马三百匹,甲具两千副,冷兵器一万五千余件,差不多就是他们的全副家当了。身上军服破破烂烂的,很多人连打补丁都打不起,就让衣服的破洞露在那里,让前来运送补给的东岸军需官们看得目瞪口呆:世上竟有穷成这样的军队?
而过来给士兵们登记造册的顾问们在军营里蹲了一阵子后,也大摇其头。在他们看来,义从军除少数精锐外,大部分士兵面有菜色,身体瘦弱,体重、身高、胸围、握力、耐力各项指标合格的少之又少,且许是在丛林山区待久了的缘故,很多人的身体还患有各种慢性病,急需调养。
所以,五万义从军——准确地说,成年男子三万多,其余都是老弱妇孺——看着声势惊人,但廉梧管委会只需调集五六个县的保安团,就可以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三天两头吃黄豆牛肉罐头、鲸肉鱼肉的东岸军人比起来,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弟弟,除了精神头还算可以之外,其他一无是处。长期的越北山区流浪生涯,已经让他们虚弱到了极点。如果东岸人再不搭救的话,或许不出十年,这支军队就会不战自溃吧。
1...1209121012111212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