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阿降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烟雨江南

    清醒之后,楚君归坐在工作台前,启动个人终端,面前的墙壁就变成了屏幕。他把手放在屏幕上,验证了身份,就开始浏览资料,弥补对整个时代常识方面的欠缺。

    作为实验体,楚君归过去根本不需要知道任何常识,有测试需要时临时加载就可以了。为了避免干扰测试结果,每次测试完毕,不必要的数据残留都会被清洗消除。所以他对身处的时代环境认知完全是一片空白。

    博士后来融合给他的记忆,关于外部世界也是相当有限。那个少年自记事时起,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太空基地中生活,情绪也是简单而炽烈。少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星盟新闻,而不是亲身体验。

    坐在终端前,楚君归迅速浏览资料目标,最后选择了人类简史。

    打开资料前,他看了一眼系统时间,显示是公元3443年7月29日。

    进入星际时代,人类仍是延续了母星时代的纪元习惯,以公元作为纪元的原点。

    最初的人类,在选择大脑而不是利齿獠牙作为主要进化方向后,经历了几万年的进化,终于成为母星上的霸主,缔造了数量众多的文明。

    从最初工具的诞生,再到第一次离开母星,踏入太空,人类整整用了一万年。

    虽然对于宇宙来说,一万年不过是短暂一瞬,星体的寿命都是千万甚至亿年作为单位,可是人类的生命只有短短百年,一万年已经是太久太久。

    自进入太空后,母星文明就进入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当时许多人都在预测五十甚至三十年后,人类就可以进入太空居住的新阶段,甚至移民其它行星也不再是天方夜谭。这种乐观,在人类第一次踏上母星月亮之时,达到了顶峰。

    有意思的是,与乐观相对应的,则是各种末世和悲观言论的兴起。许多预言家认为在新的千年到来前,人类就会耗光石油粮食空气水等等一切想象得到的资源。而当时距离新的千年,只有不到五十年了。

    各种各样的末日预言此起彼伏,始终不曾消失。而人类则一直按着既定的步伐前进着,一直到新千年到来,石油也还很丰富,煤更是被视为有污染的能源而被嫌弃。人口一直在增长,早就超过了末世派学者预言的极限,但粮食也变得更多了。

    人类逐渐发现,自然的承载力比想象中要高得多。但仍然有些人顽固地不肯承认这一点,继续宣扬着自然生态的脆弱,仿佛只要人类多踏出一小步,母星就会立刻崩溃一样。

    而实际上,人类,至少是当时的人类,对于母星来说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人类如果往前走得太多,崩溃的不是母星,而是自己。母星的表面,会换一批生物继续繁衍。

    人类总是把自己想得比真实更加重要,就像在照镜子时,眼中的自己会下意识地美化30一样。

    时代依旧发展,人类也是如此。只是人类真正踏入星海旅程的时间,比预测的要晚得多。直到300年后,第一批开拓者,才真正离开恒星系,踏上探索深空的旅程。




第19章 开拓足迹
    随着人类对于时间空间质量和速度的认识逐渐加深,弦论,超统一场论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一系列空间折叠理论浮出水面。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则第一次让人类拥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

    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挑战光速,在他们手中,能够加速到光速的物体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再到分子,然后是大分子聚合物,逐渐变大,到最后,已能够将一艘飞船加速到亚光速。

    空间折叠的理论也趋于成熟,人类终于找到了跨越遥远空间的方式。

    当第一艘具备空间跳跃能力的深空探索飞船开拓者号建成后,致力于征服深空的勇士们抱着一去不返的决心,踏上飞船,揭开了人类踏出太阳系,走向深空的新篇章。

    开拓者号的目标,是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与母星有着类似的天体环境,距离母星大约10光年左右。

    在千年以后的当下,10光年按哪个标准都无法归入远途之列,但对当时的开拓者号来说,那就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开拓者号经过长时间的加速,进入空间跳跃,然后又进入漫长的星系内航行,驶向目标星球。当飞船上的成员被自动程序从冷冻舱中唤醒时,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星空。

    他们用颤抖的手,向母星发出跳跃成功的消息。

    这一刻,被摄影师拍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

    母星上的人们收到信息时,已是十年后了。

    开拓者号的成功远征,彻底激发了人类探索深空的**。一艘接一艘深空探索殖民飞船不断建成,陆陆续续驶向其它星系。

    自此,人类正式踏入深空时代。

    这些殖民飞船的目的地大多不同,只有少数几艘飞船沿着开拓者号的轨迹,驶向那颗被命名为伊甸园的行星。

    伊甸园已经被证明是可居行星。在深空时代,可居行星的标准和没走出母星时已经完全不同。只要有大气,有水,有可供开采使用的能源和资源,能够独立支撑人类基地的存续,就可归入可居行星之列。

    伊甸园的大气不能直接呼吸,温度也过低,星球表面的水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不过人类早就在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上积累了丰富的殖民经验,对此并不惧怕。

    第一批移民直接将开拓者号降落在行星表面,拆解了船体,以此为依托,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永居基地。

    数十年后,第一代开拓者日渐老去,第二代第三代开拓者已经变成中坚,第四代开拓者也陆续出现。伊甸园上,永居基地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十几个,新的太空基地已经开工。

    转眼间又是几十年过去,全新一代的殖民飞船在伊甸园的外空建成。人类第一次在星空深处有了跳板。

    就这样,人类以原始的空间跳跃技术,依靠一代代开拓者的前赴后继,艰难却顽强地向着宇宙深处迈进。

    站在河系的角度,人类所谓艰苦卓绝的努力实在是不值一提。宇宙太大了,时空也在不断膨胀,人类花费数百年所占据的星域,在数学意义上都很难摆脱无穷小的范畴。

    这一过程原本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但是天然虫洞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开拓深空的历程。

    以人类已有的科技,穿过天然虫洞并不困难。

    这些天然虫洞,就像宇宙中天然的高速公路,往往连接着两个相距极为遥远的星系。距离远到以人类当今的科技水平都难以跨越的地步。

    随着更多天然虫洞被发现,人类探索深空的速度呈几何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行星上有了人类的足迹。

    有人行星数量日益增多,人类根据经验开始将行星分为可居行星资源行星战略行星和荒芜行星四大类。

    然而,在星海开拓时代,人类的通讯手段却逐渐跟不上领星扩张的步伐。边缘星域一条消息想要传回母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而最初开拓者们的后裔自出生时起,看到的或是太空基地内部结构,或是异星风景,母星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遥远,遥远得根本就是一个传说。

    各个不同星球之间,因为资源上的天然差异,开始出现贫富分化。有些废弃的资源星,上面的人们要为每天的生存而挣扎。而另一些行星,则发展到甚至远远超出母星的地步。借助海量的财富,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星际舰队,战力甚至开始接近母星舰队。

    27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星际分离浪潮出现,母星对于各星域的控制全面崩溃,各个殖民星纷纷宣布独立。

    2715年,母星舰队开始第一次远征,敌人不是异族,而是生活在外星域的其他人类。

    2730年,母星舰队与外域联盟在芜墟星外空展开决战,最终两败俱伤,母星政府被迫承认外域联盟是与自身平等的合法政权。

    此后百年,不甘心失败的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反复征战,战火蔓延无数星域。沉重的战争负担最终把双方都逼到极致,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先后解体,人类进入分裂时代,辽阔星域中,最多时有数百政府共存,很多时候,一个有人的行星就是一个政府。

    大乱之后有大治。

    无尽的战争苦难后,人们终于发现传统和信仰的价值。于是复古和寻根大潮席卷整个人类,母星重新成为全体人类共同的圣地。

    人类还没有走出行星时期就出现的文化和宗教,其价值被重新挖掘,并且在星海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解读,然后发现,哪怕是科技进步到今日地步,这些古老智慧依然能够指导人类的思考,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就这样,人们在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和信仰下集结,逐渐形成了两大国度:以东方传统智慧为基石的盛唐王朝,以及依托旧工业时代新教和东教的盎格鲁萨克逊美利坚联合体,简称英萨联邦。

    面对崛起并立的两个庞然大物,许多地处边缘星域的小势力不得不联合起来,组成泛星域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松散联盟,宽松的准入条件吸引了众多的独立势力。基本上只要发一纸加入声明,就可以成为共同体的一员。

    因为成员众多,共同体实力也日益庞大,至少纸面上的实力和王朝及联邦相去无几。

    在三大势力的夹缝中,还有众多小势力艰难生存。

    辽阔星域间,自然也少不了星盗肆虐。

    就这样,人类在战火和纷争中不断发展,足迹不断向远方延伸,将一个又一个星体纳入势力范围。

    奇怪的是,直到今天,人类依然没有遇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种族,甚至连能称得上是智慧种族的物种都没有遇到过。

    茫茫星海,难道人类真的是宇宙宠儿,已经走到了所有智慧种族的前列?又或是宇宙过于庞大,人类踏足之地,不过是整个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小部分。我们没有遇到外星种族,仅仅是因为走的还不够远。

    两种观点互不相让,各有无数支持者,已经争论了整整七百年。

    新郑王国同样是以华夏文明为立国基石,地处人类疆域的边缘地带,目前仅拥有五颗有人行星,其中两颗都是只能勉强维持有限生存的边疆星球。

    新郑是盛唐王朝众多附属国中的一员,实际上担负着戍边之责,一防域外未知种族,二防英萨联邦和泛星域共同体,三防星盗和各种流窜势力。

    作为边疆小势力,新郑无论科技还是经济军事实力都远远落后于王朝核心星域。对于附庸势力,盛唐王朝每隔数年都会拨付一定量的补助,以增强下属实力。对于新郑这样的小国来说,来自王朝的补助则是维系生存和繁荣的关键。

    盛唐王朝尚武,以武立国,每年一次的年终小演,和每五年一次的大演武,就是决定下一个五年周期发放补助多少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新郑才会格外看重能够参加大演的机会,并期待有好的表现。

    只是新郑近来国势衰落,人才凋零,已经连续八年得不到参加大小演武的资格。

    看到这里,楚君归终于明白,为何生存战中都有了伤亡,但上到秦奕下到普通学员,却都是兴高采烈。就连在运输舰上私开酒吧,聚众喝酒这等大事,孟江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重获参加大演资格,比什么都重要。

    参商学院确实如孟江湖所说,是新郑的顶级学府,无出其右。这家学院已经有久远历史,甚至比新郑的历史还要久。当初学院初创时,人类星海航行技术尚未完善,曲率发动机更是只有概念,连图纸都没有出现。

    学院最初的创始人经过漫长冷冻航行,来到当时刚刚被发现的新郑,自知今生无望再回母星,偶读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心有所感,便取其意,将学院命名为参商学院。

    时至今日,参商学院已经成为新郑的一个庞然大物,拥有从单兵行星内战斗,到宇宙空间舰队战全部学科,同时开设了自轻武器到空间战舰设计的多项课程,拥有各类研究所二十余家,并且有两个附属基地和一处外空基地。

    参商学院与其说是一所军校,倒不如说是一个军工科教综合体。



第20章 学业
    参商学院规模虽大,招收学员却是极为严格,学院内的各级教官同时拥有现役军衔,在整个王国都拥有超然地位。

    楚君归所在的这一届,刚刚进入新生第二年,再有近三年时间才会毕业。

    这一届人才济济,远超前后,又被称为希望之届。然而亦因恃才傲物者众多,有时也被讥为刺头集会。

    参商学院课程设置自是受盛唐王朝影响极深,处处可见效仿痕迹,就连学校简介中都不讳言这一点。

    这里本科是四年学制,前面两年主要学习的是通用课程,涵盖单兵作战到战舰指挥一系列内容,后面两年则是专业课程,会根据学员个人意愿及前两年的成绩,决定所学专业。

    作为戍卫边疆的星域国度,参商学院亦有自己的擅长专精,那就是行星内战斗。

    除了战斗类课程外,参商学院还将许多华夏传统文明内容列入必修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和哲学宗教。现代经济政治和法律课程也大受学员欢迎,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上阵厮杀,后方职位一样可以位高权重。

    另外盛唐王朝一向推崇儒将,统军大将亦要博览群书,方能服众。

    二年级自然不止运输船上这点人,学院里整个二年级有超过两万名学员,只有其中最出色的一百人才有资格参加在无人星球上的生存战考核。毕竟要出动运输船,将学员运到无人星球,这笔费用可不是小数目。

    没被选上的普通学员,就只能在学院的考试基地内进行生存战了。几百年下来,考试基地的地图早就人人皆知,哪里有房,哪里有枪,哪棵树后容易藏人,个个都很清楚。什么都知道了,有时候就不好玩了。比如说几处预埋了好装备的地点,往往就是空投人数最多的区域,许多菜鸟刚一落地,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被人收割了装备。

    换地图的呼声,年年都有。但出于省钱的考虑,考试基地生存战的地图却是年年雷打不动,顶多小修小补,扔几辆破车进去,就算是升过级了。

    参商学院并不穷,这里的学费比普通学校高了数倍,光是学费就收得盆满钵满。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的附属产业。每年光是军方的订单,就接到手软。

    有钱是一回事,肯不肯在学生身上花钱又是一回事。在参商学院眼中,一期期学员就如同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既然韭菜浇水就能长,那还施肥干嘛?

    楚君归再在屏幕上点了几下,作为二年级学员,他有权学习的课程就全部出现,足有上千门。光是各种单兵武器的使用方法,就超过一百种。

    楚君归先看目录,各门课程的大类以及细分门类级别,在目录当中都有明确显示。

    当今时代,人类早已不是母星上那个身体孱弱的种族。经过一千多年科技人工智能以及基因工程学的进步,人类逐渐在个体强化上形成三个不同方向。

    其一就是通过基因改造强化人体基础功能,并在基础功能上通过加载微型设备和各种辅助动力器官来实现强化目的。

    这方面最普遍的表现就是芯片植入。这个时代,大部分有条件的人都会植入芯片,用于储存资讯辅助计算,以及通讯和数据传输等用途。只要是王国公民,哪怕是最穷的人,王国也会免费进行身份芯片植入。当然这样植入的芯片就只有最基本的功能,聊胜于无,它最主要的用途还是进行身份识别。

    如今时代,身份芯片就如同旧时代的护照和身份证

    身份芯片人人都有,但功能芯片就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了。一枚芯片的价格,可以数百倍于成本。不要说那些有特殊功能的限量版,就是中等版本的芯片,也只有真正的中产阶级才能负担。
1...1011121314...4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