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张著一脸冷汗,这个问题不能回答,那是怎么回答都是错。迟疑的转移话题说道:“参座。请您放心,以后俄军再来攻袭,卑职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这次,卑职真的是疏忽大意了。”
孔才已经是新疆军区的副参谋长了,少将军衔。今生上将可能有危险,但中将是稳稳地。
这次哥萨克袭击萨里山一带,来的非常快,看样子也极为的熟悉地方形势,真真的‘来无影、去无踪’。再加上他们是天不亮就发动的攻击。干一票就走,而守军也确实松懈了。这才给其可乘之机。
“行了,行了!少跟老子废话!你记住自己说的话就行。再出错了。你给我滚回老家去。”
孔才对张著非常不客气。但谁也不认为这是孔才看不起张著。而是因为两人的交情太深了。当初新疆兵乱的时候,张著就在孔才的手下。半辈子的交情了,如果说话还瞻前顾后的,那这还算什么兄弟、朋友?
张著从孔才指挥部出来的时候,额头上尽是汗水,顺着下巴直往地上滴。
斋桑泊的俄军骑兵将领实际上是孔才的老熟人——希罗科夫。被释放之后希罗科夫并没有遭受太大的责怪。俄军半数骑兵的覆没,罪因根本不在他这个领兵者,而是在尼古拉大公。所以希罗科夫在骑兵学校沉没了两三年之后,再度进入军中。这一次作战,更是出现在了孔才的对面。只是这一点孔才还不知道。
一支骑兵大军正浩浩荡荡的沿着俄浓河向南方推进。
黑色的披风,传统的切尔克斯卡袍,头戴哥萨克高筒皮帽,那泛着绿色的土地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色盘。
部队所过之处,黄尘漫天,远远望去。犹如一股杀气,滚滚而下,直向南边扑去。
希罗科夫卷土重来了。他杀了一记回马枪,却并不知道上万中国骑兵正也在疯狂的向着萨里山飞奔过来。
人喊马嘶,一片沸腾。
希罗科夫就骑在一匹白马之上,立在一道用马匹碾出来的道路边,带着自信傲然,俯视着从面前开过去的那些部队,身边簇拥着他的参谋和副官极品败家仙人全文阅读。
一名骑兵策马飞驰而来,将一封电报交给一名副官,然后又拨转马头,策马飞驰而去。
副官立正敬礼,将电报交给希罗科夫。
“哦,是大公的命令。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向萨里山增援了。殿下命令我们务必要黏住中国人的军队,待到阿拉湖部队攻克了塔尔巴哈台以后,大部队就会向东切断萨里山中国军队的退路和运输线,然后要我军配合着全歼萨里山的中国军队。”
希罗科夫畅快的大笑着。“非常不错的作战计划是不是?我已经能够看到我渴望的那一幕了。殿下允许我来接受中国军队的投降,以此来洗刷身上的耻辱。”
希罗科夫的脸色变得非常严肃,一丁点的笑意都从中找不到。“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去作战,绝对不可以出现偷奸耍滑的事情。我们要以闪电一样的快捷再给萨里山的中国人一击。”
“传我的命令,告诉所有的士兵和军官,如果今后作战,谁还敢不努力、英勇、忠诚,我会要去他们的生命。”
“传令下去,哪个团先赶到萨里山,我允许他们随意活动三个小时。”
萨里山除了张著骑兵营的两个大队外,还有三个步兵大队。塔城的地盘太大,孔才负责塔尔巴哈台山脉以北地区,也就是萨里山南北到福海之间这三四百里之多的防线,手中却仅有一个骑兵营和一个地方守备团,连勒善都不如。
虽然这根福海边上就停着第八骑兵师一个旅游关系,却也真的很棘手。
就在希罗科夫的部队距离萨里山只有三四十里的时候,孔才收到了刘暹发给他的电报,要求他提高警惕,特别是萨里山南北的一线阵地,务必防止俄军杀个回马枪,再被打个措手不及。
然后,大概有十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他就收到了萨里山发回来的电文,那里又受到了俄军骑兵的突袭。万幸各阵地严阵以待,谁也没继续捅篓子。俄军虽然人多马壮,却半点没占到便宜,跟前一阵比来可差的太远了。
本来么,以秦军的火力,只要警惕心够高,准备充足,火力弱小的哥萨克骑兵根本没机会偷袭得手。不然骑兵的战略地位怎么会下降的这么快呢?
这件事情在后来的军史研究上成为了刘暹军事才华的一次小闪光。因为以后世人和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刘暹在接到吉木乃的电文后,短短时间就做出如此恰当的布置,并且接着再次提醒萨里山守军要注意俄军杀一记回马枪,中间间隔的时间都很短暂。
刘暹总领的是整个新疆作战,甚至还要关注东北与蒙古的战事进展,对于一个萨里山来说,投入的精力很有限。中间间隔时间也很正常。
而就是这有限的精力投入,都能引导着萨里山守军让哥萨克吃个小亏。自然算得上是一次小闪光。这叫料敌于先,无论中外,军事将领能做到这一点,那都是受人尊崇的。
“要做一个大口袋,博乐那里必须堵住。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骑兵的行动速度还要更快一些。两天内必须埋伏到位。”
博乐就是前清的精河直隶厅。清乾隆二十九年移察哈尔左营驻此,设领队大臣,俗称大营盘。《西域图志》称博罗塔拉。统治十四年属精河直隶厅。
这里是阿拉套山的北端,也就是阿拉山口的所在。阿拉山口就是介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关于宽约40里,长约180里的一个宽阔、平坦的通道。【前篇数据错误,改正】
阿拉山口西面属于中国的土地不多。只有一小片。但国防军在那里设置了一道防线,并且从山口西侧通往塔城地区的道路十分通畅。(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六百二十一章 泯然众人的历史名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四周静悄悄的,什么声音都听不见。旷野中也看不到什么人影,只有那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战壕、散兵坑在时刻提醒人们注意,这里是战场,不到必要的时候,尽量不要把自己暴露在地面之上。
这片土地上已经看不见什么树木草丛,所有的树木在开战前都被砍伐,作为加固工事的材料消耗在了这个阵地上,就连树桩都派上了用场,变成了坑道底下的小桌和原始化的凳子。
现在,中队长段祺瑞就坐在这样的一个树桩凳子上,一手拿着本子,一手拿着铅笔,以膝盖充当桌子,用心地的做着战地记录。
这是军校老师布置下的作业。作为乌鲁木齐军校速成班的一名在职学员,如果不是此次大战的话,他现在还依旧坐在宽敞明亮的军校教室里,听着教官讲授的战术课。
段祺瑞今年二十四岁,安徽合肥人,十六岁投军,在庐州守备团当兵。三年后考入淮安陆军指挥学院,两年前毕业被分配到了新疆。然后在去年的下半年被选入北疆陆军军官学校速成班,级别也被提拔为上尉中队长。
中俄第三次战争开打后,段祺瑞迅速回到了原先部队——驻守南疆的新二十四师47步兵旅。段祺瑞部现在的阵地位于巴拉唐河的北岸,国防军在这里只有一个营,而对面的俄军至少有一个满员师。
因为两边的地势都不平坦,运输艰难,所以炮火方面跟北疆的阿拉套战役是无法并论的。
这里打仗靠的还更多是士兵,是人命。不然怎么会两边伤亡数倍于阿拉套呢。不然这里怎么会被外国记者说是血肉磨坊呢。
段祺瑞牢记‘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国防军口号,轮到他部上前了。那一上阵地就立即带领部下修补加固野战工事,战壕、交通壕、防炮掩体、散兵坑等等,一切都严格按照作战条令完成。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清晨的时候上级传来命令。对面的俄军已经开始集结了。新的战斗马上就要打响,要前线各部队必须做好迎战准备。
接到命令,段祺瑞立即命令部下做好迎战准备,在阵地上严阵以待,等着俄军放马过来。
可是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上午,眼看大中午了,俄军却仍然没有发动进攻,段祺瑞心里有些急躁。为了使平复心情,也是为了尽早赶出‘作业’,同时也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就拿起了小本和笔。
不过精神始终集中不起来,写了数行字之后,段祺瑞就再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于是将笔记本装回了军装口袋,将那杆铅笔插到了那个树桩凳子的裂缝里。站起身来,举着望远镜向西方张望。
对面还是不见一点动静。
吃过了中午饭,直到下午三点钟。“检查武器!”的叫喊声才在国防军阵地上响起。
段祺瑞在战壕,扯着嗓子朝左右喊了两声。
士兵们沉默着。各自检查着手里的武器。火力分队还要注意一下弹药箱和水桶,国防军的重机枪都是水冷式的,要是没水了。可就遭大殃了。
阵地上只能听到士兵们粗重的呼吸声,以及枪栓拉动、装填子弹的铿锵声。
段祺瑞悄悄探出脑袋,举着望远镜向对面一打量,倒是能看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俄军这确实是要进攻了。而且身后防线也陆续有小顾兵力进入到阵地。其中的一些人正跳进了段祺瑞中队所在的战壕里,还给他扛来了十多个沉甸甸的板条箱。里面全都子弹和手榴弹。
“都不要紧张。要沉着,要冷静!炮弹是不长眼的,打过来就打过来,天晓的会飞到哪去,落到北边是北边。落到南边是南边。落到咱们头顶算咱们倒霉。枪支也都不要怕,咱们往战壕里一躲。子弹也是打不着的!”
段祺瑞捏了一把手心的汗,他手下的这个中队可是有一些刚补充的新兵。上次论战他的中队死伤了小三成,五天头里部队才给他补充了二十个新兵,他要给这些新兵打打气。
现在对面的校射气球都升得老高了,俄国人的炮击要来了。
扭回头再向西边望去,那旷野上空空荡荡,刚才那些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模模糊糊的人影全都消失了,仿佛刚才是他的错觉一样。
阵地上静得诡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
细面的天空似乎突然间一震,地平线上一阵闪光,轰鸣的炮声第一时间里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中。
“注意隐蔽!”
段祺瑞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声。人却依旧呆在坑道里,连往防炮洞看一眼都没有。实在是这个战场的炮击太弱了。
对于战壕里的士兵威胁一直很小。士兵们也自私抱着脑袋蹲了下去。
数秒钟后,他们就听见了那从空中传来的‘嗖嗖’声,然后,大地猛地抖动起来,空气被强大的力量撕裂了,裹挟着灼热的气浪从段祺瑞阵地的左侧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俄军的炮兵射击开始了。
由于第一轮只是试射,这一轮炮击的准头较差,大多数炮弹都落到了国防军前沿阵地南翼,对于一线守军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不过却意外地打断了前沿连接营部的野战电话线。国防军这里立刻派出工兵去修理。
“轰!轰!”
“嗵!嗵!”
在炮声与爆炸声中,战壕里的所有人都蜷缩着身子,只有段祺瑞例外。他在军校里和新疆都参加过演习,俄军的这点炮火跟国防军大兵团演习时的阵仗根本无法比较。虽然战场上比演习多出了n倍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而且他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俄军的炮击了。他第一次经历俄军炮击的时候也是紧张过。那时候就觉得,炮弹爆炸后刺鼻的硝烟味儿让他直喘不过气来。
在硝烟的刺激下,战壕里的士兵也有开始咳嗽的,几个新兵攥着枪杆的手都用力用的发白。只是这些新兵里还没出现把手里的武器都扔掉的孬种!
就在这时,爆炸声突然停歇,四周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人的咳嗽声,间或夹杂着几声叱骂,士兵们开始抱怨己方的炮兵为什么没有开火反击。
段祺瑞身子站的直杠杠的,望远镜扣在眼睛上往对面大量。只是远处的地平线上一片雾蒙蒙的,不知道是火药的硝烟,还是大炮冲击波激起的尘埃。视线非常模糊。
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对面俄军阵地上一阵阵的闪光。而且俄军的炮击准头正在提高。至于国防军的反击,有是有,却不多。在这片葱岭高原,中*队的后勤比之俄军还要紧张。
迫击炮倒还行,体积重大的大炮尤为珍贵!
只是俄军这样的轰击并没持续多久,拢共十几分钟。就见距离战线两里多地的地方,旷野中出现了许多暗绿色的东西。正在向东边快速移动。
可不就是穿着新式军装的俄军士兵!
他们正以散兵队形发起冲锋,都猫着腰,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以慢跑的姿势向南边的阵地冲了过来,而且速度正在渐渐加快。
显然,俄军是趁着炮击的尾音发起冲锋的。而炮步协同这个战术,俄军依旧做的不是很好,就更别说弹幕徐进了。
“老毛子上来了!”
有人在不远处高喊,这前线不止段祺瑞一个队俄军的炮击充满了不屑。
“放近了打!放近了打!”
段祺瑞冷着脸,高声命令着。但是他自己的耳朵里却听不到这喊声。
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
国防军阵地上的枪声响亮了,尤其是一挺挺重机枪,冲着冲锋中的俄军士兵是猛烈开火。
“啪!啪!”
“砰!砰!”
“哒哒哒,哒哒哒……”
枪声像炒豆子一般响了起来,与那开始还击的迫击炮炮弹一同收割着俄军的生命,贪婪而又冷酷地将生命之火一个又一个地掐灭。
一个个俄军士兵倒了下去……他们有的是胸前中弹,有的则是脑袋开花,不同的中弹部位,相同的战场命运。
此时,双方相距只有几十米了,一些俄军士兵不知道是惧怕了,还是真的有战术头脑,他们停止冲锋,趴在地上匍匐着开火,却被俄军的军官们赶了起来。在这样近的距离上交火,吃亏的只能直身进攻的一方。
当一波如雨的手榴弹将眼前的视线完全变成火海的时候,俄军退下了。
战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战死的人,另一种是活下来的人。当战斗开始的时候,他们不仅在为各自的祖国作战,也都在为自己而战。
成百上千的步枪投射出密集的弹雨,一挺挺重机枪扫出的火链,在子弹的攒射下,多少俄军的士兵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就连带领他们冲锋的下级军官也不例外。
国防军更是在最后靠着手榴弹才将俄军的这波进攻彻底击退。战场上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滞,无论是防守方还是进攻方,战后的瞬间大脑都是一片空白。
“轰!轰!”
天空中很快传来的炮弹撕裂空气的啸叫声。灼热的弹片四下纷飞,气浪裹挟着泥土小木屑扑天盖地而来,耳朵里再次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呼吸也变得更困难了,整个阵地被硝烟和尘埃笼罩起来。(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六百二十二章 钓一条大鱼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额嫩河,巴克图。
大批的中国守军正在趁着俄军暂停进攻的间隙向后方撤退。俄军的进攻打的很猛。勒善是绝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水,命令部队撤退,是真的感觉要顶不住了。
所以, 这是一次‘败退’。准确的讲,是勒善守不住阵地。
也因为如此,阵地最前沿的部队全都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相反,他们接到的命令更为简单:坚守阵地至明日晨时六点!
这其中就有张楠所在的那个大队。当初独立旅初建,他老爹张玉春的名字被划掉,张楠顶了张玉春的缺,成为了国防军中光荣的一员。很难能可贵,张楠在几次与俄国人的作战中毫发无伤,还在战场上被火线提拔为班长。
这些年张楠努力发奋,三次考军校,终于成功,一跃成为了国防军的中尉军官,之后又顺理成章的升做了上尉,现在更被第二次火线提拔为副大队长。他们大队的副大队长牺牲了,大队长也受了伤,需要助手帮忙。
而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张楠所在的大队已经打退了这天俄军的第三次进攻。
“我们有重机枪、大炮、迫击炮,一定能够守住阵地!”
张楠手拿着营长派人送过来的命令。站在战壕里,向那群同样有信心的部下打着气。因为他他还不知道,他们大队已经实际上成为了掩护主力撤退的后卫。此战之后,这个大队能有多少人幸存下来,没有人能够保证。
军人,许多时候总是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也总是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
深夜里。冷枪仍旧在不时地响起,子弹头拖着长音划过漆黑的夜空。远近各处火光闪烁着,偶尔传来一两声爆炸,沉闷又悠长。
一切还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战场。
傍晚时候,战斗打的极为激烈。多个阵地都拼起了白刃战。俄军多如蚂蚁。手枪都杀不完。入夜后俄军又发动进攻,留守的断后部队是真的支撑不了了,只得向后边站边退,战争的遗迹比比皆是。
两军战死将士的遗体布满整个战场。那些折断的步枪、散落的子弹壳、带血的刺刀,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冷酷与无情。
夜幕黑沉沉的,天上一片繁星。这地方雨少,夜空是那么璀璨。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的硝烟已经散去,大地上闪烁着一些光亮。有的是仍在燃烧的工事废墟,有的是提在士兵手里的马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当夜晚的猛攻没能彻底拿下防线后,俄军也丧失了进攻的**。因为时间晚了,时机已经错过了。即使能够在下一波进攻中彻底击溃断后的中国部队,也来不及趁胜追击撤退的中**队主力了。
不过俄军倒是确实俘虏了一些独立旅战士。从他们口中问清楚了额嫩河一线中国部队的具体兵力。真真切切只有一个独立旅,或许最紧要关头塔尔巴哈台能够挤出一两千人的青壮,可这根俄军五个师的兵力相比,还是差的无以复加。
指挥这五个师的是国防军的老熟人——斯科别列夫。当初遭受了人生最大挫折的斯科别列夫回到圣彼得堡,靠着自己在沙皇面前的情分。靠着自己家族的势力,与希罗科夫一样,沉默了三年后卷土重来,为俄国削平了中亚土著的最后一股抵抗力量——阿哈尔.捷金绿洲的土库曼人。
当时沙俄已经修筑了从里海东岸到阿哈尔.捷金绿洲的军用铁路,斯科别列夫还征用了20000头骆驼,使俄军远征的后勤补给有了强大的保障。1885年夏天,斯科别列夫率领11000人的大军,带着97门大炮再度大举入侵土库曼。
土库曼人在武器上并不落后,他们的背后有英国人。可是在对现代化武备的应用上,他们比起俄国人就差的太多了。在俄军重炮连续轰击下。格奥克.帖佩坚持了3个星期。俄军以死伤过两千人的代价攻占了格奥克.帖佩。然后不分男女老幼,疯狂残杀了没有来得及撤离的8000名土库曼帖克人。接着俄军继续进攻占领了阿什哈巴德(今土库曼斯坦首都),掠走了大批阿哈尔.捷金纯种马(汗血宝马)作为俄**马的配种。到了秋天,斯科别列夫攻占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枢纽。土库曼人的最后一座重要城镇梅尔夫城。然后从梅尔夫城,沿着穆尔加布河和库什卡河继续向南推进到阿富汗边境的库什卡河谷。由于库什卡离位于里海、阿姆河、印度河之间的战略要地——英国控制的赫拉特仅70英里,英俄矛盾一度紧张。
斯科别列夫靠着这一场远征顺利回到了俄国名将的序列中。现在他还是中将,而非原时空历史上那位38岁就军功赫赫的步兵上将。
点点星辰在夜空闪烁着光芒,伊犁的夜空冷风依旧。
现在已经是凌晨三点钟,刘暹的指挥部仍是灯火透明。作为整个西线作战的中心。光是参谋就有四五十人,深夜里依然人声鼎沸。军官们手拿着文件、电报,在那电报收发室传出的‘滴滴答答’的电报声中出出进进,将所有的情报、消息在第一时间汇总到刘暹的办公桌上。
“报告!塔城来电,独立旅已经退守第二道防线。俄军攻势凶猛。”
刘暹挥挥手表示知道了。虚拟地图上显示的很清楚,这一战独立旅损失了俩大队。虽然俄军损失的更多,可俄军的数量也多啊。五个满员师,六七万人了。
第二天又是凌晨深夜,塔城继续发来军报,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够得到塔尔巴哈台的火车站了,大股的俄军依旧在源源不断的涌过来。
再一天!再一天!再一天!第五天的时候……
“报告!塔城有线电报局已经落入俄军掌握,他们已经通过电报网拍发明码电报,宣布攻克了塔城。”
从阿拉湖的俄军开始进攻,到他们拿下塔城,一共就五天时间。真的是非常快的速度!
独立旅损失了三千多人,一封一封的军报拍发到伊犁,不知道的还以为勒善有多着急呢。
指挥部所有的参谋这些天都是忙到深夜。作为总指挥的刘暹也熬得双眼通红,全靠着一杯杯浓茶提神。而皇帝不睡觉,其他人自然不敢偷懒,所有人都在撑着眼皮为赢得胜利而努力。要一口气全歼五个师的俄军,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敌我兵力近乎相当的情况下。
端起茶杯,刘暹把浓的发苦的茶一饮而尽。俄军入瓮了,该收网了!
“命令第四整编步兵师,玉门守备团,第八骑兵师第十六旅……”这股军队是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了。而第四整编步兵师的师长石东来,也绝不会让自己失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