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几分钟后,从正门匆匆走出一位大尉军官,说了句什么命令,于是拉斯托夫手中仅有的二十名正规军两排长列。拉斯托夫跟着就从门口大步的走出来,穿过二十名俄军中间。
“他在哪儿?”拉斯托夫问道。警长把手一摆,两个警察夹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从屋角走了出来,这人身材不高,人也比较瘦弱,穿着一件破旧的蓝色的上衣,脏兮兮的麻布裤,裤脚塞在露着脚趾头的靴子里。
拉斯托夫眼睛都没瞄去一眼,指着门廊的最下一级台阶。“带他到这儿来。”
那年轻人被拖到指定的台阶下后,赶紧活动了一下被俩警察攥的生疼的胳膊,又扭动了两下脖领,眼睛略带着愤恨的偷瞄了拉斯托夫一眼,结果正跟副官明亮的眼神碰个正着,人一下子激灵了。愤怒的神色消退了,剩下的全是害怕。
阿拉湖输了,巴尔喀什湖输了,咸海输了……,中国人现在都快打到鄂木斯克了。结果军队却在这个时候撤走了,还说着什么去打中国人。中国人从东面来,军队难道要去西面打中国人吗?太荒谬了。自己愤怒又怎么样?
似乎面前的数百市民给了青年勇气,很快的害怕的神色又退去了。面上是一派‘硬气’!
拉斯托夫看到这个青年竟然没有向他下跪求饶,脸上的冷笑变成了阴沉。他给了他机会,但他没有抓住。
“市民们!”拉斯托夫洪亮的嗓音说道,“就是这个人,作为俄罗斯的叛徒,他是中国人的奸细。他是鄂木斯克毁灭的灾难之源。”
奥加尔科夫脸上的硬气在听到拉斯托夫头几句话后,完全消失了。他缓慢地抬起头来仰望拉斯托夫,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就是中国人的奸细了?自己热爱俄罗斯母亲,怎么就成了叛徒了?他的眼睛里冒出怒火,他要跟拉斯托夫对视,他觉得这样的话,他一定能从拉斯托夫的眼神中看到躲闪。
但拉斯托夫不看他。
年轻人的脖颈上,一根根青筋像一条条绳子那样鼓起来,脸色喝醉了酒一样通红。“污蔑。我没有……”一个站在他身边的警察突然恶狠狠扭曲着脸,举起枪托砸在了奥加尔科夫的头部。
“啊!”奥加尔科夫惊恐和震惊地叫了一声,脸上浮现出恐惧。然后就是一阵不能承受的剧痛。他满面流血,人还没倒下就被另一名警察抓住。
“哦,上帝!”人群中不知谁发出悲伤的叹息。
拉斯托夫满意的看着人群的骚动,他认为这是对他的惊惧。拉斯托夫从来不认为做一名令平民恐惧的官员有什么不好的。在他的认知中,官员就是让平民感到恐惧的。甚至他还很享受这种恐惧。在这一刻拉斯托夫已经忘去了过去三天里他的恐慌。全城大半的市民逃去了更西方,鄂木斯克近两万市民,现在只剩下了六七千人。
所有的目光一齐射向他。拉斯托夫一点也不觉得心虚,他清楚地知道手边这个年轻人的无辜。
“他背叛了伟大的沙皇和自己的祖国,他效忠中国人,他玷污了斯拉夫人的荣誉。”拉斯托夫从容地大起嗓门高叫着,就像他在诉说的都是真的一样。“现在杀了他。让这个卑贱的叛徒去地狱赎罪,不许他损坏俄国人的名声!斯拉夫人是战斗的民族,我们不会屈从于任何侵略者。我们永远享受上帝赐予我们的自由。”
浑身是血的尸体倒在了台阶下。目睹这一情景的每一个人,此刻带着恐怖、惊慌的神情纷纷朝后边挤去。
鄂木斯克南面的一座桥头,这是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上千名俄*队拥挤在这。天气还很热。阴沉忧郁的少将指挥官坐在桥边的一块石头上,眼睛珠子不停地乱转。阻击战失败了,彻底失败了。中国人的骑兵像风一样掠过了他部的后尾,然后行进中的部队就崩溃了。
少将很清楚这是为什么。一支丧失了信心的部队,怎么能够阻挡一支士气高昂的部队呢?
中国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俄军,圣彼得堡为了保卫里海和奥伦堡,抽掉了西西伯利亚本来就不多的部队。两千人的部队能够留下一半,已经是上帝在保佑了。如果不是中国人的骑兵数量有限,只有两三个连队,这应该是中*队的先头。那么自己都会屈辱的成为俘虏。
“将军阁下,拉斯托夫市长派人来问候您!”副官的声音在少将的耳边响起。
“好了,告诉他,做好防守的准备。我不会不战而交出鄂木斯克的。”(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六百四十七章 维也纳的政治智慧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皇上。 我军将士士气依旧高昂,我们还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只要后勤保障能够维持,攻打奥伦堡有如何?”
“奥伦堡的防御是燧发枪、滑膛炮时代的产物。面对现在的炮火根本没有抵抗的可能。那里虽然是俄国在中亚的重心,却不见得有阿拉木图城十分之一的防御力!”
……
随着咸海之战的结束,一个很直观的选择也摆在了刘暹前面——怎么对付俄国人?
是跟亚历山大三世顶上牛来,坚定的打下奥伦堡,固然不可能一举颠覆俄国人在中亚的整个统治,却能够给与偌大的中亚地区广泛的‘运动’蕴育时间。以中亚行动队为核心,只需要拉起几支反俄抗俄的队伍来,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届时己方再对此运动表示一些支持,那么第三次中俄战争战后,即使中国退出现有于中亚的诸多占领区,无数支的抗俄队伍也会让俄罗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麻烦众多,焦头烂额。
亦或再次向俄罗斯递去和平。这样于中国虽然有些扫颜面,但更有实惠。因为中亚太大了,这里不像西伯利亚那么条件恶劣,无有几个人口,中国借着屡次大胜俄军可以吞下半个,甚至更多的西伯利亚,却吞不下半个中亚。
刘暹必须尽快的做出决断。因为俄军正在不顾一切的向奥伦堡增援。这座建于1735年的古老要塞,正在被俄国人抓紧每一秒钟修缮巩固着。
并且俄国人还在海拔六七百米的古别尔林斯克山垅岗设立防御阵地,在东南方向——咸海的位置,设立防御阵地。奥伦堡的东南部有许多内陆湖,要是悲俄军真的准备妥当了,可是会有不小的麻烦的。
不过还好就是,国防军要彻底清剿咸海地区的溃散俄兵,刘暹还有几日的时间来思考。
但同样的事情对于圣彼得堡,对于英法,也一样的迫在眉睫!
英法的钱财不是大风刮来的。一座座金山银山送到了俄国人手里,撂进大海中都能听个响,撂进俄国人的手里,却全轻轻松松的打了水漂。
俄国人拿着英法给他们的钱,挥舞着支票从全欧洲购进大批的小口径步枪,购进各口径的大炮,还有无数的军需物资。俄国不知道多少官僚从中上下其手,好在这个时候的俄军士兵军饷还能得到保障。所以圣彼得堡已经组织起了第一批近二十万人的新军,并且用新军替换旧有的老部队,十几二十万旧军现在正在分头赶赴中亚和西伯利亚的路上。只是路程有远有近,有的已经看到了乌拉尔山的影子,有的则还没到莫斯科。
但是这些部队就能够把战争打赢吗?如果再输下去,俄国还要继续的战斗吗?
跟刘暹考虑的实际利益不一样,俄国人现今考虑的是他们的国运。几十万军队的损失,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身上都是要伤筋动骨的。即使人口众多的中俄这样的大国。
俄国人一场第二次中俄战争,把他们刚从土耳其人身上赢来的威风。丢得一干二净。现在又来了一场损失更多了十倍的第三次中俄战争,这对俄罗斯绝对是比克里米亚战争更重的创伤。当初的尼古拉一世可是在绝望之下服毒自尽了,现在的亚历山大三世的压力有多么的巨大,想想就能掂量出来。他可不是他老子亚历山大二世那样的明君。亚历山大三世只是一个守成之君,一个很平庸并且胆小的人。
英法的高额贷款是有利息的,是要还的。不是俄国人拿来花了之后就花了。英法两个国家放到一块,俄国人是赖不掉帐的。
即使短时间里英国、法国都没有朝俄国人追账的诉求。俄国面对两个债权国也会低眉顺眼,心里没底气的。那样的话,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还如何保障?俄罗斯在欧洲的利益还如何保障?
现今的德意志帝国跟大英帝国的关系还是非常的炙热的。把德意志第二帝国带进地狱的威廉二世才把铁血宰相俾斯麦一脚踢回家,德意志也才刚刚确立自己的大海军计划,威廉二世内心中对英国已经有很不好的印象了,但英德‘友谊’还是很棒的。
西历1888年3月9日。德皇威廉一世逝世。威廉二世的父亲被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第二任皇帝腓特烈三世,但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由于腓特烈三世是被庸医误诊而死的,当时威廉曾经愤怒地说过:“英国医生杀了我的父亲!”
威廉二世的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所生的大女儿——维多利亚.阿德莱德.玛丽.路易丝公主。因为威廉二世身体有残疾,在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且患有厄尔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是以自幼对威廉二世的管教太严格了,不断强制要求威廉二世要勤加运动,导致威廉二世与其母亲关系非常恶劣。另外,由于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国王室,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但她称之“”;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于是现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从小就对英国有种极为复杂的感觉,也可能因此改变了德国对英国的外交政策。
只是现在威廉二世上位的时间还短,英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破裂。现在两国的友谊依然是很稳固。所以有德国这张王牌在手,英国对付俄国人的法子很多,很有实质威胁。并且德国还有奥匈帝国这个好哥们,后者跟俄国人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纠纷是很严重的,当然英国也插手了巴尔干地区。所以俄国人真的很担心万一自己在资金上受制于人,会不会继而让自己的命脉也被英法掌控了?因为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你很难相信对付是纯良的。谁知道英法会不会在俄国急需军费的时候,借机拿捏俄国人,让俄罗斯吐出一些自己在东欧,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
“中国皇帝陛下又取得了一场值得称道的胜利,但是离打败俄国还非常遥远。”奥匈帝国的特使莱斯来到唐宁街10号后,向着索尔兹伯里侯爵这样的说着。“俄国是个强大的国家,但当他们的精力都转移到东方去的时候,他们在西方的力量就不可避免的减弱了。”
“我们不需要在东欧触动俄斯拉夫人的神经。但在遥远的巴尔干,我们难道不能斩断俄国人那令人生厌的触手吗?”
奥匈帝国近些年的扩张方向全在东南欧,在巴尔干半岛。如果只是土耳其人,奥匈帝国并不畏惧,但是除了土耳其他们还有俄罗斯这个强大的敌人。
莱斯脸上笑的十分的温和。“首相阁下,大英帝国难道不希望为了东南亚的和平,组织荷兰与西班牙,跟中国人达成一个长期的协定或者是条约吗?”
“当大英帝国看向巴尔干半岛的时候,我想中国的大皇帝陛下不会拒绝大英帝国这个友好的请求的。”
“这是一件除了俄国外,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交易。”
莱斯笑的异常的灿烂。1881年柏林会议召开,签订的《柏林条约》让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大减,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交由奥匈帝国管治,虽然名义上它们还属于奥斯曼土耳其。
柏林会议让德奥与俄国的关系迅速走向了恶化。那个时候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俄国也想联合德国在近东和两海峡与英国抗衡,因而在在柏林会议结束后,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但是随着第二次柏林会议的召开,随着俄、奥在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加剧,这场滑稽的三皇同盟用最快的速度走向了‘有名无实’。这个期间俾斯麦的外交策略也出现了混乱,为对付无法阻止的俄法接近,他一边竭力维持俄德的关系,另一边却又盘算着一旦有变先发制人,谋求与奥匈缔结反俄同盟,在维也纳与奥匈订立了秘密攻守同盟条约。并且很快罗马尼亚与奥匈也在维也纳订立了同盟条约,主旨在反对俄国对巴尔干的扩张。同日德国声明加入。这样便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三国同盟对抗俄国的局面。
刘暹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俾斯麦政治生涯的最后十年里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他根本没有弥补德俄之间的裂痕,反而是一步步的扩大了双方间的距离。
同时也为了这次奥匈帝国特使的伦敦之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你说,要是德俄分歧不明显的时候,奥匈的特使能这么大大咧咧的跑到伦敦,盘算着拉着英国人算计俄国人吗?
而且还把中国给算计了进去。
——英国人在巴尔干地区拖了俄国人的后腿,那正跟俄国人打的激烈的中国就要承英国的这个‘人情’。英国顺水推舟,也就有了在东南亚跟中国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这是一件对英法德奥加西班牙和荷兰都有利的事情。对中国也有好处,只对俄国有坏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穿越1862 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类依旧凶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七月中旬。奥伦堡的战事已经有零星战斗打响了。刘暹也接到了军情局中亚司的军情报告:中亚行动队一共组织十二支队伍,分别以哈萨克、大玉兹、小玉兹、柯尔克孜、吉尔吉斯、乌斯别克、塔吉克、土库曼、突厥、东、突厥等民族色彩浓烈的名字为队伍的旗号。现在准备完毕!
刘暹立刻就批准了计划。
俄国人在国防军进抵到奥伦堡的时候,源源不断地向奥伦堡汇集军队,现在整个奥伦堡地区已经有*万俄军了。再加上当地政府组织起来的民兵,总兵力不下十万。
驻欧办也传来了大批精锐俄军正在从俄国的西欧部分转向东去的消息。这些年他们也收买了不少的欧裔男子,虽然地位都比较的低级,但侦查一下‘大军转移’这种完全无法屏蔽的消息,还是可以做到的。
刘暹至此也算是绝了主动找俄国人和谈的打算了。同时他也深深的为俄国的灰色牲口感叹,这他、娘的要多驯服、多粗神经的人啊,才能在损失了五十多万同袍军队之后,依旧任劳任怨的来到前线打仗。中俄战争的地方还都是两个国家的边角,不是真正的精华腹心。俄国人都能拼到这个地步,也怪不得原时空的二战,初开始的时候被德军揍得那么狠,却依然能缓过一口气来。
这群老毛子果然是耐操。不愧战斗的民族!
这种事情要是放到现在的中国。五十万?开玩笑。损失个十万八万,朝野上下就全是投降派了。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也要操练,操到神经粗大了,能够承受百十万伤亡面不改色,那时刘暹就是对抗全世界都有胆子了。
从咸海到奥伦堡的铁轨就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靠近奥伦堡后,沿途的湖泊一个接着一个。哥萨克骑兵仗着自己熟知地理,多次偷袭国防军的护路部队。还破坏铁道。把战斗的时间从六月下旬一直拖延到了七月下旬,两边的主力部队才算接上了仗。
俄军正规军、民兵加在一块十万冒尖。国防军则是有小八万。咸海之战后,勒善的*立旅加三个营的旗人军来到了军前,不算炮兵、工兵和后勤部,一共是六个野战大队的兵力,和相应的警备部队,被刘暹编为一个边防支队,统一由勒善带领。
那中俄主力碰撞的第一战就是由他们打响的。
安西边防支队作为护路部队,跟俄军的交锋次数是最多的。等到抵进奥伦堡后,他们又被安排到了前沿凸出阵地。阵地还没完全修好,就受到了两个俄军师的夹击。勒善迅速做出了反应,命令两个旗人营新兵分别抗住俄军的进攻,然后集中原来独立旅老部队,猛攻两个俄军师的结合部,跟刀子一样把俄军的进攻部队分做了两半。
后方的主力部队立刻就扑了上去,两路出击,跟螃蟹的俩大鳌一样,死死地夹住了俄军的这两个师。而俄军的主力呢。也跟饿狼一样扑向了独立旅老部队。这一仗打的极其血腥!
边防支队七八千人扛着至少五万人的猛攻。
阵地都是很简单的战壕,因为整个阵地只有三个小时的修筑时间,是完全由一个个单兵掩体扩展出来的战壕。而防炮洞、交通壕、地下掩体啥的。什么都没有。
俄军来的很快,并且一开始就发疯一样向着阵地冲锋。他们不打穿独立旅的防线,两个师的进攻部队怕就要被国防军包饺子吃了。而边防支队也在拼命地顽抗。这一战若能全歼了这两个俄军师,所有参战士兵头上的帽子都能变个色。
塔城之战打完以后,独立旅里至少一百名以上的中低级军官被抽调去了军校培训。等他们从军校出来的时候,就再也不用受自己原先身份的拖累了。还有四五百名士兵被调入了其他部队,那今后也不用再受原先身份的羁绊了。同时独立旅中更多的士兵也被改了档案,不知道多少人夜里为了那简单的几笔,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而现在。这样的机会就在眼前。那两个旗人营新军为什么敢毫不犹豫的一营顶一师?不就是为了这个么。只要家人头上的帽子被摘了,真是自己死也甘心了。
安西边防支队开战头一个小时就死伤千人。战死了一个大队长,一个副大队长。伤校级军官七人。但最残酷的阶段还不是在这头一个小时。而是发生在战斗打响的第三个小时。那个时候俄军已经发动了四次进攻,边防支队两次阵地被攻破,其中据守一处阵地的第三营一大队一中队,撤不下来,淹没在了俄军的进攻洪流当中,该部一百名官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其部的炮兵在头一个小时就打出去了一半的弹药储备,到第三个小时,最激烈的战斗打响的时候,大炮已经只剩下了零星几十发炮弹了。支队所属的迫击炮和火箭炮也因为弹药告罄而哑了火,重机关枪有三分之一因弹药停止了激射,很多地段发生了短促而血腥的肉搏,双方士兵用刺刀,工兵铲互博,手枪子弹打光了都来不及重新装弹,在决死关头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的现象不胜枚举。
这一战结束之后,《华夏日报》的战地记者到了战场走一圈,然后向北京拍发文章中这样的写道:“很难想象那么狭小的地域里会聚集了那么多的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着,填平了战壕。鲜血把脚下的土地染成了黑紫色的泥浆,你随处可以看到被爆炸和刺刀撕裂的残肢断臂和碎肉。比屠宰场还要血腥十倍。
这样的景象让人呕吐。
我不怕看到俄国人的尸体,但我怕看到安西边防支队战士们的尸体。那一日晚我回到住处,整夜都不得入睡,只要一闭眼,一具具我军战士的遗体的画面就在我面前浮现。
安西边防支队,前身*立旅。我想所有国人都知道这支部队的兵源出自哪里。但我想,这一场战斗后,谁也不会再把他们当做我们的敌人。他们今后是满族人、蒙古族人、汉族人,而不再是旗人、汉奸。
安西边防支队为这场战斗付出了七千人伤亡,其中战死者超过三千。牺牲少尉以上军官四百余人,全支队支队长勒善少将以下,全体军官伤亡75%。
这就是为期只有14个小时的阿克布拉克战斗!
除了刘暹,没人知道俄军为了这一仗付出了更为惨重的损失。两个师被歼的同时,为了攻破了边防支队的防御阵地,俄军的伤亡高达一万五千人。
如果不是俄军炮火犀利,压制了边防支队的火力,这个数字还会提高一大截。
以至于此战过后,本来气势汹汹的奥伦堡俄军一下没有了精气神。前后接近四万人的损失,只有十万兵力的奥伦堡那里承受的了。俄国的草原总督区总督杜塞罗多夫后悔心都要滴血了。
虽然为了尽快全歼两个俄军师,国防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加上边防支队的损失,总伤亡也达到了一万两三千人,但跟俄军比来就差的太多了。
并且两万六七千人的损失,一下就抹掉了中俄两军原来的差距。现在刘暹手头的兵力反倒比奥伦堡守军更多。
阿克布拉克战斗的照片在半个月后首先被《华夏日报》刊登在了首页,于此一块刊登在报纸上的还有一具具排的都看不到首尾的俄军尸体,还有战俘营里每日清晨集结跑操的时候的一个个方阵。那每一个方阵都代表着一千、三千或是五千名正在接受劳动改造的战俘们。
同时国防军对外公布的战俘数量上再增多了一万多人的数字。
《华夏日报》连续三天释放这些照片,那三天里,华夏日报的厚度增高了三分之一。而《华夏日报》已经登载了,《大公报》还会远吗?
当这些照片被全中国传的人尽皆知的时候,它们登陆南洋、日本、中南半岛,登陆欧洲和美国还会遥远吗?
当这些照片飘洋万里的在晚秋时节来到俄罗斯的时候,刚刚接受了奥伦堡战役失败后的又一场会战失败——奥尔斯科会战失利的消息的亚历山大三世,简直都要疯了。
到现在为止,俄国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克里米亚战争至少五倍。这些失败和损失不仅体现在战斗上,还有经济和声誉上。
圣彼得大教堂扬起了沉暮的钟声,连续半个月亚历山大三世都是在沉静的钟声和肃重的教堂吟唱声中渡过。总数已经达到了七十万人的损失,拿破仑都没有给俄罗斯带来这么巨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刘暹终于让亚历山大三世和他的军队、文官们感到害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