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在近半个世纪里,它不仅在极度贫困的时代为解决几亿人的医疗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
极其高的评价,极其有价值的一本宝书。可惜刘暹不是学医的,只看过目录,还是度娘百科的时候随着瞅了一眼。
这时,刘暹召集了一批中西医大拿。让这些人依照他列下的一个表录,来编撰内容。也要求图文并茂,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务求实效。
一章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二章小儿常见病
三章急病处理
四章怎样预防疾病
五章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
六章针灸与推拿
七章西医疗法
八章常用中草药
九章意外伤害救护与注意事项
十章传染病
十一章寄生虫病
十二章内科疾病
十三章妇女病和接生常识
十四章外科疾病
十五章伤科
十六章眼病
十七章耳鼻咽喉病及口腔病
十八章皮肤病
十九章附篇
这个表录可不是刘暹一个人能列下来的,这还包括着他身边的御医。也是和几人之力,把这个搞了出来,囊括甚是全面,覆盖了日常几乎能够遇到的全部问题。
这本书的编撰用去了一年的时间,然后在新秦16年,就正式成为了全部医学学校的通用书籍了。且还真如原时空的《赤脚医生手册》一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都销售火爆了。
定价只有十二元的一本书,有几个家庭是买不起的?可不要轻视了刘暹在中国的威望。这本书是他召集人手。出资编纂的,那天然的就等于做了大大的广告。就好比后世央视一套天天19点58分搞宣传一样。一上市,第一版印10万册。就被百姓们一抢而空,后来数次加印,最后印了200万册还要多,这就是后话了。
刘暹该拨款二十亿给下面的省府地方,专门用于建卫校,日后他还会拨款给地方乡村建立农村卫生站、卫生点。他虽然不会因为全国百分之九十五的医疗力量集中在城镇而勃然大怒,却也挂心数亿乡村农民的医疗卫生。
还有那乡村小学。举国五万万伍仟万人,每年该上学的适龄儿童至少有六百万,即使一所学校三百人。也需要两万所学校。可现在全国上下的新式小学有五千所吗?可能有。但绝对不会达到一万所。中国的文盲比率还依旧很高。而英国现在已经施行小学阶段的全国义务教育了。
这就是中国跟英法等老牌帝国的差距所在。虽然这些年中国的文盲率在一路走低,已经降到了70%以下。但刘暹看了一边小日本的新式教育进度之后,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早在刘暹修理小日本那一年。1873(明治6)年,日本就有新式小学12558,教师25531,学生1145802。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30%,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去年东京日本政府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就超过了50%,其中男性适龄儿童数学里为66.72%,女性的为32.23%。这两个数字可是远超现在的中国的。当然了,在总体上和高端技术上,日本是远不如现在的中国。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别看现在中国已经彻底压制了日本,但照如今这情况发展下去,一百年后的南北日本,如果还没有统一的话,真有可能变成亚洲的荷兰和比利时。(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场持久的文化战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随着新式教育全面铺开的还有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普及工作。这两样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前者早在中国就有,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楷书的减笔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期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由是被称之为俗体字。
刘暹很清楚繁体字有多么难写,那复杂的笔画用毛笔来书写,是能死人的。这方面他最感觉鲜明的例子就是他自己,那当初穿越后,直接变成了一个半文盲。一手毛笔字跟龟爬的一样儿。穿越两三年了,一应文书都是要范德榜代笔。他自己在军营里的文书往来,是他特意招来的石墨制成的简易铅笔。
简体字比繁体字有太多的便易了。唯一的不好之处可能就是在书法美观上,亦或是某些文字真的能够观出文化传承、演绎来。但这点好处跟百姓的扫盲运动和学生的学习开展比起来,就变得不值一提入侵型月全文阅读。简体字让这些比繁体字变得更加高效。只此效应,简繁之争就胜负已定。
但是推行依旧由很大的阻碍。毕竟如今社会的成功人士们,都是写着繁体字成才成人的。
山东济南某公立小学里,一位老师正在黑板上写着简体字,边写边向自己的学生介绍简化汉字:“同学们,以后‘上課’、‘上學’就可以写成‘上课’、‘上学’了。大家看,是不是简单了很多呀?”学生们眼睛全部发亮,高兴得鼓起掌来。
“今后啊,咱们再写字,就要写这样的字。朝廷颁布了法令,简化字体笔画。大家,以后就能更方便轻松的学习和写字。”
“现在老师在黑板上会抄下《简化字总表》,同学们也跟着每人抄写一份……”
整个简化汉字的推行过程当中。北方和西南是比较容易的,广东、湖广和江南是很艰难的。艰难的让刘暹有种打仗的感觉。虽然这确实是一场‘文化的战争’。
这些地方很多的文人墨客和大儒学者,对于简化汉字很不感冒。他们认为繁体字是中国祖先几千年来积累的精华,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创造的,所以每一个字都是有含义的,而简化汉字时,把一些有意义的繁体字简化的没有意义了。所以简化汉字在这些地方学校里的推广力度是有限的,报纸上就更不用多提了。报业是讲效益的,他们可不敢冒着销量大跌。影响力大挫的风险来支持国家的号召。倒是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的‘无、产阶级’真正的保持了自我的先进性。上海浦东某一夜校的学习班里,里坐满了参加扫盲补习班的工人师傅,说道这简化汉字,不止一位工人师傅站起来,高兴地称赞简体字。其中一人更是举了例子,说:“‘體、慶、巖、關、盡、邊’这几字,学了半年总记不住,现在简化成‘体、庆、岩、开、尽、边’,轻轻松松就记住了。”
“可不是,之前俺一晚上才学会十个字就高兴地了不得了。现在这才一个小时。我就记住了二十个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儿也高兴的对教员说道。
这些干工吃饭的劳动人民,不会讲什么文化精髓和传统,他们讲的是实效。那一种字能让他们最快的学习、使用了。他们支持的就是那一种。
但是这些人对于整个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微乎其微的。就连成为了半公半民性质的工友会,随着这些年工人、童工、女工各方面福利、伤病、保护政策和法律的一一下达,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随着政府机构的严密与强势,也再没有先前时候的威风了。
刘暹在举国上下的威望,可能真的不逊色于红朝太祖多少,但是整个朝廷,整个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比之红朝开国时期差的就太多了。简体字推广工作还有的时间要用。
倒是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普及工作展开的很好。出现已经小二十个年头的汉语拼音早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先学拼音的孩子一年能认识1000个以上的汉字,后学拼音的孩子只能认识600多个。而不学习汉语拼音的孩子一年能书写二三百个汉字就是不错了。几乎是一半一半的向下差。
还有那些标记了拼音的课外阅读书籍,一年下来。学拼音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能够达到5万字,而不学拼音的孩子只有1万到1.5万字。
拼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国家各处的图书馆也采用了拼音的编序和检索方法,工作效率很是提高了许多。这比那偏旁部首和笔画来编序可好多了。它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检索方法。据一个图书馆统计,在同等熟练程度的条件下,过去按汉字笔画编排1000张书签的时间,按拼音字母可以编排3500张;过去按笔画查200种书名的时间,按音序可以查700-750种。总之,编排书签和使用书签查书的效率都提高了至少三倍。而且,由于拼音字母的规律性强,不易排错,在同等熟练程度的人员操作的时候,编排的错误率能减少了70-80%。
就是1885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就第一次加入了汉语拼音检字法,受到了一致好评快穿之推倒神最新章节。江南之地诸多的文人墨客也没在这上面起嘀咕,原因刘暹很清楚。汉语拼音等同朝廷现今提倡的官话——普通话。
刘家的新秦,可没有什么南直隶、北直隶,没有什么南京官话做国语,一切以普通话为准。而对于诸多的文人墨客们来说,不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官话,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汉语拼音在南方推广很快,简化字则相对缓慢的多。
刘暹又不准备用强硬手段,就只这么一点点来了。最多到下一任内阁的时候,修改一下新闻法,规定所有出版书籍、报刊、文字等等,一律要规范用字。是的,规范用字!
……
吉尔吉斯山下。
一个去年夏天才新设立的县,一个全县人口都没有五万人的县。
这是一个崭新的县,却也是一个复杂的县。因为这里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五万人口,有当地的吉尔吉斯土著,有些许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南疆的国人,占了总人口将近四成的汉人,上万名从建设兵团中出来的旗人和原汉奸,现在他们被统一归类为满人。放到一百年前,能成为一个满人在大清朝可是有个大说头的,那叫做抬旗!是一族人的光荣。可现在,那只是说明他们不配再为汉人了。
然后就是万里迢迢从东面大汉上送过来的几千和族人。和族——这是新秦帝国对国内那些愿意归化的日本人确认的民族命名。本人是准备叫倭人的,刘暹也打算这么命名,结果被手下劝阻了。‘倭’这个词虽然是小日本的老号,但确实不好听,文意不好。如此命令的话日本人可谓是一种折辱,中国没必要这么做,也不应该这么做。这些愿意归化的和族人可都是为新秦立下过功勋苦劳的。
刘暹想了想,虽然内心里膈应的啧,但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不管他前世对日本抱有再多的痛恨和杀意【看看那些当年留下的照片】,今世的日本人对中国可一点没有作孽。
中国的对手早就不是小鬼子了,而是整个西方世界。日本彻底的被踩在了脚下,刘暹若一直把前世的情节耿耿于怀,在外人眼中不但显得很不讲理,他自己也觉得这么做不好——自己也太把小日本当一回事儿了。
在外人看来,刘暹如此的对日本‘念念不忘’,真就是太看得起日本了。所以,倭人就变成了和族人。
现今归化中国的和族人大概在四十万人,几乎都是挺身队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属。另外在南洋和夏威夷被中国收拢在手中的日本人也有十万人上下。这些中都没算上在中国做工和学习的日本人数。这些日本人的数量并不太多,但却是日本的精华。
吉尔吉斯山下的这片土地是一块很肥沃的土地,水源也充足。每年春夏时候,山上融化的雪水都能滋润着这片土地。这里本来是一片牧场。但在占据这片土地的中国人看来,这么好的地方当牧场太亏了。
所以中国政府在这里设县,所以这个先才少少的五万人,还分了这么多民族。
也所以,这个被命名为明石县的地方需要白手起家,把一切都空白开始建设。
就在明石县一条大河边上,县里的县令正在一群老百姓面前做着动员,他站在一块石头上,用最真挚的感情对齐聚于此的乡亲们说道:“乡亲们,别说每天出工都有补贴钱粮,就是没有补贴钱粮大家伙也都要上!所有人都上工地,大家一起都干!好好干!干好了,幸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这修好了水坝,得利的是咱们自己!
咱们干活不是为别人干的,是为我们自己干的。
大家的地就在这条河边上。今年的春汛、夏洪,大家都看到了,不建这道堤坝,乡亲们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咱们把这条河给治好了,我们将来的日子就好了……”(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六百七十二章 日不落帝国的荣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明石县令功名不高,只是一个科场最基层的秀才出身。自身出自农户,不善夸夸其谈,不然也不会被人扔到了明石这里来。说话语句之间没啥文采,可是字字都落在了百姓的心坎里。
“余大人,别磨叽拉,你说干啥就干啥,俺们听你的。这破烂河沟子,今春可是把俺们给祸害了,俺们清楚着哩。”一个汉人村长说道。
整个明石县单独民族的村落没几个,多是多民族混居。就像刚才余保国说话的时候,就有县里的干事在用哈萨语、日语、乌兹别克语、新疆土著语分别大声叫喊着。
对于这些边疆新土,别说推行简化汉字了,很多人连汉话都不会说呢。这里的‘移风易俗’更麻烦。
余保国没跟这说话不恭敬的村长较真。这村长虽然没品没阶,可却是退伍的战士。说不定军中故旧,就有是自己惹不起的呢。边疆省份的村长可都兼任着民兵队长的。这些村官都是明石县最基础的武装力量的一线指挥官。
“对,朝廷说咋干俺们就咋干。朝廷总不会拿出钱粮来让老百姓白忙活。”
“余大人的话说的有力。这活儿是给咱们自己干的,谁家要是不出工,俺老王和他没完!”
“谁家敢不出工?!不怕日后招人戳脊梁骨啊……”又一个半百老头开了口。余保国脸上带满了笑。有这些老人开口,汉人就没问题了。汉人没问题,整个就都没问题了。
“县令大人,是仁慈的皇帝陛下给我等小民分了田地,给各家各户分了农具,粮食。牲畜,良种,布匹。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一切。吉田家万分感激至仁至慈至高无上的大皇帝陛下的恩德。
昔年在东瀛,吉田一门人费心劳力。辛苦一年,不得年末一饭每餐。今日与明石,得皇帝陛下的恩德仁慈,吉田家五口人终尝到饱食之味,皇帝陛下之恩德倾尽所有不能报答。
分八十六亩地,两马一牛五羊,有恒产也。忆昔年家无立锥之地,天高地厚之恩德也。
吉田家五口男女老幼全部上堤。不求一文一粮,只求尽自己一家的微薄之力回报皇帝陛下的仁慈恩德以万一。”
余保国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也在半百的和族人,满脸泪流的和族人,内心里觉得和族人爱夸大和激动的传闻果然是真的。但同时内心里也非常受用这归化之外族人的感觉。眼前的吉田老人汉话说的还不很清楚,可话语中的坚定,真让余保国心里烫慰。皇帝的好没有白给自己外人,终究是知道感恩的。
“县令大人尽可放心五一三村。这里谁家敢不出力,敢散言诋毁皇帝陛下和朝廷官府的,吉田五月必一刀斩其首级,然后剖腹于县令大人身前。”
“这种人良心大大的坏了。杀叽叽——”
“杀叽叽——”
十几个和族人涌到人群的最前面,一面叫嚣着对着余保国表忠心,一面用凶恶恶的眼睛扫荡着身后的人。
“对!都去。都去!谁不去先砸了他狗头!”汉人们沸腾起来了。余保国也就忽略了和族人这略有些‘狐假虎威’的用意。他眼睛可是看到了,那些和族人用眼神凶恶的扫视着那些土著的时候,后者人群中可是有不少横眉怒目表示不忿的。对压制这些土著相比,和族人就是忠犬了。
明石县只是一个缩影,这时的安西、北庭两省,所有村庄、乡、镇、城市都是这样的一派干劲冲天的场面。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真的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儿,不需要动员,他们自己就会赶着来干。
而与西疆边界省府热火朝天的干劲不同。南洋地区这个时间里却是一片风声鹤唳。
因为吉隆坡甲必丹,年纪刚刚五十五岁的叶亚来死了。这个年龄是非常轻的。所以传出了叶亚来是非正常死亡的传闻。即使英国殖民政府对叶亚来的死表示了非常郑重的致意,政府停止办公并下半旗致哀。出殡之日。衙署各部停止办公哀悼,高级官员全体参加殡仪行列,居民莫不同声痛惜,参政司罗邺亲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叶亚来,其中谈到:“由于甲必丹叶亚来之死,使政府失去一位最忠实的干员,而本人则失去一位敬佩的良友”。可这并不能消去叶亚来之死全部的坏的一面的影响。同时对于吉隆坡今后的控制权,中英两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困于当地的华人团,英国殖民政府和殖民军并不敢硬来。他们于是出动了停留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封锁马六甲海峡!对中方商船频频找茬,甚至直接扣留。打算以此作为资本逼迫中方退让。
这是很正常的谋算。虽然英国的远东舰队就单独战力而言并不比中国的南洋舰队强大了,但安达曼群岛那里游弋的可还有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呢。
只是英国远东舰队的司令官菲利普斯中将现在情绪极为的烦躁,昨天中午他就接到了槟港发来的消息——一艘中方的鱼雷艇在槟港外海停留了一个小时之久,然后向着正北方向驶去了卡里马塔海峡。荷兰人派出快艇尾缀,那艘中方的鱼雷艇确确实实朝着北方一往无回了。
英国人在坤甸的眼线回报,坤甸港口并没有发现新的鱼雷艇出现。
于是,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就严令菲利普斯必须扑捉到这艘小小的鱼雷艇——这是对大英帝国尊严的挑衅。不严厉打击,只会让中国人小瞧大英帝国。于是菲利普斯和他手下的军舰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整晚持续的搜索让他一宿没睡,直到天明,疲惫不堪的舰队已经将周边海域都搜索了个底朝天,别说鱼雷艇,就连小舢板渔船也没能发现一个不对的。
菲利普斯感觉很没面子,但他真的觉得总督阁下的命令并没有错——在吉隆坡争议期间,真的任何疏忽大意都要不得。中国人的任何挑衅都必须严厉的镇压下去!
而且他是上半年才刚刚履新上任的新人,接替了李查理中将担任远东舰队的指挥官,这样的判断失误,对他在舰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是个不小的挫折。但是这也同时激发了他的强烈好奇心,中国人的鱼雷艇到哪了?难道他们能够取得对远东舰队的精确定位?菲利普斯中间百思不得其解,对此纠结不已。
当伦敦白厅的指示通过新加坡海峡殖民地辅政司传达而至之时,菲利普斯迅速下令,远东舰队全军组成战斗编队,通过卡里马塔海峡,直入坤甸!
他现在奉命封锁中国人在南洋的第一大港口坤甸。
同时,新加坡的海峡海峡殖民地辅政司威廉.爱德华.麦士威总督在新加坡的报纸上还公开做了‘提醒’:
“大英帝国的军舰始终是保卫大英帝国利益的永恒之枪。任何打算和已经侵犯大英帝国利益的‘敌人’都将被永恒之枪射中。在大英帝国强大的海军面前化为粉齑!”
——永恒之枪,北欧神话中传说的神器,北欧诸神的主神奥丁手中的银枪,。传说只要投出此枪,边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都将在枪口下被贯穿身体而死。而在射杀敌人后,这把枪又会奇迹般的返回主人奥丁之手。
威廉.爱德华.麦士威的这两句话自然是威吓,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话在两国博弈的大环境下并不怎么管用。海峡海峡殖民地辅政司是一个份量很重的位置,如果是对暹罗,之前的越南,日本,威廉.爱德华.麦士威的身份已经足够了。可他现在面对的是强大的中国!
虽然这番话充分表现了大英帝国作为世界霸主的骄傲与自信。但在威廉.爱德华.麦士威看来,自己这番话不被中国人看在眼中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真的威吓住了中国人的几率。所以他需要菲利普斯中将表现出远东舰队的实力。他要让中国明白,区区远东舰队,一支大英帝国海军当中最弱的分舰队,就拥有着不比他们海军主力弱的实力。
什么是世界霸主,大英帝国为什么称雄地球,这就是资本!这就是大英帝国不可战胜的海上霸权。
这是一种并不盲目的自大。中国这些年来不见大发展的海军实在不是英国人的对手。纵然在南非中英现在还是盟友。但南非是南非,南洋是南洋。大海之上,大英帝国完全是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傲娇。
中国两年来连续建造了四艘装甲巡洋舰,大英帝国一边担心的同时,另一边正在极力向中国表明一种毫无压力的傲然姿态。
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日不落帝国”之称并不虚假,且其雄厚的海洋实力凌驾于世界各国。
1.大西洋舰队,2.地中海舰队,3.南非舰队,4.东非舰队,5.海角舰队,6.东印度舰队,7.西印度舰队,8.北美舰队,9.太平洋舰队,10.远东舰队。
每一支舰队的成立都非随随便便就设立的,这些是从十八世纪逐渐演变而来。其兵力的大小和军舰的多寡,也是依据世界环境而定,并无定制。这些才是刘暹这些年对英国始终保持克制的根本!(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六百七十三章 他要战,那就打!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