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刺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太子饭
钟立在金山市的工作,慢慢也就有了头绪,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繁琐的小事,真正的大事没几个,钟立也相当的轻松,刚刚抽了个空还给陈眉雪打了一个电话,商量一下年后结婚的事情,按照原定的计划,钟立跟陈眉雪是要在年后完婚的,也没有什么准备工作,两情相悦,陈义也相当赞成,所以两人计划还是不变,年后就完婚,只是具体时间还没定下来。
钟立刚刚睡了一个午觉起床,觉得精神百倍,刚刚伸了一个懒腰,接到了顾一田的电话,在电话里顾一田告诉钟立,他省委有个朋友说金山市市委秘书长李浩,已经向省委递交了辞呈,想要辞去金山市市委秘书长的职务,据说是要下海经商了,顾一田的意思钟立懂,当初钟立跟顾一田就沟通过,要想办法调顾一田来金山市工作,只不过后来出了变故,吴小南调任子扬市,顾一田接了吴小南的位置,成了天目县的一把手,钟立就犹豫了,没有在一把手的位置上沉淀一下,其实是错误的,没有统管大局的能力,这在以后的仕途上,恐怕是要吃亏的,第一是资历不够,会被政敌拿出来指责,第二的确就是因为能力不够,大局观很重要,尤其是身居高位之后,要有无与伦比的大局观念。
钟立还记得上次马其东临走时交代的话,马其东的大局观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他,这也是他犹豫的原因之一。
钟立心里有顾虑,却不能告诉顾一田,因为很容易被顾一田误解为钟立并不愿意帮忙,钟立想了一下,问顾一田考虑好了吗?顾一田在电话里表示,很愿意跟钟立一起工作,这个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钟立也明白了。
李秘书长辞职的事情在金山市还没有传播开来,说明这个消息,顾一田应该是秘密渠道获知的,目前徐峰和吕雨欣并没有所表示,说明李浩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并没有透露出去,时间不等人,钟立想了一下,决定给马其东副省长打个电话,来个交换。
钟立在金山市,工作上的摊子虽然铺开了,但是政治上却没有丝毫进步,谁都跟他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遇到了打个招呼,私下里没有任何接触,这也是钟立头疼的地方,好像他并不擅长跟别人交往。
如果顾一田真能调过来任市委秘书长的话,跟徐峰倒是有可能进一步关系,吕雨欣这边,已经是没有希望了,梁子早就结下来了。
电话里,钟立也不客气,直接跟马其东说,想要大桥成功建起来,就必须把顾一田调过来,本来钟立以为马其东会说明难度等种种借口,没想到马其东很爽快就答应了。
只要马其东答应了,钟立心里也就有底了,马其东这个人,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做事相当靠谱,要么不答应,只要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这点来说,钟立还是相信的。
果然,在三四天过后,省委组织部同志金山市委,同意李浩同志辞去金山市市委秘书长的职务,给整个波澜不惊的金山市政局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李浩年纪不大,40刚刚出头,年龄优势相当明显,假以时日,肯定还能高升,谁能想到,就是一个这样有优势的人,竟然放弃了他的前程,下海去了。
金山市委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吕雨欣往徐峰的办公室里跑了好几趟,估计是商量后继人选的问题,可是,还没等市委反应过来,省委组织部的第二个通知就来了,拟调任常市天目县县委书记顾一田任金山市市委委员,常委 ,市委秘书长的职务,直到这个时候,金山市才反应过来,这次让钟立占了便宜,因为钟立的档案在市委可以查的到,他跟顾一田的关系不简单。
这下可把吕雨欣气着了,在办公室里拍了桌子,这个钟立才到金山市多久,就开始往金山市安排自己人,也太不把她这个市长放在眼里了。
不过,不满归不满,木已成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李浩离开的时候很落寞,钟立在办公室的窗户看着李浩拎着一个小包离开的背影,没有一个人送他,本来就是嘛,你都脱离官场了,谁还在乎你啊,钟立心里在想,这个李浩很有勇气,他的离开也反应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在官场内混,至少眼前的李浩就是。钟立也能够想象到,假如今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的是他,结果也是一样。
谁也没想到,顾一田进入金山市,好像就像点燃了一根引信一样,将金山市一直隐藏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钟立又陷入了一场政治漩涡当中。其实,也不是引信,金山市的问题一直存在,局外人根本看不清,都说暴风雨前的天气相当平静,金山市出奇平静的政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稳定因素。
毕竟不是有句话,反常即为妖吗?
一个应该存在斗争的地方没有斗争,那肯定是反常的。
就在顾一田上任的当天,杜远告诉钟立,他惹上大麻烦了。
的确是大麻烦,钟立听说之后,很后悔当初没有把想说的话提前告诉杜远,如果提前说了,也就能避免眼前发生的事情了。
事情说起来也不是太复杂,有个企业需要一笔贷款,银行不批,这个企业的负责人就想要找钟立解决这个事情,正好那天钟立回常市看陈眉雪去了,就没见到钟立,只见到了杜远,杜远看了报告之后,决定出手,因为那个负责人告诉杜远,她是钟立的妹妹。
杜远太急于表现了,既然是钟立的妹妹,杜远就想帮忙,还不打算告诉钟立,小心思里想,如果能默默帮钟立办了这个事情,又不贪功,一定会博得钟立的好印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钟立作为副市长,很多方面并不方便出手,他出手就一样了,既可以打着副市长的名号,又跟副市长没有关系,要方便很多。
于是杜远好心办坏事,找了市建设银行的行长,沟通了这件事,行长一看副市长的秘书亲自来了,当然对里面的门道有所了解了,马上对齐舞的企业批了6000万,以齐舞厂房的地皮作为抵押。
本来有抵押,也帮了忙,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坏事了。





刺巅 第15章 常云龙搞的鬼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刺巅最新章节!
齐舞也是好心,知道杜远有困难,又不能收钱,所以就给杜远的孩子找了一个专业的医生,帮小孩子看病,看病这事杜远相当上心,就带孩子去了,去了之后,医生给出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说有希望痊愈,杜远那个高兴啊,差点跳天上去,可是医生告诉他,治疗的费用相当的昂贵,大约需要20万元。
20万元,在那个年代,估计可以跟现在的200万相比了,杜远一个拿死工资的,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齐舞想了一下,杜远毕竟帮过他,所以就跟杜远说,我可以借你20万元,你用来给孩子看病,但是你必须给我打一张欠条。
杜远就想,第一是为了孩子看病,第二反正钱是借的,应该不存在违规违纪的问题,而且齐舞也好心帮他,他就同意了,对齐舞千恩万谢之后,把卡号给了齐舞,下午的时候,齐舞就把钱给转过来了,杜远也第一时间交了住院费,一分钱都没留。
两件事情本都是好事,也说不上存在什么违规的问题,可是一旦有心人将两件事情串联起来,就有事了。
就在刚刚,杜远的一个朋友,正好在纪委工作,告诉杜远,他的这件事已经有人向纪委举报了,说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还提供了他的转账记录,下午纪委就会来找杜远谈话。
钟立有些后悔,真的后悔,仅仅是慢了几拍,事情还是发生了,如果提前告诉钟立,这些事情都可以解决,不管是贷款的事情还是住院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让杜远去解决,事情只会更麻烦。
都说it男情商低,钟立这次还真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了,即便是这样,钟立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杜远从来没有得罪过任何人,这个举报人,可能是冲着他来的。
钟立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有一点还是没想通,钟立在金山市,还真没得罪过谁,就算是吕雨欣和方定刚,应该也不会这样主动跟他挑衅,这样的行为,跟主动挑衅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只要那张欠条在,问题就不是很大,对方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事情的用意到底在哪里呢?
钟立想了一下,先是给齐舞打了一个电话,齐舞在电话里说的,跟杜远说的一模一样,说明杜远并没有说谎,那这个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刚想去纪委书记林海胜那里去一趟,两个纪委的同志就进了钟立的办公室,在钟立的面前,把杜远给带走了。
本来说的是下午,时间竟然提前了,看来,有人很着急啊。
钟立作为副市长,不可能组织纪委的人把人带走,而且他心里还是笃定,杜远应该没什么问题,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出来了,本来还想找林海胜的,现在想想,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
就在这时候,收发室的老大爷给钟立送了一封信进来,这封信没有地址,没有署名,上面只是写了“钟副市长收”这几个字,钟立很奇怪,就把这封信给打开了。
“钟副市长,你好,我是杜远受贿的举报人,上午10点,人民广场,不准带手机,我等你。”这封信没头没尾,很是奇怪,钟立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上午9点40了,现在赶到人民广场,时间刚刚好。人民广场是金山市最大的休闲广场,人很多,钟立根本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去了。可是钟立也是脑子没反应过来,在信上,并没有注明见面的方式,钟立就这样去,注定了不会有什么结果,尤其是不准带手机这条,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真的要大庭广众之下害人,手机报警也来不及,只能说,钟立也是关心则乱。
果不其然,钟立在人民广场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始终没有等到应该出现的人,他不知道,这个时候,徐峰的秘书找了他很久,却始终没有找到他。在钟立消失的一个多小时内,市委召开常委会,通过了一项重大的决议,在金山市长江沿岸建设沿江经济开发区,将市区内所有的工业向长江沿岸集中,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局的策略,振兴金山市的经济,这个重大的战略在常委会上得到了全票通过,等钟立知道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晚了。
下午的时候,杜远从纪委出来了,一点事情没有,这个时候钟立似乎有点明白了,他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了,调他离开这个常委会,目的就是保证这个决议顺利通过,可是有一点还是不明白,即便钟立参加了常委会,以他现在的能力,还是不可能否定这个决议啊,这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打草惊蛇呢。
断然不会是这样的,政治上的人物,谁也不会做无用功,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是钟立还没看出问题出在哪呢。
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阻止沿江工业带的建立,为什么要阻止呢?因为沿江工业带一旦现在动工,那是跟长江大桥的建设背道而驰的,沿江工业带的位置,恰好就是规划中子扬市跟金山市建设长江大桥的位置,一旦工业带建立起来,长江大桥的事情就会被无限期拖延,钟立心里清楚,现在金山市经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不是将工业集中,而是要首要解决交通问题,如果交通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是将整个金山市工业全部集中起来,也还是没有作用。
市委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
既然决议已经通过了,钟立现在也不可能蛮干,跟市委的决议对着干,并没有什么好处,可是钟立没想到,仅仅是一天过后,就有人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天苏省晚报头版头条发布了孙启明关于苏南苏北经济形势分析的学术性文章,在文章中,孙启明尖锐地指出了苏北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尤其点名了子扬市和金山市。其中提到了子扬市和金山市两市之间存在的经济互补性,建议成立子扬金山贸易合作区,同时强调两市之间,首要解决的应该是交通问题,交通问题已经成了制约两市发展的短板。
孙启明是全国有名的经济学家,是国务院经济内参,就是总理在经济问题上,也要向孙启明讨教,由此可见这个孙启明在经济界的地位。
文章见报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被点名的子扬市和金山市,都紧急召开了常委会,毕竟是国务院经济内参做出的学术性文章,影响力很大。
以钟立对徐峰的了解,徐峰这个人为人还是不错的,就是有一点不好,保守有余,总的来说,金山市的经济责任虽然在吕雨欣手里,但是徐峰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毕竟徐峰是一把手,只要是金山市的事情,都跟徐峰扯得上关系。
在常委会上,徐峰一言不发,面对省报的批评,还是感觉到了压力,大家议论纷纷,基本上论调一致,钟立坐在下面,人微言轻,金山市的经济现状,暂时还真不是他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同样,刚刚来到金山市的市委秘书长顾一田,跟钟立的想法一样,苏南苏北的经济差距客观上受了交通和政策的影响,但是苏北领导人的思想,还是有些故步自封,单从这一点来说,比不上苏南城市的领导人,两人对望了一下,钟立给顾一田做了一个无奈的动作,表示目前无能为力。
大家讨论了一会,终于还是市长吕雨欣说话了:“徐书记,省报的论调,肯定是冲着我们沿江工业集中带来的,所以,我建议以金山市的名义,聘请经济学家,组织宣传反击。”
吕雨欣的话,是一种保守到了极点的话,根本没有对金山市的经济现状进行反省,反而要进行反击,钟立还真是有点无语了。
“徐书记,我同意,金山市一直在江的南边,经济上跟常市差了不少,现在常市已经放弃并掉金山市的提议了,但是子扬市还是虎视眈眈,针对我们沿江工业带的论调,一定是常云龙搞的鬼。”宣传部长方定刚说道。
这个常云龙是谁,钟立心里有数,是子扬市的市委书记,当时钟立是兴易市市长的时候就曾经跟常云龙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许荣杰的办公室里,当时的常云龙还是子扬市的市长,钟立去找许荣杰有事,正好遇到了常云龙汇报工作,于是钟立就听到了常云龙跟许荣杰的谈话,这个常云龙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而且是学经济管理毕业,在经济上颇有建树,当时属于国内很少的学者型市长,子扬市自从常云龙担任市长以来,经济上进步很快,本来差了金山市一大截,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子扬市的gdp跟金山市的gdp已经相当的接近了。
钟立本来一直不知道金山市跟子扬市的矛盾点在哪里,现在听方定刚这么一说,已经有些苗头了。




刺巅 第16章 一厢情愿的想法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刺巅最新章节!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金山市曾经有一段时间划拨给常市地委管辖,那时候还不叫常市市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成立了金山市市委,但是金山市的土地面积不大,在子扬市相当,是苏省面积最小的两个地级市,在一段时间内,常市一直向省委和中央申请,将金山市继续划拨给常市市委管辖,成立大常市的概念甚嚣尘上。
后来省委一直没有同意,这个议案也就被压了下来。前几年的时候,上一任的子扬市市委书记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将苏省面积最小的两个市,并成一个大市,也就是说,将子扬市和金山市并成扬山市。
当时的省委书记林应,也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还真的有过动心,也曾经组织专家论证过可行性。将两个市组成一个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好事,至少能为所谓的扬山市以后成为大城市奠定了基础,但是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相当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两市合并之后,人员组成的问题,很显然,两市合并之后,现在的一些市领导可能会被降职,而下面行政机关的一把手,也有可能变成二把手,因为谁也不知道之前的位置还能不能被保住,尤其是这个提议是由子扬市提出来的,金山市的地位就更加被动了。
子扬市要吞并金山市的这个想法出来以后,子扬市和金山市在政治上就已经不共戴天了。这就是两家一直以来的积怨。
钟立想通了这一节之后,渐渐也就想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金山市领导班子,为什么那么害怕长江大桥的建立了。
因为领导班子会认为,长江大桥建立起来以后,两市就真正连成了一个整体,那个时候,或许就是成立扬山市的开始,当然,也是他们这帮人下岗的开始。
所以,要说服金山市领导班子出资建设长江大桥,就好像说服他们把头上的帽子摘掉是一样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省委,哪怕是中央直接给金山市委下令,那也没有用,市委领导班子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大桥的工程实施,上面的政令下来,到了地方上得不到贯彻,同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钟立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帮人,心里就想着头上的帽子,从来没想过把经济提升上来,盖住子扬市的锋芒,那样的话,即便是两市合并,金山市也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个道理,在场的11个领导,没有一个懂。
当然,这些只是钟立心里想的,他并没有说,因为说出来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些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根本就改变不了。
徐峰想了一下吕雨欣和方定刚的话,终于做了最后的决定,决定以金山市的名义,聘请国内有名的经济学专家,对省报进行反击,这件事,就全权交给宣传部部长方定刚去做。这个决议做出来之后,在常委会上,又是全票通过了,对,没有错,是全票,钟立跟顾一田也投了赞成票,虽然心里并不赞成,但是目前的情况来说,两人并不能投反对票,因为很有可能引起所有常委的敌视,得不偿失。
金山市委的团结,就是这样来的。
还别说,方定刚还是有些能力的,仅仅是第二天,中国经济周刊就发表了一篇报道,叫《论工业经济优势集中的重要性》,文章的署名是伍南溪,这个伍南溪是谁钟立本来并不认识,后来还是杜远告诉他,这个伍南溪是我国顶尖学府京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国内经济学领域很有名,虽然他并不在国务院任职,但是名声一点都不比孙启明差,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学术成就,是远远超过孙启明的。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又是过了一天,孙启明又在苏省晚报上发表了一篇《交通,经济的助推器》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再次以金山市和子扬市为例,剖析了两市经济上的短板,阐明了两市经济上的互补性,论证了交通的重要性,反正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主题,两市之间,没有一座大桥,经济制约很严重。
钟立隐隐有种感觉,建设长江大桥的事,虽然在省委算不上共识,但是也是主流思想,孙启明应该是在马其东的授意下,为下一步提出建设长江大桥造势。
一般来说,自以为很正确的事情,往往偏差会很大,仅仅又过了一天,钟立就认识到了错误,在苏省晚报上,一篇省委副书记谭纪明调研邦州市的讲话引起了钟立的注意,在邦州市的调研中,谭纪明副书记提出了重新建立邦州经济重镇的论调,在讲话中尤其提到了邦州市要向金山市学习,集中优势工业,统一引导规模,一点带面发展经济。
这样一来,也就反应了一个问题,谭纪明副书记对于金山市成立沿江工业集中带的想法是持支持态度的,省里的意见并不统一。
围绕着几个媒体,已经持续了一周的媒体战并没有停歇,这反而倒是促进了苏省晚报的销售,以往苏省晚报本来就卖得不错,现在更是不得了,报纸上到书报亭仅仅半小时之内,肯定脱销,其实老百姓也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以讹传讹传得好像金山市委跟子扬市委干仗一样,老百姓也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之后谁都想凑个热闹,一时之间,在苏省的各个角落,好像谁手里不拿一份苏省晚报就没资格聊天一样,政府的事情,永远是老百姓嘴里津津乐道的话题,只不过这次的事情一再被放大,也就真的被说成了是金山市跟子扬市之间的对仗。
事实是,子扬市在这次的论战中,一点表示都没有,常云龙在任何公开场合都没有发表过见解,白小白作为子扬市宣传部部长,同样也是保持了缄默,甚至有些好事的媒体逮到了采访白小白的机会,白小白的回答也很有深意,表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这样一来,反而倒被金山市的班子认为子扬市是心虚。
钟立跟顾一田两个人,在这场论战中,也只是一个看客了,两人不在局中,看得不叫清醒,金山市人人自危,好像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比较清闲了。市委秘书长本来是市委书记的大秘,整天跑的办公室应该是市委书记的办公室,这个市委秘书长倒好,整天跑的,竟然是市政府,跑市政府也就算了,还是去一个副市长的办公室,不得不说,是个奇葩,可是眼下的局势,谁还有空关心这个啊,这两天徐峰跟吕雨欣忙的焦头烂额,徐峰主要应付各式各样的媒体,而吕雨欣,主要加快速度完成江边渔民的搬迁工作,工业集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都会用来建立新的厂房,而原本这些土地,都在一些渔民的手里。
只有将工业带迅速建立起来,背道而驰的论调才有可能偃旗息鼓,也才能够让子扬市死了这条心,至少在吕雨欣看来,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本来很是休闲的钟立,迎来了一个客人,不是别人,正是齐舞。
上次见面之后钟立跟齐舞还一直没见面呢,现在也有半个月过去了,两人偶尔还打打电话,钟立对齐舞的事情也是相当关心,上次齐舞拿到了贷款之后,钟立还打电话询问了好几次,关于厂房修建的问题,还有合同履约的问题,得知齐舞最近都还忙得井井有条,心里还是很安心的。
然而,这次齐舞找上门来,是告诉钟立,她又有大麻烦了。
这个麻烦,还是跟贷款有关。
1...103104105106107...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