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皇的荒唐
“圆球”是1987年列装的老装备了,在2011就是个淘汰货,可是在1950,这是顶级军事机密,按照海军司令部要求,艇上雷达兵和声纳兵除了本职任务,还有个重要使命,就是在本艇被击沉或者被敌人俘虏前炸毁舰上一切电子设备,用炸药把雷达和声纳等等一切电子设备统统销毁,艇长也必须打开通海阀,决不能把让037猎潜艇落入敌人手里。
海面上,608艇和610艇跟在侧后方尾随着6605扫雷艇在蹚航道,6605扫雷艇舰长董纯才真的很骄傲,因为他以前从来没指挥过6605这样的扫雷艇,除了两套爆破截割式扫雷具,6605还装备有一套音响扫雷具和一套电磁扫雷具,在1950年,这就是扫雷艇中战斗机了。历史上我军在长江口扫雷全靠两条渔船拉着钢索在海里溜达,钢索有四根,拉断三根才拉出一个水雷的浮链,效率低下啊,因为触雷沉没得我国渔船和东欧包括苏联的商船不下几十艘。害的东欧国家一度不敢再用海路和我们交通。
此外,6605还装备了64式深弹发射炮两座和大型深水炸弹十颗用于排雷,除了排雷,布雷对于6605来说也是小菜一碟。董纯才从来没敢想,自己这辈子能指挥这样高科技的布雷舰。
接连一周的轮番蹚海,其实各个小队舰长心里都有那么一点期待,希望遇上一条两条国民党用来封锁航道的小炮艇练练手,按照部署,每个小队两艘037和一艘6605的雷达轮流开机,可是这都一周下来了,雷达也发现过两次不明航行船只,037小心翼翼的按照战斗标准接近后,却发现不明航行船只不过是几条渔船而已,还是没有遇上国民党炮艇。不过各舰艇都没有放松警惕,他们明白,越是南下,越是危险。
“报告舰长,雷达上发现两个不明目标,方位192,距离显示33公里!”猎潜艇608号舰桥指挥室里的喇叭中传出了来自舰桥最底层靠近船底的雷达声纳室的报告。
副艇长尤光华微微皱眉:“不会又是渔船吧。”
艇长韩廷枫用手推了推绣上了五角星的军帽,微微扬起头下达命令:“通讯员,立即通知610艇和802舰目标方位,610继续护航802执行扫雷任务;通知轮机长,四机全开;大副,改变航向,方向192;各炮位人员进入战斗位置;全船进入战斗准备。”
尤光华点点头:“这里已经接近长江口,确实可能是敌方炮艇,渔船这时候应该是已经不敢在封锁下出海了。”
韩廷枫望着远方无边无际的大海,嘴角微微上翘:“管它是不是,查清楚为好。”
说罢两人跑上楼梯,登上舰桥顶部平台用挂在胸前的望远镜,像舰桥上三名正在紧张使用高倍固定望远镜的军官一样,仔细观查着海面。
这三艘舰艇编组的扫雷编队是清岛基地第二批派出的扫雷编队,他们接替了之前的第一批编队,从基地出发到现在,已经在海上呆了接近两天了,按照五天换一个编队的组织形式,再过一天,新的编队就要出发前来换岗,由于已经接近长江口,新编队将会是全副武装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带领猎潜艇进行护航,韩廷枫很希望在未来编入大舰队前,做出点成绩来。
是 由】.
1949我来自未来 第九十七回 海上吉普出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1949我来自未来最新章节!
div lign=”ener”>
【97】海上吉普出击
这时正是上午9点钟,冬天里的海面雾气散的缓慢,远处有些灰蒙蒙的。做过海军观测员的人都知道,海面上的观测能见度取决于你站立的高度和当时的海况和天气。
观测高度当然是受限于船只观测台高度,一般来说,按照海军学校教典,观测员站在七米高的观测台上,如果远处的水天分界线看得“十分清楚”的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您感觉似乎能看见分界线上波光泛动,水线看得清清楚楚,那就叫做“十分清楚”,这时您的观测距离就在50公里以上,世界上甚至有过观测员发现60公里甚至70公里船只的记录;
如果您感觉水天分界线仅仅是“清楚”,也就是说您只能够明显分出海面和天空,那么您的观测距离在20公里到50公里不等;
假如您感觉只是“勉强可以看清”水天分界线,但是交界处显得模糊不清,看起来有些海天连为一体,那么这种在观测员的报告中称之为“勉强可以看清”的海况,观测距离是在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
还有种在观测员报告中常见的“隐约可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此刻海天分界线在观测员眼里根本就是黏黏糊糊的海天一体,看上去模糊的很,只能确定海天分界线就在那么一层颜色渐变的层次中,那么此时的观测距离是4公里到10公里不等;
最差的情况被观测员在报告中称为“完全看不清”,此时观测距离小于4公里,这是个什么情况又到底最恶劣能够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倾盆大雨伴随狂风巨浪,甚至是伸手不见五指黑压压的一片,甚至有些船只都是撞上了对面的船只后,观测员才发现对方的存在,原来悲催的就在眼面前挺着一条船啊!
此刻的清岛基地第二临时扫雷编队就是处于第三种情况中,也就是观测员所说的“勉强可以看清”。冬日惨白的太阳威力明显不够,还没能把海雾扫荡干净,037的三名观测员眼珠子瞪得都要跳了出来,舰桥顶上巨大的帆布遮阳棚下,三个观测员都用双手拼命的抱住观测望远镜的抓把,把固定式观测望远镜八字型的橡胶观测口在脑袋上牢牢的卡死,身体抵住观测位上用于固定身体的圆形铁围栏,拴着保险带蹲着马步抵抗着以30节高速向前突击而带来的的舰艇颠簸,固定式观测望远镜的观测口虽然是橡胶的,但也已经把这三名观测军官的脸都卡的通红,连红印子都出来了。
艇长韩廷枫和副艇长尤光华也是蹲着马步,死死的一手拉住栏杆,一手把望远镜狠命的扣在眼珠子上,在猎潜艇的颠簸与海风的激荡中龇牙咧嘴的拼命瞅着远处的海天分界线。他们在找,目标到底在哪里?目标到底是渔船还是炮舰。
“海上吉普”037猎潜艇在海面上以30节的速度向不明船只狂飙突进着,海上一节的速度就是一海里每小时,一海里是1852米,30节全速冲击的“海上吉普”就意味着船只在以每小时55公里以上的速度在水面滑翔,尽管037的结构和线形设计就是为了高速而存在的,船体构造曲线流畅,而且针对适波性和抗纵摇与横摇进行过专门设计,便于在海上进行高速突击驰援,但是5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啊,就是开车在公路上也已经属于高速度了,更何况在没有路的海上,还要经受风与海浪的干扰。
所以此刻船只猛烈地颠簸着,观测员的观测难度也增加了,艇长韩廷枫为什么要选择高速突击呢?韩廷枫的理由是:“一旦其中一艘护航猎潜艇离开护航编队就意味着对扫雷艇的保护减少了一半,所以必须速去速回。而万一发现敌情,也能按照海军司令部发的资料上说的那样,继续用高速度摆脱对手的炮击,把对手命中率降到最低。”
他的想法是正确的,037猎潜艇本就天生是为了高速突击战而诞生的,是兔子当年“海上拼刺刀”“陆上拼刺刀”“空中拼刺刀”全面拼刺刀的指导理念下诞生的。面对巨舰大炮,一万米上挨一发重炮也是沉,1000米上也是沉,不如高速贴上去打烂对手,扫平对方舰桥上的活人,实乃杀人抢船的利器啊……
再说037经过八十年代的雷达改装,装备上了“圆球”炮瞄雷达,计算机高速处理本方船只的航向和速度,还有目标船只的航向和速度,立即给出5秒、10秒、20秒后炮击诸元参数,甲板上四名炮手只要按照数据在参数的时间区间内,如5秒内摇炮瞄准并且在5秒时准时开炮就行,过了5秒就取用10秒参数进行调节,反正炮手是从复杂的计算工作中完全解脱了,唯一要考验的就是甲板上四个炮手手动操炮速度和精度,还有甲板下四个装填手装填炮弹的速度。
对于舰炮来说,炮击距离和命中率是成反比的,距离越小,命中越高,这个关系就像一个正半轴上的余切函数图像一样,越是靠近零轴,命中率上升越明显,如果说8000米命中率为百分之十,那么6000米可能才百分之13%,到了4000米就是21%,2000米为40%,1000米为70%,就是如此这般越来越高,再近点贴上去就等于白刃战了,炮无虚发,当然这些数据是静止状态下的炮击,一般来说,高速行驶中炮击同样高速行驶的目标,炮击精度基本只有静止状态下打固定靶的一半。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中各个国家海军最希望搞到敌方的炮击命中曲线的原因,只要得到对手火炮的这个余切函数图象,和本方火炮的这个余切函数图象重叠一下,本方的命中率曲线和对方命中率曲线的交点就是炮击效益的转折点,只要我方军舰始终保持在命中率高于对手的距离内,就能得到最大的效益。
当然了,如果二战军舰的火炮遇上了像037这样领先于时代的火控系统,那就不必比了,两个图象完全没有交点,037的命中率曲线图像是始终压在对手图象上面的。
是 由】.
1949我来自未来 第九十八回 原来是咸宁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1949我来自未来最新章节!
div lign=”ener”>
【98】原来是咸宁号
一月底的东海长江口北部海域气温很低,上午温度也不过2-5度,这是一种阴湿湿的冷,海面上的咸湿海雾,总是很快就把从舰桥里走出的水兵身上棉袄染得半湿不透,仿佛是没晒干的衣服一般。这种情况,比北方的干冷更加难熬的多得多。
甲板上的炮手们谁也不愿意多穿,小伙子们感觉,哪怕多穿一件都是累赘,在这种海雾下,穿上棉袄也是很快就湿漉漉的了,虽然大家是新水兵,但是却都是老炮兵了,前期的训练也向他们证明了,海上的炮击需要时刻调整炮位,高速的摇动舰炮下,几分钟就能把人热出汗来。炮手们只是穿着件土布内衣,外面套着件黄色军服。608以五十多公里每小时高速度行进着,舰艇带起的海风呼啸着迎面扑来,往炮手们的衣服里灌注着,海雾很快把战士们的单衣从里到外染得湿透,每个人都感觉冷彻骨髓。
猎潜艇前部57mm炮的炮位上,新水兵老炮兵傅格靠在环绕炮位的钢板上,双手紧紧地握住摇炮盘,手心已是滑溜溜的了。
“一炮长,这回不是渔船了吧?”傅格问。
“我看不像,这都快到长江口了,怎么说也不该是渔船了。艇长昨天晚上开会就说了,老蒋把长江口全封锁了,连带着江口北边这一片,渔民只要被发现,就连船带人都被抓走,艇长说,很可能这次任务会遇上敌舰。”一炮长王清风云上漫步一般晕晕乎乎的说道。此刻他正在强自按捺自己大脑中不断扩散的那股子晕眩,为了做一个合格的舰炮炮长,他每天都在狠狠的磨练着自己和一炮位的炮兵,只为了能按照数据,更快的操炮到位,一遍一遍的苦练。训练之余,他们还在船上跑上跑下,擦甲板,擦武器,就连饭也不敢多吃,深怕一个不小心,又吐得昏天黑地。
各个炮位上的炮手们都在剧烈颠簸中静静的等待着命令,他们靠在冰冷的护炮钢板上,抓着冰冰冷的摇炮盘,吹着冷冰冰潮湿的刺骨海风,狂暴的海风吹的很多人两眼通红,眼泪直流。可是大家仍然努力瞪大了眼睛,拼命的瞅着海面。憋了许久的怒火,报效祖国的热忱和初次临战的激动压在胸脯下,压在胸膛里,滚烫滚烫。
越是接近中午,海面上灰蒙蒙的海雾越是稀薄,蒙在东海脸上的面纱正在揭去。
终于,十分钟之后,“报告,发现目标,正前方,就在那儿!”观察员杜石的嗓门明显提高了,目不转睛的死死盯住海面,右手用力向前指着。
“正前方偏右1度。”
“我也看到了!就在那儿。”
顺着杜石指示的方位,很快观测台上的众人大家都看到了那个不明身份的小黑点。
艇长韩廷枫和副艇长尤光华盯着观测员杜石指示的方位找到了目标,韩廷枫迅速做出决定:“你们继续观测直到判明对方身份。光华我俩下去。”
副艇长尤光华交代道:“大家仔细看,看清了立即汇报。”
说完他跟着韩廷枫立刻下到了舰桥。
艇长韩廷枫下到指挥室站在船台边,耳边不停传来雷达室一遍一遍不断变化的报告,“雷达显示目标速度5海里,方向181,我方距离目标18.5公里……雷达显示目标速度……”
很快,韩廷枫得到了他最想要的声音,舰桥内喇叭里响起观测员们一个接一个的确定声音,
“报告!是国民党的炮舰!是国民党的炮艇!对方航向正对我舰。”
韩艇枫很兴奋立即从船台上拿起通话机:
“我是艇长韩廷枫,现在我命令,全舰进入战斗状态,所有人员准备作战!观测员继续观测,汇报对方舰艇型号和火力配置。
轮机长,继续保持发动机高速,大副,左舵50,给我绕到敌人后面去,他们应该还没有发现我们。
通讯员,立即无线电联络,通知610和802,我们发现敌舰,命令他们立刻打开雷达,802掉头北上50海里待命,610立即赶来支援,另外用发报机向清岛基地发报,汇报我们发现敌舰的位置。
大副我说你快点啊!给我绕到背后去,快!各炮位准备,等待我的命令!”
随着大副手中舵盘迅速的转动,608艇猛地一斜改变方向,直插敌舰后方。
这艘在长江口北边近岸航道上巡逻的是两条什么船呢?
一条船的名字叫咸宁号,原本是意大利海军驻华布雷舰“len”号,1944年墨索里尼投降前“自沉”于上海,其实是找个浅滩扔下了该舰,此时意大利仍然和日本眉来眼去,日本人心领神会,自称将该舰“打捞”了起来,拉到黄埔造船厂钣金一下,修好搁浅擦坏的船壳,改名为“兴津”号。
意大利那意思就是,老子不行了,那也不能便宜你们这些中国*猪,这船就交给轴心国中此刻还在顽抗的日本来继续恶心你们这些同盟国。
1946年在华日军宣布投降后,这船就作为中国战区的投降舰被国民党接收。其实当初驻华日本军部原打算把中国战区的船全搞沉的,后来一想,搞沉了后自己还能有命回日本吗?穷疯了的中国人接受自己投降后万一恼羞成怒杀了自己怎么办?于是只好乖乖交了船。
这批日本在华的各式舰艇大小总计322条就这样全部落入了常凯申手里,一部分船只被改装卖给民用,剩下的继续服役,秃子就是用这些船封锁着新中国的海岸线,占据海岛,掠夺渔民和渔船去台湾。这些船大都是浅水炮艇和巡逻艇,咸宁号是其中最大的十条炮舰中的一条,这十条最大的浅水炮舰中的九条都陆续在1949年4月和11月的两次大规模起义中,向我解放军投诚,之后又大多都被国民党派飞机报复炸沉。
这咸宁号今天出门,就是来布雷的,按照计划,国民党打算把南下航道也用水雷封锁,彻底把南下的解放军补给船只的路封死。考虑到解放军没有大军舰,只有一只手数的过来的几条老旧浅水炮艇,咸宁号的任务就是在沿海的浅水航线上布雷。
咸宁号也不是单独出来的,后面还带了一票小兄弟,神马玩意呢?就是10条日降的小杂炮艇,排水量都在50吨左右,连成一条线沿着海岸在巡逻,咸宁号仗着吨位大,带着一条小炮艇在远离海岸的航道里从西向东布雷,越走越远,已经离开那另外九条小杂炮艇20多公里了,此时正准备向西北部海岸与小炮艇汇合呢。
是 由】.
1949我来自未来 第九十九回 第一发……近失弹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1949我来自未来最新章节!
div lign=”ener”>
【99】第一发……近失弹
610艇按照608提供的方位,雷达开机后从西边靠海岸直插下去,准备与608一起,来个前后夹击,可没曾想,才全速前进没几分钟,雷达室里来了报告,只听见喇叭里雷达室喊道:“方位184发现敌舰艇编队,距离35公里,3条……不,是5条,等等,是8条……现在已经发现9条……航速6节……”
610艇长陈务笃紧握着拳头,眉毛几乎要拧到了一起,心说这下碰到大麻烦了。
他一把抓起舰桥仪表台前的通话器,手指节上几乎爆出青筋来:
“无线电室!立即通知608和802,报告我艇发现敌舰队,报告雷达方位,命令802号扫雷舰舰直接回清岛基地,不要后撤待命了。
电报员立即给我发报,通知清岛基地我方遇敌大规模舰队,请求基地联系浦海空军给予支援。”
他左手迅速按下按钮,切换到全舰频道:
“我是艇长陈务笃,前方发现敌舰队,我再次命令,全艇进入战斗状态,所有人员进入战斗位置,现在开始最后一次战前自检,敌舰队船只数量较多,所有人员务必……怀必死之心奋战!”
等陈务笃一口气下完命令,副艇长杨宗道一边在指挥室中间海图桌上标注敌舰队方位一边焦虑的说:“没有的时候就真是一条都没有,这一下子有了,竟然是9条,加上608那边的两条,这就是11条啊,这个锅子太大了,我们怕是吃不完。”
艇长陈务笃两条浓眉刷的就竖了起来:“还没吃过,谁知道结果!老子的新式炮艇也不是吃干饭的,组织上信任我们,把这么好的037给了我带,我要是临阵脱逃,今后再不敢于人前说自己是中国海军!”
副艇长杨宗道严肃的点头道:“军人必当以死报国,务笃,我610全体官兵必随你战至最后一人!”
608艇这边接到610的报告后,舰长韩廷枫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即拿起通话机:“无线电室,给我接608舰长的无线电。”
于是在608和610的舰长简短商议之后,韩廷枫和陈务笃定下了目前最可行的战术,先不管敌大编队,两条猎潜艇直接包抄对方落单的两艘军船,看那九条船的大编队航速只有六节,极有可能是老式巡逻炮艇。如果608和610运气好、吃的快,对方听着炮声赶来也只能收尸罢了。
韩廷枫和陈务笃结束通话后几乎同时下达了命令,向敌两艘单独航行的军舰发起突击!
韩廷枫迅速命令608艇,不再采取绕后机动,而是扭过身来直挺挺的向咸宁号侧后笔笔直杀了过去。
按照距离估算,608必将是打响此仗的第一艇。
608越来越接近咸宁号和尾随咸宁号的74吨排水量的“炮6”艇,也就是原日本海军“森山”丸号,这小杂炮艇也就是装了个25mm的你说是机枪也好快炮也好,反正1000米外是啥都够不到,全拼人品。
要说这037猎潜艇速度实在是太快了,608和610全速向着咸宁号突击中,以接近每分钟一公里的速度逼近着。608艇从原国民党海军起义的观测员首先发现咸宁号的真面目。
“好像是咸宁号!报告艇长,好像是咸宁号,就是那个意大利布雷舰。”
韩廷枫立即在舰桥中也用望远镜确认了观测员的判断:
“是咸宁号,不错,是咸宁号。各炮位准备,还有半分钟后进入8000米炮击位置,听我命令,随时准备开炮。”
时间滴答滴答的走过去,眼看着到了8000米开炮距离,037猎潜艇却没有开炮,韩廷枫在望远镜里死死的看着咸宁号,他没有下达炮击命令:
“继续靠近,敌人没有改变航向,看来还没有发现我艇。继续给我靠上去!”
韩廷枫知道,咸宁号才615吨排水量,更别提咸宁号那身后的小尾巴,那种小炮艇排水量撑死了也就是80吨。如果说以前韩廷枫在指挥安东号炮艇时还对咸宁号上那两门80mm舰炮有所忌惮的话,现在根本就没把那种火力放在眼里。韩廷枫很清楚,那种80mm口径单炮管舰炮是老掉牙的货色,1900年的产物,日本人自己后期的战舰没有装这种炮的,全拆了装到各种浅水炮舰上去了,每分钟6到10发的射速和037的57mm速射炮比起来简直就笑掉大牙,至于说命中……我们谈谈股票怎么样……。
“七千五百米……七千四百米……一号炮位准备,同志们给我准备好了啊!……七千二百米……七千一百米……开炮~~~!”
57双管舰炮一直在炮手的操作下,按照“圆球”给出的坐标参数调整着,随着舰炮边甲板地面上的扬声器里韩廷枫的开炮嘶吼!收到开炮命令的舰首一号炮位呼啸着打出第一轮炮击。嗵,嗵,嗵,三发炮射,六发炮弹呼啸着向咸宁号飞去。
这57mm双管速射炮每分钟最多能打240发炮弹,平均每管每秒两发,连续开火的话,舰桥下四个装填手要轮流把10发一组,一排排顶端用一条铁皮卡弹带固定的炮弹插进供弹机,供弹机自动供弹。
最大射程12000米的57mm炮在7000米的距离中弹道末端稍稍下倾,极其容易瞄准,再加上“圆球”炮瞄雷达对于距离和航速的精准计算,608此刻又是笔直迎着对手突击,这些因素导致第一次三发连射就把四发炮弹送到了咸宁号的身后,两发落在身前……竟然是……近失弹……
咸宁号上此刻听见炮声,大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