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兵甲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湘南笑笑生
*******************
祭天已毕,文武百官和群臣簇拥着公孙白沿着长长的街道,缓缓的向皇宫方向而去,沿途皆有京辅军夹道护卫。
入北宫苍龙门,车驾仪仗队伍在前,百官依序而行,一路倒也相安无事。一直到了青琐门前,车驾上的公孙白蓦地神色一凛,双目如电,寒光大盛,抬眼朝前头的地面望去。
青砖地面虽然干干净净的,却像刚刚冲洗过似的,砖缝里还有淡淡的红色痕迹,而这一切却掩饰不了空气中的异味。
那是浓浓的血腥味,对于戎马十数年的天子公孙白,这是再熟悉不过的气味了。
很显然,这里刚刚经过一阵厮杀!
公孙白抬起头来,正要问话,一路车前马后来回奔波的燕八,急忙凑到车驾之前,低声道:“宫内藏有地道,伏兵已被查获击杀,陛下勿虑……”
公孙白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反而稍稍踏实了点。不管如何,他以燕代汉,那些刘汉的愚忠者不可能没有半点动静,只是想不到对方竟然能掌控通往宫内的地道,看来也绝非寻常人了。
对于公孙白来说,京师之中遍布他的兵马和眼线,对手闹的动静终究是有限的,就算真的杀出个百十号人啥的冲到他面前,或者来个什么弩箭、飞锤啥的冲他而来,恐怕也伤不了他半根毫毛。姑且不说身边护卫如云,就算他孤身一人,那102的武力也能从容应对。
只是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终究是要讨个好彩头,在他通往登基的路上若是闹个大动静,搞个打打杀杀的终究是不美,好在众将士很给力,在他入宫之前便已将事情办妥了,省得尴尬。
经过青琐门,经明光殿,再过嘉德殿和宣德殿,便可抵达百官朝会殿。车驾仪仗来到了嘉德门,刚到门口,就被一个人拦住了。
此人身着朝服,庄严隆重,一见公孙白的仪仗到了,便猛然纵身而起,向公孙白的仪仗扑去。
公孙白身旁的虎贲一见马上将其拦下,几个如狼似虎的虎贲已将其扭住,公孙白见此人弱不禁风的模样,不觉有些疑惑,他把手轻轻一举,侍候在一旁的吴明连忙喊道:“放开他!”
那人扑到公孙白的车驾前,直指公孙白,厉声喝道:“逆贼,下来!”
这一声大喝,百官尽失颜色,公孙白把脸一沉,沉声道:“你说甚么?”
那人正气凛然地道:“你公孙氏世享汉禄,又蒙先帝恩宠,如今以臣篡君,窃夺大汉数百年国器,不是逆贼又是什么?”
公孙白一脸的懵逼,疑惑的问吴明:“此乃何人?”
“前尚书卢植之侄卢玄,现任灵台丞,比二百石的官员,负责在宫内观察日月星辰。”有人答道。
公孙白不禁心头一阵苦笑,这种士人风骨倒是有点风骨,就是毫无价值的风骨。他们的坚持,那就是道统,道统是天下奠基,万不可废。
做为一个有风骨的士人,面对公孙白以燕代汉,这是他万万不能容忍的。可是一个比两百石的官员是没有资格随公孙白去祭天的,但是幸得在宫中任职观天象,所以一直候在嘉德门这公孙白必经之处的附近等着。因他是宫内之官,又手无寸铁,加之本身又弱不禁风,只要不是靠得太近,众宿卫自然也没理他,不料就被他突然冲了过来,虽然远远不能靠近车驾,但是终究闹出了动静。
公孙白摇了摇头,低声对身旁的虎贲道:“捂住他的嘴,带走!”
话音未落,卢玄便被几个虎贲拧住臂膀,他仍挣扎着跳起来,想要朝公孙白脸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嘴巴却被紧紧的捂住了,一口痰也被虎贲捂在了他的脸上。
那一句义正辞严的“狼子野心,天地可鉴,公孙白逆贼,不得好死!”也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车驾继续前行,这次那些宿卫惊了一身冷汗之后,将沿途百米内的宦官、宫女等闲杂人员全部清理了一遍。
刘汉四百年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新的王朝,大燕帝国的时代来临了。尽管它的登基大典因为仓促而显得简陋,因为仓促而没有四夷来贺、诸王来朝,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公孙白的车驾在百官朝会殿之前停了下来,公孙白在众臣的簇拥之下,缓缓登上殿堂,端坐在龙椅上。
这个位置可真高!“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虽然高处不胜寒,可是我……朕,不得不处之!
ps:求订阅啊求订阅,各位非正版的读者大爷们行行好,就当给作者发个过年红包,至少在过年期间盗转正吧……





兵甲三国 第543章 代汉者,当涂高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兵甲三国最新章节!
公元206年10月,公孙白将刘和驱逐下帝位,以先帝刘虞之禅让遗旨称帝,改立国号为燕,定年号为元兴,于是长江以北十州之地正式进入大燕王朝时代。
同时公孙白追谥刘虞为孝康皇帝,史称汉康帝。
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
康,自然是美谥。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刘虞的葬礼也得以隆重举行,全城缟素,公孙白以晚辈的身份亲自披麻戴孝送行,将其与汉懿帝刘协葬在一起。
同年,公孙白下旨封废帝刘和为河东公,即日便行,失魂落魄的刘和,只得灰溜溜的往河东郡赴任,一年之后病死在河东郡内,此乃后话。
这一年年底,公孙白追尊公孙瓒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史称燕武帝,或燕高祖。
同时,公孙白又立了两位太后:一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杨舞月为天慈太后;一位是尚在蓟城的公孙瓒原配夫人刘氏,为天安太后。
已故的公孙瓒嫡子公孙续,也被公孙白追为惠王。而活着的其他公孙庶子们,也大都被封侯,虽然公孙白对这些庸碌的兄弟们并不感冒,但是堂堂燕帝的亲兄弟们,若是没有个爵位也是说不过去的。
至此,公孙氏一门,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公孙瓒与袁绍拼斗七年,虽然误中袁绍诡计而先于袁绍而去,但是公孙氏不但最终战胜了袁氏,而且成为大燕皇族,比起袁绍的所谓“四世三公”又高了一筹,九泉之下,应可瞑目了。
除了破例立两位太后之外,大燕又破例立了两位同时并存且健在的皇后:一位是公孙白的结发妻子张墨,为天左皇后,住永安宫;一位是前朝长公主刘凌,为天右皇后,住长秋宫。
而甄宓、李薇皆为贵人。这样一来,中山国甄家原本已成为北地第一商,富得流油,如今甄家有女为贵人,自然声名大振,一跃成为声势显赫的望族,仅次于颍川荀氏等世族。
两个太后也罢了,毕竟一个在世,一个不在世,但是两个皇后却是前无古人,一时间惹得众臣纷纷反对,但是在极其强势的燕帝面前,众臣劝谏无效之后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更何况,立前朝长公主为皇后,也算是公孙白表达了对前朝大汉的敬意,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给这些旧臣们心中一个慰藉。
登基当日的叛乱之事,贾诩只花了半月的时间便已查清,是太尉杨彪一手操纵而为。
对于这样的叛乱,公孙白自然不会饶恕,将杨彪满门抄斩,连那号称过目不忘的杨修也没放过。
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就此没落。
而河东卫家、郑县梁家,这两个家族自然也被彻底连根拔起,从此世间望族,再无卫、梁两家。
九卿之一的执金吾、都亭侯贾诩,在此次平定内乱、掌控京城的事情上立了大功,又有从龙之功,故接替杨彪的太尉一职,成为三公之一。又爵升一级,封为槐里乡侯,其子贾穆也拜为亭侯。
那些原本安插在宫中的黑豹卫,各有封赏,而最大的封赏,则是陈翔、王成等宦官身份的黑豹卫。
健康值加到100,他们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命根子又回来了,而且光顾了一下许都城内的青楼之后,发现那玩意特别好用,众人只差点没深情高歌一曲《把根留住》,当然前提是公孙白愿意教他们唱。
经过数月的时间之后,许都城内逐渐安定了下来。但是在整个汉室天下,公孙白的称帝,却无疑是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浪。
姑且不说江南和江东的士人,对公孙白口诛笔伐,甚至有人扎了木偶刻上公孙白的名字每天用针扎泄愤,即便是在公孙白的势力范围内的北面十州,也有不少人对公孙白破口大骂,甚至还有好几个地方出现了造反。
只是反对的终究是少数,几处造反的人数都未超过千人,影响范围不过波及一郡一县,持续时间未有超过一月者,便已被扑灭。
百姓已安居乐业,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谁特么那么傻跟着你去造反掉脑袋?对于大多数世家大族来说,老子管你天下姓刘还是姓公孙,自己的家族千年传承不倒才是正经,如今在燕帝的治下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有病的才去造反,卫家和梁家的血淋淋的例子还摆在那里呢。
所以北面总体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乱,最多只是有点小插曲而已。
至于江南和江东,无论是代表官方的孙策和刘表,还是那些叽叽歪歪的士人,对公孙白来说根本不屑一顾,反正迟早要打过去的。
然而,公孙白万万想不到,居然在民间还有人为他再洗一波地,而且洗的还算比较干净。
这次洗地来自一句谶语。
“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是历史上很有争议,也流传很广的一句谶语。当年汉武帝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给了很多有野心者无限遐想。
其实秦汉时的谶语很多应验的,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首先举起推翻秦朝保证大旗的陈胜、吴广是楚人,击溃秦军主力的项羽是楚人,最后彻底覆灭秦朝的刘邦也是楚人,“亡秦必楚”正应其谶。
可是“代汉者,当涂高也!”却令人不知所谓。
历史上的李傕笃信巫术,当年李傕破长安后,女巫道人对李傕说:“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可惜历史上的李傕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所灭。
袁术,字公路,路同途,途与涂同音,袁术认为自己四世三公,又应了五德循环的顺序,而且还得了传国玉玺,必然是顺天应人的代汉者,可惜他的称帝只是加速了他的灭亡而已。
黄初元年,汉太史丞许芝上书云:“魏之代汉,见于图谶,其事甚众。”他的解释也较象形:“魏’也;象魏者,两观闕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高,在里不是理解为高水平,高手,而是因为曹操受封的“魏字,有高大的意思,或者可以向高大的意思上理解,通“巍”,所以魏必须代汉。但是曹魏尚未统一全国,甚至连蜀汉都还没被灭就被晋国所代。
那些自认为是“涂高”者,就没有一个代汉成功的。
而大燕代汉,在朝野之间,却流传着一个听起来很合理而且很牛逼的解释。
“涂”者,通“途”也,燕帝身怀仙术已是被很多人所证实的事情,甚至包括他的敌人。仙术自然来自天上,燕帝从通天之途而来,当可称之谓“途高”,此其一也。
“涂高”者,同“高徒”也,燕帝之仙术,乃泰一神梦中所传,即位泰一神之高徒也,此其二也。
“涂”者,同“图”也,燕帝祭天当日,燕雀高翔,成“大燕兴天下平”之字形图,可谓“图高”也,此其三也。
三者合一,再加上当日鸟雀呈祥,则足可证明燕帝便是代汉的真命天子,顺天应命,乃天道也!
这一波洗地,洗的像模像样的,比起太史丞许芝的解释要合理得多,也有力得多,而更令人信服的是,这个传言的发起者。
传言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来自大名鼎鼎的仙翁左慈。以《遁甲天书》扬名的左慈,与传授张角《太平要术》的南华老仙,以及著有《太平清领道》的于吉,合称汉末三仙。北方之人,对左慈无不信服,尤其是在坊间,更是传左慈为真仙之体,信徒遍布中原诸地。
由仙翁左慈出来洗地,似乎比任何人的话都更有权威和可信,因为这样的神仙人物,自然不会受世间功名利禄的诱惑,比起那些什么名士贤者的话,要可靠得多。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燕国的第一个春天来得特别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北面的百姓已逐渐进入了春耕繁忙之际,而新定的凉州和西域也逐渐进入正常轨道,尤其是丝绸之路的重开,还有西部棉花种植的推广,使得西面的反对声越来越小。
白马义从、墨云骑、飞狼骑和解忧军的兵马,也在赵云和郭嘉等人的率领下,缓缓的回往许都而来。
经过数月的公孙白,终于学会了怎么装得像一个牛逼的皇帝。他熟悉了宫中的一应规则,却终究不愿每天埋在奏折堆里,于是将批阅奏折的任务交给了三公,三公意见一致则直接批示,若意见不一致则再请公孙白决断,如此一来便少了许多麻烦。
荀彧和荀攸虽然为叔侄关系,而且声名赫赫,但是贾诩却是个实打实的狠角色,双方互相牵制,倒也不用担心其中一方专权,倒是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内阁制。
逐渐安定下来的公孙白,终于抽空出来,好好的陪伴着他的后妃们和皇子公主们,过了几天温馨的日子。
就在此时,公孙白终于想起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那自然便是系统升级。
“7级困难任务:称帝,已完成,奖励兵甲币100000,8级熟练度100000,奖励灌钢冶炼术图册一本。”
7级困难任务的完成,意味着系统便可升到8级!
ps:1.今天要启程回家过年,不能确保双更,大家不用等了,如果晚上有更则算是惊喜,没有的话明天补上……
2.电脑版简介页面右上角,有个免费评分,大家有空的帮刷个5分啊,都被人恶意刷到8.9分了,还请大家帮忙,拜谢!




兵甲三国 第544章 8级兵甲系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兵甲三国最新章节!
灌钢冶炼术,是一本介绍超越这个时代的钢铁冶炼术,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怎么寻找煤矿,怎么挑选精煤,怎么铸冶钢炉,怎么冶钢。
书中的冶钢术,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好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c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
这种冶钢技术至少达到了明代中叶的水平,虽然公孙白看不懂,但是公孙白相信这个时代总会有人看懂的。
这本书的意义其实是巨大的,毕竟系统所制造的材料数量有限,而且公孙白还得亲力亲为,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灌钢冶炼术的书就是“渔”。
只是灌钢术见效需要长期的过程,公孙白只得暂时将其搁置一旁,开始升级兵甲系统。
“叮咚,材料系统升级到8级,宿主获得‘兵神’的称号,奖励兵甲币50000,熟练度10000,8级材料兑换券2张。”
“8级材料系统主材料:铬钢。”
该来的终于来了,铬做为金属硬度之王,铬钢的硬度也是极高的。虽然后世的铬钢硬度足够,但是韧性和弹性不足,容易卷边或折断,但是使用了这么多年的破天剑,似乎并未出现这种情况。8级系统的铬钢材料应该是在韧性和弹性做了一定的改良,绝非通常所见的打菜刀的九铬钢所能比拟的。
这个时代的普通铁的硬度最多不超过hrc30,而灌钢的硬度应该在hrc35以上,百炼钢的硬度大概在hrc45-50,而铬钢的硬度通常都在hrc55左右,于是才会有削铁如泥的说法。
唯一可惜的是,8级铬钢材料和7级百炼钢材料一样受到限制,而且限制得离谱,每天限制锻造2件兵器,还仅限制于制造兵器。不过时间可以累计,比如可以30天不使用,然后一次性制造60件兵器。
系统的限制目的很明显,只可将领和特殊兵种如白马义从等才可使用铬钢材料兵器,而不能像灌钢那样成为大白菜,人手一把。
公孙白当即制造了一把铬钢战戟。由于铬钢兵器的珍稀,系统可定制外形,公孙白让系统在战戟身上镂刻了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既能显出战戟的气势,又能防止持戟时手打滑。
随着叮咚一声脆响,又伴随着一道金光,一杆一丈三长的铬钢战戟出现在公孙白的手中,霎时间屋内冷气逼人,寒光凛冽。
公孙白取出一副灌钢鱼鳞战甲挂在墙上,举起战戟劈了下去,只听喀喇一声,战甲应声而裂,前后两层钢甲都被戟刃破入,甚至劈入了墙体三分。
果然是削铁如泥!
8级兵器系:大马士革刀、廓尔喀弯刀、蒙古弯刀。
8级兵器在样式上又有了重大突破,三种兵器其实都有一个名字:弯刀!造型符合流体力学的弯刀更适合于劈砍,曾在后世的战争中立下赫赫功绩。
而最适合骑兵交战的,最凶名赫赫的无疑是蒙古弯刀。当年的蒙古弯刀制造了太多的奇迹,几乎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所向无敌。
因为弯刀更符合力学原理,不需要士兵的自身力量,光凭马匹的冲击力就能轻而易举的将敌军的头颅割下。当年成吉思汗横扫亚欧大陆的时候,只是将弯刀放在马鞍的一侧,刀刃弯的部分长长伸出,而挨近刀刃的部分是直的,这样就不会误伤到自己,这样一旦冲入敌阵的时候就很容易将敌人连人带盔甲削掉,也为骑兵节省了大量的体力。而最重要的是,使用百炼钢打制的弯刀,将更能发挥出弯刀的。
公孙白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选择定制了一柄铬钢蒙古弯刀。
连鞘的刀,黑黑的刀鞘,弯弯的刀柄,刀锋是青青的,青如远山,青如春树,青如情人们眼中的湖水。青青的刀光,弯弯的,开始时仿佛一钩新月,忽然间就变成了一道飞虹,纵使未出鞘也能透出逼人的杀气。
刀身上刻着一行字“小楼一夜听春雨”,当然这行字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为了缅怀前世的武侠情怀。
一手提战戟,一手持弯刀,公孙白瞬间只觉全身似乎涌出无穷的力量和热血,恨不得立即跨上汗血宝马,冲锋陷阵,于千军万马之间斩杀敌军主将而归。
8级铠甲系:棉甲、纸甲。
公孙白神色不禁一愣。
这纸和绵所制的战甲,还能比灌钢战甲牛逼?
当他各制出一副纸甲和棉甲时,终于明了。
纸甲的表面以娟布和纸造成,以三厘米厚的纸和挂裹,内置铁片。这样的纸甲不仅能抵挡弓箭,对劈砍的防御力也只略逊于灌钢战甲,比起普通铁甲丝毫不逊色,只是耐用度比铁甲要差。当然,若是面对神臂弩自然是形同虚设,但是面对江南和江东的箭矢,却是绰绰有余了。
其实纸甲多用在南方的士兵,特别是因为轻便,所以多由战船水兵使用。纸甲主要护住上半身和下半身(过膝),考虑到南方多沼泽、水田,长度就因地制宜了,对于即将进行的江南之战,恐怕是最适合不过了。
棉甲的原本制作工艺是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
这样的棉甲的防御力比铁甲弱不了多少,而且极其轻便,相对纸甲来说,棉甲还有御寒的作用,适合北地兵马。
这两样战甲虽然防御终究是比灌钢战甲和铝甲差了点,而且极不耐用,但是材料随处可找,且极其轻便,完全可批量制造,只需一个多月,准备足够的棉花、纸张、绢布和钢料之后,便可制造数以十万计的战甲,麾下的将士则可人手一套,整个大燕军马的防御力都可提升一截了。
8级弓弩系:豆寸子弩。
豆寸子弩是一种强力的连弩,是宋代三弓床弩的一种。一次可以发射十余支箭射到千步远,也是射程最大的冷兵器,如同重机枪一般。但是这种床弩最扯淡的是,张开弦需用七十五至一百余人用绳索绞动,并借用机械的力量。
这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但是对公孙白来说,这种弩的意义不大,特么的用一个屯的人来开弩,除非是被人围城之后,再架在城墙之上,趁敌军不备,突袭七八百步外的敌军主将,实战效果极低。
8级器械系:飞虎战舰、海鹘船。
看到这个,公孙白不禁精神大振。若论平地之战,公孙白的兵马已是天下最强之师,没有之一。长江以北十州之地,尽入公孙白手中,如今天下唯有江南、江东、交州和益州之地未平。江南和江东之地,江湖纵横,战马在这里的优势得到极大的限制,若想征服南方之地,靠的还是水战。而水战这方面,却是公孙白的劣势,不说和江东水军差得太远,就是比起荆州水军都要差上一大截。
江湖之上,比的就是船舰、弩箭和水战经验,水战经验这玩意儿,北方的旱鸭子们自然比不上那些长期在江湖之上讨生活的江南人,但是燕军的弩箭却是天下无双,若论实打实的造船技术,恐怕也要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如今系统的造船技术却远远超出了江南乃至江东,使得公孙白的信心大增。
1...247248249250251...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