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养成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韭菜会飞
林平点了点头,这个他知道,大部分地方的高中报录都采取的这种方法,林夕市这些年名义上也采取的这种形式,但是县教育局仍然拥有着极大的干涉和分配的权力,最终县教育局还会起到决定作用。
王弘文又开着玩笑说道:“不过,你也不要太乐观,绝大部分优等生肯定还是愿意报考一中,也许会有些漏网之鱼被你们四中捡走。”
林平笑了笑说道:“但愿如此吧。”
王弘文吃了两口菜又说道:“对了,你们四中去年那个中考状元王……王一格,是吧?”
林平点了点头:“对,王一格。”
王弘文问道:“怎么样?他。”
林平说道:“很优秀,非常突出。”
王弘文笑着点了点头:“好好培养他,如果他要是再能考个高考状元,那你们四中就出名了,你新校长的位子也就稳了。”
林平说道:“嗯,我们学校一直在全力培养他,也在全力培养每一个学生。”
王弘文用筷子指点着林平笑了两下然后说道:“行了,吃饭吃饭。”
从王弘文家里离开,林平并没有站在路口等出租车,而是一直沿着路边慢慢的走着,走了不知道多久,直到一辆出租车主动停在林平旁边,司机师傅伸出头来问道:“小伙,坐车不?”
林平笑着说道:“坐!”
司机师傅听到林平的肯定答复后喜笑颜开,这大晚上拉个客人可不容易,等待林平一上车便热情的问道:“去哪?小伙。”
“西贝四中。”林平回答道。
“好的。”司机师傅主动跟林平聊了起来,“这么晚了还去西贝四中,是学校的老师啊?”
林平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对,是学校的老师。”
司机师傅说道:“听说你们学校今年高考考得不错啊,发展的不错,来了个新校长,把四中整顿的挺好。”
林平微笑着点了点头:“还行吧,比以前好多了。我们学校今年高考最高分662分,比西贝一中最高分只差了一分。”
司机师傅一听连连说道:“那行啊,那了不起。不过,我觉得你们比一中还是差点儿事。”
林平笑着说道:“不是差点儿事,是差点儿有点远。”
司机师傅哈哈大笑道:“你这是说了句实话,西贝四中,再怎么着也是后娘养的,那肯定是比不上人家一中这个亲娘养的,你说对不对?”
林平笑着点了点头:“对。”
“不过啊,你们四中现在变化确实挺大的,以前啊,你们四中学校门口天天一帮混混聚在那里,学生没个学生样。”司机师傅慢悠悠地说道,“我们这些干出租车司机的最喜欢去的就是你们西贝四中,去了就有活拉,但最讨厌去的也是你们西贝四中,看到你们四中那群混子学生,我们都头疼,以前你们学校那群混子学生还不给车钱,还发生过反过来拿刀子问我们要钱的情况……”
林平歉意而尴尬的笑了笑。
司机师傅说道:“现在好多了,没有混混学生了,听说你们学校新来了部队里的什么营长当政教处主任,把混混学生都给制服了。”
林平笑着说道:“对,不过不是营长,是侦察连连长。”
“哎,都一样,管他营长还是连长,能制服西贝四中那帮混子学生啊,就是这个!”
说着司机师傅竖起了右手的大拇指。
林平笑了笑说道:“对,现在四中没有混混学生了,学校氛围很好。”
“是吗?”司机师傅还是不太相信的问道。
林平和司机师傅聊了一路,司机师傅虽然知道了西贝四中这近两年来的巨大改变,但是却仍然抱有怀疑和迟疑的态度。
下车后,林平笑着和司机师傅道谢,然后回到办公室里,这一晚,林平彻夜未眠。
高考成绩出来后没几天,便是填报志愿,刘卫国因为要报军校是提前批,早早的就填报好了军校志愿,他填报的是国防科技大学,而他的最高理想是进入国防大学,但那是一所只有军官才能进入研修、不招本科生只招研究生的最高学府。
到了本科批的时候,林平根据刘青梅他们每个人的实际分数和个人情况进行了指导填报,他们纷纷填报了几所自己心仪和适合的院校。
而除了刘青梅他们几个人,林平最关心的就是方盛,方盛的高考成绩不错,662分,在汉华省排名100多,这个成绩想上清华北[新fo]大也不是没有可能,为此,方盛的父母还特意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招生办打电话进行了咨询。
但是清华北大招生办的人回复是:“可以报,但不保证能录取,而且热门专业肯定是不行的,大概率调剂到冷门专业。”
不过,清华北大虽然对方盛不是很重视,但其他几所出色的高校还是很重视方盛的,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招生办联系到了方盛的父母和方盛,希望方盛能考虑一下他们学校。
林平没有干涉方盛的学校和专业选择,方盛询问过林平,林平告诉方盛:“选自己最热爱的、最合适的、前景教好的,三者综合考虑一下,你这成绩在清华北大进不了好专业,没必要非得去清华北大。”
(亲爱的读者们,我有点秃了,不能再晚睡了,我改一下,明天开始早上起来更,然后中午休息更,再晚上更,分解晚上更新压力,争取每天晚上十点左右睡觉,可爱的读者们,真的不要熬夜了,这个秃头真的要防微杜渐啊。
昨天去看医生拿的药,当时还感觉问题不大,今天去理发,理发的时候我和理发师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我问:我是不是有点秃了?
理发师凝重的点了点头:遮住吧。)
名校养成系统 第五百三十六章 清华北大OR其他?
西贝一中,校长办公室,校长孟凡昌正在和一个学生在进行密切谈话,这个学生不是别人,正是西贝一中那个考了663分的学生。
同时,在办公室里的还有这个学生的班主任和年级主任。
一个校长、一个主任、一个班主任,三人正围着这个学生进行劝说。
“能去清华北大就去清华北大啊,专业不好没关系,学校好才是最重要的,到了大学你还可以再转专业嘛……”
“就是,第一志愿报清华北大,没问题的。”
“多少人想去清华北大去不了?你这分至少能够到门槛了嘛,对不对。上海交大虽然是好学校,但是比起这个清华来嘛,就差了不是那么一点半点,你父母他们都知道清华北大,有几个知道上海交大的对不对,这就是问题嘛,上清华北大多有面子,脸上有光,能上清华北大先上清华北大嘛。”孟凡昌对着这个学生谆谆善诱道。
西贝一中这个考了663分的学生,和考了662分的方盛面临一样的情况,分数刚刚卡清华北大的最低分数,只要报冷门专业并且愿意接受专业调剂,能进的几率还是蛮大的。而如果他们愿意去清北以外的其他学校,比如上交、浙江、复旦,那基本是专业随便挑随便选,第一志愿填这些学校和自己想去的专业基本是很稳的。
而一中这个学生,在接到了上交的电话后,本来已经决定要去上交了。
但是当听到这个学生要去上交后,一中的校长孟凡昌带着他的班主任和级部主任把他喊来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希望这个学生能够把第一志愿填清华北大,而不是什么上交复旦。
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林夕市这种地方,乃至全国的大多数地方,大多数高中,证明自己的标准只有两个:一本率和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
“你听说了吗?今年一中出了好几个考上清华的。”
“是吗?二中也不错,有好几个北大呢。”
而除了清华北大,其他的似乎都不值得一提,对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没有什么吸引力。
就像衡水中学的出名程度不也是用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来衡量的吗?
而像西贝县这种地方,更是如此。
出个考上清华的,那全县震动,口耳相传,人人都会夸一中牛逼,甚至连邻县也会传:西贝一中出了个考上清华的。
而要是去了上交浙大,那似乎就没有什么宣传的噱头和力度,也没有多少人在乎,甚至在西贝这种地方,会有不少家长会问道:“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了进交通局吗?开车修路的吗?浙江大学?和清华北大比起来咋样啊?”
所以,当得知自己学校的这个县理科高考状元在能报清华北大的情况下,却要去报上海交通大学,孟凡昌立刻让这个学生的班主任把他请来,要好好跟他谈谈。
而这次谈话的主题就是——让这个学生报清华北大。
“可是,校长,老师,我要是第一志愿报清华的话,万一没报上去……那……那我就上不了上海交大了……”这个学生弱弱的问道。
上交、浙大、复旦他们虽然不如清北,但也都是相当知名的、出色的、热门的院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和骄傲,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录取那些第二志愿选择自己的学生。清华北大更不用说,从来没录取过第二志愿才填报自己院校的学生。
所以,这个学生也是在担心,自己报了清华后,结果没录上,然后上交肯定也不会录取自己,最后落得个清华没去成,上交也不要自己了,那就惨了。
“没事,每年清华北大在咱们汉华文理第一批次加起来录取差不多一百五六十号人,理科得有一百二十多号,你在咱们汉华省排在一百多名上,没什么问题,报稍冷一点的专业,接受专业调剂就好了。”孟凡昌继而说道,“这个你们王老师会帮助你的,会帮你报最合适的专业。”
这个学生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清华也是自己的梦想,应该去搏一搏,于是听从了学校的意见,在自己的第一志愿上填了清华大学。
看到这个学生终于同意更改志愿,去填报清华大学,孟凡昌舒了一口气,笑着把这个学生送出办公室,孟凡昌翻了一下成绩单,问道:“那个文科第一名的这个女生报的什么大学你联系了吗?”
西贝一中高三级部主任点了点头说道:“联系过了,报了复旦大学。”
孟凡昌点了点头:“嗯,复旦不错,复旦不错,她这成绩也去不了清华北大,复旦就挺好。”
接着,孟凡昌看到了高三文科第二名“刘青梅”,愣了一下,想了下问道:“这个刘青梅名字怎么这么熟?这个刘青梅报了哪?”
“哦,联系过了,报了北师大,挺好的。”高三级部主任再次说道。
孟凡昌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嗯,不错,北师大也不错,以后还能回到咱们学校来当老师呢。”
刘青梅的这次高考成绩算是意外的好,一向在一中的文科重点班里只能考个五六名的刘青梅竟然考了第二,出乎了任何人的意料,包括林平,林平之前还特别担心她会因为紧张考的不好。
孟凡昌又询问了一下成绩单上排名靠前的学生,然后说道:“等这些学生录取结果下来了,赶紧报给我。”
“嗯,好的,孟校长。”高三级部主任点了点头说道。
等到高三级部主任走出去,孟凡昌寻思了一会儿,嘴里念叨着:“刘青梅、刘青梅……怎么这么熟呢?”
于是在电脑里调出了刘青梅的学生资料,初扫一眼,孟凡昌没发现什么问题,再次一看,才发现在毕业中学那一栏写着“毕业于苦山忠国希望学校”。
忠国希望学校,孟凡昌想起来了,去年的中考状元就是毕业于这个学校,而又想起了四中校长林平曾担任过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因为如此,中考状元王一格拒绝了西贝一中的盛情邀请去了西贝四中。
想到这,孟凡昌摸着下巴笑了笑自言自语道:“别说,这个林平还真有点意思。”
名校养成系统 第五百三十七章 录取
填报志愿结束,便是等待录取结果。
在等待中,高一高二们的暑假也到来了,苦山出来的孩子们都回到了苦山,然后自发的组团去忠国希望学校学习,而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就是刘青梅、刘向前他们五个,现在他们五个可是这群孩子的偶像和榜样,毕竟他们五个是这个大山里第一批走出去的大学生。
而王一格,一放假就被送到了省城去参加奥数培训,他在上半年一路通过了林夕市市级比赛和汉华省省级预赛,现在要参加9月中旬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这次比赛对于王一格来说很重要,如果能在这次竞赛上获得名次,无论对于王一格参加自主招生还是高考加分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王一格虽然出身苦山家境贫寒,但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投资其实一点都不比城里孩子少。当然于公于私,林平对于王一格的投资都不是大公无私的,而王一格的成功就是对林平最好的回报。
就像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孩子的成功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录取结果还未出炉,王新明就兴奋异常的跟林平说准备为五个孩子准备一场比较盛大的升学宴。
这不仅是王新明的意思,也是忠国希望学校很多人的意思,甚至苦山的父老乡亲们也都很支持,特别是柳家村村长柳明东和他的三个兄弟。
刘青梅他们五个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对于苦山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一个令苦山父老乡亲们十分振奋的消息。
所以,为这五个孩子举办一场升学宴,对于整个苦山来说是一件别有意义的事情。
林平想了想,点头同意。
于是,王新明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了起来,利用短短三天的时间跑遍了苦山的每一个村落,几乎通知了苦山的每一户人家:“我是咱苦山忠国希望学校,我,王新明,大家都认识我,那个啥,咱学校有几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准备搞个升学宴,到时候都去啊。”
说这句话的时候王新明脸上那股兴奋劲儿,仿佛五个孩子都是他的亲生孩子,尤其是刘青梅,他这继父身份还没坐稳呢,都快把自己当刘青梅的亲爹了。
一天天焦急的等待中,录取结果终于下来了:
刘青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与之前的角色表有出入,已修改,本来想让青梅走外交发言人华姐的道路,但经过仔细分析,觉得甚是不合适,无论从个人性格还是英语口语能力上来考虑,刘青梅都不适合进入北外,然后进外交部,还是让刘青梅去“北京吃饭大学”做个岁月静好的妹子,然后当老师最好。)
刘向前,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投资学专业;
刘卫国,国防科技大学,指挥系;
冯笑,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李树林,汉华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这五个孩子,大家基本都根据自己当初的心愿选择想去的大学和专业,刘青梅、刘向前和冯笑三人都去了北京,刘青梅进了北师,而冯笑进了稍微逊色一些的首都师范大学,对于两人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刘向前选择了北理工,其实他更想去中央财经大学,他认为那才是中国最能教人赚钱的学校,但很可惜,他分不够,够不到人家央财的门槛,他便只能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而在选择专业时,刘向前一眼就看中了“投资学”三个大字,然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投资学这个专业。
用刘向前的话来说就是:“投资学,听着就是牛逼哄哄的大学,就是这个专业了,我要投资成世界上最大的养猪专业户。”
时隔四年,刘向前初心未变,仍然记着他年少时的梦想。
当然,刘向前说这句话也只是开个玩笑。他现在已经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的是比养猪轻松、干净还赚钱的行业。
就算现在有人用枪逼着他回苦山养猪,他也不一定愿意养。
不过,当刘向前选定投资学并发了一番豪言状语时,一旁的王新明倒是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向前啊,叔觉得你选这个专业没啥鸟用,投资你得有钱,你吊钱没几个,你学出来拿什么去投资?我觉得不行,倒不如也报个师范当个老师。”
“呸!我才不报师范当老师呢,我要赚大钱。”刘向前的雄心壮志熊熊燃烧,赚大钱才是他真正没有忘记过的远大理想。
而刘卫国则去了位于南湖省沙长市的国防科技大学,军校的选择比较少,刘卫国也想去北京,和冯笑在一起,但国防科技大是他最好的选择。
为这事刘卫国还找过林平,询问林平老师的看法,也没有避讳什么,毕竟他和冯笑的恋情在高考结束后就已经公开了,而且,在西贝很多贫穷的地方,男女结婚成家时间非常早,甚至没有到法定年龄就定了亲,等到到了年龄再领证,那时候基本孩子都有了。
而林平给刘卫国的答复是:“选择理想,爱情是会改变的,不要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无论是你为了冯笑,或是冯笑为了你,那都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忠厚老实的李树林选择留在了汉华,去了梦寐以求的汉华警察学院,而这也基本实现了当年他在客车上说出来的那个梦想。
于是,苦山的这五个孩子,也是林平带出来的第一批学生,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上选择了自己的未来,这也基本决定来他们未来的方向。
这时林平的手机响起,是方盛的电话,不用说林平也知道是方盛的录取结果出来了。
“林校长,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电话里方盛说道。
“好,老师为你感到开心和骄傲,这可是四中这多年来第一个211、985啊,还是顶尖211、985。”林平开心的说道。
“嗯,”方盛答应着说道,“我爸说下周为我举办升学宴,邀请您过来。”
林平笑着说道:“我一定去。”
而此时,西贝一中的校领导老师们更是高兴,因为那个考了663分的学生成功的被清华录取了,几乎是压了最低分。
(先两更,今天事多,忙的头晕眼花,我记着我还欠着八更,尽快还,写作时间调整过来就还上了。)
名校养成系统 第五百三十八章 升学宴
“方盛,我和你妈去看了,决定把升学宴的地方定在蓝宝石大酒店……”刚进门的方盛父亲对着客厅里正在躺在沙发上看书的方盛说道,“你别躺着看书,站没站样,坐没坐样,这样不好……”
方盛点了点头然后不是很情愿的坐了起来,然后继续看自己的书。
“儿子,晚上跟妈妈去商城吧,买身新衣服在升学宴上穿。”方盛的母亲坐在方盛身边用商量的语气说道,“这次你爸邀请了很多人,亲戚啊、同事啊、朋友啊,还有你们林校长和你的任课老师,订了八桌,你到时候可得好好表现啊。”
方盛不想说话,甚至叹了口气,他不明白他的父母为什么把一个升学宴看的这么重要,那样子恨不得搞的满城风雨、人尽皆知,甚至一下子邀请了得有六七十号人,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九大姑父十大舅,再加上父母两人的朋友同事。
方盛本想的是简简单单,一两桌自己认识的、熟悉的、经常走动的亲戚,再加上林校长和自己的几科老师便行了,结果父母却搞得像婚宴一样隆重。
于是方盛就感觉很烦,心底里甚至开始抵触这个搞的这么隆重的升学宴。
但方盛不知道的是,父母搞这个升学宴其实也是在一扫之前因为方盛堕落的郁闷,通过方盛的这次升学宴来扬眉吐气。
曾经,方盛是个天才少年,亲戚朋友街坊邻里人人皆知,大家都会花式夸赞方盛,方盛的父母也因此沾沾自喜心中得意。但随着方盛在初中时突然堕落,最受打击的便是方盛的父母,方盛突然就不再是他们的骄傲,甚至还一度成为了他们的耻辱。
“我记得你家方盛以前学习特别好啊?怎么听我儿子说在不断下滑,都快成倒数了?”
“我儿子今年考了西贝一中呢,你家方盛去了哪?什么?西贝四中?我没听错吧。”
“我记得你家那孩子以前学习特好,怎么去了西贝四中啊?我可听说西贝四中是所垃圾中学,混子中学,里面没有一个好学生。”
在过去的几年里,方盛的父母听到过无数次这样的质疑和疑惑,而这些质疑和疑惑在他们听起来甚至满是嘲讽的感觉。
方盛的父母为此满是焦急,但是方盛又从来不与他们沟通、不肯告诉他们原因,最后导致家庭关系愈发紧张,方盛的父母只能是“恨铁不成钢”,最后也就习惯了,便不再对方盛抱有什么成才的希望,被迫变得佛系了起来,只希望方盛能够健康成长。
或许,中国式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子女当成了“攀比”和“炫耀”的工具。
小时候,攀比子女的成绩,“我儿子这次考了第一名,拿了三好学生奖状”;
高考时,攀比子女的大学,“我女儿上的大学特别的特别的好,以后还要出国呢”;
毕业时,攀比子女的工作,“我儿子进了国企,年薪几十万,那是铁饭碗”;
结婚时,攀比子女的对象,“我女儿找了个特别有能耐的对象,我女婿人帅钱多有车有房资产千万”;
最后,子女有孩子了,可能还要把孙子、孙女当成攀比、炫耀的工具。
或许这种行为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相当不健康的。
方盛就是在这种“攀比”和“炫耀”中长大,堕落前,他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堕落后,他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已经成了反面教材。
但方盛的人生并没有彻底的沉沦下去,而是在高考这个人生最特别的时间点迎来了巨大的人生转折,与此同时,他的父母也随着方盛再次站了起来,那一瞬间,重新扬眉吐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