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关心则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分节阅读_191
牵扯到十万八千里外去。
当初新帝甫登基,就是一时没抗住他们的人海战术,被漫天的唾沫星子迷昏了头,册封了两宫太后,如今后宫处处掣肘,想来直是悔之不已。
大约有人在后头点拨了一番,皇帝想明白后愈发坚定立场,为了亲娘,也为了自己以后的日子能好过些,便是圣德太后去太庙哭先帝了,他也一个字都不肯让。
一口气罢免了五六个特别冲锋在前的官员,又降了十余个官位,这才打压下那一股子人的气焰,顺带把圣德太后病倒的罪责也甩给那帮家伙,罪名是挑拨天家情分,居心不轨。
此战大胜。只可怜老耿同志,至今还称病在家,扭捏着不大敢出来见人。
不过姚阁老说了,这种硬派功夫不好多用,这次皇帝多少占着理,况且于真正的社稷利益牵扯还不大,倘若皇帝回回都以势压人,那名声就不好听了。
明兰点点头,要说姜还是老的辣。姚阁老这话到点子上了。
还是应该多听谏言,多采纳臣子的意见,群策群力才好,毕竟皇帝和顾廷烨这群人历事尚浅,许多国政还在学习中,东西南北民情差异极大,官场派系纷繁。倘若一意孤行,万一坏事了,连个推搪的借口都没有,全是皇帝你一个人的错了。
于是顾同学只好粪发了。
为了不让皇帝失望,更为了不重蹈老耿同志的覆辙,他晚上要多看文责卷宗,分析揣摩,上班时提着精神听读书人掐架,一刻不敢懈怠,下班回府还得去他那冤家大哥那儿哭灵,就算挤不出眼泪,也得干嚎两声意思一下。这样子,不抑郁才怪了。
好在他是个极聪明的人,待他那死鬼大哥满七七前后,他已可在朝论时插两句嘴了,而且按照姚阁老的话来说插嘴的十分有水准。
几天前,朝堂上议起盐务话题。
这些年来盐务混乱,私盐成风,官盐收不上税,账目做的天衣无缝,上下一心,先帝曾派过几拨人去查,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把自己陷在那儿,最后坐着囚车回京复命。
当今皇帝想要整顿,百官照例争吵不休,大致意思都是不能折腾了,一闹起来牵丝拔藤的,天下又要不稳了。
顾廷烨听了足足一上午,逮了那个嚷嚷的最起劲的,一脸谦虚的问道先不论其它,只问这盐务到底要不要整。
那官员涨了半天脸皮,又啰嗦了一大堆后果呀影响呀难处呀。
顾廷烨又问那你的意思就是别整顿就让它烂着
不论那群嘴皮子怎么绕话,顾廷烨只问一句于国于民,到底该不该整顿盐务。
盐税占国库收入五分之一,如今连五十分之一都没有,盐务糜烂至此,哪个官儿都不敢说不整顿,一时朝堂默然;见此情形,皇帝气势大振。
很好很好,既然大家都认为应该整顿盐务,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整,派谁整,是徐徐图之还是快刀乱麻的问题。
明兰非常赞赏,顾廷烨果然上道,还没学两天策论,就知道分离辩论法了,不过待到朝堂上讨论起整顿盐务的人选时明兰又不免惴惴“你想去么”
顾廷烨挥袖端坐于太师椅上,含笑道“我今早就与皇上说了,这种细致活我做不来。”
明兰拍拍胸膛,大大松了口气。
古代女人真难做,既不愿老公当海瑞,又怕老公变严嵩,最好还是谭伦那样的,忠义两全不说,故旧遍天下,还能高官厚禄的善终,最后福延子孙。
顾廷烨瞧她这样,笑着捏捏她的耳垂,温言道“你别忧心。皇上此次是瞧准了的,年前的两淮兵乱刚过,各地卫所驻营换了好些人,都指挥使一级大多效忠皇命,皇上这才决意动手的。”
明兰抱着男人的胳膊,笑眯眯的像朵牵牛花,把脑袋挨着他浑厚的肩膀,低声道“只要你平平安安的,什么荣华富贵我都不稀罕。”语气柔涩,身子温软。
顾廷烨只觉心头痒痒的,反手搂住明兰,目色发暗,嘴角含笑,一只手慢慢往腰下摸去。
明兰按住他愈往下的手,脸色发红“正服着齐衰呢。”
没有一种避孕是百分百安全的,何况这会儿她正值危险期。
顾廷烨沉着脸,抱着明兰揉了半响,终于直身站起,大步往外走去,明兰见他脸色不好,追在后头小声问了句。
“去扯灯笼。”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这么晚才更。
为了大家的愉快,我这里说明一下,以后我就不说什么时候更新了,这样也不用请假了,反正一有时间我就会码字的。
我也希望尽快结束的。
150
照大周朝的礼法,嫡亲兄长过世后,弟弟们要服一年的齐衰不杖期,实为九个月,可顾廷煜不是一般的长兄,而是顾府宗子,袭侯爵位,曾位属家长级别,所以头三个月为重孝,禁房事,停宴饮,断乐享。
如花似玉的老婆当前,看得吃不得,摸得动不得,眼看着朱氏的肚皮一天天大起来,男人脸黑如锅底,更觉自己生来就和秦家八字不合。
某日东昌侯府来邀,请他们夫妇去品茶尝新梅,自遭到了断然拒绝。
太夫人红着眼眶寻明兰去说了一通。
“侯爷着实太难过了。”明兰如此解释,“积痛于心,难以遣怀,竟连白灯笼也见不得了,睹物思人就怕想起了大哥会伤心。”
太夫人胸口一闷,想起最近的事,更是愤懑,险些又晕过去。
安抚完体弱的婆母,明兰悠悠哉的回了澄园,却得了盛家报信说长柏要外放了,约月底就走,请六姑爷和姑奶奶回府一叙。
明兰满腹疑虑,转头道“我记得,要外放的是爹爹呀,怎么成大哥哥了。”
顾廷烨斜靠在窗边,手持一卷书,失笑道“老泰山倒心明眼亮,也不独申时其这个老狐狸机灵。”
话说这位政坛不倒翁也是个人物,放哪儿都不得罪人,既会看皇帝的脸色,又能把握百官的暗潮,新皇帝使着颇觉手感不错。
但近来的官场越发不好混,不是得罪这边,就是得罪那边,不是得罪朝臣,就是得罪皇帝,未免晚节不保,临老栽阴沟,申时其从年初就开始上折子乞骸骨。皇帝自然不同意,申时其索性装病不出,一装就是半年期间躲过了两场空前激烈斗争的朝议,公开旷工。
皇帝拔河拔不过他,只好准奏。
照皇帝的预想,与其来一个不得心的首辅,不如叫这老滑头继续干着,待时候差不多了,顶上自己的心腹即可;皇帝信重的姚大人进内阁不久,资历尚浅,申时其这时候撂挑子,皇帝心中的人选还顶不上,能顶上的皇帝不放心。
老狐狸很上道,一获了准奏,立刻向皇帝推荐了个人选,波云诡谲的朝堂中,皇帝一眼就瞄见了半瞌睡状态中的卢老大人得了,就你吧。
“这老家伙”顾廷烨提起他,就免不了咬牙切齿。
其实卢老大人比申时其还老,人家就淡然多了,该说说,该做做,只要皇帝不讨厌他,他就为国贡献到棺材。
临走前,申时其把最看好的一个侄子和一个孙女婿都外放到安全的地方上,朝中有他外甥和门生看顾,精神抖擞的办完了这些事情,他才一副鞠躬尽瘁的劳心模样,登上回乡马车。
大约是盛紘从卢老大人那里听说了什么,或是自己看出了些什么,觉着与其叫刚入政坛的儿子被牵扯着趟进浑水,不如先避一避,看看风向如何,免得折了大好前程。
顾廷烨十分赞成。以他官位显赫,圣眷隆厚,且武将不大涉朝议他还是以武为主,都尚有人下绊子,何况盛长柏。
待夫妻俩去了盛府,才知道盛紘有事托顾廷烨。
“泽县山高路远,地处偏僻,我倒不怕你大哥吃苦,年轻人吃些苦是好的;就怕这一路草莱荒僻,官道尚不太平”
顾廷烨立刻明白“岳父顾虑的有理,我这就给舅兄寻几位得力的护院,定能保得安稳。”他顿了顿,心里转了一圈,又道,“陈州府离泽县近,我恰有几个旧识,回头我去几封信请他们也关照一二,莫叫蟊贼扰了舅兄。”
盛紘松了一口气,欣慰道“府中家丁的那点儿能耐,我一向信不过,你但凡开口,只要本事好性子忠厚,盛家断不会亏待了他们,若能缘分长久,生老病死一概有说法。”
顾廷烨点头道“如此甚好。”
“有劳妹夫。”长柏拱手而鞠。
内里屋中,王氏正哭的跟个泪人一般,扯着明兰的袖子不断哭诉“你说你爹到底安着什么心,如今咱家又不是没本事,就算要外放,也寻个好地方,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那地方我只怕,我只怕”
上首坐的盛老太太脸色发沉,很是不悦,一句话都不想说的样子。
明兰抚着被掐疼的手腕,不断安慰“太太且宽心些,爹爹素来明达,他自是为着哥哥好,才出此下策的。”
“什么为他好我看他是老糊涂了”王氏哭的肝肠寸断,“你大哥哥自小是金玉堆里大的,哪里吃过苦头,这可怎么好哟”
明兰头痛之极,劝了半天,王氏依旧哭个不停,还越哭越大声。
盛老太太终于忍耐不住,一拍案几,呵斥道“你有完没完外头还坐着姑爷,你不要脸了我看你是老毛病又犯了,外头是男人的事,你少过问,免得又生事端”
王氏捂着帕子,略略降低声音,抽泣道“外头的事我自不敢过问,可这是柏哥儿的事呀他,他听说那儿的人多蛮荒,柏哥儿这辈子何尝见过这样的”
“住口你知道什么”老太太恨铁不成钢,手指紧紧攥着茶碗,恨不能砸过去好扔醒她,“那泽县虽穷僻,亦非要冲,可越是这种不显眼的地方,越少些利益纠葛,只要柏儿安健无虞。待好好经营地方,与民休息,修桥铺路,鼓励农桑,反而能做出一番成绩来。要去那么舒坦的地方做什么,捞钱么”
王氏听的发愣“真,真是如此”
老太太见此情形,只有叹气的份儿了,“你当那些富庶之地的知县好做么鱼米之乡,盐铁滨海,各种关系纠缠,后头层层势力,咱家根基尚浅,柏哥儿动不得,碰不得,才是不好过。”
王氏泣声渐止,犹自神色忧心,似还未全信,老太太不耐烦了,直接道“反正这事已定了,你也少说些耸人听闻的,叫柏哥儿两口子出门的安心些,别吓着他们。”
“两口子大奶奶也去”王氏的注意力很神奇,一边揩着眼,一边就抓住了个次重点,不满道,“人家儿媳妇都是留下服侍公婆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分节阅读_192
“自是一起去”老太太瞪眼骂道,“你当那穷山恶水是什么好地方,大奶奶不去照看着,你能放心难不成你要叫柏哥儿独个儿赴任你别张嘴,我来说。别急吼吼的抬姨娘,没的路上添别扭,寻几个周全体贴的婆子丫头给他们两口子倒是真的。”
王氏被说的一脸青红,讪讪的垂下头,老太太面带讽刺的添了一句“你放心,要是爷儿们有了那心思,做媳妇的能拦得住这当口了,你就别兴什么幺蛾子了有功夫,多去瞧瞧如丫头,眼看她就快临盆了。”
明兰始终低着头,恭敬的站在一边,祖辈训斥父母辈,做晚辈的不好说什么,何况她觉得老太太也没骂错。王女士宛如一只呆呆的钟头,不上紧发条,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又说得几句话,盛老太太打发王氏出去招呼顾廷烨,总不好姑爷难得来一次岳家,连岳母的面也见不上罢;王氏闻言,赶紧回屋洗脸,重新梳妆去了。
老太太独留了明兰一个在寿安堂,问了几句家常后,直入主题“听说你们侯府要分家了圣上不是拨了建府的赏银么,这都快两个月了,你们怎么还不并府”
明兰苦笑,她就知道老太太会问这个,便索性说开了“分家我们原就想过的,廷烨断断不愿和那些人住一块儿的了。可是怎么开口,怎么赶人,还没想好,正想辙呢唉。”
这件事真是没人想到。
当时顾廷煜眼看着不好,金陵和青城老家的族亲也陆续赶到了,谁知就在病床前,当着众人的面,他忽挣扎着起来,从枕下拿出两张纸。
一张纸上,写着他自袭爵位后,侯府的财产明细,一应田庄,库银,铺面,还有祖辈传下来的贵重物件,以及历代的书画收藏累积。
当时,太夫人脸色隐隐发青。
另一张纸则是旧年的文书,写的是约三十年前,顾廷烨的祖父母给几房子女分家时写的文契,上头明白记录了三房嫡支大房,四房,五房各分了多少,几房庶支早分出去的庶子又分了多少,房产,银两,田地,都写的十分清楚。
四房和五房等人立时变了脸色。
顾廷煜趁着还有力气,叫几位族叔堂亲一一过目,核对上头的印鉴。
他虽病的快死了,头脑却十分情形,话说的十分漂亮“二弟常年在外,家里的事不清楚,如今好歹交代一番,将来家事顺畅,我也对得住父亲临终的嘱托了。”
一片静默中,众人心里雪亮。
“顾家这位大爷,着实是个人物。”盛老太太缓缓道,双目微阖。
明兰叹息道“廷烨心里很不痛快。”
虽知道十分艰难,且免不了招人诟病,但顾廷烨有信心能摆平那帮子混蛋,可如今顾廷煜替他做了,冒着得罪太夫人的风险。
这个人情,他记也得记,不记也得记。
“他们肯走么”老太太静静靠在椅背上,低声问。
“不肯,也得肯。”清脆的声音异常冷漠。
老太太倏然睁开眼睛,直盯着明兰,目中精光陡生,沉声道“你待如何”
明兰身姿傲然,淡红的嘴角微弯“如今,丹书铁券,御敕匾额,俱在我这儿。他们若不走,我就不拆澄园的墙。想并府,做梦。”
“所以”老太太缓下神情,兴味道。
“我拖的起,廷烨拖的起,大家伙儿都拖的起,唯独”明兰忽淡淡的笑了下,“廷灿妹妹却等不起了。”
顾廷灿若想说门好亲,就得赶紧了,不然真要成老姑娘了。
小秦氏此人,一辈子都惯会躲在后面装白花,却拿别人做靶子冲前头。
这回,明兰要让她自己动手去了帮手,水落石出,浮出来的就是各自真实的面孔,以后若要再斗,就得自己赤膊上场。她一概奉陪
过了良久,老太太才略开了笑颜“这是你想的”
明兰眼神坚毅“他予我尊荣和信任,我不能只安享富贵。”
第151回
托盛老爹的福,明兰曾有幸亲眼观摩一流白花表演近十年。林姨娘可以用各种原因轻而易举的挑起王氏的怒火,有几次明兰几乎可以确定她是上赶着挨罚的,或站或跪,弄出点伤来更好,然后盛老爹就会和王氏大吵一架。
后来房妈妈暗地里说,如今的林姨娘已大不如前了,想当初姚依依没穿之前,林姨娘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人前人后偷偷抹泪表示各种委屈,或哀春伤秋一把伤怀身世,甚至只要神色落寞,那时的盛紘就会热血沸腾,正气凌然的为她去抱不平,或去训斥王氏,或补贴林氏大把好处。
明兰总结凡是白花,都需要一个或几个正气凌然的不平党,他们总能轻易的被白花的各种委曲求全或深明大义而感动,继而前去打倒邪恶势力。
其实明兰觉得林姨娘还不够本事,她最多只能哄得盛紘为自己去冲锋,真正顶级的白花,可是能连原配的亲生儿女都感动的站在自己亲妈的对立面,去为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小三抱不平,这是何等功力。
总而言之,白花的战斗模式决定了她们必然隐藏后头,需要借助某些正义人士,如果亲自上阵出招,张牙舞爪,那就不叫白花了,该叫食人草。
所以此时的明兰陷入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她明知这几日会有许多麻烦纠缠等着自己,她依然兴兴头的期待着;她十分好奇,当身边再无可借使之人后,那位贤明达观的太夫人会如何行为。
葬仪结束之后的某日,顾廷烨手持当年那份分家文契,当着济济一堂,以漫不经心的口气直接道“不知四叔和五叔何时迁居若要帮手,言语一声,小侄自当听命。”
最近过的憋屈,五老太爷当场就怒了“你小子这就赶人了么”
顾廷烨连话也懒得说,只拂袖起身,携上在一旁装老实的明兰,双双离去。
所谓大浪淘沙,这种关键时刻,才能看出各人的真实心性。
面对顾廷烨的倨傲,尚带着几分文人傲气的五老太爷最有骨气,二话不说就嚷着要搬家,还说了两句痛快话就算你小子留我,我还不愿呢,五老太太心急如焚,多次劝说不下,只好拿那宅子多年无人居住,尚需修整时日云云来拖延时间。
顾廷炀自在诏狱里吃了些惊吓,回府后就躲在屋里和美妾娇婢饮酒作乐,再也不肯出来了,炀大太太照例缩脖子不发言;由于意见不同意,顾廷狄夫妇也只好拖拉的张罗着搬家。
明兰听了,微微一笑转头道“你瞧怎地,叫我说中了罢。五叔是真清高,五婶婶却是个西贝货。”顾廷烨道“当初娶炀大嫂子时,就说五叔纵算不通世故,到底重信守诺,不失君子之风;五婶却有些慈母多败儿了。”
明兰大为赞成,忍不住问道“这么明白的话是谁说的”
顾廷烨黑了脸,半响,才幽幽道“是老爷子。”
比起五房的混乱,四房倒难得的平静,四老太爷哼哼唧唧的躺在床上养病,便如没听到那日顾廷烨的话,整房人从上到下一概缄默不语。
明兰扁扁嘴,心里鄙夷,并不予评价。
这么耗了半个月,太夫人渐渐病愈,走东家串西家,到处劝说安抚,诚恳挽留两房,还自说自话的表示顾廷烨那日的话不过是说说而已,请大家不要当真。,
并趁明兰来请安时,提起了这事。
“如今煜儿已出了百日,便是动土修建也不碍事了。皇上把澄园和侯府中间那片地也赐了下来,你和烨儿打算何时拆墙并府”
明兰心里了然,微笑道“地和墙都在那儿杵着,也跑不了,这事不急。”
太夫人眸色一闪,慢慢拨动着腕子上的念珠“不急是不急,可也要有个定程,总不好一日拖一日,到底是一家人,隔着堵墙算怎么回事”
明兰掩袖轻笑“瞧您说的,金陵和青城和京城三地,隔了何止一堵墙,难道咱们就不是一家人了血缘亲情乃是天性,要紧的时候,还不是出人出力。是不是一家人,又不在一堵墙,您多虑了。”
太夫人怔了一怔,强笑道“这话倒也是。”顿了顿,又愁容满面,“还有一事,你四叔和五叔当初出了错,如今已事过境迁了,也该把侯府的匾额挂上去。这几日,我夜里老梦见烨儿他爹,心中多少惶惶不安。如今靠着烨儿的本事,把咱家的声势重新振起来才是。不然,不然我以后去了地下,也没脸见他们的父亲了”说着,眼眶中便有泪珠闪动。
长辈这般情状,多少叫人动容,可明兰却眼望窗外,慢悠悠道“老侯爷的心愿么我瞧也不尽然吧。他临终的心愿,不也没人当回事么。”
这话一说,太夫人脸色骤变。
顾廷烨从不是忍气吞声的主,这回既替侯府求了情,还得替顾廷煜办丧事,气堵憋屈之下不好发作,待宾客走后,索性当着金陵和青城族人的面,把事情抖搂出来,算是出口恶气。
当初那几位受托的族叔羞愤难言,尤其是青城长支的嫡房堂伯,更是当场发难“当初你们叫我等交出书信,百般狡辩,明明说是替廷烨侄子看顾产业,免得他胡乱糟蹋了。就算以前廷烨侄子荒唐不懂事,可他领军职后可算出息了,你们为何还捂着不拿出来”
四房和五房一阵尴尬,不敢开口应答,只有顾廷炀不知死活的嚷嚷“大伯那会儿都病入膏肓了,谁知道他脑子清醒不清醒万一他老糊涂了呢”
话还没说完,就遭来一顿鄙视的目光,然后他被五老太爷一记响亮的巴掌甩在脸上。
众人责难之下,连太夫人的不锈钢般的好名声也受了磨损,虽然她一早就交还了其中三分之一的产业。金陵的一位堂叔母素来尖刻,作为同辈的妯娌,她常被和贤惠慈爱的太夫人做对比,这次总算逮着机会了,当即酸讽“还真当她是百年难得一回的好后娘呢”
听了这些,顾廷烨大爽,连后来五老太爷交还了那三分之一的产业都没怎么注意。
只有四老太爷皮厚不怕开水烫,依旧装傻中。
太夫人变了霎脸色,硬邦邦的开口“不论如何,总得定个日子吧”
明兰不紧不慢的拨动茶叶,缓声道“您说的是,不过侯爷说了,破土动工不是小事,待他空了,要亲自督工检查,如今他忙的很,待过几年他空了,再说不迟。”
太夫人倒抽一口凉气“几年莫不是说笑”随即大怒,“我们顾家的面子往哪儿放”
明兰依旧不快不慢的口气“您别急。侯爷说,这次动工怕要大整,不单单是把墙推了完事。侯府历经几代,有些房舍屋子都老旧了,索性趁这次机会,把门面围墙和有些地方好好翻修一下。”
太夫人目光闪动“那两位叔叔的房屋,更是要动工咯”
“这我亦不知,得听工匠师傅的。”明兰装糊涂。
太夫人定定的瞧了明兰好一会儿,目光森然。
明兰笑的温柔和气“连圣旨都说并府事宜,一应权宜,您何须着急呢况且,我们就在隔壁,半炷香的腿脚就可到,这边有什么事,尽管叫人传话就是。”
太夫人面色阴晴不定,明兰朗目以对,无有半分异色。
“你说的有理,的确不急。”
她也不再罗嗦,只舒缓了神色,再度靠回罗汉床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起了家常;明兰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