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一时间,沃洛吉斯五世还真的找不到借口阻挠罗马帝国的撤军,甚至想要质问一下都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不管怎么说,罗马帝国方面已经同意给予他们安息帝国方面的物资援助,现在又不是说要一下子将所有的罗马帝国的军马都撤回去。
“大王,请听我一言。”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此时自然能够明白沃洛吉斯五世的担心,他分析道:“我知道大王心里的担忧。不过,大王请看。其实我罗马帝国现在抽调一部份军马返回罗马帝国并不会影响现在的局势。其一,现在我们判断,大汉帝国不会那么快对安息帝国动进攻,所以,我们的巴基斯坦防线暂时不会有问题。这不,现在已经抽那么多的军马回到安息帝国帝都,巴基斯坦防线还不是安然无事其二,就你们安息帝国现在的情况,哪怕抽调更多的军马回来,恐怕在短时间之内,都难以真正的解决得了那些流窜各地的匈奴人。如此,与其让我们罗马帝国的军马在此做着无用之功,那么还不如先抽调这些军马返回我们罗马帝国先行解决那些要对我罗马帝国进犯的匈奴人。这样,起码都能够确保我罗马帝国境内无事。要不然,当真的让匈奴人闯入了我罗马帝国境内作乱,待乱局一成,那么我们罗马帝国方面,恐怕也不太可能再有大量的物资援助安息帝国了。到时候,不管是大汉帝国对安息帝国起攻击,或者是现了一些更难收拾的情况,我们罗马帝国恐怕都难以再对你们安息帝国援。熟轻熟重,还请大王定夺。”
“呵呵,请本王定夺罢了,莫非本王还可以定夺你们罗马帝国的事”沃洛吉斯五世心头一阵的无奈,深深的感受到这种处处都受制于人的束束脚的憋屈感觉。却可惜,他现在还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其实,像沃洛吉斯五世现在的这种无奈感觉,在后世时期,他们的这些东地区的国家,还真的深有体会。
或许,地域就已经决定了他们这些地区的国家,难有安生的时日。
他们这些地区的国家,总会在不知不觉的就受制于别的大国。
沃洛吉斯五世此刻知道,他此时,是难以阻止得了罗马帝国的撤军的,现在的这个时候,他也更加不好与罗马帝国方面撕破脸皮。无论怎么说,他都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与罗马帝国反目成仇啊。
事情已经不用再议论下去了。罗马帝国撤军已经成定局,沃洛吉斯五世只是争取了一下,只让罗马帝国方面撤走近百万大军,余下的百万罗马帝国的军马,留下来协助安息帝国。
数天之后,沃洛吉斯五世送走了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以及早前抽调到安息帝国帝都来的数十万大军。另外,会有数十万的大军,会在接到了抽调命令之后,再撤回罗马帝国去。
不过,沃洛吉斯五世在这个时候却已经看透了罗马帝国。他明白了,罗马帝国从根本上,就只会为他们的罗马帝国的利益考虑,根本就不会顾及他安息帝国的死活的。
所以,他认为,从现在开始,不能再对罗马帝国抱着更大的希望。他得要开始自己想办法应对现在一切的困难。
那么,一切得要从哪里开始下呢未完待续。8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五章 和匈奴人谈判
沃洛吉斯五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竟然他不再信任罗马帝国方面,那么他必然得要想办法解决自己安息帝国目前的困境。
可是,就目前而言,他的确是拿眼前的局面完全没有什么的办法,他跟一众王室大臣商议过,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事实上,现在的安息帝国,想要解决他们帝国之内的混乱,那么先决条件就必须得要有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这一个方面,严格来说,安息帝国暂时应该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为,他们现在所征召组建起来的大军,加起来过了两百万,哪怕早前一下子损失了五十万的兵力,现在恐怕还有近两百万的大军。
当然,如果再算是地方军队,自然就不是这个数目。可现在的地方军队,却不怎么受他这个安息帝国皇帝调配了,所以,只能忽略不计。
只不过,他明面上的确有着这么多的军马,但是能够调来平定帝国境乱的军马,却难以调出多少来。尤其是在罗马帝国撤军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之下。
如果此时,安息帝国方面再从巴基斯坦防线调动帝马回帝都的话,那么那条漫长的巴基斯坦防线就显得兵力太过薄弱了,很容易就会让汉军突破。
现在不管如何,安息帝国方面都不能忽视了来自大汉帝国的威胁。尽管他们现在基本已经看到,大汉帝国不知道因为什么的原因,估计不会马上对安息帝国动进攻,可是,谁知道大汉帝国会在什么时候向安息帝国起攻击万一当真的生了大汉帝国对安息帝国用兵的事,那么他的安息帝国就真的彻底玩完了。为此,提防汉军的进攻,永远都是安息帝国的重之重。
如果不重视大汉帝国的威胁,那么现在的帝国盟军,也没有必要再存在了。在这罗马帝国撤军的时候,干脆解散了这个帝国盟军算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罗马帝国马上就撤走了前段时间调回安息帝国帝都清剿匈奴流寇的数十万军马之后。现在留在安息帝国帝都方圆千内之内的军马,已经不足百万。
这虽然还有大大数十万的军马,可现在,却也只能堪堪的确保安息帝国帝都不失。已经不可能再有余力向离安息帝国帝都更远的地区攻清剿的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沃洛吉斯五世要如何才能解决他现在的困难呢
他想来想去,却忽然想起了早前有人向帝国报告过,匈奴人似乎想与自己安息帝国方面谈判的事。
当时,整个帝国上下,自然不会重视匈奴人想跟自己安息帝国谈判的事。毕竟,就表面上的实力兵力上来看,匈奴人的那点流寇似乎不值一提,似乎要灭了他们只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当初,大家只不过是将这个事儿当作是一件笑话来看,都认为匈奴人的这个荒诞的想法简直就是可笑之极。
这丫的,安息帝国跟他们匈奴人无怨无仇,要说有仇怨,反而是匈奴人他们一直来都有零星的对安息帝国有着伤害。真要说,他们安息帝国方面才是无辜者,他们匈奴人才是安息帝国的仇人敌人。
如今,他们突然闯入了安息帝国,对安息帝国的子民恶事做尽,直接导致了现在安息帝国的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
可以说,匈奴人已经是安息帝国的不共戴天的仇人。
可笑的是,他们竟然天真的想跟恨不能喝他们血剥他们皮的安息帝国方面谈判。
这还有什么可谈的都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之下。沃洛吉斯五世却不得不慎重的考虑与匈奴人谈判的可能性。
起码,在现在自己难以奈何得了那些可恶的匈奴人的情况之下,是否可以通过一些非常的段,让那些匈奴人停止对安息帝国的作乱呢
当然,现在的情况,对于安息帝国而言,其实匈奴人是否继续在安息帝国境内作恶都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整个安息帝国境内都已经失去了控制。可是,沃洛吉斯五世想到,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和匈奴人达成协议,让那些破坏性极强的匈奴人不再作乱自己的安息帝国,那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起码,没有了匈奴人的作乱,他这个安息帝国的皇帝,多少都可以或得一个喘息之,可以给自己的那些受到了严重伤害的广大帝国子民一个交待。或许,还多少都可以重新掌握安息帝国一些已经乱成一团的地区。
另外,因为想到了与安息帝国谈判的事儿。沃洛吉斯五世却又冒出了一个有如匈奴人要跟他们安息帝国谈判一样荒谬的想法。
那就是想到了,自己安息帝国方面,为什么一定要针对大汉帝国抵抗呢
或者,应对大汉帝国方面的威胁,是否也可以如应对匈奴人一样,在安息帝国方面已经没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情况之下,是否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呢
沃洛吉斯五世倒也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能够解决这个来自大汉帝国方面的威胁。但是,他却想到了,通过与大汉帝国谈判,哪怕明知道不太可能,可是,却多少都可以从获知一些大汉帝国的情况。
比如,现在大汉帝国对他们安息帝国的态度企图等等。
经过一翻深思之后,沃洛吉斯五世召来一些亲信近臣讨论他的想法的可行性。
经过讨论之后,众人都认为,沃洛吉斯五世所考虑的有道理,现在,他们的安息帝国已经坏到了不可能再坏的地步。在罗马帝国再也不可靠的情况之下,他们为什么不作自己的打算呢
还有就是,关于匈奴人所提出来的,如果想要匈奴人不再在安息帝国境内作乱,那么就得先要给他们划出一块地盘来让他们驻军。
在这一块地盘的问题上,要划在哪里,帝国方面都认为这个是可以商量的。只要安息帝国方面,在这一点上绝不退让,只能由自己安息帝国方面划定一个地盘给他们匈奴人,估计匈奴人会接受。
关于这个,沃洛吉斯五世却已经有了一个认为比够可行的想法。
那就是,在这之前,在答应罗马帝国方面可以退军之前,沃洛吉斯五世跟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提出了既然罗马帝国要退军,那么也希望罗马帝国方面能够给他安息帝国方面一条退路。
至于这所谓的退路,就是拿当时与罗马帝国结盟的时候,安息帝国同意将泰西封往西的幼拉底河的西部地区划归罗马帝国图的那一带区域。他要求罗马帝国方面,应该要将这些地区划归他们安息帝国,这样,当安息帝国当真的遭受到大汉帝国的攻击,难以抵挡的情况之下,他们还可以退过幼拉底河西岸,凭着幼拉底河的天险,阻击汉军。这样,也算是当局势当真的到了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的时候。他们勉强也可以为罗马帝国方面阻击一下大汉帝国的军马。
当时,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也是为了能够安然的从安息帝国撤军,免于安息帝国方面的阻绕,所以,也就代表罗马帝国方面同意了沃洛吉斯五世的要求。
如此,这个时候,泰西封西面的幼拉底河西岸的一带地区,在名义上,已经归还了安息帝国。只不过,暂时,沃洛吉斯五世还没有办法调动军马前往接收那一带地区罢了。
而通过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也获知,罗马帝国的西北部的确出现了匈奴人。所以,原来在幼拉底河西岸的那些罗马帝国的军马,基本都调到了罗马帝国东北方向去了。现在留下来的罗马帝国的军马不多。
沃洛吉斯五世现在就想,要不,干脆就让匈奴人进驻那一片地区算了。如此,不但可以将这些如瘟神一般的匈奴人送走,送到了幼拉底河上游的西部地区,只要将他们送走,自己安息帝国方面只需要派人防住幼拉底河的东岸,那么就可以真正的将那些匈奴人送走,不用再面对匈奴人的威胁。
另外,如此的话,沃洛吉斯五世觉得也可以恶心恶心一下罗马帝国方面。
这里,也带着一点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念头。只要自己安息帝国解决了问题,那么管得那他们罗马帝国的死活。
在这个时候,安息帝国也不会再惧怕罗马帝国方面的责难。
现下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大汉帝国的直接威胁。可是,他们帝的西北部地区,有着匈奴人还有着那些来自北欧的狂暴民族的威胁。如果再加上自己安息帝国送到幼拉底河西岸,也就是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那么这些都已经足够罗马帝国一阵头痛了。这个时候,估计罗马帝国绝对不敢说他们安息帝国什么。毕竟,这些也只是安息帝国自救罢了,谁叫他们罗马帝国已经管不了自己安息帝国呢
看看,这就是所谓的帝国盟军了。他们从一开始,便各自有所保留,而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本国的利益,绝对不会考虑全局的问题。
至于和大汉帝国方面的谈判,沃洛吉斯五世倒不会抱太大的希望。只不过是抱着故且一试的想法罢了。如果和大汉帝国方面当真的有得谈,那么,他们安息帝国就可以拖,拖不了,也可以许诺下一些好处给大汉帝国。
如果能够谈成,让大汉帝国不会再向安息帝国用兵,那就自然最好了。如果不成,也可以如以上所述,最少可以弄清楚一些大汉帝国方面的真实想法。
对自己安息帝国似乎有利的事,沃洛吉斯五世与一众大臣达成了意见。再制定了一些较为周详的计划之后,马上就派人去寻找匈奴人,各告匈奴人的领,安息帝国方面,愿意就他们匈奴人所提出的谈判的事宜进行谈判。
另一方面,沃洛吉斯五世也派出了使者,前往贵霜帝国,要跟大汉帝国方面谈判。
要找匈奴人谈判倒也容易,没几天,安息帝国方面就联系上了匈奴人。
通过所接头的那些匈奴人,让他们将安息帝国愿意跟他们匈奴人谈判的事,向他们匈奴领传递消息。
这个时候,阿甲王所亲率的匈奴军马,已经在一处安息帝国的部族驻地之内休整了数天了。自然当初血洗千里之后,他们就摆脱了一直追击他们的帝国盟军。
这时,他收到了安息帝国方面的传话,说愿意谈判。他不禁流露出了一丝得意之色。
他就知道,安息帝国方面,是不可能承受得了他们匈奴人的折腾的。说真的,如果在大汉,当初没有万里长城将他们这些草原民族隔开,那修建在山脉山顶上的长城,极大的限制了他们想要进入大汉土的入口。让他们难以攻杀进去。如此,他们匈奴人才真的奈何不了大汉。
要不然,他们匈奴人大举闯进大汉土作乱,大汉岂能安宁,又岂能当真的驱赶得了他们匈奴人
这里,顺便提一下历史上的五胡乱华的事件。这个,也是因为那些南匈奴人,向华夏归顺之后,获得了进入长城之内生活的权力,如此,才让他们迅展壮大,反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在长城的境内开始作乱,这才让华夏承受了一段数百年的悲惨历史。
所以,现在阿甲王,对于安息帝国方面的妥协,他却并不是觉得太过意外。
既然可以谈了,那么自然得要谈。
毕竟,现在的匈奴人,他们也同样渴望能够获得一块地盘,如此,他们才能有展的会。
双方派出了使者碰头会谈。
在互相扯皮了数天之后,双方达成了共识。
阿甲王同意了安息帝国所划出来的那些地盘。
不过,为了提防安息帝国方面使诈,阿甲王并没有答应要一下子将所有的匈奴人都召集起来,一起带走,他要求,安息帝国方面得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如此才可能将所有流窜在安息帝国各地的匈奴部族的人马全都撤到幼拉底河的西岸。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六章 弄巧反拙大势已去
安息帝国跟匈奴人的谈判,看上去的确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可是,却的确是有谈得拢的可能。
尽管,互相肯定不会太过友好了。但却的确可以各取所需,形势需要的情况之下,竟然真的让他们谈成了。
可以说,安息帝国王室方面,为了确保自己的王权,确保自己王室的利益,已经到了不择段的地步了。
不过,安息帝国王室方面,多少都还得要几分颜面的,作为与匈奴人达成协议的一个条件之一。那就是要求匈奴人方面,不得公开与安息帝国谈判的事宜。也就是说,做的时候,可以照做,但是却不能公开他们曾与安息帝国方面谈判过,不能说出跟安息帝国王室方面达成了什么的协议。
也就是说,安息帝国王室方面,同意将幼发拉底河西岸西北部的地区让给匈奴人,并且,可以答应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将流窜在安息帝国境内的匈奴族人撤走。并且,在表面上,匈奴族人,是被安息帝国的军马赶走的,并非是作为妥协的撤走。
安息帝国方面,现在并不怕匈奴人不答应,因为,等阿甲王率一部份匈奴军马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之后,他们就会发现,那些地区还留有一小部份的罗马帝国的军马,他们想要完全控制那些地区,那么就必须得要跟罗马帝国发生一定的冲突。如果匈奴人的人马少了,他们恐怕就难以在那片地区立足。
要知道,罗马帝国留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军马,就算再少,恐怕也还有十多二十万的军马。他们虽然说要将那些地区归还给安息帝国,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安息帝国方面一时没有派出军马去接受,他们都不可能当真的一下子将所有的罗马帝国的军马撤走。
事实上,就算安息帝国方面当真的派军去接收那些地盘,恐怕罗马帝国方面也会跟安息帝国扯皮一会。
反正,一句话讲晒。
罗马帝国的军队,亦非善类,他们就算要走,也都会尽可能的搜刮一翻,将有价值的东西都搜刮走才会走得安心。临走赚一笔,是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的基本想法。
所以,在安息帝国并没有派出军马去接收那些势力地盘的时候,反而让一些匈奴人似是流窜到了那些地区的时候,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肯定得要跟匈奴人交战。
这一打起来,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虽然还只有那么十来二十万人马。可相比起整个阿甲王的匈奴部族军马,兵力上还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的。
这样,也势必会迫得阿甲王得要尽快将他所有的军马都撤到幼发拉底河西岸去。
如此,安息帝国方面,倒也不怕阿甲王不尽快将他的匈奴部族军马撤走。
如此,待流窜在安息帝国的匈奴人都撤走了。那么安息帝国方面,就可以堂皇的向安息帝国各地告之,他们已经将匈奴人赶走,帝国各地,马上可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个,对于安息帝国而言,的确是一个好消息,相信这些消息一旦公布开来,多少都可以挽回一点安息帝国王室的声誉。
起码可以震慑一下那些已经对安息帝国有了异心的一些地方军将官员,让他们不敢再公然的违背帝国。如此,内乱之局多少会有点缓解。
如此说不定,还免强可以将自己的安息帝国拧成一股绳,继续与汉军对抗。
安息帝国方面始终都认为,只要他们还能够维持眼下的形势不会再坏,那么他们就总会有希望。
他们隐隐觉得,这里,毕竟是他们的地盘,是他们的地方。大汉帝国不可能真的永远这么与他们一直对持下去。只要他们能够继续将汉军阻挡在巴基斯坦防线以东的地区,那么他们的安息帝国不可以安全的延续下去。
时间拖得越久,他们就认为对自己越有利。说不准,到时候罗马帝国又解决了他们帝国内部的问题,又可以与他们一起共同对抗大汉帝国。
这段时间,只要自己安息帝国内部局势稳定,不再变坏下去。那么自己方面也可以集精力来应对汉军方面的问题。比如,国内稳定下来之后,那么他们就可以尽可能的侦察清楚汉军的情况。待到罗马帝国再腾得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对汉军进行反攻了。
反正,安息帝国现在已经都到了这样的地步了,王室方面,觉得已经不可能再有比现在更坏的结果了。所以,与匈奴人达成协议,于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可惜,这一切,全都是安息帝国王室方面单方面的美好想象罢了。
因为,匈奴人方面,却不会当真的会与他们那么的配合。
尽管,在安息帝国方面与匈奴人方面,他们之间之所以能够达成协议,其基本的原因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大汉帝国。
可是,匈奴人的情况,却要比安息帝国方面凄惨得多。
他们,没有了自己的那广阔的大草原,没有了他们原来数以百万计的部族人。可以说,他们就只剩下他们这一点血脉了。所以,他们现在,对他们每一个匈奴族人,都视为种子,无比的珍贵。
如果,当时还处于那个与安息帝国敌对的位置上,在对安息帝国进行劫掠破坏的过程当。他们的匈奴骑兵,偶尔也会有失的时候,被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击杀。那个时候,被安息帝国的军马杀死,是他们时也命也,亦是他们该死,匈奴人倒也无话可说。
可是,现在他们与安息帝国方面已经达成了协议。与安息帝国王室方面达成了暗的和议。在匈奴人答应不再在安息帝国搞破坏的情况之下,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也不能再对他们匈奴部族人发起攻击。
这些双方谈判的使者,都有明议定的。
可是,安息帝国王室方面,为了争取到那一块最后的遮羞布,不想对自己国内公开与匈奴人达成和议的事。
这事儿,如果安息帝国王室方面,还能够对其安息帝国各地的军马控制住。或者不会有什么的问题。但正因为现在的安息帝国王室,已经对自己帝国内部大部份的地区失去了控制。因此,在执行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
好比,在阿甲王先率其一部匈奴人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了幼发拉底河的西北部接收安息帝国划归于他们的地盘之后。还分散在安息帝国内部地区的那些匈奴骑兵,在接到了分批撤走的命令之后。他们就停止了对安息帝国的破坏,准备撤走。
结果可想而知,一些匈奴骑兵,在停战之后,警惕性放底之后,却遭受到了一些地方军马的攻击,从而导致匈奴人损失不少族人。
其实,有时候,也怪不得地方的安息帝国的军马会对那些放松了警惕的匈奴人动。因为这当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不少安息帝国人的父母妻儿,全都丧命在匈奴人的里,现在,上面一句说放那些匈奴人离开就放他们离开那么他们的仇不报了
那些对安息帝国王室已经不抱希望的安息帝国人,他们想要报仇,就得要靠自己动。
还有,事实上,有时候也并非一定是那些跟匈奴人有着血海深仇的安息帝马才会对他们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