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许多原本已经是断粮,已经难以生存下去的安息帝国的民众,现在都还活得好好的。不仅仅如此,据一些从汉军控制区流传出来的消息说,那些地区的原安息帝国的民众,他们不仅能从汉军的手上获得可以生存下去的救济粮,还能获得一些田地,还有房屋等等。反正,似乎那些被汉军控制的地区当中的原安息帝国的民众,他们的生活似乎要比以往都好得多了。
这种事儿,是那些安息帝国的民众没法想象的,从来都没有呼说过的。
以前,他们也试过被别的部族攻击的事,但是如果他们落在那些部族的军马手中,不死都得脱一层皮啊。起码,会受尽屈辱,尤其是他们当中的女子,肯定会被折磨得生不如死。
可是,这些情况,在汉军控制区当中似乎还没有呼说过。那些汉军,居然没有对他们的女人动手,连他们的女人都没有遭受到侮辱,这样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还真的是破天荒了。
反正,现在那些还没有被汉军所占的地区当中的安息帝国人,他们听到太多有关于汉军对他们安息帝国人有利的方面的消息了。
这种事儿,听说得多了,他们也便自然而然的,从潜意识当中生出了原来这些汉军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可怕嘛。他们以前应该是被自己的帝国方面蒙蔽了。如今,自己的帝国方面都不管他们了,也管不到他们了。那么,现在就算是被那些并不似是穷凶极恶的汉军所占了自己的地方也算不了什么。
反正,汉军不会乱杀人,也不会抢夺他们的钱粮,不会侮辱他们的女人,甚至,还会帮助他们。这些,全都是好事情啊。
如此一来,他们还有必要要害怕那些汉军么?
完全没有必要了啊,是不?
他们来,咱们就投降,归顺大汉。甚至,最好将自己的状况弄得凄惨一些,如此,说不定还能从汉军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这些,是一般的安息帝国的冒出来的念头。
而对于安息帝国方面的那些地方土豪,当地势力的那些。他们除了有这样的想法之外。还多了一些饶幸的想法。那就是想到,既然汉军并没有传说当中的那么的可怕,那么他们是否也可以适当的进行抵抗?
要知道,对于那些现在已经掌握了权势的人来说,他们自然是更希望继续享有现在的一切,自然不太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去的。
他们现在,大多都抱着这样的一种万一的心理。想着,就算到时候汉军打了过来,他们实在是打不过,没有办法了,那么到时候再投降,如此,依然还一样可以获得如同一般的安息帝国人的待遇。
汉军不会乱杀人,不会劫掠,不会欺凌他们的女人。如此,他们还怕汉军什么?
如果到时候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先将自己的钱粮财物等藏好,再投降大汉便是了。藏好的财物,以后再慢慢的拿出来花。
可以说,汉军的一系列对安息帝国人的治理政策,虽然说可以很好的将已占地区治理得很好。但却多少都对那些还没有占据的地区的安息帝国人产生了一种负面的影响。是对汉军将来占据他们地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汉军真的不是什么的救世主,不是前来布施恩惠的。但是,让他们有了这样的误会,有了这样的准备要蒙蔽汉军的思想萌芽,这的确不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而这些安息帝国人萌芽了这样的思想,汉军方面,其实还真的不知道的。
大汉方面,也不太可能洞释得到那么多安息帝国的内心思想世界啊。
但是,现在这一次,歪打正着。
由于朱然所率的那一营汉军骑兵遭受到了雅利亚人的谋算攻杀。激怒了孙策,也让孙策意识到了现在汉军的这一种现象。那就是汉军对安息帝国人所展露的,几乎都是对他们这些安息帝国人比较优渥的一方面。而汉军铁血杀戮方面的手段,却没有向安息帝国人展现出来,这让那些安息帝国人产生了一种以为汉军不会杀人的思想。
所以,孙策认为,适当的时候,一定要让安息帝国方面深刻的认识到,汉军,并非不会杀人。而汉军杀不杀人的条件,却要看他们这些安息帝国人的态度。
汉军并非是专程来救济他们的,而是要来统治他们的。只有他们真心归顺大汉,一切都以大汉的意志为意志,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获得汉军的优渥的政策对待。
对于那些但凡是对汉军有半点反抗,有半点不忠诚的安息帝国人,汉军会让他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汉军,什么才是叫做血腥手段。
现在汉军三军还没动,但是的确也震慑住了许多汉军控制区之外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安息帝国的势力。
无论是原来地方官府脱离了安息帝国中央集权之后的军马,还是那些部族人马,或是那些落草为寇的流匪。在收到了汉军放出来的风声,说要灭绝雅利亚部族之后,他们全都安静了下来,都不敢再乱动了。
其实,孙策所想的,汉军似乎没有对他们安息帝国展露汉军的铁血手段,这个倒也不至于。只不过,这应该也是人的天性了,或者是劣根性。
因为,大多都只会看着眼前的,会习惯性的遗忘一些往事。
远的,汉军对贵霜帝国用兵的时候的情况就不说了。就说他们安息帝国方面,当时的帝国盟军出动了近百万大军渡过印度河攻击汉军,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全军覆没的事。这就足够让他们安息帝国方面惊惧了。
何况,汉军这分别先行占据了安息帝国的北端及东方一角的时候,汉军也不是不杀,只是相对来说,受到汉军救济的安息帝国人,要比被汉军所杀的安息帝国人的数量更多罢了。如此,自然而然的,让他们忽略了一些事实。
但也的确如孙策所想的这般。现在,汉军的确还没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杀戮举动。所以,还没有让普遍的安息帝国人梦醒。还没能彻底的破灭他们安息帝国人心里的那一份希望。
所以,孙策希望,通过这一次对雅利亚冲部族的清洗,让这些安息帝国人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属于他们安息帝国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必须要顺服于大汉的脚下才能再有生路。
大汉天威不容侵犯,如果他们谁还敢抱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还敢与汉军敌对。那么他们就得要明白,承受大汉怒火的后果。
汉军宣扬要灭绝雅利亚部族的消息,自然也很快就传到了雅利亚部族,传到了提提亚巴布尔的耳中。
这个消息,也的确让雅利亚人的部族陷入了一种惊慌的状态当中。
也因为这个消息,让雅利亚人的内部,有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个,自然就是因为害怕,惊惧汉军的进攻,希望自己的部族领能够及早补救。他们认为,汉军对待安息帝国人的优渥,应该是确有其事的,他们只要归顺了大汉,那么他们也一样能够获得大汉方面的救济。起码,他们应该不会因与汉军为敌而丢了性命。更加不会因此而让整个伟大又高贵的雅利亚人部族亡种灭族。
他们的意见,就是希望他们的部族领,最好能够在汉军出兵之前,马上派人前往汉军控制区,向汉军投降。
而另一种声音,就是坚决要与汉军对抗到底的。这一部份人,就是主战派。其实亦是他们在部族当中,享有着更多资源,掌握着更多财富的这一部份人。
对于这一部份人来说,他们其实更清楚汉军是如何统治已占地区的事的。他们也探听到了这样的一些事实。那就是他们这些原本就拥有权势,掌握着大量财富的人,在归顺了大汉之后,他们就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先,他们归顺大汉之后,他们就马上失去了权势。到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得要听众大汉官府的命令。甚至,就是他们原本所掌握着的军马,都全都得要解散。到时候,他们甚至连看家护院的人马都不能再留存。
其次,就是他们的财富,连保障自己生命及财富的人马都没有了,他们的财富又如何能够保存得下来?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确是宁愿死,敢不愿意归顺大汉的。
这一种状况,的确也是事实。在这个时候,在汉军控制区之内,的确是不允许那些异族人还拥有属于一些私人的力量的。无论他们原来在安息帝国当中,在他们的部族当中,有多少的权势及财富,归顺了大汉之后,他们其实就只和一般的平民差不多了。当中,如果他们识相的,能主动投降,并且非常配合着汉军的治理工作。汉军还是准许他们留存下一部份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财产的。但同样的,他们的身份地位,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和一般的平民差不多。因为在这个时候,汉军官府是不可能会起用这些异族人来为大汉治理地方的。
哪怕是有,都不会让他们留在自己的部族地区出仕。如果有一些异族人,将来学好了大汉的语言文化,并且,一直来的表现,都对大汉非常忠诚,从来都没有过对大汉不忠的表现。那么大汉方面会考虑将他们派往到远离他们部族生活地区的地方去担任一些地方官。但是,也只能作为汉人官员的助手。
刘易当初就很清楚这种状况,要想真正的征服这个世界,并对这个世界掌握着有效的实际的统治。那么将设立在各地的地方官府的政权牢牢掌握在汉人的手上是必须的,必要的。
不到全球汉化,不到全世界都已经被汉人的文化所融合,大汉朝廷,是绝对不会将世界各地的官府主官的政权,以及地方军马的军权交给那些异国异族人的。
对于雅利亚部族人来说,他们当中的那些权势人物,掌握着部族权力及财富的人,他们已经很清楚汉军的这一点情况。所以,他们在不愿意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的情况之下,他们就只能力主与汉军对抗到底。
雅利亚人部族,他们的领提提亚巴布尔,他现在也更清楚,他已经对汉军的军马动了手,这事恐怕还真的再难以善了。所以,他自然也是一力主战的。
不战不行啊,他在亲眼见识了汉军的那种强悍疯狂,亲身体会了汉军的可怕之后。他就知道,如果他当真的率自己的部族向汉军投降的话,汉军方面绝对会第一个就拿他来开刀。到时候不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势与财富了,恐怕就是连命都保不住。
反正都是死路一条了,那么何不奋起反抗?
拼,或者还有一丝生机,不拼,他就唯有一死。
而在这个时候,什么所谓的雅利亚人的利益,什么如此坚决与汉军为敌,他们雅利亚人会亡种灭族什么的,他极本就不会再去考虑,也不会再去在乎了。
如果他自己都死了,那么又哪里再管得到自己的部族是否再存在了?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汉军也是可以打败的?
现在派人去跟汉军谈判是不可能了。提提亚巴布尔知道,如果汉军方面没有决意动大军来攻击他们的部族,那么还有可能争取到与汉军谈判的机会。可是,现在汉军方面二话不说,便已经放话出来要消灭他的雅利亚部族,并且已经在调集军马。所以,他也不对跟汉军谈判,想要拥有一块自主的地盘的计划再抱希望。
他也是在这个时候,也才明白到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他的雅利亚部族的这百来万的部族人,三十来万的军马,在庞大而强大的大汉帝国的面前,根本就什么都不是,根本就没有跟大汉方面谈判的平等的权利。
他明白了是自己太过天真了。没有一个真正统一而强大的安息帝国,就凭他的这个部族,是不可能对抗得了大汉帝国的。
可惜,他现在醒悟得太晚了,现在的安息帝国,政权分崩离析,安息帝国境内,各个部族各个势力都各自拥兵自重,根本就不再听令于他们的安息帝国的王廷的命令,从而导致了整条巴基斯坦防线形同虚设。而他的雅利亚部族,原本还有近十万的部族军马负责驻守一段巴基斯坦防线的地段的,但亦因为他的自私,将军马撒了回来。
提提亚巴布尔想到这些情况,他心里有点追悔莫及。早知道如此,他觉得还不如牢牢的守住巴基斯坦防线好得多了。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更没有早知。
更可惜的是,他知道,安息帝国并不是以他的意志为意志,无论他现在是否已经想清楚一些事实,但是却依然改变不了什么。
好比,现在他获知汉军要对他的部族起攻攻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是派了一些人前往附近的一些部族及势力,他想联系那些同是安息帝国的部族及势力,希望可以联合起来共抗汉军的进攻。但是,那些部族及势力,根本就不会理会他。
如此,提提亚巴布尔知道已经没有办法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拼,或者还有一线生机,不拼,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既然要拼,他觉得也不是没有一拼之力的,毕竟,他的部族有近百万人,并且,已经成军的已经有三十多万的人万,如果全民抵抗的话,或者还可以再多近十万的军马。
提提亚巴布尔的确也是有点智慧的人物,要不然,他就不可以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对雅利亚部族的掌控。
或者,也可以说他有一点小聪明吧,多少都懂得一点利用舆论的力量。
他第一时间,便是下令,让他的部族军马,集中到了大草原南部地区的一座主城当中,并令所有部族人都向这座城池靠拢。跟着,开始宣扬汉军的残暴,让他的部族人都知道,现在汉军正准备对他的部族进行一场灭绝性的战争,他呼吁自己的部族人,全都行动起来,坚决与汉军对抗,保卫属于他们部族的生存领土。
为了跟汉军的这一战,他已经不顾一切了,将自己家族所有的钱粮都拿了出来,让部族军马对他更加的忠心。
还别说,在他的经营之下,他居然将一座城池经营得有如铁桶一般。
他打算,就依托这座城池,跟汉军死战到底。
还有一点,让提提亚巴布尔稍为觉得安心一点的是,汉军这一次对他的部族的用兵,兵力似乎就是二十万人马左右。这让他生出了一线希望,认为凭自己的三十多万的部族军马,对抗汉军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起码,守住城池是有希望的。
在让人准备着与汉军大战一场的同时,他派出去跟四周的一些部族及势力请援无果之后。提提亚巴布尔马上又派出了快马,前往安息帝国,向安息帝国的王廷请求支援。
为了取得帝国方面的支援,提提亚巴布尔将现在汉军的所有情况都向帝都方面报告了,并且,还向安息皇帝表达了忠心,表示他的雅利亚部族,坚决听命于安息帝国王室,表示他们的部族,就算是战到最后一人,也会为了安息帝国,抵抗汉军到底。
他如此,其实就是为自己的部族作最后的一点努力。在这个整个帝国都背叛了帝国王室的时候,他的部族,作为安息帝国当中算得上是一个较大的部族,向帝国方面表示忠心,不管帝国王室方面相信不相信,但这都是一种表率。
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率,能够获得一定的支援。让帝国王室方面直接支援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却希望,通过这样的动作,可以让帝国王室方面重视他的雅利亚人部族。然后给各地的部族或势力下命令,让那些部族或势力支援自己。
这样的命令,或者最终没有一点用处,但是,万一还有一些地方的部族或势力,他们还真的愿意听从帝国王室方面的命令呢?如此,能够获得一点外力的支援就算一点,总好过现在,全由他的一个部族对抗汉军好得多了。
还有就是,提提亚巴布尔也看得很通透。他看透了汉军是不可能会放过完全占领安息帝国的。现在那些不愿意相助支援他的部族及势力,他们早晚都会面临汉军的兵锋。
有了安息帝国王室的命令,而他们又的确是处于汉军的压力之下。他们就算是为求自保,也都会跟他的雅利亚部族一起共抗汉军啊。
所以,认真考虑下来,提提亚巴布尔觉得,自己未必就一定没有希望。
对汉军那一支骑兵的伏击,虽然没能完全消灭。可是,却也让提提亚巴布尔找到了一点与汉军交战的信心。
通过这一次的战斗,他认为,汉军就算是再强悍,也一样可以打败的。汉军士兵也是人,也一样会被杀死,只要战术得当,还是可以给予汉军极大的杀伤的。
所以,除了以上种种之外,他亦在如何与汉军交战的时候,既可以扬长避短,又能够对汉军进行有效的杀伤的事上,尽可能的想出应对的方案。
反正,现在他就是为了自保,而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
或者可以说,雅利亚人部族,提提亚巴布尔,可能是汉军西征以来,所碰到的一个最难对付的对手。
他可能要比汉军所灭的贵霜帝国更难对付一点。
这主要就是这个雅利亚人部族,他们的确有点不太同于一般的部族,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智慧。
三天后,孙策所调集的二十万汉军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
大军集结好,孙策没有过多犹豫。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汉军绝对不能手软,该要向西方人展示汉军的獠牙的时候,就必须要展示。
也只有这样,对一些敢于与汉军为敌的敌人进行铁血镇压,才有可能震慑得住他们。
这个,并非仅仅只是眼前的汉军吃亏失利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将来大汉对整个西方及整个世界的统治,关系到将来汉人千秋万世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的问题。
所以,让韩当与程普这两员大将分别各率一军这先锋军,向雅利亚兵分两路起进攻之外,孙策亲率一众汉军大将,统领余下十多万大军开进了大草原。
这一片草原,是临海的一片大草原。虽然可称为大草原,但实际只是一小片的草原罢了。这个大草原,只是相对于这一带区域而言的。
汉军横垮过去,其实就只需要一两天的行军时间便可。
原本,汉军打算要先将这一个草原肃清一遍,一路推进过去的。
但是撒出去的汉军斥候很快就探到一个情况,那就是雅利亚部族人,已经基本都撤离了大草原,撤到了大草原西南面的一个大城镇当中去了。
所以,这个草原上,现在等于是一个无人的区域。
孙策收到了这个情报,觉得正好,他还正担心这些雅利亚人会逃窜到别的地方去呢。现在他们集中到了一起,更有利于汉军对他们进行消灭。
而对于这个雅利亚部族有着多少军马的事。孙策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倒不是孙策轻敌,而是孙策对自己的汉军的确有信心。并且,他其实是更希望这些雅利亚部族的军马能够集中在一起,跟汉军打一场大会战。只有这样,到时候打败灭了雅利亚部族,对整个西方帝国而言,这个震慑力度才更加的震憾。
为此,孙策明令韩当与程普两员大将,不必再对整个大草原进行肃清了,直接率军挺进到雅利亚人部族的城镇前面,向那些雅利亚人搦战。
两天后,也就是孙策起征讨雅利亚人的命令之后的第六天了。
韩当率其先锋军当中的一支骑军杀到了雅利亚人的城镇之前。
巴托尔城。
这个城镇,在后世是没有的,或者,在历史长河当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湮灭了。
但现在,它就是雅利亚人的一座主城。
大草原往西南方向,便是进入一片沙漠山地地带,开始有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山脉。
当中,亦有一些河流。
巴托尔城,就是建立在面向东部大草原的第一道山脉的余脉地带。
而在其城的北面,有一条由西往东流过的河流,这道河流,隐约成了巴尔托城向北面防御的天然防御屏障。其城的西面,就是山岭。南面,亦是一些山地地带,东面呢,就是面对着大草原。
汉军,就是从大草原杀来。
韩当所率的这一支汉军,两万余人,其中,骑兵就仅只有一营人马。
巴托尔城,处于地势较高的位置,汉军远远从草原当中扑来,踏上草原边缘的沙漠地带时候,他们就能够远远的望得见了。当然,其实他们也早就有探子探知汉军直接向他们的巴托尔城杀来了。
但先杀来的,却是韩当的这一营骑兵。
又是一营骑兵?
提提亚巴布尔早早就登上城墙观看汉军的动静了。
汉军骑兵的行军度自然要比步军的行军度要快得多了。所以,当他们看到韩当的这一营骑军的时候,还没有看得到汉军的后续军马的影子。
看到这样的情况,提提亚马布尔的脸皮不由一阵肉跳。他是被汉军给气到了。
早前,他亲率数万雅利亚人的军马,伏击围杀一营汉军骑兵,但却没能全歼那支汉军骑兵,反让那些汉军骑兵斩杀了自己的不少军马离走了。这让提提亚巴布尔感到耻辱。
也因为他对汉军的伏击行为,造成了如今引来了汉军,声称要灭了自己雅利亚部族的后果。
现在,汉军来便来吧,他已经做好了跟汉军你死我活的准备。
可是,现在就如此大大咧咧的开来了一支汉军的人马,就仅有他早前所埋伏攻击的那支汉军差不多的兵力,不过就区区两千来骑人马而已。
这是汉军方面完全不将他雅利亚人放在眼内么?还是想说,他的雅利亚人部族大军就真的拿汉军那两千来骑的人马无可奈何?
反正都要战,汉军的大军还没有影,如果现在汉军只是来了这么两余来骑的人马,他的雅利亚部族都不敢迎战的话,那么这一场战争还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么?
欺人太甚!
提提亚巴布尔一气之下,命令一个部族军将,率一万骑军出战。要求务必要给他灭了这一支汉军的先锋骑兵。
他要给汉军一个下马威,要让汉军知道,哪怕不伏击,跟汉军正面交战,他的部族军马,也一样可以打败他们。
1...16961697169816991700...1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