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但有一个情况,却是刘易也不能忽视的。那就是除了现在由赵云、太史慈所率的这一路西征军的汉军是处于一个兵力较为集中的状态之外。满三年轮换而来的汉军新军,他们虽然也有两百来万的兵力。可是,这些兵力,却并非是全都开到战场上来的。他们更多的是直接到达印度、安息帝国的各个地区,去跟本就是在这些地区各地留驻的汉军轮调。
印度地区、安息帝国地区,两大地区加起来,已经比大汉大得多了。这两百来万的汉军轮调新军,要控制这么大的地区,严格来说,兵力其实是不太足够的。
要不是现在是在古代,远没有后世那么多的人口,印度也好,安息帝国也好,其实大部份的地区都还没有人烟的。如此,汉军才可以凭这点军马就可以控制好所占地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防线以东的印度地区,经过大汉的统治之后,现在正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稳定局面。这也就是说,轮调到印度地区,配合当地大汉官府对印度地区实行控制统治的汉军军马。这里估计会有数十万左右吧。这数十万的汉军,他们在稳定下来的印度地区驻守,是不会再有战争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再有历经战争洗礼的可能了。
而不经过战争的洗礼,没有见过血,那么就很难保证,他们是否会有汉军传统的坚毅铁血的传统。
这些还是其次,如果再三年之后呢,再轮调来汉军新兵。到时候,大汉统一了世界,并对世界进行了统治,那么就不仅只是现在的印度地区了,包括安息帝国地区,阿拉伯、罗马帝国、埃及等等的所有地区。到时候都会陆陆续续的轮换来汉军的新兵。
而可以想象,现在大汉所组建的这些南洋军团、印度军团、波斯军团、埃及军团等等,他们都是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又或得了汉军的一些制式精良武器装备,又经过了汉军的训练。他们就会成为并不弱于汉军的精锐之师。
更可虑的是,看现在的规模,这些军团动辄就是百万以上的。他们加起来的总兵力,就超过了汉军在西方的总兵力。现在还处于在汉军的控制当中,还没有真正的获得太多的汉军精良的武器装备,所以倒也不会有什么的问题。
可是三年后,甚至是数年十年后呢。这些军团的军士,依然存在。但到时候大汉经过了数次的轮调,在整个西方世界的汉军可能都是新兵了。
到时候谁敢保证这些军团会有什么的不轨企图
哪怕将他们打散遣返回各自的部族当中,但是却不等于他们就不存在了。尤其是当他们的见识增长之后,经过了战争洗礼的这些异族军团的士兵,就有可能对大汉造成威胁。
举个例子说,在现在的印度,一个由大汉官府所建立的最小的行政单位。一个小村庄,可能就只有那么数十户一百几十人。这当中,首先会有小量从大汉迁来的汉人,这些汉人主要是为了引导这些异族人搞生产,学习大汉文化。另外,会有小量的汉军士兵驻守监控。但一个小村,驻守监控的汉军士兵是不会多的,最多就是一什汉军士兵。如果世界一统之后,遣散了印度军团,有三两个这个小村的子弟兵回来了。如此,这两三个历经战争洗礼的印度军团的老兵,就有可能干得掉没有见过血的十个汉军新兵。
可以肯定,拥有实力,或者说拥有力量,以及还有思想的人。肯定是不会太过安份的。当他们发现,原来他们并不比汉军士兵弱,又获得了大汉的文明之时,难保他们不会有异心。
其实可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后,一些反汉的事,必然有发生的。这些就要看大汉方面如何去防范,如何去及时扑灭,断去他们的不轨念头了。
因此,让这些军团在战争当中消耗掉他们大量的兵力,就是对将来大汉统治这个世界的最好保障。
耗掉他们现有的有生力量,也等于是克制他们的人口增长。
只有到某一天,汉人在整个世界都占据了实质性的主导地位之时。大汉才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大汉。
所以,现在罗马帝国的阻击抵抗力越强,对大汉反而有好处,因为可以不停的驱赶异族军团去跟罗马帝国互耗。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大汉的手段
罗马帝国已经是大汉帝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唯一还能跟大汉一战的对手,所以刘易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对手。
急着灭了罗马帝国,急着统一这个世界是一会事,但刘易肯定得要大量消耗西方世界的有生力量。这个是早已经制定下来的政略。
刘易很清楚,罗马帝国实在是在这时代西方世界当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帝国。若非大汉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发展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西方世界,那么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没有哪一个势力可以对罗马帝国形成威胁。
匈奴人不行,哥特人也不行,安息帝国也不行。少说也要一两百年后的发展起来的哥特人及匈奴人才会对罗马帝国形成威胁。
罗马帝国方面,虽然已经被汉军大大的削弱了其实力。可是,如果没有大汉在背后撑着,那么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等都不是罗马帝国的对手。
现在,大汉组建了印度、波斯等军团。基实就等于是集原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的精锐军马去攻击罗马帝国。
汉军没有直接出手,那么他们就肯定能够打得难分难解。
现在汉军的异国异族军团进攻受阻,却也是大汉方面的意料之中的事。
在罗马帝国北方,双方经过惨烈的交战,双方都折损惨重。尤其是汉军异族军团的人马,对一些关隘防线的进攻时,遭遇到了罗马帝国军民的拼死抵抗,可以说,每攻取一寸土地,都要牺牲大量的士兵。
战事打成这样子,那些印度军团、波斯军团的军马都已经有点怕了。
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局面是大汉有意促成的。
其实也由不得他们。
印度军团,在攻击安息帝国的过程当中,他们已经折损了大大数十万的军马,两百多万的印度军团的军马,他们其实还只有一百多万人马了。
再经过这一次的惨烈攻战,他们的军马已经只有数十万的人马。剩下来的军马,却因为不停的被汉军灌输一种思想,也就是洗脑吧。他们对大汉的忠诚度较高,根本就不会去考虑为何他们的军马折损了那么多军马是什么的原因。
而波斯军团,是刚刚组建起来的,他们除了获得到一定的汉军的制式武将的装备之外,他们的实力并不比原来强多少。但是在汉军方面有意去挑拨他们跟罗马帝国方面的仇恨的情况之下,他们也显得相当的勇猛,在一些攻战当中,他们亦不计生死的跟罗马帝国的军马拼命。
事实上,在战争当中,他们的兵力在迅速的减少,他们却并没有太直观的察觉。
因为在战争的过程当中,是这些军团的军马主动攻击罗马帝国方面的防线的。兵力也不是集中在一起,分散为多路军马进攻,往往,在一些攻坚战当中,攻方的折损是守方的数倍之多。而在交战的过程当中,打起了血性来的时候,也没有谁会留意伤亡的问题了。
只有在打完了一场战斗之后,他们才醒觉,原来他们牺牲了那么多的士兵。但那个时候,他们却也没法去计较了。
关键的是,汉军对他们的善后工作做得比较好,每一场仗打完之后,汉军的后勤供应及时,对他们的慰问也上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觉得很受大汉重视照顾。起码,要比他们在以前的安息帝国的时候,死了都不会有人为他们收尸。
反正,汉军方面,是尽可能的让他们感受到身为汉军的一员的诸多好处,刻意的去避开他们有思考为什么他们为何会伤亡那么多士兵的原因。
这样,他们往往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对汉军产生了一种认同感,有了战斗的时候,他们依然要继续向前拼杀。
另外,为了调动这些异国军团的积极性,汉军的确也付出了不少,尤其是钱财方面。汉军不仅做好他们的后勤补给,还设置了一个奖励制度,对于那些勇猛杀敌的异国军团的士兵,给予重赏。
还有,汉军方面还刻意的降低了对这些异国军团的军纪制约。也就是说,打败了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之后,战场收檄所得,汉军并没有让他们上交,像是默许默认为他们所得。有时候,他们甚至对罗马帝国的地区进行了掠夺,汉军方面也当作不知道的样子。
如此一来,异国异族军团更积极的向罗马帝国发起进攻。
相比起印度军团、波斯军团,阿拉伯军团的人马,战斗力却是最低的。汉军每每接受到在汉军看押之下送到战场的阿拉伯军团,都会将他们打散分到了印度军团及波斯军团当中,让他们接受那两个军团的命令。
在其中,那些军团的军士,他们做了逃兵什么的,汉军方面也不会去管的。全由那两个军团去处理。
其实印度军团以及波斯军团方面也不笨,他们在发现自己的军马折损太多的时候,有了阿拉伯军团的人马补充,他们都会先驱赶那些阿拉伯军团的军马去做先锋,先让阿拉伯军团的人马去消耗一点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他们才会加入战争当中。
整个罗马帝国北部的广大地区,可以说都成了一片炼狱场,烽烟处处。
两方军马的伤亡,加起来超过了两三百万了。这还不计罗马帝国的一般民众的伤亡。
这样的伤亡数量是很惊人的。因为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伤亡,只多不少,没有半点虚假。
别看不久前罗马帝国方面的数百万军马被汉军所灭,但是其中真正伤亡的人却不是太多,大部份的都是被汉军俘虏了。
可以说,罗马帝国北部的攻防战,让刘易收到了想要的目的。
如此下去,待到大汉攻占了罗马帝国,统一了整个世界之后,大汉所组建起来的各大异国异族的军团,他们所剩下来的军马就不会太多了。每一个军团的军马,估计都会伤亡超过半数以上。
这样,将来要处置他们就好办了,就算是将他们遣散回去,也不会对驻守各地的汉军士兵造成太大的威胁。
当然,刘易是不会轻易遣散他们的。就算是灭了罗马帝国,不是还有匈奴人、哥特人还没有灭掉吗还有,后世俄罗斯那么大,到时也可以让他们作为北欧的远征先锋军去征战。另外,还有非洲大陆、南美、北美大陆。反正,这些异国异族军团的人马,除了极少数的一部份可能能够回到他们的家去生活,但大部份的军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
自然,如果他们能够活得到那时候,让他们回家也不会有什么的问题了。
对待这些异国异族军团的问题上,看上去的确有点残忍与腹黑,可是,刘易知道,必须要如此。想获得世界大同,有一些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牺牲那些异国异族人,比牺牲自己的汉人要好得多了。
这个,也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其实,如果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这样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些异国异族军团的付出,却的的确确可以让他们的部族人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在大汉的统治之下,他们的部族人也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只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在他们发展的过程当中慢慢的改变,慢慢的消磨去他们的民族印记,让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国家,就是大汉帝国的观念。
而在大后方,比如印度地区,大汉官府对当地的民众所做的工作,的确让他们这些印度民众感到感激感恩的。
让他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的事就不说了。就说他们的子弟,加入了汉军印度军团,出征安息帝国、罗马帝国。
他们的这些子弟兵,伤亡了那么多,原本,可能会引起印度民众的恐慌或不满才对。可是,经过大汉官府做的一些事之后,印度民众对于失去了自家的子弟的确感到极为悲伤之外,却并没有对大汉造成什么的不满情怀,反而是更加归心于大汉。
因为,汉军对于那些在征战中伤亡了的印度军团的士兵,每一个都会有很详细的记录的。
比如,印度军团某某军某师某营的士兵,在某个战场上英勇牺牲。如果有可能,会将这个士兵的尸首运回去,运不了那么多,也会将这个士兵的信物收集起来送回后方的大汉官府。
有了这些,大汉官府就可以拿来运作了。
以烈士的名义也好,英雄的名义也好,反正,就是给他们立一些记念碑什么的,给予他们家属一定的奖励,还会大力宣扬这些牺牲的士兵为大汉,为他们的民族立了多大的功劳。反正,就是弄得那些牺牲士兵的家属极具荣耀感,让他们的家属觉得,他们的子弟为大汉去征战,如此死了也值得了。
反正,怎么搞可以安抚好那些牺牲士兵的家属,大汉官府就怎么搞。让他们既得到一定的实际利益,也得到荣耀。
通过这些手段,是实实在在的让广大的民众对大汉更加的归心。
这些民众并不会知道,他们的子弟兵,其实是大汉有意消耗掉的。
这就是大汉对那些地区能够完全控制的好处。因为控制好了之后,无论想要做什么事,都掌握在大汉的手上。
其实,通过大汉官府在印度地区这么一搞,弄得不少印度民众他们更加的拥护大汉,甚至,不少民众还主动将他们的子弟送到官府,希望可以加入汉军印度军团,让他们的子弟继续为大汉战斗。
不过,考虑到不可能真的将他们的成年男子都弄没了,多少都还得给他们留下一点种子。所以,大汉官府方面,并没有再征兵的打算,不想再增加印度军团的兵力。
事实上,留在地方,接受了大汉统治的人,要比军队的士兵好控制得多了。只要让他们看到更好生活的希望,他们就不会有反汉之心。何况他们的都等于是处于大汉的监控统治之下生活的
也不仅是印度方面这样搞,安息帝国地区,只要在大汉官府控制的地区,都会这样搞。
宣传是大汉同化那些异国异族人的最大力量。
只要利用得好,他们就不会产生对大汉的不满情怀。
这些,其实都是刘易想出来的,平时他并非全都是整天都睡在女人的肚皮上。刘易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每每想到一个问题,就会跟着考虑要如何去解决。然后就会将解决的办法写下来,再交由下面的人去讨论商议,再一一传到各地的官府,让各地的官府去做。
一国之君还真的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刘易这个其实根本就没有过从政经历的人。之所以一直来都做得这么好,全都得益于他在后世的所见所闻,以及太阳能手机百科全书的一些资料。
为了更好的宣传,刘易已经让人在以前的大汉新闻报的基础上,再搞了一个大汉公报。
这大汉公报主要的就是介绍大汉本土之外地区的事。宣扬大汉在统治那些地区的政策等等。
反正,随着大汉的统治,各地的异族民众都学习了汉字汉语。只要以后真正普及汉字汉语之后,大汉公报就会成为世界性的宣传喉舌。
而现在,也已经开始起到作用了。
经过这两三个月的进攻,这些军团的军马牺牲太多,已经有点攻击乏力了。
尤其是在某个战场,居然被罗马帝国方面反攻。
不过,汉军也终于出动了。
有些事,要做得不着痕迹。汉军也不可能真的分然驱赶那些军团的军马去送死的。要是那样,恐怕当场就会逼反那些军团的人马。
事实上大汉方面做得还真的是相当隐晦的。
如果真正思考下来,就会发现,其实那些军团之所以牺牲那么多的士兵。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汉军直接参与到战事当中去。
如果有汉军参与了,许多的战事,其实是不用那样去打,不用直接用他们的性命去拼的。
可惜,他们也不可能要求说必须要有汉军跟他们一起参战。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大运河开通
真正的汉军军马,与一般的异族军团的军马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汉军的军将士兵,他们不仅军纪严明训练有责、作战英勇无畏,并且还机动灵活。
汉军从上到下,都有一种特质,那就是无所畏惧,有自己的思想。
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汉军将士,首先会在精神上表现出对敌人的无畏无惧。不管敌人强弱众寡,汉军从不会畏战怯战,并且,会有一股从他们心底内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势,有一种气吞山河,战之必胜的强大信念。
因利制宜,在实际的战斗当中,汉军将士却也不会轻视敌人,都会认真对待。汉军从上到下,在面对敌人的时候,都会迅速的考虑面对如此的敌人,应要采取如何的应战策略。
是一鼓而下,还是迂回攻袭,又或是先避其锋芒还是强势横扫。太多太多的对敌方案,每一种战争计略,都会深深的印刻在汉军将士的脑海。尤其是负责统军作战的汉军军将,他们更加得牢记汉军作战方略,他们基本都能够做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汉军的作战方略,可是根据华夏数千年来的无数战例,配合各种兵书兵法,以及实战经验,还有汉军现在的实际情况。再由大汉的众多军师军将一起研究商讨之后,才制定下来的。
当然,这些都是由刘易主导确定下来的。
汉军的练军操典,除了汉军的练军方案之外,其实还包含了汉军的作战方略。这些前文提到过,只是没有详细去明述而已。
汉军的练军操典,是比较适合于现下时代合理运用的。却不会适合于后世,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汉军情况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就可以根据汉军现在的基本情况,从而可以系统的制定汉军的作战方略。
说白了,其实也就等于是集华夏数千年的智慧而编成的一本兵书。汉军就是根据这本兵书来组建军队、训练军马,然后再如何去行军作战。里面会根据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作出描述,当汉军在碰到差不多类同的情况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兵法所述的来进行战争。自然,现在大汉所制定的汉军作战方略,这些办法都是死的,刘易也从来都不会要求汉军将士要严格按照这些作战方略照搬到实际的战场上。刘易只要求他们灵活运用。
而对于异族军团,他们虽然也是按照汉军的练军操典来成军,来整训。可是,他们却不会获得汉军的作战方略的这一部份内容的。
这倒也不是大汉方面刻意的要对他们隐瞒,不给他们全套的汉军练军操典,而是因为文化的关系,就算将这部份内容让他们知道,他们都未必能看得懂以及领会得到其中的意义。
如此,哪怕那些异族军团,他们跟汉军一样的建制,也基本训练得不怎么输于汉军。甚至有个别部份的异族军团的军马也已经完全装备了跟汉军一样的制式武器装备。可是他们的基本的战争思想是没有变的,如果没有汉军的军将统领他们指导他们作战,也没有汉军的士兵去引导他们在战争上应该要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攻击敌人的情况之下,那些异族军团的军马,他们的作战方式,依然还是跟他们原来的一样,并没有太多的改变的。
好比,很明显的一些情况。
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死守住一个险要的关卡。
那些异族军团的军马,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强攻,哪怕汉军也支援了他们投石机以及和种攻坚器械,但是他们始终也都只会强攻一种手段。最多他们就是跟汉军学会了一点突然攻袭或是夜袭等简单又不是时时都见效的计略。
因此,异族军团在向罗马帝国进攻的过程当中,更多的都是强攻硬碰,如此,他们的人马折损就比较多。
而换了汉军,面对敌军的险要关卡的时候,肯定不会采取强攻手段。如果不是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之下,汉军将士第一时间所以考虑的,肯定就是如何才能用最少的代价攻下敌人的险要关卡。
而办法就多了,诱敌也好,迂回侧击也好,又或掘地道或水攻烟攻火攻,又或利用地形,通过一些敌军所忽略的死角攀山越领直接攻杀到敌人后方,甚至必要时候,会采用炸药包。反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手段有用就用什么的手段。就只有一个目的,要在既避免更多牺牲的情况之下,攻破敌人关卡。
实在没有办法,汉军甚至也可以暂时放弃攻击那些难啃的险要关卡。
这些,就是汉军的灵活机动之处。
自然,对于那些异族军团,大汉方面自然也有一定的腹黑之处。比如,有意无意的给他们营造一定的紧急气氛,让他们误会,他们必须要勇往直前,要一路不停的攻击过去,每当碰到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的时候,他们都似乎有一种紧迫感,要及早将罗马帝国军打败或消灭。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停的进攻进攻。
另外,像印度军团,他们其实也有点受到了早前他们攻击安息帝国时候的情况所影响。因为在攻击安息帝国的时候,汉军要求他们快速穿插攻击。
而在安息帝国,因为安息帝国各地的势力军马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他们各自为战,所以,在面对兵力更多战力更强的印度军团的攻击时,他们抵抗力度真心的不强,很容易让印度军团的军马建功。
反正,印度军团的军马在攻击安息帝国的过程当中,虽然也有所损失,但总体而言,他们还算是顺利的,一路高歌猛进。
在夺取了安息帝国,向罗马帝国发起进攻,印度军团的军马以为他们还可以像在安息帝国那般,也一样可以高歌猛进,对罗马帝国有点轻敌了。
他们与罗马帝国的军马相遇交战,当他们有所损失的时候,却反而又激起了他们的怒气,顺利惯了,突然遇到了阻滞,他们自然是不太适应,为了板回一时失利的局面,他们肯定会投入更多的兵力去攻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