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宗辰
“可是这案子牵扯之广,让人震惊。”
“整个湖州府大小官员几乎尽数被牵扯进去了,上至知府,下至主薄。”
“甚至,一些县内如今连衙役都没有了一个,全靠当地士绅在暂时支撑大局。”
说完这话,刑部尚书深吸了口气,道:“此案,咱们刑部必须要小心谨慎处置,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若是谁心中有些不该有的想法,不妨提早给收起来。”
“真惹出了乱子,谁也兜不住。”
“这案子,陛下在看着,内阁在看着,甚至,锦衣卫也要共审此案。”
吴文贵嘴角泛起了一丝冷笑:“若是谁想着心存侥幸,不妨以身试法。”
也不怪吴文贵这么说,毕竟这个案子,牵扯太广,可以说是当今圣上登基以来,这么多年罕有的大案了。
而且,尤其是湖州府其中一县私立苛捐杂税之名目,简直是骇人听闻。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轻饶,若不然刑部肯定是要背上骂名的,而他吴文贵执掌刑部,到时候,这骂名自然也就往他身上来了。
不仅如此,一旦这案子在刑部复审的时候出了什么差错,皇帝和内阁也绝对不会轻饶了刑部的。
虽说,官至刑部尚书,他在想前进一步的可能性已经是几乎堵死了,可是,他还想在这个位置上熬些年头,万一有机会在进一步,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丝希望的。
毕竟,朝堂上的事情,风云变幻,任谁也说不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走的。
甚至,今个风光无限的臣子,明个一大早就被下入了大牢,这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这个案子,吴文贵是绝对不允许出错的,但是,他心里也清楚,下面的地方官员和京城的高官都是有所联系的。
平日里,下面的官员孝敬京城高官,一旦出事了,京城高官自然也要护着下面的地方官员。
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换了。
虽说这次的案子不小,正常而言,那些个官员只要聪明一些,肯定不会搀和此事。
毕竟,收了孝敬,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护着,而非是必须要护着。
但是,万一真要是有人想要插手呢?这倒还不打紧,万一刑部的官员有脑子有坑的,一旦出事,那他这个刑部尚书也要被牵连啊。
所以,吴文贵今个干脆先给刑部的这些个官员瞧一瞧警钟,免得他们有了私心,而因此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大人放心,我等谨记大人教诲。”
以刑部左侍郎段昌为首的一应刑部大小官员,连连应声,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这个时候谁也不敢不开口应下。
“浙江那边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咱们刑部浙江那边的官员就不清楚?”
吴文贵顿了顿,脸上表情更加的难堪,甚至,直接把火烧到了他们刑部自己的官员身上。
刑部在各省都是有清吏司的,其作用,其实是和都察院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不过,却又比都察院的御史权力要小的多。
甚至,许多时候,地方官员都会忽略刑部在各地的清吏司的,毕竟,各地清吏司的官员其实并不多的。
而且,就算是清吏司在各省的主事,也不过是六品的官职,且,他六品的官职和都察院御史七品的官职可是不同的。
都察院御史虽然是七品官职,可是,却有风闻言奏的权力,是清贵的位置。
可清吏司却不同,品级虽然比都察院的御史高,可是,权力却没那么大,且人员也不多,地方官员当中,清吏司在各省的主事,也就是六品官,比知县高那么一品罢了。
所以,人手不够,品级不够,权力不够,等等原因造成了大多数时候,清吏司衙门就是个摆设。
但是,有一点,清吏司衙门虽然是摆设不假,威慑力不足,但是,他们若是真发现了什么真凭实据,那个时候,他们可就该硬气起来了。
毕竟,各地清吏司的背后是刑部。
而且,刑部自然是要求平日里各地的清吏司官员要巡查各地吏治的。
可是,湖州府出了这么大的案子,浙江那边清吏司的官员在这之前竟然一概不知,若是此事只不过几个月,那还罢了。
可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两年左右了,清吏司那边竟然还是一无所知。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各省地方官员太多,清吏司的人员太少,所以难以发现这种情况。
但是,治浙江清吏司官员一个失职之罪,这还是很恰当,很正常的。
“湖州府的案子毕竟是刚刚才爆发出来的。”
“而且,浙江那边清吏司官员也没几人,且浙江清吏司衙门离湖州府较远,一时不查,这也算是有情可原吧?”
犹豫了许久,刑部左侍郎段昌冲着刑部尚书吴文贵拱手,缓缓开口,道:“若是以此而治罪,怕是不妥啊。”
“虽然他们也有失察之罪,可种种原因之下,却也不能强求他们太多。”
段昌这话其实是很实在的话,并非是偏袒浙江清吏司的官员,而是因为人手不足,这是事实。
“而且,这事,原本咱们刑部是查案的,这若是先把咱们刑部自己的官员给收拾了,传了出去,这怕是有些不好吧?”
段昌眉头紧皱,这也是他担心的原因之一,这种案子,就没有哪个衙门愿意被牵扯进去。
毕竟,如今这案子闹的这么大,任谁心里都明白,这是皇帝和内阁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案子绝对不可能重拿轻放的,绝对是要从重从严处置,要给所有官员一个震慑的。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躲的离这个案子越远越好,怎么可能还往上送?
“唉。”
刑部尚书吴文贵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之色,他岂会不知段昌的想法,只是,他身为刑部尚书,岂会没有考虑过这些?
要知道,段昌只不过是刑部左侍郎,都能考虑到这些,他这个刑部尚书岂会考虑不到这些?
他吴文贵可是刑部的首官,一旦刑部下面的官员因为此案受罚,他这个刑部尚书肯定也是要上折请罪的。
所以,其实他这个刑部尚书才是最不想刑部的人被牵扯进去的,那怕是下面的一个小吏,他都不愿意被牵扯进这个案子的。
但是,他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有道理的。
内阁那边,可是已经准备让都察院在派御史去浙江,专门去查管着湖州府那边的御史的情况的。
毕竟湖州府出了这么大的案子,那边的御史竟然提前没有只言片语的上奏,这绝对是有蹊跷的。
若说是刑部清吏司,没有确切的证据,不敢轻易上奏,那是因为害怕落一个污蔑的罪名。
可是,都察院却不同,都察院有着风闻言奏的权力,是皇帝的耳目,甚至,可以说,哪怕都察院的御史在街边听到一个什么风声,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只是行人闲谈的消息,他若是原因,都能写成奏折上奏。
甚至,他听来的消息是关于内阁大学士的坏话的或者等等的,他照样可以不经查实,直接上奏,这就是都察院的厉害之处。
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都察院的御史们可以做好皇帝的耳目。
可这种情况下,湖州府闹出了这么大的案子,都察院那边的御史竟然没有丝毫的风闻,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内阁让都察院派御史去湖州府彻查或者说是自查。
只不过,如今这消息并没有传开罢了,毕竟都察院的言官一直以来,代表的都是清正。
如今明显是这些个言官也出了问题,且还是在湖州府这个案子上出的问题,朝廷虽然想要彻查此案,可总也不会把朝廷自己的颜面给彻底丢尽了。
所以,都察院御史的事情,只是悄悄进行,让都察院自查,不过,就算是如此,其实管着湖州府的御史的前程也已经注定了,或许不会丢官罢职,可也指不定要被贬去什么地方了。
要知道,同样的位置,不同的地方,其权力也是不同的。
浙江,可是好地方,若是从浙江派去边境,那看似是平调,可其实就是发配了。
也正因为是得到了消息,知道都察院那边都要自查了,所以,吴文贵才会说了刚才那番话。
或许内阁根本就没想起来刑部在浙江那边的清吏司,毕竟刑部在各地的清吏司一直以来都不起眼,很多时候都很容易被忘记的。
甚至,就算是地方官员,也很容易忘记还有这么一个衙门的。
毕竟,一个省也就那么一个清吏司,还是六品的官员,试问,能有多少人记得住这个衙门?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吴文贵这个刑部尚书必须要把这事情提前给处置了,如此一来,他才不会处于被动的位置。
在内阁甚至是皇帝都没开口之前,他吴文贵先把清吏司的官员给处置了,不仅日后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甚至,哪怕是他上折请罪,还能落一个好名声。
只不过,这话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
“错了,就是错了。”
吴文贵皱眉看着开口求情的段昌,叹了口气,道:“本官又何曾想要处置他们?”
“他们可都是咱们刑部的官员,而且,一旦处置了他们,在这事情上,也就代表着咱们刑部官员的无能。”
“若非是刑部清吏司官员的无能,岂会让湖州府的官员如此胡作非为而一直不被发现?”
“本官可是刑部尚书,旁人提起此事的时候,这罪名,怕也是要往本官头上推一推的,甚至,本官也要跟着担上几分的骂名。”
“但是,凡事该如何做,就必须如何做,若不然要咱们刑部作甚?”
“浙江清吏司官员失察,这是事实,不能否认的。”
“浙江清吏司主事,官降一品,报与吏部后,召回京城。”
吴文贵说了他的这个决定,虽然是刑部的官员,他们刑部这边也有权决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吏部那边。
当然,他这个刑部尚书既然开口了,而且有理有据,他的话,吏部那边绝对是会给他面子的。
段昌拱了拱手,没有在吭声,既然吴文贵这个刑部尚书已经把话说出来了,那他自然也就没法在劝了。
难不成,他还要为了一个有视察之则的六品主事而劝刑部尚书收回说出的决定么?
为官者,最重要的就是威严,除非情况特殊,若不然,说出去的话,几乎是不可能更改的,尤其是不可能当着这一众大小官员的面,被他这个左侍郎劝解几句,就收回刚才的话的。
若真是那样的话,吴文贵这个刑部尚书日后还如何服众?
而且,这话段昌也不能说出来,若不然,就等于是和吴文贵在这件事情上闹僵了。
“拟一份公文,让各省清吏司主事尽心尽责,以浙江湖州府为例,切不可在出此等事情。”
吴文贵开口,他这是准备提前先把刑部这边自身的漏洞给堵死了,到时候就算是这个案子到了最后闹的如何的大,也牵扯不到他吴文贵的身上了。
“是。”
专门负责起草刑部公文等的官员点头应下。
“都退下吧。”
吴文贵摆了摆手,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尤其是他自己处置他们刑部清吏司的官员,这对于下面的官员而言,更是一个敲打。
在加上之前他所说的那番话,相信今个刑部所有的官员心里都该明白在湖州府的这个案子上,该怎么做。
若是真有人胆敢不知分寸,想要在这个案子上动些不该有的心思,那他这个刑部尚书绝对不会手软的。
大明锦绣 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神十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明锦绣最新章节!
曾毅一连在府上休息了两天,才算是开始出门。
而这两天的时间内,京城内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湖州府的一应大小官员虽然全都被押送进京了。
可是,湖州府的案子牵扯有些广,可以说是整个湖州府的大小官员几乎是全都被牵扯进去了。
这种规模的牵扯,虽然所牵扯的官员品级不算高,可是,牵扯的却广,甚至连主薄之类的官员都被牵扯进去了。
按理说,主薄这类的官员刑部这边多少年不见一个的,毕竟,刑部审问的,都是大案。
除了大案以外,就是人命案,这需要送到刑部审核的。
但是,湖州府这案子,既然刑部负责复审了,那别说是一个小小的主薄了,就是衙役,甚至是被牵扯到的普通百姓,他们也要好好查看卷宗的。
而这两天的时间,只不过是刑部和锦衣卫的官员对曾毅送来的卷宗等进行翻阅和整理罢了。
别看这两天的时间很多,可其实,若是真用在翻阅湖州府这个案子的卷宗上,却不算多的。
毕竟,事关案子,不可能一目十行的扫过去,肯定是要小心谨慎的,尤其是这个案子皇帝和内阁全都盯着呢,和旁的案子更是不一样。
而且,就连他们刑部的尚书也都提前敲打过他们了。
所以,下面的官员对于这个案子,更是小心谨慎,且,就连刑部尚书吴文贵也是亲自翻阅了卷宗。
毕竟是皇帝钦点让刑部和锦衣卫会审的案子,虽说没有点名了让刑部尚书来审问,可若是吴文贵这个刑部尚书真的不管不问,那可就失了分寸了。
不仅如此,就连锦衣卫的都指挥使牟斌,都亲自过来刑部翻阅卷宗了。
可以说,这两天的时间,只不过是足够刑部和锦衣卫交叉着把湖州府的案宗给翻阅了一遍,然后大致的了解了下这个案子。
接下来,才是要对湖州府所有涉案的官员进行审问的时候了。
其实,这已经是刑部和锦衣卫加快速度的结果了,毕竟湖州府的案子是皇帝和内阁关注的。
而且,湖州府那边的一应大小官员几乎全都被抓,地方行政可以说是几乎陷于混乱状态,全是靠曾毅这个钦差临行前,安排的当地士绅进行暂管的。
但是,让当地士绅暂管,这绝对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只能暂时应付一段时间。
所以,刑部和锦衣卫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案子审理清楚了,该如何定罪的,就如何定罪,只有如此之后,吏部那边才方便对湖州府空缺的官职进行任职。
毕竟,如今湖州府的一应大小官员虽然拿下,甚至可以说是罪证确凿,可是,最终的结论如今还是没有定下来的。
也就是最终的罪名,还是没有确定的,若是真的万一里面有被冤枉的,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而吏部又已经对其在湖州府之前的官职进行了新的任命,到时候该如何是好?
按理说,这种情况也没什么,但是,在这个时分敏感的时期,所做的事情,最好的万无一失的好。
所以,吏部那边,如今也是盯着刑部和锦衣卫这边的,一旦他们什么时候定案,什么时候吏部就会把已经准备好的新任湖州府一应大小官员的名单实施下去。
也正因为此,可以说,刑部的压力如今是极大的,至于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和朝廷其他官员几乎是没有任何交道的,所以,其压力倒是比刑部要轻的多。
“刑部那边怎么还不开审。”
伦文叙是早就等不及了,只不过碍于之前曾毅一直在休息,而且看模样精神一直不大好,所以才忍着没有开口的。
可今个一大早,一眼就瞧出了曾毅精神比前几天要好的多了,自然也就开口询问了。
“这才两天的时间,急什么?”
曾毅摇头,苦笑着,他倒是没想到,伦文叙竟然也会这么着急,要知道,两天的事情,对于湖州府这类牵扯甚广的案子,根本就算不得多长时间。
不说别的,单是湖州府那边押送回京的脏银之类的财物等,清算下来就要很长时间的。
不说一整天了,最起码也要多半天才行,毕竟有些珠宝首饰等也是要估价的,而且,虽然这个清算刑部肯定也有人分派出去进行。
但是,之后汇总了,还是要报给刑部主事的官员的。
种种事情加在一起,可就要忙的多了。
“唉。”
伦文叙叹了口气,他其实倒也不是着急着案子复审之后,朝廷论功行赏,毕竟他现在并无官身,朝廷的赏赐,有极大的可能就是一些褒奖和金银财宝之类的。
这些对伦文叙而言,虽然也需要,但是,却并非是太过期待的。
毕竟,伦文叙虽然出身贫贱,可却并没有对黄白之物的执着。
伦文叙在意的,其实是这个案子复审的结果,只有这个案子复审结果定下之后,他才能知道,他们在湖州府这个案子上,到底有没有差错。
虽说从如今掌握的证据来看,他们在湖州府的案子上,是不该有什么差错的,可是,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比如他们有无疏忽的地方等等。
倒不是说伦文叙不相信曾毅,不相信他们查出来的结果,毕竟他和曾毅都是第一次查案,哪怕曾毅表现的十分的完美,可是,这种担心还是少不了的。
说是不信任倒是有些过了,但是,却是担忧却是存在的。
“好了,别多想。”
曾毅一手揉了揉眉心,他其实是能够理解伦文叙如今的心态的,若非他是两世为人,且前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那他绝对也会和伦文叙一样的心态。
其实,在湖州府的时候,曾毅的心态和伦文叙现在的心态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曾毅善于调节心态,所以,还未曾从湖州府离开的时候,他的心态就已经调节过来了。
换句话说,曾毅很容易适应现状。
“湖州府的案子,咱们可是先微服私访,之后更是有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的证据的,甚至,连下面衙役的口供,咱们也都有的。”
“不仅如此,当地百姓的口供等等,咱们都有。”
“这种情况下,这些被抓的官员当中,不可能有被冤枉的。”
说完这话,曾毅语气顿了一下,接着道:“或许,他们当中有的在最开始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被逼迫的。”
“但是,他们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就该承担自己的罪行。”
“而且,在审问的时候,下面的那些个衙役一个个都说是听命行事,可是,这些个官员,包括那些个主薄,你瞧瞧他们有几个说是听命行事的?”
“或许,刚开始审问的时候,他们有说听命行事的,甚至是被逼迫的,可咱们仔细审问的时候,他们却又说不出来什么。”
“这种情况就很明显了,他们这些个官员心里早就不干净了,只不过,在这之前或许是没有机会罢了。”
“后来,机会送到了跟前,他们就顺水推舟的把事情给做了,而后,又成了他们是被迫的。”
“若是这类官员要从轻处置的话,那,日后这世上所谓被迫而行的官员就只会更多了。”
“被抓的这些个官员,你就放一百个心,绝对是没有被冤枉的。”
“除非是他们自己被抓住了把柄,当替罪羊的,但是,如今湖州府这种可以说是坍塌式的地方官员被抓的情形,还有必须要替罪羊么?”
“从知府到主薄,甚至是衙役,改抓的,一个不少的全都抓了。”
“这种情况下,已经不需要替罪羊了。”
“而且,刑部审案,你该放心吧,他们只会查的更仔细,更何况,还有锦衣卫也搀和进这案子了。”
说完这话,曾毅意识到他的话有些跑题了,不由得笑了笑,道:“反正啊,咱们总是要对咱们自己审过的案子有信心的。”
“总不能自己查的案子,自己心里都认为是可能出了差错吧?”
“若是这样,日后怎么为官,怎么查案?”
曾毅这句话说的在理,为官者,必须要对自己有信心,毕竟为官者和普通百姓可就不一样了。
若是在翰林院等一些衙门为官,这还好些,可若是外放离京为官,那可就更该有自信了,因为一个县甚至是一个府的百姓和下面的官员全都要听你的,看你的。
这种情况下,若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地方官员竟然还犹豫不决,甚至是做了决定之后朝令夕改,这种情况下,如何服众,如何建立威信,如何能把事情做好?
伦文叙点了点头,对曾毅的话表示认同,在去湖州府之前,伦文叙一直是在照顾曾毅的,可是,自从去了湖州府以后,伦文叙才发现,他比起曾毅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或者,他唯一能够比的过曾毅的,就是他对经史子集等书籍的研究了。
虽然不知道曾毅同样未曾为官,可为何却明白这么多道理,可是,伦文叙却明白,他要向曾毅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你这是要进宫了吧?”
伦文叙笑着看着曾毅,这几天太子可是没少往这跑,甚至,这两天的时间,伦文叙也能和太子说上几句话了。
之所以如此,其实主要还是得益于曾毅的懒惰。
除了第一次太子来的时候,曾毅还给他讲了些湖州府的事情,虽说只不过是短短几盏茶的时间,把湖州府的事情大概的给他讲了一遍,可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这之后的两天,太子在来曾府,曾毅可是都懒得见他,就算是见了,也是对湖州府那边的事情绝口不提的。
按照曾毅的说话,绝对不能在开口了,若不然,太子指不定就该赖着他,让他详细的把湖州府那边的事情给讲一遍了,到时候,他绝对别想好好休息过来了。
而太子却偏偏又是急脾气,这么一来,自然也就揪着伦文叙给他讲湖州府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