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银刀驸马
邓正卿并不知道,林逸青要他做的事,并非和林义哲的“削日大计”有关,而是林逸青想要抬举他,成为日后乾国海军舰队的提督!
如果说熟知世界海军历史的林逸青是因为了解原来历史时空中的那位民族英雄一生的传奇经历才做出这样的决定,莫不如说是他在“和硕公主”号的甲板上看到邓正卿的那一刻,便下定了决心!
林逸青一直认为,这个时空的乾国海军,需要一位纳尔逊式的海军司令,而治军严整又豪勇敢为的邓正卿,正是绝佳的人选!
门外,把守的水兵们听到里面一直静悄悄的,连狗叫声也听不到,不由得面面相觑。
“那位洛先生……好像已经进去很久了……”一名水兵望着那扇紧闭的房门,欲言又止。
这个平日里一贯木讷少言的洋枪队员,这时似乎想不出该如何措辞是好了。
“你想说什么?”一旁的同袍瞪了瞪眼,问道。
“老董……”这位名叫姜焘的水兵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你注没注意到,那位洛先生的眼睛,有些象……”他略迟疑了片刻,最后却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林大人?”
听了他的话,其余的几名水兵细细回想,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变了。
那位叫董金寿的水兵没有马上答话,他只是斜睨了姜焘一眼,过了一会方才开口:“你觉着呢?”
“我要是知道了还会问你?”姜焘有些急了,“你是真没看到吗?咱们可都是跟着林大人一起上过阵的!你不会连林大人的样貌都忘了吧?”
“放你娘的屁!我就是再没心没肺,林大人的样貌,也记得比你清楚!”董金寿骂道,“你想说什么?林大人去了,又从阴间还魂回来了?”
听了董金寿的话,另外几名水兵全都笑出声来。
“可是……”姜焘瞪着眼睛,欲要再说什么,却被董金寿斥道:“休要再胡言乱语!这话若是传到了别的船上,小心有人撕了你!”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一百九十章 丁雨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由于林义哲是船政水师的缔造者,在船政水师的基层水兵当中,几乎是偶像般的存在,和各舰管带等中高级将佐相比,基层水兵的学识和判断力无疑要差上一个档次,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林义哲的感情却更加朴实而真挚。
而这些质朴忠诚的水兵现在也许并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刚才议论的这个人,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和身份,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福州,船政大臣丁雨生宅第。
已然生病在家休养的丁雨生,此时正静静的坐在躺椅上翻阅着那本署名是由林义哲著述的《拓海方略》的书。
他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回想着和林义哲探讨海防和洋务大计时的情景……
……
“鲲宇来了,呵呵,快快,请坐。”
“益盛兄,这几日身体感觉如何?”
“自小身体就不好,这一次才至福州不久,便感染了瘴疠,本以为命不久矣,谁知碰到鲲宇妙手回春,算是捡了一条命回来,呵呵。”丁雨生笑道。
“益盛兄心系黎民百姓,勤于王事,过于劳累,才患了病,小弟恨不能助益盛兄分担,区区药品,微薄之物,益盛兄休要提起。”林义哲笑着摆手说道。
丁雨生知道,林义哲说的是真心话,自丁雨生到任后,船政诸项事务运转良好,效率甚至还有所提高。其实林义哲原本还担心丁雨生接手后得熟悉一段时间,可能会对船政的工作有影响,但没有想到丁雨生是一个管理的能手,接手船政后,不但丝毫没有影响船政的工作,反而进一步提高了船政的工作效率。象新建的驻外巡洋舰“元凯”和“登瀛州”,只不过短短数月,已然接近完工了。
“这几日好多了,已无大碍,只是身子有些懒,不爱起来,所以在这儿躺着,要不然,这会儿你要找我,便得去船厂了。”丁雨生笑道。
“你这本书写的很不错,我看了深受启发,今日方知海军之重要,之前所见,实是井底之蛙了!”丁雨生指着手中的那本《拓海方略》,高兴地说道,“再加上你写的这篇前言,难怪那些海军官学生们这么喜欢你,来人!给林大人倒茶!”
听了丁雨生的溢美之词,林义哲微笑不答——丁雨生当然不会知道,他手里的那本《拓海方略》,其实还有一个更为正式的名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林义哲教的是海军官学生,而马汉的《海权论》则把海军捧成了决定一国之前途的关键力量!至于其中那篇他撰写的前言——当年林义哲自己读到此文时都感觉热血沸腾,就更不用说水师学堂里这些接受过全面的近代化教育,几乎是同时代中土青年中最有视野与责任感的官学生了。
年轻人嘛,总是比较好忽悠的,而象丁雨生这样的有头脑有见识的洋务干才,见了自然也不免击节赞叹。
“你不是说要多写几本书出来么?”丁雨生的手指轻轻的摩挲着《拓海方略》的封面,“你多写几本这样的书,让这天下更多的人知道你,赏识你,支持你,这样,这洋务便好办了!”
“呵呵,只要不似郭公之《使西纪程》险遭毁版禁传便好。”林义哲的目光悄然飘向不知名的远方。
“噢?”丁雨生有些诧异的扬了扬眉。
他注意到林义哲给自己倒了杯滚烫的热茶,并且把手指贴在氤氲着热气的杯子上——他明白了过来,那样做一定有些疼!疼不可怕,可怕的是挨了打而不知道记得疼,更可怕的是疼了以后甚至都不去了解自己为什么要挨打,怎么会疼?!
“在郭公赴英前,朝廷要郭公将沿途所记日记等咨送总署,而他也如此做了。”林义哲的话令丁雨生心中猛地感觉一阵绞痛——如果郭筠仙和他丁雨生一般不是这样实心任事,又怎会背上那万人诟骂的“鬼奴”之名!
“那书我看过,写的极好,郭公说西人格致之学,所以牢笼天地,驱役万物,皆实事求是之效也……‘筠仙欲令丹崖携带出洋之官学改习相度煤铁及炼冶诸法,及兴修铁路及电学,以求实用。’”丁雨生说道,“都是实在之言。”
林义哲点了点头,能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称之为“实学”,并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完全合乎中土实学所要求的实事求是,甚至主张大办学校,广派留学生以引入西学,这些主张和他心中所想可谓一般无二。
“郭公日记中还言:西洋以行商为制国之本,其经理商政,整齐严密,条理秩然。窃观西洋以商贾为本计,通国无一闲;中土重士而轻视农工商三者,乃至一家一邑之中,有职业者不逮百分之一。”丁雨生又道,“郭公能看到西洋之富强首在重商,主张中土也应以工商为本,以使国家富强。此与鲲宇所上奏之‘四民柱石论’如出一辙。”
“正是如此。”林义哲道,“这些还都好说,郭公之言,最为士林所忌者,乃是何言,益盛兄想必是知道的吧?”
“呵呵,当然记得!”丁雨生一笑,朗声说道,“‘西洋之入中土,诚为天地一大变,其气机甚远,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土之利。’”
“‘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末遑而姑务其末者。’”
“‘自汉以来,中土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土,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
“‘三代以前,皆以中土之有道制夷狄无道……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土之无道,故可危矣。’”
丁雨生复诵着郭筠仙《使西纪程》里的这些振聋发聩之言,心中再次激起了狂涛!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一百九十一章 风雨历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西洋有道而中土无道,西洋之政教文明已超越我祖宗旧制,我中土欲图自强,当比法西洋而变法……”丁雨生大笑道,“发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他郭筠仙不是汉奸?那谁还是汉奸?”
“益盛兄以为此言如何?”林义哲含笑问道。
“郭筠仙是‘汉奸’,我又何尝不是‘鬼奴’?”丁雨生的笑声里透着深深的悲凉。
“著书立说的事不是不能做,只是要看写给谁看。”林义哲叹息着回应道。
丁雨生明白,林义哲写的这些书,比如赠给李绍泉的《外国师船图表》,会让李绍泉这等倾心洋务的人如获至宝,但如果说是写给天下所有的读书人的话……
丁雨生并不知道,在另一历史时空当中,那些满脑子“天朝上国”的清流士子,仅凭着一个“吾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的番天印,就不知掀翻了几多洋务干才!
“真要怪的话,也只能怪咱们泱泱中土的老祖宗,实在是给咱们留下的太多好东西了!”林义哲的嘴角浮上一丝苦笑。
“是以鲲宇才炮制了篇《西国孝道考》出来,让那起子清流食不下咽?”丁雨生哈哈大笑起来。
林义哲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若辈可恶,非得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不足以挫其锋锐。”
“这便是我最佩服你的地方,遍观大乾国,能想出如此主意者,除你林鲲宇,还真没有第二个人。”丁雨生叹道,“我也曾苦思冥想,如何破得了此‘夷夏之变’之局,总是不得要领,直到读了鲲宇之文,方才顿悟。鲲宇之才,吾不及也!”
丁雨生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干上来的,但在他事业的巅峰,却因为热心洋务,和林义哲一样遭到清流们的口诛笔伐,结果与巡抚之位擦肩而过。
丁雨生出生于大乾韶光三年(9023年)六月初一,少负异才,8岁时便学得满腹经纶,落笔成文,超群拔众。9月9日重阳节,陈秀才带学生到珉末进士罗万杰隐居地“逸老庵”郊游,回来后叫学生作文,丁雨生作《七律》:“百树梅花扑鼻香,盘湖地是证禅场。拼将佳句消残劫,赖有高风接海阳。故国云深千里梦,空山秋老满头霜。至今陶社分题处,惹得幽人话正长。”陈秀才大为赞赏,问能否再作一首,丁雨生复吟道:“入洛当年早著名,崎岖国步剧心惊。江东漫欲归罗隐,宣室犹闻问贾生。数着残棋难下手,一场幽梦不胜情。本期洗耳同巢许,何自听来出壤声。”陈秀才道:“真神童也!”由是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为当地文人所颂扬。韶光十年冬,丁雨生因父亲病重辍学。不久父亲去世。此后丁雨生得出洋谋生的兄长丁雨茂资助,回太平寺再读了两年书,然后回到家里精研医术,采集草药,开了一间医药店。由于他勤恳好学,努力攻读医药书籍,积极挖掘民间医学秘籍,并经常向老中医请教,不久即成了小有名气的郎中,治愈了不少病人。在行医的同时,丁雨生仍抽暇攻读诗书,学问日进。韶光二十二年,丁雨生到县城应考,得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广州乡试,却均未中式。但他壮志未消,凡历史地理诗文经济战策兵书无不涉猎精研,俨然成了饱学宿儒。韶光二十七年,他感于埔河文庙破败,学子就学无所,倡建汤坑蓝田书院,不几年而功成,为兴学育才作出了不小贡献。他曾作诗“一弓小辟读书岩,蔓草疏茅手自芟。敢诩史长才学识,难尝世味苦酸咸。此时说梦终无益,他日谁知果不凡。惟有旧巢双燕子,依依向我尚呢喃”,表达了当时的状况和心境。
大乾显凤四年(9054年),海阳三合会会首吴忠恕率众围攻潮州府城,其时丰顺隶属潮州,丁雨生为邑绅所推,率乡勇千人往援,与吴忠恕军激战于潮州城下,擒获吴军百余人,余众败退,城围顿解。丁雨生由此而名声大噪,奠定了其以后出仕的基础。
显凤八年春,丁雨生以解围潮州有功,由惠潮嘉兵备道李璋煜荐举,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次年十月擢拔为江西万安县令,踏上了仕宦生涯。丁雨生到任万安后,见“流民比人众,关吏校官尊”,经济萧条,社会混乱,即锐意兴革。首先,他改革衙门办事制度,差役办差,一律由官给盘川,不得向百姓勒索分文。接着,他行文取缔地方乡绅恶霸私设的关卡,凡不遵者,从严查处。其三,他迅速清理积案,平定冤狱。“初期呈词及百纸,三、四期仅四、五十纸,匝月后,二、三十纸而已。”时载丁雨生“每当夜阑秉烛,案牍高可隐人,靡不亲自稽核。每阅至百姓枉屈不伸,或受差凌虐,辄欷欷太息,凄然泪下,或见勤政爱民之事,则呼幕僚共赏。”丁雨生还捐俸兴建云兴书院,致力培育当地人才。书院建成后,丁雨生题楹联云:“何尝饱听滩声,帐此别匆匆,笔底波澜谁健起;安得便瞻厦庇,觉余怀耿耿,眼前桃李几成荫。”如此不到半年,万安县讼事大减,民气以苏,读书之风渐长。丁雨生亦由此深受万安民众推重,当其调离万安时,“奉香拥送者万人。”
显凤十一年三月,丁雨生调吉安府邑庐陵,到任不到10日,长毛乱军忠王李以文率部往吉安而来,兵锋所指,锐不可挡。丁雨生与吉安府知府曾咏弃城而逃。三月十一日,长毛乱军兵不血刃,占领吉安、庐陵。三月十四日,长毛乱军主力进攻峡江,吉安、庐陵兵力空虚,曾咏、丁雨生纠兵乘虚而入,收回吉安、庐陵。不久,朝廷免去丁雨生庐陵县令,削职为民。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一百九十二章 鬼奴之号何可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丁雨生革职以后,为摆脱生活困境,浪迹九江、上海、扬州,甚至溯运河北上安徽、山东,四处寻找职业,尽皆碰壁,最后决心回故乡,再过郎中生活。当回程至九江时,见大江南北人才荟萃。原来是两江总督曾伯函在此招揽各方人才,欲图与长毛乱军抗衡。丁雨生大喜,即寻一旅馆住下,根据自己这几个月流浪生涯中对长毛乱军的考察了解,着意制订了一份进军安庆的方略,然后到总督衙门投呈。时曾伯函正思进取安庆,见丁雨生呈文计划周详,别有见解,不禁心喜,即召丁雨生晋见。丁雨生侃侃而谈,对长毛乱军军力和长江沿线布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曾伯函见丁雨生诸事留心,思维周密,不知他文才如何,便又邀入公馆花园散步。询问惠嘉潮各地风土民情后,两人来到一株灿放的梅花树边。曾伯函指着梅花道:“丁县令能否以此为题,作诗一首?”丁雨生道:“勉力为之。”略作思考后,落笔写道:“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花发石岩流水响,石岩流水响潺潺。潺潺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春汛到,半山春汛到江南。”曾伯函看后赞道:“诗绝妙,书法亦上佳。”当日,曾伯函即委丁雨生为九江关卡卡员,并奏请朝廷,于大乾彤郅元年(9062)十一月开复了丁雨生原来的官职。嗣后不久,丁雨生到广东会办厘务,曾伯函赞为“廉正明干”、“才识宏远”。彤郅二年三月,两广总督毛鸿宾委派丁雨生到广东高州县督办火器。丁雨生请同乡黄达权翻译《火器略说》和绘制制作图案,在广州市郊燕塘设立制炮局,很快即制出火炮36尊,炮弹2000多发。这些军火运到安徽为淮军使用,帮了淮军将领李绍泉的大忙。
彤郅三年五月,江苏巡抚李绍泉奏调丁雨生到上海筹办洋务。丁雨生甫到上海,便协助李绍泉解决了“常胜军”裁撤问题,“常胜军”按期裁遣后,李绍泉对丁雨生的能力备加赞赏,并上奏朝廷,委丁雨生为苏、淞、太道,并要他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丁雨生买下美商旗记铁厂,合并上海、苏州两个制炮局,顺利创建了当时中土最大的枪炮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再次显示了过人的能力。
彤郅六年夏秋之交,江苏境内风雨大作,清水河洪水滔滔滚滚,冲决了堤坝,淹没了大量田庄。时丁雨生在两淮盐运使任上,受江苏巡抚李绍泉委任前往治理。沿途只见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丁雨生心急如焚,行装甫卸即率各级官吏督修堤坝,并亲自担石填堤。然而,在湍急的洪流中,投下的石块泥沙多被冲走,收效甚微。丁雨生眉头紧锁,苦苦思索,想到一法,叫人砍来大批青竹,编成一个个肚大口小的箩筐,然后将沙石装入其中,再加投掷。此举果然奏效,不旬日间,堵住了决口。而后,丁雨生督率民役,昼夜奋战,筑起了坚固的堤坝。后来,当地群众称这道堤为“丁公堤”,纪念丁雨生的功绩。
彤郅六年十二月,丁雨生升任江苏巡抚。当时官场多为贪婪庸碌者充斥,吏治一片黑暗。丁雨生为自勉及训诫各级官吏,作一楹联贴于抚衙朱红大柱上。联云:“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民要持平,看去使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丁雨生主政江苏两年多时间,励精图治,仅清理积案就达27万多宗。朝廷为之诏示各省,以丁雨生为勤政榜样。
事实上,林义哲和丁雨生的交集,很早就开始了,尽管二人以前并未谋面。
二人的第一次交集,是在天津教案期间。津案发生后,朝廷谕示直隶总督曾伯函办理。但是法国方面狮子大开口,以至案件迁延不决。朝廷谕令丁雨生星速赴津,帮同办理。丁雨生于七月二十五日到达天津后,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同法国方面交涉时,丁雨生一再指出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开枪致使民情激愤,要求法国方面逮捕丰大业治罪;至于焚毁教堂等建筑及误伤无辜,亦属事出有因,除严办下手之人外,损毁建筑由总理衙门与各国协商赔款,误伤者后事由大乾协助办理。法国公使等在确凿的人证物证面前,无可奈何,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得知后下令逮捕了丰大业。天津教案后来在林义哲的暗中斡旋下得以顺利解决,而在教案交涉期间,曾伯函心力交瘁,都是由丁雨生出面交涉,教案的解决,丁雨生其实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在天津教案顺利了结后,丁雨生深深的感到,积弱的中土,欲图强盛,必须把造就人才作为第一要务。逗留天津期间,多次向曾伯函进言,鼓动曾伯函上奏朝廷派遣学生公费出国留学,得到了曾伯函的赞同。加之林义哲和李绍泉的助推,曾伯函的力奏得到了朝廷的允准,外派官学生留学终于得以实现。是为二人第二次交集。
彤郅九年,丁雨生经深思熟虑后,上《条议海防》奏折,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水师,大力鼓吹洋务,深得朝廷嘉许,所提建议多为采纳实施。但如此一来,丁雨生却受到了保守顽固派的忌恨,虽然他能力出众,清正廉明,勤政爱民,但却被清流党骂为“鬼奴”,每当朝廷要升他的官时,总会有人跳出来阻挠,象这一次他本来是要由江苏巡抚转为福建巡抚兼总理船政大臣的,但因为清流党参劾他“结党营私”,结果只以巡抚衔担任了总理船政大臣。
“他们越是提这夷夏之防,我便越是要破了他们这个身之根本,为洋务之兴扫平道路。”林义哲道,“那些奸佞宵小,自有收拾他们的人,益盛兄不必理会。我等实心任事,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出来,无愧于天地良心即可。”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一百九十三章 妙手回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丁雨生的耳边回荡着林义哲的铿锵之言,想到林义哲现在已然故去了,他心中痛惜不已,泪水刹那间涌出了眼眶。
“老爷!老爷?……”
一声声的呼唤让丁雨生将思绪拉了回来,他拿过手帕拭了拭泪水,定睛细看,却见门房拿着一张名帖和一封书信,正站在床前。
“什么事?”丁雨生定了定神,用沙哑的声音问道。
“老爷,门外有一位洛子文洛先生求见。”门房恭声答道,将手中的名帖和信呈了过来。
“此人带有直隶李制台的书信,可能是李制台推荐来的,又带了药饵前来,老爷要不要见一见?”门房看到丁雨生并没有马上接名帖和书信,担心他怪罪自己随便给人通报,便立刻跟着解释了一句。
“噢?”丁雨生听到门房说出了他手中的那封信的来历,从床上直起了身子,将信和名帖都拿了过来。
丁雨生没有去看名帖,而是先打开李绍泉的信看了起来。
丁雨生拿着信纸只看了一眼,面色便立刻变得红润起来,待到将信看完,他的脸上已满是兴奋之色。
“快!扶我去客厅!”丁雨生急切的说道。
“老爷身子不适,还是不要活动了吧?”门房吓了一跳,赶紧劝说道,“小人这便去请洛先生过来,再说洛先生还带着药,正可为老爷医治。”
“那便快请他进来吧!”丁雨生点头道。
门房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带着一个年轻人急匆匆的进来了。
看到这个名叫洛子文而实际叫林逸青的年轻人(刚才李绍泉的那封信里已经告诉他了),丁雨生的眼中闪过讶异之色。
这个年轻人,除了眼睛和个头和林义哲有些相像之外,二人再无相似之处!
这个人的眉宇间英武之气甚浓,而且身体明显比林义哲要强壮得多!
“在下洛子文,拜见丁大人。”面前的年轻人上前给丁雨生见礼。
“洛先生快快请起,我有疾病在身,不能全礼,还望见谅。”丁雨生拱手说道,“先生请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