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银刀驸马
在这场海战中,乾国船政舰队战胜日本舰队,并不单纯是两个国家海军间的胜利和失败,而是意味着以纵队队形、装备大量能够快速发射的大口径后膛炮的战舰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新海军战术的崛起,以横队队形、装备少量大口径火炮的军舰、依靠乱战、撞击为战斗形式的传统海军战术经过此战成为了历史,尽管直到乾国和日本的这场战争爆发前,横队战术还是“仍然受到世界海军重视的战术”,而纵队战术还只是一个未经实战检验的新理论。从东海海战这一天开始,世界海军史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当时拥有两艘亚洲独一无二的铁甲舰的日本舰队虽然从表面上看力量要超过乾国船政舰队,但其技术装备大大落后于乾国,无疑是这次海战失利的重要因素,其中差距最为明显,对海战的结果影响也最大的是火炮装备。19世纪后期的海战,火炮是赖以攻敌、自卫的主要武器,乾国舰队装备的都是先进的后膛炮,能够快速发射,而日本舰队装备的大多是射速缓慢的旧式前膛火炮,射速极其缓慢。据观战的英国海军方面曾估计,当时乾国舰队的火力超过日本三倍以上,联系到海战时乾*舰多次集中火力攻击某几艘日本军舰,实际对抗中的火力优势更大。这样的火力对比已经不是简单的差距二字就能概括的,乾国船政舰队占有的完全是压倒性的优势。
除此之外,乾*舰上还大量装备有当时世界海军都很少装备的新式机关炮,这些机关炮击中日本军舰后,能够造成可怕的人员杀伤,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士气的下降,这也就是海战到了最后日本军舰在弹药耗尽后选择了投降的原因所在,然而这一点在一些日本学者的历史研究中,却被归结为是因为日本舰队使用的炮弹大部分是无法炸响的实心弹,这些炮弹除非击中敌舰的水线部位引起进水,否则击中目标以后至多造成少量的人员伤亡。日本舰队中威力最大的弹药是开花弹,这种弹药当时主要依赖进口,但在攻击炮台和城区时,这种日本舰队内威力最大的炮弹却被极大的浪费掉了,以至于在日本舰队面对乾国舰队时,开花弹严重不足,无法给乾*舰以有效的伤害。
对于这场对日本国运有极大影响的海战的失败,日本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大都将责任归结为是日本海军的军人素质太差,但是从火炮射击的另一个方面——操作熟练程度稍加对比,就可以知道,经过了慕末时代到明治维新,日本海军的军人素质其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日本海军的炮手技术是不差的。只是因为日本炮手操作的是笨重的前膛火炮,以“龙骧”号为例,在实际战斗中,“龙骧”号的165毫米火炮面临着炮手大量减员,不断而来的破片和机关炮射击的干扰,以及火炮本身被打坏、弹药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而其实际射速竟然大大超过平时的训练,不得不说是与日本海军官兵平时的训练程度以及战时英勇的表现分不开的。
在近代海战中,火炮的射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兵的熟练程度,从战斗中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官兵的战斗素养,尤其是两艘作为舰队主力的铁甲舰上的官兵的战斗素养,并不比乾国海军官兵差太多。
明白了东海海战的胜利主要是一次新技术战胜旧技术的胜利后,关于日本舰队海战失败的原因,日本人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有了两艘铁甲舰,取得了亚洲第一的桂冠开始,就一直默守成规的日本舰队,当面临1874年崛起的新的亚洲第一——乾国船政舰队时,在技术装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对于主要是以技术装备为载体,充满技术角逐色彩的近代化海战而言,这种差距是致命的,它意味在两国的军人即使是付出了同样努力和牺牲,最后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由于这场海战是以日本海军败降为最后结束。有深厚的“耻文化”传统的日本人对于日本海军和东海海战的某些研究,由于无法从技术上解释失败,而一味地将日本海军失败的原因笼统地归结为是海军军人的胆小无能,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而去寻找各种负面材料,黑暗化日本海军,仿佛替换一名司令(桦山资纪在海战中的愚蠢指挥一直是日本学者心头永远的痛)、几名舰长(福岛敬典等几位舰长的投降行为在日本愤青们看来是不可原谅的)或者是换一批军人这场战斗就能够获胜一般。但是客观地了解到日本舰队此战无论在军舰的样式、航速,火炮的数量、射速,炮弹的供应和效能方面都完全落后于对手时,人们无法想象,换一个司令官、换几名舰长、或者换一批军人,能对这次海战的结局发生质的影响。军人诚然生来应当为战胜,不过有些战斗是军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取得胜利的,这就是技术的差距,越是近现代化的战争,越是富含技术含量的战争,这一点表露地就越为明显。在推翻日本幕府的日本倒幕战争中,当身披华丽的战甲、高举战刀的日本骑士成批成批地倒在明治政府军的加特林机关枪下、当苔湾丛林中的萨摩武士被摧折在乾军的克虏伯后膛大炮和哈乞开斯机关炮以及林氏机枪前时,历史已经十分清楚地说明,这已不再是光凭着勇气就能赢得战争的时代。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二百五十章 中土之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东海海战”的战败教训让日本军政部门深刻意识到了更新武器装备的重要性,由此日本开始了同乾国的海军建设竞赛,因为台湾战败的刺激,购买新式军舰成为了日本政府议事日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新式军舰的选择上,日本人完全吸取了战败的教训,对新式军舰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即必须装备发射速度更快、炮弹威力更大的大口径后膛炮,以及近战用的速射武器;强力的装甲防护,能够抵御大口径炮弹的攻击;更快的航速,不能低于13节;适应纵队作战的需要,亦可以单独作战。
针对军方的要求,有人曾提出来日本仿制乾国海军的“福靖”级装甲巡洋舰装备海军,但军方认为,根据日本取胜的“凤山岛海战”日本铁甲舰“龙骧”号击伤乾国“万年青”号快速炮舰、击沉两艘乾国“湄云”级炮舰的经验和“琅峤海战”、“东海海战”中乾国巡洋舰主要以日本铁甲舰为攻击目标的事实(这证明日本人是非常善于向敌人学习的),新式铁甲舰面对装甲巡洋舰拥有更大的优势,如果“东”号和“龙骧”号装备有和乾*舰一样的大口径后膛炮,航速接近于乾*舰的话,很可能是日本海军取胜,是以在这种思路下,日本没有去走乾国的装甲巡洋舰的路子,而是仍然决定购买铁甲舰。
由于在海战和陆战都吃了乾军克虏伯大炮的亏,是以新建成的“金刚”和“比睿”无论主炮和副炮全都是克虏伯出品。出于价格的考虑,日本铁甲舰的近战速射武器没有采用已经被世界海军看好和装备的“林氏机枪”和“哈乞开斯”式机关炮,采用的是性能相对差些但价格便宜的诺典费尔德式机关炮。
尽管在日本铁甲舰下水之后,郭筠仙已经将相关的数据信息以电报的形式发回了国内,但对于这两艘铁甲舰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并未亲眼见过,是以在得到了日本方面的观舰邀请之后,正是求之不得,便欣然同意了。
当下经张德明的提醒,郭筠仙立刻起身,派人去请夫人梁氏,一同前往。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郭筠仙和夫人梁氏上了四轮马车,和翻译张德明、护卫郭斌等随员一道前往泰晤士河口。
这次盛大的观舰仪式由日本海军大辅川村纯义和日本驻英国公使上野景范主持,两艘日本铁甲舰挂满信旗,盛装停泊于河口处,上午10点钟开始,在首舰“金刚”号上,举办了邀请列国显贵绅士的观舰大宴会。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各部大臣、军政官员,各国公使及陆海军武官和新闻记者共大约500余人应邀出席。日本军舰搭载的小蒸汽艇,飘扬着日章旗从早晨起就在码头上等候,将这些来宾送到“金刚”舰上。
郭筠仙站在码头,在等候小艇运送上舰的时候,细细的打量起两艘日本铁甲舰来。
这两艘铁甲舰在外观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是典型的英国式三桅单烟囱铁甲舰,排水量较郭筠仙见过的乾国“威远”级巡洋舰和“福靖”级装甲巡洋舰为大,因而显得更加高大和雄伟,但布设在两舷的大炮表明它的设计思想是陈旧的,其吨位和火力虽然称得上是“亚洲第一”,但在已经对海军有了“粗略浅见”的郭筠仙看来,是比不上“福靖”先进的。
不多时,郭筠仙夫妇登上了盛装的“金刚”舰,川村纯义、上野景范以及两艘铁甲舰的舰长在登舰口迎接。军乐队的演奏声中,“金刚”舰的甲板上准备了柠檬水、冰块以及各式各样的卷烟等招待品。郭筠仙夫妇进入舰内参观,但见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十分干净整洁。接待各国嘉宾参观时的“金刚”舰上清洁异常,从各种活动的细节来看,这时的日本海军很有一番西洋作风。
过了不久,中午12时开始,“金刚”舰的甲板上举行了西餐的冷餐会,宾客们边吃边谈,舰上还准备了舞会,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来宾们纷纷入场起舞,最后在十分满意的气氛中被送回了码头。
郭筠仙回到公使馆时,天色已晚,随员们大多累了,各自前去休息,但郭筠仙却难以入眠,他来到自己的书房,在自己的日记当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是日受邀往观日本新造之铁甲船,一曰‘金刚’,一曰‘比睿’,日人于舰上大宴宾客,有宣示列国之意,集者五百余人,英首相、水师提督皆作赞语,余亦勉赞数语。……询问日本在英国者二百余人,伦敦九十人,学律法者为多,此外栗温浦、苏士阿摩及各海口皆有之。是日通姓名者:长冈良之助,前为诸侯,自治一国,今犹世爵也,亦在英国学律法。一领事南保,一伊贺阳太郎,亦学律法者。凡日本二十余人,皆通英国语言,中土远不如矣。”
※※※※※※※※※※※※※※※※※※※※※
福州,马尾造船厂。
船政大臣丁雨生望着船台上日渐成形的“开济”号巡洋舰和周围忙碌的工人,心中满是欣慰之意。
在林逸青的促成下,船政局又得到了海外殷商陈氏、潘氏从海外汇来的大笔造舰专用资金,使得“开济”舰的建造得以顺利进行。现在因为资金充足的关系,“开济”级的第二艘“镜清”得以开工,和“开济”一同建造。
而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现在马尾造船厂的船台上,又多了两艘法国巡洋舰!
这两艘巡洋舰被德高望重的孤拔提督命名为“杜居土路因”号和“德斯丹”号,也在和“开济”一同建造。
同时开建四艘巡洋舰,在船政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首次。
而为法国建造驻外巡洋舰,更是中国造船史上的首次!
现在的丁雨生,对于林逸青的赞佩之情,不压于已经逝去的林义哲。
“大人,伦敦郭大人的电报。”师爷徐睿的声音打断了丁雨生的思绪。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二百五十一章 户部电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噢?”听说是郭筠仙发来的电报,丁雨生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立刻接过电报看了起来。
电报果然是郭筠仙发来的,内容则是丁雨生一直关心的日本海军在英国建成的两艘铁甲舰的情况。
“日本人这么快便又有了两艘新式铁甲船,那咱们就更得加快建造‘开济’了,不然的话,日人再来犯我,而我一无林文襄统兵,二无铁舰可当,则势危矣!”丁雨生感叹道,将电报交给了徐睿。
“郭大人说的极是: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徐睿看过电报后也点头道,“不然此消彼长,终为其所制。”
丁雨生又视察了一番船厂工地情形,便和师爷一道回到了船政衙署,他正打算拟写给郭筠仙复电的电稿,却见船政主事杨锐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大人,户部电函。”
“户部?电函?”丁雨生听到户部这一次竟然给船政以电报的形式发来了部函,不由得愣了一愣。
在丁雨生的印象中,京城六部里,户部一向是以抠门出名的,只要不是紧要的事,从来不发电报(这个时代的电报比较昂贵),而今天户部竟然用电报向船政发函,可以说是极不寻常的。
“莫不是来向船政要银子来了吧?”徐睿敏锐地觉察出了什么,立刻出言提醒丁雨生道。
“皇太后答应给的造船银子,户部到现在一分未拨,竟然会伸手向咱们要银子?”丁雨生的眼中闪过难以置信之色。
“难说啊!这一次海外殷商陈氏和泰西钱商罗斯柴尔德氏所助造舰之款,单笔皆在百万以上,不是小数目。”徐睿说道,“以往年终大结,户部能节省出一二百万两银子,便会抢着去皇太后皇上处报功,咱们这里凭空多出这么多的银子,又没过他们的手,只怕他们是要眼红的。”
听了徐睿的话,丁雨生的面色变得阴郁起来。
丁雨生拿过电报,打开看了起来,徐睿注意到丁雨生只看了几眼,额头青筋便暴了起来,知道电报的内容已然被自己言中。
“他翁叔平好厚的脸皮,这样的函文,也亏他做得出来!”丁雨生怒气冲冲的将电报丢给了徐睿,“当真叫先生给说中了。”
徐睿展开电报看了起来,果然不出他刚才所料,这封电函是户部侍郎翁叔平发来的,内容先是说“现下海军已成”,不需多造轮船军舰,然后提到“西征饷急”,要求船政“除‘开济’二舰用度外,多余款项速解部充饷”!
徐睿将电报递给了杨锐,杨锐看后也是面色大变。
“咱们船政该给的银子,他们都拖着不给,现在竟然反过来管咱们要银子,这是哪门子的道理?”杨锐怒道。
“就算有银子,也要用于四艘‘开济’的舾装训练以及法国人订购的四艘‘开济’级的备料准备事项里面的。”徐睿象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沉吟道,“这背后只怕……”
“你们不必说了,这个事儿,没有什么可说的。”丁雨生没等徐睿把话说完,便斩钉截铁的说道,“先生这便替我拟回函,直接告诉他们,船政造船之银,乃是专款专用,无银解部!”
丁雨生说完,便起身去了。
“徐先生,您刚才说,这背后……”杨锐看到丁雨生走了,想起刚才徐睿说过的话,便追问道。
“只怕不光是户部在打咱们的主意,还有别人。”徐睿冷笑了一声,“西征饷急?哼哼……”
“先生说的可是……”杨锐立刻明白过来徐睿说的是谁,他缩住了话头,伸出手在桌面上写了一个“左”字。
徐睿点了点头,目光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令杨锐吓了一跳。
在他的印象当中,很少见到白发苍苍的徐睿这个样子。
徐睿原来是林义哲的师爷,极有智谋,对船政多有赞划,且和林义哲情同父子,林义哲故去之后,徐睿伤心至极,欲要辞归,而新任船政大臣丁雨生看重他的才能,极力挽留,徐睿这才留了下来。
徐睿在丁雨生手下办事勤勉,丁雨生极是得力,正是有了徐睿的帮助,丁雨生才能够很快便熟悉船政事务,发挥所长,使船政的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因为徐睿的功劳,在船政衙署中,徐睿虽然并无官身,只是一介布衣幕宾,但人人尊敬,不呼其本名,皆以“先生”称之。
“先生可是觉得,此人会再兴波澜?对船政不利?”杨锐问道。
“船政说起来还是此人所创,林文襄主管船政以来,他一直怀恨在心,现在只怕是想寻由头重夺河山吧……”徐睿沉声道。
“那便如何是好?”杨锐听后不由得心惊不已。
“只要有我老头子一口气在,就不能让他毁了林文襄的心血!”徐睿霍然起身,看着窗外的一轮红日,昂然道。
“你……还有多久才能回来呢?可不要让我这个老朽等得太久啊!”徐睿想着远在日本的林逸青,在心里默默的念着。
甘肃,兰州,陕甘总督行辕。
“大帅今儿个怎么了?”前来请示机宜的大将徐占彪听到左季皋的房间里传来阵阵摔打东西的声音,不由得奇怪的问道。
“不晓得……从早上看了廷寄,就一直这个样儿……”左季皋的师爷孔德洪小声答道。
徐占彪在门口犹豫了起来,刚才仆人已经进去通报了,但迟迟不见回复,他便觉得不妙,悄悄进来查看,结果看到了这一幕。
“……丁雨生,你这混帐!安敢如此欺我!真是岂有此理!”随着左季皋的吼声,又一声瓷器落地摔得粉碎的声音传来。
听到左季皋的这句话,徐占彪仍然莫名其妙,但孔德洪却心下雪亮。
正在徐占彪因为不敢触左季皋的霉头而犹豫不决时,曾伯恒挺着大肚子,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看到徐占彪和孔德洪立在那里满头大汗的样子,曾伯恒先是一愣,他侧耳听了听左季皋的吼骂内容后,不由得微微一笑。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二百五十二章 今亮的算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对于左季皋和船政的恩恩怨怨,他当然知道得十分清楚。
“九帅……”徐占彪上前给曾伯恒见礼,曾伯恒略略拱手回礼,示意徐占彪稍安勿躁,然后便施施然走进了左季皋的书房。
“老亮这是在和哪一个生气呢?”曾伯恒迈步进屋,看了看满地的碎瓷片,笑着说道。
左季皋这才注意到曾伯恒进来,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早就吓得魂不附体的书僮看到曾伯恒进来,象是有了主心骨一般,立刻回过神来,飞快地洒扫起来,一会儿便将书房收拾得整洁一新。
“元符来了,坐。”可能是被曾伯恒那一句“老亮”叫得甚是舒心,左季皋脸上的怒色渐渐消散,而且难得的有了一丝笑意。
尽管在平定长毛教匪后左季皋与曾伯函的关系一直很僵,但是他和曾伯函的弟弟曾伯恒的关系却很是融洽,与曾伯函断绝音信之后,左季皋与曾伯恒却联系不绝。可谓现时官场一景。
事实上,左季皋与曾伯恒性格很是相投,办事节拍也几乎一致。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命运也有共同之处。二人都是科举不中,靠着军功升迁的,是以彼此同病相怜。更加上曾伯恒从戎之初得到过左季皋的用心指点,对左季皋的才能十分钦佩。同时曾伯恒在资历功业上一直低左季皋一等,对左季皋的声威名望从不曾构成威胁,左季皋一直从容地保持着居高临下之势。所以两个人关系一直相当不错。
而曾伯恒和左季皋之所以能够如此,其实也有曾伯函的功劳。尽管曾伯函与左季皋失和,却不想因自己而影响弟弟与左季皋的关系,因此还曾特意给弟弟写信说:“左氏待弟极关切,弟即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怀智术以相迎距。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曾伯恒本来夹在兄长和朋友当中,不知如何是好,在知道了兄长的态度后,与左季皋保持交往的同时,他也曾想方设法调和二人关系,可惜收效甚微。
“元符的帐查得如何了?”左季皋看着大咧咧坐在那里的曾伯恒,亲手给他沏了一杯茶,端给了他。
“白忙了这几个月,呵呵。”曾伯恒笑了起来,“只能以‘查无实据’回奏了。”
听了曾伯恒的回答,左季皋心中大石落地,也笑了起来。
“只要饷械充足,西征便无后顾之忧了。”左季皋道,“而今贼众失其酋首,正可一鼓而平之。”
“功成之日,切莫忘了故人之情。”曾伯恒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左季皋当然明白曾伯恒话里的意思,这一次朝廷派曾伯恒来查他左季皋西征军费的支出情况,曾伯恒帮他挡了一道,这个人情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曾伯恒说出的“故人”,并不仅仅是指他自己,还有他的哥哥曾伯函。
此次朝廷派左季皋西征,曾、左二人也因此有了又一次交集的机会(也是最后一次)。
左季皋十分看重这次带领大军建功立业的机会。平定长毛教匪,他一直都是曾伯函的配角。这次他却成了主角。虽然现在左季皋也年事已高,须发已白,但却豪情万丈的决心在他这最后的一次人生大剧当中倾情出演。
然而这次出征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筹饷。因为西北乃天下贫瘠之区,饷源不能指望当地,势必要“用东南之财赋,赡西北之甲兵”。西征之初,他就对朝廷声明,这次战争,“筹饷”重于指挥战斗。
这样,曾伯函与左季皋不可避免又要打起交道。因为彤郅九年,曾伯函回任两江总督,其辖下的江苏便是左季皋西征军重要的饷源地。事实上,虽然朝廷规定各省要按份额及时供给西征军军费,但只有少数与左季皋个人关系较好的省份尽力供应,而那些与左季皋个人关系一般的省份都没能做到如数按期,“各省拨解之数,有过半者,有不及一半者。惟湖南止解三分之一,河南拨解不及十分之一,广东、福建、四川欠解亦多”。所以当左季皋听说曾伯函回任两江后,第一反应是担心曾伯函不实心实意支持他,破坏他成就大功:“我即与曾公不协,今彼总督两江,恐其隐扼我饷源,败我功也”。
曾伯函回任之初,因为手续交割,第一批饷银到得稍慢了些。左季皋以为这证明了自己的猜测,在给吴桐云的信中愤愤地写道:“曾涤公独非四十年旧交乎?而乃先专东征之饷,继发西征之饷。其视马谷山之到任即解饷数月……大相径庭。涤公尚且如此,何论其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