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进院,进院。”徐壮师招呼着,将人和车领进了院子。
“就栽在这里。”徐壮师伸手指点着,又命令下人,“你去,挑两桶水过来。”
下人刚刚不见了身影,几个看着懒洋洋的汉子便立刻忙碌起来,将架子车里的土一下子倒进了坑里,一只有些腐烂的手在坑里露了出来,上面满是石灰。几个汉子挥锹猛干,瞬间便将坑填了个半满,然后把另一辆架子车上的花树栽上,将土培得高出周围一圈。
徐壮师呼地吐出一口长气,笑着冲领头的汉子点了点头。
等到下人担着水回来,只看见花树已经栽好,两个汉子正蹲在地上将草皮慢慢覆盖。除了多了一棵花树,动锹动铲的痕迹将很快便消失。
“好好干,工钱少不了你们的。”徐壮师把工钱付了,把工作监督交给下人,转身去了厅房。
...............
重生一九零二 第五十三章 一箭三雕
一天过去了,赵镜湖听着回报,还有着几分耐心,命令人员继续监视,不可松懈。第二天又过去了,金丝娘娘庙那边还是没有动静,三光码子也都撤回了租界,似乎就这么结束了。
但事情的发展却不只是让赵镜湖失望地撤回人手那么简单。第一天夜里,徐壮师和柳小刀、陈三去烟花柳巷寻快活,第二天却只有何壮师一人回来,只说那两人耽于温柔乡,要明天才回。
草莽江湖人物,在烟花之地流连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何壮师的言语也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怀疑。到了第二天晚上,出去伏击堵截的“高手”们都回来了。何壮师又是慷慨解囊,再次叫来了酒菜与众人畅饮作乐。就在这些人酒酣耳热,喝得高兴畅快的时候,徐壮师和徐矮师悄悄地离开了这里。
“干杯,喝呀!”
“妈*的,在外面熬了两天,狗屁也没有。”
“呆一天,给一天的钱,没事最好,你还想与人厮杀血拼不成?”
“喝,今朝有酒今朝醉。”
咣当,有人摔倒,引起了哄笑。可时间一长,这帮粗坯也觉察不妙,头重脚轻,趴桌倒地的越来越多。
“对不起了,诸位。”一个阴冷的声音响了起来,还有点清醒的家伙这才发现聚饮的厅堂已经被十几个戴头套的大当所包围,黑洞洞的枪口指向这里。
“你们失了风,惹了祸。赵镜湖赵爷说了,不能留下你们。”说话的大汉一摆手,一声声闷响带来一颗颗死神的子弹,将刚才还大呼小叫,现在却昏头胀脑、跌跌撞撞的“高手”们送去见阎王。
急如骤雨的枪弹之下,顷刻间厅堂里便血污满地、尸体枕籍。偶有发出垂死惨叫或惊怒吼嚎的声音,也瞬间消失。
领头的大汉将阴冷的目光扫过如屠宰房的现场,轻轻挥了挥手,十几个杀手组队后退,井然有序地撤退而去。
月亮从云片后探出头脸,似乎在观察着这血肉横飞的地方,又似乎毫不在意,只是冷冷地注视。
在凄冷的月光下,突然有个尸体动了动,从下面艰难地伸出一只手,手指在慢慢曲伸,然后又不动了。好半晌,又有一具尸体活动了,但麻药加枪伤,使得寥寥的幸存者想移动就变得非常困难。
而此时,行动得手的消息已经通过电话在飞速传送,这种新鲜玩意儿别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巨大的作用,陈文强却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据点安装使用。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时候正是完美计划成功的关键。
得到消息后,事先已从上司那里申请了协助调查文件了徐安宝立刻带着几名便衣巡捕赶赴福州路185号的公共租界总巡捕房。
尽管是晚上,公共租界总巡捕房依然有值班的西人巡官坐镇。看到法租界总监华尔兹签署的协助调查函件,西人巡官立刻派出巡长一名,巡捕五名,与徐安宝等人一起前往福煦路三十二号查探。
事实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巡捕房虽然各成体系,但相互之间的协作还是很多的。所以,西人巡官这也是例行公事,并不认为会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与西人巡官相反,徐安宝却是信心满满,所带的便衣巡捕也尽是安插进来的龙兴堂的兄弟,更让他觉得安全可靠。而只要破获了黄金荣案,他便能更上一步,成为华人探长,接替黄金荣所遗留下来的显赫位置。
到了福煦路三十二号,又敲门又喊叫,可里就是没人应声。巡长觉得异常,便让巡捕翻墙入内,打开了大门。等众人来到厅堂,立时便被这血腥的屠宰场弄得目瞪口呆。
徐安宝张大着嘴巴,两眼呆滞。其实他也不知道具体的行动计划,只知道要在此破获黄金荣案。旁边的巡捕彭珍却是龙兴堂的亲信,按照计划,主动上前在一名刚刚爬出死人堆的家伙身边蹲下,大声问道:“是谁干的,谁杀了这么多人?”
戴砍天睁着无神的眼睛,看着彭珍,用尽力气咬牙道:“赵,赵镜湖,他,好狠哪——”
“赵镜湖——”彭珍大声重复着,让所有人都能听见,“快,把这个伤员送医院,他说杀手是赵镜湖。”
“赵镜湖,王八蛋。”另一句有些微弱的骂声从死人堆里传了出来,还有幸存者在指证。
这下可跑不了了。彭珍心中暗喜,知道计划终于是完美成功了。现在呢,就是搜查,这里不仅有徐氏兄弟故意留下的龙兴堂伪造的书信,更要在无意中发现黄金荣的尸体,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证据链。不仅能够解释黄金荣被杀的原由,还能证实凶手就是赵镜湖。
“徐头儿。”彭珍起身叫着还处于呆愣的徐安宝,“您看咱们是不是四下看看,毕竟告密信说得很确定,这里又发生如此大的血案。”
“啊?啊!”徐安宝这才有些缓醒过来,连忙点头,转向旁边的巡长,陈述着自己的要求。
至此,徐安宝再也生不出异心,完全被龙兴堂的狠辣所震慑住了。同时,他也全明白了,龙兴堂扶他上位,是他的造化,可不敢恃宠而骄。不说黄金荣的下场吧,光周围越来越多的耳目,就足以让他不敢乱说乱动。
前来协助调查的巡长已经头大如斗,如此大的血案,在公共租界还是头一回,非要弄得沸沸扬扬不可。而赵镜湖,恐怕是要完蛋了,幸存者的指证,已经让他逃无可逃。
但事情还远不止此。当徐安宝和彭珍等人按照徐氏兄弟留下的暗记寻找到书信和藏在后院的枪枝弹药时,又把赵镜湖与黄金荣案扯上了关系。
天色微明,福煦路三十二号已经是巡捕密布,忙忙碌碌,开始了更加彻底的搜查。不出意外,遗留在花树下的血渍布条引起了注意,徐安宝“目光如炬”,看出这棵花树的蹊跷。
一切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进行,当黄金荣有些腐烂的尸体重见天日时,龙兴堂一箭三雕的计划终于完美成功。
...........
重生一九零二 第五十四章 一切顺遂
“惩奸除恶。”
“要得。”
“扶危济困。”
“要得。”
“盗亦有道。”
“要得。”
陈文强眨了眨眼睛,呵呵一笑,说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经济来源是重要原因。所以才有杀人、放火、抢劫、偷盗,又有包赌、包娼、包毒等罪恶勾当。”
刚才还连说“要得”的徐矮师想了想,哑口无言。显然,想整顿袍哥组织,使其象龙兴堂一样,并不是订下规章制度那么简单。
“陈大哥真是好手段。”徐壮师一直在翻看着报纸,耳朵却听着陈文强与徐矮师的谈话,此时放下报纸,指着其中的一段文章赞叹道:“这报纸上一登载,虽是假设,却也把大家的想法给左右了。赵镜湖,是肯定完蛋了。”
赵镜湖已经被收监入狱,虽然矢口否认与屠杀案和黄金荣案有牵连,但有人证、有物证,动机则有报纸上的猜测,他又行将在狱中“畏罪自杀”或“暴病而亡”,这案子纵然有疑、有尾巴尚未搞清,各方要了结此事,也只好都算在他的头上了。
而收拾了赵镜湖和他请来的“高手”,也就只剩下有钱无力的土商了。打击他们,攫取黑金,已经不用陈文强亲自出手,交给李亚溥就可以胜任。
在这场交锋中,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取胜,徐氏兄弟功不可没,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经过此事之后,这两人便必须由陈文强加以庇护。同时,更深一层的交流也就可以坦诚进行了。
“南洋洪门组织虽多,但各堂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这是很大的缺陷,也很不容易弥补。”陈文强转向徐壮师,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我要走一遭南洋,主要是联结华侨富商,以微薄之名声,筹款发展,却无力量联合洪门各堂。”
“不联合起来,便是一盘散沙。”徐壮师对南洋洪门看得比较清楚,很是遗憾地摇头道:“内部敢称霸主,对外却难挺腰杆。组织虽多,人员虽众,却还是要受洋鬼子的欺压,受当地土人的欺凌。”
“那也没有办法,我实在是力有未逮,令徐兄失望了。”陈文强有些惭愧,停顿了一下,又建议道:“如果有德高望重的洪门大佬主持此事,倒有很大的成功希望。”
在重生前,陈文强与很多国外的华人黑*社会有过接触,印象并不太好。因为很多帮会只会在唐人街或华人社区耀武扬威,只会吃华人,看见鬼佬便似个缩头乌龟,气都不敢多出一下。
而这样的华人在国外是多数的存在,在外国许多年,却只把自己的头似鸵鸟般埋起来,在中国人堆里自信无比,一走出来却畏畏缩缩。只顾着拿身份,只想着赚几万美金的年薪,甚至为了所谓的向主流社会靠拢,不惜在同胞落难时踩上一脚。
徐壮师第一恨满清,第二恨洋人。在国内,满清与洋人并存;在国外,洋人依然骑在头上,华侨华人地位低下。生活在压抑愤懑之中,徐壮师对陈文强开创的基业、取得的成就刮目相看,并寄予希望。首先,他希望海外洪门能象龙兴堂这样,组织严密并有武力保障,以确保华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其次,他希望陈文强能将实业拓展到南洋,并以此为经济基础,使洪门发展壮大;最后,徐壮师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是成为一方霸主,还是统合洪门帮派,他是有这样的想法。
“德高望重?”徐壮师有些鄙夷地撇了撇嘴,“越老越胆小,越有钱越没那个魄力,只顾在洋人的脚下苟活,指望不上他们。”
“我也有这样的同感。”陈文强点了点头,赞同道:“中下层华人受压迫最重,也最有改变的要求。徐兄,你领头,我支持。有些事情你还不知道,我现在也不想说,等启程去南洋时,咱们在路上再详谈。”
“那四川汉流呢?”徐矮师有些不甘。
“事有缓急,我能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陈文强摇了摇头,说道:“这样,明年或后年,等银行成立了,实业稳固了,那就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咱们再向四川渗透发展。”
徐矮师叹了口气,无奈地点了点头。
……………
产业越兴旺,名声越响亮,能量越大,吸引力越强。陈文强现在越来越有这种感觉。
卢家湾的工厂、住宅不断兴建,道路也拓宽夯实,几百万元的投入,终于砸出了一个工业基地的模样。如此巨大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别人搞实业救国,多是购买外国机器,进行加工生产。而陈文强所兴办的实业却有其先进性和独创性,比之洋人亦不逊色。
塑料、酸碱、煤焦发电、制药,这些都是中国独家或国际领先的,甚至连最传统的纺织和制衣都采用流水作业,被陈文强玩出了花样。
随着外聘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的到位,随着工人在技能上的不断提高,与机器磨合更加默契,各种产品的产量也是不断增长,屡创新高。
一派兴旺繁忙的景象,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为此,陈文强还组织了一套接待班子,作为向导,向一些重量级的工商富豪介绍解说,以吸引他们的投资入股。
而随着这个招商引资的过程,陈文强结识了更多的闻人富商,原来的缺陷——人脉,正在逐渐得到弥补。特别是与立宪派实业人士的结识,使陈文强有了伪装的可能。
接下来,事情在顺理成章地发生着。赵镜湖在狱中“自杀”,和义堂瓦解了,龙兴堂的势力进一步渗透进公共租界;徐安宝升任法租界华捕探长,提拔安插了一批龙兴堂的兄弟,法租界黑*白两道几乎被龙兴堂完全控制。
一切似乎都很顺遂,陈文强却不得不推迟了游历南洋的时间。因为,强卓实验室取得了突破,一项震惊世界的药物即将被发明出来。
重生一九零二 第五十五章 对德国的分析
名声就是财富,就是敲门砖,就是让人刮目相看、恭敬尊重的资本。
如果没有味精,没有塑料,没有新药,就没有陈文强的声名鹊起。如果只是踏实发展,那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也不会有闻人富豪愿意投资合作。
而陈文强在重生前虽然不是什么高端的科学家,但他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重生后的离奇转变,更使他的化学专业绽放异彩,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其实,这也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社会状况有很大关系。很多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很多科研工作者也不是知识渊博的天才,但就是能通过勤奋,或者幸运女神的眷顾,而一举成名。
而陈文强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给他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有众多的好助手,有大量的资金扶持,再结合他所知道的却还不为世人所知的理论,兴许能成为一代科学界的泰斗也未可知。
即便是只在旁指点方向,指导关键,陈文强取得的成就便已经令人惊叹。而之所以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自然是跟他的性格禀性有关,不甘于那种单调枯躁的工作。
但他不喜欢,却有很多人甘之如殆,埋头于研究、实验,苦干实干,成就了陈文强的国际声誉,也造福了全人类。
梅毒特效药——砷凡纳明已经使陈文强这个名字为世人所知,现在,异烟肼的问世,则将把陈文强推上又一个高峰,成为世界顶尖的医药学专家。
结核在中国被俗称为“痨病”,而它和人类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人们称之为白色瘟疫。到了十九世纪后期,人类对付结核病依然没有什么有效手段。
在西方国家,大半个世纪里医生们通常让病人们呆在疗养院里通过休息和呼吸新鲜空气来治疗。如果这种疗法没有效果的话,医生们就只有采用萎陷疗法(用人工气胸、人工气腹等方法,使肺的有病变的部分萎缩,减少活动而逐渐愈合。也叫压缩疗法)。
而作为结核病的特效药之一,由异烟酸与水合肼缩合而得的异烟肼,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便宜的药物。但关键是没人发现,而发现了也没有意识到它的药用价值,使其被遗忘和埋没了四十多年。
历史在这个时空因为陈文强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异烟肼提前四十余年问世,使人类在和肺结核病斗争的漫长历史中终于有了有力的武器!
法兰克福实验室制取的异烟酸,强卓实验室制取的水合肼,经过缩合反应变成了白色的结晶粉末。随即,这种白色粉末被送到同济医院生物细菌实验室,当证明异烟肼有极强的抗结核菌的活性后,实验人员和宝隆便急不可待地向外界乐观地宣布了这个具有轰动效应的消息。
也不怪实验人员和宝隆如此没有耐心,作为法兰克福、强卓两个实验室合作的第一个成果,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并且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抗击结核的特效药,怎么能不令人兴奋异常?
通过电报,强卓实验室与法兰克福实验室共享了异烟肼的制取方法,并且几乎是同时开始了临床试验。
“这将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因此,人类在二十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
“……现在预言关闭结核病医院还为时太早,但新药的效果应该是勿庸置疑的,它将挽救千万人的生命,也将载入医学史册……”
“天才还是幸运,我们已经完全无法用正常思维来进行判断,只能称其为东方的奇才……”
“这是中德两国精英人物合作的结果,这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光明的前景,广阔的合作领域,将是值得期待的……”
陈文强放下了报纸,有数张还是从香港转送过来的。临床试验已经近月,效果是勿庸置疑的,但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出乎他的意料。德国为何这么大力宣扬,为何将其提高到了如此高度?
不对,这有问题。陈文强读过很多资料,特别是大力与德国商人企业开始合作后,他特别注意了德国政府的政治态度。就当时而言,德皇威廉二世是“黄祸论”的坚定支持者,并一改老首相俾斯麦的大陆政策,正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
由此分析,德国表现出热情,这其中自然会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应该是涉及到国际间政治关系的变化,出于德国自身的考虑吧?
嗯,肯定是这样的原因。陈文强有了些想法,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惊喜有些自作多情了。这不过是大国的政治游戏,自己算得了什么呢。可另会错了意,自招讥笑。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甲午战争后,日本已经崛起,西方帝国主义者们对于庞大的中国龙是否将在已经西化的日本的带领下奋身而起是十分担心的。再从德国自身的利害关系来看,最为忧虑的便是受到法俄两国的东西夹攻。
而沙俄在1880年的《柏林条约》后向巴尔干半岛方向扩张受挫,便将扩张方向转向了远东,沙俄与日本两国在朝鲜与中国东北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德国巴不得沙俄将注意力转向东方,所以一再宣扬所谓的黄祸,希望把沙俄的力量拖在远东。
现在的沙俄和日本正处于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也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而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
德国突然暗示与中国的合作的热情,其用意是什么呢?在陈文强看来,这是黄祸论的升级和调整,有把中国从黄祸论中摘除出去的意思。也就是说,黄祸论可能会专指日本而言。
显然,在日俄的矛盾已经十分激化的情况下,德国方面认为黄祸论已经达到了目的,而且打击面太广的弊端也日渐显露。
在庚子事变前,德国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华销售军火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克虏伯火炮,更是为清廷所青睐。为了巩固市场,德方在清廷内部积极建立人脉,并与清朝历任驻德公使关系融洽,以保持军火销售渠道的畅通。
而且,德国在清政府心目中确立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其军火销售。在占领胶州湾以前,德国并没有大规模武力侵略中国,它主要通过最惠国待遇取得了一些条约特权。中法战争期间,虽然法国施行军事封锁,但德国仍然继续向清政府出售军火。甲午战后,德国还与俄、法一起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其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就给清政府造成一种假象,以为德国是对大清王朝“最友善的西方国家”。当时很多华人也对德国抱有希望,这为其销售军火提供了便利。
但义和团事件后,德国所营造的便利条件几乎全部化为乌有,军火贸易一落千丈。而英日同盟使德国在中国的势力受到压制;黄祸论的宣扬,使中国人对德国的印象一落千丈;还有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在提交给德国政府的报告中言明:“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使德国政府开始考虑是否能扶持满清来对抗英日两家。
同时,卖给中国武器等也是必要的,如果因此而使中国能拖住日本和英国在亚洲兵力。让英日同盟在和中国的对抗中流光血液,德国便能更方便地在欧洲收拾残局。
所以,德国作出这样的姿态,其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象其他列强国家高规格接待清政府的军舰采购团队一样,不是瞧得起,也不是什么真实的尊重,而是想捞取利润,并且伺机扶植代理人,借以打击对手。
这样详细地分析之后,陈文强虽然觉得不能够太过乐观,但能否从中获取利益,也是值得尝试的选择。当时的中国,必然要左右逢源、纵横捭阖,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拉此遏彼,才能够在夹缝中寻找到一条兴盛的发展道路。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足够的资本,就要使德国觉得扶植复兴会比扶植满清更有利可图。说白了,就是要有被利用的价值,虽然不好听,但却是事实。
而满清的腐朽无能是列强心知肚明的,对于其的灭亡也有或长或远的估计。这也就有了日本默许或纵容暴力革命党;美国则通过文化渗透和侵略,来培育亲美的政治精英。目的都有一个,培养和扶植在中国的亲近派和代言人,以便在以后的变革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既然如此,德国也就是一个可以选择合作的对象。至少在地缘关系上,德国没有日本那么巨大的威胁。甚至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有对于德国作出的让步和牺牲,都有一把收回的可能。
重生一九零二 第五十六章 急切,原则
天空中已经布满了乌云,电光曜曜的闪着,照亮了院中枝条乱摆的树木。
“暴风雨就要来了!”陈文强表情平静地说道:“每次风暴过后,都有树木被摧折,而那些地上的小草却少受影响。”
蔡元培淡淡一笑,说道:“你呀,不用说这么多拐弯抹角的话,我只问你枪枝弹药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