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艘航母去抗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且听沧海
雷达天线是旋转的在照射过徐峰驾驶的歼25之后就转到了别的方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再次转回來在这段时间里苏恒一边把收到的脉冲记录下來传回电子战报处理中心一边对敌军的脉冲进行分析
正在这时徐峰问道:“老苏据你的分析日军这个脉冲是什么类型的雷达出的”
苏恒说道:“脉冲频率八十兆赫兹脉冲宽度三微秒射脉冲的雷达距离我们大约是二百八十公里我看应该是远程警戒雷达的”
苏恒正在说着又有一串脉冲进來苏恒说道:“又來脉冲了和上次來的脉冲一样都是同一部雷达的”
徐峰问道:“是不是可以按照测向航线测定雷达的具体位置了”
苏恒想了想说道:“可以了开始测定雷达的位置吧”徐峰于是放慢飞行速度向左侧转过一个角度开始飞一个“s”形在飞行过程中战机上的飞行控制系统把飞机高度、速度数据给电子战吊舱电子战吊舱会根据这些数据结合现敌军的雷达脉冲估算出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一个椭圆日军的雷达必然部署在这个椭圆里
飞机成“s”形飞行增大了飞临目标上空的时间电子战吊舱接收到的脉冲的次数也增加了每接收到一次脉冲电子战吊舱就绘制一个椭圆这些椭圆会有一个交集敌军部署的雷达就在这个交集里
苏恒看着眼前的屏幕只见一个又一个的椭圆绘制出來交集的面积正在不断缩小就在这时日军的雷达信号消失了





开艘航母去抗日 1741 功率转变
苏恒惊声说道:“信号消失了!”
徐峰急忙问道:“信号消失了?什么意思?”
苏恒说道:“按照咱们的飞行路线和侦测到的日军雷达天线转速,我们应该每隔三十五秒就收到一个日军雷达脉冲信号,可是现在距离上次接收到信号已经过去一分钟了,我们还没有收到日军雷达脉冲信号,按照电子战相关的技术规范,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判定目标信号消失。”
徐峰问道:“那我们侦测到日军雷达的部署位置了吗?或者说:日军雷达的部署范围缩小到多少了?”
苏恒说道:“大约是面积三百平方公里的一个椭圆,日军雷达一定部署在这个椭圆里。”
徐峰笑道:“三百平方公里?那也不是很大嘛,我们把日军的雷达部署范围侦测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
苏恒笑道:“从数字来说是不错,可是日军的雷达信号怎么就会消失呢?”
徐峰说道:“那还用问吗?肯定是日军把雷达关了呗。”
苏恒说道:“我也知道日军可以采用关闭雷达逃避定位的办法,可是有一点,如果日军关闭了雷达,他们就不知道我们的位置了,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我们会往哪里飞,这样他们根本就达不到预警的目标,他们还不如不装备雷达呢。”
徐峰想了想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啊,那咱们怎么办?”
苏恒说道:“咱们再往前面飞一段,看看日军的雷达会不会再冒出来。”徐峰答应下来,驾驶战机继续往前飞,没飞出多远,苏恒便惊喜地说道:“哈哈!日军的雷达信号又出来了。”
徐峰也笑道:“太好了,这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信号进一步确定日军的雷达位置了。”
苏恒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这次的信号和刚才的信号不一样,日军好像换了一部雷达。”
徐峰想了想问道:“这不正常啊,日军为什么要换一部雷达呢?为什么不接着用刚才那部雷达了呢?是不是这型雷达是火力控制雷达,他们要用火力控制雷达瞄准攻击我们了?”
苏恒说道:“不会的,火力控制雷达的频率会比侦察警戒雷达的高,脉冲重复频率也比侦察雷达的高,可是这型雷达和前面那型雷达的频率差不多,脉冲重复频率也和接近,肯定都是侦察警戒雷达。”
徐峰问道:“那这两部雷达总会有差别吧?”
苏恒说道:“的确有差别,那就是:后面的雷达功率明显比前面的要低!”
徐峰问道:“这就更奇怪了,雷达的功率越大探测距离越远,日军为什么放着大功率的探测雷达不用,非要用一部小功率的探测雷达呢?”
苏恒轻轻摇头,说道:“我也想不明白,这样吧,问问其他四架飞机的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发现敌军的雷达,如果他们也都发现了,咱们就回去,看看电子战情报中心的同志是怎么分析的。”
徐峰于是询问其他三架飞机的飞行员,飞行员们纷纷答复:“发现了雷达!”徐峰于是下令,飞机返回基地,四架飞机飞回基地,飞行员和电子战专员都下了飞机,苏恒向众人一打听,这才发现,除了他和徐峰的机组,还有两个机组发现了日军换用雷达的现象。
苏恒这时说道:“大家先回去休息吧,我现在去电子战情报中心,拿他们做出的情况分析,等我回来咱们就开会。”
众人纷纷答应,回去休息,时候不大苏恒就拿着一份分析报告回来,随后把众人叫到会议室,苏恒首先说道:“我们这次的雷达侦察行动成果不错,发现了七个雷达信号,其中有三个是最开始出现的大功率雷达发出来的,四个是后面出现的小功率雷达发出来的。”
一个飞行员问道:“怎么只有三个大功率雷达?我们不是发现了四个大功率雷达吗?我们刚才聊天的时候都说了。”
苏恒说道:“经过电子战情报中心的同志的分析和判断,大家发现的四部大功率雷达中,有两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咱们两架战机发现的是同一部雷达。”
众人纷纷说道:“原来是这样啊,那大功率雷达转换成小功率雷达是怎么回事?”
苏恒说道:“这个我和电子战情报中心的同志交换了意见,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日军后面出现的雷达是小型移动雷达,所以它的发射功率要比大型固定雷达小,在我们看来,就是日军把大功率雷达换成了小功率雷达。”
徐峰问道:“日军为什么要这样换?”
苏恒说道:“根据情报中心的同志介绍,国外对无线电的定位和测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已经知道: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找到发射源的位置,他们自然明白我们具有这样的能力,他们害怕他们的雷达被我们击毁,于是便想到了大功率地面固定雷达进行远距离探测,当发现目标接近,就出动小型移动雷达继续监视的战术。”
众人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苏恒这时说道:“林帅开始部署轰炸方案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日军有小型移动雷达,咱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林帅,让他调整轰炸计划?”
徐峰说道:“会议一结束我就去和林帅商量这件事情。”
苏恒点头说道:“那好,我接着说日军的雷达部署情况,日军的大型地面固定雷达的部署位置我们已经大概分析出来了。”苏恒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投影仪,操作电脑,把一幅元山附近的地形图投影到屏幕上,然后用手在屏幕上一点,三个绿色的椭圆便出现在屏幕上,苏恒指着那些绿色的椭圆说道:“日军的雷达就部署在这些椭圆形的区域内。”
“这些区域每一个都有三百到四百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高山,日军的雷达天线一定就在这些山上,我们要想炸毁日军雷达,就要找到这些天线!”




开艘航母去抗日 1742 新战法
这时一个电子战专员说道:“地面固定雷达的天线一般都很大,我们应该可以从远距离目视发现,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采用无人机航拍的手段来确定天线的位置?”
苏恒说道:“没错,我也是这样考虑的。”苏恒说完看向徐峰,说道:“徐峰同志,一会儿你把这个情况也通报给林帅吧。”
徐峰答应下来,苏恒又通报了一些情况,于是散会,徐峰通过视频通话联系林远,说道:“我们在侦察的过程中发现了日军的两种雷达,都是侦察警戒雷达,一种是大型地面固定雷达,另一种是小型移动雷达。”
“日军对于这两种雷达是这样使用的:大型地面固定雷达用于远距离探测,当发现目标之后便关闭,随后出动小型移动雷达继续搜索,我们认为日军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大型地面固定雷达的部署位置被我们发现。”
林远想了想说道:“既然是大型地面固定雷达,它的天线就一定不会小,否则人们就把它装在车上移动了,你们今天的侦察应该发现日军雷达可能部署的位置了吧?”
徐峰说道:“没错,位置我们都标注在地图上了,地图会在随后发送给你。”
林远说道:“那好,我一接到地图就组织无人机进行航拍,你们把武器准备好,等日军大型雷达的位置一锁定,你就出动把日军的雷达都炸掉。”
徐峰答应下来便去准备,林远则组织无人机,对日军可能的雷达部署区域进行航拍,此时是四月二十七日中午十二点,等到下午三点,航拍结束,无人机大队队长把照片和侦察报告发给了林远。
林远一看到报告就愣了,因为报告中写道:“在目标区域内发现天线七座。”林远心中想道:“徐峰他们侦察的结果不是说日军只有三部大型固定雷达吗?怎么会有七座天线呢?”
“会不会是日军的雷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是分开的?在我的时代,大多数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都是合在一起的,这个时代日军的雷达会不会是分开的呢?就算是分开的那也应该有六座天线啊,怎么会有七座天线呢?”
林远一边想着一边拿出航空图片,只见图片上果然有横竖交错的条杆,这些条杆就是雷达的天线,这个时代雷达发射的电磁**长比较长,所以用的都是这种条杆形状的天线,林远看着照片上的天线心中想道:“这些天线不会是假的吧?”
一想到这些天线是假的林远心中就是一动,想道:“这些天线还真的有可能是假的!以前日军使用过防航拍的伪装网,伪装网并不会对雷达的工作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日军为什么不用伪装网防航拍呢?”
林远想到这些重重一拍桌子,心中想道:“没错!小鬼子这些天线肯定都是假的,他们是在玩我啊!”想到这些林远心中暗暗冷笑:“小鬼子,你们敢用这样的手段骗我,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林远拿起手边的电话,联系徐峰,说道:“咱们得换个手段对付日军的大型固定雷达了,那些大型固定雷达的天线都是假的。”
徐峰说道:“假的?那我们怎么办?按照我们上次侦察的经验,日军大型雷达在距离我们还有就一百多公里的时候就会关机,然后把探测任务交给小型地面移动雷达,如果我们不知道日军雷达的具体位置,依靠反辐射导弹记忆目标位置的方法进行攻击是没法奏效的,实验表明,这样做的误差非常大!”
林远笑道:“我已经想好打法了,你们先打掉日军的小型移动雷达,等到小型雷达一被打掉,日军的大型雷达就必然开机。”
徐峰说道:“你就那么肯定他们的大型雷达会开机?”
林远说道:“日军部署雷达的最终目的是保卫元山,可是光有雷达是无法保卫元山的,所以他们还会有高射炮,而雷达的目的就是给高射炮部队发出预警信号,让他们早作准备,如果小型雷达都被我们炸毁,大型固定雷达还都不开机,那高射炮不就成了瞎子吗?所以日军的大型雷达一定会开机的。”
徐峰说道:“那好,我们就这么打。”
林远说道:“你们先不要急着动手,等轰一再多入役一些,也要等吉州的机场修建完毕,在这一段时间里,你们继续对朝鲜其他工业城市周围的雷达部署情况进行侦察,记录数据,元山是我们的试验场,打完元山,我们就依照打元山的法子,对其他城市的日军进行打击。”
徐峰答应下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便带领部队对釜山、王京、平壤等工业城市进行了重点侦察,尤其是釜山,这里到日本只隔着一道海峡,所以在战前,日本向这里移民了大批民众,运送过来大量工业设备。
林远部队对各大工业城市进行侦察的消息雪片一样飞到朝鲜总督乃木希典手中,这些天来,乃木希典如坐针毡,虽然松本云清给他发来欧美各国不会对朝鲜局势坐视不理的电报,可是乃木希典却在心中暗想:“现在林远弄出了一个重型轰炸机,威力势必强悍无比,我们该如何应对。”
乃木希典已经猜到林远弄出轰炸机的目的是要攻击朝鲜的各大工业基地,这些天来林远部队在工业城市外围进行侦察的消息让他认定了这个想法,他不由得更加焦虑,他站起身来,对一个侍从说道:“到元山的电话线路修好了吗?”
日本经历了几场惨败,朝鲜人对日本人更加鄙视了,所以经常有人偷偷摸摸地剪断日本人的电话线,而林远手下的特工是从来不做这种事情的,因为他们知道:把线剪断日本人还会把线接上,没有必要去费那个力气,承担那个风险。
侍从说道:“将军,电话兵已经在三个小时前把线接上了,宪兵队还抓住了十几个涉嫌剪断电话线的抵抗分子,已经送到防疫给水部队的试验部门去了。”




开艘航母去抗日 1743 反辐射导弹
乃木希典听见这话冷笑一声,说道:“防疫给水部队的那群家伙还在用活人试验细菌武器吗?纯粹是浪费时间!中国人生产的疫苗三十块人民币一支,买二还送一,他们还研究什么啊?”
侍从说道:“是啊,现在不少人都认为在林远部队面前使用细菌武器毫无效果,可是防疫给水部队是最高统帅部亲自统帅的,我们也无权干涉。”
乃木希典说道:“好了,不说这个了,他们爱折腾就去折腾吧,立刻给我接装备课课长藤田出云。”
时候不大线路便接通,乃木希典首先说道:“藤田,你知道林远部队的飞行器的事情了吧?”
藤田出云就是那个冒着撞上水雷的危险把关键零部件送进朝鲜的船长,他听了乃木希典的话立刻说道:“将军,我听说飞行器的事情了,很抱歉,我们日本还没能研制出飞行器,不光是我们日本,就连英国和美国也没能研制出飞行器。”
乃木希典说道:“我想问的不是这个,我想问的是:我们的雷达和高射炮是不是能够保护我们城市之中的工厂?”
藤田出云说道:“将军请放心!我们用雷达和高射炮为城市支起了一张坚固的防空网,有了这张大网,林远部队的轰炸机很难炸到我们的工厂,您放心,我们的‘坦克海‘计划不会有差池的。”
乃木希典说道:“那就好,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要靠地面上的战斗决定!现在各种关键零件的供应还充足吗?”
藤田出云说道:“将军请放心,绝对充足,我们利用小渔船和小货船把关键零件从日本运过来,这些小船不会触发林远部队布设下的水雷,而且这些小船数量众多,速度又快,林远部队的潜水舰也不能把它们全部消灭。”
乃木希典说道:“那就好,我得到消息,林远部队正在吉州修建机场,等到那里的机场一修完,你们元山就要面临林远部队的打击了,你们做好准备吧。”
藤田出云高声答道:“属下明白!”藤田出云放下电话便对手下说道:“林远部队的机场修建得怎么样了?”
手下说道:“据我们的情报人员报告,他们已经用柏油铺出了一条很平整的路,这条路估计就是让飞行器起飞的地方。”
藤田出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看来大战一触即发了,命令各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攻击。”
手下笑道:“课长请放心,咱们的雷达网已经很完备了,支那人很难轻易突破的。”藤田出云没有说话,手下也不敢再多说,转身出去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五月六日,上午八点,日军雷达站向藤田出云发来报告:“课长,一号雷达站发现四个可疑目标向元山飞来。”
藤田出云接到这个消息立刻来到一号雷达站,一号雷达站位于元山西部,这里距离旅顺最近,所以这里是最先发现林远部队飞机的地方,藤田出云进来便问道:“斯科特站长呢?”
一个军官答道:“斯科特站长去移动雷达站视察了,还没有回来。”
藤田出云点点头,说道:“现在叫他回来也来不及了,我来亲自指挥,雷达控制室呢?”
那个军官说道:“在里面,请跟我来吧。”
藤田出云看着雷达显示屏上那四个不停闪动的光点说道:“支那人的飞行器有三天没有来元山了,他们这次来的目的毫无疑问,那就是对我们发动攻击,命令高射炮部队,准备攻击!”
藤田出云没有猜错,此时来的飞机正是携带了反辐射导弹,来炸日军雷达的徐峰,徐峰在距离日军大型雷达还有三百公里的时候就侦测到了日军的雷达信号,徐峰随即下达了分散攻击的命令,四架战机随即散开,按照预定计划飞向各自的空域。
徐峰驾驶着战机飞在一万米高空,身后坐着电子战设备操作员苏恒,飞机距离元山一百八十公里的时候,大型雷达的信号再次消失,徐峰和苏恒都没有感到意外。
飞机距离元山一百三十公里的时候,接收机接收到脉冲信号,正是日军小型移动雷达发出来的,在上次的侦察中,徐峰他们一共发现了八部移动雷达的信号,按照这些雷达的特点,徐峰他们把它们分为了一号雷达、二号雷达……,一直到八号雷达,这就是林远部队电子侦察的能力,他们可以确定某个脉冲信号是由哪一部雷达发射出来的,这种能力就是在林远的时代也代表着电子战的顶尖水平。
苏恒对徐峰说道:“现在我们接收到的脉冲是由日军一号雷达发射出来的,目标方位北东七十三度。”
徐峰说道:“明白,即将使用反辐射导弹对日军发动攻击。”这次他们挂载的反辐射导弹是林远时代中国最新生产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在我军的地位相当于美军中的“har”高速反辐射导弹,专门用于打击各种雷达。
反辐射导弹在发射之前,必须把载机对准敌军雷达方向,如果偏离太多,反辐射导弹是不可能自己把弹道调整到对准雷达的方向的,徐峰操纵着飞机,把机头对准雷达方向,与此同时,苏恒开启了反辐射导弹导引头中的接收机,并通过频率控制面板把导弹的接收频率对准一号雷达的发射频率,接收机随即开始接收目标雷达信号,并根据这个信号解算目标位置。
导弹操作面板上亮起了“导弹正在处理数据”的指示灯,徐峰随即放慢速度,给导弹更多的时间来瞄准敌军雷达,二十秒之后,“数据处理完毕”的指示灯亮起,徐峰按下驾驶杆上的发射钮,挂载在翼下的那枚鹰击91反辐射导弹便如同一支离弦的飞箭,射向日军的雷达。
导引头处理着日军雷达的电磁波,追着电磁波向日军的雷达飞去,此时的日军雷达操作员,也发现了一个不明物体向他们飞来,不过他们并没有惊慌,他们以为这不过是林远部队的飞行器。一




开艘航母去抗日 1744 开启特别武器
日军的一个雷达操作员对指挥军官高声说道:“队长,林远部队的飞行器突然加快了速度,向我们飞来了。”
军官答道:“不要惊慌,立刻命令高射炮部队,准备攻击。”
可是军官话音刚落,就听见雷达操作员惊慌地说道:“不好了,那个朝我们飞来的东西的速度好像加快了不少。”
军官走到雷达屏幕前面,看着屏幕上飞速接近的光点说道:“这是什么东西啊?好像不像飞行器,难道是林远部队的导弹?”
雷达操作员说道:“导弹?导弹不是林远部队用来打军舰的吗?怎么用来打我们了?我们又不是军舰!”
正在这时,一边的测高雷达操作员说道:“林远部队新飞行器的高度快速下降!高度七千米。”
日军的雷达不能完成三坐标测量,所以需要一部雷达专门测定高度,军官听见这话急忙问道:“高射炮部队准备好了吗?”
通讯兵答道:“高射炮部队正在向林远部队的飞行器方向转向,完成射击准备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分钟。”
军官看看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对操作员说道:“三分钟之后这个家伙能不能打中我们?”
操作员摇头说道:“不会的,按照这个家伙的速度和它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它需要四分钟才能打中我们。”
军官立刻说道:“那就命令高射炮部队赶紧瞄准这个家伙,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打下来。”
通讯兵立刻拿起通讯器发出消息,而就在这时,测高雷达操作员高声喊道:“目标再次下降高度,高度五千米。”原来随着距离的接近,反辐射导弹受到雷达直视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反辐射导弹能够在低空接收到日军雷达的信号,于是便可以逐步下降高度。
军官和一众操作员听见这个消息的心都是一紧,他们都知道:高射炮调整射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个飞行器下降了高度,意味着高射炮先前的高度调整都白费了,想要打中飞行器,高射炮必须重新进行调整,而这样一来,高射炮的发射准备时间就必然延长。
军官急忙说道:“告诉高射炮部队,迅速调整发射高度。”军官话音未落,就听见雷达操作员惊慌地叫道:“队长,那个飞行器加速了!速度比原来快得多了。”
军官急忙问道:“它还有多少时间能到我们这里?”
操作员高声答道:“它的速度一直在增加,不是匀速运动,时间不好计算。”
军官的额头和鬓角都渗出了冷汗,这时测高雷达操作员说道:“队长,那个飞行器的高度再次下降,高度只有一千米了,队长,我们赶紧逃跑吧。”
军官说道:“雷达车收起天线就要十分钟,那个东西飞到我们这里的时间肯定少于四分钟,我们怎么可能在那个东西飞过来之前逃出去?”
测高雷达操作员说道:“我的意思不是带着雷达车逃出去,而是我们,只有我们,我们人逃出去!”
1...504505506507508...5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