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一众文武们,无不为之感染,心中积聚的战意,顷刻间如燎原之火般,烧尽了一切的疑虑。
“战他娘的,袁老狗若敢过黄河,老子就把他砍成肉块喂狗。”樊哙第一个跳起来,亢奋的咆哮。
紧跟着,英布也站了起来,豪然叫道:“老贼敢小瞧我们,我英布就杀他个片甲不留。”
霍支病就文雅多了,只是站起身来,拱手慨然道:“去病愿为主公死战。”
诸将战意爆涨,各自慷慨怒啸,凛烈的杀气,几乎将大堂都要涨破。
诸将奋勇,陶商暗松了一口气,心中必胜的信心,更加强烈了几分。
再无犹豫,陶商当即拔剑在手,向北一指,傲然道:“传令下去,集结诸军,不日发兵北上,与袁老狗一决雌雄!”
大司马霸府的集结号令传下,兖州、徐州、豫州等诸州驻军,纷纷向许都方向集结。
各地郡国,也纷纷将屯聚的粮草,向着许都一线调运。
十日之内,陶商集结四万兵马,便由许都而发,向着黄河南岸方向开进。
淮南寿春方面,陶商依旧留徐盛,率五千精兵,坐镇寿春,防范江东孙策的进攻。
南阳一线,陶商则以廉颇和陈登,率五千精兵驻守于宛城,监视武关方向曹操动向,以及新野刘表的荆州军。
徐州方面,臧霸则率军五千,由琅邪北攻青州,以牵制袁熙在青州的兵马。
许都乃后方核心,陶商更不敢放松警惕,便留萧何主政,执掌政局,调动粮草以及后续兵源,为前线决战提供保障。
因是花木兰有孕在身,陶商此战不便让她随行,便留她在京中安胎,同时执掌八千精兵,镇守帝都。
除却留守之军,陶商调动了包括五千骑兵在内,他所有能动用的机动兵力,悉数北上与袁绍的十五万步骑决战。
……
冀州,邺城以南。
旗帜遮天,芒芒如海,方圆十里的旷野,皆为袁军的营盘所占据。
从邺城往南,通往黄河北岸重镇黎阳的大道之上,数不清的士卒,数以万计的民夫,无数辆满载军资粮草的骡车,源源不断的向南行进,绵延百余里,不见尽头。
“袁”字的金色大旗,傲然飞舞在河北大地上空。
在那面大旗的引领之下,十五万的袁军步骑,近五万多名后勤丁夫,正浩荡南下,直奔黎阳。
由黎阳南渡黄河,他们就将杀入中原。
黄昏时分,黎阳以北三百里,内黄城外。
从邺城出发,袁军以日行三十余里的速度,以蜗牛般的速度,不紧不慢的前进。
袁绍似乎并不急于渡河,仿佛对胜利志在必得,无论他何时渡河,陶商是必败无疑。
袁绍这般悠闲,是因为他事先已命文豪陈琳,写了一篇文采绝佳的《讨陶贼檄文》,抄写了十余万份,派细作四散于河南诸州。
袁绍相信,凭着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的威望,凭着他如日中天的兵威,还未等他大军过河,陶商的统治区内,必已是人心鼎沸,诸州诸郡的士民官吏,群起反叛响应于他。
他之所以不急,就是在等着中原诸州陷入恐慌鼎沸之士,那时再渡河南下,只怕陶商未战已自乱。
时已黄昏,袁军安营扎寨。
中军大营,那顶巨大的营帐中,身着金甲的袁绍高坐于上,听取着细作发回来的一道道密报,目光中尽是霸绝天下的傲色之气。
“父帅大军尚未南下,便有这么多豪杰之士表示拥护,可见陶贼在中原已极不得人心,只等父帅大军一过河,只怕不消一月,陶贼必然土崩瓦解,父帅一统中原,看来已成定局。”袁谭不失时机的拍起自家父亲马屁。
那一道道的密报,皆是汝南等地的世族豪强,袁家的门生故吏门,暗中在向袁绍示好,表明投靠之心。
听得儿子的话,袁绍手捋长须,微微一笑,脸上的傲色更浓。
显然,袁谭这马屁,拍在了袁绍的心头上,令他浑然已忘了,当初袁谭瞒着他去刺杀陶商的恼火。
袁尚留守邺城,无法跟袁谭正面争斗,眼见袁谭得了其父欢心,河北派的士人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田丰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大公子千万不可轻敌啊,陶贼虽然实力弱于我军,但此人用兵极是诡诈,想当初大公子在青州时,兵力不也远胜于陶贼,最后还不是给他杀得大败,甚至还为其所擒,劳动主公亲自出面,才将大公子解救出来,大公子怎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呢。”
这番话一出口,当众揭了袁谭的丑,立时呛得袁谭哑口无言,面露尴尬恼色。
他瞪了田丰一眼,还未及说话,逢纪便跟着道:“陶贼已率四万兵由许都出发,前来迎战,诚如元皓所言,切不可轻敌,纪以为,我们可利用骑兵优势,分兵深入敌后,袭扰其侧后,正以大军正面推进,方为上策。”
田丰揭了袁谭的丑,逢纪又献上一计,转眼间,袁尚一派便占了上风。
袁谭心中恼火,却又计可施,急向许攸使了个眼色。
许攸心领神会,便不屑一笑:“元图真是太过高看那小贼了,我承认,此贼确实有几分诡诈之谋,但在主公十五万步骑大军,绝对的优势兵力之下,任何的阴谋诡计,都要被轻易辗压,何需还分兵抄袭敌后,多此一举。”
袁绍自恃强大,不可一世,压根没把陶商放在眼里,许攸这番狂言,正合了袁绍的心意。
袁绍立时一点头,冷笑道:“我十五万大军,占有绝对优势,确实无需用什么阴谋诡计,此番我就是要以正义王道之师,一路辗往许都。”
许攸一席话,又替袁谭扳回了一程。
逢纪眉头一皱,又看向了田丰。
田丰眉头微凝,沉吟片刻,拱手道:“主公言之有理,我军如此强大,一路正面辗压,确实可摧垮陶商,不过丰却有条一石二鸟之计,还望主公一试。”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二百八十章 各怀鬼胎的诸侯
一石二鸟。
袁绍眼前一亮,顿时来了兴趣,便拂手叫田丰继续说下去。
田丰便轻捋着短须,不紧不慢道:“主公南下攻灭陶商之后,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荆州刘表和江东孙策,丰之计,便是请主公修书一封,派人送往两地,邀此二人同时出兵,攻打陶商侧后。”
“邀孙刘出兵?”袁绍若有所思,似乎已悟到什么。
田丰继续道:“陶商占着南阳,还有淮南,此二地对于刘孙二人来说,皆为必争之地,他二人必会趁着陶商主力北上之际,趁机夺取南阳淮南,介时陶商后院起火,内部必定人心惶惶,更加容易崩溃。”
“这一道计策,既可借刘孙之力,助我们击破陶商,又可借陶商之手,消耗此二人的兵力,介时待主公灭了陶商后,再南下荆扬灭此二人,岂非事半功倍,此正丰一石二鸟之计。”
田丰洋洋洒洒一番话,说得袁绍连连点头,就连许攸这等对手,也不禁暗暗为其计策赞叹。
沉吟片刻,袁绍哈哈一笑,挥手道:“好,元皓这一石二鸟之计甚妙,就依你之计行事便是。”
当下,袁绍便亲自修书两封,派亲信使者星夜南下,绕过陶商的防线,直奔荆州和江东。
……
数日后,荆州,襄阳。
州府大堂中,刘表高坐于上首,低头凝视着手中那封袁绍的亲笔书信。
目空一切的袁绍,难得用很客气的口吻,邀他起兵进攻宛城,并许诺灭了陶商后,会将南豫州瓜分给他刘表。
“这个袁本初,口气这么自信,看来他是对扫灭陶商,志在必得啊。”刘表轻声一叹,将那道手书示于了众人。
蒯越看过书信,叹道:“袁绍率十五万步骑浩浩荡荡南下,这等军力,恐怕天下诸侯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也难怪他会这么自信。”
“异度言之有理。”刘表点了点头,“那依异度之见,我们是否该应袁绍之邀,进兵再夺宛城吗?”
蒯越略一沉吟,方道:“陶袁决战,我们只可作壁上观,坐收渔人之利,不可插手。”
“作壁上观?”刘表一奇,“想当初异度不是劝老夫夺取天下,进据中原吗,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为何又劝我按兵不动?”
蒯越无奈的叹息一声,“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袁绍还未一统河北,我们还有时间经营中原。现在袁绍大军南下在即,就算我们抢在他之前,攻下许都,夺取了天子,我们又拿什么抵挡袁绍的兵锋,反倒是帮了袁绍而已。”
“况且,近日有传闻,孙策正在整军备战,又想再攻我荆州。”蒯越抬手遥指东面,“咱们若倾全力发兵北上,却被孙策趁势侵入荆州,后方有失,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刘表身形蓦然一震,震眼中掠过一丝省悟之色,还有深深的忌惮。
他对孙策实在是太忌惮了。
前番回救夏口,他可是跟孙策大战了数月,若非孙策粮尽而退,恐怕夏口已经易手。
有孙策这根肉中刺在,他自不敢放心大胆的向北用兵。
顿了一顿,刘表却又道:“那依异度之见,我们就是什么也不做了?”
“当然也不是,如今袁绍势大,我们还是不要轻易得罪的好,表面上的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蒯越的嘴角,钩起了一丝诡色。
刘表又是不解。
蒯越便冷笑道:“主公可表明应了袁绍之邀,派几万兵马进驻新野,摆出将要进攻南阳之势,实则按兵不动,若袁绍胜,中原诸州必然瓦解,主公便可趁机北上,兵不血刃拿下宛城,据有南阳,以抵挡袁绍接下来的入侵。”
“那要是袁绍败了呢?”刘表反问道。
蒯越一怔,好似刘表这个问题问的很荒唐,他事先根本没有设想过一般。
顿了一顿,蒯越笑道:“主公所说,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陶贼取胜的机会实在是太小了。不过陶商若是真的奇迹般的取胜,那时他兵威盛极,我们更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跟他再开战争,徒耗我们的实力,而他击败袁绍后,必挥师攻取河北,等他主力北过黄河时,那时我们才可肆机出兵,夺回宛城。”
蒯越洋洋洒洒一番话,已将两方面的情况,皆为刘表考虑到。
刘表权衡半晌,连连点头,“异度此言,确实是把我们的利益最大化,也是现今最好的选择。”
顿了一顿,刘表又凝神道:“那依异度之计,袁陶此战,莫非那陶商真的没有一丝胜算了吗?”
先前刘表以优势兵力,却数度被陶商所败,心中虽恨陶商,却对陶商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不敢再小视。
蒯越闭上眼睛,微捋胡须,心中计算着双方的优劣之势。
半晌后,蒯越睁开眼睛,语气肯定道:“陶商这小子虽握有天子,但实力实在是太弱,袁绍麾下虽有派系之争,但终归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越以为,陶商想胜,除非发生奇迹。”
蒯越虽然没有把话说绝,但“奇迹”二字已表明,他对陶商得胜,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刘表苍老的脸上,也终于浮现出深信不疑的表情,叹道:“看来,陶商是必败无疑了,这两河用不了多久,就要归于袁绍,我荆州的太平时日,恐怕也要真正到头了。”
刘表无奈,却又无可奈可,只能派人作书一封回复袁绍,答应出兵北上,袭取宛城。
……
江东,秣陵。
几乎在刘表收到袁绍书信的同时,相同内容的另一封书信,也被孙策拿在了手中。
“袁绍终于挥师南下了,我看咱们百战百胜的陶大司马,他的奇迹,他的风光无限,恐怕就要走到尽头了。”孙策笑叹着,将袁绍书信,示于了众文武。
周瑜看过那道书信,俊美如玉的脸上,立刻迸现出了兴奋。
“公瑾,依你之见,我是否当应袁绍所邀,出兵进攻淮南。”孙策目光看向了他。
周瑜杀机凛烈,毫不迟疑道:“这还用说么,此乃天赐良机,陶商主力被袁绍拖住,无心他顾,这正是我们挥师北上,夺取淮南,进取徐州,全据徐扬的大好时机。”
孙策神色一振,拳头暗握,英武的脸上,凛烈的杀气,也狂燃而起。
“主公,我以为,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阶下一员谋士,却提出了反对声。
反对之人,正是张昭。
孙策眉头一皱,“子布,这么好的机会,你竟然叫我按兵不动?”
张昭捋着白须,不紧不慢道:“袁绍有鲸吞天下之心,他若攻灭了陶商,下一步不是攻取荆州刘表,就是攻打我们江东,主公帮着袁绍去打陶商,岂非是自引祸端。”
孙策一怔,沉吟不语。
周瑜却道:“袁绍实力强悍无匹,陶贼覆灭已是在所难免,无论我们帮不帮他,他早晚都会进攻我们,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趁机攻取淮南徐州,充实我们的实力,将来才有机会抵挡袁绍的兵锋。
张昭却是一笑,“公瑾也太性急了,这淮南和徐州,自然是要取的,却不是现在。”
“不是现在?”周瑜一时没听出他言外之意。,
张昭便缓缓道:“此时陶商尚在,他在淮南和徐州,尚有万余兵马,我们若发兵强攻,最后就算攻下,必也损耗不少实力,与其如此,何不先坐山观虎斗,待陶贼兵败,行将覆灭,其麾下人心瓦解时,咱们再挥师北上,便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淮南,甚至是徐州,这样不是更好吗。”
周瑜不说话了,显然张昭的判断,比他更为明智。
张昭接着又道:“况且近日有传闻,刘表想要趁着我们北取淮南之际,尽起荆州之兵顺江东进,一举夺取柴桑。柴桑乃我西部门户,也是进取荆州的跳板,远比淮南要重要,万不可因为贪图淮南,而柴桑有失啊。”
最后一番话,更是把孙策心中,残存的即刻起兵的念头给打消。
沉吟片刻,孙策连连点头:“子布所言甚是,为今之计,渔翁得利才是王道,绝不可轻易损耗咱们自己的兵力。”
意意已定,孙策却不敢违逆袁绍的意思,便修书一封,假意回复袁绍,答应响应他所请,提兵北上进攻淮南。
孙策遂于秣陵一带,集结了三万多兵马,打出了将北攻淮南的旗号,却按兵不动,一面警惕荆州方面的动向,一面密切关注中原决战的进展。
……
数日后,陈留城。
四万陶军已进抵于此,于城外下寨,天色已晚,明日再继续进军。
陈留城距离黄河只有数百里之遥,不消数日便可抵达。
陶商已决心将袁绍引到地形更有利于他的官渡一线决战,但也不能让袁绍太过顺利的南下,他必须率主力北上,节节迟滞袁绍的进攻,为官渡大营的加固,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中军大帐,陶商正不动声色的,看着由各地发来的告急文书。
淮南方面,留镇寿春的徐盛八百里加急,声称孙策已集结三万兵马,大有进犯淮南之势。
驻守宛城的廉颇则发来急报,声称刘表已派三万兵马进驻新野,进犯宛城的意图,已十分明显。
其余诸郡国的官吏们,也纷纷发来密报,声称各地的世族豪强,无不蠢蠢欲动,大有群起造反,响应袁绍之势。
最严重的当属汝南一带,那里乃是袁绍的老家,当地几家世族豪强,甚至已公开表示支持袁绍,聚集私兵据守壁垒,对郡县所发出的任何文令,都拒绝执行。
一时之间,中原诸州,大有鼎沸之势。
陶商看完了所有的急报,往案上一扔,叹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袁绍的影响力,他还没过河,就有这么多小丑跳出来响应,他这是想让我未战先乱啊。”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种异象
听着陶商的叹息,众幕僚们也都跟着眉头微微暗皱。
陈平却感叹道:“幸亏主公早派人密往江东和荆州二地,散布出了刘表和孙策将趁对方出兵攻我之际,互攻对方的老巢,再加上那两个人也不是傻子,白白替袁绍出力,否则这内忧外患的,形势还真的于我们极为不利。”
陶商一笑。
先前他和谋士们一合计,就推测到袁绍会邀刘表和孙策出兵,进攻南阳和淮南二地,以牵制自己的兵力。
于是,陶商就叫张仪安排他的细作,在荆州和江东大肆散布消息,说他二人将趁机进攻对方,让他们忌惮彼此,反而不敢起大军来攻陶商。
“刘表和孙策二人,多半只会坐山观虎斗,等着收渔人之利,南面的威胁暂时不大,只是内部那些袁氏门生故吏,豪强大族们蠢蠢欲动,煽动人心,却不容小视。”萧何提醒道。
陶商点点头,深以为然。
袁氏门生故故吏,遍布于天下各地,中原尤其为多,先前曹操统治中原时,这些世族豪强们就多有不服。
今陶商在中原的影响力和威望,显然还不及曹操,而袁绍又挟着一统天下之势南下,威风赫赫,他们群起响起袁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如果只是他们自己的力量便罢,这些世族豪强,世代根植于郡县乡里,在百姓间极有影响力,而陶商兵卒,却又多来自于平民百姓的招募。
豪强世族们造势反对陶商,家乡鼎沸之势,很快就会从留守乡中的家属,传往军中的将士们口中,岂能不动摇军心。
“你有什么破解之策吗?”陶商期许的目光,看向了那位理政奇才。
萧何沉吟片刻,拱手道:“回大司马,何以为,世族豪强们之所以响应袁绍,无非是看到袁绍强势,胜算更大而已,现下他们只是造舆论,只有当袁绍击败我们时,他们才会跳出来,公然反叛作乱。”
“说的也是,世族豪强们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利益,现在就跳出来造反,等于给了我武力镇压的借口,他们才不会这么蠢。”陶商点头道。
“大司马看的透彻。”萧何一笑,继续道:“所以,为今之计,大司马当利用天子这张大义的王牌,以天子的名义,即刻任命一些忠于朝廷的世族名士,前往各鼎沸郡国为官,利用世族豪强的力量,来压制世族豪强。”
利用世族豪强,压制世族豪强?
萧何的这道计策,不由让陶商眼前一亮,顿时开朗起来。
袁绍的影响力是很大,但再大,也大不过天子残存的政治影响力,否则,陶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还有何用。
至于中原诸州中,倾向于袁绍的世族豪强虽很多,但倒向于陶商的也不少。
而且,世族豪强们支持袁绍,说到底也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利益,但利益就只有那么多,一姓的利益变大了,势必要损失另一姓的利益,这其中的矛盾,正是陶商可以利用之处。
而在陶商统治区内,虽有不少袁氏门生故吏,倾向于袁绍暗中响应,但倒向陶商,以至保持观望的豪强和世族们,也不在少数。
利用世族名士,去压制世族豪强名士,倒也不失为一招妙计。
权衡片刻,陶商欣然一挥手,“你这条计策不错,就依你之计,至于需要委任的名士,你拟个名单出来,我批准便是。”
陶商知道萧何的忠诚度,知道这位理政奇才,现下是绝对忠于自己的,自然对他是万分信任。
“是。”萧何拱手领命,迟疑了一下,却又道:“这一道计策,虽然可压制诸郡世族豪强的反叛之心,却无法消除他们为袁绍营造出来的舆论之势。”
“他们都给袁绍营造了什么舆论?”陶商眉头又是微微一皱。
萧何正色道:“什么兵强马壮,实力强大这些老生常谈,自不用说,何以为,对百姓来说,最有影响力的,反是那些神鬼之说。”
神鬼之说?
“那些世族豪强们四处散布谣言,说袁绍在出兵之前,于邺城郊外的山中,发现了麒麟,还说袁绍祭旗出兵当日,祭坛上空出现了凤凰祥瑞,他们用这种种荒谬的谣言,宣称袁绍乃是天命所归,诸州百姓愚昧无知,不少人都信以为真,若纵容下去,必导致人心惶惶,军心动摇,于决战大大不利。”
萧何一番话,解释清楚了所谓神鬼之说,陶商这才恍然大悟。
用他的话来说,这不就是利用迷信手段,糊弄那些文化水平不高,敬畏鬼神的百姓么。
什么麒麟,什么凤凰,世上哪有这些玩意儿,这必都是袁绍授意部下造出的谣言,为他脸上贴金而已。
这种把戏,历代的君王们最喜欢搞了,想当初刘邦起兵反秦,不就造出了什么斩白蛇之说么,还有他的子孙汉武帝刘彻,不也宣称其母怀他之时,梦到有一轮红日入口。
君王们爱造出这样的迷信之说,无非是想把自己神化,以告诉天下百姓,我这个皇帝本就是神灵下凡,奉上天之命来统治你们,为自己皇帝的身份制造合法性。
这些骗人的把戏,陶商不信,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多半也不会信,只有大多数没什么文化,见识浅薄的百姓才会信。
“这还真是件棘手的事啊,怎么才能让百姓不被袁绍骗呢……”陶商指尖敲打着额头,一时苦思无计。
麾下萧何等人,一时片刻也没什么良策。
“嘀……本系统或许可为宿主解决这个难题。”关键时刻,脑海里突然响起了系统精灵的声音。
“你有办法?什么办法,还不快说?”陶商精神顿时一振。
“此项咨询服务是收费服务,并非友情提示,宿主如果想知道答案,需支付1点魅力值。”
我去,竟然又要收费,你财迷啊。
陶商恼火,当场就想骂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