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陶商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拂手道:“行啦,你有这份志气朕就放心了,这科技部朕就交给你了,你要多少钱,只管去找萧何,朕会给萧何下一道旨,你需要多少资金,朕就给你多少。”
眼见天子如此重视科学技术,宋应星又是感激涕零,对陶商是拜了又拜,谢了又谢,方才怀揣着惊喜离去。
由于太过激动,再加上近视眼的缘故,临了御书房大门时,又给门槛给绊了一跤。
看着宋应星那呆萌的样子,陶商忍不住又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别光顾着笑啊,也跟臣妾说一说,为什么陛下觉着地是球形的,还有啊,那万有引力又为何物?”
黄月英这会笑不出声了,满脑子都是浆糊,一双素手抱着陶商的胳膊,撒娇似的摇来摇去,小嘴嘟着不停的央求道。
此时已值盛下,黄月英穿着清凉,半露的抹胸下,那高高隆起的酥峰,本就遮掩不住,她这般摇动,那傲物更是跌宕晃动,呼之欲出。
陶商得了一位贤才,心下正自高兴着呢,又听着她这撒娇的柔声,再瞟几眼那半遮半掩,呼之欲出的峰峦,心中的念火陡然间就被钩了起来。
“想听解释么,那咱们就边做正事,朕边给爱妃你解释。”说着,陶商便一把将黄月英搂入了怀中,双手肆意起来。
“陛下,讨厌嘛……”黄月英娇羞无限,却欲拒还休。
陶商便在这御书房中,要跟黄月英行鱼水之欢,而左右那些宫女们,早已习惯了天子这肆意的性子,皆是掩嘴暗笑,识趣的就退下去。
正当春潮欲起时,房外宫女匆匆而入,声称戴宗刚刚赶到,正在门外候见。
戴宗回来了!
陶商精神一震,脑子立刻清醒过来,贲张的血脉也因戴宗的归来,陡然间平息下来。
“快,快宣戴宗进来。”陶商说着松开了黄月英。
刚刚被撩起心潮的黄月英,只得忍下了念火,赶紧将凌乱的衣裳整理好,脸畔带着微晕,重新跪坐在了陶商身边。
片刻后,戴宗脚下风生,如炮弹一般射入房中,拜倒在了陶商阶前。
“怎样,莫非是南皮那边,大耳贼有了动作?”陶商迫不及待的问道。
戴宗喘了一口气,笑着拱手道:“恭喜陛下妙计成功,刘备已在臣离开北皮之时,率主力起程北归,留下关羽率部分兵马殿后。”
啪!
陶商巴掌猛一拍案几,鹰目中兴奋之火狂燃而起,哈哈笑道:“好好好,刘半仙这一计当真妙极,果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逼退了大耳贼!”
这正是刘基当日所献之计。
那是陶商在从青州班师的路上,正碰上了戴宗带来了时迁最新刺探出的情报,说是那日时迁冒险潜入汉皇宫中打探,竟然在无意之间,窥视到了安禄山跟马蓉苟且之事。
时迁“偷窥”之后,并没有把这件事当作是简单的风流韵事,而是即刻告知了戴宗,叫戴宗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前来报与了陶商。
当时的陶商,第一时间也仅仅是开怀大笑,嘲笑刘备一番,嘲笑他被自己的义子戴了绿帽子。
不过,那刘半仙却从这桩桃色事件之中,看出了可利用之处。
于是,刘基眼珠子一转,便给陶商献上了一道恶心刘备的离间妙计。
陶商跟他是一拍即合,命戴宗即刻返回幽州,跟时迁一起带着锦衣卫的细作们,在蓟城内外大肆散播安禄山跟马蓉的苟且丑事。
锦衣卫干的就是这种煽风点火的差事,最是善长,不几日的功夫,便把这丑事传播的沸沸沸扬扬,不光是蓟城内外,就连远在北皮一线的汉国大军也人尽竭知。
陶商知道那安禄山有“反骨”天赋,又敢搞刘备的老婆,那就证明他早就心怀鬼胎,对刘备存有逆心。
这丑闻一散播,安禄山势必会遭到刘备的怀疑,陶商敢断定,他为了自保,绝对会趁着刘备身在前线,后方空虚之际,举兵谋反。
尽管陶商现在还没有确遭的情报,证明安禄山已经谋反,但从戴宗带回来的情报来看,刘备如此匆匆北归,不惜使他的南侵之功再度功亏一篑,必是后院失火,不得不赶回去灭火。
依目前的情况来推测,后院失火的原因只有两个:
要么是安禄山已经起兵谋反,要么就是安禄山准备起兵谋反。
不管是哪一个原因,刘基此计的目的皆已达到。
兴奋之下,陶商拂手令道:“戴宗,你即刻赶回去,密切监视汉军的动向, 同时叫时迁再大肆散播传言,就说刘备匆匆班师,就是知道了安禄山跟他皇后的丑闻,以班师为名回去杀他们这对奸夫淫妇。”
他这是要火上浇油,利用传言让安禄山心惊胆战,即使是还没有造反,也要被迫起事。
“诺!”戴宗慨然领命,双足那么一蹬,又如炮弹般射出,瞬间就消失无踪。
陶商欣然起身,拂手喝道:“传朕旨意,速速召集文武重臣往金殿议事,朕要向他们宣布一件重大决策。”
宫女匆匆将旨意传下,宦官们则即刻出宫,赶往诸位重臣府院,宣召他们入宫。
此刻的陶商,精神已全都被兴奋所占据,一腔的欲火早已熄灭。
他便是伸手在黄月英丰腴的臀上,狠狠的抓了一把,歉意的笑道:“爱妃,朕有紧急的军国重事要处置,今儿个就没办法滋润你了。”
“陛下自当以国事为重,臣妾本来就没想要嘛,方才明明是陛下撩动臣妾的……”
黄月英脸畔羞晕暗生,娇滴滴的抱怨,却又道:“眼下刘备国中生乱,已被迫退兵,瞧陛下的意思,这一次应该是要发兵灭汉了吧。”
“没错!”
陶商重重一点头,鹰目中杀机燃起,冷冷的感慨道:“当初七国并立,朕数年间扫平五国,本想一鼓作气灭了汉国,却不想接连有洪秀全,宋江造反生事,又有孙策海上入侵,如今内患皆平,再无后顾之忧,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此时不灭残汉,一统天下,更待何时!”
陶商一席杀气腾腾的豪言壮语,道出了他的宏伟蓝图。
黄月英也被陶商那气吞八荒的气慨所震慑,心情激动起来,便正色道:“陛下乃千古第一圣君,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在陛下,臣妾相信,此战陛下必胜,刘备必败!”
“好好好,那朕就承爱妃你的吉言了,希望如此吧。”
陶商哈哈一笑,眼中却又掠起几分邪光,大手朝着她的丰臀又是狠狠一抓,坏笑道:“爱妃放心吧,朕在离京之前,定会好好补偿你,朕包你一次销魂,足够回味无穷,撑到朕得胜还朝。”
“陛下,你这张嘴越来越讨厌了呢……”本来还一本正经的黄月英,顿时被他撩拨到脸红到了耳根,含羞无限。
“哈哈哈——”陶商仰天大笑出门去,直奔金殿。
……
片刻后,陶商已高坐在了金銮殿上。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马超,刘基,石达开,杨再兴,邓艾,秦琼,尉迟恭,武松等身在京中的文武重臣,除了闭关修炼的项羽之外,统统都聚集在了大殿之中。
众臣看着眼中杀机凛然的天子,都隐隐感觉到,有大事将要发生。
这件大事,不仅事关天下命运,还关系到历史的进程。
陶商还没有宣布,众臣身上的血液便已悄悄的沸腾起画,猎猎战意已在胸中熊熊燃烧。
众臣齐集已毕。
陶商环扫一眼众臣,轻吸一口气,高声道:“适才朕已经收到戴宗带回的消息,刘基的离间计已成功,安禄山目下多半已造反,大耳贼后院起火,已尽撤北皮之师,仓皇退还幽州。”
雷鸣般的声音,回荡在恢弘的大殿中,清清楚楚的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中。
群臣精神立时大振,眼中兴奋的战火狂燃而起,激亢的议论声,响成了一片。
尉迟恭第一个跳了出来,亢奋的嚷嚷道:“陛下,大耳贼都跑啦,那咱们还在等什么,赶快尽起大军追击,灭了汉国,一统天下啊!”
“陛下,黑炭头这回嚷嚷的有理,大耳贼几次三番的入侵我大魏,杀害了我多少军民,现在该是到了我们复仇雪恨的时候了。”马超也站了出来慷慨请战。
紧接着,计策功成的刘基,也走出班来,激动的拱手道:“陛下,如今交州青州之乱皆已平定,我大魏再无后顾之忧,而汉国又生内乱,此天赐给陛下灭汉的绝佳良机,此时不起倾国之兵一举灭汉,更待何时!”
“攻灭汉国,一统天下!”
“杀刘备,灭汉国!”
“请陛下下旨出兵!”
“臣愿为陛下踏平幽州,活捉刘备!”
金殿之中,慷慨激昂的叫战之声,如潮水巨浪般惊起,一浪高过一浪,充塞大殿,几乎要将殿顶都掀翻了出去。
陶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啪!
陶商的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案几上,腾的站了起来,霸绝如狂的皇者杀气,瞬间汹涌而下,压迫群臣。
众臣立刻都安静了一来,垂首而立,敬畏激动的目光,齐齐的仰望向了高高在上的天子,等着灭汉的天旨下达。
陶商俯视群臣,深吸一口气,厉声道:“大魏代汉乃是上应天命,下顺民心,朕岂能容许刘备那跳梁小丑割据一隅,如今天赐之机已到,朕自当顺应天命,尽起我大魏倾国之兵,扫平伪汉,一统天下!”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招 亲
灭汉之旨,正式下达。
鉴于大魏的二十余步骑主力,此前已经屯聚在了南皮一线,由韩信等几员大将统帅,以抵御汉军的入侵。
故此番灭汉之战,陶商其实并不需要大规模的动员军队,只需把从青州带回来的七八万军队,再增加两万兵马,凑齐十万大军开赴前线便可。
此役,陶商将动用总计四十万大军用于灭汉,其中十万大军依旧部署于并州一线,牵制耶律阿保机的鲜卑铁骑。
冀州方向,陶商将亲率三十万大军,尾追着刘备北上,长驱北进,直捣蓟京。
由于陶商推算刘备并不知道,安禄山的叛乱其实是中了他的离间计,为了掩盖他将趁机灭汉的动机,陶商并没有大张旗鼓的率十万大军由邺城而发。
陶商遂是下令,命马超邓艾等大将,率十万大军由大道而发,开往北部一线。
至于陶商自己,则带着尉迟恭和伤愈复出的武松两员大将,率数百铁骑先行赶往南皮。
陶商的意图自然是在断后的关羽,尚未有觉察之前,不等十万后续大军赶到,就接管了前线二十万大军,即刻发动追击作战。
旨意下达,当天晚上,陶商履行承诺,狠狠的跟黄月英大战了三百回合,让她尽享雨露之后,方才趁率离开了邺城。
三百精骑沿着漳水一路北上,星夜兼程的赶往南皮,两天后的午前时分,陶商进抵了漳水北岸的棘津城。
这是一座依漳水而建的小城,主要依靠河渡和货物转运为生,算是漳水沿岸一处不大不小的渡津。
由于南来北往的商人多需要在城中落脚休息,故这棘津城城池虽小,人口却相当密集,商业也甚是繁华。
一连赶了几天的路,人马都有些乏困,陶商便叫随行将士们在城外河边的驻防营休息,他自己则带着武松和尉迟恭二将,以及十余名精锐的御林武卫,换了身过往客商的打扮,入城前去消遣。
一入城,陶商便被城中热闹的风景所吸引。
举目望去,只见由城门笔直延伸进去的主道上,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街道两旁则是各式各式的商铺,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充斥着耳膜。
陶商沿街游赏,东瞅瞅西看看,好不新奇,俨然好像自己是个外国来客,到了别人家繁华的地盘上。
他自登基称帝之后,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东征西讨,就是在后宫的温柔乡中纵情的快活,基本没怎么微服私访,体验民情。
至于治政安民这种事,陶商自然也是垂拱而治,交给萧何商鞅范睢这等能吏来打理,他只掌握大政方针,很少过问具体事务。
陶商虽然每年都听取萧何关于国家经济的汇报,每每听到的都是某郡又新辟了多少荒地,某州今年粮食再度丰收,粮赋上缴提高了几成,或是某地商业发展迅速,已经恢复到了董卓之乱前……
可是这一切终究只是账面上的东西,陶商终究是看不到也摸不到,从这些数字之中,无法直观的看到萧何这些文臣们口中的“繁华”,究竟是什么样。
而今日,陶商只是无心插柳的一次微服私访,却让他真正的,头一次看到了是自己统治下的大魏,到底有多繁华。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小小一座棘津城,竟然这么繁华,真是让朕有些意外呢……”陶商啧啧感慨道。
尉迟恭却不以为然的一笑,说道:“这算什么,陛下你可是一代明君,你治理下的大魏,遍地都是像棘津这样繁华热闹的城池,陛下该不会都不知道吧?”
遍地都是这么样繁华的城池么……
陶商心中喃喃自语,不过想想也是,如果大魏不那么富足,国库里哪里来的那么多军饷,让他同时跟四面敌人多线作战,又如何支撑他连年的战争。
“看来,朕今天闲暇之时,不能老泡在后宫的温柔乡里了,得多出来体验一下民情,多看看朕自己的国家臣民才是。”陶商笑叹道。
而这时,身边的武松,看着眼前这繁华富足的样子,不禁愧然自嘲道:“臣当年确实是年少无知,要是早些游历天下,见识了天下在陛下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的景象,说什么也不会听信宋贼蛊惑,与陛下作对了,真是惭愧啊。”
武松这一番自嘲,等于是变相的马屁,拍的陶商甚是酸爽。
要知道,自从当日陶商救下武松后,他虽归顺了自己,却是出于对宋江的厌恶,出于了以自己的感恩。
而今日,武松在见识了大魏的繁华之后,才是彻底的明悟,将陶商视为了一代贤君,发自内心的臣服归顺。
“我说松子,你这么快就学会拍马屁了吗?”旁边的尉迟恭笑眯眯的讽刺道。
武松立刻瞪他一眼,恼道:“你才是孙子呢,你全家都是孙子。”
“哎,我说你是不是耳聋啊,会不会听话,我是叫你松子,不是孙子。”
“什么松子孙子,再骂我可跟你不客气了。”
“吆喝,小子脾气还很大哟,你以为我怕你啊。”
陶商看着他二人斗起嘴来,只能无奈的摇头苦笑,心想尉迟恭这张嘴还真是贱,跟谁搭挡都能把谁给惹毛了。
无奈之下,陶商只得喝道:“好啦好啦,你俩就别逼逼了。”
逼逼?
武松和尉迟恭就是一呆,茫然的望向陶商,武松一脸好奇的问道:“敢问陛下,何谓逼逼?”
“咳咳,就是让你们别嚷嚷了。”陶商一指周围的热闹,“你看这里多热闹,你们就白浪费时间了,等到了南皮就没功夫让你们闲着了,还是抓紧时间找点乐子吧。”
一听到找乐子,尉迟恭就眼前一亮,笑嘻嘻道:“陛下,说到这找乐子,我可是最在行了,我知道这棘津城西有一处勾栏巷,里边的姑娘个个都白嫩水灵,陛下要不要去瞧瞧啊。”
勾栏巷,还白嫩水灵?
陶商眼睛一眯,便想到了什么,会心的笑道:“黑炭头啊,看样子你还是个老手啊,平时没少背着你家凤姐那只母老虎出来吃喝嫖赌吧,都从京城嫖到这棘津城了。”
尉迟恭挠着后脑壳,讪讪笑道:“陛下你也说了,我家那位是只母老虎,天天守着她哪儿受得了啊,我总得出来偷偷的找点乐子排解排解吧。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去岁去南皮办差的时候,途经过这棘津城落脚,就顺便找了点小乐子而已。”
“原来如此。”陶商这才明白,拍着他的肩安慰道:“想当初朕也是为了收服桂英,方才不得不叫你牺牲,娶了那凤姐,这些年也真是苦了敬德你了,你出来找点乐子,喝喝花酒也是应该的,朕理解,朕支持,下次要是钱不够的话,直接去找朕要,朕请你。”
“多谢陛下理解,臣真的是不容易啊。”尉迟恭感动的热泪在眼眶子里面打转转,好像是多年的委屈,终于宣泄了出来。
抹了两把泪后,尉迟恭脸上又堆起了笑容,笑眯眯道:“陛下这么能体谅臣的难处,臣着实感动,这次陛下往勾栏巷体验民情的开销,臣包了。”
陶商哈哈一笑,摆手道:“难道你黑炭头大方一回,还等什么,带路啊。”
他步子已经迈开,武松却站在后边,一脸的尴尬,一脸的纠结。
“走啊,你还傻愣着做什么,有花酒喝还不积极,你脑子有问题啊。”尉迟恭催促道。
武松为难的看向陶商,“陛下,这恐怕不太好吧,勾栏巷那种地方,怎么能随便去呢。”
陶商干咳几声,一时对武松的纯洁,不好作评价。
尉迟恭却已不耐烦,一把拽住了他,埋汰道:“行啦,在陛下面前,你就少装点正经吧,是男人哪有不去勾栏巷的道理,该不会是你小子那方面不行吧。”
那方面不行?
武松先是一怔,接着便猛然省悟,立时被刺激到脸色一红,急是把嘴一昂,傲然道:“谁说我不行,你才不行呢,去就去!”
陶商哈哈一笑,于是三人径往勾栏巷而去。
拐过了几道弯,前面经过一处府院,陶商却忽然被门口的热闹吸引,停下了脚步,叫武松去打探下这户人家在做什么。
武松挤上前去问了几下,回来拱手道:“陛下,我打听过了,这户人家有一位千金小姐,饱读诗书,貌美如花,只是择婿的眼界却甚高,年纪都已经二十有五都还没有嫁出去,他家里人着急,就摆下了比文招亲的擂台,想给他女儿招女婿。”
比文招亲?有意思……
陶商顿时起了兴趣,把喝花酒的事就抛在了脑后,上前就挤进了人群,武松也赶紧跟了上去,带着一帮子人帮陶商开路。
“陛下,咱说好的花酒呢,怎么就不去啦,又看什么鬼招亲啊,哎……”尉迟恭好生郁闷,嚷嚷了几句,却还得跟上去。
陶商这班人都是身强体壮之士,那些门口拥堵的书生小儿怎挤的过,三下两下便被他挤出了一条道,进入了院子当中。
只见偌大的院落中,已经挤满了人,中央搭了一座小高台,上面悬了许多丝线,线上已经挂了许多新鲜出炉诗赋,还不断有年轻的书生走上台去,把自己创作的诗赋写下,挂在上面供人评赏。
陶商抬头再往上看,只见高台的后面是一座阁楼,窗栏的位置隐约看到一位轻纱遮面的女子,正在俯看高台。
那遮面的女子,想来便是那位“大龄剩女”,富家千金了。
从她那个位置,可以清清楚楚看清所有上台比文的书生,还不时有下人把抄写好的诗赋送上阁楼,供她评赏。
只是诗赋虽已有几十篇,那位遮面小姐却是看过一篇摇一次头,显然是没有一篇能入她法眼。
当陶商挤过人群,出现在了院子中时,巍然英朗的身形往那一堆文弱书生当中一站,显然的颇为夺目,鹤立鸡群一般。
阁楼上,那遮面小姐的注意力,不禁也被陶商吸引,目光越过那些平凡的人群,落在了陶商身上。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零九十章 狗屎不如
“也不知那位小姐长什么样,要是长的漂亮的话,我倒可以上去试一试,万一很丑的话就不好了……”陶商心下暗自寻思着,便也没有去凑那个热闹。
又过了一会,能上台的书生文士们,差不多都上台挥过了笔墨,阁楼上那位小姐,却始终没有一个瞧的上眼。
这时,一位中年男人走上了台子,拱手歉然道:“今日能得诸们公子赏脸,实在是万分荣幸,诸位的诗赋篇篇都精美绝伦,只是却都不合小女心意,今天的擂台就先到这里吧,明日继续。”
这番话一出口,台下立刻炸了锅。
“开什么玩笑,我的诗赋惊艳绝世,你竟然敢瞧不上眼,你是在羞辱我吗!”
“我乃棘津第一才子,你凭什么的看不上我的诗赋?”
“棘津第一才子算什么,我乃清河郡第一才子,我这篇赋连太守大人都亲口称赞过,你焉敢看不上。”
“不行,你们今天必须给我们一个交待,必须得众中选中一个来,否则我们就不走啦。”
“对,我们不走啦,必须得给我们个说法!”
高台之下,那些刚才还文质彬彬的书生们,突然间就群情激愤起来,个个气的面红耳赤,大呼小叫起来。
吵闹声响成一片,这比文招亲的雅致气氛,顿时是斯文扫地,乱成了一片。
那中年男人就急了,额头直滚汗珠,满脸赔笑的解释,好说歹说了半年,那些感觉被羞辱了的书生们偏就是不听,非吵着闹着要给个说法。
这个时候,阁楼上的那位遮面小姐,眸中闪过一丝愠色,突然间站了起来,手拿着那一叠诗赋,走出了阁楼,站在了栏前。
那一袭淡金色的修长身影,出现在众人前的一瞬间,院落里的书生们的吵闹之声,顿时嘎然而止,一双双的激动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仰望向了她。
他们以为,这位富家小姐在他们的逼迫之下,决定从他们当中挑选出一人,做自己的夫君。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起了自己文采绝艳,羸得美人芳心时,那风光无限的画面。
“你们写的诗赋,我都已经看过了,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看不上你们吗?”她语气冰冷,将手中那一叠纸扬了起来。
1...477478479480481...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