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李克用,看看这个名字,陶商的脑海中,立时浮现起了关于此人的种种历史。
这李克用乃是唐末五代的一代枭雄,趁着唐朝分崩离析之际,以镇压农民军叛乱而崛起,最终被唐朝赐姓李,封为了河东节度使,割据晋阳。
从此,李克用就以晋阳为根据地,割据一方,与灭掉唐朝的后梁皇帝朱温,进行长期的对峙。
李克用终其一生,都被朱温压制,最终郁郁而终,直到他的后代灭掉后梁,一统中原,重建唐朝之后,才追封他为后唐太祖。
历史上,李存孝即是李克用的义子之一。
李克用虽非天命之主,但却有过人的军事才华,仅靠着晋阳一隅之地,就能跟拥有整个两河地区的朱温对峙多年,确实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
“这个李克用虽是一员大将,但也并非什么逆天的人物,倒是他被召唤在了太原郡,而太原郡又跟鲜卑控制的雁门一线接壤,倒是个隐患,看来必须加强太原一线的防御力量了……”
陶商思绪飞转,目光落在了第二名召唤武将身上。
宇文泰,这同样是个名气在后世不怎么响亮,但实际上却名不见经传,相当强悍的一个牛人。
陶商记得此人亦为鲜卑贵族,以六镇起义发迹,展露出过人的才华。
随后宇文泰又奉命随军前往关中平定叛乱,在主将贺拔岳被高欢所杀之后,宇文泰被众将推举为统帅,从此占据长安,割据关陇。
之后不久,宇文泰又拥立了逃往关中的北魏孝武帝,官封大将军,统揽军国重务,得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以关中所在的西魏,跟高欢所控制的东魏,展开了多年的对峙。
宇文泰在实际统治西魏期间,向东屡屡挫败东魏的进攻,向南趁着南方的梁朝侯景之乱,蚕食了其大片土地,对内又实施府兵制,大大的提升了西魏的国力。
宇文泰死后,其后代建立了北周,并最终灭掉了取代东魏之后的北齐国,最终统一了整个北方。
说到底,宇文泰虽未称帝,却是北周王朝的实际开创者。
“这宇文泰确实是个厉害人物,只因南北朝的历史比较冷门,名字才没那么响亮,这要是放在三国,定是跟曹操一样,家喻户晓的牛人……”
陶商心中暗暗感慨,对这个宇文泰,暗生了几分忌惮。
“这个镇军天赋,又是什么鬼?”陶商的注意力,落在了宇文泰特有的天赋上,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天赋。
“嘀……镇军天赋就是,当宇文泰坐镇军中,其死伤比例在达到三分之一前,不会出现慌乱崩溃,军心始终稳如泰山。”
原来如此,这样看来,这个镇军天赋,倒是跟李白的诗想天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诗想天赋是在己军精神虚弱,斗志大挫的情况下,可以恢复提振他们原先的斗志。
而这镇军天赋,则直接是有宇文泰在,军心士气就根本不会降。
这也就是说,如果有哪一天,大魏的军队把宇文泰和他的部下,围困在了孤城之中,哪怕敌人已经困苦到了弹尽粮绝,士卒饥饿到只余下皮包骨头的地步,只要有宇文泰活着,他们的斗志都不会崩溃,除非饿死三分之一的士卒。
“嗯,看来这个天赋比李白的诗想天赋还要厉害,听起来没那么霸气抢眼,实际上却跟宇文泰这个人一样,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厉害所在……”
陶商内心之中,不禁对宇文泰再添几分忌惮。
不过,也仅仅是几分而已。
如今刘备已被活捉,汉国残存力量也被扫荡,陶商的目标早已放在了消灭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这等天命在身的胡狄君主,宇文泰再强也要比那二人逊色三分,陶商又岂会真的有多忌惮他。
思绪收敛,陶商的目光落在了最后一名,默认效忠于他的召唤人物上。
那是一个足以令他眼前一亮的名字。
那可是陈圆圆啊,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之一,艳绝天下,其美貌足以改变历史进程。
陶商当然知道,这陈圆圆有着国色倾城的容颜,历史上为吴三桂看重,被纳为了姬妾。
结果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覆灭,其大将刘宗敏贪图陈圆圆美色,将其据为己有,遂激起正在犹豫不决的吴三桂大怒,立刻投降了清廷,引清兵入山海关。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说的就是陈圆圆的故事。
陈圆圆凭借着她的美貌,迷倒了吴三桂,迷倒了刘宗敏,也迷倒了李自成和他的大顺王朝。
试想一下,就算清兵强悍,但若吴三桂不投了清廷,山海关天险依旧在汉人之手,满清又岂能轻易入关。
满清不入关,华夏历史就将彻底改写,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清朝闭关锁国,被列强欺凌的悲愤局面
而陈圆圆就是凭着她的绝色容颜,改变了华夏的历史。
这样一个奇女子,焉能不令任何男人为之神往,就连陶商也心思翻动,迫不及待的想要瞧瞧,这个陈圆圆究竟拥有何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色容颜。
“这个冲冠天赋是什么意思?莫非跟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有关不成?”陶商好奇道。
“恭喜宿主,宿主变聪明了!”
系统精灵用一堆数字,堆起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冲冠天赋,顾名思义,就是说如果宿主拥有了陈圆圆,则有机率让宿主你的对手因为愤怒而冲动行事,让宿主有机可趁,而这个天赋的来源,确实是来源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原来如此。
陶商微微点头,嘴角不由扬起了一丝会心的笑容,便想这个冲冠天赋,虽然没泪崩天赋那么威力巨大,却说不定会触发意想不到的好处。
就比如他正率大魏雄师跟耶律阿保机对峙,两军势均力敌,僵持不下,这个时候本应该按兵不动,等待对手露出破绽。
而因为他有陈圆圆,在“冲冠”天赋的作用之下,耶律阿保机突然莫名其妙的发怒,在愤怒冲昏头脑的情况下,盲目的率先发动进攻,将自己的防线露出了破绽,便给了他抓住机会,大破敌军的良机。
“有意思,人有意思,这个天赋也有意思,朕还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这个陈圆圆呢……”陶商微微点头,眼神中浮现出了憧憬的神色。
“嘀……根据系统第三阶段规则,系统现在开始随机三名全时代武将,请宿主从中任意挑选一名。”
“第一名,毛文龙,统帅75,武力74,智谋69,政治60。”
“第二名,王镇恶,统帅70,武力77,智谋69,政治66。”
“第三名……”
前两名武将的名号,陶商倒也听说过,实力数据却平平,陶商的目光一扫而过,直接落在了第三名身上。
“竟然是他,终于出现了,来的正好啊,朕现在正是需要他的时候!”陶商英武的脸上,燃起了一丝惊喜。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哈)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七 子
杨业!
统帅80,武力99,智谋70,政治71;天赋,七子;隐藏天赋,未知。
杨业啊,宋朝名将,外号杨无敌,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第一代领袖,镇守宋朝边关,屡屡大破辽军入侵,令辽人闻风丧胆。
陶商目下已活捉刘备,彻底灭了伪汉,下一步的目标自然是移师塞外,收拾耶律阿保机和完颜阿骨打。
杨业的主要功绩,恰恰是在抵御外敌上,如今却及时被召唤了出来,自然是正中陶商下怀。
“这个七子天赋,又是什么?”陶商目光落在了那个第一次看到的天赋上。
“嘀……所谓七子天赋,就是杨业在历史上有七个儿子,当杨业被召唤出来时,他的七个儿子也会被召唤出来,每一个儿子都能在短时间里提升杨业的一项能力,当杨家父子陷入绝境之时,就会触发‘七子连心’相性技能,七子合力,短时间内将获得中期武圣的武力值。”
陶商眼睛立刻就亮了。
杨业的这个七子天赋,也特么的太厉害了点吧!
陶商他召唤出一个杨业,没想到带能顺带着召唤出杨业的七个儿子,简直是充话费送手机,而且一送还送了七部。
而杨业的这七个儿子,还各有长处,能提升杨业七种不同的能力,简直是太神了。
还不仅如此,杨业那七个儿子,竟然还有什么“七子连心”的相性技,竟能让杨业在短时间里,获得中期武圣的战斗力!
那可是中期武圣啊,陶商是亲眼见识过,吕布和李存孝的中期武圣有多么强,简直强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就算杨业的这个中期武圣,乃是通过天赋获得的“伪中期武圣”,没有真气的加成,但光是中期武圣的纯力量和速度就足够傲视天下了。
更让陶商感到不可思议的则是,杨业除了“七子”天赋之外,竟然还有一个隐藏天赋。
这也就是说,杨业竟然还是个“双天赋”拥有者。
“招一个杨业,能附带这么多好处,简直是赚大发了,还等什么,就给朕召唤他了。”陶商不假思索的命令道。
“嘀……系统召唤杨业完毕,随时可能前来投奔,请宿主随时注意查收。”
眼前光影一闪,大脑又恢复了一片漆黑。
左右邓艾等将士们,瞧着他们的天子怔怔出神,时而惊喜,时而凝眉,皆是狐疑不解,却又不敢吱声。
“陛下,刘备已活捉,咱们现在还趁势攻打潘县吗?”邓艾小心翼翼的问道。
陶商思绪回来,望了一眼潘县方向,冷笑道:“朕料那石敬塘必已投降耶律阿保机,有八万鲜卑铁骑撑腰,想要速破潘县非是易事,将士们战了一夜,也都累了,先回营喝庆功酒去,今日酒肉朕管饱你们吃喝个够!”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血染征袍的大魏将士们,欣慰兴奋,山呼万岁之声震碎天地。
陶商提着染血的青龙刀,坐胯着赤兔神驹,挟着活捉刘备的痛快喜悦,昂首扬长归营。
十万大魏将士们,也是高奏凯歌,高高兴兴的踏着遍野的血路,归往大营。
潘县城头。
石敬塘和司马懿望着魏军徐徐退去,二人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对视一眼后,皆是如释重负般的暗松了一口气。
“刘备终于死了吗?”石敬塘望向了司马懿,表情看起来仍有几分担忧。
司马懿却自信的一声冷哼:“就算他没有死在乱军中,也必为陶贼所擒,以陶贼跟他的仇恨,刘备必死无疑。”
“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石敬塘长吐一口气。
就在这时,东门方向,两骑人马飞奔而来,直抵护城壕前,大叫着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内。
石敬塘二人俯视一瞄,认出二人竟然是吕布和那高长恭。
他二人竟然没有跟着刘备?
石敬塘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遂是一脸猜疑,高声喝问道:“吕布,高长恭,你们两个想怎样?”
吕布冷冷道:“你难道眼瞎了吗,我们当然是前来归顺耶律大单于。”
石敬塘一愣,神色愈加狐疑,不由看向了司马懿,征询其意见。
司马懿眼珠子转了几转,嘴角钩起一抹自信的冷笑,拂手道:“这两人皆非刘备心腹,生死时刻不愿意陪着刘备去殉葬也在情理之中,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吧。”
石敬塘这才放松了戒心,喝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城外那二人这才踏过吊桥,徐徐步入了城中,而为了表示对他二人的重视,司马懿和石敬塘也亲自下城去迎接。
“吕将军,你是怎么想通的,竟然也想归顺耶律大单于。”石敬塘一上来就问道。
吕布面无表情,冷冷道:“当初我投奔刘备,只为给我义父袁本初报仇雪恨,如今刘备灭亡已成定局,为了继续给义父报仇,我当然只能前来投奔耶律大单于。”
吕布再次把袁绍搬出来做挡箭牌,因为他知道,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让所有人都放心,才能让所有人都继续以为,他还是那个失去记忆,只会傻乎乎的记得给袁绍报仇的“傻吕布”。
果然,这个理由一出,石敬塘脸上残存的丁点疑色,顿时烟销云散,呵呵笑道:“吕将军心心念念为你义父报仇,孝心真是令我等佩服感动啊。”
“高将军,你呢?你又是为何要背叛刘备?”司马懿笑眯眯的看向了高长恭。
高长恭没有正面回答,却反问道:“不知仲达先生和石将军,你二人又为何要背弃刘备,投奔耶律阿保机。”
那二人神色一震,石敬塘一时语滞,不知该怎么回答。
司马懿却只顿了一下,便大义凛然的答道:“刘备无能,致使我神州陆沉,华夏沦陷于陶商这个残暴奸贼之手,我等自然是不忍民天下苍生被陶贼压迫荼毒,所以才要归顺于耶律阿保机这位雄主,借鲜卑铁骑的力量,除掉陶贼,救黎民百姓于水火。”
司马懿一番慷慨陈词,说的跟真的是的,连石敬塘自己听着都信了,连连点头,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仿佛自己真是这么想的。
高长恭却没有动容,待司马懿长篇大论之后,只淡淡道:“既然如此,我高长恭归顺耶律大单于的理由,自然跟仲达先生一样。”
司马懿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赞叹道:“高将军果然是个聪明人,果然是个聪明人啊。”
高长恭遂也哈哈大笑起来。
石敬塘还没听明白那二人的言外之意,未兔显的自己尴尬,忙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中,一名小校飞奔而来,惊慌叫道:“禀石将军,我们搜遍了行宫,都不见刘禅那小子的踪迹,连那魏忠贤也一并消失,不知逃到了哪里。”
笑声嘎然而止。
石敬塘脸色立变,喝骂道:“你们怎么这般无用,连一个黄毛小子和一个阉人都看不住,废物!统统是废物!”
那士卒吓到慌了神,忙是跪伏在地,战战兢兢的求饶。
“敬塘息怒。”司马懿却一扬手,压住了他的怒气,不屑道:“刘禅不过是乳嗅未干的小子,有刘备在他是汉国太子,如今刘备完了,他就连屁都不是,就算魏忠贤带着他逃了出去,也掀不起什么风波,那些汉国余部们,没人会把他当回事,我们无需在意。”
石敬塘这才松了一口气,按下了怒火。
正这时,又有士卒来报,言是耶律阿保机已经率领着鲜卑铁骑,接近了潘县南门。
司马懿精神一振,深吸一口气,欣然笑道:“汉国已是过去,我等活着的人,只有把目光看向未来才是王道,鲜卑人的时代已经来临,尔等皆放下心里包袱,随我去迎接耶律大单于去吧。”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小屁孩
潘县以北,燕山山口。
不足三百的汉军残兵败将,在渐渐狭窄的道路上,垂头丧气的行走着,一个个都披红挂彩,情绪低迷。
诸葛亮,颜良,黄忠等一干人,也个个心有余悸,精神恍惚,身上多是带伤。
众人走走停停,不时的停下脚步来,向着南面方向张望几眼,似乎在盼着谁。
尤其是诸葛亮,一副望眼欲穿,焦虑不安的样子。
他在巴望着刘备的身影。
半日前的那场突围,几千汉军损失殆尽,只有他们这些人侥幸的突出了魏军的阻击,不幸的却是,跟刘备失去了联系
刘备生死不明,诸葛亮岂能不为之担忧。
正当他不安时,一骑飞奔而来,正是被派回去打探刘备下落的张辽。
“张文远,陛下可有赶来会合吗?”未等张辽停下,诸葛亮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张辽是一脸黯然,苦着一张脸叹道:“我已打探清楚,陛下他已经被陶贼给生……生……生擒了。”
咔嚓嚓!
一道晴天霹雳,无情的轰在了诸葛亮的头顶,刹那间把他轰到身形剧烈一震,头晕目眩,几乎从马上栽倒了下去。
其余颜良等武将们,却只是神色微微一变而已,并没有诸葛亮那么深受打击。
他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今日突围本来就是九死一生,刘备没能逃出升天,也在意料之中。
诸葛亮却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悲愤万分的仰天大叫道:“苍天啊,你有眼无珠,你为何不保佑我大汉,为什么不保佑我的陛下啊,陛下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啊……”
诸葛亮悲愤之极,痛骂不休,一众武将们,除了黄忠悲愤之外,其余颜良,张辽的情绪,却明显没那么沉痛。
看着诸葛亮情绪渐渐平伏,颜良沉声叹道:“诸葛丞相莫要太过悲痛,事实已经如此,你就算是再悲痛也于事无补,如今陛下落到了陶贼手中,定是凶多吉少,我等也该是为自己的前途打算打算了。”
他话音方落,诸葛亮便斩钉截铁,咬牙切齿道:“还有什么好打算的,我们身为汉臣,就算陛下不再了,我们也要跟陶贼死战到底,为匡扶汉室的大业,断续奋斗。”
“继续奋斗么,哼。”颜良撇了撇嘴,“如今陛下都没了,我们还怎么匡扶汉室,匡扶谁?匡扶你诸葛丞相吗?”
诸葛亮脸色一沉,一时被问到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后队方向忽然产生了一阵的骚动,却见一骑飞奔而来。
是魏忠贤!
而且,魏忠贤身前还抱着一个小男孩,竟然是太子刘禅。
“太子还活着,太子还活着啊,我们有希望了!”
诸葛亮立时欣喜若狂,仿佛于绝望的深渊中,看到了一线曙光,急是翻身下马扑了过去,拜倒在地,口中哽咽沙哑的呼道:“臣诸葛亮拜见太子殿下。”
“老臣拜见太子殿下。”黄忠也毫不犹豫的拜倒于地。
张辽犹豫了一下,也只好勉强的下马,却只躬身见礼,并没有跪下。
唯有颜良,既不下跪,也不躬身,甚至连马都没下,只是那么冷冷的注视着刘禅。
“相父免……免礼。”刘禅的声音小如鸡仔,看样子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诸葛亮这才站了起来,这时魏忠贤已抱着刘禅下马,诸葛亮几步扑上去,把刘禅抱在了怀中,跟捡了个宝似的。
“魏总管,你们是怎么到这里的,潘县不是被那石贼给窃取了吗?”黄忠好奇的问道。
魏忠贤叹道:“当天夜时陛下率军一离城,那石贼就开始图谋不轨,老奴觉察到情况有异,便抢先一步带着太子殿下逃离了行宫,在几名忠心的士卒帮助下,偷偷的潜出了潘县,后来老奴听说陛下带着人马向北面突围,所以老奴就带着太子殿下,一路赶了过来,没想到天可怜见,竟真让老奴赶上了。”
众人恍悟。
“魏总管啊,你能救下太子,真是立了大功,立了大功啊!”诸葛亮拍着魏忠贤的肩膀赞道。
“陛下待老奴恩重如山,这都是老奴份内之事。”魏忠贤忙是谦逊了一番,却又四下张望,“陛下呢?怎么不见陛下。”
一提到刘备,诸葛亮神情立时黯然下来,唉声叹气了好一番,方才苦着脸道:“陛下没能突围出来,被那陶贼给擒去,此刻恐怕已经……已经……”
诸葛亮语气哽咽,不忍心再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却已再明了不过:
刘备已形同驾崩。
魏忠贤一听,顿时是悲痛万分,跪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老泪纵横。
“魏总管莫要太过悲痛。”诸葛亮却将魏忠贤扶起,又将刘禅往怀里一搂,慷慨激昂道:“陛下虽遭不测,但我们还有太子在,这说明天不绝我大汉,我等当奉太子为主,化悲愤为力量,继续为匡扶汉室而奋斗,跟那陶贼死战到底!”
“对,我等当奉太子为尊,跟陶贼死战到底!”老将黄忠也立刻慷慨激昂的表明态度。
可惜,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半数以上的士卒们,望着那个战战兢兢,胆小如鼠的小屁孩,都神情犹豫,充满了质疑。
颜良不屑的瞟了刘禅一眼,讽刺道:“我说诸葛孔明,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吗,以陛下的神武,最终都被陶贼所灭,眼下我汉国已灭,我们就剩下了这几百号人马,连一片立足之地都没有,你却叫我们继续跟着这个毛还没长齐的小屁孩,去匡扶什么汉室,你没糊涂吧!”
此言一出,左右那些汉军士卒们,纷纷点头附合,大多数人都不服这个所谓的太子。
诸葛亮却脸色一沉,指着颜良斥道:“好你个颜良,你竟然敢对太子殿下如此无礼,难道你也想学那石敬塘做叛贼不成?”
颜良却冷冷道:“我颜良效忠的乃是陛下,如今陛下已去,再效忠于谁,那是我颜良的自由。”
“颜良,你——”诸葛亮被呛到脸色憋红。
颜良却是懒的再跟他废话,冷哼一声,拨马转身,就望着来路而去。
诸葛亮就急了,急喝问道:“颜良,你要干什么去?”
“放心吧,我颜良跟陶贼做对多年,我还没有愚蠢到去投降他,咱们就此别过,你们好自为之吧。”颜良一夹马腹,头也不回的狂奔而去。
他说不会投降陶商,那言下之意,自然是也像石敬塘司马懿那样,去投奔耶律阿保机。
颜良这么一带头,在场的几百号汉军残卒们,立刻轰然而散,走了一大半人。
张辽犹豫了一番,只得无奈的一叹,向着诸葛亮一拱手:“颜将军言之有理,诸葛丞相你的想法只能是天方夜潭,恕辽不能奉陪了,保重。”
说罢,张辽也转身拨马,追随颜良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