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他兴致一起,便也不叫卫士们通传,悄无声息的低调步入了院中。
眼前一幕,顿时叫他鹰目一亮。
只见院中的那棵大槐树下,清瘦骨感的王昭君,正怀抱着胡琴,纤纤玉指熟练的拨弄着琴弦,弹奏着悠扬的旋律。
美人抱琴,那份神韵,当真是叫人心动。
再看院落中间,丰满熟美的杨玉环,则在起舞弄影,伴着那胡琴的旋律,翩翩而舞,举手投足之间,都在散发着一种丰盈之美,更是美到叫人欲罢不能。
原来,这两表姐妹心情甚好,正在这里偷偷的弄琴伴舞,自娱自乐呢。
乐声悠扬,舞姿翩翩,在这偏僻的小院落中,竟能上演这么一幕闲雅的美景,实在是难得。
陶商不禁的看的失神起来,享受着这一份难得的闲逸。
琴声渐急,杨玉环在原地旋转起来,水袖飞扬,整个人宛若被一团靓丽的云彩所包围,分外的光彩照人。
陶商看的不由怦然心动,眼睛都不眨一下,似乎怕错过了她每一个镜头细节。
琴声嘎然而止,落下帷幕。
杨玉环那小碎步也猛然停下,想要来一个精彩的收尾,来结束这段伴舞。
只是,她的舞步收的急了些,而脚下的青石板又有些滑,她这么一停步,惯性的旋转作用之下,脚步一滑,嘤咛一声失声惊叫,便向前栽了出去。
“妹妹!”
王昭君吃了一惊,本能的想放下胡琴前去搀扶却已来不及,只能无奈的惊看着杨玉环倒下。
就在倒地前的一瞬间,突然间一道金色的身影,如闪电一般,以快到不可思议的速度,从她的眼前闪过,出现在了杨玉环的身边。
当她看清之时,才看到,竟是一个身穿金甲的俊朗男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冲了过来,将杨玉环揽在了她的臂弯之中。
王昭君松了一口气,仔细一看,才认出那俊朗的男人,竟然是天子!
惊异之下,王昭君忙是将怀中胡琴扔下,慌忙的盈盈一福声,颤声道:“民女拜见陛下。”
王昭君已反应了过来,杨玉环却仍在失神惊慌中。
她旋转久了,头脑难免有几分眩晕,向前栽倒的时候,以为自己肯定要撞个狼狈,倒在陶商的臂弯中,足足晕了好一会,头脑才清醒过来,惊奇的发现自己竟没有倒地。
她低头一看,却才发现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只孔武有力的的手臂,竟然抢先一步揽在了她的胸前。
下一秒钟,她更是吃惊的看到,那只宽厚有力的手掌,不偏不倚,正好抓按在了自己右边的那座傲峦雪峰之上。
“不愧是以丰满著称的杨贵妃啊,真特么的大哦,都快比得上甘梅的巨峰了……”
那一瞬间,陶商感觉到了来自于手掌,那握之不住,沉甸甸的感觉,脑子里无法克制的就冒出了一阵愉悦舒爽的快感。
“我竟然被一个男人抓着我的……羞也羞死人了……”
臂弯中的杨玉环,却是顿时惊羞无限,国色天香的脸蛋上,顿时染上了一层酥醉的晕色。
惊羞之下,杨玉环急是挣扎转身,丰满的身段这么一扭,正好从陶商的手臂翻了下去,仰面朝天的就躺倒了下来。
“啊——”杨玉环又发发了一声美人惊恐的尖叫声。
以陶商现在武力值所有的身法速度,又怎么会让近在咫尺的这么一个美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倒地呢。
猿臂刷的一动,杨玉环的小蛮腰,已是躺在了他的手臂上。
四目相对,杨玉环终于也看清了,那个用“不雅”的手段,将自己及时救下的男人。
那温柔的淡淡微笑,那俊朗的面孔,那弥射着皇者霸气的眼神,还有那扑面而来,强烈之极的雄性气息,刹那间,竟是令杨玉环陷入了失神恍惚的状态中。
“陛……陛下!”
几秒钟之后,杨玉环方才认出,眼前这个救下自己的男人,竟然是大魏之皇,不由发出一声惊羞无比颤声。
她的心跳,瞬间也加快到了极限,那扑嗵扑嗵的声音,仿佛心腔中的那头小鹿,马上就迫不及待的要跳出来似的。
她的一张俏脸,更是瞬间潮红如血,象那熟透了般的红苹果一般,垂涎欲滴,让陶商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要咬一口的冲动。
“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若非朕及时出现,岂非要摔的狼狈。”陶商笑着说道,手臂一直,便将她扶了起来。
杨玉环这才彻底清醒过来,赶忙红着脸盈盈福身,口中难为情道:“民女多谢陛下,民女久不习舞,步法有些生疏,让陛下见笑了。”
“免礼吧,你们都起来吧。”陶商笑着一拂手,也向一旁王昭君也拂了拂手,示意她们平身。
这两个有着沉鱼落雁之容的表姐妹,方才谢恩起身。
陶商便在石几上坐上,淡淡笑道:“朕今日难得有空闲,就想起来瞧瞧你们姐妹,没想到朕这么有福气,无意之间竟是听到了天籁一般的琴音,还有梦幻般的舞姿,你们姐妹两人,还真是给了朕很大的惊喜啊。”
得到了天子的亲口夸赞,那姐妹二人顿觉受宠若惊,彼此相望一眼,眼神中皆流露出一丝开心。
“陛下过奖了。”王昭君谦逊一笑,“我姐妹二人自幼一个喜欢琴,一个喜欢舞,所以经常在一起我弄琴她伴舞,我们只是闲时自娱自乐而已,让陛下见笑了。”
“你们就别谦逊了,朕看你们的琴技和舞姬,可比朕宫中的那些伶人们,都要强的多呢。”陶商又夸奖道。
两姐妹被陶商这般盛赞,心中愈加暗喜。
陶商看着这两姐妹,心中兴致更浓,便欣然道:“方才朕来的迟了一步,曲子只听了一半,舞也只看了一半,实在是意犹未尽,不知你们可否再给朕表演一遍,让朕好好大饱眼福。”
“承蒙陛下喜欢,实在是我们姐妹的福气,既是陛下有此雅兴,那我们姐妹就献丑了。”
两姐妹能得陶商赏识,哪里会有什么不情愿,当下便一个抚琴,一个弄影,又在陶商的面前卖力的表演起来。
陶商欣赏着美人起舞,心中暗暗寻思着:“等到跟她二人感情培养的差不多的时候,也该是把四大美人齐集,获得神魂颠倒相性技的时候了。”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奇袭之策
平城。
南院大王府。
那一间灯火通明的大殿中,南院大王李渊正高坐于上,听取着诸将最新的战报。
“禀大王,魏国大将韩信所率的十万大军,已经逼近平城以东三十里,预计明日午前时分,就将抵达平城。”
大殿中,辽国众臣们神色皆是一变。
李渊也是眉头一凝,手一拍案几,恨恨道:“这个韩信,本王当真是小看了他,没想到他竟如此了得,这才几天的功夫,就逼近了平城。”
“大王,倘若让韩信逼近平城,必会造成我南院人心震动,末将以为当趁韩信立足未稳之时,出奇不意率军奇袭魏军,必可杀韩信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击溃进犯之敌。”
一片惊讶焦虑的议论中,却有一名三十岁出头,神情自信的武将站出来,慨然请战。
李渊举目一扫,那进言之人,正是李靖。
瞬间,李渊想起了二子李世民,临行之前留给他的嘱叮。
他想直李世民说过,这个李靖乃是不世将才,用兵神出鬼没,倘若平城有失,可将兵权尽数付于李靖,由他来主持大局,扭转乾坤。
面对李靖的请战,李渊却眉头一凝,心觉这个李靖的进言太过冒进,实在是有些不太靠谱。
旁边的长女李秀宁,当即反驳道:“李靖,你是在开玩笑吗?那韩信乃是魏帝麾下第一将才,况且其麾下还有十万大军,而我平城只有一万兵马,难道你想用区区一万人马,去袭破人家的十万大军吗?”
大殿中,响起一阵的嘲笑声,大部分的文武们,皆是附合李秀宁。
韩信有多厉害,在场的辽国人,那可是再清楚不过,而他李靖有什么本事,大家伙却是无人知晓,只是知道二公子李世民说他很强而已,究竟有多强,就连李渊也不敢相信。
而且,还是以一万大军去偷袭人家十万大军,这等狂妄的想法说出来,任谁不会感到可笑。
李靖却丝毫不以为然,反倒是自信道:“自古以来,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例子,数不胜数,末将虽不才,却有足够的自信,必可率我一万精兵,袭破那韩贼的十万大军。”
“你好大的大气!”李秀宁却不屑一顾,反问道:“我们凭什么相信你,难道,就凭三弟他的一句话吗?”
李靖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应对,只得看向了李渊。
李渊沉吟了片刻,却拂手道:“李将军勇气可佳,但宁儿说的也有道理,那韩信用兵诡诈,绝不可小视,麾下更有十万大军,朕以为我们还是不要冒然行事,还是固守平城稳妥,等建成和世民他们在晋阳击败陶贼的主力,那韩贼定然不战自退。”
“父王英明,秀宁赞成。”李秀宁忙是拱手道。
殿中其余的将领们,也纷纷附义,李靖无奈,只得默默的退了下去。
李渊见无人反对,便道:“既然大家都觉的本王的计策可行,那就这么定了,大家速速去加固城防,早做准……”
“报——南面急报——”
李渊一个“备”字尚不及出口,一声惊慌的大叫声,打断了他。
一名斥侯飞奔入内,跪伏于声,颤声惊叫道:“启禀大王,南面急报,大公子和二公子几日前被陶贼所败,晋阳城失守,我军损失惨重,二公子已兵败雁门关,大公子也落入魏军之手,生死未卜!”
咔嚓嚓!
一道晴天霹雳,轰响在了大殿中,轰在了刚刚站起来的李渊头上,瞬间轰到他头晕目眩,摇摇晃晃的一屁股跌坐了一下,一张脸顷刻间被无尽的惊愕所占据。
这个消息,也霎时间令大殿中一片哗然,包括李秀宁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之中。
“败了?世民他们有元霸这柄神兵利器,怎么会败给陶商?连建成竟然也——”
此时的李渊,脑子里轰响着千百个念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他对自己那个傻儿子李元霸的实力,可是再清楚不过了,那可是拥有巅峰武圣的实力,莫说是陶商三十万大军,就算是陶商来了百万大军,又有何惧。
他也正是仗着傻儿子的变态实力,才敢生出背叛耶律阿保机,自立为雄的野心,才敢以区区五万兵马,就敢主动入侵魏国,挑战战无不胜的陶商。
可是现在,他的变态的儿子竟然败了!
不光是败了,连长子李建成,竟然也赔了进去。
“为什么会这样?世民他们有元霸,怎么可能败给陶商,本王不信!本王不信!”李渊清醒过来,冲着那斥侯吼道。
“回禀大王,三公子本来是无人能敌,还差点杀了魏帝陶商,谁料关键时刻,魏将项羽出现,他的武道竟然与三公子不相上下,三公子才没能杀了那陶商,最终晋阳城也是被魏将项羽给轰破。”
又是一道惊雷轰落,李渊身形再度一震,神情更加骇然,口中颤声道:“项……项羽的武道,竟然也冲上了巅峰武圣?这——这——这——”
李渊一连说了三个“这”字,竟已震惊到了匪夷所思,不知何言的地步。
大殿中,辽国众将也是无不骇然,皆被久不留面,一露面就横空出世,武道冲上巅峰武圣的项羽所骇然。
同样震惊的李秀宁,却最先冷静下来,叹息道:“父王啊,女儿早说过,那魏帝陶商无敌于天下,无人能敌,父王却妄图只仗着三弟的武道,就侥幸的入侵魏国,想要与陶商一较高下,父王现下总该相信女儿的判断了吧。”
李渊一屁股跌坐在了王座上,神情落寞,眉宇之中,不由浮现出了一丝悔意。
惊骇了半晌,李渊才向李秀宁道:“为父确实不该不听秀宁你的劝告,低估了那魏帝陶商的实力了,到了这般地步,秀宁你有什么主意。”
李秀宁深吸一口气,拱手正色道:“女儿还是那句话,归降魏主,顺应天命,才是我们李氏一族唯一的出路。”
李秀宁,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劝李渊叛国!
要知道,在场的这些文武臣子们,可并非全都是他李渊的死忠,这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忠于辽国,忠于耶律阿保机的。
李秀宁的这番话,岂非是把李渊往火坑里推。
果然,此言一出,堂中那些忠于辽国的文臣武将们,无不哗然,皆是吃惊的看向了李渊,要看他的态度。
李渊则是心头一震,暗骂女儿不懂事,急是斥道:“秀宁,你胡说八道什么,本王与可汗乃是结义兄弟,可汗对本王有知遇之恩,又对本王推心置腹,委以本王镇守南院的重镇,本王岂能忘恩负义,背叛我大辽,背可汗!”
“可是父王……”
“你不必再说了!”李渊厉声打断,铁青着脸喝道:”本王绝不会背叛,你若再敢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休怪本王不念父女亲情,治你个叛国之罪。”
李秀宁被呛了回去,空有一腔愤愤之词,却不敢再说,只得闷闷不乐的闭上了嘴巴。
眼见李渊表明忠于大辽的态度,那些辽国的忠臣们,皆是松了一口气,却依旧难以平伏他们焦虑慌张的心绪。
这也难怪,如今晋阳失守,陶商亲率的三十多万魏军,很快就会从南面杀过来。
而平城近在咫尺的三十里外,韩信的十万大军,旦昔就要兵临城下,形势发展到这等恶劣的地步,南院的形势可以说到了接近崩溃的地步,如何能不叫众将惊慌失措。
这时,便有不少人向李渊进言,请他速速派人往草原,请可汗耶律阿保机,速率主力大军来援,方才能解南院之危。
对于众将的献计,李渊却沉默不语,迟迟没有答应。
他心中还尚存着一丝没有熄灭的野心,倘若一旦请了耶律阿保机前来,那他攻取并州,自立为雄,周旋于辽魏之间的美梦,便将就此破碎。
他不甘心。
众将之中,唯有李靖看穿了李渊心思,再次拱手道:“大王,末将以为我们不必急着去向可汗求援,让可汗觉我们南院无能,大王若信得过末将,末将依旧愿率军去奇袭魏军,只要能抢先击破韩信一路兵马,我们就能扭转两面受敌的劣势,形势就还有挽回的余地,恳请大王三思。”
“事到如今,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都不能放弃,也只能信这个李靖了……”
李渊权衡片刻,眼眸中陡然间燃起决毅,猛一拍案几,豪然道:“好!世民说你乃旷世之才,本王就信世民的话,本王就把平城的一万大军统统交给你,坐看你李靖成就不世奇功!”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军神对军神
三十里外,魏营。
中军帐。
韩信高坐于上,目光凝视着案几上所铺的地图,久久不语。
“韩将军,现在才只是黄昏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停止前进,何不继续行军,此间离平城只有三十里远了。”
帐前,罗成上前进言,显然对韩信的停止行军,就地安营扎寨的决策,存有几分质疑。
韩信的脸上,却扬起了一抹诡色,冷笑道:“本将就是要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好叫那李渊以为我们还在三十里外,不然怎么能叫他放松警惕,本将又如何率军奇袭平城。”
奇袭平城!
罗成吃了一惊,帐中的那些北路军将领们,尽皆吃了一惊,诧异的眼神看向韩信。
惊讶过后,罗成英俊的脸上,却掠起几分不以为然,说道:“根据细作回报,平城中李渊那条老狗只有兵马不过一万而已,我十万大军杀过去,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足以把平城给淹了,韩将军又何必大费周章,去玩什么奇袭的计策。”
“这你就不太了解这个李渊了,此人可是老奸巨滑,不可小视。”
韩信却显然要冷静的多,反问道:“你仔细想想,李渊那老贼明明知道我北路军有十万大军,却仍旧敢派他两个二人率主力南袭晋阳,自己才只留了一万兵马守平城,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
罗成身形一震,沉吟片刻,忽然眼冒一丝精光,说道:“韩将军的意思,莫非是说李渊那老贼暗中必有所恃,可以一万兵马,战退我们十万大军?”
韩信笑而不语。
“可是,末将实在是想不通,那李渊能有什么本事,仅凭一万人马,就能挡住我们十万大军的进攻?”
罗成却又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怀疑李渊的能力。
“他若非是有恃无恐,就敢主动入侵我大魏,除非他李家全是一家子丧心病狂的傻子。”韩信斩钉截铁,对自己的判断极是自信。
罗成无话可说,便道:“那韩将军打算怎么做?”
韩信手掌往地图上的“平城”二字上一拍,杀气凛凛道:“本将就是要打乱李渊的布局,今夜率三万步骑,由北面小道绕往平城以北,出奇不意的袭破平城,活捉李渊老贼!”
……
夜已深。
崎岖的小道上,那一支三万人的魏军队伍,披星戴月,脚步匆匆的前进。
东方露出鱼肚白前,平城北门的轮廓,终于映入了他们的眼帘之中。
韩信勒马横枪,举目远望,借着城墙一线的灯火,隐隐约约依稀可见辽军巡卒的身影。
粗粗那么一扫,北门一线的值守之军,至少也有五六百人之多。
五六百人的数量,看起来并不算多,但往这城墙上一放,足抵三五千之众的实力,这就是守城一方的优势。
“韩将军,辽军的戒备虽不算森严,但也颇为严密,并非看似全无防备的样子,我们的奇袭只怕胜算不足啊。”身边的罗成声音低沉,语气中透出了几分不自信。
“难道说,李渊麾下果然有高人,竟然提醒了他加强戒备?不知此人是谁……”
韩信心中暗自思索,眼眸中却燃起志在必得的烈火,手中大枪向着平城北门一指,厉声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李渊老贼有所防备,今晚这场奇袭也势在必行,全军出击,给本将攻破平城!”
将令已下,罗成焉敢有所质疑。
他当即深吸一口气,挥舞银枪,大叫道:“韩将军有令,大魏的勇士们,随我罗成攻下平城,杀尽辽狗!”
“杀尽辽狗——”
“杀尽辽狗——”
杀声震天而起,刺破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天地间轰响起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烈杀声。
罗成一马当先,如一道银色的闪电,纵射而出。
隐藏于黑暗中的三万魏军将士,轰然而出,如黑色的潮水般,向着平城北门铺卷而去。
韩信却屹立于黑暗之中,远望着己军大军辗压而上,嘴角扬起一抹自信从容的微笑。
不知为何,他的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预感,就算是李渊早有准备,今晚这场奇袭,他也必胜无疑。
奇袭天赋,触发!
就连韩信自己也不知道,隐藏在他身体之中,那沉醒已久的“奇袭”天赋,终于不久之前的某一天,无声无息的觉醒。
奇袭天赋,奇袭必定成功!
正是凭借着这根值于血脉之中的天赋,韩信才怀着前所未有的强烈信念,发动了这一场奇袭之战。
将明未明的天色耀照下,魏军顷刻间已扑至了平城北门一线。
城头上,鸣锣示警之声,已然大作。
李靖虽然带走了李渊大部分的人马,却好歹还留下了近三千余精锐之士,并告戒李渊,要防着韩信偷袭城池,入夜之时一定要加强戒备。
可以说,李渊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稍有准备的,把余下的全部人马,都安排在了四门。
此时魏军突然杀到,辽军虽然震动,也并非完全手足无措,在将官们的喝斥下,那些打着瞌睡的辽军士卒们,纷纷拿起武器扑向了城垛布防。
转眼间,城头上箭如雨下,扑向了漫涌而至的魏军。
魏军将士却无所畏惧,将事先所负的土包,纷纷扔进了护城壕中,填出了一条通往城墙的路路来。
紧接着,成千上万的魏军士勇士们,便扑至城墙下,将数不清的飞钩铁抓掷出,挂住了城垛。
城头上的辽卒们,在将官的喝斥下,挥舞着手中弯刀,拼命的砍向那一根根绳索。
正常情况下,魏军没有云梯,光凭铁爪飞钩就想爬上城头的难度,何止十倍。
而辽军方面,斩断铁钩绳索的难度,也要比推翻云梯要容易的,所以尽管他们人少,想要击退魏军,并非没有可能。
只是不知为何,今天魏军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辽卒那一双双握刀的手,无不是颤抖的厉害,左一刀右一刀的下去,偏偏就是总砍不中绳索。
奇袭天赋,终于在无声无息之中,开始发挥出了作用。
趁着辽军手发抖之际,数以百计的魏军士卒,个个如豹子一般,顺着飞钩绳索,就窜上了城墙。
红了眼的魏卒们,如野兽般大吼着,纷纷跃下城垛,手中战刀无情的斩向了惊慌失措的敌卒。
惨叫声顿起,血雾笼罩了城墙一线,寡不敌众的辽卒们,转眼间便被杀了个血流成河。
吊桥被斩断,城门被打开,数不清的魏军步骑,如决堤的洪流一般,从洞开的城门,灌入了平城之中。
北门突破!
城外观战的韩信,望着那面冉冉升起的“韩”字将旗,嘴角扬起自信的冷笑,打马扬鞭,直奔城门而去。
1...565566567568569...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