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兵在1917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口铁
米罗诺夫为什么会背叛革命,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答案。作为西南方面军的政委,斯 大林给出的结论是米罗诺夫是潜伏在革命队伍里的魔鬼,是白军的特务,他背叛革命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
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扯淡,也是斯 大林在为自己遮羞。大家想想,按照钢铁的同志的说法,米罗诺夫是潜伏的特务,是专门和人民为敌的人,那他吃撑了在之前的战斗玩命?当初要不是他的誓死抵抗,捷克军团早就逃出升天了,如果他是叛徒和特务,怎么会做对布尔什维克有利的蠢事?
退一步说,斯 大林说米罗诺夫背叛革命一点儿都不意外,不意外也就是在意料之内,既然如此,既然你钢铁早就算准了米罗诺夫会叛变,可你怎么就没有采取一点儿应对措施?结果搞出海啸一般的风波,让布尔什维克在国际上丢尽了脸,这算怎么回事?
所以,对于斯 大林提交的报告,中央的大佬们心里都有数,这货说的都是扯淡和推卸责任的话,真实性可以忽略不计。
主流的第二种意见,就是托派之前下的结论了,在李可夫的报告中,米罗诺夫之所以会背叛革命,除了主观上意志薄弱,被资产阶 级腐蚀了之外,更重要的是客观上遭受了排挤和迫害。后面这点就成了托派攻击斯 大林的最重要武器。
这个结论准确吗?
反正李晓峰觉得托派也是扯淡,或者说这个结论完全是服务于他们的政治利益的。米罗诺夫确实受到了排挤,但迫害还是谈不上的。斯 大林的政治智商没有那么低,他最多也就是将米罗诺夫按在了冷板凳上发霉,然后伏罗希洛夫可能挖苦了米罗诺夫而已。这种程度的“迫害”还不足以让米罗诺夫愤而叛变!
李晓峰觉得,米罗诺夫之所以会叛变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和思想上发生了变化,斯 大林和伏罗希洛夫的因素顶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说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下的结论都是不正确的,米罗诺夫既不是居心厄测的鼹鼠,也不是逼上梁山的林冲。这个人之所以会背叛革命,最最关键的原因是他看不惯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说直接一点儿,就是对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一肚子火气。
这个原因中央的大佬们知道吗?应该说大家伙多少还是知道的,但知道并不等于能捅破。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虽然对经济,对民心的破坏力极大,但是不可否认,这对布尔什维克站稳脚和打赢内战还是起到了相当重要作用的。
没有这项政策,布尔什维克恐怕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什么也干不了,很有可能就像之前的几届临时政府一样,很快就会垮台。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们固然要批评这项政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实施这种超级强力的政策,而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强力,才使他们获得了政权。
而73年之后,当被新思维弄得五迷三道,被自废武功之后,布尔什维克忘记了他们先辈获得成功的法宝,狼狈地被赶下台,表现得比小丑还要拙劣。这么说吧,他们就像73年前的尼古拉二世,就像李沃夫和克伦斯基,失去政权自然一点儿也不意外。
当然,这个话题扯得有些远了,对米罗诺夫来说,像他这样有良心的人,真是看不惯抢劫一般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他认为这项政策完全背离了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思想,也背离了将布尔什维克抬上宝座的全国人 民。
很理想主义的他,迷茫了,丧失了信念,觉得未来一片昏暗。他不再觉得跟着布尔什维克干是有意义的,思维很幼稚的他用简单的二元论做了一个决定——既然布尔什维克是错的,那么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白军就应该是对的。所以我应该脱离布尔什维克,然后去投奔白军。
这个决心下得很突然,也很仓促,米罗诺夫就像打了一个盹,脑子里一迷糊,然后头脑发热就改换门庭了。正是因为足够突然,使得一直监视他的契卡都来不及反应,眼睁睁地看着他逃到了白军那边,这才闹出了一个轰天大笑话。
不过米罗诺夫很快就为这个仓促的决定后悔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那么一条足够鲜明的分界线隔绝善与恶,以及对与错。这个真实的世界其实是一桶浆糊,黑的、白的,五颜六色全部搅和在一起,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和错以及善与恶。
这么说吧,好人会办错事,坏人也不一定这辈子就不干一件好事。越是道宏观方面,这种界限就越模糊。就拿布尔什维克和列宁来说,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价他们吗?
诚然他们有错误,但也有创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既然他们能走上前台,既然他们被俄国人民选中了,那必然是有原因的。换而言之,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也是如此,没办法用对和错来评价。
你说它对吧,破坏力巨大,透支了布尔什维克的公信力,差点毁掉了新生的苏联。可你要说它不对吧,偏偏在那个时期它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咱们也别纠结什么对与错,扯不清,按照列宁的说法,先别管手段,只看出发点吧!
可惜的是米罗诺夫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他偏偏要给自己划定一条线,一定要分出个黑白。所以他投了白军,所以他很快就后悔莫及。
为啥?
没错,布尔什维克实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是抢劫是剥 削。诚然白军没有什么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看上去似乎不错,但问题是,没有搞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白军就不抢劫不剥 削了?
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如今的人们都只盯着布尔什维克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对此千夫所指,视其为十恶不赦。问题是,那个年月没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白军又在做什么?
他们在开仓济民?在搞慈善?
如果白军当年做的是这些,那么盯着布尔什维克骂,给他们踏上一万只脚一点儿也不冤枉。问题是,白军当年真心没做这些好人好事,没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他们,比实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布尔什维克还要恶劣,杀人放火、抢劫强女干,他们可是比布尔什维克狠多了。
其实看看马赫诺也就知道白军多不受欢迎,马赫诺跟布尔什维克还有分分合合还有蜜月期,但是这位鸟都不鸟邓尼金跟弗兰格尔这些白军,甚至连他们派来的使节都是问不都问直接杀掉。难道这是没有原因的?
这么说吧,当年俄国人民太悲剧了,政治舞台上活跃的那几股力量似乎都有问题,这几股势力没有最烂只有更烂。他们只能挑选一只相对而言不那么烂的,找来找去,只有布尔什维克了。
不过米罗诺夫没有广大俄国人民那么幸运,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找到了最后的选择。米罗诺夫觉得自己选错了,决心纠正这个错误,结果一头栽进了粪桶,那个叫后悔莫及啊!
在更烂的白军当中,不需要什么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对他们而言抢劫是生存下去的方法,虐杀敌人以及敌人的拥护者,是削弱敌人的有效手段,至于发泄一点儿***这就更正常了,不就是搞了几个贱民吗?爷宠幸她是她的荣幸!
这么说吧,在抢粮食这个问题上,布尔什维克还需要通过一个政策来指导实施,而对于白军而言,完全不需要什么政策的指导,对他们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像布尔什维克那样多此一举。
米罗诺夫换了一个老板,决心寻找真正的革命良心,但是结果却是当头一棒,当白军不断用各种方法刷低他们的底线和节操时,当他们不断地挑战米罗诺夫的底线时,米罗诺夫又萌生了去意。
似乎,我应该再换一个老板?
不过对于米罗诺夫而言,想的简单做起来难。白军是没有监控****敌人的契卡,对他们而言对付叛徒和逃兵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直接杀掉,绝不会有任何例外。
脱离白军不光很危险,而且对米罗诺夫而言,脱离了白军之后投奔谁呢?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得罪了俄国境内最大的两股势力。米罗诺夫似乎再也没有容身之所。布尔什维克视其为叛徒,全面的通缉他,看上去绝对不会放过他;至于白军,那比布尔什维克更加凶残。反正怎么看米罗诺夫都没有老板可换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换老板,也会不断地刷低他的节操,就算有新的老板接纳他,但也不会再信任他了。
一个不受信任的人能够大展拳脚能够施展抱负吗?
米罗诺夫知道,很不可能。所以哪怕他在白军中过得相当的不如意,他也不敢再轻易地做出任何选择了。
“米罗诺夫这个人还是可以挽救的!”
米罗诺夫并不知道,几千公里之外,李晓峰决心帮他做出选择,像他这样有才华有良心的军人就这么任其蹉跎下去,太可惜了。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李晓峰相信这位应该会知道站哪边的。
德米特里.亚历山大洛维奇有些意外,作为托尔斯泰伯爵的私生子,作为一个曾经的大贵族(亚历山大洛维奇16岁是继承了爵位,不过比较悲剧的是,那年是1917年),像他这样的成分很难被吸纳进入布尔什维克。
但是,眼前这个仅仅比他大一岁的顶头上司却偏偏这么做了,秘密发展他入党,并对他表现出充分的信任。说实话,连亚历山大洛维奇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李晓峰知道这位是极其出色的间谍,不客气地说他就是俄国的007,不止一次的从敌人的枪口下侥幸逃生,为苏联获取了相当多极其重要的情报。
而且能力还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的操守,1937年,当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准备前往德国开展工作的时候,厄运降临了,被叶茹夫污蔑为外国间谍,经历了非人的折磨之后被迫认罪,哪怕他机智的在法庭上翻供,但依然被判处20年集中营劳 动改造。
一直到1954年,这位风度翩翩的王牌间谍蹲了16年的集中营之后,才被释放。按道理说,在此期间亚历山大洛维奇完全有理由发牢骚,有理由抱怨,因为苏联的集中营可不是那么好受的,可是他却是说:“这算什么呢?我还在工作岗位上嘛,还在为苏联人民服务,我应该不辱使命,坚守誓言,我一定能坚持住!”
更可怕的还不是肉体上的折磨,在亚历山大洛维奇坐牢期间,他的母亲因为受不了刺激,拒绝接受对儿子的污蔑,断然选择了服毒自尽!而他的妻子,也是他从事秘密活动最重要的助手也受到牵连,被迫害致死。
尤其是1952年,亚历山大洛维奇竟然跟28个德国纳粹被关押在一起,除了另外一个俄国狱友,他既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以至于他不得不自嘲道:“两个苏联人在苏联的领土上竟然只能低声窃窃私语,这简直是狱中狱啊!”
不过就算遭受了如此多的迫害,亚历山大洛维奇始终没有改变对自己祖国和事业的忠诚。而李晓峰最看重他的也是这一点,对于搞特务工作的人来说,忠诚和信念太重要了,因为这一行中充满了欺骗和伪装,相当多的优秀间谍可能因为经不起诱惑,也可能因为习惯了戴着假面具生活,从而走上了另一条路。李晓峰可不希望他精心培养出的王牌间谍变成了李尔文一样的存在。
不过亚历山大洛维奇却不知道某仙人对他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他对这次任务的性质相当的不解——策反一个背叛革命的叛徒,这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为什么要再次策反他?”亚历山大洛维奇问道。
李晓峰给出的解释是米罗诺夫可以挽救,不过亚历山大洛维奇却不满意这个解释,这个世界上可以挽救的人多了,凭什么米罗诺夫是特殊的那个呢?
李晓峰笑了笑,解释道:“红军和革命需要他的军事才华!”
这话倒是不假,说心里话,在对付邓尼金和弗兰格尔的战斗中,米罗诺夫的第二骑集表现得更加出色,取得的战绩比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大。没有了这个猛人,西南方面军对付邓尼金和弗兰格尔恐怕会吃亏!
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骑兵系统的成功对苏联红军后来的正规化影响太大了,如果让斯 大林系的第一骑集占据了上风,对后面的机械化和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推广和应用是相当大的阻力。
所以,李晓峰要找一个战绩不弱于,或者说强于布琼尼的骑兵将领去平衡第一骑集的影响力,将不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至少不能让斯 大林系在骑兵系统内搞一言堂。
亚历山大洛维奇不知道某仙人的长远打算,所以对米罗诺夫的军事才华不太以为然。也确实,进入1919年之后才是米罗诺夫大放异彩的时候,可偏偏历史被某仙人这个蝴蝶煽离了原本的轨道,导致他的才华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亚历山大洛维奇小看米罗诺夫也是正常的。
“不光是基于军事上的考虑,”李晓峰笑了笑又道,“还有政治上的考虑,米罗诺夫的突然叛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让我们非常的被动……”
亚历山大洛维奇忽然插嘴道:“那就让我去刺杀他,让世界都看到背叛革命的下场!”
李晓峰苦笑了一声道:“杀死他固然能够出气,但是却无法完全消除恶劣的政治影响。如果他再次背叛了白军,重新回到我们这边来,你说说这对我们、对白军有什么样的影响?”
亚历山大洛维奇想了想,点点头:“我同意您的说法,我们首先要消除政治影响。不过我还有有疑问。”
“你说。”李晓峰和颜悦色地说道。
“我很怀疑米罗诺夫是否值得挽救,如果他是一个铁杆****份子,将他重新拉过来,这不是在伤害革命吗?”
如果是其他人跟李晓峰这里啰啰嗦嗦的问个没完没了,他早就让那厮滚蛋了。但是亚历山大洛维奇不一样,这位还是优秀的特工招募大师,必须让其充分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那才能让他充分地展现出才华。
李晓峰点点头,道:“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我们确实要提防这一点。所以我授权给你,全面的观察米罗诺夫的一举一动,研究和分析他的政 治倾向,最后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我将根据你的结论决定米罗诺夫的命运!”
可怜的米罗诺夫并不知道,他的命运被某仙人交给了亚历山大洛维奇,对于这位年轻得过分的贵族参谋长,他没有多少好感,他不喜欢跟贵族打交道,更不喜欢小屁孩……





天兵在1917 436 挑拨离间
察里津郊外。
邓尼金死死地盯着桌面上的地图,一张脸阴沉的能挤出水来。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收到了太多的坏消息,高尔察克在喀山被打得溃不成军,被图哈切夫斯基撵着屁股追到了乌法。
邓尼金原本以为高尔察克能在自己的老家和大本营挡住**的攻势,谁想到布柳赫尔忽然从背后又插了他一刀,一战下来,高尔察克之前还声势惊人的军队几乎全部四散逃亡。
如果不是布柳赫尔的兵力太少,不能完全封闭包围圈,这位俄国最高执政阁下带着他的阁僚和部长们已经成为了红军的阶下囚。不过就算高尔察克逃过一劫,但后面的日子也绝不好过,士兵们对他失望透顶,之前被他打压得很惨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也乘机反戈一击。幸亏高尔察克还拥有协约国集团的支持,否则邓尼金很怀疑他会不会被愤怒的士兵、贵族和流亡的资本家和神职人员大切八块。
当然,高尔察克的死活邓尼金不关心,这位自命不凡的无畏上将表现得越拙劣,对邓尼金来说就越好。那样世人都能看到谁才是俄国的真命天子,谁才能带领俄国走出困局。
不过邓尼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无畏上将的败亡竟然是没有底线的,当他拖家带口带着几十万人狼狈的向远东转移的时候,当乌法和车里雅宾斯克接连沦陷的时候,邓尼金知道大事不妙了!
基本上赶绝了高尔察克的红军,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他这边,随着奥伦堡再次“沦陷”,他和高尔察克之间的联系基本上被切断了。可以想象,北面的**东方方面军将很快整兵南下,从侧后方包围他,很快可能将其歼灭在伏尔加河东面。
邓尼金所要面对的形势相当的严峻,察里津死活拿不下来,而且随着西南方面军开始反击,他的部队一点点被挤出察里津,现在后路又被切断,如果他不赶紧想办法摆脱困局,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而现在让邓尼金头疼的就是怎么摆脱困局,是乘着东方方面军在奥伦堡立足未稳,赶紧地从察里津抽身一口气冲过去,跟高尔察克汇合,然后再谋东山再起。还是干脆不管高尔察克,直接整兵南下,向黑海和高加索方向发展,等待协约国的援助呢?
应该说,这两条路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向东发展,跟高尔察克汇合,胜在安全。在远东地区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一片真空,那真是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而且日本和美国的远征军正在向西伯利亚地区挺进,同他们会合似乎很理想。
不过邓尼金却想得很远,向东固然安逸,但是问题也相当大。固然远东地区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很差,但是那里人烟罕迹,人口基数以及工农业都相当的差劲。如果没有外国的援助,向远东走等于是死路一条。
当然,协约国确实同意援助,但问题是,他们更信任更欣赏高尔察克,接受他们援助的前提就是接受高尔察克这个白痴的指挥。野心勃勃的邓尼金可不想继续接受高尔察克这个外行摆布了。那一位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在邓尼金看来根本是一塌糊涂,将大权交给他,就是对俄国的未来不负责任。
而且实话实说,邓尼金对协约国集团也是抱有戒心的,这群人打的什么主意,他能猜到一二。而他并不打算当一个外国势力的代言人和傀儡,作为一个铁杆的民 族主义者,他对俄国的独立和自主相当的重视。而去远东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什么独立和自主都化为泡影,恐怕以后他就只能当一条狗了。
邓尼金自然不愿意当狗,所以他更倾向于后一种方案,向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进军,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夺取高加索地区作为根据地,背靠土耳其和黑海继续跟**周旋。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不用长途跋涉,而且也不用继续看高尔察克的脸色,而且离俄国的内陆核心地区更加近,方便他开展反 共复 国运动。并且靠近黑海沿岸和土耳其能非常方便的接受协约国的支援,跟遥远荒凉的西伯利亚比起来,高加索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
不过这种方案的危险性却相当的高,首先高加索地区现在是布尔什维克的地盘,布琼尼带着他的骑兵北上之前基本打垮了当地比较大的白军组织,要想在高加索站稳脚跟,得一刀一枪的打。并且高加索地区回旋的余地小,当**西南方面军和东方方面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压过来时,邓尼金实在没把握能击退他们。
总而言之,邓尼金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作何选择。
“阁下,不能再犹豫了,不管是南下还是东进我们都必须做出选择了!”
望着弗兰格尔,邓尼金有些不快,他对这个凶残的男爵很不感冒,如果俄国的问题仅仅用屠杀就能解决,那他早就解决一切麻烦了。何至于如此的被动?
确实,跟弗兰格尔比起来,邓尼金更有“觉悟”和“理想”一些,与之相比弗兰格尔手段更残酷也更直接。总而言之,双方都有点不喜欢对方的处事风格。
比如邓尼金就不太欣赏弗兰格尔纵容士兵抢劫、强女干以及虐杀俘虏的举措,觉得那厮就是一个屠夫;而弗兰格尔则觉得,不抢劫。强女干哪里来的军资、士气和兵心?不给**一点颜色看看,不用极端手段震慑他们,他们怎么会投降?
再比如对于当前的困局,弗兰格尔觉得完全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七七八八弯弯绕绕,不管是东进还是南下随便哪个都可以,重要的是赶紧行动起来,否则就迟了。
邓尼金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相反他还是很坚决的,但是这一次的选择非常不一般。在他看来一旦做出了决定,俄国的命运也就被决定了,他必须为俄国为白军的命运负责,断然不能草率。
这么一来他和弗兰格尔之间的矛盾就被激化了,如果不是大敌当前不能公开翻脸,双方可能早就刀剑相向了。
“先生们,我认为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南下还是东进的问题,”就在邓尼金和弗兰格尔气呼呼地准备对骂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插了进来,担任空头参谋长的亚历山大洛维奇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对军事方面的问题不太了解,但是我只知道一点,不管我们做出何种选择,首要的就是保密!”
“什么意思?”邓尼金有些不解地问道。
亚历山大洛维奇解释道:“我们面临的局势相当危急,如果我们的计划被**察觉,很有可能他们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对付我们。”
邓尼金嘴角抽了抽,还是不明白这个小贵族到底想说什么。
“我的意思是,我们中间存在**的奸细,所有的军事行动必需严格保密!”亚历山大洛维奇还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邓尼金愈发地无语了,白军的成分相当的复杂,几乎不可避免被布尔什维克所渗透,所以强调什么保密多少有点扯淡的意思。因为完全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绝对保密的。所以他不明白亚历山大洛维奇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
“难道一定要我说穿么?”亚历山大洛维奇很轻蔑地哼了一声,“绝对意义上的完全保密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总不能对我们高级将领中的红军探子不闻不问吧?”
“你这是在指控?”邓尼金皱起了眉头。
“我是在以防万一!”亚历山大洛维奇信誓旦旦地回答道。
邓尼金不依不饶地问道:“谁是万一?”
“当然是米罗诺夫,这个家伙太可疑了!”
听到米罗诺夫这个名字,邓尼金有些意外,虽说米罗诺夫这个家伙鸡婆和多事了一点儿,他并不觉得米罗诺夫可疑,如果他是红军的奸细,完全没必要提那么些画蛇添足的建议,奸细不是更应该迎合他们才是吗?
1...489490491492493...10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