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婆媳一锅煮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太阳的火焰
和顺没好气的“哼”了一声,说:“谁让你非干这偷偷摸摸的事儿来着?被抓着那也是应该的!”
刘梅一听,生气的拧了和顺的胳膊一下:“你到底是谁家老公啊?有你这么说自己媳妇的吗?再者说了,我不也是关心和平他们两口子吗,不是怕他们再吵起来嘛。”
和顺撇了撇嘴,没再吱声。刘梅却心虚的笑了起来,说:“行了行了。我承认,也有好奇的成分,女人哪个不八卦么。”
和顺一把将她拉进怀里说:“管别人呢,干咱们的正经事儿要紧。”说着关了台灯。
黑暗中,刘梅笑着小声骂了一句:“什么正经事儿啊,我看你就是不正经……”话没说完,就变成了模糊的**……
第二天,刘梅起的有点晚,于是早上的时间就显得特别紧张,她急急忙忙喂孩子吃了饭,就赶着要送玲玲去幼儿园。和顺单位离得远,向来是早走一步的,所以每天送孩子都是刘梅的事。刘梅给玲玲穿戴好了,娘俩正要出门,玲玲突然说:“妈妈,中午能给我送个饭吗?昨天小菊的妈妈就给她送饭了,大家都可羡慕她了。”
刘梅说:“幼儿园不是有饭吗?”
玲玲说:“老师说,伙食费是不能退的,但如果家长愿意送也可以。幼儿园的饭总是那几样,我都吃腻了。”
刘梅扭头对李叔李婶说:“爸妈,那你们中午先给她送一顿吧,我赶回来时间上来不及。”
李叔刚要答应说行,李婶已经接口说:“哪儿那么多的事儿,吃食堂挺好的,我们那会儿吃都吃不饱呢,现在随便吃还挑!小孩子不能什么都由着她,看不惯坏了的。”
刘梅生气的瞪她一眼,知道让他们送饭是没门了,一赌气扯着玲玲就出门去了。
李婶听刘梅“砰”的一声狠狠的关了门,也不太高兴,一边拿筷子搅和碗里的粥,一边说道:“耍什么脾气,生个丫头片子,还好意思提这要求提那要求的,哼!”
文君看不过,说:“生姑娘怎么了,我就觉得生个姑娘挺好的。以后要是生二胎,我还非得要个姑娘不可呢。”
李婶冷笑说:“那是你有儿子才这么说的,要是生个姑娘,你巴不得要个儿子呢!”
文君说:“妈你这就老土了,人家现在谁还在乎生男生女啊,真要较起真来,倒是儿子是负担,姑娘才是贴身小棉袄呢!”
李婶说:“要你这么说,几千年的传统就这么不要了?”
文君说:“那也要看是什么传统,裹小脚也是传统,女人吃饭不能上桌也是传统,男人是一家之长还是传统,这些传统要都坚持,您受得了吗?”
李婶一时词穷,索性闷头吃饭,不再搭理文君了,心里却又给文君加了一笔。和平见了,赶忙偷偷用胳膊肘捅了捅文君,却被文君一下子顶了回去,差点连饭都洒了。和平垂头丧气的扒拉着碗里的饭,心想:看来要达到自己预想的平静生活,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哦!





婆媳一锅煮 第二十六章 有了棉花缺了布
“沐楠,最近有什么好事啊?一天到晚喜气洋洋的。”沐楠一踏进办公室,就有同事调侃他说。
沐楠抿嘴一乐,说:“不是喜气洋洋,是喜洋洋。”
同事笑对:“我看你更像灰太狼才对。”
沐楠听了,板起脸说:“谁说的,灰太狼有我白吗?”引得一屋子人都乐了。
沐楠其实是个内向的人,确切的说是属于“**”型的,一般不说话,说起来却句句有趣。最近沐楠是挺高兴的,但其中因由却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起来,都是家事。自从孩子晚上开始用纸尿裤,一家人是皆大欢喜。欣欣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晚上的工作量成倍减轻,只要半夜起来换一次纸尿裤就ok,再也不用三次四次的来回折腾。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了不说,连脾气都跟着好起来。现在沐楠每天都能收到欣欣发的温馨提示:“老公,降温了,记得围围巾。”、“老公,下雨了,打车回来吧,别舍不得钱,你最重要。”、“老公,天气干,记得多喝水啊。”……
最初,婆婆对用纸尿裤还很有一点异议,但很快,她也发现了用纸尿裤的好处。首先,用了纸尿裤,欣欣夜晚的睡眠有了保障,白天的补觉时间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婆婆也不用每天必须抽出时间来替她看孩子。这一下子,婆婆觉得自由了不少,可以更随意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所以很是满意。其次,每天换洗的尿布晚上的最多。晚上不用普通尿布之后,负责洗尿布的公公也省事了不少。有了这些好处,公婆也渐渐觉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纸尿裤,让老两口都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闲下来的老两口,就合计着给孩子做点什么。婆婆早就想给孙子做几身衣服了。在村里,婆婆的手艺是数得着的,常常有各路大姑子小婶子跑来向她要衣服样子、鞋样子。沐楠哥哥家的孩子,小时候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一手包办的。如今年纪大了些,日子也过得富裕了,婆婆就很少动手了,只是公公偶尔还有荣幸穿上一双婆婆手工做的布鞋,但一两年里做上一双也就不错了。如今城里的日子过得顺意,这段日子又比较清闲,婆婆就开始张罗给孩子做衣服了,一是心疼孙子,愿意给孩子做;二来也是让儿媳妇看看自己的手艺,不是显摆,至少自己不承认是显摆,只是想给儿媳妇做个样子,让她知道做人家媳妇这做针线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有了这个心思,公公婆婆再上街的时候就开始留心了。先是公公遛弯的时候发现了有卖棉花的,上去一看,真不赖,还是一水儿的新棉花,于是就讨价还价买了一些回来。有了棉花,又正是隆冬季节,自然是要做几身小棉袄、小棉裤了。这个,也恰是婆婆长项中的长项。老家地处中原,冬天没有暖气、没有炕,晚上御寒用的是几十斤重的大棉被,白天靠的就是这厚厚的棉袄棉裤了。婆婆从做姑娘时起,就年年给家里人做棉袄棉裤,这套活计在手中虽然够不上炉火纯青,也算是熟能生巧了。婆婆早就觉得欣欣给孩子买的那几身衣服太过单薄,不如家做的厚实。这回好了,有了棉花,自己可以给心爱的小孙子做几身像样的棉衣棉裤了。
接下来的几天,婆婆开始满世界的找合适的布料和针线,可她常去的超市里什么都有,偏偏就缺了这两样。
“这超市这么大,怎么就没有布料和针线呢?”这天三个老太太一起逛超市的时候,婆婆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李婶耳朵尖,第一个听见,好奇的凑过来问道:“你找那些干嘛?难不成你还想做针线活啊?”
婆婆说:“对呀,我要给小孩做几身衣裳。”
李婶说:“看不出,你还有这本事呢!”
婆婆说:“这有什么稀奇,你要想做,我教你。”
李婶嘴一撇说:“现在想买什么样的没有,我才没工夫自己做呢。你还真是受累的命。”
婆婆说:“你家孩子小时候的衣服都不是你做的?”
李婶一听就蔫吧了,一辈子了,她擅长的都是嘴上的功夫,家务活一直都做得不行,尤其是针线活更是李婶的短处,她家孩子从小的衣服都是奶奶做的,她一个手指头都没有动过。
张奶奶对做衣服做鞋倒是很熟,听了她们的对话,就接过婆婆的话头说:“你想要买布,我带你去个地方,保准你满意。”
婆婆一听,高兴的问:“啥好地方?”
张奶奶笑眯眯的说:“跟我走就是了。”
三个老太太晃晃悠悠出了超市,由张奶**前带路,穿街过巷,七拐八拐进了一条小胡同,又转过了几道弯,忽见前面一片不小的开阔地,里外三层都是临时的露天摊点,小吃、衣服、日用、杂货真是应有尽有,尤其是蔬菜水果,那叫一个多。婆婆第一次到这种地方,一时间都有点看花了眼,不由扯着张奶奶问道:“这是啥地方啊?咋跟赶大集似的?比赶大集还热闹、全乎呢!”
张奶奶笑道:“这是自由市场。东西多,又便宜,还能讲价呢。”
婆婆高兴的说:“你早说有这么好的地方啊,还是没顶子的,不像超市一进去就憋闷得紧。”说着也顾不得找布了,开始在菜摊上流连起来,拿起这个放下那个不知道选什么好了。李婶却在一边嗤之以鼻的说:“我还当是什么好地方,原来带我们来自由市场呀。这儿的东西哪如超市的好啊。”
婆婆拿起一个大白菜问价钱,见比超市还便宜点,当时就乐得不行,上称的时候又让人家在称上给让了几分,更觉得心里高兴了。她付了钱,把白菜装进篮子里说:“我看这东西不比超市的差,你看,尤其是这蔬菜瓜果,比超市还新鲜便宜哩。”
三人离开菜摊,逛着说着继续往里走,张奶奶领着她们一会儿就走到了布摊那边。一字排开足有七八家的样子,旁边还支了几台缝纫机,可以代做被套、枕头和床单什么的。婆婆抬眼往架子上仔细一瞧,嘿,花色品种还真多,都叠成一条一条的搭在高高的钢丝架上,于是赶忙走上前去,认真挑选了起来。




婆媳一锅煮 第二十七章 自由市场的过期肉
婆婆在自由市场的布摊前转悠了半天,一心一意要找几块给孩子做棉衣的布料。在老家的时候,婆婆给孩子做棉衣用的都是大红大绿的布。可奇怪的是,那样的布在这里一块也找不到。鲜亮颜色的布料,基本都是浅色的,这要是做了衣裳裤子的,不禁脏不说,孩子一旦尿在上面,黄黄的都洗不掉呀,不要!深色的布料,不是灰的、就是黑的,再不就是个咖啡色,小孩子穿这个多不喜兴呀,不要!就这样,婆婆左看右看,不是嫌素净,就是嫌浅淡,一块中意的也没找到。
买布的摊贩问她到底要什么样子的,她给人家说了,人家回她道:“老太太,你这都是旧黄历了,人家现在谁还要那样的布呀?你说的那种花样早就过时了。”
婆婆摇摇头,心说:你没有就说人家过时了,切,我还不知道你们这些做买卖的?
张奶奶在一旁听到婆婆的要求,就对她说:“你要是不嫌远,咱赶明儿坐公交车去郊区赶集好了,那里应该有你要的老式布。”
“啊?还跑村儿里去啊,我可不去。”李婶没等婆婆答话就抢着说,她可不想跌了自己城里人的身份,在她眼里,城市街角的垃圾桶都比村里的高级些呢。
婆婆却兴致很高,拉着张奶奶说:“我跟你去!咱明儿就去!”
张奶奶笑道:“别急别急,等我回去查查日历,人家的大集也不是每天都有的,要逢三逢八才开。”
这天回了家,婆婆就催着公公去日历上查查农历何时逢三逢八。公公掀开日历一瞧,今天就是初八,要想赶集,还得等五天,到十三才行。婆婆却不气馁,一边算着日子,一边向公公汇报了今天的巨大收获——东西新鲜又便宜的自由市场。婆婆已经打定了主意,以后东西都去自由市场买,便宜一分是一分呢。
第二天,婆婆就约了张奶奶还去自由市场逛去。本来她还叫了李婶的,可李婶嫌路远不肯去了。于是就剩下婆婆就和张奶奶两个了。自由市场离小区的确比超市远不少,不过张奶奶多年走惯了并不觉得,婆婆在老家的时候下个地来回几趟也不止这个路程,自然也不在话下。所以两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也就走到了。
昨天婆婆光顾着看布,都没有仔细的逛市场,这回从门口的菜市儿逛起,一路把所有的摊子都走了个遍。市场很大,两个老太太挑挑拣拣,走了大半日才走完。眼看日头已高,婆婆才惊觉回去做饭要晚了,一时着急起来。
张奶奶见了,提醒她说:“要不你就学我,在这里买点小凉菜回去,到家随便炒个热菜就行了。”
婆婆听了大喜,拉着张奶奶就往熟食摊子去了。本来只是想买点小凉菜的,可婆婆见这里还有各种卤肉,就想一起买一点,回去连炒热菜都可以省了。可问了几家,都很贵,比自己买生肉回去做不划算多了。婆婆正在犹疑,一个摊主说:“我这儿有点昨天剩的,你要是不嫌,便宜点卖你好了。”婆婆一听,高兴得连连点头,索性一下子包了圆儿,顺带又让摊主给便宜了几块。
中午欣欣见餐桌上有了卤肉,很是新奇,问了一下,婆婆高兴的告诉她是自由市场买的,又便宜又实惠,欣欣动了一筷子,总觉得味道哪里不对,就不肯再吃了。沐楠倒是吃得很欢,让婆婆很是欢喜。可惜好景不长,晚上沐楠就闹起了肚子,欣欣怀疑是肉不好,婆婆硬着嘴说自己也吃了,怎么没事?沐楠生怕婆媳两个再为这个争起来,就撒谎说自己下午在单位吃冷饮了,可能是那个冷饮太凉了。欣欣这才嘟着小嘴回房间去了。见欣欣走了,沐楠才嘱咐婆婆快把剩下的肉扔了,婆婆还要争辩,沐楠说:“我下午哪吃过什么冷饮?是怕你媳妇闹才这么说的。八成真是那肉有问题,你就快扔了吧。”
婆婆委委屈屈的答应了,心里却还是不服气,看着好好的一大块肉,怎么舍得就这么扔了呢?她见沐楠也回房间去了,就偷偷自己给吃掉了。到了半夜,婆婆觉得肚里绞痛,赶忙起来去厕所,居然是闹起了肚子,肚子里来回折腾着拉稀拉了四五回还是断断续续的疼。公公着急了,叫起沐楠给她找了治疗急性肠炎的药吃下,才好了一些。婆婆心知是那块肉在作祟,却也不敢说出来,只得忍着肚痛暗骂那个狼心狗肺的黑心肉贩。
幸亏婆婆身体结实,加上药效很快,挨过这一夜,婆婆就觉得基本没什么了。但她毕竟年纪大了,早上起来还是有点虚的慌。
欣欣晚上听见婆婆起来,就估摸着是肉吃出问题了。她想:这次是自己吃着不太对味才没怎么吃,要是下次婆婆还去买这种东西回来怎么办呢?难保大家不会因为这个再吃出什么问题来。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也知道老太太最烦别人对她指手画脚,你不说还好,越说她就越来劲。看来还是要曲线救国。所以一早起来欣欣就拉着沐楠说:“自由市场的东西检验的不规范,假货多,尤其是熟食哪有什么保障?你叫你妈以后别去那里买东西好不好?”沐楠正觉得婆婆跑去自由市场买菜太远太辛苦,两人一拍即合。最后欣欣还特别嘱咐沐楠,别说是欣欣提出的。做早饭的时候,沐楠就跑到厨房和婆婆说了。
婆婆虽然不以为然,但见儿子是为自己着想,心里还是高兴的,她耐心的跟沐楠说:“你们还年轻,过日子要省着点,谁知道以后还有多少用钱的地方。我和你爸那时候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你再看看你们现在,尤其是你媳妇,天天左一件衣服右一件衣服的买,买回来也没见她穿几回。还从什么网上买,这家伙,坐在被窝里就花钱,真是不像话。我虽然累点跑远一点,能给你们省点是点啊。”
沐楠劝她说:“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你那套过日子的方法早就不适用了。如今的社会,钱这么毛,你今天存一毛,明天也许就连九分都不值了,能存不如能挣。你儿子不缺你那两个钱儿。你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你就听我的,还是去超市买东西吧。”
婆婆虽然没被沐楠说服,但看儿子这么孝顺,也不好再坚持了,加上李婶很不愿意跟她们去自由市场,婆婆也就恢复了超市买菜的惯例。
欣欣见了,安心了不少,连夸沐楠这次办得到位给力。沐楠心里也美滋滋的,看来自己劝人还是很有一套嘛,而且老妈也还是很给面子,很理解自己的呀!




婆媳一锅煮 第二十八章 家做小棉袄
转眼到了农历十三开大集的日子。婆婆拉上张奶奶就赶奔郊区了。因为没怎么坐过车,坐在公交车上,婆婆有点晕车了,可下了车,往集市上一走,婆婆马上就精神了。
放眼看去,真是好大一个集市,到处人头攒动,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汇聚到了这里,让婆婆看着就觉得亲切,仿佛回到了老家。在老家,每个月也有赶大集,那是婆婆最高兴的日子,叫上三五个相熟的媳妇婆子,带上自产的东西到集上去卖。起的早时,还可以先在集市上喝一碗豆腐脑儿。若是开了张,东西卖的好,自然要扯布买点心的。如果没卖出东西去,也不打紧,自己兜里有儿子姑娘给的零用钱,一样可以喜欢什么买点什么。那些个指着卖点山货才能买东西的媳妇婆子,看着婆婆的眼神都透着羡慕。哎,那时节可真是美呢!
张奶奶拉着婆婆生怕她走丢了,婆婆不识字,又是外地口音,要是走散了,没准回都回不去了。婆婆却一点都不怯,走大集她熟着呢。
两个人顺着人流往前走,时不时还停下来在感兴趣的摊子前问问价。好一会儿,才终于挤到了布摊前。这里的形式和自由市场差不多,但规模却小得多了,花样也不如市场里丰富,里面还掺杂一些过时的陈货。婆婆却如鱼得水,很快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布:一个大红,一个深绿,上面还点着鲜艳的小黄花。婆婆一样扯了些,又转到针线摊上买了两大轴红线。
张奶奶问:“怎么不买白线,白线多好配衣服啊。”
婆婆笑着摇头:“给小孩子做呢,红色多喜兴!”
两人拿着买好的东西又转了半天,直到张奶奶说再晚怕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婆婆才恋恋不舍的跟着张奶奶往车站走。也不知道是已经对坐车习惯了些,还是买到了合适的布料心里喜欢,婆婆回来的时候居然没有晕车。一路上,她笑眯眯的望着手里的料子,仿佛已经看见小孙子穿上了自己缝制的小棉袄小棉裤,高兴的冲她笑呢。
回到家里,婆婆连手脸都顾不得洗洗,就一头扎进自己屋里,操剪握尺,开始在布料上裁剪起来。红色的做上衣,绿色的做裤子。不一会就裁剪好了。婆婆又把棉花厚厚的絮上,就穿针引线缝制起来。
婆婆毕竟六十岁的人了,多年劳作虽然身体还很结实,视力却已经渐渐不济,缝衣服的时候有些看不清针线了。她一抬头,正见公公戴着花镜在看报纸。婆婆索性摸过老头子的花镜自己戴上了,别说,果然清晰了许多。婆婆戴着花镜高高兴兴的继续做针线了,结果却害得公公只得放下报纸,去听收音机了。沐楠见了说:“这个花镜也是有度数的,你戴我爸的不合适,等我给你也配一个去。”
婆婆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说:“什么度数不度数,我用这个挺好的。再说我也不常用,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欣欣凑过来说:“没事,不花钱,我上次在眼镜店里买的墨镜积了好多分呢,买个几百块钱的花镜没问题。”
婆婆吃惊的问:“几百块钱也能白给呀?怕不是骗人的吧。”
沐楠笑道:“她那个墨镜两千多呢,送个几百的花镜人家也不赔呀。”
婆婆一听心里很是不喜,哼了一声又低头做衣裳了。欣欣使劲掐了沐楠一下,嫌他多嘴。沐楠却还不知道是哪里的事呢。
婆婆是个急脾气,恨不得这冬衣一时半会就做得,给自己的小孙孙穿上身。所以连着几天都闷在屋里做针线,连李婶和张奶奶来邀她出去遛弯都谢绝了。欣欣虽然一直和婆婆有矛盾,可眼见婆婆为了给孩子做棉衣这么日夜赶工,也看出老人是真心实意的疼孩子,心里也很是感动。沐楠更是欢喜的不行,对着欣欣,少不了吹嘘手工棉衣棉裤的种种好处,把婆婆的手艺几乎比成了织女下凡。但看母亲花白着头发,坐在床上一针一线的缝制衣裤,又忍不住有些心疼,所以也少不得一叠声的劝婆婆别太累着。
只有公公这回倒是不闻不问,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想来也是,从和婆婆成亲开始,一家老小的衣物都是婆婆自己动手来做,早年间家里甚至还有一台手工织布机,那时为了省钱,婆婆自己纺了线再织成布,然后送到染坊去染一染,就可以做衣服了。沐楠告诉欣欣,那时候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但还是很结实,破的地方也不多。因为所有的布都是婆婆自己一点点织出来的,不偷工不减料,甚至也没有拉伸的程序,所以这种家织布比外面卖的要厚很多。
沐楠的一番叙述,听得欣欣直点头。欣欣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姥姥给做的。那时候欣欣上幼儿园穿的小裙子都是姥姥用大人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缝制的,可样子又漂亮又洋气,搞得好多小朋友的妈妈都来问欣欣妈妈是从哪里买的。可惜欣欣妈妈没有把这个手艺传下来。所以看见婆婆做衣服,欣欣还很是跃跃欲试,想跟着学一学。沐楠听了,却立刻一瓢凉水泼下来:“你还学做衣服呢,省省吧。你看好孩子,别叫苦叫累就行了。再过一阵儿,你就该上班了,哪有功夫干这个呢。再说了,有你婆婆呢,你想要什么样的跟她说,让她做就是了。”欣欣想想也是,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久,婆婆做的第一身小棉袄小棉裤就新鲜出炉了。老太太美滋滋的把新衣新裤抖给大家看。公公和沐楠自然是连声说好。欣欣虽然嘴上说着不错不错,心里却打起了鼓:这衣服也太厚了吧,不夸张的说,放在那不用架子都能立起来。这是塞了多少棉花啊。她试探着问婆婆:“衣服挺好的,只是似乎有些厚了吧,孩子穿会不会热呀。”
婆婆爱惜的拍着衣服说:“不厚不厚,家里的孩子都穿这样的。”
公公也说:“没事,是开裆裤,能进风呢。再厚点都热不着。沐楠哥家几个孩子都穿的是这样的。”
欣欣一听心里就有底了,家里的孩子住的房子屋里屋外一般冷,自然要穿得厚些,自己家可是有暖气呢,而且还是俩。于是,她对婆婆说:“妈,你看你们在家的时候都穿厚棉袄厚棉裤,现在在这里只穿一个薄毛衣薄毛裤就行了,可见这边比家里暖和多了,不用这么厚的衣服呀。”
婆婆却坚持说:“不行不行,我早就看你给孩子穿得太单薄,你不知道,孩子小,还太嫩,跟咱们不一样,不能冻着的。”
欣欣说:“月嫂说过,孩子只要摸着手是温和的就不冷,不用捂得太厚,容易生病。”
婆婆一听就不高兴了,立刻顶了一句:“月嫂月嫂,月嫂懂个屁!”
1...678910...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