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杨玄感身子微微前倾,贴近了红拂的耳朵:“红拂,你应该对我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万一事情不顺,我一个人也好杀出来。我不想用少主的身份来命令你,请你相信我!”
红拂一眼望去,只见杨玄感的眼中写满了坚定,她知道杨玄感性格极其坚强,认定的事情是不可能回头的,自己再劝亦是无用,于是蹙眉轻叹一声,吐气如兰:“一切当心,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与此同时,就在那家马家饭馆里,王世充和单雄信坐在里间,大口地吃着面片儿汤,那个老板马老三则脸上挂着笑容,垂手恭立在一边。
王世充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打了个饱嗝,笑道:“马老板,在我看来你家这面片儿汤,可是要比薛校尉府上的大宴都要好吃啊。”
马老三笑道:“东家真是太过谦了,也就是点祖传手艺罢了。只是小的不明白。刚才那客人来此找你。东家为何不见呢?”
王世充擦了擦嘴,正色道:“这金城之中到处是薛举的耳目,我和那人在这里见面,让薛举知道了终归不好,反正我还要去趟姑臧城,就和他在那里你兄弟的店中相会吧。”
王世充站起身,看着一边早已经吃完的单雄信,摸了摸肚子。笑道:“雄信,我们走吧,去城北郑家村。”
第二天的拂晓,郑家村里施太妃家,天边刚刚露出几抹晨曦,全村的鸡还没有开始打鸣,王世充和单雄信却在两个强壮的村民的带领下,走进了施太妃家的小院,这两个村民是王世充一直派驻在这里看守和保护施太妃一家的,十几年下来。已经从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两个中年人。
王世充在这施家的小院子里驻足观望,十多年没来了。这里还是基本上没有变化,黄土的围墙,柴门小院,只是一边的鸡笼里养着十几只鸡,而房顶上的盖草也显然是新铺的,至少不象以前那样漏风灌雨了,看起来这些年施太妃一家虽然谈不上过上好日子,但温饱是没啥问题了。
两个村民去叫门,很快,施太妃的声音从门里响了起来,带了几分惊喜:“是王将军吗?快,快进来坐坐。”
王世充微微一笑,一个人推门而入,只见白发苍苍的施太妃在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的搀扶下,坐在了外屋的一张矮凳上,而她的对面也摆了一张胡床,显然是给自己的。
王世充走了过去,对着施太妃行了个礼:“见过施太妃。”十余年不见,施太妇已经彻底变成一个老太婆了,穿着布衣,头上用粗麻布简单地包着额前的头发,鸡皮鹤发,看不出一点曾经贵为娘娘的样子,而她的眼睛,也已经呆滞无光,王世充知道,两年多前施太妃就因为思念女儿,日夜哭泣而瞎了,这件事他一直不敢告诉陈贵人。
施太妃哆嗦着伸出了手,王世充连忙也伸出手让她那只到处是裂皮,如同老树的手抓着,施太妃抓住了王世充的手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王将军,你终于来看我们了呀,宣儿,宣儿她在宫中还好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施太妃,您放心,宣儿现在已经被册封为贵人了,独孤皇后死后,现在她可谓正得宠,这回我来就是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的,皇上准了陈贵人的请求,准您一家搬到大兴城中居住,以后您就可以再不用受这苦啦。”
施太妃激动地老泪纵横,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都在发抖:“王将军,你说的是真的吗?宣儿,宣儿她真的当上贵妃娘娘了?我们,我们真的可以离开这里了吗?老身,老身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王世充心中感叹,施太妃都离开宫里十几年了,这一开口还是跟当年在宫中一样,绝非寻常乡间老妪,他认真地点了点头:“施太妃,您没做梦,一切都是真的。这次我接到消息,命令已经下达到了金城的官府,我来就是专门护卫你回大兴的,到了大兴后,您先到我的家里住下,有机会我就会安排您跟陈贵人见面。”
王世充说到这里,又抬头看了一眼一脸激动的施太妃之子陈林之,多年不见,当年那个少年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虽然皮肤因为长年的劳作而被晒得有点黑,可是眉宇间仍然透出一股书卷气,这些年他也一直派人送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给陈林之看,听说他也挺用功,每天劳作之余都是挑灯夜读,今天一看这小伙子的模样,王世充就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而是一个颇具才学的书生。
王世充笑了笑,说道:“听说陈公子这些年一直在施太妃的督促下努力用功,这回回了大兴,先委屈他在我的商行里做些事情,陈贵人这回求得了你们回大兴,以后一定会有机会让陈公子出来寻些事情做的,在我那里先历练一下,对他将来当官从政都有好处。”
施太妃连连点头,说道:“林之,王将军可是咱家的大恩人。大贵人。快来给王将军行礼磕头。”
陈林之的脸上现出一丝勉强。摇了摇头:“母妃,孩儿乃是大陈国的嫡亲王子,虽然现在大陈国没了,但孩儿的姐姐贵为贵妃,王将军于我陈家有大恩,感谢是应该的,但磕头跪拜之礼是臣子对君王,孩儿以为并不合适。”
施太妃脸色一变:“林之。你现在只是个平民百姓,王将军是朝廷命官,更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无论是陈国的法律还是隋律,百姓见官下跪都是应该的,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忘本!”
陈林之咬了咬牙,作势欲跪,王世充笑着扶起了他,没有让他跪下。然后蹲略一弯腰,用手在地上敲了几下。咚咚作响,若磕头声,陈林之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说道:“林之谢过王将军的大恩。”
王世充哈哈一笑:“陈公子快快请起,太客气了,我还有些别的事情,一会儿你和施太妃收拾一下,我让人护送你们回大兴。先住在我的满园里,等我回来后再具体安排些事情给你做。”
陈林之点了点头,王世充对着施太妃说道:“施太妃,王某还有些急事要办,就不多陪您了,路上您可要千万保重身体啊。”
施太妃已经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王世充对着门外沉声道:“雄信,进来一下!”
单雄信昂首而入,宽大的身形一下子把门口的光线都堵了一大半,王世充说道:“你就留在这里吧,一会儿到城里雇辆舒适的大车,带上施太妃母子,再带着村里的其他护卫们一起回大兴,走官道大路,路上要行得安稳,千万不能出任何的问题,知道吗?”
单雄信微微一愣:“主公,雄信不和您去姑臧了吗?那谁来护卫您?”
王世充摆了摆手:“这一路给薛举打扫得很安全,我不会有事的,对了,把这个带上,这是施太妃一家可以合法回大兴的官凭路引,千万别弄丢了。”王世充说着探手入怀,把昨天薛举给自己的那一纸公文摸了出来,递给了单雄信。
商量既定之后,王世充离开了郑家村,长出一口气,骑着马,回到了金城中的同福客栈,推开一扇房门,正看到红拂仍然是女扮男装,坐在房中,冷冷地盯着自己。
王世充微微一笑:“你怎么没和杨玄感一起去姑臧?”他说着顺手关上了房门。
红拂没好气地说道:“明知故问,你明明知道我们落脚的地方,昨天不来,却要故弄玄虚地去那姑臧,想做什么?”
王世充笑道:“我得让你的杨世子亲眼看看我王世充的实力,免得他成天摆出那副高高在上的臭脸。你一直留在这里不走,也是等我的吧,现在这里谈话是否安全,要不要换个地方?”
红拂冷冷地说道:“你还信不过我吗?这里很安全,王世充,我可不想一个人跟着你去你的地盘上。有些事情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说清楚。”
王世充在红拂对面坐了下来,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你是不是想问,这半年多我去了哪里?”
红拂点了点头:“今天的谈话不是代表我红拂个人,而是代表了越国公,他老人家对你的动向很感兴趣,也许会决定接下来的合作程度。”
王世充笑道:“那红拂姑娘,你能不能先告诉我,这半年多你和杨世子去了哪里呢?金城这里只怕不会是你们的第一站吧。”
红拂秀眉一扬:“算了,越国公也说过这些事情不用对你隐瞒,这几个月我们去了北边的夏州,跟那里的土豪梁家搭上了线,王世充,你知道吗,宇文家的两个公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就是通过夏州和突厥人在走私生铁。”
王世充一点也不意外,他“哦”了一声:“你们没见到长孙无宪?”
红拂的脸色微微一变:“你说什么,长孙晟的三儿子?他也牵涉进此事了?”
王世充叹了口气:“瞧你这办事的进度,我人不在夏州都比你们知道的多,宇文兄弟他们交易的对象是突厥三王子咄吉,这事是从去年就开始了,第一次是长孙无宪引见的,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红拂的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你人没去夏州。又是如何知道此事?”
王世充微微一笑:“看在你跟我主动坦白此事的份上。我也拿点诚意出来吧。这次我去了关东一带,在幽州也见到了突厥的大王子咄苾,他是因为咄吉在夏州的交易而心生嫉妒,也想到内地走私生铁,这才对我吐露了实情,怎么样,你们现在知道了此事,打算如何做?去告发宇文述吗?”
红拂摇了摇头:“我们可没这么傻。此事明显是太子授意的,现在去举报,皇上就算用国法处置了宇文述,也不可能动太子,这样做只会给自己招来祸事。王世充,你不也要跟那咄苾王子交易生铁吗?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你这回去那姑臧城,就是想走西域路线,和那咄苾王子完成生铁交易吧。”
王世充哈哈一笑:“红拂姑娘果然是冰雪聪明,没错。我就是这么打算的,我没有什么后台靠山。要是在国内搞这走私,给查出来就是灭族的命,但我要是从西域那里跟他们做这生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红拂叹了口气:“想不到你居然还有办法和突厥搭上关系,我真的是挺佩服你的,以后难不成你想勾结突厥,以为外援?”
王世充摇了摇头:“现在我还不想当汉奸,不过以后争霸天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现在跟突厥人搞好关系,起码不是坏事。红拂,你的杨世子的动作还是太慢了点,现在才去了个夏州,这样可是应付不了将来的天下大变啊。”
红拂冷笑道:“我们自有我们的行事规则,不劳你多费心了,倒是你,这回去了关东那里,也是到处布局准备起事?”
王世充叹了口气:“布点小棋罢了,成不了事,关东那里我的朋友没有一个有薛举这样的实力,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汉王杨谅起兵,朝廷平叛时和他们久拖不绝,这种时候关东群雄才有趁机而起的可能。不过我看很困难。并州那里我也去过,杨谅看起来是真的准备动手了,并州的常备兵力已经超过了关中,如果做得好,不是不可以相持几年的。”
红拂摇了摇头:“杨谅是不能指望的,这点越国公看得清清楚楚,你说的那个长期相持也不可能,一旦杨谅叛乱,那越国公很可能领兵挂帅,若是作战不力,更是让太子找到对我们杨家下手的借口,只有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才可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到时候主动隐退,方可躲过一劫。”
王世充的嘴动了动,他本来想跟红拂讨论一下鸟尽弓藏的事情,可是话到嘴边,又意识到杨素的决心已下,再劝也是无用,于是心念一转,笑道:“我就知道越国公会是这样的打算,所以这回在并州,我也帮了他一把,给杨谅出了个点子,让他起兵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矛头直指越国公,而不要指向杨广。”
红拂一听,脸色大变,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直接站了起来,怒道:“王世充,你搞什么鬼?!”
王世充微微一笑:“红拂姑娘,稍安勿躁,我这是帮越国公啊,当年吴楚七国之乱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汉景帝迫于前线的压力,杀了晁错,也招来了千古骂名,有这个先例在,加上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当年吴楚七国之乱时完全不一样,杨广就算本来不想用越国公,到时候也会用了,这不是给越国公创造一个好机会吗?”
红拂仔细想了想,好象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心下稍安,坐了回来,但还是有些不放心,问道:“当真没事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你若是不信,回去问问越国公好了,看他自己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同意我的看法。”
红拂的眼睛中水波流转,叹了口气:“这些是军国大事,我不太懂,还得多问问越国公,不过你不跟他老人家商量就擅自行事,未必也对我们太无礼了吧。”
王世充眼中碧芒一闪:“红拂姑娘,我再提醒你一次,现在我们是平等的盟友关系,我王世充不是你们杨家的下属,我们的利益是相关的,帮你们就是帮我自己,害了你们对我也没有好处,当时我在并州也是事急从权,哪有跟你们商量的机会,若是越国公觉得我害了他,那就向皇上,向太子来检举揭发我好了。”
红拂实在是拿眼前的这个男人没辙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光芒闪闪,却是不知如何开口。
王世充站起了身,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如果红拂姑娘没有别的事,我这就要去姑臧了,去会会你的那位杨世子,还请你回去转告越国公,这河西陇右一带都是我的势力,你们也就别在这里费时费事了,若是想布局,还请去别处。”
言罢,王世充推开了门,昂首挺胸地出了房间,只剩下红拂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托着香腮,若有所思。(未完待续。。)u
(.)





隋末阴雄 第五百七十三章 姑臧相会
十月的姑臧,处在一片过节的气氛里,宽阔的黄土大道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少初次跟着商队来中原的胡人和在城外难得进城一次的牧民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对他们来说相当于异域风情的汉家风景.
杨玄感牵了一头骆驼,改换了一身胡人行商的打扮,跟着一个从金城出发向西域行进的栗特人商队,一路来到了这里.
那个商队的首领正好也住在金城的平安客栈里,杨玄感悄悄地给他塞了张两千钱的银票,他便两眼放光地把杨玄感一路带上了.
到了姑臧后,杨玄感按一早的约定离开了那个商队,相处多日,他跟这帮西域人混得还不错,这几天还跟着学了几句栗特语,要是在西域和凉州一带碰到昭武九姓的胡人,打个招呼还个价啥的,是不成问题了.
离开了商队后,杨玄感满大街地打听城中可有一家马家饭馆,可一大半碰到的都是语言不通的胡人,问了半天也没问到个所以然.
眼看日头偏中,杨玄感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于是随便坐到了路边的一家小饭馆里,准备先打打牙祭再去寻找.
刚一坐下,就有一个穿着汉服,二十来岁的伙计不情愿地走了过来,冷冰冰地用栗特语问道:"想吃点啥"
杨玄感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吃饭都从没给人这样冷遇过,心中有些恼火,正待发作,突然意识到自己正身着胡服,加上留了赤色虬髯,想必是给当成胡人了.
凉州虽然汉胡杂居已有数百年,但汉人心里根深蒂固的那种优越感还是挥之不去,即使一个饭店的小伙计,对这种胡人商贾也是满心的鄙夷不屑.
于是杨玄感微微一笑.道:"伙计,我是汉人,你们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啊"
那汉人伙计眉目颇为周正,先是微微一怔.马上笑容上了脸:"爷,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怠慢了您啦,还请不要见怪."一边说着一边解下肩头的抹布,仔细地在桌了抹了起来.
杨玄感这一路行来,顿顿除了吃肉干就只能吃那种栗特人喜欢吃的面饼,名唤叫胡饼的那种,乃是面团里抹了盐和羊油烤制而成的,乍吃感觉还有一番风味,但连续吃上快一个月.见到这东西就想吐,这里没有关中已经渐渐开始流行的水引(面条的前身,薄如韭叶,细细长长,在这个时代刚刚开始出现).让他想起来就肚子里咕咕直叫.
杨玄感来到这汉人饭馆就是想换换口味,尝尝汉人的炒菜啥的,便说道:"你们家有什么好吃的汉家炒菜,尽管上吧."
汉人伙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爷,本店的厨子是个胡人,也只会做些胡饼,烤烤肉串之类的.不会做我们汉家的菜,您多担待些,要不吃碗面片儿"
杨玄感心中闪过一阵失望,笑了笑,道:"那就来碗牛肉面片儿吧."
伙计抹布一上肩,音调拖得长长的.跟在内地的饭馆听到的一样:"一碗牛肉面片儿咧!"
杨玄感心中一动,一下拉住了转身欲走的伙计,从袖子里摸出十个大钱,塞到了伙计的手上,轻声道:"小哥.可曾知道这姑臧城中的马家饭馆在哪里"
伙计一看到那把钱便两眼发直,飞快地接过,在自己的腰上一抹,铜钱就不见了,也不知道他把那钱塞到了哪个袋子里,但听到杨玄感问的话后,又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把那一串大钱又放回了杨玄感的手中:"爷,小的真是不知道,这城里就没听过哪家饭馆叫马家的,您这钱我不能要."
杨玄感哈哈一笑,把钱又塞了回去:"没事,收着便是,有空帮我打听打听就成."那伙计咬了咬嘴唇,收下了钱,跑到正面另一桌忙活的另一个伙计那里,交待了两句便出门而去.
杨玄感知道那伙计是真的出门找人打听去了,心中暗叹这个伙计也真是忠厚老实人,收了人的钱一定要帮人办事.须臾,那碗面片儿被端了上来,面汤里飘着厚厚的孜然,却不见一点生抽,杨玄感苦笑一声,胡人厨子做的面片儿,只能这么凑合着吃了.
杨玄感一边吃着这味道怪怪的牛肉面片儿,一边在脑海中飞速地闪过自己在史书中和这些天商队旅行中所聊到的姑臧城,依上次薛举在自己府上所说的话,这姑臧城内关系复杂,汉人和胡人都有豪门世家在此城中,没有哪家势力可以单独控制姑臧城,上次薛举和姑臧城的豪族谈判时,据说是同时和汉人代表的李家与胡人代表的安家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王世充乃是胡人后裔,不知道和这里的所谓昭武九姓的月氏人是何关系.
杨玄感一边吃着那干巴巴的牛肉面片儿,一边思考着这姑臧城的历史与现在的形势,他在想着若是找不到那个马家饭馆,与那王世充无法接头的话,自己是就此先回大兴呢还是在这里继续以唐国公府的名义与城中的豪族接触,一时心里有点乱,外面大街上胡人们的高声嚷嚷和叫卖让他总是无法集中思路.
杨玄感吃完了面碗里的最后一块牛肉,本来他多日没有吃到正经的热饭热菜,做梦也在想进了姑臧后的第一顿能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却吃了一顿胡人做的孜然.汤牛肉面片儿,咸得他几次都几乎要把昨天的晚饭给吐出来.
杨玄感吃光牛肉后,对着剩下的几根面片儿和那黄兮兮的孜然汤,实在是提不起胃口,一推海碗,抹了抹嘴,在桌上拍下几个铜钱,便要起身离去.
杨玄感刚刚站起身,却看到从店外飞一样地奔进来一个人,几乎与自己撞了个满怀,定睛一看,正是刚才出店的那个伙计,只见他满头大汗,脸上却是写满了兴奋:"爷,我查到马家饭馆在哪里啦!"
杨玄感先是给人几乎撞了个满怀,怕有人行刺.早已经全神戒备,差点一拳打了出去,一看是那个饭馆伙计,才松了一口气.把他扶住,淡淡地说道:"别慌,坐下来慢慢说."于是便和那伙计一起坐回了自己刚才的桌子.
那伙计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先自顾自地从桌上的水壶倒了一杯水喝下,缓了口气才说道:"大爷你是有所不知啊,这马家饭馆七八年前就改名了,原来是在胡人区的羌坊那里,是由一个姓马的金城人在这里开的."
"后来听说老掌柜死了,他们家的兄弟两个分了家,这姑臧城里的在家里排行老二.就改名叫冯家饭馆了."
杨玄感听了哑然失笑,心道这胡人也真有意思,马前加二点,就算是马家老二,倒也贴切.只是在金城的那位号称马老三,看样子比这姑臧的老二还要小一点,怎么反而就接管了本家的饭馆呢,这里面倒是应该有些故事的.
那伙计一口气说了这些,又有点喘,连忙再倒了杯茶喝下,边喝边说:"我就怕大爷你吃完了面片儿先走了.所以一路跑步,问了十几家店铺的老板,一直到了胡人区那里的一个栗特人老店主,在这城里做了二十多年生意了,才想起这么一段往事,应该不会有错."
杨玄感心中有些感动.从怀里又摸出一串铜钱准备给这伙计,伙计一看,连忙摆手道:"爷,这可使不得,我前面收过你的钱子了.不能再要.你要是坚持要给我,我可恼了."
杨玄感哈哈一笑,在那伙计肩头拍了拍,道了声谢,收回银子,昂首出了饭馆.
杨玄感跟着街上涌动的人流慢慢地流进了胡人区,人一下子变得少了许多.连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汉人区正在迎着新年,而这胡人区没这风俗,只是照常规地做着生意.
杨玄感一路上顺着那伙计所说的东走西拐,碰到商铺时还进去跟那些粗通汉语的店主们连说带比划,走了足有半个多时辰,总算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冯家饭馆.
站在冯家饭馆门前,杨玄感就算不看那块招牌也能认出来,因为这里的门面和店内的装修风格,就连桌椅板凳的摆放都几乎一模一样.一眼看去,里面的台子上正在和面的一个中等身村,赤着膊,披着皮围子的黑瘦胡人,长得和那金城马家饭馆里的马老三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想必就是传说中的马老二.
杨玄感看了看周围,这条街上行人寥寥,大概都到汉人区去看热闹了,一半的店铺里都是空无一人,时值中午,许多胡人掌柜都趴在台子上打着瞌睡,这里的冷清和汉人区的热闹相比,仿佛不在一个世界.
杨玄感走进了饭馆,不算大的店里只有他一个客人,那马老二头也不回地问道:"客人想吃点什么"
杨玄感微微一笑:"我找王老板."
马老二闻言浑身一震,扭过头来看了看杨玄感,突然笑了笑:"原来王老爷要等的人就是你啊,你若是再晚来个一天,王老爷只怕就要离开这里回大兴了."
1...212213214215216...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