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杨玄感吓了一跳,他从没想过杨广会如此狼狈,赶紧下跪准备磕头行礼,头还没来得及与地面亲密接触,就被杨广一把拉起,耳朵里尽是杨广的粗重的喘息声。
杨玄感一看杨广的表情。嘴巴都快惊得合不拢了,只见一向斯文儒雅的杨勇,此时双眼通红,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脸上的肌肉都扭曲了起来,样子着实吓人。
杨广低声道:“贤侄速与孤来,有要事相商。”也不待杨玄感答话,便将他拉到了广场角落里的一个僻静无人之处。
杨玄感站定后,讶道:“太子殿下,您这是……”
杨广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的话:“先不管他。我们都上了春福的当了,你父亲的那封书信只怕现在已经落到了皇上的手里。”
杨玄感整个人如遭五雷轰顶。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晕倒,他晃了两晃,好不容易站住,定了定心神,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广咬牙切齿地说道:“都是陈贵人这个蠢货,识人不明,把个白眼狼放在身边,那春福是父皇的人!这下子完蛋了。”
“刚才孤回殿一看,那信里居然是张白纸,再出来时春福已经不见了,孤远远地看到他已经进了父皇的的寝宫,一定是把越国公给孤的回信拿去给父皇看了。”
杨玄感听得脑袋要炸,也顾不得尊卑礼仪了,忙问道:“这是春福的个人意思还是陈贵人的意思?”
杨广突然醒悟了过来:“对啊,会不会就是那个贱人的意思?孤怎么就没看出来呢,居然还信了她这么多年?”
杨玄感连忙道:“那现在您回去看一下您的偏殿里,陈贵人还在不在。”
杨广点了点头,马上奔向了自己的偏殿,过了片刻,他又跑了回来,这一回连脚上的那只跑掉的鞋子也穿上了,一见杨玄感便道:“这贱人不在,现在清楚了,这事一定是她所主使的,眼见春福败露了,马上就回到了父皇那里。这可怎生是好,这可怎生是好!”
杨玄感刚才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渡过了最初的慌乱与不知所措后,他的脑子里渐渐地理清出了头绪,低声道:“殿下勿急,现在这仁寿宫的守卫还全部掌握在殿下手中,只要能控制这点,就不怕,皇上就算是想对殿下和我父亲不利,也要调大兴的兵才行。现在这情况他是绝对不可能下手的。”
杨广微微一怔,马上反应了过来,脸上带了一丝喜色:“对啊!”
杨玄感继续说道:“而且皇上现在应该已经看完了这信了,却是没有任何动作,这证明只是这一封信,他也未必会对太子绝望,信中虽然说了不少他身后的应对之事,但毕竟没有直接针对过皇上本人,他看了会愤怒,但未必就会因此罢家父的官,更不用说废太子之位。”
杨广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杨玄感压低了声音,说道:“不过为防万一,还是要早作打算,实不相瞒,家父已经派了府中的门客在这宫外接应,一旦有变,可以随时传递消息。”
杨玄感看了看院墙外柳述的那个签押房的方向,继续低声道:“要是皇上真的想对太子不利,一定是会派柳驸马去大兴传旨让杨勇过来,所以只要太子紧紧地盯住柳驸马,就不用担心此事。”
杨广沉吟了一下,说道:“于仲文虽然是孤的人,但交情没有宇文述这么深,而且孤从没和他商量过夺位的事情,真到了生死抉择的时候,他未必敢站在我这一边,现在我们必须作好最坏的打算。”
“这仁寿宫的宫卫,多数是原来东宫的卫士,杨勇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东宫了,这次父皇来仁寿宫,特意是调了于仲文带着这些卫士们,未必完全会忠于孤。”
“但现在留守东宫的人里,从宇文述到最普通的卫士,完全都是孤从晋王府带过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孤把这些人放在了东宫,以保护我的家眷。原本没想着这里会出事。可现在闹成这样。也没办法了,贤侄,现在孤跟你们杨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是出了事谁也跑不了,你能帮孤一个忙吗?”
杨玄感没想到这位天下闻名的才子现在会把这些事说得如此**裸,心中不免多出了一份厌恶,但脸上仍然不动声色地说道:“殿下尽管吩咐,敢不从命?!”
杨广从怀里取出了半块令牌。交给了杨玄感,道:“这半块令牌是孤出来前跟宇文述将军对证的信物,为的就是防这万一。你最好亲自跑一趟大兴,把这块令牌交给宇文将军,让他火速派东宫的卫队来这里,至于孤的家眷,留下百人左右护卫就行了,大部队全部连夜过来,在山下潜伏。”
杨玄感接过了令牌,转身欲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又收回了脚步:“不对啊。殿下,若是东宫的部队这样调动,要不要虎符?若是没有虎符擅自调动部队,会不会被长孙将军的卫戍部队所阻拦?”
杨广的声音变得急促起来:“现在管不了这许多,长孙晟现在动向不明,但应该不会直接在没有皇上下诏的情况下与孤撕破脸,东宫的卫队只有数千骁果,又全是骑兵,全部是枕戈待旦,只要接到命令,半个时辰不到就可以出城。”
杨玄感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声“是”,便急急地奔向了宫门。
从张童儿手中接过了佩剑后,杨玄感甚至来不及和他打招呼,便直接奔向了杨素的卧室。
卧室的灯还亮着,杨素的那如山岳一般沉峙的身形映在了窗户纸上,门口一个守卫也没有,杨玄感顾不得许多,直接撞进了门,低声道:“父亲,大事不好。”
杨素好象并不是太吃惊,他点了点头,冷冷的声音中透出一股镇定:“我能猜到,你去了这么久没回,一定是有事发生,慢慢说。”
“春福和陈贵人都倒向了皇上,把那信骗去给了皇上,现在太子给了我半块令牌,要我马上调宇文述留守东宫的卫队过来,接管这里的局势。”
杨素的身子微微一震,尽管他料到会出事,但不知事情如此严重,他的额头上开始沁出汗水,微微地闭上了眼睛,抚须思考起来,而杨玄感则赶紧守在了门外,警惕地四下张望着,防止有人偷听。
少顷,杨素睁开了眼睛,杨玄感马上一个箭步冲到了他的面前,低声问道:“该怎么办?”
杨素也低声道:“为何春福身上的信件变成了白纸,你想过没有?”
杨玄感刚才事发突然,没考虑到这个问题,一下子被问住了,仔细一想,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他必定是早早地留了一份空白信在袖子里,给太子信时使了掉包计把我们的信件换成了那张白纸。”
杨素沉声道:“不错,此事必是他早有预谋,如果不是你跟在身边,肯定直接就找皇上去报信了。”
“因为为父多了个心眼,叫你跟着一起走,他明白了用意,才用出了这个掉包计,只怕是他早就算定了以太子的个性,不会在你这个外人面前拆看信件,这就给了他脱身的时间。”
杨玄感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所以这春福是早有预谋的了?”
杨素道:“不错,他其实有了太子的手书时本可直接去告密,但那样只能定太子一个不孝之罪,但如果是取得了为父的手书,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是太子勾结重臣,有图谋不轨之嫌,想必皇上现在已经是出离愤怒啦。”
杨玄感急忙道:“可是皇上现在还没有任何动作啊,刚才太子分析,只凭这件事怕是不会对他下手,而且……”
杨素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杨玄感的话头,道:“你太不了解皇上了,我跟皇上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他对权力的警惕,任何人哪怕只要具有了威胁他权力的可能,他都会毫不犹豫的铲除,我跟他关系再好能亲得过高颎吗?他现在没有动手,只怕不是因为不想动我,而是在作计划,在评估得失。”
“你也知道,现在这仁寿宫内外都是东宫的卫队,但却是于仲文带领的前东宫卫队,太子对他们不放心,但皇上同样不敢冒险用这些人把我们拿下,现在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太子不敢赌这些人的忠诚,皇上也不敢,他要想动我们,只有用长孙晟。”
“但他现在要想去传唤长孙晟的话,恐怕只能派兵部尚书,他的好女婿柳述过去,这人被我们完全盯住了,真要是皇上传他,只怕太子会咬牙拼个鱼死网破,强行下令于仲文扣住此人。到时候于仲文的动向就是最关键的了。”
杨玄感急道:“那父亲的意思是,马上去紧急联系于仲文,把太子的意思提前告诉他,让他站在我们一边吗?”
杨素眼中冷冷的寒芒一闪,一下子站了起来:“不,这个办法没用,于仲文在没有思想准备的压力下,你直接逼他,很可能反而倒向皇上,而且太子没有给你任何与于仲文联络的信物,他也未必会信你。现在太子出不来,于仲文进不去,这条路绝不能走。”
杨玄感急得浑身汗出如浆:“到底怎么办?”
杨素的须发突然无风自飘,双眼神光暴射:“我马上拟诏,让于仲文率部下山,去大兴与宇文述换防。”(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五百八十二章 深藏的棋子
ps:感谢网友秋叶落飘零等朋友的月票支持。
杨玄感听到父亲的这个决定,微微一怔。
屏风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哈哈,还是越国公的考虑周全,在下实在是佩服之至。”
杨玄感初闻此言时浑身如遭电击,微微一颤,转瞬间满脸都是惊喜,声音都微微地发起抖来:“密弟?是你么?”
随着几声爽朗的笑声,一身盔甲的李密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清瘦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对着杨玄感拱手道:“大哥,好久不见。”
杨玄感上前两步,把住了李密的手,上下好好打量了一番,道:“密弟,你怎么在这里?”
李密笑了笑:“大哥可别忘了小弟也是东宫太子千牛备身,这次护卫仁寿宫,小弟当然应该在这里,这几天一直和越国公商量今后的事情,大哥刚才第一次进来时,小弟就在房中,只是你没有觉察到罢了。”
杨玄感点了点头:“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密弟你既然这些事都已经清楚了,也觉得家父的这个计划可行?”
李密眨了眨黑白分明的眼睛,点了点头:“不错,非常时刻,临时进行守卫部队的调动很正常,除了留下数百人在这里戍守外,大部队去和东宫的留守部队对调,只要有诏书,就不会让人起疑,就算是长孙晟将军,也无法进行干涉。”
杨玄感想了想,道:“可现在兵部尚书是柳述,他不可能发布这样的命令的。”
杨素冷冷的声音响起:“又不是只有柳述能调兵。皇上龙体不适。起草诏书的任务早就给了为父。为父这里就有现成的圣旨,现在是太子监国,玉玺也在他那里,只要为父写这道诏书,再让太子盖上印玺,就是正式的圣旨,谁看了也不会有疑虑。长孙晟就算心里怀疑,也是无权阻挡部队的调动。”
李密点了点头:“不错。这不是单独地召东宫部队上山,那样确实会让人起疑,而是东宫和仁寿宫的部队对调,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杨素笑了笑,拿起了面前的一份墨迹未干的诏书:“玄感,刚才你回来前我就觉得事情可能不妙,已经把这诏书写好了,现在麻烦你去找一趟太子,让他把玺印盖上,要快。万一皇上真想动手,可能会收回太子监国的权力。到时候就麻烦了。”
杨玄感接过了诏书,顺便问道:“可是上回有那春福持令牌进大福宫,这回只有孩儿一人,恐怕不好进去吧。”
杨素沉声道:“如果实在不能进去的话,可以让守卫唤太子出来,虽然会浪费些时间,但肯定能把这东西交到太子手里的。”
“至于太子出来后,门口有卫士在一边,你只需说这是为父拟的旨,请他盖上玺印,太子何等聪明之人,只要一看,就会明白为父的用心,你快去吧。一会儿要是盖了玺印后,和李密一起下山,他是东宫太子的千牛备身,理应去传这个令的,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杨玄感飞奔到了大福宫的门口,那张童儿一见杨玄感奉了正式的公文诏书前来,不敢怠慢,收了杨玄感的佩剑后直接让其入内,杨玄感一路直奔到偏殿,却只见偌大的宫殿里除了杨广外空无一人,而杨广满头大汗,象头野兽一样地在宫殿里走来走去。
杨广一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也不抬头,直接不耐烦地吼了起来:“不是说了吗,让孤一个人静一静!”
杨玄感看了看四周,确认了没有别人,低声道:“太子殿下,是我,杨玄感!”
杨广抬头一看是杨玄感,先是惊喜之色上脸,冲着杨玄感奔出了几步后突然停了下来,脸上一下子写满了疑惑:“贤侄,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杨玄感走近几步,直接把诏书递给了杨广,声音压得如蚊子哼一样轻:“玄感刚才没有急着下山,先是和家父商量了一下,家父以为就这么直接凭这半块令牌去东宫调兵似有不妥,弄不好长孙晟会出手阻拦。”
“于是家父草拟了这份诏书,假借皇上的命令要东宫和仁寿宫的守卫部队互调,这样只要太子您把玺印盖上,就是朝廷正式的文书,就算是长孙将军有疑问,也没有办法阻止,而且这样一来,东宫那里也有守卫部队了,太子不用担心万一撕破脸时王妃和各位王子会轻易落入他人之手。”
杨广听到这里时再无犹豫,直接拿了诏书,转到书桌前,扫了两眼后就马上盖上了玉玺的章印,然后郑重其事地把诏书卷起,塞到了杨玄感的手中,两眼紧紧地盯着杨玄感的眼睛,道:“贤侄,我杨广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就全交给你了。”
杨玄感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父亲和全家的身家性命也都在这诏书上了,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阻止他把这诏书送到东宫的宇文述手中。
杨玄感转过了身,飞快地向着外面奔去,出了偏殿门的时候他看了一眼大宝正殿,只见那里也是灯火通明,里面透出来的光线也是一闪一闪的,似乎是有人在里面不停地行走和交谈。
杨玄感知道很可能杨坚也在盘算和计较着,而陈贵人和那春福既然已经和杨广撕破了脸,现在只剩下华山一条路了,就是拼命劝杨坚废了杨广,重新立杨勇或者杨谅为储君。
只是杨玄感一直不明白为何这陈贵人和杨广好端端地合作了这么多年,却又突然毫无征兆地撕破了脸皮,联系到在见到杨勇前也听到他似乎在跟那陈贵人争吵,这两人的关系实在有太多难以向外人透露的秘密。
但杨玄感现在顾不上管这些事,奔到了宫门处时只见李密也在此等候了,他甚至还牵来了两匹骏马。杨玄感从张童儿手中接过了佩剑。冲着李密点了点头。两人同时骑上了马。
杨玄感这时候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大兴,系好佩剑,左手把那诏书塞进了怀里贴肉处,右手扬起马鞭,狠狠地一鞭子抽在了马的屁股上,随着一声长嘶,胯下这匹黄斑马一下子如离弦之箭似的射了出去,身后的李密也一打马。紧紧地跟了上来。
这仁寿宫建在山中,本是一座避暑山庄,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内,离着大兴城足有三百里,若是骑着杨玄感现在所骑这种日行八百里的快马,一天的功夫可以跑个来回。
杨玄感心里盘算着现在乃是戌时刚过,若是一切顺利的话,明天早晨午时以前应该能赶回仁寿宫。
仁寿宫建在几座山之间,东面的是童山,当年由于运送石料和建材入山。杨素驱使了数万民夫开山修路,直通山外的官道。因此这一路上倒也是平坦,绝无一般山路的险峻。
天色已黑,杨玄感打了火把在前面一路狂奔,李密也是在后面一步不离地跟随,两人的马先后相距不到三丈,却是来不及说上半句话。
转过山道的一个弯,杨玄感突然看到了路边的一棵斜着的青松,于是勒住了马,伸指入口,打了个唿哨。
只听到松树上一阵响动,从树上跳下两名一身劲装的黑衣人,手执钢刀,身形矫健犹如苍鹰灵猿。两人脸上抹了黑色的油彩,只有露在外面的一双眼睛里还有些白色的东西。
两名黑衣大汉一看到杨玄感,便将刀尖向下,刀柄倒执于手,沉声道:“见过少主!”
杨玄感顾不得回礼,直接点了点头,道:“要有大事发生,速速回大兴报告杨洪总管,让他作好安排,从现在起紧闭府门,家中男丁一律戒备,除了我和主公外,不许任何人进府,也不许任何人出府!家中一切事务听杨总管安排!”
两人暴诺一声,转身欲走,杨玄感回头看了一眼驻马一旁的李密,赶忙说道:“等等。”
两句大汉一下子停下脚步转过了身:“少主还有何吩咐?”
杨玄感看了看李密,道:“密弟,你府上要不要也通报一声,也好有个准备?”
李密摇了摇头:“不必了,现在事情紧急,我也来不及取信物交给这位兄弟,我出来前对孝和做了安排的,他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杨玄感突然灵机一动:“那让红拂去通知孝和不就结了?他们以前直接联系过的。”
李密双眼一亮:“对啊,我倒是忘了这一层。”
于是杨玄感转向了两名黑衣汉子,这二人都是地下情报网的得力探子,并非平时府上之人,与杨洪和红拂都认识,来此埋伏前杨素就把这个联络点和此二人的情况介绍给杨玄感过,叫他紧急时可以差遣这二人,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
于是杨玄感道:“那你们二人就分头行事,一人回府后向杨总管报信,另一人直接找红拂姑娘,要她去蒲山郡公府向以前联络过的那人传信,叫他们也紧急集合所有家丁和护卫,紧闭府门,作好防备。”
两人齐声应了声是,便转身匆匆离去,不一会儿远方传来两声马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证明了两人已经上路。
李密叹了口气:“越国公的手下果然训练有素,越国公做事也是步步为营,精心安排,这点我真要向他多学学。”
杨玄感微微一笑,他趁这段时间喝了两口水,这下放水回鞍,摸了摸胸前的诏书,**地还在,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便继续抽了一下马臀,向前飞奔出去。
一路之上,杨玄感又找到了半年多前从姑臧城一路狂奔回大兴的感觉,那数千里不眠不休的十日狂奔仿佛就在昨日。
而这一次更是已经知道了前方等着自己的是什么,比起上次更加急迫,那马虽然神骏,一路之上被杨玄感一下下地狂抽,也是跑得口吐白沫,悲嘶连连。
卯时左右,时值夏日,昼长夜短。天光已经微亮。杨玄感终于和李密一起奔到了大兴城的西城开远门附近(大兴城四面城墙每面都有三个门)。而那两支打了一夜的火把,也早早地被扔掉了。
李密虽然这几年从军入伍,骑术武艺比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不如杨玄感的天赋异禀,外加自幼习武的底子扎实,这一通狂奔,已经是脸色惨白,汗出如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伏在马背上直喘着粗气。
杨玄感看了看眼前紧闭的城门,本想上前凭着自己的腰牌去叫开城门,刚走出一步,只听李密在后面气喘吁吁地道:“大,大哥,千万,千万不可叫门。”
杨玄感讶道:“为何?”
“现在,现在的大兴防卫是由长孙,长孙晟负责。大哥若是,若是现在叫门。势必引起那长孙,长孙晟的警觉,若是盘察,盘察起来,只怕是,只怕是旁生枝节,不上算。不如,不如等半个时辰,城门开,开了以后再进。”李密一口气艰难地挤出这么多个字,一下子又趴在了马背上。
杨玄感点了点头,他奔了一夜,也有些疲劳,于是下了马,拿出了水囊,顾不上自己喝,先递给了李密,李密哆嗦着手抓起那水囊,往嘴里狂灌了几口,总算觉得又活过来了。
杨玄感笑了笑,拿起水囊一边喝一边道:“密弟,看你这狼狈样,跟那年的胖子出来跑马时的死相样子有的一拼,哈哈,胖子若是在此,肯定会笑话你的。”
杨玄感随口一说胖子,突然想到这次的事情杨昭也牵涉其中,万一出了岔子,连这个老实的好人也要性命不保,心中一下子又急了起来,对着李密道:“密弟,我们还是早点叫门吧,就算调动东宫的部队,早晚也要和长孙晟打交道的,这一关躲不过,不如早点面对。”
李密缓过了这劲后,思维也开始恢复了过来,抱着马脖子仔细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不错,确实迟早要和长孙晟摊牌,只有我们二人还好办,若是两军阵前,恐怕就免不得一番厮杀了。就依大哥所言,现在过去叫门。”
于是二人驰到了城门前,杨玄感对着城楼上高声叫道:“柱国杨玄感,奉了皇上的诏书入城,城门守军,速速放下吊桥!”
城楼上出现了一阵骚动,一下子探出了几个脑袋来,有个军官模样,戴着铁头盔的人喝问道:“将军此时入城,可有皇上所赐的腰牌或者信物?”
杨玄感从怀中摸出了那卷黄色的诏书,高高举在手上,厉声喝道:“皇上圣旨在此,诏东宫守卫与仁寿宫守卫互调,尔等推三阻四,是想抗旨吗?!”
城头的守兵一个个大眼瞪小眼,那军官面露难色,拱手回道:“杨将军,非是我等有意为难,只是负责城防的长孙将军下过严令,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允许任何人夜间入城,一定要向他通报才行,小人已经去通报了长孙将军,他马上就会来。”
杨玄感看着城头有个小兵飞快地跑了出去,知道他一定是去找长孙晟通报了,他早料到会是这结果,只是简单地“哼”了一声,冷冷地撂下一句话:“这可是皇上的圣旨,军情如火,反正本将军不急,事后追究起责任来,我看长孙将军能不能保住你这颗脑袋。”
那军官一下子脸色变得惨白,即使隔着高高的城墙,也能看到他的鼻尖都开始沁出了细细的汗珠。
李密趁机在后面叫道:“掌门官,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把个守大兴的长孙将军命令看得比圣旨还要高,若是误了正事,连长孙将军都要吃干系,别说你一个小小的门官了。你也不想想,若非军情紧急,我们用得着从仁寿宫连夜赶来?”
那军官给这样一吓,再也不敢心存侥幸,连忙对左右道:“快,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