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神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山舞
现在却是两千多本书刚刚印刷出来的书,放在仓库中生灰。
他现在的学堂,可是完全免费,不需要这些孩子交一分的钱。
就连给孩子的书,也是免费的,只是书籍的所有权还是归属学堂,在这
第190章 充满干劲的徐庶
徐庶和石韬在城里劝说的效果很好,可是只是凭借他们两张嘴,就算一天说服二十户人,半个月也不过才三百人,效率真的太慢了。
距离赵徽定的目标,可是还差五百人。
“元直,我得加快速度才行。”石韬擦着脑门上的汗说。
这两天,每天跑二十几户人家,两人说的是口干舌燥。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照现在的进度,半个月内,我们可招不到一千个学生。”石韬道。
他不知道,徐庶如果没在半个月内完成目标,他就会能为院长。
现在的石韬,还在想着成为副院长,而替徐庶卖命。
两天来口干舌燥,腿还差点跑断了。
“让我想想。”两人找了一块阴凉的地方坐下。
“可惜报纸还有九天才会发新的一期。”徐庶道。
石韬:“这一期的报纸,上面不是已经刊登了学堂的信息了吗,根本没用,还是在想想另外的办法吧。”
徐庶道:“不对,报纸还是有很有用的,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找的这些人家,他们大多都已经知道学堂的信息,只是没想送孩子去。”
石韬点头道:“恩,确实是,因为报纸上刊登了,他们很容易就相信了我们的话。”
“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报纸上,上一期的报纸,刊登的信息太简单了。你想想,如果将我说服这些人的话,都刊登上去,会不会就有很多人主动将孩子送过来了”徐庶道。
石韬眼睛一亮,道:“对,就该如此,走,现在就去报社找林松。”
两人兴冲冲的来到报社,让林松下一期的报纸,一定要刊登学堂的信息。
两人还特意要了一张纸张,将需要刊登的内容写在上面。
“林社长,下一期的报纸,你可一定要刊登这篇内容。”徐庶将写好的内容,送到林松面前。
对于这些要求,林松都会配合,他的报社,就是要刊登各种重大的事情。
上谷郡第一小学的成立,对于上谷郡来说,意义深刻。
上一期的刊登的关于学堂的信息,就是林松亲自撰写的。
林松笑道:“两位领导,这是不信任我啊。”
对于自己的文笔,林松有绝对的信心。
上一期关于学堂的信息,他也是用了浓重的笔墨。
林松低头看起了徐庶写的内容,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一桶米连桶重十六斤,用去一半后,连桶重九斤,桶重多少斤这写的是什么”林松念了出来。
“一桶米连桶重十斤,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五斤半,原来有米多少斤”
林松皱着眉道:“你们这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虽然都是关于学堂的,但是徐庶写的和林松之前写的完全不一样。
林松重点在表示,学堂成立的重大意义,顺便还拍了一下上谷郡赵太守的马屁。
而徐庶重点要表达的是,在学堂了能够学到的知识。
他和石韬,就是用这些东西,说服了那些不想送孩子来学堂的父母。
“你别管我写了什么,你就按照这上面的内容刊登就行,一个字都不准给我改。”徐庶道。
林松无语道:“好,我不改,不过你确定这样写真的有用”
徐庶很有信心:“当然,除非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
林松好奇道:“你们这学堂都教什么”
徐庶道:“除了认字外,主要的学的就是基础算学。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明天让人送一本书过来给你。”
就算徐庶不说,过几天林松也能打听到。这不算什么秘密。
这些知识,赵徽在黑风寨的时候,就已经拿出来了,只是那个时候,就算在黑风寨中,接触的人很少。
赵徽现在已经决定推广,也就不怕被人知道。
林松道:“学了这算学,就能知道米重几斤,桶重几斤了”
&nb
第191章 从军为建功立业
募兵处的队伍还在外继续,被称作二哥的人则是被人拉了出去。
“有什么事吗”两人来到路边,二哥问道。
“我听说,上谷郡那边也在招兵,二哥你真想去当兵的话,我觉得你还是去上谷郡吧。”
“为什么在哪里不一样,我们渔阳郡的人,难道还要特意跑到上谷郡去吗”二哥道。
“二哥,你有所不知,去上谷郡当兵,可比在这边好多了。那边的兵,每天都能吃三顿,顿顿管饱,还有肉吃,而且每个月还发五百钱。”
二哥有些不信,道:“你这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这待遇比渔阳郡的兵,可是不知道好了多少。
渔阳郡的兵,虽然不会饿着,但是想顿顿吃肉,那是绝对不可能。
每个月发五百钱,这就更不可能了。每个月能到手一两百钱,他们就很高兴了。
这是渔阳郡太守李彪自己在招兵,不是大汉国在征兵。
招募来的士兵,每个人的吃穿还有饷银,都是要李彪自己负责。
他就一个郡的地盘,又不像赵徽有那么多的收入,也不像曹操袁绍,幕后有大商贾支持。
这士兵的待遇,自然是无法和赵徽袁绍手中的士兵相比。
就算之前大汉朝的军队,士兵的粮饷由朝廷提供,可是那么多手,一层一层下来,最后到普通士兵手中的钱,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
“二哥,你知道幽州民报吧,有人说在那报纸上写了,我也是刚刚听人说的,马上就过来找你了。”
“好兄弟,这个情哥哥我记住了,等哥哥飞黄腾达,绝不会忘了兄弟你。”
虽然幽州民报是上谷郡出的,但是相邻的渔阳郡,现在对这个报纸也都不陌生。
如果只是小道消息,可能还不会让人相信,但是写在报纸上的,很多人都看到都不会怀疑。
不过被称为二哥的人,还是去找来一份报纸,亲自确认了上面刊登的招兵信息。
待遇都是真的,但是对招募的年龄身体都有要求。
他刚好都完全符合。
那还在渔阳郡干嘛,赶紧回家收拾东西去上谷郡啊。
渔阳郡紧邻上谷郡,这里的百姓对上谷郡并不陌生。
特别是出现报纸之后,渔阳郡的百姓中,很多人都在羡慕,希望自己能够搬迁到上谷郡去生活。
不仅是渔阳郡,关于上谷郡招兵的消息,也在代郡范阳郡的暗中进行传递。
知道消息的人都不傻,他们要是敢大声喊着,不在自己郡参军,而要去上谷郡,铁定马上就会被人给抓起来。
所以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很小心。绝不会到处宣扬。
渔阳郡募兵处,每天来排队的人是越来越少,每天出城的青壮年男子则是越来越多。
报纸上已经将征兵的条件写的很清楚。
敢来上谷郡的,都是对自己身体很有信心的。
上谷郡城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孔武有力的大汉,背着一个小包走进来。
赵徽给士兵的待遇,绝对是最好的。
每天募兵处都有很多人前来应招。
但是其中属于上谷郡的人口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外来者。
上谷郡现在虽然不可能说每个家庭都很有钱。但是每个家庭,只要辛勤劳作,吃饱穿暖完全没有问题。
&nbs
p;他们不需要家里的男人去战场上卖命。
在渔阳郡范阳郡招募的士兵,大多都是为了一口饭吃。
而上谷郡的百姓中,有要参军的,基本都是冲着建功立业而来。
“等我建功立业回来,全家都住进将军府,大哥,我的妻儿就交给你照顾了。”
“阿弟,你就放心去吧,大哥要不是年纪超了,大哥我也想去。”
即使只是普通人家,但是不甘平凡的大有人在。
上谷郡中,家中有兄弟多人,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有很多都会选择一个人去当兵。
很多人并不担心自己战死之后,妻儿没人照顾,或者年迈的父母没人孝敬。
第192章 黑山军张燕求援
募兵完成,新兵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学院的事情,徐庶和石韬两人也已经完美解决。
已经有两千小孩开始学习。
做为院长和副院长的徐庶石韬,也会给这些小孩授课。
赵徽带来的那些简单诗歌,也成为了小孩晨读的内容。
典满被赵徽扔到了新学堂,跟着其他小孩一起学习。
自从到了黑风寨后,典满嗜睡的时间少了很多。不过还是比一般小孩更爱睡一点。
在陈留的典满,一天十二个时辰,有七八个时辰在睡觉。
现在的典满,一天还是要睡六个时辰。
虽然被赵徽逼着去学堂,但是不爱读书的他,在学堂中,经常和其他小孩玩游戏。
不像其他小孩,玩的游戏有很多,有踢毽子,玩猜拳,踢方块,玩泥土。
典满的游戏只有个,那就是打架。
不要说同龄的孩子,现在就算是十五六岁的男孩,也没有人是典满的对手。
已经十岁的典满,身体已经完全向他父亲典韦看齐。
虽然典满很不爱学习,但是在赵徽的特别关注下,这一年多来,他还是在黑风寨的学堂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典满的成绩,比不上黑风寨中的其他小孩。
但是已经学了一年多的他,放到上谷郡新成立的学院中,不爱学习的典满这些小孩中,也是属于学霸级的人物。
来到上谷郡的典满,收获很多同龄小孩崇拜的目光。
享受着其他小孩崇拜的目光,典满在课堂上,终于不再睡觉,担心因为睡觉,让自己失去在这些小孩心中的崇高形象。
十岁的典满,每天都在努力保持自己学霸的形象,享受别人崇拜的目光。
虽然打架还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出手很有分寸,至少没有哪个家长上门讨说法了。
上谷的典满,和在黑风寨中的典满,在身边小孩的心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问黑风寨的小孩,典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们都会说,典满是个坏小孩,学习成绩差,只会欺负别人。
而问上谷郡的小孩,他们会说,典满好厉害,不仅成绩好,我们有不懂的,他都会教我们,有人被欺负了,典满还会帮他们出头。
可爱的小女孩会喊着:“典满哥哥最好了。”
每天都有一大群小孩,跟在典满身后。
而典满就像是一个小将军一样,开始指挥这些小孩,来玩属于他的排兵布阵。
黑风寨中,当初被捡来的那些孤儿,一些已经有十五六岁,甚至有的都满十八岁了。
这些人在黑风寨中的学堂学了五六年。
有的进入上谷郡中,成为底层的官吏,有的进入了商队,也有的要求进入军队。
虽然是黑风寨的培养出来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过多的优待,不管是进入官府,还是军队,商队,他们都只能从最底层开始,用自己的实力慢慢往上爬。
赵徽也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为自己做事。
他们也可以选择在上谷郡中,自己找一个谋生的职业,在这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也可以背着行囊,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赵徽不会去约束他们。
至于他们日后不会出卖黑风寨,这不是赵徽能控制的。
想背叛,就算赵徽将他们带在身边,该背叛的时候也会背叛。
赵徽相信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会感恩黑风寨。不会做出对不起黑风寨的事情。
五年的培养学习,他们不管去了哪里,都能谋一份不错的职业。
“主公,这是张燕的求援信。”周仓道。
当初他和裴元绍带着几百人,离开卧牛山,来到幽州投靠赵徽。路上拒绝了张燕挽留拉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