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激情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白鹤梁
谁也不是打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
没有大关系,总有小关系嘛。
比如粮票这事儿,城里人家,稍微会过点日子的,谁家都能有几百斤。
更不用说那些大厂了。
随便找个认识的人搭讪一下,划拉几千斤粮票简直易如反掌。
童建国越想越兴奋,继而发散思维。
不光粮票啊,这会儿还有布票、肉票、工业票、自行车票,还有外汇券,只要脑筋活点,四下张罗一番,总是能赚到钱的。
可等第二天,童建国来找大勇时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大勇住在这片居民区的东头,比童建国大两岁,初中时两人还是同学。
初中毕业后,童建国继续读高中,大勇就下来上班了。
眼下,人家已经当上一个万人大厂的工会干部了。
他们的厂子是一家重型机械厂。
福利待遇好,工人手里的粮票当然花不完,很多都存在手里了。
“好事儿啊!好多人都想趁年前把粮票花出去。”
“哈哈,我就说嘛。大勇你就帮着撺掇撺掇。”
“可你不能拿钱来买粮票啊。”
“怎么了”
“你,你不是糊涂了吧了拿钱买粮票,那不成倒把了吗”
“我去,把这事儿忘了。”
妈蛋,真是低估这个时代了。
要是这么容易,别人不早干了。
“我倒有个办法。”
“啥办法”
“正好我们单位好多人这几点惦记用粮票换鸡蛋,你不如……”
“嗯,我明白了。我拿鸡蛋去换你们的粮票。”
“是啊,要是行。我这几天就给你划拉划拉,看看能收上来多少粮票。”
“没问题,你先张罗着吧。”
两三后,大勇就拿着一大包粮票来找童建国了。
一共有6000多斤,其中有1000斤是全国粮票。
用猴皮筋儿一匝一匝扎着。
010、你是魔鬼啊
园艺大队特地派了一辆马车,拉着鸡蛋来重机厂。
事先,童建国已经通知大勇了。
用粮票换鸡蛋的人自己提着篮子过来领鸡蛋。
都领走了,车上还剩下两篮子。
车把式扬起鞭子:“走!小童,到你家去。”
“不用了,也不算远。”
“我不送你,你这两篮子鸡蛋怎么拿”
“啊这是给我的啊”
“是啊,我们队长说了,你帮我们卖鸡蛋,我们也不能亏待你,最起码也得给你点鸡蛋。”
“这,这也太客气了。”
这买卖好啊,不光有钱赚,还有东西拿。
童建国回到家时,老妈和童建波正在收拾猪下水。
接连两天,童建国又是猪下水的,又是鸡蛋的,往家里划拉。
全家人都欣喜不已。
童建波洗着猪肺说:“妈,你看,俺哥醒来以后越来越有本事了,人也活泛了。”
“本来嘛,你哥本来脑瓜儿就灵,哪像你……”
“唉……”
“你哥来年一定能找到工作,眼下先张罗找个对象。你们单位有知根知底儿的好姑娘,也帮寻摸寻摸。”
“嗯,我一直帮俺哥寻摸呢。”
其实,叶淑珍和童建波都在纺织厂上班。
叶淑珍在国棉,童建波在红棉。
但老妈给儿子找对象总是有点别扭。
还是老妹儿给哥哥找对象自然些。
童建国挺起胸脯:“唉,我的个人问题不用你们操心,喜欢我的妹子多的是,我得挑一挑。倒是咱家**得抓紧了。”
叶淑珍撇嘴:“给你洋摆的!”
童建波哈哈笑着:“本来嘛,俺哥又有文化,又有本事,又高又帅,当然不愁了。”
“那当然了,咱家就你愁人。”
童建国差点脱口而出:老妈!你是魔鬼吗
好好的气氛,你非得来那么一嘴。
这个年代的父母真是奇了怪了,他们奉行谴责式教育。
对儿女一定不能表扬,表现再好也要严加谴责。
用他们的口头禅来说,就是不能夸流屎了。
王朔的老妈是这样,姜文的老妈也是这样。
姜文这样的大导演在一次节目中,都无限伤感地说:我就是不明白了,我老妈一直到去世都对我从没满意过。
周梓童的老爸周继文也是这种遭遇。
奶奶还好点,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
爷爷周坚强就不一样了。
永远板着脸,不苟言笑。
仿佛一笑就要破功了一般。
周梓童很幸运,老爸他们七零后、八零后这两代人渐渐醒悟了。
他们跟儿女不用绷着、端着,跟儿女一起成长,从小到大都把儿女当朋友、当伙伴。
周梓童经常跟老爸一起打游戏,打到兴致处,还经常“老周!老周!”地招呼。
“妈,瞧你说的,咱家**其实挺好看的。满分要是10分的话,**起码能拿9分!”
“瞎说……”
叶淑珍嘴里这么说着,但眼睛还是带着笑意。
他们贬低儿女其实就是贬低自己,因为儿女都是他们的产品。
他们这个年代的人,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一点心灵扭曲。
因为日子太苦了,他们不得不节省着过日子,连感情都必须节省。
而且必须有强大坚硬的外壳。
在凄风苦雨的环境里,如果身子骨不够坚硬,可能早就尸骨无存了。
被老哥飘扬,童建波更是眉开眼笑:“哪有人家……”
“你看看,你又……”
一言不合,叶淑珍又想破坏气氛了。
趁她还在读条,童建国连忙打断。
“妈,锅里的猪肝快煮好了!”
“瞎说,还得一会儿呢。”
“这会儿没什么事儿,我和**出去转转吧。”
“好啊,快过年了,买两双新袜子吧,等我会儿啊,我给你拿钱。”
“我自己有钱。”
“你哪来的钱”
“我也有钱!”
童建波连忙喊。
叶淑珍皱起眉头:“你怎么有钱”
“那个,我前天搬线圈儿赚的……”
童建国知道,那种棉线圈儿,一麻袋有两百来斤。
壮小伙搬起来都挺费劲,童建波一个大姑娘是怎么搬动的。
“哼!以后有外快也得交上来。你还长能事了,开始藏私房钱了。”
&
011、新鞋子旧鞋子
童建国和童建波一起点点头。
姜兵指着冰糖葫芦:“哥,给我也买一个。”
“买啥买,你个馋猫,什么都想叉一口。”
童建波大大方方举起糖葫芦:“来!让你也尝尝。”
姜卫连忙拉了弟弟一把,走开了。
“走了啊!”
其实,童建国早看出来了,姜卫对自己妹子有意思。
可姜卫比童建波小了好几岁。
而且,姜卫是那种比较精明、会算计的人。
童建波这种大大咧咧的女孩子跟他根本就不是一路的人。
童建国在老妈面前说自己妹子可以拿九分。
虽有几分夸张,但也不算太离谱。
童建波就是没条件打扮而已。
打扮打扮不敢说跟赵君比吧,比陈红那种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童建波性格好,开玩笑从来都不带急眼的。
对人实诚,又勤快。
上哪找这么好的妹子。
反正90后、零零后绝对找不出这种。
两人在街上逛了会儿,直接来到百货公司。
这个百货公司兄妹俩从小到大逛过无数遍。
最步调一致的习惯就是从最上向下逛起。
因为越是高层越买不起,就过过眼瘾而已。
况且,这楼也就三层高。
刚到三楼,童建国就看到一排卖手表的玻璃柜。
凑过去一看,柜子里是清一色的瑞士手表。
有英格纳、梅花、欧米伽、大罗马……
都200来元。
唯有一款上塰手表120元。
童建波比童建国更兴趣浓厚,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蹲着来回看着。
“哥,你喜欢哪个”
“都挺丑的。”
“你以前不是挺喜欢的吗”
“嘿嘿……”
童建波还以为童建国客气。
“等我多攒点钱给你买一个。”
“傻瓜!怎么老惦记给别人买。哥还用你给买啊,多攒点钱给自己买嘛。”
好像一般家里都这样。
越是受屈儿的那个孩子越懂事儿,越知冷知热,又特别孝顺。
所以,这个年代的父母也因此有恃无恐。
觉得自己的谴责式教育是成功的。
二楼是专卖各种衣服鞋子的。
都是童建国看不上的那种。
因为色调太简单,基本都是灰、蓝、黑。
童建波在卖鞋的柜台前停留下来。
玻璃柜子里卖的是各种棉鞋。
有布的也有皮的。
感觉像是猪皮的。
纹路很粗糙,款式也一般。
但怎么也比布棉鞋好看。
尤其女孩子,穿着软趴趴的布棉鞋,就如同两个大包子一样,脚码再大点就更没法看了。
童建国指着一双看起来还凑合的皮棉鞋对营业员说:“拿来试试。”
“不用了。”
童建波过来拖他。
“试试嘛,又不要钱。”
营业员把鞋拿出来了,童建波也不好意思不试了。
童建波一米六三的个子,脚也不小,穿38的鞋。
不过,眼下的妹子基本都差不多。
这个时代男人当牲口,女人当男人,脚小干活儿怎么得劲儿。
童建波穿上一看,顿时整个人就变样儿了,显得洋气了。
人的外貌最重要的一个是头,一个是脚。
童建波本来脚码就不小,穿着包子一样的布棉鞋就显得更大了。
脑袋收拾的再利索,一看脚下,整个人就掉分儿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