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这说明了什么使用平显热线方式进行瞄准,并不简单!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
所以,部队以后拥有了平显的战机,必须要引进一定数量的地面模拟训练设备,来进行长时间的大量的有关适应性训练。
否则的话,完全在空中练,那就太得不偿失了,飞机一个起落,就好几千块钱啊,这模拟器,就节省了很大的成本,而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我们这次,主要是进行战机性能的试飞,热线瞄准不是试飞的内容。”米多上校向秦风说道。
显然,他也看出来了,秦风是个新手,第一次使用这种设备来练习射击,是很难的,可以说,让目标出现在视野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试飞的内容,不包括这个热线瞄准,毕竟,对整个战机来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对方感兴趣的也不是这个,他们引进了马可尼的设备,也很快就会有热线瞄准这种东西了。
“接下来,我们去会议室,具体介绍一下接下来的试飞安排。”米多上校说道。
众人来到了会议室,米多上校打开了投影机,开始了介绍这次具体的安排。
“从明天开始,在一个星期内,我们将进行7架次的试飞,其中,熟悉飞行2架次,特技、导航、对地攻击、雷达、空战及全挂载飞行各1架次。雷达、空战试飞由幻影f1飞机担任目标机。”
这些科目,每一个都让秦风充满了兴奋,不错啊,这样的安排太好了,自己可以把各种情况都飞一遍的,而且,飞行的安排也很合理,可以说,这一轮飞下来,对飞机就算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回去之后,也好做汇报啊!
估计宋老他们,再过两天也就来了,正好可以一起研究研究,这款飞机即使最后采购不成,也可以给己方的新歼研发提供一些思路啊。
&nbs
第二百二十章 各方面都很先进
当初,屠老在准备从国外引进航电设备,改进歼-7战机的时候,有两项改进最终取消,一项就是脉冲多普勒雷达,一项就是惯性导航系统。
这个东西,说起来好像不起眼,但是,对飞行员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老一代的飞行员,都是有这个经历的,比如,林将军就曾经多次地进行过转场飞行。
一般的时候,由于己方的战机本来航程就不大,所以飞行的时候,主要是记地标,只要是把要地防空时候,己方战机部署的区域周围的地标都记清楚,只要看看地面的地标,就知道自己在哪里,这样就避免了导航的问题了。
如果要进行转场飞行呢
这绝对是一个麻烦的差事。
对轰炸机来说,那是领航员的事,而对于战斗机来说,要是编队的话,虽然是长机的任务,但是编队中的每一个飞行员,都是要会操作的。
首先,要在地图上画航线、量距离和真航向,再查磁差算出航向,根据距离和速度算出应飞时间。飞行前再根据当天的风向、风速,计算地速、偏流并考虑飞机的罗差来确定应飞航向和时间。
这样,在转场飞行中,基本上就是带着一个航图,自己在天空中,一边飞行,一边把航迹标上去,那是相当的繁琐的,不停地看速度表,航向,确定是否偏航。
而现在,一切都可以交给设备了,这就是惯性导航系统,内部的核心是陀螺,它提供了一个基准,然后,当航向变化的时候,就能知道和陀螺的偏差,这样,累积起来,就可以进行导航了。
“我们的导航系统,平均误差为7海里/小时。”米多上校继续解释道:“这个误差,应该算是很小了。”
任何的系统,都是有误差的,而飞行了一个小时,才7海里的误差,对战机来说,根本就不用算什么。
为何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战机因为国内的所有技术,都已经落后了,和西方有了很大的脱节,现在直接引进,是最好的提升己方的战斗力的方式。
林将军在心中不停地感叹,落后的状况,要尽快改变啊!
“具体的导航飞行,等到飞的时候我们再说,现在,我们继续介绍其他的系统。”米多上校说道:“我们的飞控系统很先进,飞行员不管如何操作,都不可能让它进入螺旋,除非你断开飞控系统。”
在国内的战机飞行中,秦风已经不止一次地进入过尾旋了,这简直就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是他的经验丰富,恐怕早就成烈士了。
幻影2000是电传操作系统,它装备有迎角限制器,通常情况下可以保证飞机不进入失速偏离状态,又可自动控制使飞机不产生侧滑,这样很难进入失速螺旋。
看着两人,米多上校又加了一句:“如果你们能把飞机操练进入螺旋,我输给你们一箱香槟酒。”
林将军是爱酒的,听到了米多上校这么说,林将军的眼皮子眨了眨,很快就平和下来了,这个赌,是没必要打的,因为人家信心十足。
新歼必须要搞电传操控,只要系统设计完美,那对飞行员来说,简直就是可以进行无忧飞行的。
林将军又想起了国内的项目来,601所的那个项目,依旧采用液压控制,根本就不能满足对未来的空战需要啊,飞行员需要从繁琐的飞行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作战上啊。
林将军的心中暗暗地想到。
秦风也在认真地记录,是吗到时候,我倒是要试一试,看看到底能不能进入螺旋!
&
第二百二十一章 M53发动机
就在秦风听着米多上校的介绍,准备为试飞做准备的,其他的考察团的成员,正在达索公司的工厂进行参观。
布瓦洛带着他最大的潜在客户,来到了图鲁兹工厂,这里是达索公司的生产基地,幻影f1战机正在进行有条不紊地生产之中。
整个工厂干净整洁,而且,对方的管理相当到位,每一个部件,都有专门的摆放位置,每一道的工序,都会进行记录。
众人都看得很认真,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相当好的,谁的工作没有做好,可以随时追查到具体的责任人,而不像国内,乱糟糟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失误引起来的。
大家看得很认真,很快,就来到了总装车间,这里,已经有一架完成装配的幻影2000战机。
“我们的战机,使用的是m53发动机,这是一款优秀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布瓦洛给大家介绍道。
现在,航空发动机的最顶端的技术,已经是被英美垄断,ge和罗罗两个大公司的实力,没有人可以比的。
而法国人发展航空发动机工业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他们的努力,更值得国内借鉴。
法国的航空工业建立较早,但在二战前一直缺乏高水平的活塞发动机,致使法国战斗机性能平平,后来又因为被德国占领,可以说,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要知道,世界大战中,技术的进步,足以比得上平时的五十年!
战争结束后,法国人急切地发现,美国、苏联和英国早已开始了喷气推进技术的研究,而且都把自己的喷气式飞机送上了天。法国明白,如果不想落后,首要必须解决喷气推进问题。
法国人找到了bmw003,在德国法占区瑞肯巴赫的原道尼尔工厂为他建立了研发设施,研究队伍很快扩大到200人。这个研究团队被称作“瑞肯巴赫航空技术工作室”,缩写为”阿塔”。
从一开始,也许是仿制的,但是很快,他们就开始自研了,从1945年的”阿塔”101,到1969年的”阿塔”9k-50,法国人花了24年时间,从1吨级推力一直发展到7吨级推力。
7吨级推力喷气发动机被视为一国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标志和重要里程碑。自此法国人终于在喷气发动机研制领域中跻身美、英、苏强国之列,组成了第一集团4强俱乐部。
再看看国内呢一直都是在仿制,仿制,根本就没有自己完全地走过一个型号,没有这样的科学研究,所以,国产的动力系统,是不可能成功出来的,更何况,国内还是属于急功近利的,连涡喷的技术都没有吃透,就把指标瞄准了世界一流的涡扇发动机的数据上,这根本就不可能轻易成功的。
再接着,世界上的动力系统,已经向涡扇发动机转变了,法国也不会甘于落后的,1967年,斯奈克玛开始打造法国喷气发动机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m53涡扇发动机。
这也是法国人受了刺激,因为在这一年,法国退出了与英国等国合作的“狂风”变后掠翼战斗机项目。
“狂风”的方案分歧让法国多少感觉到,在动力核心技术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的前提下,自己很难在设计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其实,骄傲的法国人,想要彻底地主导研究项目,最终分道扬镳的必然的,他们不懂得退让,哪怕是到了欧洲战斗机项目上,法国人照样因为要全盘主导而退出了。
m53最初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开眼界
现在,国内的军机研究,依旧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水平,唯一成功自研的是歼-8,这款飞机的设计,是全面模仿歼-7来的。
除了机头进气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飞机尾部采用的机尾罩。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飞行器的尾部,也要成为一个流线型的结构才行,这样才能减小飞行阻力,所以,在喷气机刚刚开始研制的时候,这个机尾罩相当的流行。
它要严严实实地将发动机包裹住,在后面形成一个流线型,这样进行维形整流。
同时,这样可以让尾部内敛,就可以引射尾喷管气流来提高推力的作用,所以,这东西就被叫做引射机尾罩。
其实,这个东西很不方便,由于处在高温区和尾部,易损坏,为便于更换,常采用与机身部分固定、部分可拆卸的连接型式外蒙皮多为铝合金,内蒙皮为耐热合金,或全部为耐热合金。
正是因为有这个罩子,歼-7才设计成为了后机身整体拆卸的形式,如果是在歼-7上,多少还能用的话,那到了歼-8上,由于没有科学的设计能力,这种引射机尾罩不仅重量非常大,而且实际上并不能起到引射机尾罩的作用,只会白白损失推力。
哪怕就是苏联,这个尾部的装置,也是设计师过往经验和主观推测混合作用的结果,缺乏严谨的科学和工程依据。
后来苏联人又进行过实验,对旧机型的改造和对比试飞工作中,研究了这个引射机尾罩,结果发现,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到了九十年代,在俄罗斯专家的技术援助下,歼-8的机尾,已经把这个东西给去掉了。
现在,三代机的设计,都开始采用这种形式了,发动机直接装在尾部,在发动机上,就拥有可调的收敛—扩张型喷口,再也不用这种引射机尾罩了。
这样也让发动机的拆卸相当的简单,现在,就在众人的瞩目中,四名技术人员,已经轻松地将发动机拆了下来,正好放在下面的推车平台上,发动机的复杂的管路,就这样第一次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大家看着他们将战机推开,完美地将发动机呈现出来。
想想在国内,是飞机前机身不动,吊装后机身,哪怕是在车间内,有头顶的天车,这个吊装也是考验技术的。
但是人家呢居然换了一种思路,将好几吨的发动机,放在下面的推车上,但是推车不动,把战机给推走,这样就可以了!
别看战机更加沉重,但是在地面上,只要是水平的,十几个人就可以把战机推着走,很轻松。宋老看了看自己的手表,17分钟!
仅仅用了17分钟,就完成了己方的一天的工作量,这种设计,一定也要用在己方的新歼上,大大地方便野战维修操作。
四个地勤,在野战机场下,很快就能完成发动机的换装了,拆下来这么快,安装上去肯定也不难。
就在将发动机放在推车上,展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四个技术
人员稍稍地在那里休息了一下,三分钟后,他们再次开始了。
安装!
安装就是拆卸的逆过程,和拆卸的顺序相反,但是,时间是不一样的,很简单,拆一颗螺母,肯定比安装它要简单,如果位置特殊的话,说不定得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安装的任务。
几个人动作很娴熟,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航空工业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地面滑行
里昂的天气,一年四季都比较好,现在,正好是夏天,在海边,有无数的游客,他们在沙滩上,懒懒地晒着太阳,那魔鬼身材的女人,更是穿着三点式的泳衣,看起来是那么的性感。
每次出国,秦风都没有时间去欣赏这种异域风情,对他来说,出国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下午听完了米多上校的讲解之后,剩下的时间里,一直到晚上,秦风都在熟记那些飞行数据,熟记幻影2000战机的仪表,他对着那个大比例的座舱图,不停地记忆着。
对于一名飞行员来说,仅仅经过一天的学习,就去飞这种战机,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而对先进的战机来说,就是有这种适应性的,它的操作特性,会很容易地让人习惯起来。
第二天,看着晴朗的天空,秦风穿戴好了飞行装具,带着飞行头盔,他没有直接跨上了幻影2000的后座舱,按照以前的步骤,在上飞机之前,先绕着飞机转了一圈。
幻影2000战机,在秦风的眼前,是那么的漂亮,整个机身都是白色的,飞到天空,就如同是云朵一般。
“惯导系统已经开始校准,好了,我们上飞机吧。”米多上校向秦风说着,开始爬上了前座舱。
随着米多上校,秦风带着激动的心情,爬上了后座舱,前后的仪表设备,很多都是相同的,也有一些不同。
比如,进入之后,秦风首先最想看的,就是那个多功能显示器。
现在,前舱的米多上校打开电门,向着秦风说道:“首先,调整视频显示器的亮度,天地线的高低。”
视频显示器打开了,秦风惊喜地看着这个设备。
在后舱,几乎没有什么前视的视野,前面的仪表板,弹射座椅,给挡得严严实实的,但是现在,这个多功能显示器,却是清清楚楚,可以看到前面的停机坪上的草地,可以看到前面的机库等等,相当的清楚,简直就像是穿透了前面的座舱一样!
这种显示器,对后座飞行员来说,简直是太方便了!秦风不住地感叹,己方早就该取消那个不实用的照相枪,换上这种设备了!
照相枪,那可是机炮空战时代的产物,当开炮的时候,照相枪就可以射向,这样用来判定是否击落了目标,是直接有利的证据,但是现在,都已经开始采用导弹空战了,照相枪早就是个没用的东西了。
秦风在心中暗暗地想到,就在这时,米多上校继续说道:“连接好腿带,戴氧气面罩。”
大部分的操作步骤,和以前的飞机是一样的,只是有些许的不同,比如在座椅弹射时由收腿带接回腿部,为此要连接好腿带,电台的送话器装在氧气口罩内,飞行中一定要带着氧气口罩,而在国内,还是喉头送话器,氧气面罩只有在高空飞行的时候才用,五千米以下的飞行,谁都不喜欢扣着那玩意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