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想到这里,杨员外抚掌道:“好,此事为父接下来了,女儿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此时杨员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杨员外此人本事没有几分,偏偏野心不小,好在此人虽野心过大,但又颇有几分自知之明,所以,他实现自己野心的方法就是攀附强者。
以前他一心想要以族亲的身份攀附杨安国。
在这次陈宪大败刘二祖之前,杨员外对陈宪先是恨之入骨,后来又畏之如虎,可这次陈宪石破天惊的大败了刘二祖,杨员外对陈宪就恨不起来了,到后来,陈宪轻易的饶过了他和白家,在加上自己女儿成了陈宪的女人,他对陈宪的畏惧之心也就渐渐去了。
去了恨和畏,杨员外那不可理喻的野心又蠢蠢欲动起来,他突然发现,陈宪似乎是一个比杨安国更好的依附对象。
&n
一二四章:硫酸
陈宪打算按照资料尝试建设一个小型的铅室法硫酸反应装置。
早期的铅室法比较简单,就是将硫磺和硝石一起煅烧,将煅烧产生的高温混合气体通入一个铅室中,再在铅室中喷淋少量的水或者水蒸气,让煅烧硫磺和硝石产生的二氧化硫,三氧化二氮以及水进行反应,生成硫酸。
因为铅室法的生产过程中,属于气体反应,气体体积大,反应后酸雾凝结成液体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连续往一个铅室中通入混合气体,就难免会造成未反应的气体溢出,而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这个反应也是一个放热反应,为了放热,铅室也必须做的足够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出了串联多个铅室的方法,让混合气体连续不断的通过一个又一个铅室,既延长了反应时间,让反应更加充分,又让多个铅室分担了反应产生的热量。
这个原理对于有一定化学基础的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都不算太难,陈宪也很容易看明白。
他按照这个原理,设计了一个微型的铅室反应线。
陈宪首先设计了一个长方形的炉子,这个炉子长两米,高一米,宽五十公分,在炉子的上半段的炉壁上开着一个个十公分粗的圆孔。
陈宪又让人烧制了一批类似保龄球形状的陶瓶,瓶口朝外,镶嵌在了炉壁上的圆孔内,瓶子的底部穿过炉壁,伸入了炉子内部。
炉子点燃,就能对这些陶瓶底部进行加热;当陶瓶中装入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后,一个用来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反应炉就成功了。
陈宪又用铅做了管子,接在陶瓶的瓶口上,铅管连接到一个更粗的铅管中,铅管有两条,沿着炉子两侧铺设,用来接收陶瓶中产生的混合气体。
混合气体被连通到几个串联在一起的铅桶上。
这些铅桶呈圆柱形,两端成圆锥形,被树立在水泥基座上。
铅室法硫酸生产线的铅室,在最开始时被做成方形,但在后来的生产中,人们发现,方形的铅室中有许多反应死角,气流无法流通。
后来人们将铅室设计成又细又高的长方形……
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反应塔才被改进成圆柱形。
陈宪的这个简单设计就已经不知道是站在多少前人的肩膀上。
……
混合气体从铅桶下端小孔中通入,水从上锥形的尖端淋下,水淋入铅桶后,在高温的混合气体的加热下,迅速变成蒸汽,和混合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硫酸。
由于混合气体不断涌入,水蒸气不断产生,铅桶中的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多余的气体通过圆筒上段的一个铅管通往下一个相同外形的铅桶的下端入气口……
在铅桶中生成的酸雾渐渐凝结,降落在铅桶的底端,并通过铅桶最底端锥形尖端的出料口,流入下面的细口陶罐中,被收集起来。
经过几次调试改进后,这个微型的铅室法硫酸生产线就成功的生产出了硫酸。
铅室法硫酸生产线,无论从原理上,还是从工艺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难点,以陈宪掌握的手段,建造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光是生产出硫酸还并不算成功,原料的配比,喷洒水量的多少,都需要掌握,才能生产出杂质比较少,浓度比较高的硫酸。
好在再那位网络写手的资料中有元素周期表和铅室法的反应方程式。
根据这两样东西,陈宪就能比较容易的计算出各种原材料和添加剂的比例,再通过实验,就能将各种原料的配比固化下来。
最终,陈宪生产出了浓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浓硫酸。
百分之七十的浓硫酸经过加热蒸馏,就能得到98
一二五章:奸细
事与愿违的原因很简单,这世上没有笨蛋。
虽然陈宪表现的十分温和无害,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吞并沂源,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一个人拥有了他这样的力量,却不这么做的话,那就不是温和,而是傻子。
没有人敢把短短两年多就彗星般崛起的陈宪当成傻子,西庄子的白家,李家,唐家,唐家庄的唐家和徐家,也不会把陈宪当成傻子。
所以,当陈宪大破刘二祖的消息传开后,如坐针毡的不止有东庄子的杨白两家,还有西庄子和唐家庄的那几个大宗族。
尽管有杨白两家的榜样放在那里,让这些家族知道,陈宪不是斩尽杀绝的人,但一点都不能减轻几家人的焦虑,这世上有那个称霸一方的地主豪强愿意寄人篱下
就连被陈宪放过一马的白家也不愿意!
被陈宪轻易放过后,白员外先是庆幸了几天。
白员外庆幸的并不是陈宪放过了他,他庆幸的是天佑他白家,天佑他白某人。
白员外并不感激陈宪,哪怕是在他刚刚听陈宪说要放过他,欣喜若狂的时候他都没有感激过陈宪。
这就跟两个人打架,挨打的那个人很少会感激打他的那个人下手不算太重一样。
几天的庆幸过去之后,白员外的情绪就越来越沮丧。
想到祖宗留下的田地,留下的宅子,就这么在自己手里葬送了,白员外就心丧欲死。
所以,当西庄子白家主宗的商队管事偷偷的找上他,要他帮忙搜集陈宪的情报的时候,白秉文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白秉文先说了一些自己知道的情况,谁知道那管事听了一会,却拱手打断了白秉文的话,说道:“员外说的这些,小的都知道,小的想向员外打听的是,那陈宪所用的‘大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大炮这个词还是从陈宪嘴里说出去,经由一些有资格和陈宪打交道的商人传出去的。
听了这一问,白秉文不由有些尴尬,接着,他恨声道:“那陈宪城府极深,不瞒你说,某也派了不少族中少年混入那陈宪的庄子,在那陈宪的军中,就有某的探子,但在这次陈宪使用大炮之前,某的探子竟然没有送来关于这大炮的只言片语!想想真是可怖。”
听白秉文这么说,那管事脸上就有失望之色,白员外似是觉得脸上顾不住,说道:“刘管事放心,以前是不知道有大炮这东西,没探听出来也不奇怪,现在知道了大炮的存在,我让混进陈家庄的探子专心打听,必能探到消息。”
刘管事闻言点了点头道:“白员外说的有理,那我和我家员外就静候佳音了。”
送走了刘管事,白员命人叫来一个名叫白秉槐的族人。
这白秉槐是白家的远房族人,是个老好人,种着几亩族田,又佃租了主家的几亩田,日子过的比东庄子的普通佃户也强不了多少。
白秉槐这种白家族人,在东庄子少说有好几百人,以前连走进白府的资格都没有,但自从半年前开始,这白秉槐不知道走了什么运,竟然被白员外看在了眼里,不但多分了好几亩的族田,家里大儿子还在白家商队中某个不错的营生。
白秉槐也成了白府的座上客,不知道慕煞了多少白家族人。
很少有人留意到,这白秉槐被白员外看在眼里的时间,恰好是他家小儿子被陈宪招募之后不久。
负责通传白
一二六章:噩梦
白秉槐就这么失魂落魄的出现在了白员外的面前。
白秉文何等样人,自然一眼就看出白秉槐是害怕了,他当然也知道他为什么害怕,心中冷冷一晒,脸上去异常的严峻,问道:“秉槐,你可是害怕了”
突然被白员外说中了心思,失魂落魄的白秉槐一个激灵,下意识的摇头道:“没有,没有……”
白秉文哂笑道:“秉槐,你可知道,这陈宪既然已经拿下了东庄子,为何不敢动我们和杨家一根毫毛”
白秉槐茫然望向白秉文,他一方面是真的不明白白员外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不明白这时候白员外为什么会问出这个不相干的问题。
白秉文接着道:“因为我们白家身后还有西庄子的白氏主宗,还有在泰安为官的族人宗亲,还有官府,还有大金朝廷!”
“他陈宪一个小小的铁匠,敢与官府作对”
“陈宪放过我们杨白两家,就是忌惮官府。”
“他忌惮官府,可官府却不会放过他!我们白家也不会放过他!你看着吧,用不了多久,官兵就会来剿灭这个不知道那里冒出来的野贼,到时候,这东庄子就还是我们白家的!”
“只要你能在这事上立下大功,我许你百亩良田!”
“这百亩里良田,要不要,就全看你了……”
这话若是别人说来,白秉槐也许还要将信将疑,但从一直被他敬仰的白员外口中说出,他却顿时深信不疑,心中的担心恐惧顿时就丢到了爪哇国里,只剩下了贪婪和火热……
看着白秉槐离去的背影,白秉文先是哂笑一声,但旋即又长叹一口气。
刚才那番话,能拿来骗没什么见识的白秉槐,却骗不了他自己。
要让官府派兵来沂源这山沟沟里剿匪,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就算官兵来了,也不见得就能打的赢,如今的大金官兵是个什么样子,曾经游学府城,和当时在军中任职的霍仪交好的白秉文心里十分清楚。
也正是看到金**政败坏,霍仪才心生野心,和刘二祖这种绿林豪杰搞在了一起。
就算官兵打赢了,这东庄子也不知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这东庄子还能不能回到白杨两家手里,也还未可知,这年月,丧失了家将族丁,没有武力,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
白元亮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汗水让他的额头两鬓一片濡湿。
他坐起来的动作太猛,以至于惊醒了睡在他上铺的陈四宝。
白元亮和陈四宝都是陈宪手下的士兵,为了节约空间和便于管理,陈宪给士兵们制作了上下铺的架子床,一个小队十个人住在一起,既便于管理,又能增加士兵们的集体精神。
陈四宝迷迷糊糊的坐了起来,探头看向下铺,小声问道:“三儿,又做噩梦了”
白元亮在家里排行老三,乳名也就叫三儿。
陈四宝很羡慕白元亮有一个好听的官名,不像他,只有四宝这个小名。
白元亮虽然是远房,但怎么也算是白家人,自然有白家的西席给帮着起名字。
陈四宝一家,是外来的佃户,全家上下没一个识字的,家里孩子的名字起得随意,老大叫大宝,陈四宝排行老四,就叫四宝,也没什么官名。
陈四宝家和白元亮家离得近,两人年纪差不多,又是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十分要好。
陈四宝的二哥,陈三宝很早就在陈宪门下做学徒,之所以二哥叫三宝,是因为二宝很早就夭折了。
&nbs
一二七章:白世杰
西庄子,白府正厅内。
一个微胖身材,面皮白净,慈眉善目的中年人,正在厅中坐立不安,他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走两步,一会又坐下……弄得旁边伺候的下人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这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就是西庄子白家的当代家主,白世俊白员外。
西庄子是沂源平原上最大的一个庄子,差不多有六千口人,庄子里一共有三家豪强大户,分别是白家,唐家,李家。
这三户豪强以白家实力最强,唐家次之,李家最弱。
西庄子白家就是东庄子白家的主支,只是两家分开时间太长,互相之间情分已经淡薄。
白家强,不但强在他占据着西庄子最多最好的土地,还强在白家在官府的关系和势力。
白家几代都有人在州县为官。当代家主的弟弟白世杰更是做到了泰安州推官,乃是泰安州刺史的心腹。
就在白世俊显得越来越焦急的时候,一个下人推门而入,有些气喘的向白世俊说道:“禀员外,快马来报,三老爷已经在十里之外了。”
白世俊闻言猛的站起来,喜道:“走去门口……不去庄子西门迎接!”
在西庄子西边七八里外,一队骑兵前后护送着一辆双驾马车缓缓的行出了茂密的树林,来到了一片阡陌之中。
这队骑兵穿着金军制式军甲,显然是官兵,人数五十人出头,应该是一个蒲辇,也就是五十人队。
金军编制大体分为六级,分别以五,十,五十,百,千,万为单位,其长官分别为五夫长,十夫长(又叫牌子头),五十夫长(蒲辇勃极烈),百夫长(谋克勃极烈),千夫长(猛安勃极烈),万夫长(忒母勃极烈)
这些骑兵身上的盔甲颇为简陋,只有一件头盔,一件胸甲是铁制扎甲,甲片粗大,锈迹斑斑,其余部位,好一点的有些皮甲遮掩,有的连皮甲也没有,只有布袍。
这些骑兵的随身武器,近身以短刀,骨朵,狼牙棒为主,只有少数几个盔甲齐整的骑兵,在马脖子下面的长皮兜子里插着一杆长长的骑枪。
除了近身武器,每个骑兵马鞍后面都挂着一张角弓,一壶羽箭。
从兵甲相貌来看,这些骑兵应该是金军正规军中的外族骑兵。
金国国土包括今天内蒙古东部的大片草原,在这些草原上有不少依附金国的游牧部落,其中主要是契丹部落,也有内附的蒙古部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