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经过这两年的陆续扩编,陈宪麾下骑兵营,目前已经增加到了十六个,其中八个骑骡马的马步兵营,四个突骑兵营,四个轻骑兵营。
这次扩军,陈宪将八个马步兵营全部转成了正式骑兵,这些马步兵经过几年的训练,在骑术上已经没有问题,转变成突骑兵和轻骑兵都比较容易。
之后,陈宪将之前步兵整编后,剩余的六个步兵团直接成建制的转变成六个马步兵团!
马步兵团不再按照骑兵编制,而是按照步兵编制。
陈宪从原本的马步兵中抽调出一部分优秀军官和士兵,分配到新成立的六个马步兵团中,担任军官和教官。
就算陈宪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山东,他也难以凑够六个马步兵团所需要的数万匹骡马,除非他连麾下农业公司的牲畜需求都不管不顾,这当然不可能。
所以,这六个步兵团虽然编制已经变成了马步兵,但实际上,骡马数量只有不到八千匹,分到六个步兵团,连三人一个坐骑都有些勉强,好在只是轮流训练的话,倒也勉强够了。
按照陈宪的记忆,他还有几年的缓冲时间,他必须要在这几年内,弄到足够的骡马。
为了给这群马步兵弄到足够的骡马,陈宪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方法。
第一,他颁布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鼓励境内的农业合作社,农户,商户等……多养骡马。
第二,用高价鼓励商人从境外购买骡马来卖给他。
第三,扩大马场的规模。
为了养马,陈宪甚至将密州城西边的一大片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圈成马场,将这片地方的堡寨全都迁移出去,用来种草养马。
这两个马步兵旅,八个突骑兵营,四个轻骑兵营就是陈宪计划中居住策应的机动兵力。
当马步兵增加到六个团的规模的时候,要供应这么多的转轮火枪,对军需的压力就太大了。
转轮火枪这东西,精密,昂贵,故障率高,一次成功发射率低,伺候一条转轮火枪,比伺候五条火绳枪还麻烦。
陈宪已经受够了这种价高质低的武器,所以,借着这次扩大马步兵规模,陈宪十分干脆做出了给骑兵全面换装燧发枪的决定。
能生产更复杂的转轮火枪,那生产燧发枪就完全没有问题,陈宪也早已经在他的试验工厂里完善了燧发枪的生产工艺,并且培养了一批成熟的工人,他将这些工人分散到各个兵工厂后,各地兵工厂很快就拿出了成品,燧发枪的批量生产迅速展开。
有了燧发枪,陈宪干脆连纸壳定装子弹,定装炮弹,颗粒火药技术一次全都拿了出来。
这些年,陈宪也想通了,近代战争的模式已经在向现代战争模式靠拢,战争更多打的是后勤补给,如果敌人只是学去了枪炮的制作方法,而没有学会他的生产体系,在大规模的战争中,要靠铁匠的榔头和他的水力工厂竞争,最后一定回死的很难看。
如果有一天蒙古人真的扔下弓箭,拿起了
一九四章:明州港
陈宪这次派遣的商队首船船长,也就是商队首领,名叫王盛。
王盛今年只有二十五岁,跟随陈宪已经有六年了,在成为陈宪的学生之前,他曾经是临朐青龙山的一个喽啰。
王盛就出生在板桥镇,他的父亲是板桥镇一个在商船上讨生活的伙计,所以王盛十二岁就跟父亲上船跑生活,直到他十七岁那年。
那一年,王盛父子跟随的商船在暴风中倾覆,王盛抱着父亲推过来的木板在海上飘了三天才上了岸。
上岸之后,王盛一路要饭,花了几个月时间,才返回了板桥镇,但回家一看,他的母亲已经忧病而死,他幼小的弟弟也不见了踪影,家里的破房子也被别人占去。
麻木绝望的王盛于是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四处流浪要饭生涯,在跟随几个叫花子一起讨饭去府城益都的路上,他们被青龙山的贼人裹挟上山,成了青龙山炮灰中的一员……
去年,陈宪在军中挑选船员,凡是接触过船的人,都被挑了出来,在所有被挑选出来的官兵当中,王盛官阶最高,现役的营长。
在被陈宪亲自接见,并长谈了几个小时之后,他就被任命为了商船队首舰的船长。
王盛看着甬江口熟悉的情境,不由再次想起了那个暴风雨的夜晚,想起了那个沉默寡言的父亲,想起了那只将筋疲力尽的他从海里拉起来的大手,想起了父亲发现那块小木板承不起他们两个人后,对他说的那句最后的话,“太小了,你抓紧,我再去找一块。”
说完这句话,那个只有三十多岁,却佝偻的如同老人般的沉默男人就毫不犹豫的松开了木板,向着正在下沉的船游了过去,从此消失在了王盛的视线中……
王盛做了四年的商船水手,来过九次明州,毕竟这里是世界上繁荣的商业港口之一。
那艘载着他和他父亲的商船,就是他第九次来明州后,返航的时候倾覆的。
宋朝的明州港位于甬江上游的三江口。
所谓的三江口,就是余姚江和奉化奉化江的交汇之处,两江交汇之后,就成了甬江,所以这里就被称作三江口。
三江口的码头主要集中于三江口下游的甬江两岸,这里水量水量充沛,水深浪静,是非常优良的港口。
陈宪新造的启明星级帆船,长二十二米,重百吨出头,满载排水量不过两百吨出头,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属于将近两千料(载重量两千石,约合一百二十吨)的中型海船。这样的大船,在甬江航道中,竟然并不算太起眼。
王盛向着宽阔的江面看去,别说两千料的帆船,比启明星级商船大一倍的四五千料的大船也并不罕见。
就算在王盛的船队中,启明星级帆船也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一艘典型的密州红头船,这艘船属于密州大海商徐文,是一艘四千料(载重量两百四十吨左右)的帆船。
随着船队进入甬江口,王盛下令,让船上的士兵脱下盔甲,换上水手衣服,一部分水兵留在甲板下面的军火库值班室值班,以防意外发生。
很快,船队沿着甬江缓缓抵达了三江口附近。
抵达目的地后,徐家商船上放出一条小船,载着徐家掌柜和几个伙计先登上甬江东岸的码头。
小半个时辰后,徐家掌柜从码头返回坐船,挂出旗帜,示意大家随他靠岸。
作为密州数一数二的大海商,徐家在明州港有着广阔的人脉。
十余艘帆船靠岸后,几个穿着宋国公服的官吏在徐家掌柜的陪同下
一九五章:见官
王盛坐着小轿,来到了一处大宅院的侧门外,将四个警卫留在门口,和王瑜一起进了院子。
在王瑜和院子里下人的带领下,王盛在一处美轮美奂的花园里兜兜转转的走了半天,来到了一座守卫森严的大堂前。
王瑜回头看了身后的年轻人一眼,发现他面色平静,甚至没有一丝惊讶之色,只是带着审视的目光看着守卫在大堂前的甲士。
发现王瑜看自己,王盛甚至回了他一个礼貌的微笑。
带着讶色,王瑜尴尬的回了一个微笑,在大堂门口停下了脚步。
在大堂门口,一个穿着绿色官袍的小吏看了王盛一眼,开口说道:“赵大人有请金国山东东路兵马总管陈宪麾下商队总管王盛进见。”
王盛跟着绿袍小吏进了大堂。
大堂内正对这大门摆放着一张大桌案,桌案后面坐着一个穿着绯色官袍的中年人,桌案旁边穿着一个绿袍青年,腰间挂着一柄长剑,他按剑怒视着胡乱打量的王盛,喝到:“大宋明州知府赵大人当面,还不跪下。”
王盛看了年轻人一眼,说道:“你们既然已经知道我的身份,自然知道,除了我家主人,我谁也不会跪。”
桌案后的中年官员闻言,突然笑问道:“便是见了金国郎主也不跪吗”
王盛道:“完颜珣不过一条丧家之犬而已,某凭什么跪他”
王盛的话,让大堂里的三个人顿时色变。
金国皇帝怎么也是王盛主人陈宪的主君,按照这个时代的观念,王盛无论如何也要对金国皇帝保持基本的尊敬。
王盛对金国皇帝的蔑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简直是丧心病狂,视道统为无物。
中年官员沉声问道:“不知阁下在那陈宪麾下任何职”
王盛道:“原本是个营长,如今是船队总管,应该和团长平级吧。”
按剑年轻人嗤笑一声,问道:“果然是粗鄙野人,这营长,团长是什么官员,出自什么典故”
王盛闻言也不生气,说道:“团长麾下有三千战兵,大约和你们的统制差不多吧。”
年轻人闻言露出愕然之色,御营统治,在南宋军中已经算是中高级将领了,御前十三军的一军长官为“都统制”。
韩世忠,张俊等中兴名将,就是这一级的将领,下一级就是统制,是军中实权将领,其地位可想而知。
中年官员盯着王盛看了片刻,心中升起了一股古怪的感觉,此人刚才将金国郎主称为丧家之犬,看似狂妄之极,但随后被人讥讽,却面不改色,又显得气量不凡,前后看上去矛盾之极。
他想了想,突然沉声道:“你家主人派你这样的大将私入我境,难道不怕被人当作细作斩了吗”
王盛看了中年官员一眼,眼中没有丝毫惧色,说道:“六艘武装商船,连同货物,价值十万贯,自然要可靠的人来统领,再说,若是小卒,恐怕也见不到大人吧”
中年官员反问道:“难道将军性命还不如十万贯铜钱吗”
王盛奇怪的看了对方一眼,理所当然道:“当然,某不过我家大人收留的一个乞儿,那里能值十万贯”
看着王盛理所当然的样子,中年官员沉默了片刻,又问道:“你似乎早就料到会被识破身份”
王盛轻笑道:“板桥镇作为北方大港,原本就是宋金两国最大的贸易的窗口,宋国定会在板桥镇散布有耳目,我南下前,在板桥镇大张旗鼓,还招募密州海商同行,宋国耳目若不是死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中年官员闻言道:“这么说,你家大人是故意要与我宋国取得联系不知是何意”
王盛道:“我家大人希望能和宋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互通有无,互惠互利,我家大人的商队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自然不能一直偷偷摸摸的。”
中年官
一九六章:袭击,海战
这位赵汝述赵大人虽然身为明州知府,管着大宋朝第三大的市舶场,但花费七万贯购买武器,也需要上奏朝廷。
好在王盛还有货物没有卖完,并不急着离开。
王盛这次带来的货物中,最好卖的其实就是那些马口铁制作的不锈铁器,堪称价廉物美,很快就销售一空。
肥皂的销量也不错,陈宪通过油萃法,萃取香精,加入肥皂中,制成晶莹剔透的香皂,比这个时代直接将香料粉皂角粉混合制成的香皂卖相要好了太多,再加上精美的包装,即使陈宪将香皂定出比土制香皂高出两倍多的价钱,也依然枪手。
本世界的土香皂本就是只有富裕人家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价格不菲,陈宪的香皂比土质香皂高出一倍,已经是天价了。
在所有货物中,陈宪唯一失算的就是玻璃制品,这种东西,因为第一次出现,本地商人们虽然也看好,但吃不准,再加上陈宪将这东西定价极高,商人们都只敢少量买进,投入市场进行试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的反馈,商人们开始加大入货量,玻璃制品的销售开始逐渐增加。
半个月后,跟随王盛他们南下的密州海商们都已经售完了货物。
陈宪当初之所以请这些海商同行,主要是为了需要领路人,此时王盛不但和明州当地坐商搭上了关系,还和明州知府搭上了关系,自然用不上密州海商了。
所以密州海商出完货后,就先行一步提前离开了。
密州海商离开后,王盛又等了半个月,终于卖完了剩余的玻璃制品,也等来了朝廷的使者。
他最终以七万贯的价格,将两千杆转轮火枪出售。
售出了转轮火枪,王盛这次南下的任务就算是圆满完成了,他带着船队杨帆出海,踏上了回程。
此时王盛带领的六艘武装商船上满载着十多万贯铜钱,以及价值数万贯的华贵丝绸和精美的瓷器,总价值差不多有二十万贯。
船队出了甬江口,转向北,行驶了近百里,几座小岛出现在了前方。
那是七姐八妹列岛。
就在船队准备要从几座岛屿之间的航道通过时,几艘的小型帆船,从一座岛屿后面冲了出来。
这些帆船一艘接一艘,没完没了的从岛屿后面冲出,转眼之间,王盛前方的海面上就出现了二十多艘帆船。
这些帆船长十余米,船身狭长,三面风范吃满着风,如同离弦之箭般向着王盛船队拦截了过来。
这种快船王盛并不陌生,它被海上讨生活的人称作巡海船,是宋军水师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帆船,这种帆船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是水战中的急先锋。
除了水师,在海上,还有一种人喜欢使用这种帆船,那就是海盗。
王盛看着前方的船队,却并不显得紧张,他嘴角甚至露出了一丝冷笑。
先不说大炮,就算没有大炮,己方每一艘船上都有着两百水兵,每个水兵都穿着适于船上战斗的轻便板甲,配备刺刀的转轮长火枪,这样的正规军,就算数倍的海盗杂兵都不是对手,就算让对方靠邦登船,王盛也有把握把他们赶下海去,更何况每艘船上除了两百水兵,还有一百炮手,五十水手,只需要打开船上的武器库,给这些人配上武器,他们的战斗力也不比普通的海盗差。
而让王盛冷笑的并非船上的士兵,而是藏在甲板下面的那二十门巨大的火炮。
陈宪麾下的军人深知大炮的厉害,在王盛看来,没有大炮的船,想要靠邦装备大炮的船,简直就和飞蛾扑火一样。
王盛迅速的按照训练
一九七章:招降,好消息
对于这个审问结果,王盛并不奇怪,实际上,他们早就发现有人在窥视船队。
在王盛的船队里,有一批专业的情报人员,这些人随船队抵达明州,肩负着在明州建立一个情报站的重任,他们在船队抵达后不久,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明州的大街小巷,以各种身份潜伏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