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猛子
现在李风云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联盟没有统帅,没有主心骨,即便对危机有所预料,有所对策,但没了“定海神针”,豪帅们各怀心思、各有其利、各谋出路,初期或许还能维持合作,时间长了,危机大了,形势严峻了,利益损失不可遏止了,必然各奔东西,一哄而散,分崩离析。因此现在联盟更需要两大超级豪门的帮助,利用两大超级豪门的威望来稳定军心提振士气,来缓和内部矛盾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赵郡李氏的老宗主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动了趁火打劫控制这股力量的念头,毕竟李风云是赵郡李氏子弟,联盟是李风云一手打造,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现在李风云不在,赵郡李氏于情于理都有义务和责任接手联盟,维持联盟稳定,同时也是确保地方安全,保障自身利益的需要。日后若李风云回来了,当然会感激宗族的临危相助,会给宗族以回报,而宗族也利用这个机会成功地把“手”伸进了联盟,可以利用这些“手”影响甚至控制联盟决策,反之,直接通过这些“手”掌控联盟,为己所用,为自身谋取利益,空手套白狼,占尽便宜。
赵郡李氏伸手联盟的“手”,一个是西祖房的落魄子弟,仗剑行侠的李思行,一个是南祖房的叛逆子弟,为了生计不得不行走****与盗贼为伍的李孟尝。
李思行二十多岁,文武兼备,以侠义闻名于燕赵绿林,混迹于黑白两道,但他谨守底线,不敢逾越最后一步,是以在宗族中反而倍受重视,屡屡临危受命,为宗族奔走于丘壑之间,成为一颗有价值的“棋子”。
李孟尝二十岁不到,智勇双全,是宗族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但他在宗族中的地位与李思行截然相反,李孟尝是宗族的“毒瘤”,是祸害,自甘堕落让祖宗蒙羞,杀人越货让宗族受累,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贼寇。
然而,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关键是你能否发现他的价值,并人尽其用。对于赵郡李氏来说,铲除李孟尝这个“毒瘤”很简单,但李孟尝有存在的价值,赵郡李氏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榨取”这个价值。杀人实际上不是体力活,而是智力考较,赵郡李氏就用自已的智慧和耐心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关键时刻,李孟尝“上场”了,“毒瘤”的作用开始发挥,人尽其用。
李思行早已与联盟同行,但他与联盟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李孟尝则在封龙山恭候,竭尽全力帮助联盟,与联盟展开全方位合作,第一时间融入联盟。
当夜,联盟部分高层在封龙山封龙寺军议,李孟尝做为赵郡李氏的“代言人”,理所当然地参加了军议,并理所当然地拥有了相当份量的话语权。
军议的前半程主要是休整期间的安排,因为有赵郡李氏运用官方“资源”进行掩护,短期内安全无忧,所以无争议,但紧接着气氛就紧张了。军议的后半程是议定“立足”之策,而“立足”之策的重点是:联盟的“立足”点在哪,地盘在哪,往哪个方向攻击才能确保联盟的生存。
依照预定方案,联盟的落脚点是以恒山为中心的太行南北两麓,位于代晋幽燕冀五大区域的交汇点。这个说法很笼统,实际上就是恒山、博陵、上谷、雁门、太原五郡交界处。此处崇山峻岭,山峦叠嶂,地形复杂,易于潜藏,但渺无人烟,荒凉贫瘠,生存艰难,所以联盟上山后,还必须占领一块富裕之地以维持生存,就像之前在蒙山,泗、菏一线的广袤平原始终是联盟的攻击对象。
问题就复杂在这里。恒山四周的五个郡,北边的雁门、上谷于边疆郡,太穷,没油水;东南方向的博陵和恒山两郡,是两大超级豪门的势力范围,也算是联盟的大后方,若联盟下山掳掠,岂不与两大超级豪门为敌,自寻死路?于是就剩下了一个太原郡。
然而,太原郡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是代北的大后方,是北疆防御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两京的门户,扼守中原的第一道防线,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若联盟掳掠太原,恶化晋中形势,岂不等于帮助北虏自毁长城?
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
=
=
=
...
战隋 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虑
这个问题李风云和联盟高层曾有预案,联盟落脚恒山后,北上拓展,深入雁门和上谷,靠近长城,远望六镇,积极抗虏,迅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北疆卫戍力量,然后利用南北战争的阴云,缓和与官方的关系,并借助两大级豪门的帮助,以河北为大后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完成立足北疆,开始倾力准备大战。
但是,这个预案有个前提,那就是联盟必须成功劫掠黎阳仓,拥有充足粮食,足以支撑联盟在北疆立足,反之,则困难重重。
现在,联盟没有完成这个目标,虽然劫掠了黎阳仓,但因为形势突变,联盟未能按照计划大肆洗劫黎阳仓,未能抢到足够粮食,于是之前所定的预案也就失去了实施基础,只能放弃,只能重新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然而,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一个,攻打太原郡,从晋中地区掳掠粮食,如此战火就在太原燃烧,河北的两大级豪门则可隔岸观火,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李子雄立场鲜明,断然否决,坚决反对攻打太原。
“现在南北关系濒临破裂,南北大战一触即,而代北历来是北虏南下入侵的主战场,南北大战一旦爆,代北必定狼烟四起。”李子雄保持着极大的克制,耐心解释,“代北能否守住,实际上直接决定了南北大战的胜负,而若想守住代北,先就要确保代北大后方太原的稳定。唯有太原稳定,两京以及各地援军,还有通过水6两道运送而来的粮草辎重,才能迅、及时、安全地抵达太原,再由太原源源不断地输送代北前线。”
“虽然我们谁都不知道南北大战何时爆,是否爆,但我们不能因此心存侥幸,不能自欺欺人假想边疆不会陷入战火,相反,作为中土人,我们要对北虏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始终做好南北大战的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北虏抱有幻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历史早已用斑斑血泪和累累白骨告诉我们,中土若想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就必须击败北虏。长城只能救急,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能被动防御,它不能保证中土的安全,而保证中土安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身的强大,当中土强大到足以横扫天下之刻,谁敢猖獗?但今日的中土显然还没有强大到那种地步,而连续两年的东征失利,更是把土的外强中干表露得淋漓尽致,这种恶劣局面下,谁敢说北虏不会南下入侵?谁敢保证南北大战不会爆?谁敢在这种危急时刻祸乱太原,伤害代北的大后方?谁敢自毁长城,自取灭亡?”
“太原有众多豪门世家,太原王氏是中土五大豪门之一,太原郭氏、温氏、唐氏等九大世家也是声名显赫,太原安稳与否直接关系到了这些豪门世家的切身利益。”李子雄不得不郑重提醒河北两大级豪门,损人利己的事不是不能做,但做之前,必须看看利益受损一方是什么来头,不要惹了不该惹的人,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代北与太原利益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太原一旦遭到攻击,太原豪门世家的利益一旦受损,代北感同身受,而代北庞大的武人集团,实力非常强横,众多以军功崛起的汉虏两姓贵族,一旦联手支援太原,谁能承受得起代北武人的冲天怒火?”
联盟高层骇然心惊,李思行、李孟尝兄弟也是相视无语,争论的声音亦在这一刻悄然消失。
如果说李子雄前一个理由被大家选择性地忽视了,那么后一个理由则是给了众人“当头一棒”。
太原当真是一只绵羊,可以随意杀戮?痴人说梦,太原是什么地方?龙兴之地,历史上很多君主和王朝都是起自太原,而中土能够在分裂近四百年之后走向统一,也是开始于太原,正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太原,中土才走上了统一之路。
龙兴之地当然人杰地灵,汾水两岸孕育了无数英豪,他们在四百余年的分裂和战乱的锤炼下,最终形成了以中土五大级豪门之一的太原王氏为核心的,以太原郭氏、温氏等九大世家为主要力量的太原贵族集团,而代晋历来就是利益共同体,代北武人贵族集团始终是太原贵族集团的忠实盟友,两大贵族集团向来是联手对外,所向披靡。
中土统一后的政坛上,代晋贵族集团与河北贵族集团双雄并立,是山东贵族集团的两大主要量。关陇人与山东人对抗,实际上就是关陇人与代晋人、河北人对抗。而从山东人的内部来说,代晋贵族集团因为处在关陇人和河北人之间,又处在南北对抗的最前沿,从现实利益出,代晋人在政治上不得不向关陇人作出更多的妥协和让步。也就是说,相比起来,代晋人和关陇人之间是合作大于对抗,而河北人和关陇人之间则是对抗大于合作。这必然会加剧代晋人和河北人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太原王氏和郭氏,与河北的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之间,的确是矛盾重重,利益冲突不断。而山东人内部矛盾的加大,又为关陇人所乐见,关陇人拉拢代晋贵族集团的动力就更大了。
这种背景下,联盟作为起自河北北部的一支叛乱武装,杀进太原,动荡代晋形势,会产生什么结果?会引什么连锁反应?对联盟的立足和展是否是利?对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是否有利?
答案不言而喻,联盟拿鸡蛋碰石头,最终头破血流,同时严重激化代晋与河北两大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而山东人内部不和甚至自相残杀,必然影响到北疆镇戍,影响到南北大战,如此一来联盟北上转战不但没有完成目标达成目的,反而事违人愿,背离初衷,最终成为历史罪人遗臭万年。
直到这一刻,联盟高层包括那些刚才还在意气风摩拳擦掌叫嚷着攻打太原的豪帅们,才意识到李风云所拟预案的高明之处,李风云的非凡才智和远见卓识的确过他们太多,不服不行。
关陇人、代晋人和河北人都直接面对北虏,世世代代与北虏厮杀,值此危难之刻,三大贵族集团必须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才有可能击败北虏赢得这场战争。这一点李风云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的立足之路就是北上,就是北上抗虏,把联盟变成北疆镇戍力量的一部分,把联盟的利益与北疆利益紧密相联,而北疆利益又与关陇人、代晋人和河北人利益紧密相连,如此各方利益一致,就有了妥协合作的可能,一旦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联盟就能在北疆立足,就能最大程度地缓解与官府、卫府的冲突,就能赢得关陇人的暂时“放手”,就能赢得代晋人和河北人的支持,否则,联盟就成了三大贵族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势必斩尽杀绝。
这种可能能否变成现实?南北关系恶化,南北大战一触即,北疆严峻的镇戍危机,让这种可能有了变为现实的最佳机会,同时,也给了这些豪帅们逆转命运的机会。
谁都不想终生为贼,举旗造反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和财富,而当前中土的统一大业依旧牢固,国祚也没有崩溃的迹象,豪帅们看不到分裂和战乱,也看不到群雄争霸逐鹿天下的未来,他们看到的未来一片黑暗,他们只能在黑暗中垂死挣扎,艰难度日,突然有一天,黑暗里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光明未来,他们当然愿意为之努力,为之奋战。
然而,憧憬终归是美丽的虚幻,豪帅们都生活在现实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刘黑闼提出质疑,“我们可以度过秋天,但冬天怎么办?”
从黎阳仓劫掠的粮食最多维持联盟二十万军民三四个月的用度,如果坐吃山空,冬天一到,大雪一下,联盟就陷入崩溃危机了。
李孟尝也提出质疑,“现在南北关系虽然恶劣,但并没有破裂,南北双方的往来依旧密切,边市回易依旧繁华,中土依旧需要北虏的战马,而北虏也依旧需要中土的盐铁,即便南北大战爆在即,不过在真正爆之前,双方都会竭力维持边境的稳定,以各取所需,各取其利。这种情况下,联盟北上,不但无虏可击,还破坏了边境的稳定,会迅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加快南北大战的爆,这恐怕是北疆所不愿看到的局面。”
言下之意,联盟北上会恶化北疆局势,会加剧北疆危机,会遭到北疆镇戍军的围剿,所以北上之策同样不可取。
李子雄毫不犹豫说了一句话,“等你们的大总管回来,一切疑虑皆有答案。”
“如果他回不来呢?”刘黑闼直言不讳地追问道。
李子雄冷笑,“李风云不在了,联盟还会存在?”
众皆无语。的确,李风云不在了,联盟还会存在?估计转眼就分崩离析了。
“明公为何确信他会回来?”李孟尝疑惑问道。
李子雄看了一眼刘黑闼等豪帅,语含双关地说道,“你们能够渡河北上,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都是因为谁?”
刘黑闼听到这话很是不舒服,如果一切功劳都是李风云的,那我们又干了什么?李风云是人,不是神,你说他能回来就能回来?
“如果他迟迟不归,或者回不来了,形势就严峻了。”刘黑闼也是话里有话。
李子雄嗤之以鼻,“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的过去吗?某告诉你,在这个世上,知道他的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在某的眼里,他是一个奇迹,而在另外几个老家伙看来,他就是一个传奇,对于他的敌人来说,他的存在就是一个恐怖的噩梦。”
众皆震惊。李子雄是何等人物?李子雄所推崇的人,又是何等人物?
=
=
=
:"..",。,谢谢!
战隋 第五百七十九章 实不相瞒
联盟的封龙山军议在核心决策上分歧严重,形成了四种意见。
李子雄这位德高望重的联盟客卿,还有陈瑞、韩曜等联盟高层,对李风云抱有坚定信心,一定要等李风云回来再做核心决策;李思行、李孟尝兄弟和刘黑闼等部分河北豪帅则把目标对准了太原;而以郝孝德、孙宣雅为的部分河北豪帅则一门心思保存实力,早已萌生脱盟而走的想法,如果李风云迟迟不归,他们就坚决走人;以王薄为的齐鲁豪帅则持观望态度,目前形势并不明朗,联盟也需要时间休整,很多事情不能过早决策,以免陷入被动。
各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无果而终,不欢而散。
联盟形成不了决策,实际上说明大多数人都持拖延、观望的态度,都不想给两大级豪门控制和利用了。联盟好不容易从卫府军的围剿中杀出来,目标就是要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要给自己赢得一个美好未来,而不是给两大级豪门做“嫁衣”,为两大级豪门所驱使,任其宰割。但他们抗衡不了两大级豪门,他们唯一指望的就是齐王,只要齐王到了北疆,形势如李风云所预测的那样展,南北大战如期爆,联盟和齐王并肩作战阻御北虏,豪帅们便能依靠功勋逆转自己的命运。这才是豪帅们愿意追随李风云北上转战的原因所在,这才是他们的希望之路。
齐王和李风云带给他们的是希望,而联盟一旦被两大级豪门所控制,未来只有噩梦,这就是区别,这也是大多数豪帅虽然希望得到两大级豪门的支持,却不希望被两大级豪门控制驱使的原因所在。
好在联盟刚刚完成北上,亟待休整,正好粮食又暂时无忧,使得联盟高层有充足时间进行争论。
=
七月十一,黎阳。
水师总管来护儿和长史崔君肃因为斥候探查受阻而忧心忡忡,对黎阳局势有各种猜测,但越是如此,越证明黎阳局势异常复杂,远远过了当初的预料,而黎阳局势复杂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东都局势,所以对于水师来说,若想逆转东都危局,先就要把黎阳危机解决掉,而要化解黎阳危机,先就要“搞定”齐王,然而齐王太难对付了,稍有不慎就会把自己赔进去,计将何出?
崔君肃建议暂缓西进,一方面向阳施压,一方面再派斥候打探黎阳虚实,同时火联系周法尚,具体了解当前东都局势,并急报河阳行省,听听行省怎么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东都局势的复杂性可想而知,水师在不了解当前局势的情况下,冒冒失失一头冲进去,极有可能好心做坏事,不但未能逆转危局,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局势,那就万死莫赎其罪了,所以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来护儿接受了崔君肃的建议,但他没有暂缓西进,而是放慢了前进的度,并请崔君肃就近上岸,飞马赶赴黎阳拜会齐王,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获悉所需要的全部讯息,毕竟东都风暴已肆虐一个多月了,造成的后果已经很严重了,而风暴肆虐的时间越长,对国祚伤害就越大,对圣主和中枢的打击就越沉重,因此来护儿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东都战场,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叛逆,此刻若不是因为齐王牵涉到的政治利益太复杂,他不能不慎重对待,以目前水师强悍实力,他早就下令全前进直杀黎阳了。
当天深夜,崔君肃风尘仆仆赶至黎阳,不顾疲惫,连夜拜见齐王。
武贲郎将李善衡亲自赶到行营外迎接崔君肃。双方稍事寒暄后,崔君肃直奔主题,急切询问东都局势。李善衡了解崔君肃的急切心情,再说齐王已经做出决断,要想方设法赢得来护儿的“好感”,所以他也就很坦诚的把当前局势做了一番详细解说。
西京留守卫文升大败于渑池,西京军队目前正在弘农宫和常平仓一线奋力阻击杨玄感。越王杨侗和东都留守樊子盖还在坚守皇城,但在数万叛军的围攻下,已岌岌可危。彭城留守董纯攻陷了金堤关,并在郇王杨庆和武贲郎将刘长恭的支援下,控制了通济渠,恢复了通济渠的畅通。周法尚兵分三路,一路封锁大河水道,一路攻打洛口仓,一路攻打虎牢,控制了东都东线战场上的主动权,但对整个东都战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右候卫将军屈突通和左翊卫大将军宇文氏先后到达黎阳。目前屈突通与河阳行省会合,正与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涿郡副留守陈棱、武贲郎将李公挺、河阳都尉秦王杨浩联手反攻邓津和孟津。宇文述则在赶赴河阳的途中,很快就能与行省会合,一旦其开始行使圣主所授之大权,则东都局势必将生变化。
崔君肃从李善衡的这番言辞中听到了“诚意”,这让崔君肃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从已知局势中可以看出,虽然叛军占据了一定优势,但优势不是很大,而随着水师主力大军的加入,形势必然逆转,这种逆转不但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之前居心叵测的、隔岸观火的、落井下石的各方势力,看到杨玄感的败亡就在眼前,必然改变态度,划清界线,积极平叛,于是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槌,各路援军齐心协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齐王态度的转变,黎阳危机的缓解,显然与水师主力大军的来临有直接关系,齐王眼见手上的“筹码”越来越少,只能果断放弃对皇统的争夺,退而求其次,力求自保了。
只是,齐王在这场风暴中,把自己对皇统的野心暴露无遗,还试图挟大运河来“讹诈”圣主以牟取政治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介入到了杨玄感的叛乱中,间接或直接推动了这场风暴的爆,使得他在圣主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这个后果就严重了,此刻他想悬崖勒马,想将功折罪,想逃离风暴,实在是太难了。不过,在风暴没有平息之前,在政治清算没有开始之前,在圣主尚未对齐王做出处置之前,不论是宇文述还是来护儿,包括行省,都不会与齐王公开翻脸,更不会蓄意激怒齐王,相反,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抚慰齐王,把他稳住,不让他再任性妄为,再做出自掘坟墓的事。这既是给圣主面子,让圣主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来处理“家务事”,也是政治需要,毕竟现在国内外局势都不好,圣主和中枢内忧外困,腹背受敌,焦头烂额,这种恶劣局面下如果再爆皇统大战,父子反目骨肉相残,那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了。
“黎阳这边由齐王亲自坐镇,局势必然稳定。”崔君肃小心试探道,“大运河能迅恢复畅通,齐王居功至伟。”
李善衡苦笑摇手,“高唐公,实不相瞒,所谓大运河的畅通,也就是从荥阳到黎阳这一段有保障,而其他渠段则无任何保障,随时都有断绝之危,甚至有些地段一直处于断绝之中。”
崔君肃的神情顿时严峻,“愿闻其详。”
“贼帅韩相国由荥阳方向突围而逃后,迅返回宋、豫一带,短短时间内再度拉起数万人马,在通济渠两岸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可以想像此刻通济渠的情况有多么糟糕。”李善衡眉头紧皱,连连摇头,“河北永济渠这边的情况更糟糕。自黄台公(崔弘升)南下平叛后,河北戡乱随即陷入停顿,河北诸贼乘势卷土重来,再度猖獗,尤其清河贼张金称,胆大包天,乘着黎阳大乱之际,趁火打劫,纠集数万叛贼攻陷了黎阳仓,大肆洗劫。如今张金称人多势众,在永济渠两岸烧杀掳掠,而高鸡泊的贼帅高士达、窦建德紧随其后,穷凶极恶,渤海贼格谦、高开道更是猖狂,在永济渠上杀人越货,丧尽天良。与此同时,永济渠两岸鹰扬府已基本空虚,无兵可调,而沿途官府亦难以征调到足够的乡团宗团去剿杀叛贼,所以到目前为止,永济渠实际上还是处于断绝状态,黎阳仓的粮食还是无法安全及时地运抵涿郡。”
崔君肃吃惊了,“形势如此严重?大运河还是没有畅通?”
李善衡郑重点头,“形势的确严重。因为通济渠断绝,南方的物资无法运到东都;因为永济渠断绝,黎阳仓的粮食也无法运到涿郡。”
崔君肃心情沉重。这种局面他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水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以最快度剿杀杨玄感,平定东都风暴,至于通济渠和永济渠两岸的戡乱剿贼,只有等到东都叛乱平定后,再调兵遣将了,只是到了那时,东都是否还有足够的兵力去河南河北戡乱剿贼?
李善衡陪着崔君肃走到了齐王行帐。齐王出帐相迎,把臂言欢,表现得很热情,而对崔君肃来说却是苦不堪言,这份“热情”他消受不起啊。
进帐坐定,闲话几句后,不待崔君肃做出试探,齐王已经语出惊人了,“高唐公对南北关系有何预测?南北大战是否有爆的可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