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然而在这次的己巳之变中,当周延儒察觉到崇祯对袁崇焕和东林党的失望后,他第一时间翻脸弹劾了袁崇焕。
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东林党对于二五仔是一定要报复的。
于是党魁钱谦益在采用抓阄法选内阁辅臣时,偷偷做了手脚,把时任礼部尚书的温体仁和侍郎周延儒的名字都给去掉了。
然后由此引发了温体仁和皇帝的反击,将钱谦益一举打成了退休老干部。
事后周延儒如愿当上了首辅。
真实的历史上,等今年温体仁入阁后,双方随即翻脸开始撕逼,然后老温用了三年时间,将周延儒也打成了退休干部。
然而回到老家的周延儒,却又和东林党打得火热。等到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在东林党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再一次起复上京,为朝廷发光发热去了。
总之,顺水推舟看好戏这个反应,对于眼下这个时间点的周首辅来说,是符合他的立场和墙头草人设的。因为截至目前,他和温体仁之间没有什么大矛盾,双方在对付东林党方面,反倒是有点共扛压力的味道。
至于后边匆匆赶来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和东
第470节 京观
随着第一位信使的到来,之后各路信使络绎不绝,前后脚都跑进了紫禁城。
这里面不但有三大系统派出的人马,还有孙承宗和某曹姓总兵派出的,手持露布沿途一路报捷的快骑。
到了这时候,东林党再跳出来质疑就是脑残了。因为连文官系统自己派出去的信使,也汇报说亲手验证了鞑子人头。
所以现在皇极殿广场上沸反盈天,是个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前所未有的大捷,包括维护礼仪的御史在内,破天荒都在拉着信使打问,肃穆的故宫大广场,罕见的,在早朝期间第一次变成了菜市场。
人们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在之前的围城战役中,可以说京城里所有人都有了被鞑子冲进来屠城的思想准备。不知有多少人半夜被吓醒,又有多少人做好了杀掉自己妻女,然后上吊寻死的准备这里面尤其以今天站在广场上的官员居多。
所以今天得知了好消息后,就像溺水人被消防员搭救,绝地反杀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长期以来处于压抑晦暗心态的明人官员们顿时放开了拘束,再也顾不得章法了。
大广场上像开锅一样,皇极殿前的小圈子同样也很热闹。
此刻的崇祯皇帝,正微笑着端坐于龙椅上,在对脚下一个信使发问。
解开了心中一些疑惑后,皇帝一脸满足地点点头:“看赏”。
然后信使磕头领银子走人,然后下一个信使又被带上前,然后皇帝又开始微笑着从另外一些角度问起同样的问题来。
与此同时,比皇帝低了一层的丹墀上,温老戏骨坐在一个马扎上,一手捋着胡须,正满脸慈祥地看着皇帝耍宝。
老戏骨方才在听到信报后,第一时间就摇摇欲倒。不过这次是真的:昨晚到现在老温看似八风不动,其实承受了巨大压力,这一下释放出来后,有点遭不住了。
好在老温身旁都是聪明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谁是胜利者后,几只手伸出来就将老温给扶住了。
台上皇帝见此情形,急忙顺水推舟,给老戏骨升了位置,并赏了他一个马扎,坐在了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殿前的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皇帝问完了最后一个信使为止。
这个时候,由首辅周延儒领衔的文官集团,才组织好了秩序,率领上千名文官正式开始三跪九叩,为皇上贺,为大明贺,庆颂这场从未有过的惊天大胜。
今天已经失态多次的崇祯皇帝,则是心潮澎湃,踌躇满志地接受了群臣道贺,并且再一次不顾仪态地大笑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群臣才意识到,原来一向冷硬阴沉的皇帝,也还是个年轻人啊!
..........................................
当天的早朝,上至君王,下至群臣,都发生了诸多不合规之处,算是创造了一项有明以来的新记录。不过这点小事在惊天大胜面前,也就顺理成章了。
早朝结束后,没到中午,京城里得知真相的明人就开始放起了鞭炮。一时间满城处处烟火,连皇城内的太监宫女也放起了烟花,一片喜庆的过节气氛。
从早上那一刻开始就没合过嘴的年轻皇帝,这一次又破例了。他破天荒地下令给宫人们在这个不是节日的日子里,集体放了一次赏。
同样的节目也在京城的各家各户里上演着。
除了那些工薪阶层之外,其余不说王公贵族了,但凡是家中有奴仆的,都或多或少发了喜钱,堪称普天同庆。
伴随着节目的,则是几个上了京城热搜榜的名词在传播“曹川”“漳潮副总兵”“绿袄营”“天津义从”“厢车拉人头”“阿敏”“硕托”。
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京师人民又陷入了一种幸福而忐忑的等待中。
每当有一骑背上插着加急旗号的哨探从东边进城,犹如水波一样的信息就开始往四周扩散:绿袄营到蓟镇了,绿袄营到三河了,绿袄营到通州了,到城外了......
三屯营距离京城300华里,快马最多两天就能到。
当时京城出来的哨探是在半路和曹总兵相遇的,这之后由于曹总兵带着厢车,所以速度慢了些。
直到开完早朝的第二天,4月6日的傍晚,穿越众率领的大队骑兵才过了通州,在京城东边的广渠门外号了房子驻扎下来。
虽说这之前已经有一些部队来到了城外,包括提前进城的孙承宗等将领,但这些人都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然而当曹总兵的绿袄军到站后,京城里顿时狂躁了起来,很多人纷纷从广渠门出城,都想看看传说中的神兵长什么样。
这之后看到围观人群越来越多,穿越众见势不妙,于是赶紧把装着人头的厢车摆出来供吃瓜群众参观,部队则是保持了警戒,除了前来碰头的薛海元之外,严禁闲杂人等接近。
这一下人更多了。要不是一队骑马的官员驱散了土著,大概广渠门今天就要堵了。
这队官员是曹总兵理论上司,兵部派出来传旨的,其中还夹杂了几位礼部官员。
负责传旨的是兵部武选司郎中。
摆好香案下跪接旨,下一刻,抑扬顿挫的古文字就从郎中嘴里念了出来。
张冬东这两年出入明国官场,已经把古文技能点到了专精水平,所以他没费什么事就听懂了旨意。
第471节 面圣
高举着总兵旗号的骑士首先进入了广渠门。
跟在旗帜后进城的,是一身明光铠,代表着福建巡抚衙门的年轻千总陈策。
陈策的进城引来了巨量的欢呼他手中举起的长枪头上,插着的正是大寇阿敏的人头。
再后边出场的,是二五仔,刚刚从中年危机中爬起来的,“亲手”捅死了硕托的永平参将李际春。
李际春同样一身铠甲,手中长枪上插着硕托的人头。
骑在马上的李际春此刻满脸涨红,分不清他是被京城爷们的欢呼给刺激的,还是内心羞愧的,抑或是两者都有。
总之,举着两个鞑子首领人头的骑士,吸引到了最大的欢呼声和眼球。
这之后才是曹总兵出场。
一身大红官袍的曹总兵根本不需要吸引眼球,所以他被亲卫护送在队伍中按部就班地走过长街,不怎么引人瞩目。
自从来自后世的穿越众们当了人上人之后,统统都患上了被害妄想症。所以公开场合下,曹总兵总是按照后世成功人士的普遍做派,随时都被亲卫护在中间的。
不然的话,万一潜伏的鞑子给他来一箭怎么办穿七八个洞那不成肯尼迪了嘛......
打头的亲卫队伍过去后,跟在后边出场的,是500骑头戴铜盆帽,身穿簇新大红色明军鸳鸯战袄的飞虎营队员。这些天津土著今天脱下了绿袄,穿上了正规服饰,冒充了一把正规明军。
军容整齐,呈四列行进的骑兵队伍,所过之处同样引来了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飞虎营队员,此刻纷纷昂头挺胸,努力摆出一副百战精兵的架势。
这些来自天津的土著,确实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在京城如此招摇过市。
伴随着道旁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有些年轻人在热切的气氛下逐渐装不住逼了,于是时不时就有队员咧着嘴向两旁挥手,将肃穆庄严的队列气氛给破坏殆尽。
最后出场的,是穿着绿袄,身背步枪的近卫营战士。
经受过“正规教育”的近卫营战士,一个个沉着脸,貌似有点随意地跟在大队最后,完全没有表现出进入伟大都城即将面见皇帝的兴奋感。
另外,近卫营今天也没有给土著来一套穿越人氏阅兵必备的踢正步表演,就那么很低调地随班进退。
穿越众这样做是有过考虑的。
凡事总有个熟悉、接受的过程。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短发绿袄的士兵包装成类似于“白杆兵”那样的,边远土司藩镇麾下的特殊兵种。
这样一来,等到日后在京津地带出没的短发人渐渐多了,民众也就逐渐接受了。
所以今天就没必要再惊世骇俗了,让举着人头的网红和天津土著去吸引眼球吧。
就这样,低调的绿袄营士兵跟在大队后方,平稳行进。沿途除了一些明人新鲜好奇的议论之外,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
当曹将军的旗号来到大明门前时,城楼左右两旁的京观已经堆好,就差“画龙点睛”了。
在万千目光注视下,举着阿敏和硕托人头的两位骑士,将长矛伸向了站在京观顶端的士兵。
然后人头从矛顶被摘下,各自放在了金字塔顶端。
于是,礼成,万千欢呼声响起。
伴随着声浪的,是排众而出,独自来到大明门前的曹总兵。
与此同时,大明门脚下钟鼓齐鸣,有两排号手同时吹起了低沉的长音。
下一刻,三扇并排的大门缓缓打开。正中的国门里,驶出来了玉辇,其上是身穿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的崇祯皇帝。而两旁的侧门中,走出来了列队的群臣。
这时候就不能装逼了,某人这一趟是来搞君臣相知,不是来当年羹尧的。所以看到辨识度极高的明黄色身影后,曹总兵立即翻身下马,推金山倒玉柱,跪地大喝:“臣曹川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玉辇在穿过城门后便停了下来。很快,皇帝来到面前,弯腰伸臂,扶起了曹总兵,用温和的声音说道:“爱卿快快免礼!”
“谢皇上!”曹总兵就势起身。这一刻,明君忠臣终于四目相对,双方都显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将军此番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今日朕亲率群臣来为将军解甲,稍后还有重赏。”
“微臣谢主隆恩!皇上今后但有所托,末将万死不辞!”
“好!好!”皇帝仰头哈哈一笑,年轻的面庞上容光焕发,双目中神采飞扬:“爱卿,且随朕乘辇。”
“臣惶恐!”
下一刻,在万千道复杂的目光注视中,在鼓号和身后的明人呐喊声中,年轻的皇帝伸手托住曹忠臣的臂膀,两人一同登上玉辇,车驾缓缓驶入了大明门。
这一举动创造了新记录:只有太上皇,皇帝和出嫁那天的正宫皇后才能出入的大明门正门,破天荒首次通过了一位武将。
就这样,玉辇在两边排成纵队的百官陪同下,缓缓穿过大明门,路过两旁高墙下长长的衙署,再驶过汉白玉雕栏的外金水桥,继续穿过巍峨的承天门()和午门,穿过内金水桥,穿过皇极门,最终停在了宽广的皇极殿门前。
备极荣宠的待遇,令下车后的曹总兵处在了一种玄妙的状态中他能感受到身周那无数道或好奇,或冰冷的目光,其中不知有多少充满了浓浓的恶意。
好
第472节 间隙
朝会上的最后一道圣旨,是关于孙承宗和马世龙的。
这个位面虽说曹总兵把活给干了,但是孙马二人之前率军守卫京城,以及最终派兵“收复”失地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新科忠勇伯也不会抢这点功劳,所以皇帝照旧给这二位发下了封赏。
孙承宗这里首先是加了太傅衔,然后子孙世袭尚宝司丞,再赐下蟒服和钱币,最后老孙头依旧兼领了兵部尚书。
这个兵部尚书和曹总兵的兵部侍郎一样,是无权插手部务的虚衔,不过依然有用:可以当喷子。
明代军制虽说粗糙和低效,但是基本的军政和军令还是分开的:五军都督府掌军令,兵部负责军政。
通常来说,都督府下辖的各地总兵副将,是无权对防区外的兵事指手画脚的。像毛文龙哪怕做到了左都督,也不可能去指摘山西防务,他只能管东江镇这一摊。
那么现在曹总兵有了兵部侍郎这个衔头后,就类似于国防部调研员,虽说是虚的,但是从此就可以对全国的兵事指手画脚。最重要的,是作为皇帝的法定军事咨询人员,兵部侍郎随时能面见皇帝并且提供专业建议。
这个权利是崇祯专门给出来的:这一次己巳之变,令崇祯对大明原有的军事动员和智囊体系极度失望。那么现在冒出来一位杀鞑专家后,皇帝肯定会利用这点来获得更多信息。
在孙承宗领旨谢恩之后,马世龙也出列领了封赏:加太子少保,荫补子孙宁夏卫世袭千户。
领取封赏的同时,孙马二人的勤王兵临时大总管之职也就随之撤销了。他们从这一刻起,失去了对二十多万勤王军的指挥权。
这之后两人的命运是不同的。马世龙在历史上没过几个月就回了宁夏,过几年病死。而孙承宗则是继续留在朝廷主持战事——明廷之后会发在辽北发动一波战略反攻。
最终,由于大凌河之败,老孙头终于彻底回家退休了。
连续四道封赏最高级官员的旨意宣读后,今天这场特殊大朝会的正事就算是办完了。至于其他次一等的待办事项,皇帝会在后续着手解决。
接下来是娱乐时间:皇帝大宴群臣,并且给臣子们发下赏赐——以崇祯的性格和贫穷状态,这不过年就请吃饭发红包,当真是不容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