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第一就是我们被官府围剿掉;第二就是我们被朝廷所招安。现在,我三尺青走上了第一条道路,心里已经明白,性命对我这样的人来,那就是一种奢侈,只是希望王爷到时候给我留一个全尸,也希望王爷能将我和我那死去兄弟们埋葬在一起,到阎罗殿以后,我还想带领他们在当一次鬼匪呢!”
”三尺青,想不到你还是一个讲义气的汉子,你的这些条件本王全都答应。”
“谢王爷,问吧!”
“本王在问你之前,还想烦请老宋做个记录。”
“王爷,没问题,草民这就去做。”宋献策着,就将笔墨纸砚放好。
“恩,三尺青,本王其实对你的问题也不是太多,就问你一个,你一个箱子里面,有一张宝船图,你是怎样得到的?”
”回答王爷的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要给王爷一下我的身世。
三尺青是我的身世,我是南京府人,我姓马,你们所的宝船其实是我太爷爷郑和打造的,我过去在南京的时候,叫郑世保,现在叫马世保。是马府里面一个喂马的马夫,天启五年的冬天,真冷啊,有一匹马在早上的时候,被马府少爷骑出去,不幸得了风疾,可是少爷让我不要,如果我出去,少爷就会杀掉我那怀有身孕的妻子。
这匹马是马老爷送给南京镇守府太监李义贞的,况且之前,李义贞已经到马府看过,开春以后,就会将这匹马牵走,现在暂且在马府喂养。
大家都知道,马府人口众多,虽然我姓马,可我的爷爷是庶子,府里规定,庶子成年后如果不离开马府,只能给马府的嫡系当下人。
后面就是我的父亲,继承我爷爷的位置,继续给马府当下人,只是有一次,因为我的父亲得罪了马府的三少奶.奶,他就将我父亲整成了马夫,后面我父亲气不过,就在马棚里面自杀了,我当时只有十三岁,为了混一口饭吃,我也成了马夫。
只是我的父亲自杀的那一天,在马棚里面对我道,”世保啊,如果我有一天走了,在咱家的大床下面,有一个红木箱子,那可是你太爷爷留下来的,是我们马家的无价之宝,将来如果能够翻身的话,就靠那个箱子里面的东西了,切记,箱子和箱子里面的东西你不要换也不要丢啊!“
三尺青道这里,已经泪如雨下,朱常浩让人端来一碗温酒,让这厮来润润嗓子。
三尺青觉得自己是必死之人,那也就无所谓了,接过酒一饮而尽,又开始道,”我后来一连照顾马匹十多年,悉心照料,马匹只有老死的,从来没有生病死的,因此老爷很相信我,这次这匹良马得了风疾,不管我怎样挽救,都没有救回来。但少爷对老爷,这匹马是因为我故意想致马死导致的。我当时没有分辨,可惜,我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
后来老爷将我臭骂了一顿后,就让我离开,可惜不知道怎的,李义贞知道了此事。南京镇守府太监,那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人,他直接问责于马府‘马儿为什么死了?’马老爷要把我交给镇守府,我一听,就立即给马老爷解释,马儿是少爷出行,害上风疾,不治而亡的。
我的这话一,马老爷立即脸色一变,冷冷地道,”回去给你老娘和你妻子一声吧,他们我会养活的。“
我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活路了,可是,我更加清楚,什么养活我的妻子老娘,那就是屁话。马老爷一定会将她们给除掉,免得留下后患,这也是一些大家族里面的嘴脸,相信王爷也清楚,你们朱明皇室是有过之无不及啊。“
朱常浩没有回答三尺青的话,他只是想听一下,这人到底在亲情方面还有没有泯灭良心。
”我接上我的老娘,还有妻子后,就打算从后门逃离马府,可我的一举一动已经被马老爷盯上了,他眼睁睁地看着我逃出马府,而没有阻止我。
就在我逃出马府一里地的身后,后面突然传出喊杀声,我一看,立即夺下一辆马车,驾车逃出城去。
也不知道怎的,我就这样逃出去了,后面竟然没有人来追赶我,当我快马赶到钟山脚下的时候,南京镇守府巡河营却突然出现,要来缉拿我,我明白了,这是马老爷的毒计啊,他要利用镇守府来杀我,也要为马府斩草除根,更是对李义贞有个交代。
我只好背上箱子,两只手拽着老娘和妻子,朝山上跑去,当我们跑到半山腰的时候,后面的巡河营放弃了追赶,直接放箭,老娘被射死了,我那怀着身孕的妻子也死了,我由于背着木箱,挡住了几枚要害的箭簇,连滚带爬地翻过钟山,在秦淮河上养伤躲避了两个月,后来,背着木箱,乘船到了荆州,宜昌,恩施,然后进入达州县,最终在巴中安家落户,上山落寇。
两个月前,听蜀王派兵要来围剿我们,逼不得已,北上到安康,却被王爷你给吃掉了。“
事情基本上完了,朱常浩听了,也颇有感概啊,明代的大家族和其他封建王朝的没有什么两样。而且,三尺青这个人,朱常浩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杀掉。
有时候,杀人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维护自己的权威。那么现在,如果将三尺青这样心里充满了野心和坚韧的土匪,给打发到大明以外的番邦国,估计效果会不错。
特别是今年来,一些岭南半岛上国,不断袭扰粤西的大明百姓,正好让土匪们去祸乱他们,不定还会颠覆他们。
想到这个祸水南引的方法,朱常浩觉得很不错,他就道,”三尺青,本王本来要杀你来祭奠那些被你祸害,残杀过的商旅大户,不过,天道有五十,只出四十九,也留给苍生一线生机,本王的想法就是,今天给你一线生机,另外给你纹银十万两,长刀百把,还有那一百零三个你的弟兄,并且本王给你开出路引,你以瑞王府仆役的身份,前往粤西,到南掌,还有莫朝,黎朝这些邦国里面随便干,不断壮大自己,或许不长的时间内,本王会派人在这些地方和你做些生意,如果你为本王服务,后面你也会封侯拜相,也会回到南京,强势入驻马府的。不知你意下如何?“
三尺青一听,心里高兴极了,怪不得父亲,那张宝船图可以让自己发达,现在是真的发达了,不但有了路引,将来还可以封侯拜相,这次虽然到岭南,可自己也不是孤身一人啊,还有一百多兄弟呢。
”王爷,的一切听王爷的。“着,这厮竟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磕头道。
”好了,起来吧,孙将军,请你安排一下,让他们沿长江水道,进入湘江,穿过灵渠,到达漓江,这样便捷一。“
”是,王爷,末将遵命“
三尺青也下去了,他领出自己的弟兄,然后,又吃到了炊事班的饭菜,只不过晚上,整个三尺青的所有弟兄们,被安排在三个军帐中,洗漱完毕之后,也领到了棉衣,当然,银两和长刀在他们明天走的时候才会发放。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早饭过后,朱常浩也对他们送行,十艘平底快船,以药材商船的面目出现在三尺青,不,现在应该叫马世保的面前。
朱常浩让人开出路引,并交给了三块王府下人的腰牌之后,长刀和十万两纹银也一柄交给,嘱咐了一下,就顺水而流。
朱常浩看着那东去十艘快船,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马世保会真的到粤西以南的邦国去吗?
极品皇叔 第六十二章 还是熟悉的味道(打赏有木有啊)
安康事情的解决,总算让朱常浩对汉江水道充满了希望,而且,相信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长江水道也会得到疏通的。
只是朱常浩有时候在想,别的穿越人士,到古代,要么制造玻璃,火柴,还有什么肥皂,奶皂,羊肠避孕套……可自己到大明之后,一件超越历史的大发明都没有,简直是对不起穿越人士的称号。
最主要的是穿越人士,王八之气一发,美女投怀送抱,向上谁就上谁!
自己呢?
穿越到大明朝都快一年了,可还是这样谨慎微地活着,也太憋屈了。但原因也是有的,大明朝毕竟是华夏智慧集大成者的时期,好多科技,人文著作都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巨著,什么《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还有好多文学名著。
甚至有些人的想象力比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作家都牛。
例如一个叫吴承恩的,他写了一本叫做仙侠类的巨著《西游记》,时间稍微快进一下,一个叫曹雪芹的,写了一本女频类的《红楼梦》。
还有一个名叫蒲松龄的,写灵异类的《聊斋》,在快退一下,还有一个叫罗贯中,写了一本历史军事类的《三国演义》。
这些牛人虽然没有未来几百年的见识,可是预见性和脑洞,不比白金作家差啊。
朱常浩憋屈就憋屈吧,但自己还要在大明活下去啊,那就继续为了活着而战斗吧。
当三尺青走了以后,看到这个安康府,朱常浩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在这里设立一个安康巡检司,虽然原先有一个安康巡检司,可是,那个巡检司基本上已经成了摆设,只能在山民赶场(赶集)的时候,要上几枚三瓜两枣的铜钱。
巡检司已经失去地方保卫的作用,可是,安康属于蜀,陕,鄂的交汇之地,如果不在这里设置,那就是不会利用战略地带了。
朱常浩和安康知州王在仁签订了“一费制”的分成协议之后,就决定了安康巡检司的人选,人选就是强攻队的队长,二连连长王世胜。
手法基本上和旬阳巡检司的的安置方式一样,两条沙船,两条哨船,弹药若干,人数有你们自己招募,但管理方式一定要按照安民队的模式进行,要对瑞王效忠。
事情基本上就安排了下来,可是,离回归汉中还是有很远的路程,朱常浩决定,今天在这里招兵,明天一早就拔营回归。
当招兵吃兵粮的告示贴出去以后,想不到安康府城,好多人都来了,朱常浩也不含糊,专门招募单身汉,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如果有人来当兵,当然,招募的不是“当兵”,而是“安民”,每户发纹银五两,麦五十斤。
就在傍晚,水师快要休息的时候,都还有人举着火把,前来投奔,后来,朱常浩直接给孙传庭道,“博雅啊,你看我们直接让招募处的人不要休息了,有多少我们就招募多少,不过,明天一早,我们直接出发到紫阳县,纤夫们都已经好了。”
“是,王爷”,末将这就下去安排。
到寅时(凌晨三)的时候,招募工作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打造,天没有大亮,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吃馒头馍,肉菜汤,三两银子,纤夫们直接出发。
一天的时间,就到了紫阳县,在紫阳县的八角寨,朱常浩要去打赛阎王的时候,这厮已经逃走了。问一下当地人,其实赛阎王这伙匪徒也就百十多个人,既然逃走了,那就休息一晚,明天出发吧。
朱常浩猜想,石泉县的土匪老鬼头也会逃,不过,当地人称老鬼头是义匪,估计知道本王的仁义之名后,回来投奔本王吧!
晚上,孙传庭开始在露天的篝火旁边,将从安康市招募来的六百多新人进行了思想教育。
其实思想教育也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情,就还要求这些新人效忠大明,效忠瑞王朱常浩而已。
朱常浩看着又恢复到三千人的安民队(水师),心里感概万千,因为自己这一路走来,不但占据了襄阳,还在一些关键的战略要地上,设置了巡检司,想到半年,或者一年以后,不管是襄阳,还是旬阳,甚至安康,巡检司的人数都会上升,到时候,自己来一个轮训,轮守,轮战,那人数绝对会上升到三万,五万甚至十万……
一夜无话,第二天,到石泉县的时候,老鬼头竟然没跑,他带领二百余人,乞求招安。
朱常浩让孙传庭对老鬼头进行安排。
晚上,老鬼头被带到军帐中面见朱常浩,发现这位老鬼头竟然是一位落魄秀才,名叫林志吟,原来在天启元年,石泉县令金一忠在当地旱灾严重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征辽银。
朝廷文“辽饷加派,易致不均。盖天下户口有户口之银,人丁有人丁之银,田土有田土之银,有司徵收,总曰银额。按银加派,则其数不漏。”
于是,金一忠找到了捞钱的机会,九厘一亩的的田土银,朝廷要增加三厘,也就是,现在一亩地是一钱二的田土银,这三厘就是征辽银。可是,金一忠直接是六厘,一亩地要达到一钱五。
这样就激起了百姓的怒火,百姓饭都吃不上了,还有银子给你交税,那简直就是笑话。
没办法的林志吟,只好带领着没有盼头的老百姓,收拾好仅有的家当粮食之后,连夜进山。
从此以后,就在山上居住下来,而平时的时候,就对周围的一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劣绅进行劫掠,但官府从来没有抓住过他。
因为林志吟鬼头鬼脑的,又懂兵法谋略,不嗜杀,比较急公好义,后来,周围老百姓直接叫他老鬼头。
朱常浩和林志吟聊了一会,发现此人是个人才,就对其道,“让你们的家人都搬下山来吧,回到自己的宅院去,本王给大家发安家费,你们以前所劫掠的银两,本王也分文不收。
现在,原石泉知县金一忠已经调走了,现在的知县是周凤浩,此人官声不错,已经投到本王帐下,下来本王就和他签订“一费制”分成协议,你呢,本王就按照孙将军的建议,想给你一个副连长,等你有经验的时候,再让你独当一面,你的那些兄弟,愿吃兵粮的,年龄没有超过三十的,本万都会接纳下来,超过三十的,直接回到原村寨,周县令会给他们授田的。你下来问一下他们,然后直接到孙将军处,签押登记去,给你安排军务。”
“谢王爷,草民下去就安排他们”,草民告退。
石泉县的事情基本上解决了,而洋县的白眼狗已经逃到凤翔府(宝鸡)去了,朱常浩见此,就和洋县县令赵国义签订协议后,还是让石泉县的纤夫,用了三天的时间,回到了汉中。
安民队被孙传庭带到安民大营后,朱常浩和自己的亲卫,在王府众人,还有知府王在台的欢迎下,回到了瑞王府。
“总算回来了,在外马不停蹄了两个月,今天又闻到了这熟悉的味道,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嘴里自言自语的朱常浩,一下子就栽倒在火炕上。
王妃刘紫莲,布木布泰,还真有干女儿朱依依,也雀跃莫名,毫不顾忌形象和忌讳,也躺在了寝宫的火炕上。
只有巧儿,看见朱常浩回来,眼神有多幽怨就有多幽怨。
躺了一会的朱常浩,终于回过神来,看见自己身边的这几位女眷,成一个个“大”字的躺下,而自己却是一个“太”字,瞬间,腹部一下子就火热一片。
二十七岁的朱常浩这时发现,已经十六岁的布木布泰竟是那样诱人,白皙的皮肤上,脸上红晕不减,从喝羊奶,吃牛羊肉长大的蒙古族的少女,竟然是那样地诱人。
“该大的地方大,该细的地方细,坚挺不已。该死朱常浩已经抬起头来。是的,回家了,这喜悦就应该释放一下,不过,也应该洗个澡再吧。”朱常浩想到。
朱常浩轻轻地用手捅了捅刘紫莲,用女人都懂的表情道,“莲儿,陪夫君沐浴一下去。”
刘紫莲低头一看朱常浩的帐篷,脸上瞬间红霞密布,一直红到了耳根子上,心里一荡。
只是脸皮薄的她,嘴里轻唾道,“不知羞”,不过,还是起来,吩咐巧儿准备热水。
很快,热水已经备好,朱常浩直接让人在浴桶中倒进了一木桶茶水。因为茶汤泡澡,可以清热去火,增加皮肤活力。
茶汤进去了,朱常浩进了浴桶,刘紫莲虽然害羞,可她自己也很想啊,只好跟着感觉走了。
刘紫莲开始服侍朱常浩洗澡,只是洗着洗着,就天雷勾动地火,顿时水波四溅,满室皆春。
巧儿只好紧了紧身,心里暗骂道,“莲姐,你这个骚狐狸,浪蹄子,王爷都一直和你那样,也不知道让你的巧儿妹妹分享一下,你知道,当你那样快乐的时候,巧儿的心里,多难受啊……”
一顿狂风暴雨之后,刘紫莲香汗淋漓,瘫软在朱常浩身上。
外间的巧儿,也在王妃最后一声高亢的吟叫中,心情愉悦了一切。
(写作不易,求打赏,极品皇叔吧求关注!)
极品皇叔 第六十三章 止戈为武,挖人祖坟
正所谓久在外面,一朝回到故乡,那种感动在一些青年男女的身上,只好用一些比较另类的方式去改变了,例如“肉搏战,或者骑兵片”之类的,古人别胜新婚就是这个道理。
浴桶里面的一室皆春和外间巧儿的不由自主,让朱常浩觉得,劳逸结合还是很不错的体验。
一个鸳鸯浴洗完,神清气爽的朱常浩,一把把刘紫莲抱到炕上后,出去了。
孙传庭也没有回来陪王爷用膳,今天他也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怀珍来了,他对朱常浩道,“王爷,俞开义求见!”
“恩,那就让他进来,你去传一副碗筷来”
“是,老奴这就去做。”
俞开义来了,这厮其实是俞大猷的儿子,今年五十一,从体格上看,一副年富力强的凶悍样。
他在南京水师里面做了一名百户,放在朱常浩这里,也就是一个连长而已。
这厮进来看到王爷和王府的家眷在一起吃饭,赶紧半跪着道,“南京水师俞开义,参见王爷,王爷千岁!”
朱常浩赶紧放下碗筷,离开桌子上前将其扶起来,刘紫莲,布木布泰,朱依依也站起来,以示俞开义尊敬。
俞开义感受了王爷很真诚地将自己扶起来,心里很是感动。
因为自从他老爹俞大猷死了之后,自己从一个把总再到千户,后来,又从千户被贬为百户。
饱受人世间的冷暖后,就已经是混日子的心态了,。就在南京城的虾蟆陵下,有一个别院,虽然现在还有俞府的牌匾。可是想到他的哥哥俞咨皋现在也告老还乡,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就觉得自己应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可惜南京没有机会,每天的日子也就是去应卯,然后回家。
眼看着朝政也越来越混乱,前几年,他觉得是阉党祸乱社稷,可大明还有钱给官员们发奉银。
但是天启七年,崇祯刚上位,为了确定自己的地位,拉弄人心,他将以宦官为首的矿监税吏全部撤掉了。
因此,崇祯元年的月奉银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内库的,就连防止建奴叩关的粮饷都是自己的内库银子。这不是长久之计啊,死水都怕勺子舀啊!
而按照历史的脉络,从崇祯二年以后,自然灾害频发,可大明朝的官吏已经烂到了根子上。
现在已经就是朝廷没钱,官员督查不力,大明朝的后果,已经从每一位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身上得到验证。
俞开义也就是其中的一位。
朱常浩将他请到饭桌上之后,没有遵守“食不言”的古训,直接道,“俞将军,本王将你请到汉中来,是因为本王确实对大明朝已经没有办法了,想必将军也明白,这几年来,大明的军备废弛,官员们卖.官鬻爵,各地天灾**不断,可是我那侄儿皇帝,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心愿,可又刻薄多疑,身边基本上已经没有多是人才了。
貌似有一些腐儒,满口仁义道德,视钱财如命,可是,对于社稷建树方面,直接是一塌糊涂。
现在建奴在北,南面也有来自欧罗巴的海盗和倭国劫匪,整个大明是内忧外患,但本王也不敢行动,就怕我的侄儿皇帝认为,孤有不臣之心。所有,孤只好暗地里来厉兵秣马了。希望在这万千荆棘困难中,为大明朝获得一线生机。
唉,本王对内,决定发展商贸,以商贾撬开士绅地主的兼并土地模式,将老百姓从土地上解救出来。还有就是准备还武力干涉,将一些野心家,还有对国家社稷不忠的人,给感化,如果冥顽不灵,本王就要金刚怒目,行杀伐之意。但不是嗜杀,滥杀,而是止戈为武,因为本王认为,战争不是为了宣扬武功,而是为了禁止bao乱和荒政,从而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
总之,从钱财上,武力上,本王要为大明崛起鞠躬尽瘁,当然,俞将军,这会你也在,你也知道本王是信奉佛爷的人,我对佛祖发誓,绝不会夺取皇位,如违此誓,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朱常浩掏心窝子地了这些话后,心里一下子舒服了,可是一口菜也没吃。
俞开义虽然也想吃,可是王爷在话,如果自己一边吃,一边听王爷话,那简直就是不把村干部当做领导,是对王爷不尊敬的行为。
而到后面的时候,俞开义也忘记吃了,他真正地被朱常浩感动了,因为大明朝在江河日下的时候,竟然出了一位好王爷,一位能给大明,让还清醒着的人看到希望的王者,最主要的是这位王者还没有不臣之心。
朱常浩看着正在先思考的俞开义,嘴里道,“俞将军,吃饭吧,菜都凉了。”
这位过了天命之年的水师老将军回道,“王爷,我生下来,在四岁的时候,老父亲郁郁而终。
当时我只记得父亲,不杀倭寇,何以为家,不保境安民,何用七尺男儿之身。“后来,我也到水师里面去了,从太湖,最后到南京,从一个把总到千户,然后因为自己仗义执言和不会变通,又从千户变成百户,一晃眼,就在百户的位置上度过了十六载,可我不后悔啊,本来已经没有指望,想不到王爷用我,我就过来看看。
这会听到王爷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我决定,在有生之年,为大明朝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师战队,重现永乐年间,大明宝船,转战千万里,宣扬国威,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