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还有将来对赋税改革,币制改革都需要户部牵头,凡是和钱有关的,都必须通过户部来运行,至少当前朱常浩觉得,应该现在是这样,如果以后,大明帝国财务制度完善起来后,再进行调整。
其实,朱常浩对在座的众人要解释一下自己为户部侍郎的原因。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道,“诸位,本王在这里先问大家几个问题,如果有谁能回答上三个问题,本王一定将他命名为财政部长,也就是王府的户部侍郎。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金本位、银本位?
第二个问题:对于钱币改革谁有想法?
第三个问题:前宋时期,四川境内的交子为什么会失败?
第四个问题:怎样在短时间内通过钱币,让别国民不聊生?
第五个问题……大家谁来回答以上三个问题,那本王就让你做户部侍郎?”
结果整个正气堂里面一片鸦雀无声,有些人连里面的一些名词听都没有听过,还有什么让钱把别的国家变成民不聊生,大家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现在,众人明白了,这户部侍郎还真的只能是王爷做。
既然大家明白了,朱常浩开始讲一下,为什么要组建白虎军原因。
朱常浩道,“根据王府情报,现在接到我们大明境内,已经出现了反叛,就连大明陆地之外的海疆上,也有一些海盗正打算叩击我大明万里海国,如果现在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将领,本王还打算再组建一支水师呢。
现在传来消息,欧罗巴夷人,佛郎机西边的邻居,叫西班牙,他们现在驻扎在吕宋岛上,正打算攻击我大明的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按照跑南洋的商贾传来的消息,他们要在沪尾(淡水)进攻,进而筑城。
还有,从沈阳传来的消息,皇太极在准备今年秋天,要会盟归附的蒙古诸部,这厮会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征讨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要形成满蒙联军,劫掠大明”
这关外的事情本王暂且不了,那就关内,大家也知道,今年四月十一日,南赣夺天王蛊惑百姓造反,建号永兴元年,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安远知县沈克封逃走,巡抚洪瞻祖报闻,后来官军逼近,他们逃入深山,开始匪啸山林,整个南赣地区,晚上基本上都是城门关闭,兵丁值守啊,城外村寨,百姓们都惴惴不安,这需要官军们去围剿,保境安民吧,可是,大明现在关内的卫所,能行吗?
还有,蓟门镇边军已经三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朝堂上,户部没钱,但据本王了解,我那皇帝侄儿的内库,锱铢不下万千,但不拔一毛,蓟门边军现在已经有逃亡的了,他们现在穿着,连叫花子都不如,每天两餐稀粥,只能是活着。唉,本王倒是相救,一是本王粮食不富裕,二是成祖爷颁布律法,就藩的藩王不许和边镇将领接触。
最关键的还有,现在辽宁宁远城的川军,胡广军也有三个月,没有领导军饷了,他们也是每天吃稀饭汤水,本王担心,如果现在皇太极来攻打宁远城,没有战力的宁远兵,那就是束手待宰啊,但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他们还在花天酒地,收敛财物,喝兵血,积极打通京师环节,想调离这里,宁远兵的死活,他们不放在心上,如果本王在那里,定然斩了这几人的狗头。
话回来,就是本王这里也不安宁啊,延安府,榆林府,西安府周边,也隐隐有不稳之象。
汉中是我们大明崛起的希望啊,本那个也就乾纲独断,决定组建白虎军,由卢象升人将领,和孙将军共同护卫汉中,保境安民。
这次白虎军的兵员,各地兵站陆续送来。”
朱常浩完了,眼泪也流下来了。这些日子,大明内外,发生的琐事,一直压在他的心里,现在总算讲出来了,心里忽然轻松了一些。
只是内心里面“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看国事江河日下,自己力有不逮”的负罪感,让他哽咽不已。
在朱常浩的眼里,朝堂上的好多人,都已经是尸位素餐之辈,再加上崇祯老是出昏招,在没钱没好处,贪污索贿**成风的大明官场里,让这些做官的为国家,为社稷出谋划策,不定不得善终。如果你为国尽忠,就是和大明整个士林阶级为敌,你就挡不住了他们升官发财的道路,他们就会将你致死,就是致不死你,也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将你打入大牢,永不叙用之类的。
授官的事情解决了,众人要开始办公了,朱常浩对办公时间做了修改,他打算沿用二十一世纪的星期制,还有作息时间也必须进行修改。
朱常浩都众人道,“本王有三要对大家,第一,每七日,请王怀珍,华芝廉,张公礼,刘正,折忠信,孙传庭,俞开义,宋献策,俞俞子,孙承宗,卢象升,瞿式耜,孙元化,宋应星等人在王府正气堂进行府会,特殊时候,还会不定期,增加人数,开府会。
第二,每七日到衙门当值五天,在一些特大的节气时辰里,会有休假。
这第三,就是我们的每天的当值时间改一下,实话,本王过去,最反感的就是参加朝会。每天卯,那时候人都睡不醒,没精神,去衙门当值也是打瞌睡,没有效率。因此,本王规定,每天当值四个时辰,早晨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每天辰时过半(八)开始当值,中午午时过半回家吃饭。下午未时过半(十四)再来,酉时过半(六)回家,等到十月到来,天气变短后,再进行调节。”
“谨遵王爷令”,众人齐声答道。
“那好,不过,其他时间,包括水陆军的作息训练,都不变,保持原样。”
“是,王爷”,众人又道。
“好了,今天我们的拜将授官到此结束,本王原打算给诸位讲授一下我们周边列国的,现在有晚了,我们到紫气阁吃完去吧。”
“是,王爷”,众人又这样道。
朱常浩对于大家顿不顿就是“是,王爷”确实很厌恶,不过,大明朝整个社会上下就认这个礼仪,他也暂时没办法。
王府的这次宴会,做的很粗糙,不奢华,但份量绝对够。
朱常浩在宴席上,和众人谈天地,没有遵守什么“食不言”的古训。
这次宴席,吃了也就是一个时辰,就散了。
众人和朱常浩告别后,夜色已经黑下来了。
华灯初掌的王府,只有厨房看起来灯火通明,朱常浩没有回到八喜宫,因为就在刚才,刘正给自己眨眼睛。
那意味着,他有重要情报给自己。
回到白虎堂,朱常浩刚坐下,刘正就道,“王爷,我们派去的马世保,也就是那个三尺青,向我们求援了,现在自己遭受大明安南都统使司和南掌,莫朝的打压,当地人的话语他们听不懂,被围困在山林里面出不去,跟随他们的人,由于水土不服,也死了近二十个。当地人也没有多余的存粮,求援信,当地人饿了,就烧虫子,蜘蛛,蜥蜴之类的动物吃,他们实在吃不下去啊,那王爷,你看我们怎么办?”
“好办!刘哥,我们押送京师的四十万两银子到哪里了?”
“回王爷,已经到了聊城,估计还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到京师,这样,本王下来给皇上上个折子,就要解决大明灾荒问题,就必须从安南都统使司以南的地方找粮食,不然,就等着民变吧。然后,本王会让皇上给安南都统使司下密旨,对三尺青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王作保。接下来的两月后,本王就要开始移民了。
现在,本王会让华芝廉和折忠信他们大肆收购船只,特别是大型船只,为水运移民做准备。嘿嘿,实话,只要我们的老百姓过去了,那里的土地就会得到耕种,到时候,一年收大米至少三季,有粮,我们还怕什么呢?”
“那好,的就给三尺青他们回复去。”
“恩,去吧!”
朱常浩离开了,刚到八喜宫里面,看见布木布泰正在对着刘紫莲哭泣。
朱常浩一问,才知道,今天有一位科尔沁草原上,布木布泰的娘家人,寨桑贝勒的长子,布木布泰的哥哥,吴起善到瑞王府来了。
极品皇叔 第九十二章给皇太极埋钉子
书生今日发现,收藏和订阅下降,心里难受莫名,觉得用心写了,可是……大家老是看盗版,没人订阅,无人打赏,书生有一种心塞的末路感觉。说个实话,书生真的不富裕,有时候,你一个月的订阅,也就够书生买几个馒头,那可是书生一天的生活啊。而且,书生的这本书,有时候为了查一个,都要掏钱买电子资料,度娘有时候根本查不到啊!
“玉儿,是你哥哥吴起善要来吗?”
“王爷,吴起善是谁?我哥哥叫吴克善啊?”布木布泰哽咽地说道。
朱常浩知道自己说错名字是由于前世的记忆作祟。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朱常浩常常把吴克善叫做吴起善。
说起这吴克善,他的两个妹妹可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大妹子叫海兰珠,称为东宫关雎宫,宸妃,称东大福晋,大清后宫里面排第二位。
布木布泰举居住在次西宫永福宫,封号是庄妃,称西侧福晋,还不是西大福晋,派第五位。
而他的姑姑,叫哲哲,是皇太极的大福晋,在后宫里面,排位第一。
总的来说,皇太极家里的女人,智√,慧和美貌并存的都是寨桑贝勒家族里面的人。
现在,寨桑贝勒未来的家主到了瑞王府,作为三年后,寨桑家的女婿,朱常浩还是必须见一下大舅哥的,不然,对不起自己礼仪之邦的名号。
那朱常浩为啥进来的时候听到布木布泰哭泣呢?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就在今天中午,朱常浩还在安民大营的时候,吴克善拿着他们寨桑家族的信物,一只牛角让下人拿去交给了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一看这个东西,就知道是阿爸他们来了,因为这只牛角是当年自己的祖上,被忽必烈可汗授予的赏赐物品之一。
这只牛角,是他们蒙古军队出征的时候,众人吹响牛角号,聚兵点将的号角。
后来,这只牛角就被寨桑家族当做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再后来,凭借忽必烈封赏的底蕴,他们寨桑家族最终获得了科尔沁这片草原的统治权和管辖权。
朱常浩在寝宫坐好后,轻轻地说道,“玉儿,你哥来了是好事啊,你怎么哭了?”
“王爷,阿哥告诉我说,阿爸病危,很想念我,让我回去一趟,这是你哥给你说的吗?是我那大舅哥说,我这未来的岳父大人寨桑病危了吗?”
“王爷,你说什么大舅哥…岳父啊?”布木布泰听到朱常浩这样说,嘴里喏喏私语于问道。
“玉儿,我告诉你,当本王冰天雪地里,将你从那冰窝子,也就是沈阳哪里将你偷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你就是本王的女人了。而且,本王也发誓,此生必不负你!
还有,你现在也看到了,本王在汉中的大布局,大战略,不夸张地说,他皇太极在本王的眼里,只不过是草芥一根。这样,让你的哥哥到这八喜宫来,本王应该和我这大舅哥见一面,商谈一下我们两家的大事,你去将他叫进来。”
“恩。”
布木布泰大概一盏茶的时间,朱常浩就看见一位身材高大,脸庞成饼状,通俗说就是大饼脸,脸色红晕,有明显的高原红,三旬汉子进来了。
只不过他穿着大明士子们长袖宽袍的凉爽衣衫,在朱常浩的眼里,怎么看都像华夏二十一世纪时期,暴发户的模样呢。
由于吴克善被封为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但在大明国内来说,非皇族藩王,来见皇族藩王的时候,一般来说,身份都要矮半截。
自小熟读汉文的吴克善也是知道此惯例的,他看见瑞王朱常浩正在等待自己,立即上前两步,右手按住左胸,躬下身子说道,“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参见王爷,王爷千岁。”
朱常浩等吴克善将这套见面的礼仪行完,才起身说道,“请坐,上茶。”
“谢王爷”
“卓里克图亲王,这太拗口了,本王还是叫你的汉名,吴亲王吧。”
“是,王爷”
“片刻之前,你的妹妹,也就是本王的女人布木布泰告诉孤,说我那老丈人,也就是你的阿爸现在病危,正处在弥留之际,是真是假?真话!”
“王爷,要说真话,那就是阿爸真的生病,他老人家对小妹真是非常想念,让小妹回去呢。”
“是吗?本王昨天接到消息,说科尔沁的老族长寨桑,现在壮的跟牛一样,就在本月初,你们寨桑部族还接到了野猪皮皇太极的会盟诏书。
而当时你的阿爸,也就是老寨桑奥巴说道,“长生天啊,我们寨桑家族总算要崛起了,将来,我们寨桑终究要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蓝天下绿色牧场的霸主。”后来,你们还在锡林郭勒河边进行了祭天。再说一点,虽说你们是成吉思汗弟,哈撒尔的十八世孙,但蒙古各部族并不将你们认同为黄金家族,此事也让你们寨桑家族隐隐作痛。
再说,你吴克善作为寨桑家族的继承人,在老族长病危的时候,你能够从科尔沁离开,不可能吧?
最后,本王知道,你家里还有二弟查罕,三弟索纳穆,四弟满珠习礼。你就这样离开,呵呵,本王怕你回家,族长之位就没了。况且本王也知道,自古以来,好多世家,都有首鼠两端的习惯。
你们寨桑家族这四百多年来,也是这样做的,就像我们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一样,他诸葛亮效忠的是蜀汉国,诸葛瑾效忠的是吴国,堂弟诸葛诞效忠的是曹魏。这样来说,将来不管这三家,谁兼并了天下,他们诸葛家族都不会被灭族。
你们寨桑家族,现在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建奴身上,是不明智的,况且,你的父亲,也就是奥巴,过去也和林丹汗眉来眼去,怕林丹汗吞并你们科尔沁部。
最主要的是,你忘了一件事情,奥巴作为尔沁部部长,跟随你的爷爷,翁果岱,也就是世为察哈尔诺颜,参加了叶赫九部反对努尔哈赤的战争。
只不过努尔哈赤因为大明和林丹汗的压力,原谅了你们家族,而且在天命九年(1624年),努尔哈赤遣库尔缠等赴科尔沁与之会盟,你父亲奥巴遂与林丹汗察哈尔绝交。
但以本王的眼光,皇太极对于你们寨桑家族怀恨于心,你的姑姑哲哲为什么获得皇太极青睐,还不是因为你姑姑对自己远嫁野猪皮家族,很痛苦,进而对你们寨桑家怀恨于心。这就不说了,你的妹妹,也就是本王现在的女人,布木布泰,现在是西侧福晋。
吴亲王,西侧福晋是什么,你明白吗?”
吴克善就要回答,朱常浩立马抢答道,“西侧福晋,就是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啊,排行第五,虽然是五大福晋,可惜,是你的姑姑哲哲统摄后宫一切,你问一下布木布泰,她在永福宫里面混的咋样?”
吴克善听到这话,将目光看向布木布泰,结果布木布泰沮丧地低下头,眼眶噙满眼泪。顿时,一股心痛的感觉,直接让吴克善心痛不已。
朱常浩看到吴克善的这副表情,就知道自己刚才的那番话,他已经听进去了,那现在,自己就必须宜将剩勇追穷寇,额,说错了,应该是乘热打铁。
“吴亲王,那你说一下,我那老丈人奥巴到底是不是已经气息奄奄了?”
吴克善听到朱常浩这样问,停顿了一下,讪讪地说道,“回王爷,阿爸身壮如牛,没有生病。”
“那你为什么要哄骗布木布泰回去?”
“回王爷,我们科尔沁的行商,到你们福王那里卖粮的时候,福王府的一个叫王景生的人说,汉中瑞王爷身边有一个女人叫布木布泰”
“那个行商现在在哪里?”
“他就在外边等候”
“王伯,将他叫进来”
行商来了,一看见前面就是大明瑞王和自己的主子吴克善,赶紧下跪说道,“草民李金泉参见王爷,万个亿千岁千岁千千岁,主子吉祥!”
“起来回答”,朱常浩一看吴克善不发言,自己又比他的王位大,只好发声让他起来。
“听你口音,你是太原府的?”
“是,草民是代州人。”
“那你怎么成为科尔沁的行商了?”
“回王爷,我们代州哪里,商贾之风颇重,还有,我们走到关外,可以赚更多的钱。后来,草民发现,草原所有部族里面,科尔沁人最为善良,好爽,草民在那里,没有性命之忧,由于来往次数增多,卓里克图亲王对自己关照有加,于是,草民也就成了科尔沁的行商了。”
朱常浩听完这话,心里也就明白了,“怪不得在那个时空的历史书中,晋商是清王朝的钱袋子。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和清王朝的娘家人,科尔沁拉上关系了。看来,本王以后要对这大明九边动点手脚了”。
最让朱常浩生气的是,大明最富有的藩王,福王朱常洵出卖粮食资敌,这真的就是大明的蛀虫。麻痹的,看来本王将你的粮食抢来,是正确的。
朱常浩对于朱常洵的最后一点愧疚也没有。
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和自己的这个大舅哥谈谈双方互助的事情,最起码也要让他们对皇太极离心离德,貌合神离,关键的时候,倒戈相向,狠狠地对皇太极挥出致命的一刀。
不过,这个好像有点难度,怎样让科尔沁貌合神离呢?
朱常浩觉得不外乎就是软硬兼施,“要让科尔沁看到自己的强大,当也要给他们一点甜头,现在嘛,先给他们一点甜头,一年以后,等本王演武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马背民族在本王万炮齐发面前,只能血洒黄土,嘿嘿嘿。”朱常浩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露出阴险的笑容。
这副表情让吴克善心里一凉。
极品皇叔 第九十三章 封元化,聊文程
(明天加更)
朱常浩通过和吴克善交谈,确定了商人真的是逐利,但这也无可厚非。朱常浩知道李金泉这样的商人,在大明很多,不是他们不爱大明,而是,他们在这个阶段,这个时空还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就死形成了,可惜天启年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他们认为这片大地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改朝换代模式,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还没有觉醒。
只不过朱常浩也不想过多地提醒大明朝自我的民族意识,顺其自然就好。
对于吴克善的计谋定下来之后,朱常浩心里也就放心了,他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更多的是天道酬勤。
送走吴克善,朱常浩心里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对孙元化怎样安排。
那日封官的时候,里面没出现孙元化的名字,主要是用因为,在朱常浩的心里,孙元化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的军人,特别他的好多战斗理念,很符合火器的特征,因此,对他职位的安排,那必须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因此,朱常浩打算将孙元化任命为大明皇家陆军大学的副校长,也就就是副祭酒。大祭酒是朱常浩,还有一个,任命孙元化为军器监大匠,主管军器的打造和制作,还有一个就是炮兵师师长,军衔为少将官。
因此,孙元化不属于文官系统,他属于是拜将,只不过,他是训练性的,带兵不打仗。
那天封官结束了,朱常浩就私自下来给孙元化说了此事,“打算后天为他,宋献策,还有俞俞子老道,在正气堂授职委任。”
明天,朱常浩就要陪自己的大舅哥吴克善到汉中逛逛,还要和接待从京师赶过来的锦衣卫老密探,对徐拂他们安排情报组织“红粉”的事情。
今晚,将吴克善安排在鸿宾楼之后,朱常浩和刘紫莲,布木布泰三人大被同眠,可惜,白白荒废了光阴,一晚上啥都没干。
一个是刘紫莲抹不下面子,另一个是布木布泰年龄太小,还有就是明天朱常浩必须奔波一天,这须得节省体力啊。
第二天,就在朱常浩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远在沈阳的皇太极,已经将范文程,范文才两人叫到乾清宫,来商量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
说起这个范文程,据说是范仲淹后代,后来被一些人盖棺定论为汉奸,书生姑且不说,在这里,有一封手札,是范文程说的,““我曾经怀着进京赶考的愿望发愤读书。然而没想到,这回赶考赶的不是科举考试,而是治理国家的考试。而我是骑着清军的战马入城的。曾经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即将在一个新的王朝实现,我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在这个新的王朝里,我的建议就意味着决策,就意味着权力,因为我是宠臣,所以我是事实上的权臣。我要用手中的权力造福百姓。”
“一切都将过去。我不可能去干涉后人对我的评价,但我希望在后人给我盖棺定论的时候,能把“汉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虽然吃的是满族的俸禄,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为汉族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总希望让他们安稳一些,舒服一些,少一点罹难,少一点困难。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乡。当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向城外广袤的平原瞭望之时,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这算不算范文程的自白呢?这里暂不论述。
那么皇太极的困境是什么呢?
原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整个辽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气候寒冷,每年本来夏秋两季都可以收庄稼的,但气候变得严寒之后,整个辽东地区,冬天来得很早,一般八月就来了,在次年五月份的,冬天才去的,庄稼少收一季,成熟不了。
就现在,朱常浩所在的汉中,已经是艳阳高照,身披薄纱,但在沈阳,外面山林当中,雪水潺潺,草木才刚刚发芽。
皇太极心里着急啊,因为看来今年夏季的收成要减产,去年秋季也一样,好多喂马的黄豆,荞麦都没有成熟,他们在冬天的时候,只好大量屠宰牛羊,还有猪。
猜你喜欢